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腹膜间皮瘤的偏方

腹膜间皮瘤的偏方

1、黑豆30克,红花6克。

水煎服,去红花食黑豆与汤,曰2次。

2、麻黄、炙甘草、姜炭、白芥子各6克,熟地、牛膝各15克,肉桂、水蛭粉各3克(装胶囊),鹿角胶12克。

隔日煎服1剂,水蛭粉连续服用。

3、延胡索15克,当归20克,香附12克,官桂3克,小茴香、干姜各6克,川芎、赤芍、蒲黄、炒五灵脂、乌药各10克。

每日1剂,水煎成400毫升,分2次温服,月经期不停药。

4、桂枝、穿山甲、白芷、制乳香、制没药、制大黄、柴胡各10克,皂角刺、赤芍、桃仁、生黄芪各12克,三棱、莪术、茯苓各15克,红花6克,当归20克。

用水煎汁后混合,浓缩至50毫升左右,待温度降至38度左右,用50毫升针筒抽取药液,接肛管灌肠。一般每晚灌1次,急性而症状较重者可1天灌2次。

上述偏方适用于所有患者,但是患者仍然要小心谨慎在使用这些药方之前最好咨询有关专家,在专家的建议之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偏方,以便达到高效、方便的治疗目的,希望上述偏方能为患者减轻病痛。

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表现

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中80%为男性,通常表现为与胸腔积液相关的呼吸困难,常伴有胸壁疼痛(超过60%的患者)。即使所有细胞学检查结果都是阴性,对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和胸膜疼痛也应怀疑恶性胸膜间皮瘤。恶性胸膜间皮瘤通常在症状出现2或3个月后才被确诊,在发病率低的地区延误诊断的可能性更大些。常规胸部X线检查偶然也会发现恶性胸膜间皮瘤。因为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发生和发展较为隐蔽,所以患者就诊时肿瘤往往已经广泛侵犯周围组织,但肿瘤转移并不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恶性胸膜间皮瘤局部侵袭非常常见,可引起淋巴结肿大,可导致上腔静脉堵塞、心包填塞、皮下肿块、脊髓压迫等。恶性胸膜间皮瘤也可发生栗粒状的播散。10%~20%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可发生对侧肺或腹膜腔的转移。

腹膜间皮瘤的原因

本病病因不甚明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长期接触石棉,尤以青石棉为甚,但从接触石棉到发病间隔较长,可达13~63年,平均20—40年。国外报道约60%患者有石棉接触史。

2.某些病毒感染,有人将禽类白细胞增生病毒注入雏鸡腹腔后可诱发间皮瘤。

3.接触放射物质、云母矿及胶质二氧化钍。

4.家族因素,部分患者有遗传因素。

病理

本病初发于腹膜局部,仅为少数斑块或结节状孤立病灶,可向周围蔓延呈弥漫性病变,按病变范围可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脏层及壁层腹膜均可受累。病理上分为三种类型:①腺瘤样瘤,常发生在子宫、附件等生殖器官腹膜处,属良性肿瘤,质硬,切面灰白,界清,由纤维性间质及腺管样腔隙组成;②囊性间皮瘤,由多发性大小不等的薄壁囊肿组成,常与脏器粘连,显微镜下由被覆立方或扁平上皮的管状、裂隙状和小囊状结构组成,属交界性肿瘤;③恶性间皮瘤.呈弥漫性生长,浆膜面大小不等、软硬不一呈葡萄状的散在结节,甚可融合成块,亦可表现为脏层腹膜被致密瘤组织覆盖,肿瘤与脏器粘连呈“冰冻状态”。可呈现浆液或血性腹水。组织学可分为上皮性、纤维性及肉瘤样间皮瘤、混合性三类。呈直接蔓延生长,可经淋巴道转移,血行转移较少见。

