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硬化痴呆易相伴
脑血管硬化痴呆易相伴
三成脑血管病人沦为痴呆俘虏?
老年性痴呆主要有两大类,一类至今病因不明,因为最早为阿尔茨海默氏报道,所以又名“阿尔茨海默病”。另一类与脑动脉硬化引起脑供血不足有关,又名“血管性痴呆”。很多人听说过老年性痴呆,但对血管性痴呆了解不多。血管性痴呆的实质其实就是脑动脉硬化,是由于血管管腔狭窄、血管弹性减低,而使脑组织供血不足,脑细胞因缺血缺氧发生坏死造成的。
过去由于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都较低,所以平均寿命较短,许多急性脑血管病在急性发作时因抢救无效而死亡,血管性痴呆亦就较少见到。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时死亡率的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也就相应的高了,研究表明脑血管病患者中有30%的人最终将“演变”成老年痴呆。
中风一次,傻就重一次
血管性痴呆多见于反复“小中风”的病人,随着一次次“小中风”发作,病情逐渐加重。这种病的早期有类似神经衰弱的表现,如头痛、头昏、失眠、耳鸣、易疲劳、易激动等。接着,可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精神障碍。其一是记忆力减退,尤其是对新近发生的事情更难回忆。病人想不起来上顿饭吃的什么,而对二三十年前的事却能较好地回忆;其二是情绪极不稳定,容易激动和伤感,往往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痛哭流涕、大发脾气或欣喜忘形。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记忆力也愈来愈差,到后期,则智力全面减退,生活不能自理:或终日僵卧不起,不食不言;或外出乱跑,不识归途。
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不一样,它引起的智力减退不是进行性加重,而是呈阶梯式发展,在“小中风”康复后,智力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病情稳定;但是,再次“小中风”后,发作又加重,呈间歇性发展,最后出现痴呆。
不良生活习惯招来痴呆
根据对血管性痴呆症患者的生活调查发现,许多血管性痴病人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半数以上患者有吸烟、喝酒的习惯,烟龄多超过10年;调查还显示,痴呆与人的精神状况关系密切,抑郁、思虑、易怒、悲伤等不良精神刺激容易导致痴呆的发生。此外,对痴呆既往病史的研究发现,脑血管疾病是几乎所有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基础疾病;其次是高血压,在血管性痴呆中患病率达54%。此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者患血管性痴呆的几率也较高。多数患者往往在轻度痴呆时并未意识到,待发现时已是重度痴呆,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预防做得好,痴呆难上身
血管性痴呆是目前唯一的可以预防的痴呆类型,其关键:
一是早期预防。脑血管病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高的疾病,造成脑血管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度血症、糖尿病、吸烟、酗酒等都是引起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所以,为了预防脑血管性痴呆,必须积极地防治上述疾病。na> 平时要注意合理饮食,如要忌烟忌酒,饮食宜少盐、低脂、低胆固醇,多吃些鱼、豆制品、牛奶、新鲜蔬菜、水果、核桃、芝麻等;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运动,注意心理健康等。
二是预防中风复发。血管性痴呆是中风一次,痴呆就严重一步。因此,发生中风后,一定要早期积极治疗,预防再梗塞的发生。
老年痴呆症是怎么形成的
摄入过量铝
研究表明,大脑中积蓄大量的铝,易损伤神经细胞而导致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代谢失调
体内微量元素的代谢失调,使脂肪代谢紊乱加重,形成血脂异常,引起血管病变、大脑供血不足而脑萎缩,导致痴呆的发生。
脑动脉硬化
有人认为,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小动脉梗死,使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萎缩,功能全面减退而发生老年性痴呆。
进食过饱
进食过饱后,在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这种因子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引起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而发生老年性痴呆。
