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到人老心不老 旅游
怎样做到人老心不老 旅游
旅游是老年人不可多得的机会,既可以饱览祖国大自然的奇异风光,又可以了解历史文化和不同民族的习俗。在你置身于异城乡景之中时,那新鲜的空气和梦幻般的环境,既是精神上的一种享受,又能让人心情愉快,获得放松。旅游不仅能放松身心,而且能锻炼腿部肌肉。
锻炼腿部肌肉确实能消除大脑的疲劳,因此,多走路多散步对防止大脑衰老具有积极的意义。
有这种想法的人易长寿
美国最新一项针对老年人的研究发现,尽管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而自我感觉良好的老年人往往认为自己要比实际年龄年轻10岁。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心理学家史密斯表示:男性的这种心态尤其明显,男性更容易“人老心不老”。而在年龄和健康状况一样的前提下,觉得自己年轻的人更易长寿。研究还发现,老年女性一般会这样认为,自己看上去比同龄男性年轻4岁之多。
保持年轻心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其中,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至关重要。此外,老年人还应该从增强身体锻炼、增加社会交往等多方面调整心态,这样,于己、于家庭都有利。
怎样做才能人老心不老
心理学家断言:心理衰老是人们自己加快走向死亡的“催化剂”。老年人欲得健康长寿,就得设法延缓心理衰老,心理学专家们为老年朋友提供了一些防老办法。
增加营养:人的心理活动以大脑的生理状态为物质基础,大脑的生理状态与营养关系密切,要避免过早心理衰老,就需要良好的营养,经常服食牛奶、禽蛋、瘦肉、鱼虾、豆制品等。
锻炼身体:通过锻炼身体来保护生理活动的一定水平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起居有常:一个人生活越有规律,大脑的活动也越有规律,进而保证心理活动的健康发展。因此,老年人务必使自己的日常生活规律化。
增加爱好:老人离退休后应有一种以上的爱好,如种花、养鱼、钓鱼、下棋、旅游等。
多多用脑:从现在起就应注意动脑子,加强脑力活动的训练,如进老年学校学习,都是继续训练大脑的好方法。
交忘年交:如果老年人经常和一些年轻人交往,将会有效地延缓心理衰老。
不要服老:老年人的许多心理衰老现象是本人的心理状态造成的。一个人如果一直以为自己老了,他将越来越明显地出现衰老的症状。相反,如果他一直认为自己不老,他的心理衰老速度将缓慢得多。
适应环境:养生学家有二条经验可以借鉴:一是随遇而安,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坦然处之。对事达观畅怀;二是恬淡虚无,对身外之物不要有太高的要求,不要把现实与意愿相比。
注意保健:疾病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老年人的慢性疾病,又随年龄的进程有加快的趋势。老年人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和防治措施,防治结合,保证身体健康。
中老年人冬至保健要注意哪些
一、精神摄养(知足谦和,老而不怠):
保持“谦和辞让,敬人持己”,“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心态,即处世要豁达宽宏、谦让和善,生活知足无嗜欲,做到人老心不老,热爱生活,保持自信,勤于用脑。宋代医家陈直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载诗一首:“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诗中告诫我们,只有进行自身心理保健,才可杜绝情志疾病。
二、饮食调养(审慎调食):
1.食宜多样的谷物、果、豆、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2.食宜清淡。针对脾胃虚弱的特点,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用现代营养学的观点饮食应“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3.食宜温热熟软。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故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由于年老齿松脱落,咀嚼困难,故宜食熟软之品。
4.食宜少缓。“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谷气长存”。主张少量多餐,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
如何做到人老心不老 拥抱年轻
尽量烧香自己的年龄,感到总是年轻,还能有所作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免疫功能主要受大脑皮层机制制约,“年轻化”的心态会促使免疫功能“年轻化”,从而使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得到全方位的巩固和提高。还不妨来个“老来俏”,将自己打扮得漂亮潇洒—些,别人看着有活力,自身感觉也舒心,可以消除“人老叹珠黄”的忧伤。
