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传染病的护理方法
肠道传染病的护理方法
补水——肠道感染最重要的措施是预防和纠正脱水。
口服补液盐适合轻、中度肠道感染患儿在家庭中使用,按说明配制后少量多次喂给孩子。
1岁以下的宝宝每15~20分钟喂1小勺, 大约5ml;1岁以上的宝宝每15分钟喂1~2勺,大约10ml。
如果腹泻频繁,每次腹泻后都应该加喂10~15ml;如果孩子呕吐,则等待20~30分钟后再少量喂给。
饮食——没有呕吐或轻微呕吐的宝宝,应该尽量保持原来饮食,不必限制饮食,更不能禁食。吃奶的宝宝可以继续喂母乳和配方奶。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或大孩子,也可以继续喂给孩子喜爱的食物,但饮食要清淡,限制高脂肪、高糖食物,包括纯果汁或甜饮料,以免加重腹泻。
呕吐频繁的宝宝,除了继续少量多次喂给口服补液盐外,暂时停止喂奶或其他食物,等呕吐停止3~4个小时后,尝试少量喂给稀粥等流质,呕吐停止8个小时后可逐渐恢复原来的饮食。
预防肠道传染病
勤洗手——饭前便后勤洗手,是预防肠道感染疾病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让宝宝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还要勤剪指甲,使细菌和病毒等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无容身之地;
管好口——要防止病从口入。注意不吃不洁食品,夏秋季节,瓜果大量上市,生吃瓜果必须洗净,腐烂变质的千万不能吃;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隔夜饭菜要加热后再食用;要注意食品防蝇防尘;
早就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特别是在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里,一旦发现染上肠道传染病,马上就诊要服从医生检查。不要盲目待在家中,有可能造成全家发病。
肠道传染病预防
夏季,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特别利于病菌的繁殖,食物易受污染,再加上夏季人体消耗大,免疫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夏季是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肠道传染病发病突然,症状严重,传染性很强,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把好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好预防工作是关键。
1、 积极开展 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 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开展除四害运动。
2、 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3、食堂和家庭采购食品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切不可为贪便宜而购买变质的禽、蛋、肉和水产品。
4、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
5、购买易生虫的蔬菜应注意鲜嫩无虫眼,留意是否使用了农药,摘去黄叶后应用水浸泡半小时以上,中间换水2~3次,然后再烹调。
6、贮存食品或加工食品时,都应该生熟分开。
7、最好不要去大排挡就餐和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不要自办大型聚餐活动。
8、发现食物有异样或异味不可食用,也不可煮沸烧透后再食用。
9、对碗筷等 餐具应经常煮沸消毒。
10、一旦发生肠道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家庭成员同时出现食物中毒现象,应在去医院的同时及时向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概括起来,预防肠道传染病有一个九字真经: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
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呢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要彻底煮熟、煮透。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外出旅游、出差、工作要挑选卫生条件好的饭店就餐,并尽量少食凉拌菜,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医学教育`网整理。
2、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3、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度,生活有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4、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粪便、垃圾和饮用水的管理,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卫生村、卫生镇,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传染媒介。
5、高危人群可接种伤寒疫苗、口服痢疾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注射甲肝疫苗等。
6、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肠道传染病多发在夏季
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食用了被肠道致病菌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被污染的水源而造成的,所以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点就是做好以“三管一灭”(即管水、管粪、管饮食和消灭苍蝇)为主要内容的卫生运动,防止“病从口入”。
要严把“病从口入”关,重点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不喝生水,要做到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零食前也要记得洗手。
第二,尽量少吃冷饮,包括雪糕、冰激凌和冰水等,更不要一次吃太多,暴饮暴食会损害肠胃的防御系统,这时候肠道致病原就有机可乘了。
第三,消灭苍蝇、蟑螂,清洁环境,防止致病微生物污染食物和餐具。
第四,要选择新鲜食品,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品,加工时要生熟分开,生吃的瓜果蔬菜应该用流动水洗净。另外,冰箱不是保险箱,吃剩的食物即使放在冰箱内,时间也不能过长,再次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热。
第五,尽量少在外面就餐,如果外出就餐要到卫生条件好、具备卫生许可证的正规餐饮点,并且尽量少吃或不吃凉菜,千万不要在路边小摊上胡乱的买东西吃。
消化道传染病包括哪几种类型
传染病可分甲、乙、丙三大类,其中肠道传染病包括甲类中的霍乱,乙类中的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脊髓灰质炎、甲、戊型病毒性肝炎,丙类中的除上述肠道传染病以外的感染性腹泻,如病毒性胃肠炎,旅游者腹泻病等。肠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播流行的?传染源: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传播途径:在肠道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有的也包括尿液)及呕吐物中,带有大量的病原体,病原体通过排泄物排出体外,污染水、食物、日常生活用品及手,或通过苍蝇等媒介传染给健康人,使健康人得病。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发病季节: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主要集中在5-10月,8-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急性肠道传染病一般有哪些症状?