大脑损伤
头部损伤者在大脑里有一种异常蛋白质的结块,这种结块与老年性痴呆患者大脑里的积淀物相似。
老年痴呆的类型
混合型痴呆:
这种老年痴呆分类症状是指既有老年性痴呆,又有血管性痴呆或其他类型的痴呆。
血管性痴呆:
老年痴呆分类是指以痴呆为主要表现的脑血管病。一般在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基础上,伴有反复脑血管意外发作,包括多发性梗死或小出血灶所致的老年痴呆分类。典型病例是急性起病的脑血栓形成,接着很快获得好转,可遗留某些神经系体征。
老年痴呆分类中比例最大的是 什么是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指供应大脑血液运输的血管发生障碍,导致大脑血液供给不畅而引起的痴呆。
本病发病迅速,主要由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一般初次发作和每次病情加重都伴有中风(脑卒中),患者情绪易激动,往往伴有肢体偏瘫、肢体麻木、失语的症状,头部CT检查可以发现脑组织有梗塞灶或出血点。血管性痴呆患者常常都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病史,与老年性痴呆不同,血管性痴呆患者很少出现精神障碍。
需要和脑动脉硬化相区别的疾病
1)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症早期有神经衰弱样综合征。但神经衰弱主要表现在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常伴有情绪烦恼和一些心理生理症状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不能归于已存在的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病变或某种特定的精神疾病,但病前可存在持久的情绪紧张或精神压力。
(2)药物中毒。长期服用各种大剂量的安定剂、镇静剂如巴比妥类或溴化物类药物,降压药物和治疗震颤麻痹药物的患者,临床上可出现类似脑动脉硬化症的症状与体征。但根据病史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易于鉴别。
(3)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癌瘤转移、硬膜下血肿等颅内占位性病变可出现精神症状及局限性神经系体征,有的甚至出现中风样发作,但常缺乏脑动脉硬化症的体征;而颅内占位性病变常伴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征象,头颅CT,脑脊液、脑血管造影及脑电图检查,占位性病变患者有相应的异常发现。
(4)痴呆。一般而言,痴呆是永久的不可逆的精神衰退表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痴呆的病人人格改变常不对称,其发病无明显的年龄阶段性。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精神症状可有一定的波动性,记忆障碍比较明显。疾病早期,智能障碍轻微时即可出现一些神经系统体征。老年前期痴呆发病年龄在40岁左右,麻痹痴呆发病年龄较早,常伴有人格及智能全面衰退,瞳孔异常,血沉、脑脊液的华康氏反应呈阳性,胶体金试验呈麻痹型。另外,先天性痴呆更易鉴别。
如何正确诊断脑血管硬化
脑动脉硬化病程较长,但是虽然长期患病,但病人性格特征保持完整,自知力也较良好。体格检查多有眼底动脉或全身动脉硬化。血液检查可发现血胆固醇、血脂高于正常范围。脑血流图也往往显示脑动脉硬化的图形。上述各点可作为诊断本病的根据。此外,脑CT头部断层扫描,也可显示脑沟变宽、脑室扩大。
【诊断标准】
(1)有脑动脉硬化的症状和体征,而初发于45岁以上者。
(2)排除了颅内肿瘤、炎症、中毒、外伤等原因。
(3)有高血压史,特别是Ⅱ期以上的高血压。
(4)有眼底动脉硬化的表现。
(5)心血管系统及其他部位具有某些动脉硬化者:冠状动脉硬化的临床和心电图改变,主动脉硬化的X线征,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杂音,桡、颞、足背动脉硬化征。
【鉴别】
(1)神经衰弱
脑动脉硬化症早期可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但其特点是发病年龄在40~50岁以后,一般没有明显的精神因素。临床表现以情感脆弱、远近记忆力减退为突出与神经衰弱者不同。此外,表现思维活动迟钝、工作能力下降也较显著。眼底视网膜动脉、外周动脉(桡动脉、颞浅动脉)以及心肾动脉的硬化,血脂增高均为诊断本病的有力根据。其鉴别列表如下。
(2)高血压病时的精神障碍
本病与高血压病的精神障碍的鉴别,详见前一节。
(3)老年性痴呆及早老性痴呆
本病后期出现明显的痴呆症状时,应与老年性痴呆和早老性痴呆相鉴别。老年性痴呆的发病年龄较晚,一般在60岁以后,虽然病程发展缓慢,但无明显波动性,而且疾病早期即表现出自知力不完整,并伴有性格的改变。早老性痴呆的病人,其语言障碍以及痴呆的程度均较脑动脉硬化症时的精神障碍为重,而且性格的改变也较明显,病人多无自知力。
(4)其他