直肠管状腺瘤性息肉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上,有姑息性治疗、外科治疗、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等,一般认为对于肿瘤相对局限的 I 期病人,主张做根治的胸膜肺切除术。对于Ⅱ、Ⅲ、Ⅳ期病人,根治性手术已经没有意义了,只有施行姑息性手术。事实上,多数病人到疾病明确诊断时,已处于 II 期以上。迅速增长的胸水常导致患者严重的呼吸困难,所以姑息性手术对于提高这些晚期病人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以往采用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物等消退胸水或促使胸膜粘连闭锁的方法常难以奏效。我科采用胸腔镜胸膜固定术,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姑息性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胸腔镜手术可以彻底将胸水抽吸干净,并充分分离粘连,使肺复张,然后喷入消毒滑石粉,进行胸膜固定,控制胸水的产生,缓解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手术治疗 对病期属于Ⅰ期Ⅱ期的病例仍应首选或争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肿瘤切除姑息切除术对瘤体较小病变较局限者应完整切除肿瘤及受累器官;如果病变较广泛应争取切除主要瘤体(姑息性切除术)对病变广泛严重已造成肠梗阻手术无法切除者可以考虑行姑息性手术以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对良性和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的腹膜间皮瘤手术切除疗效甚好如有复发可再次手术切除朱慰祺等报告1例恶性腹膜间皮瘤因多次复发20年内先后施行5次手术切除文献报道单纯手术切除治疗效果最好的一组病例(7例)中位生存期为147.2个月因此对部分腹膜间皮瘤病例手术仍不失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了解“恶性腹膜间皮瘤”

恶性腹膜间皮瘤是唯一原发于腹腔浆膜的一种较少见的肿瘤。

1908年Miller等首先报道了该肿瘤,腹膜间皮瘤约占所有间皮瘤病理的20%。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目前腹膜间皮瘤在我国并不多见,发病率也低于胸膜间皮瘤,有事可与胸膜间皮瘤共存。

这种疾病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40~60岁,约半数病例发病与石棉接触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腹膜间皮瘤患者常有严重的石棉接触史,而胸膜间皮瘤则以短暂性接触石棉的患者居多。肿瘤的潜伏期常达15年或更长。

一些腹膜间皮瘤的发生于与胶质二氧化钍(Thorotrast,一种含二氧化钍的造影剂)接触之后,而另一些则继发于反复的间皮刺激。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难与结核性腹膜炎及腔内转移肿瘤及腹膜转移癌等疾病相鉴别。

而且由于间皮的多潜能分化能力,使该肿瘤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经常与转移性腺癌,反应性间皮细胞混淆,在临床和病理诊断上颇为困难,误诊率高。

恶性胸膜间皮瘤病理学诊断

作为一种从浆膜腔的间皮细胞进展而来的恶性肿瘤,间皮瘤的准确诊断是建立在组织病理检查基础上的。但是,诊断依旧是困难的,因为间皮瘤是多种细胞异型性的癌症,从而产生很多误导组织病理学确诊的陷阱。并且,胸膜也是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组织学构成包括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成分。根据组织形态恶性间皮瘤主要有3个亚型:上皮型、肉瘤型、双相型(或混合型),分别占60%、20%和20%。

间皮瘤在其自然进展过程中是多变的,其他恶性肿瘤可能有假间皮瘤样表现(如胸腺瘤、癌、淋巴瘤和血管瘤等),诊断时必须注意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显微镜下表现多变,很容易与良性胸膜病变或者胸膜转移性肿瘤相混淆,例如最常发生胸膜转移的肿瘤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为7%~15%和7%~11%),在标准切片固定进行HE染色的条件下,其细胞形态容易和间皮瘤混淆。此外,有些良性的胸膜炎症或者反应性胸膜病变(如心力衰竭、胶原性疾病、肺炎、消化系统疾病如肝硬化等所致的胸腔积液)中同样存在间皮细胞的增生,并且这些患者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发病年龄相当,从而导致误诊。

