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性骨折的分级
疲劳性骨折的分级
0级(正常重建):有细小的骨膜新生骨形成,X线片无异常改变,无临床症状,但骨扫描可见细小的线性吸收增加;
1级(轻度应力反应):亦表现为皮质骨的重建,患者可出现运动后局部疼痛,无压痛,X光片阴性,但骨扫描为阳性;
2级(中度应力反应):皮质骨吸收稍强于骨膜反应,可出现疼痛和压痛,X光片骨外形完整,可见模糊的征象,骨扫描阳性;
3级(严重应力反应): 骨膜反应及皮质骨吸收范围均扩大,疼痛持续存在,休息时也出现,X光片可见皮质骨增厚,骨扫描阳性;
4级(疲劳性骨折): 骨活检可见有骨坏死、骨小梁微骨折及肉芽组织形成,由于疼痛,负重几乎不可能,X光片可见骨折及早期骨痂形成,骨扫描阳性。
根据MRI(核磁共振)表现对疲劳性骨折提出的分级
0级:T1,T2 及STIR像均正常;
1级:T2 及STIR像可见中度骨膜水肿;
2级:T2 及STIR 像可见明显的骨膜及骨髓水肿;
3级:T1像为骨髓水肿,T2及STIR像表现为骨膜与骨髓严重水肿;
4级:T1像可见骨髓水肿,伴有低密度信号影(骨折线),T2及STIR像有严重的骨髓水肿。
疲劳性骨折的治疗
治疗方法与暴力骨折基本相同。骨折没移位或轻度移位,采用手法复位、固定、制动等方法治疗,后期再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症状较重,断端出现骨化现象或发生
骨不连,骨折愈合较为困难,需手术切开复位或石膏外固定治疗。
疲劳性骨折发生后,如得不到及时休息,作用力持续存在,骨小梁断裂将导致完全性骨折,故患者应及时休息,纠正错误动作、姿势,避免应力反复作用于伤处造成再伤。本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预防,一般预后良好。
疲劳性骨膜炎
1、疼痛:轻者在训练后局部出现疼痛,由以大运动量训练后疼痛加剧,重者行走或不运动时疼痛。个别夜间痛,多为隐痛 牵扯痛,严重的 有刺痛或烧着痛。
2、肿胀:局部软组织有轻度凹陷水肿。
3、压痛: 在骨膜上能摸到压痛点。
4、后蹬或支长痛:胫骨骨膜炎患者有后蹬痛;发生在尺桡骨骨膜炎患者有支掌痛。
5、局部烧热:早期可有皮肤发红 处之有轻度烧热感。
处理
早期或症状轻者,局部用弹性绷带包扎。适当减少局部负荷,继续从事活动,随着负荷能力的提高,经2-3周后症状可消失
症状严重者,除减少局部负荷,还要外敷新伤药或用温水浸淤,配合按摩治疗,疼痛剧烈者在休息时要抬高患肢。待症状缓解后,逐步增加局部负荷,但仍然避免做单一的长时间跳妖或支掌动着
骨折传统分类方法分享
闭合性骨折:闭合性骨折指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
开放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指骨折附近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处于外界相通,如胫骨骨折的骨折端刺破皮肤,骨盆骨折引起的膀胱、尿道或直肠破裂均属开放性骨折。
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骨折又可分为不完全骨折和完全骨折。
不完全骨折:不完全骨折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破坏或中断。像瓷器上的裂纹一样,多发于颅骨、髂骨等处无移位的裂纹骨折和多发于儿童的青枝骨折均属此类。
完全骨折:完全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破坏或中断,管状骨多见。根据不同的X线下表现又可分为横行骨折、斜行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压缩骨折和骨骺分离等类型。
根据骨折复位后的稳定程度可将骨折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
稳定性骨折:稳定性骨折指骨折端不移位或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
不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指骨折端易发生移位或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仍易发生再移位者。
疲劳性骨折的治疗方法
众所周知,疲劳性骨折对于人体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严格来说,一个人得了疲劳性骨折,那么离死就不远。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吃,下面就请大家拭目以待吧?