本病的痴呆状态,应与麻痹性痴呆相鉴别。具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时,应与更年期忧郁症及抑郁症相鉴别。伴有癫痫发作时,应与原发性癫痫或其他症状性癫痫相鉴别。某些局灶性症状较突出且呈进行性发展的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病人应与颅内占位性病变(肿瘤及脑寄生虫病)相鉴别。
该病诊断的要点在于疾病本身的临床症状特点、神经系统体征及特殊检查(如血、脑脊液华氏反应、眼底检查、脑电图、脑超声波、脑血管造影、脑CT检查等)。结合本病所表现的逐渐加重的记忆减退和工作效率降低、较长久的保持人格特征及自知力等临床特点加以鉴别。
血管性痴呆临床表现
根据病因、累及的血管、病变脑组织的部位、神经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可将VD分为多种类型,以下根据起病的形式简述几种主要的类型:
1.急性血管性痴呆
(1)多梗死性痴呆(MID) 由多发性脑梗死累及大脑皮层或皮层下区域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是VD的最常见类型。表现为反复多次突然发病的脑卒中,阶梯式加重、波动病程的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病变血管累及皮层和皮层下区域的相应症状体征。
(2)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SID) 由单个脑梗死灶累及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皮层、皮层下功能部位所导致的痴呆综合征。大脑后动脉梗死累及颞叶的下内侧、枕叶、丘脑,表现为遗忘、视觉障碍,左侧病变有经皮质感觉性失语,右侧病变空间失定向;大脑前动脉影响了额叶内侧部,表现为淡漠和执行功能障碍;大脑前、中、后动脉深穿支病变可累及丘脑和基底节而出现痴呆。表现为注意力、始动性、执行功能和记忆受损,垂直凝视麻痹、内直肌麻痹,会聚不能,构音障碍和轻偏瘫。内囊膝部受累,表现为认知功能突然改变,注意力波动,精神错乱、意志力丧失、执行功能障碍等。
(3)分水岭梗死性痴呆 属于低灌注性血管性痴呆。影像学检查在本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表现为经皮质性失语、记忆减退、失用症和视空间功能障碍等。
(4)出血性痴呆 脑实质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引起的痴呆。丘脑出血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常见。硬膜下血肿也可以导致痴呆,常见于老年人,部分患者认知障碍可以缓慢出现。
2.亚急性或慢性血管性痴呆
(1)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呈进行性、隐匿性病程,常有明显的假性球麻痹、步态不稳、尿失禁和锥体束受损体征等。部分患者可无明确的卒中病史。
(2)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是一种遗传性血管病,晚期发展为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的症状有哪些
1.急性血管性痴呆
(1)多梗死性痴呆(MID) 由多发性脑梗死累及大脑皮层或皮层下区域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是VD的最常见类型。表现为反复多次突然发病的脑卒中,阶梯式加重、波动病程的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病变血管累及皮层和皮层下区域的相应症状体征。
(2)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SID) 由单个脑梗死灶累及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皮层、皮层下功能部位所导致的痴呆综合征。大脑后动脉梗死累及颞叶的下内侧、枕叶、丘脑,表现为遗忘、视觉障碍,左侧病变有经皮质感觉性失语,右侧病变空间失定向;大脑前动脉影响了额叶内侧部,表现为淡漠和执行功能障碍;大脑前、中、后动脉深穿支病变可累及丘脑和基底节而出现痴呆。表现为注意力、始动性、执行功能和记忆受损,垂直凝视麻痹、内直肌麻痹,会聚不能,构音障碍和轻偏瘫。内囊膝部受累,表现为认知功能突然改变,注意力波动,精神错乱、意志力丧失、执行功能障碍等。
(3)分水岭梗死性痴呆 属于低灌注性血管性痴呆。影像学检查在本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表现为经皮质性失语、记忆减退、失用症和视空间功能障碍等。
(4)出血性痴呆 脑实质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引起的痴呆。丘脑出血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常见。硬膜下血肿也可以导致痴呆,常见于老年人,部分患者认知障碍可以缓慢出现。
2.亚急性或慢性血管性痴呆
