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的结构
睾丸的结构
睾丸表面有一层坚厚的纤维膜,称为白膜,沿睾丸后缘白膜增厚,凸入睾丸内形成睾丸纵隔。
从纵隔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隔,将睾丸实质分成许多睾丸小叶。
睾丸小叶内含有盘曲的精曲小管,精曲小管的上皮能产生精子。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内有分泌男性激素的间质细胞。
精曲小管结合成精直小管,进入睾丸纵隔交织成睾丸网。从睾丸网发出12~15条睾丸输出小管,出睾丸后缘的上部进入附睾。
睾丸属男性内生殖器官。正常男性有两个睾丸,分别位于阴囊左右侧。睾丸呈卵圆形,色灰白。成人睾丸长3.5-6厘米,宽2.3-4厘米,厚2-2.8厘米,每侧睾丸重16-67克。一般左侧者比右侧者低约0.5厘米。有的人睾丸一大一小,一高一低,如果差别不大,均属正常。
睾丸内有大量弯曲的精曲小管,其间含有间质细胞。精曲小管是产生精子的地方,一个人一生中产生的精子数目大得惊人,一次射精3-4毫升,含有3-4亿个精子,少则也有1-2亿个;一生中产生的精子数竟可达1万亿个以上。精子的产生易受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睾丸周围温度过高或受到化学毒物的影响,精子的产生将出现障碍。
间质细胞产生雄激素,与男性第二性征、生理功能等密切相关。
阴囊的特性
温度影响
阴囊有易收缩和伸展的特点,借以调节睾丸所适应的温度,保持局部温度低于体温2℃~3℃(精子发生的最适温度)。阴囊肌与肉膜肌的收缩和松弛可改变阴囊的厚度和表面积、改变睾丸与身体接触的密切程度。天气过冷或皮肤受到外部刺激时,阴囊壁收缩并向上提升,热时则松弛。睾丸动脉呈弯曲的锥形回旋结构,其基底贴附睾丸。静脉网出离睾丸后缘,形成蔓状静脉丛进入精索,围绕弯曲的睾丸动脉,作为温度的调节机构。这种解剖上的相互关系提供了了一种有效的逆流机制,使进入睾丸的动脉血被离开睾丸的静脉血冷却。动脉和静脉靠近睾丸表面,更有利于睾丸直接散热。
其他
阴囊还具有缓解外界机械性撞击的作用,又对精子的发生提供重要条件。
孕后第七个月睾丸下降于腹股沟内,出生前不久由腹股沟移入阴囊。约10%男婴出生时睾丸未降,但在生后第一年末其百分率降到1.7%-3.0%。睾丸不降的结果致成隐睾。
睾丸微石症的简介
睾丸微石症的结石在发育不全的曲细精管内的沉积.曲细精管上皮细胞脱落入管腔内形成结石,阻塞30%-60%的曲细精管,结石的核心部位为钙化团,围绕中心的板层样结构由胶原纤维组成.每个微石直径约50um-350um.
