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小便失禁多久恢复 如何检测盆底肌肉锻炼的效果
产后小便失禁多久恢复 如何检测盆底肌肉锻炼的效果
排尿时,排尿过程中能否让它停阻或控制其缓慢排泄。 在大腿间夹一面镜子,观察在收缩运动时阴道和肛门是否上提。 放一手指于阴道内,感觉在运动锻炼时是否有缩紧感。
盆底肌对女人的重要性
女性在生孩子的时候,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妊娠和分娩过程中都会对女性的盆底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
长达十个月的怀孕期伴随着逐渐增大的子宫,其重力对骨盆腔壁直接或间接的压迫,有可能对骨盆腔的神经及肌肉产生伤害。研究证明,怀孕8周后增大的子宫会干扰提肛肌的肌电及功能,重量增加的子宫会压迫提肛肌导致其肌电活动力减少。
除怀孕外,生产、胎儿头围的大小等皆有可能造成骨盆腔壁神经、肌肉的损伤,而导致骨盆腔松弛。生产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骨盆底的肌肉群很容易被拉伤或是支配它们的神经血管受伤。
我国接近半数的女性在产后会发生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盆腔问题,如腰酸背疼、产后阴道松弛、生理性尿失禁、子宫肌垂等。如果盆底肌肉的受损不及时恢复,在女性进入更年期时,随着整个身体生理功能的下降,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现象会更加严重。
由于对该病缺乏基本的认识,甚至错误地认为生完孩子后出现这些问题是正常的,大多数女性对产后盆底肌肉收缩功能差等情况未予理会。
据了解,在医院妇产科门诊上不少女性因产后性生活不和谐向医生咨询,其中盆底肌肉的损伤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产后,妈妈的阴道腔逐渐缩小,阴道壁肌张力逐渐恢复。如果盆底肌肉不经常锻炼而处于松弛或异常紧张状态,将会引起阴道敏感性下降,性快感减弱,甚至小便失禁。”资料显示,约有53%的产妇产后8周在性生活中发生问题,而有的人在产后一年内性生活问题仍然存在。
康复训练有效改善症状
产后有规律地对盆底肌肉进行锻炼,不仅可以恢复阴道的紧张度,使产后松弛的阴道得到恢复,而且还可以通过刺激增加生殖区的血流量改善性功能。因此盆腔肌肉康复训练越来越受重视。
据了解,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已重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问题,并已普及了盆底肌肉的生物反馈电刺激训练和治疗,对产后42天的妇女进行常规盆底肌肉训练,从而大大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使阴道更好地恢复到产前的大小、敏感状态,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利于预防、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在我国,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正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 专家提示:产妇在分娩后42天最好做一次盆底功能检查,发现问题尽早治疗,没有问题也要及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因为越早治疗、训练,效果就越好。
产后盆底肌肉康复原理
产后盆底肌肉康复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是提高盆底肌肉收缩能力、预防和治疗PFD、改善性生活质量。1940年,Arnold Kegal医生提出了Kegal训练法以加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减少尿失禁的发生。在此基础上辅以生物反馈技术、电刺激等技术,大大提高盆底康复治疗的治疗效果。
盆底肌锻炼法 盆底肌肉锻炼(PFME),又称为Kegal运动。
方法为做缩紧肛门的动作,每次收紧不少于3s,然后放松。
连续做15~30min,每日进行2~3次;或每日做PFME 150~200次,6~8周为1个疗程。
产后小便失禁多久恢复 产后小便失禁盆底肌肉如何锻炼
方法:通过收缩和放松直肠、阴道和尿道,就像排尿-逼尿-排尿,上提肛门-放松-再上提,这样反复练习。
练习方法分为快速运动和缓慢运动两种,快速运动就是几秒内迅速收缩和放松;缓慢运动就是尽可能保持动作不变,然后慢慢放松再重复运动。
产后小便失禁多久恢复 产后小便失禁怎么办
因为产后小便失禁属于压力性鸟时间,所以定期做骨盆底肌肉练习是能够帮助缓解产后小便失禁的最有效方法,这种方法会促进会阴的血液循环,帮助盆底肌肉恢复,还有助于会阴部伤口愈合。
注意:如果骨盆肌肉练习没有效果,甚至完全控制不住尿流,并且小便时有疼痛、尿液混浊、小便恶臭或发烧的现象,则可能有尿毒感染的可能,需要立即就医治疗。
盆底肌的简介