(1)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呈进行性、隐匿性病程,常有明显的假性球麻痹、步态不稳、尿失禁和锥体束受损体征等。部分患者可无明确的卒中病史。
(2)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是一种遗传性血管病,晚期发展为血管性痴呆。
老年痴呆提早病发的几个原因
摄入过量铝
研究表明,大脑中积蓄大量的铝,易损伤神经细胞而导致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吸烟
常年吸烟者脑组织会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从而引发老年性痴呆。
大脑损伤
头部损伤者在大脑里有一种异常蛋白质的结块,这种结块与老年性痴呆患者大脑里的积淀物相似。
进食过饱
进食过饱后,在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这种因子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引起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而发生老年性痴呆。
病毒感染
有一种为普通病毒1/100大的慢性病毒,是引起老年性痴呆的因素之一。
脑动脉硬化
有人认为,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小动脉梗死,使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萎缩,功能全面减退而发生老年性痴呆。
代谢失调
体内微量元素的代谢失调,使脂肪代谢紊乱加重,形成血脂异常,引起血管病变、大脑供血不足而脑萎缩,导致痴呆的发生。
老人得痴呆症有什么原因
1、摄入过量铝:研究表明,大脑中积蓄大量的铝,易损伤神经细胞而导致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2、脑动脉硬化:有人认为,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小动脉梗死,使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萎缩,功能全面减退而发生老年性痴呆。
3、代谢失调:体内微量元素的代谢失调,使脂肪代谢紊乱加重,形成血脂异常,引起血管病变、大脑供血不足而脑萎缩,导致痴呆的发生。
4、大脑损伤:头部损伤者在大脑里有一种异常蛋白质的结块,这种结块与老年性痴呆患者大脑里的积淀物相似。
5、进食过饱:进食过饱后,在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这种因子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引起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而发生老年性痴呆。
6、病毒感染:有一种为普通病毒1/100大的慢性病毒,是引起老年性痴呆的因素之一。
血管性痴呆治不如防
脑血管性痴呆的实质是脑动脉硬化,是由于体内脂质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堆积在血管壁,使得血管管腔狭窄、血管弹性减低,严重者完全阻塞。这就造成脑组织供血不足,最终脑细胞坏死,脑组织软化,脑子里出现许多梗塞、软化灶。因而,脑血管性痴呆也称为多发梗塞性痴呆。
这种病的早期有类似神经衰弱的表现,如头痛、头昏、失眠、耳鸣、易疲劳、易激动等。接着,可出现以下比较明显的精神障碍。其一是记忆力减退,尤其是对新近发生的事情更难回忆。病人想不起来上顿饭吃的什么,而对二三十年前的事却能较好地回忆;其二是情绪极不稳定,容易激动和伤感,往往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痛哭流涕、大发脾气或欣喜忘形。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记忆力也愈来愈差,连对往事的回忆也困难了。
由于血管阻塞的程度可能时轻时重,病人的病情也会随着波动,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但病情发展的总趋势还是每况愈下,“糊涂”的时候愈来愈多。
在痴呆的进程中,部分病人会出现疑心和妄想,认为有人陷害他、偷他家的东西等等。但是,脑血管性痴呆病人发生自私、怪癖、不近人情等性格上的变化较晚,也较轻,即使到了晚期,病人明显地傻了了,也还能保持原来的人格特点。这一点与老年性痴呆大不相同。麻烦的是,在临床上,脑血管性痴呆与老年性痴呆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存在的情况十分常见。有人统计,约有一半的病人如此,这时鉴别起来就相当困难了。
早期诊断脑血管性痴呆,就可在出现脑衰弱症状前采取措施,阻止疾病的继续进展和恶化。病人应戒烟、戒酒、限制进食动物性脂肪或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吃些含碘的食物,以防止动脉硬化的进展。同时,要坚持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乐观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