良性间皮瘤的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对病期属于Ⅰ期、Ⅱ期的病例,仍应首选或争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肿瘤切除、姑息切除术。对瘤体较小、病变较局限者,应完整切除肿瘤及受累器官;如果病变较广泛,应争取切除主要瘤体(姑息性切除术)。对病变广泛、严重,已造成肠梗阻,手术无法切除者,可以考虑行姑息性手术以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对良性和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的腹膜间皮瘤,手术切除疗效甚好,如有复发可再次手术切除。朱慰祺等报告1例恶性腹膜间皮瘤因多次复发20年内先后施行5次手术切除。文献报道,单纯手术切除治疗效果最好的一组病例(7例)中位生存期为147.2个月。因此,对部分腹膜间皮瘤病例,手术仍不失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将病人局部复发率降至11.4%,三年生存率达66.7%,说明放疗对腹膜间皮瘤的效果是肯定的。

2..化疗 有关化疗治疗腹膜间皮瘤的报道很多。目前认为腹膜间皮瘤对化疗属中度敏感,常用的药物有:多柔比星(ADM)、顺铂(DDP)、长春新碱(VCR)、环磷酰胺(CTX)、博来霉素(BLM)以及国产抗癌新药搅香乳素等,其中以多柔比星的疗效最为肯定。化疗分为全身化疗及腹腔内化疗。

(1)全身化疗:全身给与抗癌药后,腹腔内药物分布较少。国外资料表明,无论单剂或联合用药,全身化疗有效率仅11%~14%。联合化疗方案包括:DDP+ADM;DDP+CTX+VCR;CTX+VCR+BLM等,但不少学者提出联合化疗并不能提高疗效。

(2)腹腔内化疗:近年认为,腹腔内注射用药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减轻全身多柔比星不良反应。腹腔内化疗不仅能消灭手术后残留的肿瘤组织,减少复发,还可使部分失去手术机会的病人肿瘤缩小,腹水减少,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腹腔用药剂量与静脉一次用量相似,或略高于后者,1周后重复,根据病情可连续注射数周。Ito等给1例手术未能切除的病人腹腔内注射DDP,并联合用了尿嘧啶及替加氟,术后223天病人无腹块,腹水完全消失。但在第8个月后盆腔肿块复发,重新给予DDP和喜树碱,效果却不佳。Ma等则用加温持续腹腔灌注(continuous hyperthermic peritoneal perfusion,CHPP),联合DDP局部注射治疗原发性腹膜间皮瘤,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局部不良反应,病人均能耐受CHPP,随访10个月,无1例因CHPP治疗而死亡。

腹膜间皮瘤的症状

腹膜间皮瘤可发生在2~92岁,国外文献报告其平均确诊年龄为54岁,其中约63%的病例在45~64岁之间,儿童患病者罕见。腹膜间皮细胞瘤早期无明显症状,只有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并累及胃、肠等腹腔内脏始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水、腹部肿块、胃肠道症状和全身改变。

1. 腹痛 腹痛是腹膜间皮瘤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持续性隐痛、胀痛,也可为阵发性绞痛或突发性剧痛,疼痛常位于上腹部和右上腹部,也有腹痛在下腹部而造成临床上误诊为宫外孕或盆腔肿瘤的报道。腹痛的发生与壁层腹膜受侵犯、肿瘤与胃肠道和盆腔脏器粘连造成肠梗阻、器官扭转以及大量腹水、腹部包块产生占位效应等因素有关。病程中腹痛性质和部位可发生变化。

2.腹胀 由于腹水、腹腔内肿块以及继发的消化不良、肠梗阻等因素,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腹胀。症状严重者可影响进食,甚至出现呼吸困难。

