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的作用
胆囊的作用
胆囊的作用
胆囊的机能是贮存和浓缩胆汁,以备进食后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胆囊切除以后,胆汁固然没有了“贮藏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胆管可发生代偿性扩大,部分替代胆囊的作用。但是因为胆管没有浓缩胆汁的能力,稀薄的胆汁对脂肪的消化能力要减弱一些。患者在进食脂肪丰富的食物后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
胆囊具有储存、浓缩、排胆和分泌等功能。切除胆囊后,机体便失去了胆囊的上述功能。没有浓缩的胆囊胆汁进入小肠,肠内胆汁酸浓度达不到临界微胶粒浓度,胆盐的含量也比正常人减少一半,如果摄入的食物中脂肪含量较多将引起脂肪的消化不良和影响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机体会逐渐适应和代偿,这一过程需要2--3个月时间。因此在这一段适应的时间里,对脂肪的摄入量要加以限制,尤其是一次不能吃含太多的动物脂肪的食物。一般采用少食多餐的办法,一餐食量不宜过饱。食物内容可以是低脂半流或低脂软饭。如各种粥类、面条、面片、面包、饼干、豆腐、蛋清、去脂牛奶和低脂瘦肉、少纤维蔬菜、水果等。烹调以炖、蒸、煮,使食 物软而少油的方法为宜。应该限量食用海藻,海鲜,可以适当喝些酸奶,可以适当运动刚刚术后,建议多休息。
胆囊切除术后饮食方面应注意,少吃多餐,饮食要营养丰富,少油腻,口味适当,容易消化.要鼓励病人进食,只有营养补充进去,才能使病情恢复得更好更快,控制含胆固醇和脂肪高的食物以减轻胆固醇代谢障碍,对于动物内脏,蛋黄,咸鸭蛋,松花蛋,鱼籽,蟹黄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限量食用。
含高量胆固醇的食物(括号内是每100克食物中含有的胆固醇毫克数)
动物的脑子含量最高:如猪脑(3 100毫克)、牛脑(2 670毫克)、羊脑(2 099毫克)。
其次是禽蛋黄:如咸鸭蛋黄(2 110毫克)、鸡蛋黄(1 705毫克)、鹌鹑蛋黄(1 674毫克)、松花蛋黄(1 132毫克)。 禽蛋和动物的内脏,含量也较多。如鹅蛋、鸭蛋、松花蛋、鹌鹑蛋、鸡蛋、猪肝、猪肾、猪肺、鸡肝、鸭肝、虾皮、小虾米、蟹黄、蟹子、鱼子、墨斗鱼(乌贼)、鱿鱼、蚬、蚶肉、黄油、凤尾鱼。 含中等量胆固醇的食物有: 猪心、猪舌、猪肥肉、猪肚、猪大肠、猪肉松、腊肠、肥牛肉、猪排骨、鸡肉、猪夹心肉、鸭肉、红肠、花鲢、青鱼、河蟹、冰淇淋。 含低量胆固醇的食物有: 瘦肉、兔肉、黄鱼、带鱼、去皮鸡肉、鲤鱼、鳝丝、方火腿、白鱼、海蜇皮、牛奶、海参。
豆类几乎不含有任何胆固醇。
根据对食物的耐受情况,脂肪控制从严格每日20克,过渡到每日40克。如食后不舒服可酌情减少或不吃,经一段时间适应后再逐渐放开对脂肪食物的摄入。
合理安排膳食:以清淡为主,多进食粗纤维的食物,多饮水,对防止高血压,高血脂,习惯性便秘等都有益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预防和有效地控制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
由于胆囊切除后代偿功能的调节需要一定的时间,此时人体的消化功能毕竟要相对减弱,因此,胆囊切除手术后的病员,在家庭护理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术后两周内宜进食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流质饮食,如浓米汤、藕粉、豆浆、软面片、莲子红枣粥等,以利人体的消化吸收。
2、恢复正常饮食,宜保持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质的膳食结构,忌食脑、肝、肾、鱼及油炸食物,更应忌食肥肉、忌饮酒、以免影响肝脏功能,或造成胆管结石。
3、注意心理卫生,经常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豁达,避免发怒、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以防止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的调节机能发生紊乱,影响胆管代偿功能的恢复。 4、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轻体力劳动,忌长时间坐卧、活动过少,以利肌体功能的恢复。
5、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消炎利胆的药物,如西药消炎利胆片,中药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加减等,并根据不同情况,补充维生素B、C、K等,对保护肝脏、防止出血有重要意义。
切除胆囊,仍需注意预防新问题:
1. 腹泻:以术后半年内多见,原因有三:①由于胆囊已切除,未经浓缩的胆汁可以刺激肠蠕动.②脂肪消化吸收不完全.③手术造成肠功能紊乱.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腹泻,每日腹泻在3次以上.出现这种情况,患者不必 恐惧,可以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含量,不吃油煎(炸)食物,同时减少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麦片等.必要时还可请医生诊治.数月后,由于部分胆管代偿了胆囊贮存,浓缩胆汁的功能,腹泻会自行消失.