此外,放下长辈的架子,多和年青人交朋友,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她们,同时从他们身上感受青春和时代的气息。
怎样做到人老心不老 思想开阔
遇事冷静,正确处理,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可斤斤计较。你能宽容别人,别人也能宽容你,这样就可以做到“俩好各一好”,其乐蜡融融。其次,对处理完的事不要再去考虑,最好过去了的事就把它忘掉,特别是那些不愉快的事,过去就过去了,没必要再去想和折磨自已。
3招让空巢老人过好每天
自找乐趣
人,一般可以承受生活的重担、生活的灾难,却不易承受生活的“闲”。闲着无事做,会使人产生失落感、抑郁感,诱发心理上的种种弊端。因此,老年人应根据自身条件和个人喜爱,自找乐趣。可以垂钓找乐,也可以弈棋取乐,书画、琴艺更是老年人常找乐趣的“好伙伴”。此外,还可以从养鱼种花、野外散步、练太极拳等去寻找乐趣,求得生活充实,心情愉悦,幸福长寿。
广交朋友
广交朋友是老年人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良药。常言道:“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春长留。”与年轻人交友,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会重新活跃起来,心理年龄减少,做到人老心不老,恢复青春和活力。与同龄人长期交往,坐谈聊天,更是人生一大乐事。老年人的孤独感也会随之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愉悦之情。
调整心态
老人最重要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现代社会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子女大都到外地求学、就业。在农村,即便子女众多,也纷纷外出打工,客观上造成了老人“空巢”。老年人要正视这一社会现实,敞开心扉去接纳它、适应它。“心”是自己的,只有实现了自我安慰,保持健康的心态,才能活得开朗、潇洒、豁达。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快乐就会时刻与你相伴同行
如何做到人老心不老 心情愉快
在日常生活中笑口常开,可一扫笼罩在心头的愁云和烦恼,心胸开阔,使整个机体处于轻松状态,可促进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进而焕发出青春活力。
中医如何延缓血管老化
下面是几条延缓血管老化的建议:
膳食结构合理
谷类、水果、蔬菜要多食,肉类要少食,肥肉、巧克力、奶油、糖、甜点心以及动物内脏等三高(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一定要有节制。
多吃防衰老食物
在膳食平衡的基础上,多吃苹果、胡萝卜、脱脂奶粉、贝类、小鸡、菠菜、橙子、麦芽、金枪鱼等抗衰老食品。
进行体育锻炼
研究发现,每天半小时,坚持30天的太极拳运动,能显著提高人体内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这种脂蛋白能清除沉积在血管壁上引起动脉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有预防血管衰老的作用。
处处“放”得开
心胸放得宽,良心放得正,眼光放得远,情性放适度。人老“心”不老,才能使血管不老。
老人过性生活有什么好处
1.我心不老
保持心境常乐,做到人老心不老,不要为身体自然的衰老现象而否定自己的性功能,要意识到老年人也有正常的性需求。长期和谐适度的性生活可以调节内分泌,使激素水平不至于下降得过快,有助于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2.我心坚持
不要因偶尔几次性生活不成功或性欲减低而彻底放弃过性生活。用进废退是普遍的规律,尤其对老年人来说,由于体内的性激素水平已很低,如果长期没有性生活,就会加速性器官的萎缩,男性出现阴茎萎缩导致阳痿或勃起困难;女性则出现阴道变薄、干涩,导致性交疼痛。一般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保持有1~3次性生活比较适宜。
3.我心放松
对于一直有性生活的老年夫妇即使出现了一些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如果出现了胡老师夫妇这种情况怎么办呢?首先一定不要相互埋怨,彼此多体贴、多鼓励,多了解一些老年人的性生理知识,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给点耐性,不急于求成,经过一段时间也可以逐渐恢复。
如何预防心理衰老
在影响心理衰老的诸多因素中,个人心理特点和社会心理因素,又起着相对较大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推迟心理衰老是可能的。