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腹压增大(如咳嗽、打喷嚏、大笑)时有尿液不自主漏出,是压力性尿失禁的表现。经常漏尿使内裤有一种洗不去的难闻气味,更严重的可能需要用护垫,给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吊力”不足,还可以表现为盆底脏器脱垂(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大便失禁。常有中老年人是因发现外阴有肿物脱出,才到医院就诊的。但由于就诊太晚,脱垂程度较严重,往往错过早期康复治疗的时机,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
压力性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等,是盆底肌薄弱远期的影响,而性生活质量下降,则是近期的主要影响。这在产后妇女中尤为多见。有相当部分产妇出现阴道前后壁轻度松弛、脱垂、兴奋性下降等,加上产后激素变化,阴道黏膜干涩和菲薄,会阴伤口恢复欠佳,直接影响性生活质量。
斯坦芬尼·布勒解释说,盆底肌肉就像一条弹簧,将耻骨、尾椎等连接在一起。它围绕在尿道、阴道和直肠开口的周围,支撑着盆腔和腹腔器官,还会协同作用于膀胱、肠和性功能。因此,盆底肌肉和性功能、排尿功能等都有密切联系。
人们总以为,年龄是导致盆底肌肉松弛的主要原因,其实不然。感染、炎症或外伤,才是让盆底肌肉组织发生变化且越来越“松”的关键。生育后的女性不及时锻炼、男性接受了前列腺癌手术,都会使盆底肌肉松懈。肥胖者,喜欢提重物或是站姿不好的人,也会过度牵扯盆底肌肉,使其不再紧致、有力。
盆底肌的概述
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腹压增大(如咳嗽、打喷嚏、大笑)时有尿液不自主漏出,是压力性尿失禁的表现。经常漏尿使内裤有一种洗不去的难闻气味,更严重的可能需要用护垫,给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吊力”不足,还可以表现为盆底脏器脱垂(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大便失禁。常有中老年人是因发现外阴有肿物脱出,才到医院就诊的。但由于就诊太晚,脱垂程度较严重,往往错过早期康复治疗的时机,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
压力性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等,是盆底肌薄弱远期的影响,而性生活质量下降,则是近期的主要影响。这在产后妇女中尤为多见。有相当部分产妇出现阴道前后壁轻度松弛、脱垂、兴奋性下降等,加上产后激素变化,阴道黏膜干涩和菲薄,会阴伤口恢复欠佳,直接影响性生活质量。
斯坦芬尼·布勒解释说,盆底肌肉就像一条弹簧,将耻骨、尾椎等连接在一起。它围绕在尿道、阴道和直肠开口的周围,支撑着盆腔和腹腔器官,还会协同作用于膀胱、肠和性功能。因此,盆底肌肉和性功能、排尿功能等都有密切联系。
人们总以为,年龄是导致盆底肌肉松弛的主要原因,其实不然。感染、炎症或外伤,才是让盆底肌肉组织发生变化且越来越“松”的关键。生育后的女性不及时锻炼、男性接受了前列腺癌手术,都会使盆底肌肉松懈。肥胖者,喜欢提重物或是站姿不好的人,也会过度牵扯盆底肌肉,使其不再紧致、有力。
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有用吗
适应症
1、产后妇女可作常规盆底肌肉锻炼。
2、阴道松弛、阴道痉挛、性生活不满意者。
3、轻、中度子宫脱垂,阴道膨出。
4、各种尿失禁。
5、反复阴道炎,尿路感染患者非急性期。
6、泌尿生殖修补术辅助治疗。
7、产褥期症状(腰背痛、腹痛、尿潴留、乳涨、耻骨联合分离等)。
8、全身运动系统肌肉功能障碍。
9、乳房松弛、乳房下垂。
10、下肢水肿、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
11、术后疤痕疼痛。
禁忌症
1、孕妇的腹部
2、产后恶露未干净或月经期
3、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4、恶性肿瘤区
5、手术疤痕裂开
6、神经系统疾病
康复的要点
1、产后超过42天、子宫恢复良好、无感染的女性可及时进行盆底肌肉的检测,明确损伤程度。
2、借助仪器感受并学会收缩--放松盆底肌肉,学习识别并有意识地控制盆底肌,掌握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方法(避免腹肌收缩)。
3、并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出现的症状,根据盆底肌损伤情况(肌肉纤维受损的程度和类别)应用综合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4、做完10-15次盆底肌锻炼后,可进行自我锻炼。
5、循序渐进、适时适量、持之以恒。
6、存在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的女性需要借助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并适当延长疗程。
产后盆底肌的康复治疗方案
