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沟通促进亲子关系培养
母女沟通促进亲子关系培养
弄清职责,把女儿还给母亲
这个家庭在孩子教养上的运作出现了偏差:外婆和女儿两代母亲职责模糊:外婆替代女儿包揽了外孙女莉莉的生活和学习,导致莉莉妈妈实际上的“出局”,继而引发莉莉妈妈和自己的母亲疏离,母女间彼此缺乏情感的交流和沟通。虽然母女俩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但家庭的氛围是沉闷、压抑的。
所以,我工作的重点是帮助外婆澄清代际界线。外婆要认识到女儿是独立的成年人,对于她的女儿莉莉,她具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而外婆作为祖辈,可以帮衬,不可越俎代庖。
其次,我还帮助莉莉妈妈认识到自己处理情绪方法的幼稚。小时候,当她生气的时候,就常常闷在自己心里,到时候大发一场脾气。虽然,现在已为人母为人妻,但处理情绪的模式仍然停留在儿童期,不能有效处理跟母亲的关系。
促成问题解决的焦点是,帮助母女沟通,了解彼此的想法。在我的帮助下,莉莉妈妈给母亲写了一封长信,清晰地表述自己内心的冲突,表达自己对履行母亲职责的渴望;母亲也给女儿回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对莉莉的感情。母女彼此增进了沟通,多年的隔阂也化解了。
此后,外婆慢慢学会放弃对莉莉的包揽,莉莉妈妈为了帮助母亲适应退休生活的空虚,安排她参加了一个“银发旅游团”去南方旅游,同时,还在老年大学给母亲报了名。
为了更好地承担起教育女儿的责任,也为了让母亲放心,莉莉妈妈买了一些家庭教育的书自学。
追踪调查显示,莉莉的妈妈再没有乱发脾气,莉莉也再没有提到“死”和“跳阳台”的词儿。
让梨之难
世事变迁,许多曾经被认为是经典的东西,现在往往遭到了颠覆,比如被认为儿童教育的经典案例《孔融让梨》。
国人善于塑造典型人物,为此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充当编辑家。《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多数人知道的版本是这样的:有一天,孔融一家老小集中吃梨,孔融被授予优先选择权。他出人意料不挑大的,只拿最小的。他爸爸看见了,暗自高兴,儿子才四岁就这样懂事。他问孔融:“这么多的梨,你为什么不选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答曰:“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故事讲到这里,孔融的道德品质就被凸现出来,我们的教育家一剪刀下去,“咔嚓”了后面他们认为画蛇添足的部分。孔融其实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所以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呢,弟弟不是比你小吗?”孔融答曰:“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真是一个好孩子。”
如果这样一个尾巴被广而告之,孔融的形象无疑大打了折扣,按逻辑上讲这样前后矛盾的回答无异于狡辩。从效果来看,孔融这样回答父亲,突出了自己,岂非陷五个哥哥于不义?
孔融让梨最受争议之处是它不符合四岁儿童的天性,孩子如果接受这样的道德教育,将来固然会成为人才,但多半会成为曹操式的人才——奸雄,这显然不是故事传播者的本意。
针对传统的《孔融让梨》,有高人虚拟了一个美国式的哲理故事。说一个美国孩子,因为接受了类似“孔融让梨”的道德教育,结果长大后成为了大骗子,最后进了监狱。而另一个家庭,开明的父母让孩子们通过各种竞赛,优胜者吃大梨,最后孩子们个个成为了社会精英。
这样一个故事听起来很符合现代人的思想理念,被广为转载,可是同样经不起推敲。孩子之间如果相差几岁,彼此智力、体力发展水平差距甚大。通过竞赛,小弟弟怎么可能有机会赢大哥哥?这样的竞赛等于宣布大哥哥每次吃大梨,久而久之,小弟弟就会彻底失去信心。
《孔融让梨》难就难在大人们非要使“梨”有很明显的大小区别,非要提醒孩子们注意这种区别,然后做出选择。孩子是天真的,复杂的是我们这些成年人,我们过早地把成人世界的斗争引入了孩子之中。
孔融让梨中,最值得批评的是刻意考验孩子们的孔父,为什么不能给孩子们天真的权力呢?