心理衰老与躯体衰老是不平行的。因为人的心理衰老除与大脑有密切关系外,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如躯内疾病、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感染中毒、外伤心脏个人的心理特点和社会心理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家庭关系、人际关系、文化修养)等等。因此,心理衰老和躯体衰老并不是同时发生的,而且心理衰老与躯体衰老的速度也不同。一般,老人躯体衰老的速度较快,而心理衰老速度较慢。老人躯体衰老外观上的变化(如白发、皮肤上的皱纹和老年斑等)是比较明显的,而心理衰老在外观上的变化,比较躯体衰老则相对不明显。
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积极的精神状态,比如进取心、希望、理想等,对老年人防止心理衰老、保持心理健康具有重大意义。一个人有了进取心、理想,并充满希望和奋发向上,就能老而不衰,充满活力。相反,如果没有进取心和理想,并充满失望,就会加速心理衰老。当然,老年人往往会遇到许多不称心的事情,如自己多病、老伴去世、有些事力不从心等。如果老年人一味地把现在与过去年轻时相比,就会越比越悲观,甚至会觉得人生无味。因此,老年人最好正视现实,向往未来,少回顾过去,并可以多看一些喜剧性的节目,多参加一些愉快的聚会,"笑口常开,笑脸常驻"保持沉静乐观,愉快知足,莫说人非,避免老气横秋。同时,不断地培养自己的意志和自信心,不断地与自我颓废的心理状态作斗争,应该做到人老心不老,应该积极地追求生活目标,争取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样就有精神寄托,可以排除烦恼和孤独,并在晚年激起为社会做一番事业的理想和希望,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的精神状态。
忘年交让老人青春重返
毋庸置疑,青年人交上老年人这个朋友,能够从老年人的身上学到很多极为宝贵的经验,以此来弥补自己的某些缺陷与不足,丰富知识、吸收阅历,逐步使自己走向成熟,健康地成长起来;而老年人交上青年人这个朋友,也会从青年人的身上学到、看到希望的阳光沐浴,仿佛浑身充满了青春般的活力,找到了自己从前的影子。
他们通过交往、畅谈、叙说或互帮互学,做些事情,往往会消除了“代沟”的阻隔;舒畅的心情,更会让老年人的心理年轻,有效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益寿延年不无裨益。所谓的“忘年交”情结,是应该有共同性趣为要,突破他们年龄的鸿沟界线,可将“天堑变通途”,“忘年之交”要建立在“共性”的基点上,选择交往笔友、文友、书友、画友、钓友、麻友……
各种各样称谓的朋友,五花八门;凡是能够给青年、老年或是中年、少年之交朋友带来快乐,促进身心健康之有意义交往的事情,应当受到社会、家庭的关注与理解并支持。诚然,构建和谐社会,追求卓越生活,这对于我们增强现代意识并非无益,忘年交情结,以老带新、以青带老,潜移默化,互敬互勉,使社会更和谐,家庭更幸福!
老年人与年轻人交朋友能增长记性,心情愉快,促进健康,比吃什么保健药都见效快。在社会实践中,老同志都知道年轻人具有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勇于开拓等特点,不少老同志缺少的正是这些。与年轻人交友,好像在沉闷阴暗的屋里开了一扇窗,让阳光和新鲜空气进入室内,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会重新活跃起来,以朝气代替暮气,心态变得年轻,心情变得愉快,做到人老心不老,大大恢复青春活力。
老人旅游被加收老人费
12名湖南老人到海南旅游,竟然被旅行社和导游每人加收50元“老人费” ,其荒唐的理由是老年人消费水平低。
在省领导的批示下,这起有损海南旅游形象的丑闻得到迅速查处,相关旅行社被处以10万元罚款,当事导游被罚1万元。面对破坏海南形象的“老鼠屎”,出重拳严打,实在令人拍手称快。
建设国际旅游岛,规范的理由秩序是一道最基本的门槛。如果任“老人费”之类的潜规则大行其道,建设国际岛注定会是沦为一场美丽的春秋大梦。
在为迅速查处丑闻喝彩的同时,此事件令人反思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其一,此次事件能得以迅速查处,是因为12名老人联名向省领导写信投诉。倘若12名是老实人,老好人,吃了哑巴亏将黄莲吞进肚子,这起丑闻能否得以曝光,实在要打个大问号?
其二,此次事件能得以迅速查处,是建立在海南建设国际旅岛开展旅游环境大整治的背景下,是在省领导直接批示的火力下得以解决的,但是件件个案难道我们都要指望省领导的批示吗?旅游市场的监督机制又在何处?
其三,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此类事件绝非个案。据调查表明,海南普遍存在加收老人费和未成年费的现象。如此说来,如此丑闻并非突发个案,而是普遍现象。是皇帝的新衣没有愿意挑明,是久居鲍肆不闻其臭,还是家丑不愿远扬,是何人何部门在默许在纵容如此潜规则的存在,海南旅游市场此类的潜规则还有多少?
万事皆有因。面对有损海南形象的行为,理应要重罚。但是,规范海南的旅游市场秩序,远不是我们站在道德的的制高点指点江山就能解决的。在零团费大行其道的现实下,海南的导游人员没有底薪,没有“五险”,还要掏钱包团,生存的压力很大,出现“老人费”的行为似乎是某种无奈之下的一种畸形怪胎。如果政府不能妥善解决导游人员的基本生存问题,既使今天取消了“老人费”,明天也会冒出“进岛费”之类新招,这会许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