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短跑成绩 进行速度训练
如何提升短跑成绩 进行速度训练
发展步频,侧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训练,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
发展步长,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
长跑的技巧 提升长跑速度的训练技巧
两手扶器械或原地脚尖不离地的交换支撑腿练习,身体重心由一腿移至另一腿。由原地的动作逐渐向前移过渡到小步跑大概20-30米的距离,速度由慢逐渐加快。小步跑20-30米之后,大腿逐渐抬高,步幅也逐渐加大,再自然过渡到正常跑。小步跑的训练可以发展关节灵活性和动作频率。
原地或支撑高抬腿跑。行进间高抬腿跑20~30米,在向前移动过程中不要过快。高抬腿跑40-60米之后自然过渡到正常跑或加速跑。高抬腿跑可以增强腿部的力量。
原地单脚跳,两腿交换跳。体会蹬地动作。髋、膝、踝三关节要充分蹬直。做这个动作时上体稍前倾,向前上方小跨步跳,后蹬跑20~30米后自然过渡到正常跑。
行进间原地后踢小腿跑,小腿充分向后踢出,向前跑速不要过快。能够增强踝关节快速力量,提高协调能力。
起跑后的加速跑,要求上体逐渐抬起,步长加大,步频加快,同时两臂配合两腿做积极有力和摆动。能使身体迅速摆脱静状态,获得向前最大冲力。
有计划地改变速度,如在跑步中突然加速并保持一段距离转为匀速或慢跑。以改进跑的技术,提高一般耐力或速度耐力。
在长跑训练前期,可以只规定时间,不要求跑步的距离;然后逐渐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距离。能培养长跑者的速度感觉。
对跑步进行重复的练习,如30米跑5~7次,50米跑2-3次等。重复次数应根据个人的体力来定,恰当地掌握休息时间,休息时间太短,容易疲劳,达不到效果;休息时间过长,又违背这个训练的初衷。
快速提升跑步速度的方法
速度训练
如果训练时间有限,那么训练速度是最合适不过了,因为速度训练不需要很长时间的专门训练。快速迸发可以提高身体释放能量的能力,而且不会消耗氧气,同时锻炼肌肉。如果你以前从来没有或已很久没有进行过速度训练,请在以下训练量的基础上减半,并多花些时间热身、恢复和冷却。然后等你速度跟得上时,每两周增加一次间歇跑。
如果你:只有20分钟,应该短跑。
短跑是收效最佳的训练方式,能提高神经肌肉迸发力量的能力,进而提高跑步效率和延缓疲劳感。
怎么跑:一口气跑100米, 然后走3分钟直到身体逐渐平复并呼吸正常。重复三次。跑前跑后都要先慢跑5分钟。
只有30分钟,应该重复1分钟快跑。
越跑越快时,步子也在不断变化。随着步子加大,腿跑动和臂摆动的频率也在变化。重复这种高强度的奔跑能使身体逐渐保持好的状态,跑得更快更顺利。
怎么跑:跑1分钟,越快越好。然后慢跑2分钟。重复7次。之前热身5分钟,之后冷却4分钟。
怎样跑步更快
1、短跑概述
短跑是一项以无氧供能方式为主的速度力量性项目,强大的爆发性力量,较高的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合理的跑的技术,以及较强的心理能力是从事短跑运动的必备条件,因而,认识短跑项目的特征,把握短跑专项训练的内在规律,探索短跑专项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是提高短跑教练员执教水平的重要途径。
鉴于上述,笔者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结合自身多年参加短跑训练实践的感性认识,从短跑训练理论与实践层面上,探索短跑专项的主要训练内容,以及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旨在为教练员提供训练实践依据。
2、提高步长、步频能力
步长和步频是现代短跑技术的核心,也是构成跑速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运动员技术特点、身体素质水平、神经类型与身体形态特征等综合体现。要提高跑速,步长和步频是关键。倘若两者同时提高是最理想的,但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难度却很大。因而,在短跑训练实践中,一定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步长或步频。
从跑的技术原理分析,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为此,在训练中,我们结合短跑的技术特点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
在训练手段的选择上,我们采用负重换腿跳、负重大步走、负重跑、负重跳台阶、跑台阶、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摆动腿积极下压和小腿由前向下向后积极着地)、蛙跳、单足跳等练习,提高跑时的后蹬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采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条高抬腿“车轮跑”、收腹跳等训练手段,提高摆动幅度,加快摆动速度,并且,采取其它一些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训练,从而提高了步长能力。