拥抱对孩子具有六大哪心理功能
据相关研究发现,拥抱对幼儿来说具有6大心理功能和4大生理益处。
6大心理功能:情绪较为稳定、较容易建立安全感与信赖感、较容易睡眠安稳、较容易建立幼儿的自我认知、增加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度、较容易体验母亲所接触的外界。
4大生理益处:促进肠胃功能、循环功能、免疫功能、呼吸功能。
拥抱不分时间
或许你以为,孩子长大了、上学了,就已经不需要拥抱了。其实,不论人的年龄有多大,人人都喜欢被拥抱的感觉,尤其是自己喜欢的人。所以,拥抱可以随时在平日生活中展开,自然又时常的肢体、肌肤接触,抱抱孩子、摸摸头、碰碰鼻子、拍拍背、搭搭肩膀,这些小动作都可以充分传递爱的讯息。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但等孩子充分熟悉这些动作的含义后,亲子沟通会更好,亲子关系也会更加紧密。
拥抱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多的好处,特别是对于增进亲子感情有很明显的作用。幼儿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而拥抱就可以给予孩子这种安全感,甚至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知。拥抱不仅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益处多多,事实上对于孩子的生理也是有益处的,比如能够促进肠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及呼吸能力等等。你没有必要把拥抱过于规格化,任何时候,只要你想,只要孩子需要,就请给孩子一个亲密的拥抱吧,一个简单的行为将会让你收获很多很多。
宝宝每天抱多久才好呢
1、三个月之内:多躺比多抱好
首先,因为新生宝宝的睡眠时间都会比较长,大约在18~20个小时。而一个好的睡眠对于这个阶段的宝宝来说至关重要。
其次,抱太多也不利于宝宝骨骼生长。3个月以内的宝宝,骨骼尚未发育完成,颈椎和脊椎都很柔软,经常抱着,脊椎总是呈弯曲形状,时间久了对孩子的骨骼生长不利。
因此,除了喂奶、换尿布等特殊情况外,不要过多抱宝宝。多数时间还是让宝宝平躺在床上,这样既可以使他的身体放平,也能减轻其颈部的负担。
2、睡醒后,可适当抱抱增进亲子关系
宝宝睡醒之后,家长可以抱着ta,四处走走、看看,与宝宝说说话,增进下亲子关系。但婴儿到了2个月时,每天加起来也只应抱2个小时左右为宜。而且,抱的时候要讲究方式方法!
逗宝宝笑的方法 假装吃宝宝的手指
大部分的宝宝都会喜欢父母假装轻轻地咬他们的手指、脚和脖子。这种充满爱的轻咬的动作能够有效地促进亲子关系。即使是两岁大的孩子仍还会喜欢吃手指。
十种方法让宝宝和爸妈更亲近
在早期建立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宝宝的感官发育,还能培养宝宝的幸福感。怎样才能增强亲子关系?下面总结了10种增进亲子关系的方法,供各位新手爸妈参考。
1.一对一的接触
在孩子平静的状态下颌他进行互动和玩耍,因为这个时段是孩子最想和妈妈亲近、探索、玩耍的时候。但很多妈妈会把宝宝的这个平静期用来打电话、洗澡,从而错过了和宝宝交流的最佳时间。
2.给宝宝唱歌
不断地听到妈妈的声音,有助于建立孩子和妈妈之间信任与尊重的关系,所以每天给宝宝唱歌,走起。
3.随着你最爱的曲子跳舞
放一首以最爱等曲子,随着节奏摇宝宝的摇篮吧,或者抱着宝宝随着曲子一起跳舞,当然一定要注意好宝宝的安全。
4.模仿宝宝的声音
每次和宝宝的接触,都是对他感官和情感的刺激,通过模仿宝宝来和他沟通,可以让他知道自己很重要。
5.陪宝宝一起笑一起玩
和宝宝在一起时,可以让自己变成一个孩子,和他一起吹泡泡,一起躲猫猫,一起唱歌,一起跳舞,甚至一起玩积木。
学生有出走、自损行为、自杀意念,家长应该怎么办
学生由于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如今很容易引起抑郁症,而出走、自损行为、自杀意念等,很可能是抑郁的表现。引起上述行为的主要原因可能有考试失利,不服管教等。有相当多的孩子因为考试失利而有上述行为的,他们对自我有苛刻的要求,一旦考试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即使已经考得很好了,也觉得不理想,不能面对现实,给自己造成压力。另外还有家庭的压力,家长的目标太高,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就会感到恐惧。 发生上述行为的孩子,家长要慎重处理,这个时候,家长不太容易和孩子沟通,孩子更愿意、也更容易与父母以外的人沟通。建议可以去看心理门诊,从孩子和父母两个方面人手,重新建立起亲子关系,引导孩子走出心理阴影。 家长平时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要对孩子从小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其次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在进人青春期后,对他们进行管束是比较难的,父母不要过多干涉他们的事情,给孩子自主的空间,还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父母不要用强势的态度来对待孩子,而是要鼓励孩子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宝宝从什么时候开始刷牙 怎么让宝宝爱上刷牙
家长要令小朋友不抗拒刷牙,除了从0岁起为宝宝抹牙肉,让他们习惯之外,可以用「tell-show-do」模式。「意即先告诉小朋友护齿的重要性(tell),再示范给小朋友正确的刷牙方式(show),然后与小朋友一起做(do)。这样循序渐进,可以令小朋友容易接受一点,亦可增进亲子关系。父母记得此方法需要耐性及时间,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并透过故事向她们讲解护齿的重要性,同时定期带小朋友接受牙齿检查。父母切忌以恐吓方式迫使小朋友刷牙,影响亲子关系之余,亦会令小朋友对刷牙、牙医产生负面情绪及印象,令日后有需要接受治疗时变得困难。」
家庭游戏促进亲子沟通
童瞳
游泳
细细昨晚游泳,胆子放大了些。从前,她只是脚蹬身翻,用手把游泳圈抓得紧紧的。而昨天,她左手彻底地放开了泳圈,自己在水里自由地回来地挥动手臂,整个身体在水里跳动,水跟着她的身体荡漾起来。看到家人看她,对她笑,她会把水荡得更厉害,嘴里“呵呵”地笑出身来,一对小眼睛笑得弯弯地。想拿个美丽的事物来比喻她那一阵阵兴奋地笑声,但什么事物能比初生婴儿的笑来得更自然,更纯真,更让人莫名地喜欢?
