养生健康

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怎么办

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怎么办

01

记得在家的时候,爷爷也是出现了骨质疏松的症状,妈妈每天都会买排骨或者其他的骨头熬汤给爷爷喝,以便爷爷增加钙物质的吸收,这样可以有助于缓解骨质酥松的症状。

02

每天早上妈妈都会为爷爷准备一个鸡蛋和以温牛奶,让爷爷吃,这样可以帮助爷爷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同时我们家里还有一些补钙的保健品,按时给爷爷服用。

03

妈妈还会每天让我陪爷爷早上的时候出去晨跑,晚上的时候要陪爷爷出去散步,同时有空还让我带着爷爷出去晒太阳,妈妈说这样可以让爷爷的病症恢复得更快。

解析骨质疏松的原因

1.骨代谢失调,如钙的摄入减少,或是吸收功能障碍,或是从尿、大便中排泄增加,则易引起由于缺钙所造成的骨质疏松,此时如果再加上内分泌失调(性激素减少),则更易引起骨质疏松症。这是最主要得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

2.缺乏运动。肢体或全身的生理性活动减少,缺少一般的体育锻炼,体力劳动,骨内的血液循环较差,从而骨基质和矿物质减少等一系列因素而引起脱钙及尿钙排出量增加,并导致骨质疏松症。这也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

3.内分泌紊乱。临床资料证明,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尤绝经期后的妇女多见。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亦可发生骨质疏松,或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加速骨质疏松的过程,而性激素对此过程产生抑制作用。因此老年人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妇女,另出现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为何青睐绝经后女性

骨质疏松“青睐”于绝经后女性

“骨质疏松本身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大多数属于原发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钙的吸收能力不足,而且随着激素水平的下降,容易患骨质疏松”,专家介绍,绝经后的女性容易成为骨质疏松高发人群,这是因为女性在绝经后,体内雌性激素的分泌会减少,这也使得绝经后女性成为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也正是因为绝经期的原因,相对男性来说,女性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而且从年龄来看,一般情况下,女性出现骨质疏松的年龄一般会比男性提前10年左右。

事实上,骨质疏松属于衰老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质情况一般会走下坡路。专家建议,一般来说,男性40岁~50岁左右可以开始进行骨密度筛查,女性如果出现月经不稳或绝经症状时,就要进行骨密度筛查,小于40岁时并没有太大必要。推荐半年至一年筛查一次即可,因为骨质的变化比较缓慢,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女性骨质疏松有前兆吗?

不少女性半夜睡觉时会出现的抽筋的情况,有时候还反复出现好多次,这是否是由于缺钙从而引起骨质疏松呢?专家提醒,如果人们睡觉时反复出现抽筋等现象,有可能是早期骨质疏松的表现,但是要做进一步检查才能确定。虽然人体在缺钙时,随着钙量的减少,容易出现抽筋,但出现抽筋并不意味着人体一定缺钙。

而一些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经常出现的腰酸、腰痛等现象是否也与骨质疏松有关?专家认为,这可能与骨质疏松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对于孕妇来说,本身需要的钙量就比平时更多点,但此时的腰酸背痛不一定是缺钙,不能简单的说出现腰部的疼痛感就是由于骨质疏松。

曾有媒体报道女性骨质疏松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的女孩子越来越多的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真的是这样吗?专家表示,目前这种趋势还不是很明显,女性骨质疏松的主体还是老年人。可能由于现在女孩子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健康的饮食、缺乏应有的运动、不爱晒太阳等方面,让大家误认为出现了骨质疏松的年轻化。另外一些年轻人出现的相对比较严重的骨质疏松状况,也有可能是继发性的。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哪些

1、老年人经常会出现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是因为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身体钙元素的调节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而且很容易会出现内分泌失调,这些都是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原因,另外,老年人因为年龄的关系会导致雌激素缺乏,雌激素缺乏会直接影响钙质的吸收,这也是会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的。

2、对于老年人来说,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都已经开始脱落,再加上消化功能的减退,因而会导致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物质不能被身体很好的吸收,而且老年人因为肾功能的减退会导致转化酶减少,这样胃肠道的吸收能力就会明显下降,因而导致钙元素不能很好的被身体所吸收,从而引发骨质疏松。

