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缺乏导致阴道炎
维生素缺乏导致阴道炎
妇女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或消失,使体内性激素水平明显降低,黏膜随之萎缩、变薄,常常出现阴道干涩现象。中青年妇女发生阴道干涩,一般不会是因为性激素水平明显降低所致。中青年妇女发生阴道干涩,这有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2。
一般情况下,缺乏维生素B2时人体会出现口角炎、眼睑炎、结膜炎、唇炎、舌炎、耳鼻黏膜干燥、皮肤干燥脱屑等。其实,维生素B2还与性生活的质量密切相关。当人体缺乏维生素B2时,人体腔道内的黏膜层就会出现问题,引起黏膜病变,造成黏膜细胞代谢失调。
具体表现是黏膜变薄、黏膜层损伤、微血管破裂。对于女性生殖器官所造成的伤害则更为严重,最典型的症状如阴道壁干燥、阴道黏膜充血、溃破,直接影响,造成、性冷淡、性不适。由于阴道内环境的病理性改变而导致疼痛,畏惧同房,即使勉强过夫妻生活,也无愉快感产生,反而造成女方精神极度紧张恐慌,加剧痛感,长此下去必然影响夫妻和睦。
缺乏维生素B2容易导致阴道干涩
很多中青年女性年龄并不大,但却发现每逢房事,自己的阴道都特别干涩,且还伴有比较严重的口角炎,连口腔也发生了溃疡,并且久久不愈。
其实,之所以发生口角炎、口腔溃疡,是因为体内缺乏维生素B2的缘故,而这也恰恰是女性阴道干涩的真正原因。
曾女士对自己的性生活一向很满意,但近一段时间她出现了莫名其妙的阴道干涩现象,以致性生活发生困难。
她到医院妇科检查,医生告诉她没什么大问题,让她每晚在阴道内塞入乙烯雌酚0。25毫克,使用7~10天,并口服小剂量雌激素。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曾女士觉得疗效甚微,又担心长时间吃雌激素副作用太大,因此到医院妇科复诊。这次医生意外地发现她不但患有阴道干涩症,而且有比较严重的口角炎和口腔溃疡。正是这些症状帮助医生找出了她阴道干涩的真正原因,即体内缺乏维生素B2所致。
原因找到了,医生让曾女士每天三次口服维生素B2,每次10毫克(2片)。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曾女士的难言之隐终于解除了。
阴道干涩常见原因
妇女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或消失,使体内性激素水平明显降低,阴道黏膜随之萎缩、变薄,常常出现阴道干涩现象。但中青年妇女发生阴道干涩,一般不会是因为性激素水平明显降低,而有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2。
维生素与维生素缺乏病
本世纪医学证实,维生素是一种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必需由食物来供给,若缺乏不同的维生素就会发生不同的疾病,这类疾病统称为维生素缺乏病。
早在唐代,我国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就观察到维生素缺乏病的存在,并提出用猪肝治雀目(即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夜盲症)。坏血病就是因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疾病,早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时即曾描述过坏血病,但未将其与饮食联系起来。1747年,一位英国医生林德(图2)在海军服役期间,船员中有人得了坏血病。他在前人经验基础上,认为坏血病可能与饮食有关。