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胆囊壁息肉怎么治疗

胆囊壁息肉怎么治疗

1、乌僵薏四汤:由柴胡 、法夏、三棱各9克,枳壳、乌梅、僵蚕、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白芍、连翘各15克,甘草6克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煎服3次。或制成水丸,每次9克,每日服3次。一般2-3个月为一个疗程,重者需2-3个疗程。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腹胀重者加厚朴,便秘者加生大黄,以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

该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疏通肝络;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止痛,枳壳行气化滞;薏苡仁具有化痰软坚作用,可治疗多发性息肉。僵蚕化痰散结,白芥子、连翘、法夏善于化痰散结。

2、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煎汤代茶饮或饮用绿茶。

如何诊断胆囊息肉

如何诊断胆囊息肉?对于这个问题,由于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并没有明显的特征,只有通过检查的方法才能确定,那么胆囊息肉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呢?

如何诊断胆囊息肉?诊断胆囊息肉的检查方法具体介绍如下:

1、B超检查

方法灵活、准确、无创伤、可重复、价廉、易为众多患者接受,能准确地显示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囊壁的情况。B超典型的表现为胆囊壁有点状、小块状、片状的强或稍强回声光团,其后多无声影,可见到球状、桑葚状、乳头状及结节状突出,甚至可显示出息肉的蒂。杨汉良等报道B超对PLG检出率为92.7%,特异性94.8%,假阳性5.2%,准确性明显高于CT,认为BUS能清晰地显示PLG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局部胆囊壁的变化,是一种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

2、三维超声成像

可使胆囊具有空间方位的立体感,透声性好,有直视胆囊剖面的效果,可弥补二维显像某些不足。不仅可观察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更可分清息肉和胆囊壁的关系,尤其在胆囊后壁的息肉二维显像常不能清楚地分辨是否有蒂以及蒂与胆囊壁附着的范围和深度。三维重建能通过不同切面的旋转来观察病变的连续性及病变表面的情况等信息,有助于提高胆囊息肉与胆囊腺瘤或癌肿的鉴别。王连生等报道用三维超声成像检查18例胆囊内病变,最大直径为5.5cm,最小直径0.3cm,其中5例为多发性息肉,9例为单发性息肉,4例胆囊癌均为多发占位病变。三维超声成像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

3、内镜超声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 即经内镜超声扫描,是将超声微小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探头为高频,将内镜插入消化道,进入十二指肠壶腹后此探头更接近胆囊,可排除肠气干扰或胆汁黏稠度等影响。EUS可将胆囊壁分为3层,内层为高回声的黏膜及黏膜下层,中层为低回声的肌纤维层,外层为高回声的浆膜下层及浆膜层。如为息肉样病变可见清晰的3层囊壁,而胆囊癌则囊壁的3层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浸润破坏。早期胆囊癌绝大多数是在结石和息肉等病变的掩盖下发展的,早期缺乏特征性声像图表现,鉴别困难。

通过上述文章的介绍您对如何诊断胆囊息肉?有了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发现外科疾病要引起重视。要及时去外科医院检查治疗。

胆囊息肉有哪几种

一.胆固醇性胆囊息肉

主要为大量泡沫细胞C炎性细胞吞噬胆固醇后的集聚少量胆囊上皮突变细胞其表面糊膜上皮细胞,用PLR和限制酶尚测序法,上皮C内存在少量活性K-RAS基因活性低,而G-RAS基因活性高。

该病多为多发性,位于底部或体部少数位于颈部,息肉直径均较小,表面不光滑,多无蒂,无血供,回声较强,胆囊壁正常或稍厚,疼痛等症状不明显。

二.炎症性胆囊息肉

大量白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大量胆囊糊膜上皮细胞增生,内有腺体息肉增生,PCR和限制酶定向测序法,上皮C内K-RAS基因活性中等,G-RAS基因活性低。

该病多为多发性,多位于胆囊体部,少数底部分位于颈部,表面不光滑,多蒂,有少量血皮,息肉较小为中等回声光团,胆囊壁增厚较明显、疼痛。

三.腺瘤样息肉

异样手工艺高柱状虐皮细胞,轧定量手工艺内分泌细胞恐怕?典型性增生,表面覆盖少量粘膜,上皮细胞,K-RAS基因较为活跃,G-RAS活性中等。

该病多为单发,位于胆囊颈部及体部,少量位于底部,息肉直径均较大,表面较光滑,多有蒂,较宽,有一定的血供,胆囊壁息肉为低回声或中回声,光团胆囊壁稍厚,疼痛及腹 胀较明显。