3、性激素分泌减少也是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原因,老年人因为身体的多个器官都处于退化的状态,尤其是性激素会明显降低,而性激素在骨生成和维持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而性激素减少会直接影响骨形成,进而会导致骨量下降,这也是老年人经常会出现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当心!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

当心!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如何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这些都是骨质疏松患者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骨质疏松的误区主要有:

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一:补钙能治好许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

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二:不辩病因。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盲目补钙是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中最常见的也是最没什么作用的。

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

当心!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主要就是以上提到的几点。对于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对骨质疏松的误区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的发现骨质疏松的误区,并且及早的进行科学的骨质疏松治疗。

关节酸痛是什么原因 骨质疏松

随着年龄的增大,骨质疏松开始出现。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的概率更高,更需要引起重视。骨质疏松对关节带来最大的影响,无疑就是引起关节酸痛,这种滋味,不少老年人深有感受。小编建议,家中有老年人要坚持补钙,另外随时检测骨骼密度,能够及时了解骨骼强健。

骨质疏松的危害有三种

(1)骨折发生率高是属于骨质疏松的危害表现之一。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如咳嗽可发生肋骨骨折。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并发骨折者高达12%。轻者可使活动受限,重者须长期卧床,给社会和家人造成很大负担。

(2)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骨质疏松的危害可导致肺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骨质疏松的出现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10%~20%。因此,这也是属于骨质疏松的危害表现之一。

(3)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还在于它常常是默默无声、悄悄的发生。多数骨质疏松患者没有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骨钙常常丢失达50%以上,短期治疗难以奏效。

平躺的时候腰疼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病症,也是引起晚上睡觉腰疼的原因之一。

当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时容易造成椎体陷性骨折,老人的骨赘可以导致持续的腰痛,不仅如此,骨质酥松可以引起腰椎管狭窄,进而压迫神经引起疼痛。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哪些

骨质疏松相信大家在生活中听过不少,这个病的发病率也非常的高,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经常会患的一种疾病,大家都知道,骨质疏松的发生是很容易会导致骨折的现象发生的,那么,老年人为什么会出现骨质疏松呢?想必大家一定都很想知道吧,下面我们就跟随我们的专家一起去了解一下相关知识吧。

1、老年人经常会出现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是因为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身体钙元素的调节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而且很容易会出现内分泌失调,这些都是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原因,另外,老年人因为年龄的关系会导致雌激素缺乏,雌激素缺乏会直接影响钙质的吸收,这也是会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的。

2、对于老年人来说,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都已经开始脱落,再加上消化功能的减退,因而会导致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物质不能被身体很好的吸收,而且老年人因为肾功能的减退会导致转化酶减少,这样胃肠道的吸收能力就会明显下降,因而导致钙元素不能很好的被身体所吸收,从而引发骨质疏松。

3、性激素分泌减少也是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原因,老年人因为身体的多个器官都处于退化的状态,尤其是性激素会明显降低,而性激素在骨生成和维持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而性激素减少会直接影响骨形成,进而会导致骨量下降,这也是老年人经常会出现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当心!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

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一:补钙能治好许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

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二:不辩病因。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盲目补钙是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中最常见的也是最没什么作用的。

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

骨质疏松的三大误区

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一:补钙能治好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

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二:不辩病因。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盲目补钙是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中最常见的也是最没什么作用的。

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

老年人为何易骨折

临床上老年骨折发生率达24.4%,其中以轻轻一摔导致的骨折较为常见。

老年人轻轻一摔就骨折,主要原因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据统计,50岁以后约有45%的女性与22.7%的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表现为腰酸背痛、腿抽筋、驼背、变矮、严重的容易骨折且不易愈合。

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缺钙。钙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常量元素,其中99%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人到中老年,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雌激素水平大幅度下降,骨钙释出增加,骨头里的矿物质(主要是钙质)每年以1%以上的速度开始流失,加上中老年人由于消化系统退化,吸收功能下降,造成钙的主动吸收减少,因此骨质的分解超过生成速度,最终导致骨骼的细微结构退化,韧性下降,骨头因此变脆。这就是老年人为什么轻轻一摔就会骨折的原因了。