随着临床的应用和科技的发展,许多国家应用现代生物反馈技术有针对性的对盆底肌肉进行康复。在欧洲,特别是法国,运用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尿失禁,子宫、膀胱脱垂,阴道紧缩度降低,已有25年历史。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治疗体系。
女性在怀孕的时候,盆底部会随着胎儿的不断增大和子宫重量的不断增加而受到影响,而妊娠后产道扩张,造成骨盆不稳定关节脱位、产道损伤、会阴侧切等,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产后盆底康复了。
腰背酸痛,小腹坠胀感,尿频,便秘是产后妇女最常见的症状。其实,这些就是盆底肌肉功能损害的早期表现。如果不进行盆底肌肉康复锻炼,日后就有可能出现尿失禁,子宫、膀胱、直肠脱垂等病症,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194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妇产科医生kegel针对产后妇女出现的尿失禁、子宫膀胱脱垂、阴道紧缩度降低等问题创造了盆底肌肉锻炼法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不仅能帮助产妇恢复身材,更重要的是,产后42天以后对盆底8块肌肉的针对性训练,能够减轻膀胱脱垂和子宫脱垂,能把因生育引起的更年期尿失禁可能性降到最低。此外,产后盆底肌肉康复的直接效果是对产后阴道松弛的治疗,以提高生育后夫妻性生活质量。盆底肌肉康复锻炼以其无损伤、痛苦小、安全、有效等优点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目前盆底肌肉康复锻炼包括: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疗法及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即使用可进行生物反馈的器械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的方法。患者可通过器械对盆底肌肉运动的生物反馈,及时了解自己盆底肌肉锻炼的实时状况与进展
产后盆底修复的症状
每个产后的妈妈都或多或少有盆底疾病,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产后盆底修复的症状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等一系列盆低损伤与缺陷,因此做盆地康复很重要。
产后盆底修复的症状:
1、盆底肌力减弱。如无法对抗阻力、收缩持续时间≤3秒(检测盆底肌力评级≤3级)。
2、产后出现尿失禁或者尿失禁在产后持续存在。
3、产后出现盆腔脏器脱垂,如盆底肌检测系统评分1期或以上,尤其是伴阴道前后壁膨出。
4、阴道松弛、阴道痉挛、性生活不满意者。
5、反复阴道炎,尿路感染患者非急性期。
6、产褥期症状(腰背痛、腹痛、尿瀦留、乳涨、耻骨联合分离等)。
7、全身运动系统肌肉功能障碍。
8、下肢水肿、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
9、术后疤痕疼痛。
产后如何锻炼盆底肌肉
我们说,手术治疗一是经济负担加重,二是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三是远期复发率高达60%。确实就诊困难的患者,建议做以下几种简单的盆底肌肉锻炼。
收缩尿道、阴道、肛门旁的肌肉,就像憋尿时的肌肉运用,每次收缩5秒,放松10秒,只要想到就时时反复练习,无论在搭乘交通工具、办公操作计算机、站着、坐着都能进行。
将手掌往后贴在下背靠近臀部的地方,用力吸气,感觉到整个背部及下阴部肌肉收缩,再缓慢吐气。解小便时,让阴部肌肉反复放松、收缩、放松。如此分数次解完。可锻炼阴道肌肉及尿道括约肌的弹性。
床上运动。平躺,双膝往上弯曲,紧缩臀部及收缩尿道、阴道肌肉,同时牵动肛门,就像大便之后收缩肛门的肌肉运动,或是有便意想上厕所,但必需忍着憋住的感觉。维持收缩肛门的动作五到十秒钟再放松,每日至少反复做三十次以上。
产后盆底肌肉的恢复,通过在日常生活当中进行到训练,效果是最好的,并且这种训练方法非常的简单,去年的时候不耗费时间,不占用场地,非常的简便易学。产后积极进行盆底肌肉恢复训练有利于预防产后尿失禁现象,还能够使得产后阴道恢复到以前的水平。
“网”往女性健康的盆底肌
①尿失禁、子宫脱垂、性生活质量下降,与盆底肌肉薄弱大有关系。
②怀孕和分娩,会让盆底肌肉大受损伤。
③产后一年内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
漏“网”之忧:尿失禁、子宫脱垂
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腹压增大(如咳嗽、打喷嚏、大笑)时有尿液不自主漏出,是压力性尿失禁的表现。经常漏尿使内裤有一种洗不去的难闻气味,更严重的可能需要用护垫,给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吊力”不足,还可以表现为盆底脏器脱垂(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大便失禁。常有中老年人是因发现外阴有肿物脱出,才到医院就诊的。但由于就诊太晚,脱垂程度较严重,往往错过早期康复治疗的时机,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