如果你细心,你会发现,她右手时而拉着游泳圈时而摸自己的小肚皮,这说明她还不是完全能大胆地放开嬉戏。不过宝宝的神采都集中在那笑声和莹莹荡漾的水光上,把她身边的每个人都感染得纯真、快乐、童话似地安逸!
恩其
谈判天才
这段日子大羽的词汇量明显增速,其实我也不知道小家伙哪里来的这么多新鲜语言,小嘴巴整天甜丝丝地,哄得我开心地不得了。不过最让我感到无所适从的是他居然是个“谈判天才”。请看——
大羽:妈妈,大羽吃棒棒糖好不啊?
妈妈:不行啊,吃多了咳嗽,对牙也不好。
大羽:妈妈,吃一(意思就是吃一颗)
妈妈:别拿你那一向的办法哄妈妈,我看出来了……
大羽:妈妈,我拿着不吃,行不啊?
妈妈:不行!
大羽:哇哇哇……
(开始演戏,不过小家伙很入戏,会掉眼泪哦!)
无可奈何,我屈服了,给了他一颗,大羽边啃糖边在我身边走来走去,嘴里咂吧着,煞是好笑。
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
如果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所有教导都会让他听不进去。我们应该与孩子沟通而不是和孩子们吵甚至打孩子,有句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好关系是父母实施一切教育方法的关键。
父母对孩子的赏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的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会让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场合,顾及到孩子的感受。家长应牢记以下: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沟通可以使父母及时的了解孩子的状况,能够更好的来帮助孩子,孩子也能通过沟通来了解自己的父母,从而达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和睦相处,是幸福家庭必不可少的一点,而且我认为现在人们现在所说的代沟,就是平时缺少良好的沟通,还有夫妻之间的良好沟通能让彼此了解对方关心对方,夫妻之间经常进行良好的沟通,更能避免现在普遍的离婚状态。朋友之间如果能经常沟通的话,能减少双方的误会,增进双方的友谊,朋友之间的良好沟通能是反目成仇的现象也大大的减少。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与孩子的沟通,如果不沟通,是无法教好孩子。孩子的一生充满希望,但这个重担是父母培养出来的,正是因为沟通,才能培养好孩子的一生。
亲子游戏的重要意义
在儿童游戏中,亲子游戏时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通过亲子游戏,父母不仅可以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增进了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度,同时也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在亲子游戏中,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益处。
一、情感性方面
(1)亲子游戏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密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
(2)亲子游戏还可以强化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系,是父母与孩子沟通交往的很好很有效的方式。
二、发展性方面
(1)儿童在亲子游戏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往往比在其他游戏形式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更丰富,所以更有益于孩子的认知发展。
(2)在四岁以前,当孩子与同龄伙伴一起游戏的时,往往是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形式居多。但在亲子游戏中,因为有成人的引导与帮助,孩子就能够承担一定的游戏合作者的角色,所以社会性交往水平明显高于伙伴游戏中的交往水平。
(3)在亲子游戏过程中设计到了大量的言语交往,因此有助于孩子在语言方面的发展。
(4)亲子游戏有助于形成亲子间安全依恋。安全依恋与游戏中获得的快乐体验,有助于儿童人际交驻兴趣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儿童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
(5)成人能够敏感地准确地觉察到儿童对游戏方式的情绪与体力反应,采取适合于儿童发展水平与能力的方式来构建和调整游戏,使游戏有利于儿童的安全、健康与发展。亲子游戏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儿童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综合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亲子游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确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应该被我们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