由于骨质疏松进展缓慢,往往不容易被发觉,有的人甚至认为,人老了,必然会发生骨质疏松,于是听之任之,酿成不必要的悲剧:如轻微外伤引起压缩性骨折;下床扭伤引起多起多发性骨折;不慎跌倒引起粉碎性骨折;翻身过猛引起多发性肋骨骨折以及驼背、变矮等。因此老人应定期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骨质疏松,一旦诊断明确后,可采用药物疗法(主要是补钙)与营养体育疗法。

补钙的方法很多。最简便的就是通过日常的饮食来调节了。平时可多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绿叶菜等。但老年人的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只及年轻人的1/3,加上老年人往往饮食量少而单调,单从饮食中摄取钙质显然不足,有必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钙剂,还要加强户外活动,运动有助于促进骨细胞的活性,另外,户外活动增加了与紫外线的接触机会,这就促进了维生素D的合成;避免干扰影响骨细胞代谢的因素,如吸烟、酗酒及喝浓咖啡;女性在绝经期前后,要不失时机地补充少量雌激素,维持5-10年,甚至终生。

​老年人骨质疏松吃什么好

老年人骨质疏松容易导致老年人出现骨折的现象,所以我们要积极的去治疗好老年人骨质疏松才行,老年人骨质疏松就要补充钙质和蛋白质,此外维生素a也是必须的。

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骨基质的原料,可增加钙的吸收和储存,对防止和延缓骨质疏松有利。如奶中的乳白蛋白,骨头里的骨白蛋白,核桃中的核白蛋白,蛋类的白蛋白,都含有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维生素c对胶原合成有利,故老年人应有充足的蛋白质与维生素c。

补充适量钙质。目前国内市场各类钙片很多,除饮食补充外,可适当补充钙剂,但要注意钙的结合形式。如碳酸钙,吸收较差,乳酸钙的含量很低。不要盲目的补充维生素a、d丸,服食超量可引起中毒症状。目前适合老年人的钙片有钙 之缘片,它安全性比较好,本身还添加有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是老年人补钙不错的选择。只有膳食中的钙与蛋白质结合后,才能充分的被机体所利用,所以提倡膳食中补钙。

应多吃含钙丰富的食品,如各种发酵类谷类食品,各种乳类,以牛奶为例,250克的牛奶中含钙量为250克。鸡、鱼、瘦肉、蛋类、绿叶蔬菜,或黄、红色蔬菜、水果、豆制品、虾皮含钙量都很高。

骨质疏松患者注意多食用维生素d、维生素a丰富的食品,如蛋黄、动物的肝脏、黄、红色蔬菜、水果等,都有助于补充体内维生素a。

预防骨质疏松别陷误区

1.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实验证明同样一碗牛奶中的钙含量,远远高于一碗骨头汤。对老人而言,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的脂肪,经常食用还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少食油腻,坚持喝牛奶,不宜过多食入蛋白质和咖啡因。

2.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于补钙。简单来讲骨质疏松症是骨代谢的异常(人体内破骨细胞影响大于成骨细胞,以及骨吸收的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患者应当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3.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的现象,与年轻人无关。骨质疏松症并非是老年人的“专利”,如果年轻时期忽视运动,常常挑食或节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饮食中钙的摄入少,体瘦,又不拒绝不良嗜好,这样达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就会使骨质疏松症有机会侵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要及早开始,使年轻时期获得理想的骨峰值。

4.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当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5.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当定期去具备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您的骨密度变化。

骨质疏松症的误区

1、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实验证明同样一碗牛奶中的钙含量,远远高于一碗骨头汤。对老人而言,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的脂肪,经常食用还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少食油腻,坚持喝牛奶,不宜过多食入蛋白质和咖啡因。

2、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于补钙。简单来讲骨质疏松症是骨代谢的异常(人体内破骨细胞影响大于成骨细胞,以及骨吸收的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患者应当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3、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的现象,与年轻人无关。骨质疏松症并非是老年人的“专利”,如果年轻时期忽视运动,常常挑食或节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饮食中钙的摄入少,体瘦,又不拒绝不良嗜好,这样达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就会使骨质疏松症有机会侵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要及早开始,使年轻时期获得理想的骨峰值。

4、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当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5、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当定期去具备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您的骨密度变化。

相关推荐

有关骨质疏松的危害都有哪些

1、发病率高 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并且女性多于男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 III,1988MDASH;1994年)结果表明,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50岁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一旦患者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我国老年人居于世界首位,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1 %。 2、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主要为 1)疼痛:半数以上患者