对于步频能力的训练,我们侧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性训练,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
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采用的训练手段有:
(1)高速、大幅度摆动腿前后摆动练习,要求在快速摆动中完成合理的折叠技术, 摆动腿大小腿折叠得越紧,半径越小,摆速越快。
(2)加快脚掌着地速度练习,要求尽可能地缩短腾空时间。
(3)快速摆臂、摆腿练习,要求腿、臂动作协调进行。实践表明,上述提高步频的训练指导思想及训练手段是行之有效的。
怎样跑步更快
发展步频:最佳时期11——13岁。侧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训练,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
发展步长: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 ,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
发展绝对速度:必须注重步长和步频的最佳组合,及跑的技术动作各环节的时间也空间的节奏。
1、短跑概述
短跑是一项以无氧供能方式为主的速度力量性项目,强大的爆发性力量,较高的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合理的跑的技术,以及较强的心理能力是从事短跑运动的必备条件,因而,认识短跑项目的特征,把握短跑专项训练的内在规律,探索短跑专项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是提高短跑教练员执教水平的重要途径。
鉴于上述,笔者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结合自身多年参加短跑训练实践的感性认识,从短跑训练理论与实践层面上,探索短跑专项的主要训练内容,以及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旨在为教练员提供训练实践依据。
2、提高步长、步频能力
步长和步频是现代短跑技术的核心,也是构成跑速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运动员技术特点、身体素质水平、神经类型与身体形态特征等综合体现。要提高跑速,步长和步频是关键。倘若两者同时提高是最理想的,但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难度却很大。因而,在短跑训练实践中,一定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步长或步频。
从跑的技术原理分析,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为此,在训练中,我们结合短跑的技术特点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
在训练手段的选择上,我们采用负重换腿跳、负重大步走、负重跑、负重跳台阶、跑台阶、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摆动腿积极下压和小腿由前向下向后积极着地)、蛙跳、单足跳等练习,提高跑时的后蹬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采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条高抬腿“车轮跑”、收腹跳等训练手段,提高摆动幅度,加快摆动速度,并且,采取其它一些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训练,从而提高了步长能力。
对于步频能力的训练,我们侧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性训练,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
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采用的训练手段有:
(1)高速、大幅度摆动腿前后摆动练习,要求在快速摆动中完成合理的折叠技术, 摆动腿大小腿折叠得越紧,半径越小,摆速越快。
(2)加快脚掌着地速度练习,要求尽可能地缩短腾空时间。
(3)快速摆臂、摆腿练习,要求腿、臂动作协调进行。实践表明,上述提高步频的训练指导思想及训练手段是行之有效的。
长跑的训练方法
长跑的训练方法,让很多想通过长跑参加比赛或者锻炼身体的人都想了解的事情,很多朋友都会说,长跑多么简单,随便跑一跑,只要时间长不就好了嘛,其实不是这样,长跑也是讲究战略战术的事情,不要随便的跑,如果盲目长跑时间很长的话,有可能给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和麻烦。
如果想通过长跑参加比赛或者锻炼身体,那么我们一定要先掌握长跑的训练方法,但是朋友们一定要注意,想要长跑最先要做的是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看自己是否适合这样体育运动,如果身体有隐藏的疾病或者长跑起来就很不舒服的话,建议大家就不要长跑了,可以短跑或者选择别的体育项目。