胆囊息肉常见的检查方法有哪几种

(1)B超检查。方法灵活、准确、无创伤、可重复、价廉、易为众多患者接受,能准确地显示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囊壁的情况。B超典型的表现为胆囊壁有点状、小块状、片状的强或稍强回声光团,其后多无声影,可见到球状、桑葚状、乳头状及结节状突出,甚至可显示出息肉的蒂。

B超对PLG检出率为92.7%,特异性94.8%,假阳性5.2%,准确性明显高于CT,认为BUS能清晰地显示PLG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局部胆囊壁的变化,是一种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

(2)三维超声成像。胆囊息肉三维超声成像可使胆囊具有空间方位的立体感,透声性好,有直视胆囊剖面的效果,可弥补二维显像某些不足。不仅可观察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更可分清息肉和胆囊壁的关系,尤其在胆囊后壁的息肉二维显像常不能清楚地分辨是否有蒂以及蒂与胆囊壁附着的范围和深度。

三维重建能通过不同切面的旋转来观察病变的连续性及病变表面的情况等信息,有助于提高胆囊息肉与胆囊腺瘤或癌肿的鉴别。

(3)内镜超声。即经内镜超声扫描,是将超声微小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探头为高频,将内镜插入消化道,进入十二指肠壶腹后此探头更接近胆囊,可排除肠气干扰或胆汁黏稠度等影响。EUS可将胆囊壁分为3层,内层为高回声的黏膜及黏膜下层,中层为低回声的肌纤维层,外层为高回声的浆膜下层及浆膜层。

如为息肉样病变可见清晰的3 层囊壁,而胆囊癌则囊壁的3层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浸润破坏。早期胆囊癌绝大多数是在结石和息肉等病变的掩盖下发展的,早期缺乏特征性声像图表现,鉴别困难。而EUS检查观察息肉样病变与胆囊壁之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

胆囊息肉临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胆囊息肉主要可有右上腹或中上映隐痛,少数可有绞痛,不少病人是体检时发现,就诊多无症状,检查也无典型阳性体征,少数可发现右上腹轻压痛。

B超作为胆囊息肉的首选常规检查,发现为胆囊壁上附着点状、小块状或片状增强光团,其后方无声影,重力移动试验阴性,胆囊腺肌瘤主要表现为胆囊壁毛糙增厚,底部尤甚。

X线检查 口服胆囊造影,较大息肉可表现有克盈缺损。腺肌溜则可见胆囊壁内半月征。

息肉宜径小于或等于1CM者,尤其是多发性,多为服固醇性息肉或炎性息肉,症状不明显,可暂时观察,定期S超随访。单发性息肉直径大于LCM者,多为腺瘤,并有恶变可能,应考虑手术切除胆囊。

胆囊良性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本病无特异性试验室诊断指标。

1.超声检查 B超为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简便、经济和病变检出率高和易普及等优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共同特点是向胆囊腔内隆起的回声光团,与胆囊壁相连,不伴有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胆固醇息肉常为多发,息肉样,有蒂,常小于10mm,蒂长者可在胆囊内摆动,高辉度不均一的回声光团,无声影,不随体位变动而移位。炎性息肉呈结节状或乳头状,多无蒂,直径常小于10mm,最大可达30mm,有蒂或无蒂,呈低辉度回声、无声影。腺肌瘤样增生B超下可见突入肥厚胆囊壁内的小圆形囊泡影像和散在的回声光点。超声检查的误诊率或漏诊率受胆囊内结石的影响,往往是发现了结石,遗漏了病变。也有因病变太小而未被发现者。

超声内镜检查(EUS)可清楚地显示出胆囊壁的3层结构,从内向外显示,回声稍高的黏膜和黏膜下层,低回声的肌纤维层和高回声的浆膜下层和浆膜层。在胆固醇息肉、腺瘤及胆囊癌的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作用,对于B超难以确诊的病例,用EUS检查有效。胆固醇息肉为高回声光点组成的聚集像或多粒子状结构,胆囊壁3层结构清楚。胆囊癌为乳头状明显低回声团块,胆囊壁的层次破坏或消失,并可了解肿瘤浸润的深度。此法对胆囊壁息肉样病变的显像效果明显优于普通B超检查,但对于胆囊底部病变的检查效果较差。