骨质疏松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骨质就开始丢失。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会带来哪些危害

质疏松一中发病率很高的疾病,骨质疏松严重的患者,长期卧床不便活动,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便秘,免疫力下降,肺炎及褥疮等感染风险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脱落栓塞风险增加、原有老年合并症改善难度加大。最终危害是,约20%因骨折的合并症死亡,而存活者约5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针对“骨质疏松会给健康造成哪些危害”这一问题,骨科专家说,人骨质疏松可以造成患者身材逐渐变矮,弯腰驼背,失去了当年潇洒挺拔或亭亭玉立的风姿,令人烦恼的周身骨痛,尤其是脊柱和骶髂负重部位的疼痛,也会整日整夜缠绕下休,迫使老

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警惕3个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骨质就开始丢失。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补钙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

浅谈各类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

1、内分泌因素: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缺乏造成骨质疏松,男性则为性功能减退所致睾酮水平下降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特别多见,卵巢早衰则使骨质疏松提前出现,提示雌激素减少是发生骨质疏松重要因素,瘦型妇女较胖型妇女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并易骨折,这是后者脂肪组织中雄激素转换为雌激素的结果,与年龄相仿的正常妇女相比,骨质疏松症患者血雌激素水平未见有明显差异,说明雌激素减少并非是引起骨质疏松的惟一因素。碳酸钙D3片用于妊娠、哺乳妇女、更年期妇女、老年人等的钙补充剂,并帮助防治骨质疏松。 2、遗传因素:骨质疏松症以白

抓住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蛛丝马迹

痛感是很多疾病的信号,尤其是老年人,如果感到腰酸背痛,肩背、颈部或腕、踝部酸痛,同时感觉到全身无力,这时候就要小心骨质疏松了。其中,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人直到发病检查时才知道患了骨质疏松。了解骨质疏松的典型症状,对老年人预防此病是很有帮助的。 疼痛 痛感是很多疾病的信号,尤其是老年人,如果感到腰酸背痛,肩背、颈部或腕、踝部酸痛,同时感觉到全身无力,这时候就要小心骨质疏松了。其中,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

认识骨质疏松的六个误区

误区1:用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会得癌。专家提示:对伴有更年期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低剂量、短期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进行合理治疗,可改善更年期症状。如无更年期症状则不主张补充雌激素。 误区2: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专家提示:一碗骨头汤含钙量仅约10mg,且其中溶有大量脂肪,而等量牛奶含钙量则为200 mg,靠喝骨头汤防止骨质疏松并不可取。 误区3:骨质疏松症患者要卧床休息,静养能防骨折。专家提示:生命在于运动,骨骼也不例外,运动可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环,增强骨密度,阳光下活动,还可增强维生素D的合成与

老年人补钙常犯的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事实上,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至10年,男性在65至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30至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 因此,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而要想老来骨头硬朗,35岁之前就要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 误区二:钙补得越多越好 不少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对身体就越好。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通常,年

骨质疏松存在8大误区

误区1 补钙等于治疗骨松 钙的摄入可以减缓骨的丢失,改善骨矿化,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因此,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密度、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中心规范治疗。 误区2 喝骨头汤能防止骨松 很多老人都认为喝骨头汤就能补钙,但事实并非如此。骨头中的钙能溶解在汤里的量很低,用1公斤肉骨头煮汤两小时,汤中的含钙量仅20毫克左右,因此,用肉骨头汤补钙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

中老年补钙有什么好处

1、人过中年,骨钙就逐渐丢失,妇女进入更年期及绝经期后,骨钙丢失进一步增加,老年人缺钙会造成很多疾病,最常见的是骨质疏松症、脚后跟疼、牙齿松动脱落、驼背、食欲减退、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等,所以老年人非常需要补钙。 2、老年人如果缺钙,会出现骨质疏松;脚后跟疼;牙齿松动、脱落;明显的驼背、身高降低等缺钙表现。所以一旦出现上述表现,一定要补钙。 3、老年人新陈代谢逐渐变缓,消化功能减弱,钙的需要量也相对增加。人过中年,骨钙就逐渐丢失,妇女进入更年期及绝经期后,骨钙丢失进一步增加,为了补充钙的流失,老年人就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