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口苦,尿黄是怎么回事
老年人口苦,尿黄是怎么回事
病情分析:你好!按你描述的这种情况,老年人口苦,尿黄,首先要去医院检查确诊一下。是否是肝炎导致的,意见建议:建议您带老人去化验一下肝功能。做一个肝脏彩超检查,如果没有问题?建议你都让老人泻肝火滋肾阴治疗。
粉葛排骨汤怎么煲窍门 粉葛排骨鲫鱼汤
原料
排骨500克,鲫鱼400克,粉葛300,蜜枣20克,陈皮1小块,食盐适量。
制作过程
1.粉葛去皮,洗净切成大块;陈皮浸软,洗净;蜜枣洗净。
2.鲫鱼洗净,烧锅下,油、姜片,将鲫鱼煎至金黄色;排骨斩块,洗净,飞水。
3.将适量清水放入煲内煮沸后加入以上材料,猛火煲滚后改用慢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养生功效:此款汤水具有泻火利湿、清热解毒、生津止渴之功效,特别适宜口苦尿黄、腰膝酸痛者饮用。
经期发热怎么回事啊 经行发热中医辨证
经行发热是中医的说法,是指经期或行经前出现以周期性发热为主的病症,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气血营卫失调引起,主要辨证为。
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以经前或经期身热面赤唇红,或心烦易怒,乳房胸胁胀痛,月经先期或伴经量增多,口干口苦,尿黄便结。
阴血既泄,阴虚不能敛阳,阳气外越,以经期或经后,午后潮热,经量少色红,两颧红赤,五心烦热(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烦躁少寐,舌红而干。
外之阳气失固,营卫不和,以经行或经后发热,形寒,自汗、神疲肢倦,少气懒言。
素有瘀血,瘀热交结阻碍血行,经行瘀阻不通,营卫失和,以经前或经期发热,腹痛,经色紫暗,挟有血块,舌暗或尖边有瘀点。
老年人口干口苦是什么原因呢
引起口苦的原因很多,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均可出现口苦;口腔本身疾病以及患有某些感染性疾病的人也可出现口苦;其他如疲劳、睡眠不足、过度吸烟、酗酒等同样会引起口苦;至于患有某些肿瘤的病人,那口苦就更多见了。一般性的口苦虽算不上什么大病,但严重的口苦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情绪,而且还会使患者味觉减退而影响食欲。
口苦多由于胆囊功能差,特别是胆囊疾病(胆囊炎、胆石症等)的病人的一种反应。还有一些由于胃动力差,食道存在炎症的人也可为胆汁反流至胃,也会引起口苦。另一方面,有的人生活不规律,睡眠休息不足,以及打呼噜、张口睡觉、口腔发炎等人群也易出现口苦的情况。
口腔疾患:如上下牙对合不好、鼻中隔偏歪、下鼻甲肥大、鼻息肉等。这些人经常张口呼吸,口腔内气体呼进呼出,带走较多的水分,致使口干。
慢性肺病: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特别是一些老年人,他们的肺功能一般较差,机体缺氧严重,因而常进行张口的代偿性呼吸,一旦肺功能有所改善,口干症状便可缓解。
维生素B2缺乏:机体缺乏维生素B2时,也会引起口干,同时还会有口角溃疡、咽干、舌体溃疡。
鼻腔癌患者的饮食护理
中医治病以强调辨证论治而驰名中外,对食物也强调辨证,因而对癌症病人要辨症忌口。中医认为癌症也有寒、热、湿热、痰湿、阳虚和阴虚等症之分,癌症病人忌口要视症而定。
寒症者:忌偏食凉性食物。以免病性发展。
热症者:忌食油条、辣椒、大蒜、葱、八角、花椒、桂皮等辛湿燥烈之物。
湿热者:多有口苦、尿黄、食少、腹胀、大便稀、甚至黄疸等症状,应忌肥肉、咸鱼、贝(特别是牡蛎,又叫淡菜)、甜食、酒、胡椒、生姜等浊腻食品。
痰湿者:忌吃山芋(山药)、海参等。
阴虚者:多有舌红苔少、口干思饮、低热盗汗等症状,应忌吃羊肉、狗肉、熊掌等补阳耗阴之物。
脾虚者:多有口淡食少、腹泄、消化不良、易疲乏力之症,应忌吃鸭、龟、鳖(又称水鱼或团鱼)、蟹、蜂蜜、梨、西瓜、冬瓜、田螺等物。
去湿气的食物有什么
淮山芡实薏米汤