睾丸微石症是非常少见的睾丸疾病,其病理机制尚不清楚。认为睾丸微石症与脱落的上皮细胞掉到精曲小管内有关,糖蛋白和钙盐呈环形分层,逐渐沉积在碎屑上,形成同心圆状。
包括隐睾、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症、男性假两性畸不育症和肺泡微石症、中枢神经系统微石症等。曾有报道认为睾丸微石症与睾丸肿瘤、精索静脉曲张、附睾炎、睾丸创伤、睾丸扭转和原发性睾丸肿瘤等有关。
睾丸微石症的危害
1)造成不育 由于睾丸结石的位置是“曲细精管”,也就是输送精子的通道,不但会导致生育能力低下,而且会引发男性不育。
2)引发其他疾病 隐睾症、睾丸胚胎细胞瘤、睾丸炎等患者也均有睾丸结石引起。
3)30%会恶变睾丸肿瘤
最新一项研究证明,睾丸结石恶变为睾丸肿瘤的几率为30%——这是英国的十几位资深科学家在4年中,经过对2215例病人的调查研究得出的数据。
睾丸里面是什么呢
1、睾丸的形态睾丸的外形呈稍扁的卵圆形,表面光滑。可分内、外侧面,前、后缘和上、下端。前缘游离,后缘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交与附睾和输精管的起始段相接触。青春期睾丸随着性成熟生长,老年人的睾丸则随性机能的衰退而萎缩变小。
2、睾丸的构造:睾丸的表面有一层坚厚的结缔组织膜,称为白膜。沿睾丸后上缘,白膜向睾丸内突入,形成睾丸纵隔。睾丸纵隔又向睾丸实质内发出许多放射状的睾丸小隔,将睾丸实质分隔成许多睾丸小叶,共约100-200个。每个小叶内有2-4条迂曲的精曲小管。精曲小管壁的上皮细胞分裂增殖,发育形成精子。精曲小管间的结缔组织内含间质细胞,能分泌男性激素。精曲小管逐渐向睾丸纵隔集中,形成精直小管,进入睾丸纵隔并互相交织成睾丸网,最后汇集成8-15条睾丸输出小管,在睾丸后缘的上部,汇成附睾管。
导致睾丸痛变硬的原因
睾丸结核招致
睾丸结核大都是由前列腺、精囊、输精管、附睾结核互相蔓延而发病,睾丸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睾丸疼痛,隐痛下坠感,早期不易确诊,少数急性发病,多同时有附睾结核存在。
睾丸肿大有硬块,质地稍硬润滑,有时伴有输精管增厚,如不及时治疗,结果严重。
睾丸炎招致
睾丸炎症普通是由于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而惹起,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睾丸炎患者会呈现睾丸肿胀、压痛,假如化脓膜上去就有积脓的动摇觉得,患者全身还呈现高热、畏寒的病症表现。
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曲张表现为阴囊或睾丸有坠胀感或坠痛,阴囊肿大,阴囊外表可见扩张、迂曲的静脉,睾丸呈现硬结等。严重的精索静脉曲张可惹起睾丸供养缺乏招致萎缩。
睾丸结节怎么治疗
睾丸结节治疗一般而言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如果结节不明显不应急于进行手术治疗。如果病程已经比较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恶化趋势。现在看来急于手术的意义不大。
睾丸结节治疗应该根据检查及主观感受情况来看。睾丸及阴囊内容物的手术还是有一定的风险的。严重的话甚至会对另侧睾丸造成影响。当然出问题的可能性也不是说很大,但一旦出问题,对今后的生活应该影响是很大的。
睾丸结节手术虽然不大,但根据经验此类手术病人的痛苦是很大的。建议做好睾丸的自我检查,并定期到医院检查。随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睾丸结节病人可做精液的相关检查,看结节是否对精液质量造成影响。平时要注意绝对避免外伤,可以在生育后考虑手术治疗。也可以尝试中医药。蒲公英9g,五灵脂10g,紫荆皮5g,丹参、老鹤草各5g,蒲黄炭2g,乳香炭、没药炭、地鳖虫各3g,刘寄奴、泽兰、当归各4g,大黄、田三七各3g,苏木1g。共研末,蜜和冷开水调敷阴囊。注:一定要使用最优质的蜂蜜。
睾丸结节很少恶化,多数患者可自行吸收,不影响性生活。如果睾丸结节同时伴发急性睾丸炎或者附睾炎则应该对炎症做积极治疗。患者平时心要放宽,不可太忧虑,工作负担不能太重,心理压力要学会自我调节。男性睾丸结节的治疗重在生活调理。
睾丸结石是什么病