2.腹痛:患者的中上腹或右上腹会感到不适或轻微疼痛,这些情况如在术后半年内出现大多是由于术后 创伤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症状会慢慢消失.引起腹痛还有一种常见的原因是 胆汁返流入胃并刺激胃黏膜所致,呈持续性 胀痛甚至 痉挛性痛,有时可吐胆汁,这种病症一般可通过胃镜检查得以确诊.此外,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的“闸门”———奥狄氏括约肌,术后也可呈痉挛或松弛状态,进而引起腹痛,但疼痛时间较短.上腹疼痛如果短期内不能缓解,应该去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治. 如属术后远期(6个月后)腹痛,一般以胆管结石为最常见.胆囊虽被切掉,但是胆管内原有的结石可能在手术中未被发现而留下,或胆管内形成新的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下移,此时患者常会诉说“旧病复发”.这种腹痛多呈剧烈的痉挛性绞痛,并向背,肩部放射.出现这些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也可使用阿托品,654-2等,以缓解症状.如伴有突发高热,右上腹压痛,同时白细胞明显升高,应怀疑有胆道 细菌感染,更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3.发热:手术半个月后一般不应再出现发热,如果出现发热,白细胞增高,提示手术部位或附近可能出现新的炎症,此时应该尽早去医院就诊.
4.黄疸:一般出现于手术半年以后,胆管系统可因各种原因被阻塞,胆汁部分或全部不能流入十二指肠而引起黄疸.此时,家属往往先发现患者巩膜(俗称白眼珠)发黄,患者自己也能看到尿色深如浓茶,大便灰白如陶土,皮肤发黄且 瘙痒等.术后早期出现黄疸可能是胆管出血或手术创伤引起,但术后远期出现黄疸,原因就比较复杂,一般以胆管狭窄,残余结石或复发占多数,少数可能由术前未能查出的肝胆肿瘤所致.不论何种情况,一旦出现黄疸,都应及时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胆囊切除后,不管采取何种术式,并非万事大吉,术后还需与手术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复查. 让医生及时发现术后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生活护理: 少量多餐,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以清淡,富含维生素,蒸煮炖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出现新情况及时就诊.定期复诊
胆囊炎用艾灸怎么调理 胆囊炎艾灸操作手法
常规灸法,胸胁部和背部适合用艾灸盒施灸,下肢适合用艾条灸和温针灸法,每处或每穴5-10分钟,急性期每日2次,慢性期每日或隔日1次。
具体操作手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有发红现象为宜,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灸后多喝水,稍事休息,同时注意保暖。
胆囊多发息肉样变的治疗方法
开腹和腹腔镜切除胆囊手术 胆囊切除术近代医学术上作为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良性病变的方法,运用于临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目前在县级及部分乡镇医院己能熟练开展胆囊切除术,从而使接受胆囊切除的患者空前增多,大部分临床医师向患者解释:“胆囊切除后对人体没有影响”,为很多患者接受这项手术吃了定心丸. 然而,胆囊决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个10分重要的消化器官,是消化系统重要的一环.切除胆囊会对人体造成重创,引起长期的消化不良和腹胀腹泻,很多人切除胆囊后气色不好、体质差就是因长期的消化不良引起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胆囊切除后对人体至少有以下几点不良影响:
1)、造成胆道损伤 胆囊切除后,胆囊作为胆道重要一环被破坏,损伤在所难免;
2)、消化不良 就目前所知,胆囊至少具有储存、浓缩胆汁的功能,以适应人体进食时对胆汁的集中需求.如果胆囊一经切除,肝胆汁由肝内排出后却无处可存,不管人体是否需要,只能持续不断地排入肠道;这样,当人进食时胆汁量不足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特别是影响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其结果一是诱发脂肪泻及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等,2是造成身体遭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的痛苦.另外,胆囊还具有复杂的化学功能和免疫功能,切除后会引发其他身体机能问题.