治疗方法与暴力骨折基本相同。骨折没移位或轻度移位,采用手法复位、固定、制动等方法治疗,后期再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症状较重,断端出现骨化现象或发生骨不连,骨折愈合较为困难,需手术切开复位或石膏外固定治疗。
疲劳性骨折发生后,如得不到及时休息,作用力持续存在,骨小梁断裂将导致完全性骨折,故患者应及时休息,纠正错误动作、姿势,避免应力反复作用于伤处造成再伤。
人往往是脆弱的,身体非常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特别是一这种疲劳性骨折,更是要了的健康
小心疲劳也能导致骨折
长期、反复、快速、轻微的伤力,集中于骨骼的某一部位,逐渐发生慢性骨折,到临床上诊断时,骨痂已经形成,这种骨折就叫做疲劳骨折或隐骨折。
疲劳骨折好发于第二跖骨和肋骨,偶尔也可见于腓骨胫骨、第3或第4跖骨。这是为什么呢?下面以第2跖骨例,来阐述引起疲劳骨折的原因。
人在静止站立位时,全身重量均由双足来承担;在正常步态中,向前跨步时,则全身重量主要由一足的第一跖骨头承载,但某些人由于其第一跖骨特别短。所以,正常步态向前跨步中改由第2跖骨头承担全身所有重量。但由于第2跖骨较第
l跖骨为细围,长期承受全身重量时,就容易受损伤。这是疲劳骨折好发于第2跖骨的解剖学原因。
疲劳性骨折好发于第2跖骨还有许多诱发因素。比如田径运动员、新兵等由于长期从事训练,如果未能掌握好技巧,或由于运动鞋、军鞋过硬,在长途行军训练、长跑过程中,尤其是越野长跑(跑面不平时),更易使第2跖骨头长期反复地受快速而轻微的撞击,而且伤力多集中于跖骨干远侧l/3处,故而常在该处发生骨折。由于这种骨折常发生在部队中间,故有时也称为行军骨折。
造成疲劳性骨折一般均有其解剖学上的原因,同时由于一系列诱发因素从而导致疲劳性骨折。
由于疲劳骨折起病缓慢,所以,它不象急性骨折,容易发现并及时治疗。在一般情况下,最初只在骨折部位感到疼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体格检查时,骨折处压痛明显,在疼痛处可触及骨性包块,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
疲劳性骨折的治疗原则同急性新鲜骨折。同时,还应注意去除病因。比如说跖骨疲劳性骨折,除用石膏靴制动、挟杖行走5~6周,还应停止训练,促使骨折愈合。愈合后恢复训练亦应循序渐进。肋骨疲劳骨折应治疗慢性咳嗽。
疲劳性骨折的康复治疗
要求
尽早进行系统合理的功能锻炼,不仅能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水平、加快骨折愈合、防止毗邻末受伤关节的功能障碍,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因肌肉粘连、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所引起的受伤关节的永久的功能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及关节挛缩。
日常方法
四肢应力性骨折,尤其是关节及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康复,最重要的是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训练。
早期关节活动度训练要以被动活动为主,应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条件可使用持续被动活动机进行功能锻炼。术后3天可开始逐步加强主动的关节活动。康复训练要逐步加大并维持关节的最大活动度,切忌小范围快节奏活动,这样不仅无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而且对骨折局部也有影响。
肌力训练:人体上下肢的功能各有侧重,上肢侧重于精细动作,这些功能的恢复是功能锻炼的重点。锻炼时要注意手指屈伸都要达到最大限度,以防止手部关节僵硬粘连。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但在下肢骨折愈合前如果过度负重会造成固定物松动、折断,所以下肢骨折的康复一定要遵循“早活动、晚负重”的原则。 股四头肌是大腿前侧的一块重要肌肉,伤后和术后如果长时间不活动很容易萎缩,而且一旦萎缩很难恢复,直接影响功能康复结果。
关键要点
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