长距离跑是对运动员意志品质、心理素质和心肺功能要求很高的一项专项运动竞赛!作为长距离跑运动员,如何克服训练中所带来的枯燥感?以及训练后身体机能所产生的保护自身的疲劳调整和放松?如何在比赛或训练中达到自觉训练?克服各种自然现象所带来的种种困难,取得好的成绩,以提高竞技水平和比赛的兴奋程度。 我们知道:长距离跑的成绩主要取决于有机体的有氧能力,速度训练水平。
一般来讲,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多少直接决定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携氧能力,意志品质、拼搏进取和高速保持节奏的能力。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的训练是比赛时能够发挥的基础。年训练量和周训练量是自身身体指标检测的标准之一。速度耐力是长距离匀速保持的关键,如何在全程中保证没有明显的减速,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不因为过份的降速造成全程时间上的亏损。一般来讲,年训练量应保持跑量为6000—8000公里,周训练跑量为80-300公里。训练跑量有氧量占55%;混合供能训练量占5%,耐久力的提高与训练负荷量有线性联系,但有一定限度。
当训练量已达到相当大(年总量超过8000公里)时,再增加跑量已不能引起能量指标的相应变化,而应在控制总跑量前提下,减少有氧跑量,增加混合供能跑量(有氧-无氧)。
(一)在训练中,常采用如下手段
1.速度为10-15公里/小时的匀速和变速越野跑(心率130-150次/分);
2.长时间速度为15-17公里/小时(心率为150-165次/分)的节奏跑;
3.以比赛速度或高于比赛速度(心率为180-190次/分)跑300-1000米;
4.以低于比赛速度(心率为160-180次/分)跑400-3000米或更长距离;
5.50-200米跑、上坡跑、接近最高速度的下坡跑。
(二)专项力量训练的手段
1.增加难度条件下的沙地、雪地、草地和水中跑;
2.在丘陵地段的加速跑;
3.短跑间歇训练;
4.各种形式的负重跑;
5.斜坡上进行上坡跑;
6.腰腹力量专项训练,达到身体的平衡。
(三)比赛中的战术运用
1.速度较好的往往采取跟随跑,离终点200-400米处时突然加速冲刺;
2.耐力较好的运动员运用较高的速度去跑,加长最后冲刺距离;
在掌握了长跑训练方法以后,大家可以更好的练习长跑了,但是有一点是,长跑之后不要一下过多的饮用水,如果一次性喝太多的水的话,会引起水中毒的情况发生,并且在长跑之后也不要马上就坐在地上,这样对身体也是不太好的。
教你怎样跑步更快
怎样跑步更快?
发展步频:最佳时期11——13岁。侧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训练,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
发展步长: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 ,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
发展绝对速度:必须注重步长和步频的最佳组合,及跑的技术动作各环节的时间也空间的节奏。
1、短跑概述
短跑是一项以无氧供能方式为主的速度力量性项目,强大的爆发性力量,较高的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合理的跑的技术,以及较强的心理能力是从事短跑运动的必备条件,因而,认识短跑项目的特征,把握短跑专项训练的内在规律,探索短跑专项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是提高短跑教练员执教水平的重要途径。
鉴于上述,笔者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结合自身多年参加短跑训练实践的感性认识,从短跑训练理论与实践层面上,探索短跑专项的主要训练内容,以及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旨在为教练员提供训练实践依据。
2、提高步长、步频能力
步长和步频是现代短跑技术的核心,也是构成跑速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运动员技术特点、身体素质水平、神经类型与身体形态特征等综合体现。要提高跑速,步长和步频是关键。倘若两者同时提高是最理想的,但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难度却很大。因而,在短跑训练实践中,一定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步长或步频。
从跑的技术原理分析,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为此,在训练中,我们结合短跑的技术特点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
在训练手段的选择上,我们采用负重换腿跳、负重大步走、负重跑、负重跳台阶、跑台阶、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摆动腿积极下压和小腿由前向下向后积极着地)、蛙跳、单足跳等练习,提高跑时的后蹬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采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条高抬腿“车轮跑”、收腹跳等训练手段,提高摆动幅度,加快摆动速度,并且,采取其它一些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训练,从而提高了步长能力。