大多肠道传染病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还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有可能导致死亡。这些为肠道传染病普遍存在的临床症状,但不同的疾病有各自的特点。如发现有上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防止出现严重的后果。
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呢
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伤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
肠道传染病可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
经水传播:如果生活饮用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污染或在水中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等疾病的暴发流行。
经食物传播:食品在加工、储存、制作、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医学教育`网整理,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体内存活一段时间,并随着昆虫的活动进行传播,再传给别人。
夏季如何护理宝宝 避免肠道传染病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如果不注意饮食的卫生,就容易导致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性肠炎等疾病。
肠道传染病常见的临床症状
肠道传染病常见的临床症状
肠道传染病常见的症状有腹泻、呕吐或腹痛。但不同病的症状各不相同,如霍乱以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为特征;甲肝则感疲倦、食欲不振及有黄疸;痢疾以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为特征;轮状病毒主要侵袭婴幼儿;伤寒则以持续性高热、相对缓脉、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为特征,在成人中便秘较腹泻多见。
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一般会自然痊愈,但部分较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脱水,治疗不及时或不当会导致死亡,因此腹泻严重的病人要及时就诊,不应自行购买药物服用,以免延误病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1、 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开展除四害运动。
2、 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3、食堂和家庭采购食品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切不可为贪便宜而购买变质的禽、蛋、肉和水产品。
4、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
5、购买易生虫的蔬菜应注意鲜嫩无虫眼,留意是否使用了农药,摘去黄叶后应用水浸泡半小时以上,中间换水2~3次,然后再烹调。
6、贮存食品或加工食品时,都应该生熟分开。
7、最好不要去大排挡就餐和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不要自办大型聚餐活动。
8、发现食物有异样或异味不可食用,也不可煮沸烧透后再食用。
9、对碗筷等餐具应经常煮沸消毒。
秋季要注意预防病毒性腹泻
提问。专家指出,秋季仍是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而且秋季多发的肠道传染病与夏季有所不同。秋季特别要注意预防病毒性腹泻,婴幼儿人群尤其要做好预防。
据介绍,夏季肠道传染病一般以细菌性肠道传染病为多见。在秋季,病毒性腹泻会逐渐增多,其中婴幼儿腹泻增加明显。目前我国秋季腹泻主要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多为急性腹泻,其中引发肠道感染的病毒主要包括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肠腺病毒等。有资料显示,我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住院病人的诺如病毒检出率在15%左右。
专家说,肠道传染病是典型的粪─口传播的传染病。可以经水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及苍蝇传播等4种传播途径,最后都是由粪便污染外环境后,再辗转经口传入。
专家同时提醒,秋季随着气温逐渐变凉,胃肠道对冷热刺激敏感,很容易发生胃肠功能紊乱,而导致非感染性腹泻。专家建议,患者多进食热的、易消化的食物,多补水。腹泻次数较多时,可以自己配制口服补液盐,盐、糖、开水。
肠道传染病是什么病有哪些
霍乱 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以吐泻大量米汤样排泄物、严重失水、肌肉痉挛及尿闭为特征,多因休克、尿毒症及酸中毒死亡。
伤寒 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患者开始感觉疲倦、无力,不思饮食,常有肚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接着就发高烧,约二周左右才逐渐退烧。发病的第二周,病人身上还会出现一些淡红色疹子,脾脏会肿大。病重者还可能有神志不清烦燥不安,说胡话等症状,后期还可能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 细菌性痢疾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并以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惊厥、昏迷、休克。
全年发病,以夏、秋两季最多见。 肝炎 是由肝炎病毒引进的。病初起时,病人觉得浑身无力,厌食,特别不愿吃油腻的东西,常感恶心、腹泻,右上腹痛,有的患者还出现发烧,眼球发黄,小便也黄得似浓茶,若眼球皮肤发黄的叫"黄胆型肝炎",如皮肤、眼球不发黄,为“无黄胆型肝炎”。 脊髓灰质炎 又叫小儿麻痹症,半岁至5岁的小孩容易得病。症状多为发病很急,突然发烧,精神不好,很象感冒,烧三、四天后自动退烧,但过一至五天又发烧,第二次发烧两、三天后可能发生腿或胳臂不能动的现象,完全瘫软无力,所以叫“小儿麻痹症”。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H7 感染性腹泻O157:H7大肠杆菌感染是一种食源性疾病,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均可成为传染源, 人群对病原体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程度的特异性免疫力。 O157:H7大肠杆菌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感染、轻度腹泻、出血性肠炎(HC)、溶血性中毒综合征(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其中以出血性肠炎最常见。