据美国国立卫生中心统计,临床上有将近20%的四肢应力性骨折患者,因为错误的肢体康复训练而不同程度的留下了肢体废用性萎缩及关节挛缩,从而对日后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为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比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
其实,肌肉萎缩肢体运动障碍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在对骨折后肢体肌力,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中,传统的理念和方法只是偏重于恢复患者的肌力,忽视了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及拮抗之间协调性的康复治疗,即使患者肌力恢复正常,变可能遗留下异常运动模式,从而妨碍其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的提高。
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国际上一般建议在肢体骨折后的日常的家庭护理康复治疗中,使用家用型的多功能肢体运动康复仪来对受损的肌肉萎缩肢体运动恢复。它本身以神经促通技术为核心,使肢体肌肉群受到低频脉冲电刺激后按一定顺序模拟正常运动,除直接锻炼肢体肌力外,通过模拟运动的被动拮抗作用,协调和支配肢体的功能状态,使其恢复动态平衡;同时多次重复的运动可以向大脑反馈促通信息,使其尽快地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重建,打破痉挛模式,恢复自主的运动控制,尤其是家用的时候操作简便。这种方法可使得骨折患者的肢体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度尽快彻底的恢复,避免留下因肌肉粘连、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所引起的受伤关节的长久的肢体废用性萎缩及关节挛缩。
腓骨骨折鉴别诊断
结合临床及X线表现多可确诊,但疲劳性胫腓骨骨折有时需与骨样骨瘤及青枝骨折、局部骨感染、早期骨肿瘤等鉴别。
1.骨样骨瘤虽有骨皮质增厚及骨膜反应,但有较典型之瘤巢。
2.局部骨感染以骨膜反应骨皮质增厚为主,无骨小梁断裂及骨皮质切迹征,而临床上皮肤温度较高。
3.早期骨肿瘤以花边样或葱皮样骨膜反应为主,逐渐出现骨质破坏、瘤骨及软组织肿块等。
疲劳骨折与以上各种骨疾病虽有相同的局部骨膜反应、骨皮质增厚硬化等表现,但它仍有自身的特点,只要掌握X线特点及临床病史,即可对疲劳性骨折作出正确的诊断。
治疗疲劳性骨折方法
运动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并且经常性的长跑,或者是打篮球,足球,跳高,跳远等等运动,还有部队上的训练,都有可能会引起疲劳性的骨折,所以要避免这种太极限的运动,并且要在完全康复以后才可以进行锻炼。
疲劳性的骨折由于经常性的极限锻炼让身体累积到一个不可承受的量,所以运动是有方式的,并且可以制定一个计划,要循序渐进的,千万不可以一下就让身体承受太极限,太运动量大的运动。
平时患者在饮食上也要营养均衡,并且也要多注意休息,而且由于每天的运动量过大,所以也应该注意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一定要补充到,并且也可以适当的补充身体所需要的钙量,维生素等等,而且也要多加休息。
什么是疲劳性骨折
疲劳性骨折 又称行军性骨折,常见于跖骨,长期长时间的受力活动,骨发生细微骨折(显微镜下可见)拍X光片时经常看不出明显的骨折,但活动足部疼痛剧烈。红军长征时,有很多红军士兵发生此类骨折。日常生活中的骨折一般是暴力引起的骨断裂,比如车祸,摔伤等等,这此骨折在X光片下可见明显骨折线。
疲劳性骨折主要是指骨骼在长期反复的操作下无法承受猛烈的压力而导致骨骼部份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现象,又叫或称压力性骨折。它是由于过度使用而造成骨骼疲劳衰弱。 好发部位 通常最易发生疲劳性骨折的地方依序是:胫骨、跗骨、跖骨、股骨、腓骨和种子骨; 其它可能会发生疲劳性骨折的地方尚有:腰椎、肋骨、肱骨、桡骨和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