于是,他在船上进行实验,他将12名症状相似的坏血病患者分为6组,除全部给与同样基本饮食外,每组添加不同的食品,发现添加柠檬、柑橘类水果一组的疗效最明显,其次是苹果汁组。这是最早进行的临床对照试验。1928年,森特·哲尔吉(图3)分离出维生素C,并对其生理作用进行研究,因此而获1937年的诺贝尔医学奖。1933年,霍尔恩(WN Haworth)与瑞士化学家卡勒(karrer)一起人工合成了维生素C,两人因对维生素的出色研究而同获193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图4)。卡勒(图5)是研究类胡萝卜素、黄素、维生素的先驱之一,他除了与霍尔恩一起合成了维生素C外,1934年还与库恩合成维生素B2,1937年与库恩合成维生素A,1938年合成维生素E,1939年又分离出维生素K1。1886年,荷兰病理学家艾克曼(图6)到雅加达去研究当地流行的脚气病。他进行了用精、糙米分别喂养小鸡的实验。他给一组小鸡喂精米,另外一组喂糙米。几周后,前者出现多发性神经炎(脚气病),后者安然无恙。后者改喂糙米,多发性神经炎逐渐消失。实验证明,脚气病并非由细菌引起,而是食物中缺乏某种微量物质。1912年,日本生物化学家铃木梅太郎(图7)从米糠中提取出硫胺素,后来被命名为维生素B1,即艾克曼曾预言能防治脚气病的食物中微量物质。维生素D有抗儿童佝偻病的作用。1916年,从鳕鱼的肝脏中分离出维生素D。后证实有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两种,以D3更重要。紫外线照射人或动物皮肤可将维生素D3原转化为D3。通过强化牛奶中的维生素A、D可减少儿童佝偻病的发生。
阴道干涩的原因你知道吗
一些女性盲目追求“干净”,对阴道进行反复多次的冲洗,长期如此致阴道无法存留应当存在的有益分泌物,导致阴道出现干涩,从而影响了性感受。
平时用清水清洗外阴就足够了,但一定要避免做阴道冲洗。
女性阴道干涩和年龄有着很大关系,接近更年期以及更年期后的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趋于平滑,分泌物减少,这种干涩属于自然的生理情况。
更年期女性会因为绝经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干燥,。如果雌激素缺乏,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雌激素。
除了阴道干涩之外,如果女性还伴有口角发炎、皮肤干燥、脱屑的状况,则表明饮食不均衡,尤其可能缺乏维生素B2。这一状况会导致阴道壁干燥、黏膜充血,甚至溃破。
如果是因为饮食不均衡导致的阴道干涩,可以多吃五谷杂粮和带皮谷物,以增加皮肤黏膜弹性和水分含量。
妇科炎症如感冒一般,当女性朋友忽略和生活习惯中不够重视时,炎症就及时拜访了,最常见的就是阴道炎。
如果患有阴道炎,性生活时阴道黏膜会充血,导致分泌物减少。这个时候,夫妻生活对女性来说,自然少了几分兴趣和吸引。
有炎症的女性,治好阴道炎,干燥的问题也会自然有所好转。
工作、生活压力都会造成性欲低下,性唤起迟滞,阴道干涩。
牙龈出血是维生素缺乏导致吗
牙龈出血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通常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是很平常很普通的事情,最多就是因为维生素补充不足导致的,其实导致牙龈出血的原因有很多。缺乏维生素只是其中的一种原因。
牙龈出血,原因多为牙龈炎
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有光泽的,质地坚韧,牙龈沟只有2-3毫米;而发炎的牙龈则会颜色变红变深、肿大疏松,很容易出血,牙龈沟(牙龈与牙颈部连接处形成的空隙)也会加深。牙龈炎实际上就是最轻微的牙周病,其炎症只侵犯牙龈组织,不侵犯其他牙周组织,它主要是由于牙龈周围、特别是牙龈沟内的牙菌斑所导致的炎症反应。