3.腹水 约90%的腹膜间皮瘤病人存在腹水,而且相当一部分病人腹水增长迅速,腹水可为黄色渗出液或血性黏稠液,此与肿瘤细胞具有活跃的分泌透明质酸功能有关。

4. 腹部包块 是腹膜间皮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部分病人是由于腹部包块而就诊的。腹膜间皮瘤的腹部包块可为单发,也可为多发,质地偏硬或硬,表面呈结节状,位于大网膜、肠系膜浆膜面的包块在体格检查时可以移动,腹块可有压痛。位于盆腔的包块可以通过直肠指检或三合诊发现,合并有大量腹水的病人抽放腹水后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腹部包块的情况。详细体格检查可以初步了解腹部包块位于腹壁、实质性脏器之外,藉此为临床提供初诊资料。

5.其他 少数病人还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泌尿道刺激症状、月经改变以及乏力、发热、消瘦、贫血,个别病人有低血糖、弥漫性腹部骨化等临床表现。当病人合并有其他部位的间皮瘤或腹膜间皮瘤转移至其他脏器或出现并发症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腹膜间皮瘤症状全解

1.腹痛腹痛是腹膜间皮瘤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持续性隐痛、胀痛,也可为阵发性绞痛或突发性剧痛,疼痛常位于上腹部和右上腹部,也有腹痛在下腹部而造成临床上误诊为宫外孕或盆腔肿瘤的报道。腹痛的发生与壁层腹膜受侵犯、肿瘤与胃肠道和盆腔脏器粘连造成肠梗阻、器官扭转以及大量腹水、腹部包块产生占位效应等因素有关。病程中腹痛性质和部位可发生变化。

2.腹胀由于腹水、腹腔内肿块以及继发的消化不良、肠梗阻等因素,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腹胀。症状严重者可影响进食,甚至出现呼吸困难。

3.腹水约90%的腹膜间皮瘤病人存在腹水,而且相当一部分病人腹水增长迅速,腹水可为黄色渗出液或血性黏稠液,此与肿瘤细胞具有活跃的分泌透明质酸功能有关。

4.腹部包块是腹膜间皮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部分病人是由于腹部包块而就诊的。腹膜间皮瘤的腹部包块可为单发,也可为多发,质地偏硬或硬,表面呈结节状,位于大网膜、肠系膜浆膜面的包块在体格检查时可以移动,腹块可有压痛。位于盆腔的包块可以通过直肠指检或三合诊发现,合并有大量腹水的病人抽放腹水后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腹部包块的情况。详细体格检查可以初步了解腹部包块位于腹壁、实质性脏器之外,藉此为临床提供初诊资料。

5.其他少数病人还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泌尿道刺激症状、月经改变以及乏力、发热、消瘦、贫血,个别病人有低血糖、弥漫性腹部骨化等临床表现。当病人合并有其他部位的间皮瘤或腹膜间皮瘤转移至其他脏器或出现并发症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腹膜间皮瘤做哪些检查

(一)腹水生化及细胞学检查

腹水一般蛋白含量增高,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部分见间皮细胞。如能在离心后找到大量异形或恶性间皮细胞对本病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二)腹水透明质酸定量检测对本病诊断意义更大

由于消化道恶性肿瘤可分泌透明质酸酶,破坏透明质酸,故辛蓝染色呈阴性。而腹膜恶性间皮瘤则分泌大量透明质酸,但无分泌破坏透明质酸的透明质酸酶,故腹水中透明质酸含量极高。如用浊度试验法,腹水透明质酸含量>8mg/ml,一般只见于恶性间皮瘤。

(三)可通过B超引导下。用自动活捡枪取材,或通过腹腔镜活检组织做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活检组织应是多部位取材和足量。病理组织镜下可见上皮细胞、间质细胞、纤维细胞。这是因为来源于腹膜的间皮细胞具有双向分化能力,可向上皮细胞或纤维细胞方向分化。

(四)影像学包括超声、CT、MRI、PET等

一般可排除肝、胆管、胰腺等消化道和卵巢癌腹膜转移,还有助于腹膜恶性间皮瘤的诊断。上述检查可显示腹膜及肠系膜不规则明显增厚,多发结节或盆腔肿块。超声显像还可同时在超声引导下活检。PET检查对本病不具有影像学的特征性,且价格高,迄今对本病的诊断暂无应用意义。