典型的出血性肠炎的临床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先期水样便,1~2天后出现类似下消化道出血的鲜血样便或血便相混,低烧或不发烧,潜伏期为3~4天,可长达8天,短至1天。部分病人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 细菌性食物中毒 凡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急性中毒性胃肠炎和其他症状,称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可暴发、易集体发病。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严重可失水和致中毒症。
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折叠经水传播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源,洗涤被病原体污染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可使水受到污染。水源受到污染后可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爆发流行。霍乱、伤寒、菌痢被称为三大水媒病。
食物传播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的过程中都存在被病原体污染的危险。食品中的病原体可来自存放容器、进餐用具、手的接触、施用粪肥及被昆虫污染等。
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衣物、文具、门把手、钱币等都有可能造成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折叠昆虫传播苍蝇、蟑螂等都能起机械搬运病原体的作用,有些病原体还能在昆虫的肠管里存活一段时间,甚至繁殖。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也是造成肠道传染病扩散的重要原因。
夏季如何防治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甲类传染病中的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脊髓灰质炎、甲、戊型病毒性肝炎,丙类传染病中的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以及其他通过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脑炎)一类传染病。
传染源,通过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传染。传播途径,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在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量多、经济条件差、卫生设施落后、饮水和环境不卫生的地区,发病率高,且容易引起流行或暴发。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5至10月为流行季节,高峰在7月和8月。多发于个人卫生习惯差、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人群分布除机体抵抗力的差异外,主要与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多少有关。
食物被细菌污染是发病要素
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细菌性痢疾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呈黏液或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等症状,严重的可出现中毒型菌痢。夏季肠道传染病多发的原因主要是:
病原体繁殖快。当温度上升到21℃以上时,繁殖速度加快,35℃~37℃,是细菌繁殖最旺盛的温度。夏季又闷又热,是病原体繁殖最快的时候,所以属易发病期。
胃酸酸度低。胃酸能杀死各种病原体,但在夏季,胃肠道则出现相对贫血,饮水量增加,大量喝水常会冲淡胃酸,使病原体乘虚而入。
苍蝇多。夏秋季节室内蚊蝇大量繁殖,苍蝇到处乱飞,而且在取食过程中边吮吸、边排泄,使大量细菌污染了食物,人吃了以后,就易感染肠道传染病。
另外,夏季瓜果大量上市,但瓜果在生长、采摘、运输、销售过程中,难免会染上病原体。街头的小吃、夜宵排档等,往往因为烹调时间短、不注意卫生、食具消毒不严等,更易传播疾病。
多吃大蒜、洋葱等可预防
专家提示,多吃杀菌蔬菜可预防肠道传染病。其次,肠道传染病最重要的防治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从口入,重点做好“三管一灭”,即管水、管粪、管饮食;灭害虫即苍蝇、蟑螂、蚊子、老鼠等。
同时,大暑时节,天气酷热,对人体影响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暑湿之毒。暑湿侵入人体后,会导致毛孔张开,若出汗过多,造成气虚,还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食物消化不良。
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祛除暑湿,比如黄瓜、西红柿、茄子、生菜、芦笋、芹菜等,都属于凉性蔬菜。
此外,大暑时节作为肠道疾病多发季节,多吃些大蒜、洋葱、韭菜、大葱、香葱等杀菌蔬菜,可预防胃肠道疾病。
肠道传染病的中医药防治
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