口腔中的细菌不止是单纯地存在,有些会聚集在一起,互相粘附,并与唾液等物质形成“牙菌斑”。牙菌斑能够较为牢固地附着在牙齿上并生长繁殖,牙结石就是矿化的牙菌斑,它不仅使得细菌更容易粘附,还会进一步刺激和压迫牙龈组织,加重炎症反应。
牙菌斑用水无法冲掉,通过刷牙和使用牙线可以去除绝大部分(所以,“刷牙吧,猪都刷啦!”),但牙结石只能通过口腔洁治才能去除。牙龈炎患者只要注意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并去专业口腔门诊进行牙周洁治(洁牙),去除牙菌斑、牙结石以及牙龈周围的炎症因子,牙龈炎是完全可以控制和治疗的。
牙龈炎,牙周炎的前奏
牙周炎是一种渐进性的疾病——就是说它并不会像普通感冒一样,不管治不治疗,只要不继发感染,一周左右都会好。如果不对炎症和口腔的刺激因素进行控制,牙龈炎会进一步发展为牙周炎,这就不再是仅限于软组织的炎症,而是会累及牙槽骨,当骨质缓慢丧失,牙齿就失去了支撑,开始松动,最终导致牙齿脱落。
牙周炎不仅会导致牙齿松动脱落,更可能影响全身健康,比如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影响呼吸与消化系统。
孕妇易患牙龈炎
很多女性牙龈平时还比较正常,怀孕时则会出现牙龈红肿发炎,这一般是妊娠期牙龈炎。实际上怀孕并不是引起牙龈炎的直接原因,只是因为怀孕时孕妇血液中的激素改变加重了炎症反应。
妊娠期间,孕妇体内黄体酮的水平大大增高,这使得牙龈组织中的毛细血管扩张、血管渗透性增加,炎症细胞和液体渗出增多,导致牙龈肿胀。还有部分孕妇会发生牙龈增生,甚至妊娠性牙龈瘤。
妊娠期牙龈炎的直接原因仍然是牙菌斑等口腔局部因素,口腔卫生不良,或因牙齿排列不齐而不易清洁的孕妇更容易发生,这些孕妇在怀孕之前就存在牙菌斑、牙结石,或者本身就患有轻度牙龈炎。
所以,在怀孕期间,孕妇应该比平时更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坚持早晚刷牙,选择软毛牙刷,刷牙时要轻柔,避免伤及牙龈;每次进餐后都要漱口或使用牙线,及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
妊娠期牙龈炎及牙龈瘤一般都会随着怀孕结束而自行消退,只有极其严重的妊娠性牙龈瘤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切除,但一般不主张在妊娠期使用药物。所以女性在怀孕以前应该进行口腔检查,提前去除牙龈炎等口腔隐患。
青少年也易患牙龈炎
青少年牙龈炎也被叫做青春期牙龈炎,青春期牙龈炎的原因和妊娠期有点相似,也与体内激素变化有关。进入青春期后,体内性激素水平升高,牙龈组织对菌斑等局部刺激敏感性、反应性增强,如果青少年每次刷牙都马马虎虎,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未能完全去除,牙齿上和牙龈周围布满牙菌斑,就很容易发生牙龈炎。
如果牙齿排列不齐、拥挤,以及正在进行正畸治疗,口内戴有正畸托槽,就更难清洁。与妊娠期牙龈炎一样,青春期牙龈炎只要注意口腔清洁就可以避免,必要时也需要进行牙齿不齐的矫正。
此外,如果牙龈出血还伴有头晕、疲乏、鼻出血、周身散发性出血点或瘀斑、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发热及淋巴结肿大、外伤后牙龈出血不止等情况,就可能不光是牙龈炎,而是患有贫血、白血病或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病,需要做全身检查。
提示:虽然长期缺乏维生素C确实也会引起牙龈出血,但当你在苹果上留下一个血齿印的时候,还是不要怀疑自己是缺乏维生素了。
维生素缺乏会导致男性不育