3)、引发碱性反流性胃炎 胃大部切除可致碱性反流性胃炎,正常人进食后胆囊收缩使胆汁集中大量进入肠道.这一过程与胃102指肠的分泌及蠕动是有规律地同步进行的.胆囊切除后胆汁持续进入肠道而又缺乏食物和胃酸的中和,胆汁可在102指肠内淤积而逆流入胃,使胃内PH值升高,细菌繁殖,而使胃粘膜充血、水肿、脆性增加,胃腺体萎缩及溃疡形成.有人对胆囊切除6个月后的患者行胃液检查,发现其中胆汁酸含量明显增加,最低增加2倍,最高增加380倍,平均增加24倍.胃酸分泌明显下降,胃壁细胞受损,胃镜下呈弥漫性炎性改变.
4)、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 在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过程中,切除胆囊病例组明显高于未切除胆囊组(425比370).这是因为:胆囊切除前,胆囊具有浓缩胆汁的作用,浓缩的胆汁对胆固醇的溶解度较高;而胆囊切除后,胆盐池明显减小,胆汁的浓缩失去了场所,肝胆管的胆汁酸浓度降低导致对胆固醇的溶解能力降低,这样就容易形成结石从而引发胆总管结石.而治疗胆总管结石需要切开胆管,是个大手术,治疗难度非常高.
5)、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病率可能升高 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一种现象和疑惑,即患结肠癌的病例中胆囊切除患者占很大部分: 1>欧洲学者临床调研后得出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较未切除者高45倍. 2>有人对7000例结肠癌病例作回顾分析后发现,6千例有胆囊切除史,并发现胆囊切除10年以上患者比未切除胆囊患者的大肠瘤和癌的比明显增加,由21.8%增加到38.5%另有人随访胆囊切除后10年以上的病例发现,女性结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女性高约70%,其中右半结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高2倍.由此可见,胆囊切除与结肠癌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虽然尚未成为定论,但亦应引起高度重视.
胆囊息肉切除后的副作用
1、消化不良:胆囊切除以后,胆囊分泌出来的胆汁会持续不断地排入肠道,吃了很多食物以后没有多余的胆汁帮助其消化,最后就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
2、十二指肠肠液胃返流:胆囊切除完以后胆汁储备功能就会完全丧失了,胆汁就会持续不断地排入十二指肠,使得十二指肠肠液胃返流,患者是相当难受的。
3、单总管结石:胆囊息肉患者胆囊在切除以后,胆囊对于胆管内的流体压力失去了缓冲作用,使得胆总管内部的压力不断增高,使得胆总管代偿性扩张,使得胆总管内的胆流速度变慢,最后发生旋涡或涡流。
4、胆管损伤:在胆囊切除的手术过程中,由于Calot氏三角的重要性,加之局部组织的粘连影响,胆囊切除术后可出现胆管损伤,肝管损伤,血管损伤,胃肠损伤等等并发症。
胆囊炎切除后有什么影响 胆囊切除后影响内环境
胆囊作为重要的器官,一旦切除,对人体内部的完整性,协调性都产生了改变,并且手术也是一种损伤,再微创的手术也无法完全避免对于周围组织的影响,如胆管的损伤,并且胆囊切除后,胆管发生结石的几率相应会增高,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尽量别切除胆囊。
香菊胶囊作用是什么 有副作用吗
香菊胶囊主要成分包含化香树果序、黄芪、夏枯草、野菊花、防风、辛夷、白芷、甘草、川芎等。化香树果活血行气,止痛,杀虫止痒,用于内伤胸胀、腹痛、跌打损伤、筋骨疼痛、痈肿、湿疮、疥癣等。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夏枯草清肝、散结、利尿,治瘟病、乳痈、目痛、黄疸、淋病、高血压等症。
临床上,香菊胶囊功能主治辛散祛风,清热通窍。用于急、慢性鼻窦炎,鼻炎。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鼻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等。