2.X线胆囊造影 包括口服胆囊造影、静脉胆道造影及内镜逆行性胆道造影等,是一项有用的诊断方法。影像特点主要为大小不等充盈缺损。但是大多数报道认为胆囊造影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偏低,一般约为50%(27.3%~53%)。检出率低受胆囊功能不良、病变过小或胆囊内结石等因素的影响。

3.CT检查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CT检出率低于B超,高于胆囊造影,检出率为40%~80%不等。其影像学特点与B超显像相似。如果在胆囊造影条件下行CT检查,显像更为清楚。

4.选择性胆囊动脉造影 根据影像上羽毛状浓染像、动脉的狭窄或闭塞等特点,可区别肿瘤或非肿瘤病变。但是早期的胆囊癌和胆囊腺瘤均可能没有胆囊动脉的狭窄和闭塞像或均有肿瘤的浓染像,两者间的鉴别较困难。

胆囊息肉的治疗

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

手术时机选择:

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有时难以定性。

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可能性的高危因素我们提出下列手术指征:

1单发病变,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

2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

3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

4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

5CEA肿瘤标记物,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它胃肠道肿瘤者。

6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7对直径小于5mm无症状病人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增大或症状明显亦须行手术治疗。

近几年,非手术和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病已引起医疗界的广泛重视,各种偏方、配方、验方等在消炎、利胆,控制胆囊炎、胆囊息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胆囊息肉的专科用药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随着中医中药研究的深入,非手术治疗胆囊息肉的治愈率,也在迅速提高。

胆囊息肉的治疗机理有哪些?

一抑制息肉新生血管增长.使息肉缩小、消失。

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逐步萎缩消除息肉细胞

三使息肉细胞坏死,钙化或液化。

四促使息肉细胞周围组织纤维化,阻断生长。

胆囊息肉需要进行治疗吗

1.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息肉,不会恶变,可以逆转,下次复查可能就看不见了。最常见的是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壁,看上去像是有2~3 毫米的“息肉”,结晶排出胆囊后,“息肉”就消失了。50岁以上者、男性、吸烟者、酗酒者较为常见,尼古丁、酒精可使胆囊经常在应该收缩的时候麻痹松弛, 没有排出去的胆汁浓度越来越高,产生渣滓沉积在胆囊壁,沉渣钙化还可形成胆结石;高脂饮食、不吃早餐、维生素C或纤维素缺乏、蔗糖及精致淀粉摄入过多等因 素也容易导致沉积。其次常见的是炎性息肉,炎症反应使得纤维素沉积在胆囊壁上形成隆起。这些“息肉”的患者多数没有症状,无需治疗;少数人表现为消化不良 和上腹隐痛等不适,需要处理。

2.瘤性息肉。体检发现这种息肉要重视,根据其转归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是胆囊腺肌增生症,一般不用 处理,定期复查即可。如果“息肉”超过1厘米,其实可能是胆囊肿瘤,例如胆囊癌,50岁以上者(特别是女性)发生机会较高,“息肉”可无节制地增大,要及 时做手术切除。胆囊疼痛发作时要戒油腻,因为这时胆囊发炎肿胀,胆汁排不出去,无法消化脂肪;但是,正常的饮食结构要包含适量脂 肪,不但对一天的能量代谢有好处,还可促进胆囊收缩排空胆汁,令胆固醇“息肉”消失。

现在你对胆囊息肉是否应该切除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小编提醒,胆囊息肉如果没有出现症状且较为微小是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但如果一旦发现胆囊息肉直径较大就要尽快动手术切除,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相关推荐

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有哪些症状呢

1,部分胆囊结石病人,同时合并内科疾患,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若急性发作,可 使原有全并症加重,病死率增加。2,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急性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 甚至发热等。还可能出现很多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胆囊壁霈死、穿孔、继发胆总管结石、急性胰腺 炎等。3,胆囊癌的发生与胆囊结石有密切关系。胆囊通过吸收、分泌和蠕动等功能发挥浓缩、储存 和排泄胆汁的作用。 胆囊