维生素A
它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维生素A缺乏时可以影响睾丸组织产生精母细胞,输精管上皮变性,睾丸重量下降,精囊变小,前列腺角质化。
维生素B12
它的生理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钴。钴能够减少组织的耗氧量,从而提高对缺氧的耐受性,促进机体组织在缺氧环境中的活力,长期坚持素食者会因缺乏维生素B12,致使精液中精子的浓度比其他人明显低,精液产生量也较其他人少,影响正常的性功能。
维生素C
它的作用是降低精子的凝集力,有利于精液液化。精子性细胞中遗传基因DNA通过维生素C的抗氧化功能得到保护,缺乏维生素C遗传基因被破坏,可导致精子受精能力减弱以致不育。
维生素E
它能够有调节性腺和延长精子寿命的作用。维生素E能改善血液循环,可提高毛细血管尤其是生殖器部位毛细血管的运动性,可提高性欲、增加精子的生成。
女人阴道流血原因
1、损伤:性生活出血和外伤;
2、内分泌失凋性失血:主要是由于体内雌激素的迅速改交,或过高过低,均可导致阴道出血。
3、肿瘤性出血:女性生殖器官肿瘤,无论是良性的或是恶性的,均可导致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瘤、子宫内膜息肉等;恶性的如子宫癌、子宫颈癌。
3、炎症出血:病人出现血性白带或黄带夹血,多为生殖道炎症所致,如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梅毒、淋病性阴道炎、外阴阴道炎、阴道溃疡、老年性阴道炎等,均可出现上述情况。
4、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5、计划生育措施引起的出血放置节育环、输卵管结扎木后和服用避孕药;
6、全身性疾病引起阴道出血 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高血压、贫血、白血病、心肾疾病、血小板减少症、维生素缺乏症等,均可使血管壁变薄变脆,通透性增加而早致子官出血。
7、其他原因出血 主要为异物性出血,是由于阴道放置异物而引起阴道壁损伤出血,属创伤出血的范围。
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什么病
维生素A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条件,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以下症状:
眼部症状
最早的症状是在暗环境下视物不清,定向困难,出现夜盲,若不仔细检查容易忽略。经数周至数月后,结膜与角膜逐渐失去光泽,稍在空气中暴露,就干燥异常。尤以贴近角膜两旁的结膜出现变化最早,干燥而起皱褶,角质上皮逐渐规程,形成大小不等的形似泡沫的白斑,称为结膜干燥斑,又称毕脱氏斑。此时泪腺上皮细胞变性,泪液分泌减少,加之泪腺管被脱落的上皮细胞阻塞,眼泪更少。患儿畏光,自觉眼干不适,眼部疼痛,有轧砂感,经常眨眼,或用手搓揉,易致继发感染。角膜渐变干燥、混浊、发生白翳而软化。病情进展,角膜可发生溃疡,在数日至数周内出现坏死、穿孔、虹膜外脱及角膜疤痕形成,终至失明,视网膜亦有病变,出现眼底干燥,两眼一般同时得病,有时两眼先后发病,单侧发病的仅偶见。眼部症状虽然在大多数病便出现较早,但较大儿童的眼症状常出现于其他症状之后。
皮肤表现
皮肤干燥,角化增生、脱屑。角化物充满于毛囊腔内,且突出于表皮,故抚摸时有鸡皮疙瘩或粗沙样感觉。于四肢伸侧及肩部最为显著,4岁以下的婴儿少见此症状。此外,尚有指甲多纹,失去光泽,蝗折裂,毛发干脆易脱落等。
其他表现