从目前患者用药情况看,香菊胶囊治疗鼻炎效果显著,且因是中药制剂,基本没有副作用。不过,有些注意事项还是需要患者清楚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忌辛辣、鱼腥食物。2.孕妇慎用。3.凡外感风寒之鼻塞、流清涕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4.急性鼻炎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去医院就诊。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胆囊病变息肉的危害有哪些
1、胆囊息肉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胆囊单发性息肉多为乳头状腺瘤、单纯腺瘤和胆囊腺肌增生引起的腺肌增生病,这三种息肉癌变的机率均较高(5%左右)。而多发性息肉多数是由胆囊壁上皮细胞的基底膜内有胆固醇沉积的胆固醇沉着症,它是胆囊的良性病变,很少发生癌性改变。所以单发性息肉的癌变可能性较大,对病人的危险性也大。
2、胆囊息肉还可分为真性和假性两类,真性的包括腺瘤(良性肿瘤)和早期的腺癌(比例很小),假性的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和腺肌增生症。胆固醇息肉是胆囊黏膜面的胆固醇结晶沉积;炎性息肉是胆囊黏膜增生,呈多发性,直径常小于0.2厘米,多同时合并胆囊结石和胆囊炎;胆囊腺肌增生是胆囊的增生性改变。
3、固醇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如果不引起临床症状,对身体和生活并无大碍。
4、胆囊息肉病人平时有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急性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发热等。还可能出现很多严重的并发症:胆囊壁霈死、穿孔;继发胆总管结石;急性胰腺炎等。
5、胆囊癌的发生与胆囊息肉有密切关系,胆囊息肉患者一旦处理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胆囊癌变,危及生命。
6、盲目切除胆囊,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和生活:
对于一些息肉癌变、以及病情严重的患者必须进行胆囊切除手术,而很多胆囊存在功能的患者,并不需要如此。有些患者盲目听从医生建议,行胆囊切除手术。术后人体缺少了胆囊,消化系统遭到损伤,人体生理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给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
7、危机患者生命安危部分胆囊息肉病人,同时合并内科疾患,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若急性发作,可使原有全并症加重,病死率增加。
胆囊作为我们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严重的情况下,还会由于单纯性的局部性的疾病,引发更为重要的病患。导致整个消化食道的病患,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产生,建议大家要定期的。大约3个月就要去医院进行一次身体的查体,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芦笋对胆囊癌的作用是什么
一、芦笋的活性成分对癌细胞有逆转作用芦笋就是一种外源性分化诱导剂。其通过诱导分化凋亡,能抑制多种肿瘤,使癌细胞不仅在形态上出现分化改变,而且在功能上也出现了分化改变,最终使癌细胞重新向正常细胞的方向演变,包括基因表达方面的诸多标志均向正常细胞接近,甚至完全转变成正常细胞,这种现象称为再分化,也即逆转。
二、芦笋的活性成分对肿瘤细胞增殖周期有调控作用肿瘤是一种细胞疾病。所有生物体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正常情况下,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又可维持细胞正常稳定的增殖。当某种因素引起细胞增殖失控和细胞凋亡受阻时,便可导致细胞异常增殖而发生癌症。因此芦笋主要杀伤处于增殖期的肿瘤细胞。
三、芦笋的活性成分具有生物免疫细胞调节作用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失调时,不能清除突变或畸变细胞,引起肿瘤发生。芦笋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对免疫系统具有保护作用是其优于其他抗肿瘤药物的一大特点。
四、具有放、化疗损伤修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