对于步频能力的训练,我们侧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性训练,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
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采用的训练手段有:
(1)高速、大幅度摆动腿前后摆动练习,要求在快速摆动中完成合理的折叠技术, 摆动腿大小腿折叠得越紧,半径越小,摆速越快。
(2)加快脚掌着地速度练习,要求尽可能地缩短腾空时间。
(3)快速摆臂、摆腿练习,要求腿、臂动作协调进行。实践表明,上述提高步频的训练指导思想及训练手段是行之有效的。
跑步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 ,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必须注重步长和步频的最佳组合,及跑的技术动作各环节的时间也空间的节奏。
步长和步频是现代短跑技术的核心,也是构成跑速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运动员技术特点、身体素质水平、神经类型与身体形态特征等综合体现。要提高跑速,步长和步频是关键。倘若两者同时提高是最理想的,但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难度却很大。
高速、大幅度摆动腿前后摆动练习,要求在快速摆动中完成合理的折叠技术, 摆动腿大小腿折叠得越紧,半径越小,摆速越快。加快脚掌着地速度练习,要求尽可能地缩短腾空时间。快速摆臂、摆腿练习,要求腿、臂动作协调进行。实践表明,上述提高步频的训练指导思想及训练手段是行之有效的。
相信你们看完这篇文章介绍的内容后,你们应该都知道如何去更快的提升跑步的速度了,这对于你们短跑比赛来说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在生活中进行跑步的速度提升,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跑步的频率以及跑步的步伐等提高速度。
跑步的注意事项
姿势
跑步姿势要合理。上身应挺直并略前倾,双肩放松,双肘自然弯曲,双臂有力的在身体两侧前后摆动。跑步过程中,双足有弹性的全足着地的跑动,步幅无须大,但步频与步幅要基本保持均匀。注意身体重心稳定,不要有大幅度起伏。
呼吸
跑步中的呼吸问题很重要。呼吸要有一定节律,用鼻、嘴同时呼吸时,嘴不必张得太大,可将舌卷起,延长空气在口腔里的时间,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初跑者可采用两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式。每一次呼吸要注意尽可能将气体从肺中呼尽,以增大有效的换气量。
力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体力和精神承受能力已经下降到如同悬崖的边缘上了。肌蛋白的减少是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典型病症。在老年人中,由于其肌肉力量的下降和身体极度地虚弱,摔倒和骨折是比较常见的。研究表明:力量训练也能有效地减少老年人摔倒的频率及骨折。
不管什么年龄的跑步者,很少有人努力去锻炼腿部以外的肌肉。但是,在日常训练中,有规律地安排一系列简单的上身力量练习,将有效地提高训练者的跑步能力。目的是提高肩臂的力量和耐力,以及腹部和背部肌肉的力量。通过合理地利用双臂,跑步者的成绩可以提高近12%。不知道利用双臂的普通的跑步者就很不幸,跑步的距离越长,双臂就越疲劳。
增加上臂的力量可通过简单的俯卧撑练习。
尽可能地加强跑步的力量,一旦有了一定的耐力基础,加大步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山地跑。有规律的山地跑计划将对日常跑步产生奇效,对比赛成绩更是有显著效果。山地跑可增强跑步者的大腿力量,增强腿部的协调性,更可增强大脑的协调性。对老年跑步者作用更大。在斯坦福大学的调查结果表明:跑山的老年人的骨质密度比那些没参加训练和参加缺乏刺激训练的老年人的要大得多。
速度
对一个跑步者来讲,有很多方法进行速度训练:到田径场上,重复进行各种各样的短距离跑;做速度游戏;从上坡快速地地跑下来;参加比赛等。速度训练对每个人都是可以的,对老年人得作用更大,因为它在保持步态的同时,也保持了人体良好的生物力学结构,而这两者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许多没跑过步的成年人,认为自己只是适应日复一日的以每英里10分钟的速度慢跑,而不管跑的强度和速度,这是不正确的。
如何提升短跑成绩 进行起跑训练
主要针对听枪和加速两个方面进行训练,能够快速获得向前的力量,迅速由静止进入高速状态,为途中跑创造条件。
跑步的心率多少比较好 针对耐力训练
10公里的跑步主要是有氧运动,需要依靠的是氧气,所以提升身体的有氧能力才是提升成绩的关键。而速度训练主要依靠的是肌肉在短时间内的供能,由于速度太快,几乎全身无氧运动,那么产生的乳酸就会使肌肉产生疲劳感,影响运动表现。
10公里比赛中耐力是王道,想要维持最佳状态,需要让自己在低于乳酸阈值的情况下跑出最快速度并保持更长的时间,为了提升跑者的乳酸阈值上限,建议每星期应在训练计划中加入一个节奏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