压力性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等,是盆底肌薄弱远期的影响,而性生活质量下降,则是近期的主要影响。这在产后妇女中尤为多见。有相当部分产妇出现阴道前后壁轻度松弛、脱垂、兴奋性下降等,加上产后激素变化,阴道黏膜干涩和菲薄,会阴伤口恢复欠佳,直接影响性生活质量。
可以说,女人要健康、幸福,必须有一个强健的“网”。
孕产,盆底肌薄弱的主因
怀孕和分娩,是造成盆底肌薄弱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十月怀胎,随着胎儿逐渐长大,作用在盆底肌肉上的力量也随之增大,盆底肌的弹性极限受到挑战。分娩时,盆底肌肉又进一步受到胎儿的挤压和撕扯。
另外,如果怀孕期间体重增加过多,例如超过20千克(一般建议控制在12。5千克以下),以及多次生育、胎儿巨大、分娩时出现难产、使用产钳等,更容易造成盆底肌受损。
盆底肌自我保健操
早在1948年,美国性学家凯格尔就提出妇女要进行盆底肌训练,即有意识、有节律地做盆底肌肉的收缩与放松运动,从而加强盆底肌的力量。
和其他保健操一样,盆底肌训练也可以分为徒手与器具两种。
徒手训练 ①紧缩肛门,开始时以收缩3秒为一次(若坚持不到3秒可以缩短时间),随着锻炼效果加强,逐渐延长到10~15秒。②放松肛门,和收缩保持一样长的时间。如此重复,每天2~3次,每次以10分钟为宜。
器具训练 即“阴道哑铃”。在阴道塞入“哑铃”样的小器械,让阴道收紧以免其脱出。每天坚持一小段时间(约10分钟)锻炼,从坐位、站立位到慢步、快步走,小器械则从轻至重,逐渐增加难度。这种训练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器具选择不当造成感染或损伤。
游戏般的盆底肌康复训练
可是,由于盆底肌“看不见摸不着”,大概有10%的女性完全不懂得如何收缩盆底肌肉,更多的女性则是上述训练做得不正确。有些女性在收缩盆底肌肉的时候,屏住呼吸、“肚皮紧紧的”,无法做到自然呼吸;也有的同时收缩腹部和大腿的肌肉,这些错误的训练是无法达到锻炼效果的。
现在,有一种更专业、更直观的手段,就是“盆底肌康复训练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刺激和反馈系统两部分。
刺激系统 针对有些产后妇女“找不到收缩的感觉”,通过仪器,用低频电刺激,使肌肉被动收缩,让她们体会收缩的肌肉的位置,逐渐掌握自主收缩方法。
反馈系统 这是与刺激系统相连的一个显示器,能够显示肌肉收缩的曲线。训练者像玩电子游戏一般,一边训练一边看自己运动的曲线。有趣的是,屏幕还会出现诸如“哎呀,自己肚皮用力了”、“这次收缩没坚持好哦”等人性化的提示语言。同时系统设有各种模块和场景模拟,以增强锻炼的趣味性。
在学会正确的盆底肌收缩方法后,可在家里每天坚持一小段时间的“阴道哑铃”锻炼,以保住“训练的战果”。
盆底肌康复训练,越早开始越好。产后一年内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在法国,产后妇女都是常规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的。最近这几年,国内许多大城市的妇产科也已
广泛开展此训练。
没有生育过的女性,同样应该锻炼。把盆底肌训练好,终身受益。
盆底肌对女人的重要性
除怀孕外,生产、胎儿头围的大小等皆有可能造成骨盆腔壁神经、肌肉的损伤,而导致骨盆腔松弛。生产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骨盆底的肌肉群很容易被拉伤或是支配它们的神经血管受伤。
我国接近半数的女性在产后会发生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盆腔问题,如腰酸背疼、产后阴道松弛、生理性尿失禁、子宫肌垂等。如果盆底肌肉的受损不及时恢复,在女性进入更年期时,随着整个身体生理功能的下降,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现象会更加严重。
由于对该病缺乏基本的认识,甚至错误地认为生完孩子后出现这些问题是正常的,大多数女性对产后盆底肌肉收缩功能差等情况未予理会。
据了解,在医院妇产科门诊上不少女性因产后性生活不和谐向医生咨询,其中盆底肌肉的损伤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产后,妈妈的阴道腔逐渐缩小,阴道壁肌张力逐渐恢复。如果盆底肌肉不经常锻炼而处于松弛或异常紧张状态,将会引起阴道敏感性下降,性快感减弱,甚至小便失禁。”资料显示,约有53%的产妇产后8周在性生活中发生问题,而有的人在产后一年内性生活问题仍然存在。
康复训练有效改善症状
产后有规律地对盆底肌肉进行锻炼,不仅可以恢复阴道的紧张度,使产后松弛的阴道得到恢复,而且还可以通过刺激增加生殖区的血流量改善性功能。因此盆腔肌肉康复训练越来越受重视。