由于维生素A缺乏时呼吸道及泌尿道上皮增殖和角化,以及免疫功能下降,易引起呼吸道继发感染和脓尿。舌味蕾因上皮角化味觉功能丧失,影响食欲,有的患儿可有呕吐。婴幼儿时期可见体格发育迟缓。严重缺乏维生素A时可见血细胞生成不良形成贫血,用足量铁治疗不能纠正贫血。有报道小婴儿可发生呛奶,加用维生素A后症状控制。
并发症
维生素A缺乏的全身症状如消瘦、皮肤干燥、失去弹性、声音嘶哑等。如并发感染科发展为全眼球炎,最终失明。
嘴上起皮是什么地方上火 嘴唇干燥起皮怎么解决
生活中导致嘴唇干燥的原因是比较多的,例如气候干燥、经常喝水少、爱舔嘴唇的人也很容易导致嘴巴干燥起皮;其次经常熬夜、爱吃辛辣、煎炒油炸的食物、维生素缺乏或者微量元素缺乏也会导致嘴唇干燥起皮。
这时候需要根据原因来决定治疗方法,要是是气候干燥导致的,那么就注意护理唇部,是因为喝水少以及爱添唇部导致的,那么就多补充水分,改掉添嘴的习惯,因为经常熬夜、爱吃辛辣、煎炒油炸的食物、维生素缺乏或者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的,那么就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减少熬夜,然后多补充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即可。
营养素缺乏导致女性心情差
营养素缺乏导致女性心情差——女性总被说成多愁善感,这是由于女性的生理构造影响的,但是有时候女性的情绪不佳往往与营养素缺乏有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以下几种营养素缺乏会导致女性精神抑郁,情绪不稳,影响人际关系。保健养生专家为您详细介绍:
素b6缺乏:
月经前期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对维生素b6的需要量增加,如摄入不足则容易出现兴奋不安、反射亢进和周围神经炎,还可导致头痛,脾气急躁,困倦,易激动,甚者可出现精神抑郁。维生素b6在谷物的外皮和卷心菜中含量较高,症状轻者可适当多吃一些。
维生素b12缺乏:
维生素b12在肝脏及瘦肉中含量最为丰富,缺乏后可引起舌炎、腹泻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常伴有感觉迟钝、肢体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女性长期口服避孕药和食用肉类较少者会引起维生素b12缺乏。
维生素b12丰富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贝壳类、鱼、蛋黄等。茶叶中含丰富的维生素b12,可经常泡饮。 >>>>秋天嘴唇干嗓子火怎么办?
维生素b1缺乏:
维生素b1缺乏不仅可引发脚气病,还可引起神经炎并累及心脏,并使人脾气暴躁,困倦乏力,神经过敏,喜怒无常。酒精可以干扰维生素b1吸收,加上食物过于精细和长期服用避孕药,就更容易发生维生素b1缺乏。因此防治维生素b1缺乏,需防止食物过精,避免饮酒,豆类和花生含维生素b1较多,可适当多吃些。
铁缺乏:
经期不正常、经量多或周期缩短的女性,由于随经血丢失铁较多而容易缺铁。有些女性不爱吃肉和新鲜蔬菜,爱吃糖果糕点,这种偏食习惯也可造成铁摄入不足。不用铁锅烹饪会使人失去补充铁的一个来源。
缺铁可影响多种含铁酶的活力,影响红细胞色素、肌红蛋白的形成,使人困倦无力,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急躁易怒,激动好哭,性欲低下。含铁丰富的食物有紫菜、黑芝麻、海蛰皮、虾皮、黄花菜等。
锌缺乏:
锌参与人体80多种活动,对蛋白质及核酸的合成都有影响,也是生殖系统必需的微量元素。锌在动物性食品中含量丰富,且易被吸收。
保健养生专家指出,女性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应当做好体检,积极补充所缺乏维生素。祝身体健康!