胆囊息肉多大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有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之分,一般多数为一种胆囊的良性病变,但是就算是良性的,如果息肉大的话还是要及时手术治疗的,一般对于胆囊息肉小于十毫米,又没有什么不适症状的,那么是可以先观察并进行口服药物治疗的,而对于大于十毫米的息肉,就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一般来说,胆囊息肉的手术指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息肉直径>12mm的。(2)单发胆囊息肉样病变。(3)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的。(4)患者年龄大

胆囊息肉 是什么

胆囊息肉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生长的胆囊良性病变。根据息肉的成因和成份又有多种区别。在我国,随着影像技术的提高,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率逐渐增加,目前认为,息肉的最常见并发症就是胆囊炎和胆囊息肉癌变。伴有症状的息肉,具有切除的必要性。同时,一般文献认为,如果息肉大于1cm或者短期内生长迅速,均有癌变的潜在风险,建议行手术治疗

胆囊3mm息肉怎么办呢

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一般最好是手术治疗比较好,以免恶变。手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即①单发,无蒂息肉;②息肉直径大于1cm;③基底宽度;④50岁以上有症状的息肉;⑤胆囊壁增厚;⑥位于胆囊颈部的息肉样病变,当然还要注意低脂饮食和口服熊去氧胆酸减轻症状。

胆囊息肉患者有哪些检查方法呢

1.B超检查 方法灵活、准确、无创伤、可重复、价廉、易为众多患者接受,能准确地显示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囊壁的情况。B超典型的表现为胆囊壁有点状、小块状、片状的强或稍强回声光团,其后多无声影,可见到球状、桑葚状、乳头状及结节状突出,甚至可显示出息肉的蒂。2.三维超声成像 可使胆囊具有空间方位的立体感,透声性好,有直视胆囊剖面的效果,可弥补二维显像某些不足。不仅可观察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更可分清息

胆囊息肉有哪些症状

1,部分胆囊结石病人,同时合并内科疾患,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若急性发作,可使原有全并症加重,病死率增加。2,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急性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发热等。还可能出现很多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胆囊壁霈死、穿孔、继发胆总管结石、急性胰腺炎等。3,胆囊癌的发生与胆囊结石有密切关系。胆囊通过吸收、分泌和蠕动等功能发挥浓缩、储存和排泄胆汁的作用。胆囊息肉样病变

胆囊息肉如何治疗

一般是胆囊的息肉的话是建议手术切除的.胆囊腺瘤就是胆囊息肉样病变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是向胆囊内突出的局限性息肉样隆起性病变的总称,多为良性。胆囊息肉建议你用护胆调息方.来调理。另外不要吃不消化和油腻的或生冷辛辣食物.吃稀饭最好,饮食要清淡,多喝水,补充充足的水分。胆囊息肉不及时治疗的话有转化为胆囊癌的可能性,初期一般没有什么明显症状。

胆结石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比经典的开腹胆囊切除损伤小,疗效确切。无腹腔镜条件可作小切口胆囊切除。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积极手术治疗,可观察和随诊,但下列情况应考虑行手术治疗:(1)结石直径≥3cm;(2)合并需要开腹的手术;(3)伴有胆囊息肉>1cm;(4)胆囊壁增厚;(5)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6)儿童胆囊结石;(7)合并糖尿病;(8)有心肺功能障碍;(9)边远或交通不发达地区、野外工作人员;(

解析引起胆囊息肉的原因有哪些

胆囊息肉多发生于23-55岁的人群,男性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生活习惯是最常见的引起胆囊息肉的原因,经常不吃早餐的人,容易导致胆汁在胆囊内浓缩,从而导致胆囊息肉的发生。经常的饮酒和经常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人群,喜欢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群。社会生活及工作的思想压力较大,经常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烦燥易怒,情绪抑郁,日常活动较少,经常熬夜及生活不规律的人也都容易患上胆囊息肉。胆囊息肉大部分是因为胆囊壁上的巨

胆囊息肉怎么治疗

通过辨证施治。从患者全身的角度来考虑,而不是局限在致病菌发生病灶本身,而是将局部病灶的治疗与整体治疗有机结合起来可以采取自我调理法,一般胆囊息肉往往因为平时饮食生活习惯的无节制,不规律而引起的,需要从饮食方面进行调整,进行自我约束,尤其注意少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控制脂肪及胆固醇摄入量,减轻胆囊负荷。保肝利胆,找回健康。以中药治疗胆囊息肉主要是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为主,治疗平稳,没有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