睾丸微结石是以睾丸内多发钙化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微小结石,又叫睾丸精细管钙化,罕见,出现率0.05-0.06%,通常钙化灶后无声影,常在睾丸萎缩中见到。本病无明显临床症状,多为阴囊其它病变行超声检查时发现。睾丸微小结石病因不清,但可见于男性不孕或生育能力低下、隐睾症、睾丸胚胎细胞瘤、睾丸炎等患者。睾丸微小结石具有发生睾丸肿瘤的倾向,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定期的超声随访检查。但具体睾丸结石的治疗是需要结合个体情况来确定的。
睾丸结石的发病率
虽然TM的临床报道甚少,但其发病率并不低。TM的发生率为1.95%,平均年龄31.86岁(年龄范围2~74岁),TM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为0.6%~2.0%。因其与肿瘤及男性不育具有相关性,学者们多主张TM患者间隔6~12个月,有必要进行一次超声和常规胸部检查。
睾丸结石的危害
睾丸微结石(TM)是生精小管内的钙盐沉积。随着阴囊B超的广泛应用,临床诊断的TM病例增多。TM可并发于多种疾病,包括隐睾、男性不育、精索静脉曲张、睾丸扭转、克氏综合征、生精小管生殖细胞内瘤(IGCN)和睾丸生殖细胞瘤(TGCT)等。引起泌尿外科及男科医师关注的问题是TM常并发IGCN、TGCT及男性不育。
睾丸结石的诊断鉴别诊断
由于TM超声图像有特征性表现,目前没有发现与TM超声图像相以的其他疾病报道,因而大多国内外学者均以超声检查作为发现TM的首选方法,而不需要行病理检查。
超声诊断标准为:①每个切面均能发现5个以上直径<3mm的点状强回声,后方无声影;②这些点状强回声是相互独立的,弥散分布于睾丸实质内。
睾丸结石的鉴别诊断
因超声为TM的首选方法,故与之相鉴别的疾病为在超声图像上需与睾丸内外合并钙化灶的其它疾病相鉴别,它们的形态、大小、数目及分布与TM有区别。
1、睾丸内的钙化灶,多为静脉石、精原性肉芽肿、血管壁钙化或来源于睾丸肿瘤。静脉石、精原性肉芽肿或血管壁钙化多为孤立的点状强回声,后方可有声影,少数可成簇状排列,但数目较TM少,局限于睾丸某个部位。
2、睾丸内团块状强回声病灶,可以发生在睾丸肿瘤、慢性梗阻性病变、睾丸炎、肉瘤样病、肉芽肿等,这些团块状强回声可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结石无处不在,就连睾丸内也可长出细小的结石。虽然睾丸结石很小,也不会产生症状,但由于这种小结石经常与睾丸的恶性肿瘤有一定关系,因而不能对其置之不理。睾丸结石症比较罕见,患者也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大多数患者是做阴囊超声检查时才偶然发现了很小的结石。睾丸微小结石症本身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是它可能会引起恶变。
睾丸结核的具体表现
在男性生殖器结核病中,单纯睾丸结核者极少。因男性生殖系的结核绝大多数继发于泌尿系结核病,如肾结核等。睾丸结核大都是由前列腺、精囊、输精管、附睾结核相互蔓延而发病,睾丸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除一般的结核中毒症状、全身乏力、低热外,局部为睾丸轻度疼痛,隐痛下坠感,早期不易确诊,少数急性发病,多同时有附睾结核存在。
可表现为睾丸肿大,疼痛明显,睾丸肿大,质地稍硬光滑,有时伴有输精管增厚时,可触及结节,或成串珠样等,合并睾丸鞘膜积液时,可触及睾丸有囊性感,增大明显。
同时并有前列腺、精囊结核时,病人可有尿频、尿急、尿痛、性欲功能低下、阳痿、遗精、早泄、血精等表现。
睾丸的结构
睾丸表面有一层坚厚的纤维膜,称为白膜,沿睾丸后缘白膜增厚,凸入睾丸内形成睾丸纵隔。从纵隔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隔,将睾丸实质分成许多睾丸小叶。睾丸小叶内含有盘曲的精曲小管,精曲小管的上皮能产生精子。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内有分泌男性激素的间质细胞。精曲小管结合成精直小管,进入睾丸纵隔交织成睾丸网。从睾丸网发出12~15条睾丸输出小管,出睾丸后缘的上部进入附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