女性阴道干涩的五大原因
第一,过度清洁
一些女性盲目追求“干净”,对阴道进行反复多次的冲洗,长期如此致阴道无法存留应当存在的有益分泌物,导致阴道出现干涩,从而影响了性感受。
解决方法:平时用清水清洗外阴就足够了,但一定要避免做阴道冲洗。
第二,生理因素
女性阴道干涩和年龄有着很大关系,接近更年期以及更年期后的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趋于平滑,分泌物减少,这种干涩属于自然的生理情况。
解决方法:更年期女性会因为绝经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干燥,。如果雌激素缺乏,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雌激素。
第三,饮食不均衡
除了阴道干涩之外,如果女性还伴有口角发炎、皮肤干燥、脱屑的状况,则表明饮食不均衡,尤其可能缺乏维生素B2。这一状况会导致阴道壁干燥、黏膜充血,甚至溃破。
解决方法:如果是因为饮食不均衡导致的阴道干涩,可以多吃五谷杂粮和带皮谷物,以增加皮肤黏膜弹性和水分含量。
第四,妇科炎症
妇科炎症如感冒一般,当女性朋友忽略和生活习惯中不够重视时,炎症就及时拜访了,最常见的就是阴道炎。如果患有阴道炎,性生活时阴道黏膜会充血,导致分泌物减少。这个时候,夫妻生活对女性来说,自然少了几分兴趣和吸引。
解决方法:有炎症的女性,治好阴道炎,干燥的问题也会自然有所好转。
第五,心理因素 》》主编推荐:女性内分泌失调的四个原因
工作、生活压力都会造成性欲低下,性唤起迟滞,阴道干涩。
解决方法:学会释放压力。减轻压力就是“保湿”,女性应学会释放压力、学会心理调节。严重者,可找心理医生咨询。
指甲上起毛刺是怎么回事 指甲起毛刺不是缺乏维生素的表现
单纯的甲周起毛刺基本和维生素缺乏无关,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预防甲周倒刺,皮肤护理最重要。在现代社会,出现维生素缺乏导致的营养性疾病者已经越来越少见,绝大多数人只要正常进食,不会出现维生素缺乏性疾病。
并且,如果确实是维生素缺乏、吸收或利用障碍者,不仅仅会出现皮肤问题,多伴有其它症状。如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眼部及视力异常(指夜盲、结膜和角膜干燥病、干眼病和角膜软化等,而非近视),缺乏B族维生素引起的神经系统异常,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坏血病等。
如果你只是单纯的甲周倒刺,多数都只是局部皮肤异常,而非全身性疾病的反映,并不是缺乏维生素导致的。
维生素与维生素缺乏病
本世纪医学证实,维生素是一种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必需由食物来供给,若缺乏不同的维生素就会发生不同的疾病,这类疾病统称为维生素缺乏病。
早在唐代,我国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图1)就观察到维生素缺乏病的存在,并提出用猪肝治雀目(即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夜盲症)。坏血病就是因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疾病,早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时即曾描述过坏血病,但未将其与饮食联系起来。1747年,一位英国医生林德(图2)在海军服役期间,船员中有人得了坏血病。他在前人经验基础上,认为坏血病可能与饮食有关。于是,他在船上进行实验,他将12名症状相似的坏血病患者分为6组,除全部给与同样基本饮食外,每组添加不同的食品,发现添加柠檬、柑橘类水果一组的疗效最明显,其次是苹果汁组。这是最早进行的临床对照试验。1928年,森特·哲尔吉(图3)分离出维生素C,并对其生理作用进行研究,因此而获1937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1933年,霍尔恩(WN Haworth)与瑞士化学家卡勒(karrer)一起人工合成了维生素C,两人因对维生素的出色研究而同获193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图4)。卡勒(图5)是研究类胡萝卜素、黄素、维生素的先驱之一,他除了与霍尔恩一起合成了维生素C外,1934年还与库恩合成维生素B2,1937年与库恩合成维生素A,1938年合成维生素E,1939年又分离出维生素K1。1886年,荷兰病理学家艾克曼(图6)到雅加达去研究当地流行的脚气病。他进行了用精、糙米分别喂养小鸡的实验。他给一组小鸡喂精米,另外一组喂糙米。几周后,前者出现多发性神经炎(脚气病),后者安然无恙。后者改喂糙米,多发性神经炎逐渐消失。实验证明,脚气病并非由细菌引起,而是食物中缺乏某种微量物质。
1912年,日本生物化学家铃木梅太郎(图7)从米糠中提取出硫胺素,后来被命名为维生素B1,即艾克曼曾预言能防治脚气病的食物中微量物质。维生素D有抗儿童佝偻病的作用。1916年,从鳕鱼的肝脏中分离出维生素D。后证实有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两种,以D3更重要。紫外线照射人或动物皮肤可将维生素D3原转化为D3。通过强化牛奶中的维生素A、D可减少儿童佝偻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