相关推荐

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新药

美国礼来公司华裔科学家石全博士研发出全球首个用于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药物——力比泰,被美国化学学会授予“化学英雄奖”。 石全博士是礼来公司著名的肿瘤研究专家,他和另外两位美国科学家历经二十年,终于成功研究出这一创新药物。该药不仅使得恶性胸膜间皮瘤这一顽症有药可医,同时已被美国和欧盟批准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能大大降低化疗引起的副作用。 力比泰是一种抗叶酸药物,能够同时阻断癌细胞生长和分裂所必需的叶酸合成过程中三个关键酶,进而让癌细胞无法顺利合成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而死亡,达到抗癌效

治疗胸膜间皮瘤的方法

1、放射治疗外部放疗对恶性胸膜间皮瘤很失望,但扩大性体外放疗被认为有效,能缓解某些病例的胸痛及控制胸液,但对疾病病本身并无疗效。体外照射40Gy以上有姑息性疗效,50~55Gy照射缓解率为67%,少数病人生存5年以,但几乎所有病人仍死于复发或转移。 2、化学治疗蒽环类药剂被认为对恶性胸膜间皮瘤有效,其次是顺铂、丝裂霉素、环磷酰胺、氟尿嘧、甲氨蝶呤、长春花碱酰胺等,目前多采用、蒽环类为主的综合化疗。近年来,统计国内外以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方案,总有效率为20%左右,其中较好的是阿新碱(CAO);不含蒽环类的各种

恶性胸膜间皮瘤危险因素

恶性胸膜间皮瘤主要危险因素是石棉。石棉广泛使用之前该病罕见。1960年来自南非的报道首次证实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职业及其他石棉暴露有关。70~80%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有石棉接触史。石棉是一组天然发生的具有纤维状结晶结构的无机硅酸盐矿物质的总称,分两大属:纤蛇纹石属包括最常见的温石棉(白石棉);闪石属包括青石棉、铁石棉、直闪石、透闪石及阳起石。纤蛇纹石、青石棉和铁石棉在工业上均有广泛应用。大多数的闪石纤维,特别是青石棉、铁石棉和透闪石,比纤蛇纹石纤维具有更高的致癌力。恶性胸膜间皮瘤最初发生在壁层胸膜,而非脏层胸

7种疾病会引起肝腹水

1、肝脏疾病:肝硬化、肝癌、肝脓肿破裂等肝脏疾病是引起肝腹水最常见的原因。 2、严重营养缺乏:严重营养不良也可以引起肝腹水,如低蛋白血症、维生素B1缺乏等。 3、心血管疾病:一些心血管疾病也可引起肝腹水,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炎、心包压塞、肝腹水治疗方法?肝静脉以上的下腔静脉梗阻等。 4、肾脏疾病:肾脏疾病也是引起腹水的重要因素,如肾小球肾炎、肾小管病变、肾癌等也可以引起肝腹水。 5、腹膜疾病:各种腹膜炎,如渗出性结核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膜炎、肺吸虫性腹膜炎、播散性红斑狼疮性腹炎、胆固醇性腹膜炎、肉

恶性胸膜间皮瘤检查

1.CT扫描 CT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可判断病变范围和鉴别诊断。以下表现支持恶性间皮瘤的诊断: (1)软组织肿块包绕膈肌,包括膈肌和临近腹腔脏器间的脂肪层消失。 (2)活检或胸腔镜检查后数周至数月,胸膜肿瘤可沿扩散至皮下组织。 (3)心包积液或结节性心包增厚。 (4)纵隔淋巴结侵犯。 (5)受侵部位萎缩。 单纯依靠影像学不能明确诊断和得到可靠的分期。但是,CT可以显示胸膜和肺叶间肿物的位置和大小,明确靶病灶。 2.MRI MRI在间皮瘤的诊断和分期中所起的作用有限,当怀疑病变跨膈生长和大血管、