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肠道传染病也进入了多发季节。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甲类传染病中的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脊髓灰质炎及甲、戊型病毒性肝炎,丙类传染病中的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以及其他通过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脑炎)一类传染病。其中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一般5月份发病率开始快速上升,8月份达顶峰。除霍乱、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发病高峰出现在7~8月份,其发病率在37种国家法定传染病中居首位。夏季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为病人及病原携带者,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且人群对此类疾病普遍易感。
中医对肠道传染病的认识
夏季肠道传染病常以腹痛、腹泻或脓血便为主要表现,大多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中医将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者划分为中医泄泻的范畴,而以黏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者,则归属痢疾。从发病时间看,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属于中医的长夏时节,长夏湿气当令,湿盛则濡泄。脾脏喜燥而恶湿,加之饮食过量,或过食油腻及生冷,更容易损伤中阳而致运化无力,湿浊内生,混杂而下,故成泄泻。夏季脾运不及,加之过食油腻、辛辣及不洁之品则容易导致内伤饮食,外感时邪,积滞与气血搏结而出现下利黏液脓血便之痢疾。
夏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由于肠道传染病主要且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若不加强预防和及时治疗,很容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流行。个人预防肠道传染病,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及水产品。食物要彻底煮熟,生熟食品要分开,水果应使用流水清洗干净或削皮,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再次加热后食用。外出就餐时选择卫生等级较高的餐馆就餐,尽量少食凉拌菜。
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及处理生食后要用肥皂流水反复洗手。搞好家庭卫生,及时处理生活垃圾,保持环境清洁,消灭苍蝇。
调整饮食起居。饮食以清淡为主,不暴饮暴食,保护胃肠道的正常抗病能力。坚持适度体育锻炼,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和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免疫力。
此外,高危人群可接种伤寒疫苗、口服痢疾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注射甲肝疫苗等。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中医如何防治
饮食调理 夏日的膳食调养,应以低脂、低盐、多维生素且清淡为主。人们出汗多,食欲不好,可用各种营养保健粥来开胃,并调理身体。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干扁豆浸透与大米同煮成粥,能清暑化湿、健脾止泻。此外,红小豆粥、薄荷粥、银耳粥、、苦瓜粥都是夏季佳品。
(1)多吃瓜类: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需及时补充。夏季为瓜类上市之时,进食瓜类有助于及时补充水分。瓜类蔬菜中除南瓜属温性外,其余如苦瓜、丝瓜、黄瓜、菜瓜、西瓜、甜瓜都属凉性,能够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
(2)多吃“杀菌”蔬菜:大蒜、洋葱、韭菜、大葱、马齿苋等。这些葱蒜类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抗生素”,对各种球菌、杆菌、真菌、病毒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其中,作用最为突出的是大蒜和马齿苋,大蒜下气消谷,杀虫解毒,其中所含的硫化物是目前发现的天然植物中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种,在凉拌菜时加入蒜末,既可提味,又能保健。马齿苋功可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味道清爽、微酸,对于夏天喜欢吃凉拌菜的人们,凉拌马齿苋是个不错的选择。
(3)均衡营养:注意补充维生素,多吃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杨梅、甜瓜、桃、梨等新鲜蔬果;补充水和无机盐,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多吃清热消暑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等;适量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都是最佳的优质蛋白。
中医治疗 对于西药治疗肠道传染病带来的耐药性、菌群失调等问题,中医药治疗肠道传染性疾病疗效确切,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变态反应等多重功效,治疗具有多环节、多靶点作用。针对近日德国等国家出现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病例,使用新型的药力强劲的抗生素后导致细菌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毒素,造成机体内毒素的集聚,对肾脏造成危害,中医药的治疗经验能为治疗该疾病提供帮助。中医认为夏季肠道传染病以肠道表现为主者病位在肠,属湿热疫毒伤肠,治疗应以通因通用之法,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用药,临床多用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等;伴有肾功能损害者为疫毒伤肾,需要适当加入补益脾肾的药物。
季节变更为什么会导致传染病
一般秋季常见的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卫生监督部门的专家介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痢疾等。这类传染病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处理,吃进去后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