材料:淮山20克、芡实15克、炒薏米30克、北芪15克、猪排骨150克。
制法:先用水浸泡淮山,去掉硫黄之味。薏米用锅炒至微黄,排骨洗净斩件,芡实、北芪用清水洗净。将全部材料放进汤煲内,煲一个半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醒胃、祛湿抗疲劳,尤适宜脾虚湿重、精神不振、大便烂溏者。便秘者不适宜。
薏米赤小豆汤
材料:薏米30-50克、赤小豆30-50克。
制法:薏米、赤小豆用清水洗净,放进汤煲内,煲一个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利湿,尤适宜湿久化热、口苦、尿黄、舌苔黄腻者。
小米薏米芪莲粥
材料:小米30克、薏米30克、大枣10克、莲子10克、黄芪15克。
制法:将全部材料洗净,放进煲内,煲一个小时,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除湿、益气。以上所列食材为中年人用量,老年人应适当减量。
藿香荷花茶
材料:厚朴花10克、荷叶20克、藿香1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放入砂锅,加水煮20分钟,隔渣取汁,作日常茶饮。
功效:能醒脾胃、芳化湿浊,适用于上焦困湿者,常见有口淡、胸闷、头重湿困、舌苔白腻等症状。
莲子扁豆祛湿方
材料:莲子(带心)10克、扁豆10克、猪瘦肉150-200克、陈皮1.5克。
制法:所有材料一起煮汤,煮一小时左右,加少许盐,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祛湿、清心火,适用于出现食欲不振、烦躁易怒、大便不畅、舌苔白厚的儿童饮用。
花椒蛇床子
材料:花椒30克、蛇床子30克。
制法:将药材洗净,放4碗水,煮35分钟,兑水1000ml,泡脚,每晚泡20-30分钟。
功效:祛下焦寒湿、补肾祛风,适宜手足发冷者,尤其适宜女性。
腹泻的治疗偏方 热泻
热泻症状表现: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急迫,泻出物色黄腥臭,肛门灼热,并会伴有发热、口干、口苦、尿黄等症状。
1、葛根10克,黄连、黄芩各6克,甘草3克,用水煎煮2次,取汁饮用,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可用来治疗热泻。
2、浓绿茶1杯,加少许食醋,调匀后1次饮完,每日2次,可用来治疗热泻。
异常出汗是虚症信号
中医养生上有“动汗”和“静汗”之分。由于天气环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属于静汗,相当于被动出汗。不少异常的静汗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盗汗等。有些人不热、不运动时前心后背会出汗,且容易疲劳、感冒、心慌,特别怕风怕冷,这叫自汗,是气虚的表现。夜晚一睡着就出汗,叫盗汗,是阴虚的表现。出汗部位的不同,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额头面部出汗过多,是积滞、内热壅盛的表现,容易烦躁、口苦、尿黄;前心后背出汗,是心气虚,容易心悸心慌、失眠多梦、恍惚健忘。此外,还有些出汗方式,属于疾病来临前的征兆,比如有些老人半身出汗,半身无汗,这时一定要小心中风。
老人口干口苦吃什么药
1、治疗老年人口干的中药方
1.1、旱莲草40克,生地黄12克。加水700毫升,水煎30分钟,频服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7剂为1个疗程。服药14天后,夜间口干症可消失。
1.2、麦门冬10克,胖大海6克,甘草3克。泡水代茶饮。
1.3、白茅根、芦根各10克。泡水代茶饮。
1.4、枸杞子10-30克。煎汤饮,日一剂。
2、治疗老年人口苦的中药方
2.1、除口苦明显外又感到胃脘部胀痛、嗳气、食欲不振,舌红苔黄厚者,可于上方中去石菖蒲、茵陈、萆薢、生薏苡仁,加蒲公英15克,佛手10克,砂仁6克(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