恶性胸膜间皮瘤死前症状

一、呼吸困难 王良旭主任表示,胸膜间皮瘤患者没有太多的特异性病症,有60-90%的患者会产生呼吸困难,气急,气促的症状。这是由于肿瘤的大范围扩张会导致压迫到气管,进而出现明显的呼吸不适症状。 二、全身不适 王主任介绍,在肿瘤发展的中期,患者可出现各种全身不适的症状,有10%左右的病人会出现发烧,关节疼痛等全身不适的症状。此时病人的抵抗力已经有了显著的下降,对于外界的耐受能力境地,因此,继发性感染发生的几率会明显上升,因此,此时的患者应当注意防护,生活注重细节护理,包括个人卫生以及作息的规律性等。 三、咳嗽

恶性间皮瘤的疾病诊断

虽然胸腔积液细胞涂片、胸穿胸膜活检和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可以作出恶性的诊断,但不能鉴别胸膜转移性腺癌和恶性间皮瘤。主要是通过光镜、电镜、组织化学、免疫组化、透明质酸测定等方法同胸膜转移性腺癌相鉴别。 比较肯定的对恶性间皮瘤作出诊断的技术有3种,即高碘酸-希夫液做组织化学染色,以角朊和癌胚抗原作免疫过氧化物酶检验和电子显微镜检查。为进行这些检查,活检标本必须立刻用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另一小块肿瘤活检标本注定在戊二醛液中供作电镜检查使用。 1.高碘酸-希夫染色(PAS) 是惟一可靠的组织化学方法,它能辨别恶性胸

胸膜间皮瘤早期症状

胸膜间皮瘤起病隐匿,症状没有特异性,容易漏诊,多数患者有石棉暴露史,仔细询问患者的职业对本病的诊断有提示意义。持续性胸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甚至可是本病早期的唯一症状。分为局限型和恶性间皮瘤: 局限型间皮瘤,起病隐匿,早期一般多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X线检查时发现。肿瘤长大时可有压迫症状,压迫支气管可造成肺不张,呈胸部钝痛、干咳、气促、乏力等症状。胸腔积液罕见。个别患者有关节痛、杵状指及低血糖的表现。20%可有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和杵状指、关节僵直疼痛、踝部水肿等。4%可发生低血糖。但两者均可在肿瘤切除后缓解消

胸膜间皮瘤的治疗原则

疾病治疗原则 局限型者应首选手术治疗,弥漫型者可手术与化疗相结合。 用药原则 1.有胸痛者用颅通定、消炎痛、杜冷丁等止痛。 2.阿霉素是治疗本病有效药物,多与顺铂、丝裂霉素、环磷酰胺、氨甲喋呤等联合使用。 3.γ-干扰素、白介素作为辅助治疗措施。 4.胸水多者可用滑石粉、四环素等作胸膜粘连。 局限型良性胸膜间皮瘤 局限型良性胸膜问皮瘤应予手术治疗,对有蒂孤立肿瘤,可行局部切除,若肿瘤位于壁胸膜、纵隔、膈肌等部位,应尽可能广泛切除;若肿瘤位于肺实质内,应行肺切除术。局限型良性胸膜问皮瘤彻底切除一般疗效及预后

胸膜间皮瘤

首发症状以胸痛、咳嗽和气短为最常见。也有以发热、出汗或关节痛为主诉症状者。约一半以上的病人有大量胸腔积液伴严重气短。无大量胸水者胸痛常较为剧烈,体重减轻常见。普通X线胸片发现胸膜腔积液,同时肺被肿瘤组织包裹等,晚期病例可有心包渗液引起的心影扩大及软组织影和肋骨破坏等。对于可疑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人,CT检查最为有用。胸水的细胞学检查也有助于诊断。常规实验室检查中,部分病人可有血小板增多,血清癌胚抗原(CEA)升高等。对于常规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可用胸腔镜做胸膜活检。一般大部分病人可因此而获得诊断。 恶性胸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