据了解,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已重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问题,并已普及了盆底肌肉的生物反馈电刺激训练和治疗,对产后42天的妇女进行常规盆底肌肉训练,从而大大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使阴道更好地恢复到产前的大小、敏感状态,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利于预防、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网”往女性健康的盆底肌
核心提示:
①尿失禁、子宫脱垂、性生活质量下降,与盆底肌肉薄弱大有关系。
②怀孕和分娩,会让盆底肌肉大受损伤。
③产后一年内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
漏“网”之忧:尿失禁、子宫脱垂
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腹压增大(如咳嗽、打喷嚏、大笑)时有尿液不自主漏出,是压力性尿失禁的表现。经常漏尿使内裤有一种洗不去的难闻气味,更严重的可能需要用护垫,给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吊力”不足,还可以表现为盆底脏器脱垂(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大便失禁。常有中老年人是因发现外阴有肿物脱出,才到医院就诊的。但由于就诊太晚,脱垂程度较严重,往往错过早期康复治疗的时机,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
压力性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等,是盆底肌薄弱远期的影响,而性生活质量下降,则是近期的主要影响。这在产后妇女中尤为多见。有相当部分产妇出现阴道前后壁轻度松弛、脱垂、兴奋性下降等,加上产后激素变化,阴道黏膜干涩和菲薄,会阴伤口恢复欠佳,直接影响性生活质量。
可以说,女人要健康、幸福,必须有一个强健的“网”。
孕产,盆底肌薄弱的主因
怀孕和分娩,是造成盆底肌薄弱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十月怀胎,随着胎儿逐渐长大,作用在盆底肌肉上的力量也随之增大,盆底肌的弹性极限受到挑战。分娩时,盆底肌肉又进一步受到胎儿的挤压和撕扯。
另外,如果怀孕期间体重增加过多,例如超过20千克(一般建议控制在12。5千克以下),以及多次生育、胎儿巨大、分娩时出现难产、使用产钳等,更容易造成盆底肌受损。
盆底肌自我保健操
早在1948年,美国性学家凯格尔就提出妇女要进行盆底肌训练,即有意识、有节律地做盆底肌肉的收缩与放松运动,从而加强盆底肌的力量。
和其他保健操一样,盆底肌训练也可以分为徒手与器具两种。
徒手训练 ①紧缩肛门,开始时以收缩3秒为一次(若坚持不到3秒可以缩短时间),随着锻炼效果加强,逐渐延长到10~15秒。②放松肛门,和收缩保持一样长的时间。如此重复,每天2~3次,每次以10分钟为宜。
器具训练 即“阴道哑铃”。在阴道塞入“哑铃”样的小器械,让阴道收紧以免其脱出。每天坚持一小段时间(约10分钟)锻炼,从坐位、站立位到慢步、快步走,小器械则从轻至重,逐渐增加难度。这种训练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器具选择不当造成感染或损伤。
游戏般的盆底肌康复训练
可是,由于盆底肌“看不见摸不着”,大概有10%的女性完全不懂得如何收缩盆底肌肉,更多的女性则是上述训练做得不正确。有些女性在收缩盆底肌肉的时候,屏住呼吸、“肚皮紧紧的”,无法做到自然呼吸;也有的同时收缩腹部和大腿的肌肉,这些错误的训练是无法达到锻炼效果的。
现在,有一种更专业、更直观的手段,就是“盆底肌康复训练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刺激和反馈系统两部分。
产后盆底肌无力严重吗
新妈妈在产后都很重视产后的身体恢复,尤其是盆底修复。产后盆底肌无力是女性很关注的问题,那么就让我们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产后盆底肌无力怎么回事?不少新妈妈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只有顺产才会引发产道松弛,才需要盆底康复。其实,不管是经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对女性盆底功能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其实,整个孕期都是依靠盆底肌来承托日益增大的胎儿,以及腹腔、盆腔脏器的压力。盆底肌肉便在持续受压中逐渐松弛,这种现象在未分娩之前就已经存在。因此,不管是顺产还是剖宫产,都不可避免地对女性的盆底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一旦盆底功能受损,盆腔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就会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如阴道松弛、盆腔脏器脱垂、大小便失禁、性生活障碍等。产后42天是盆底修复最佳时机现在的女性对孕期与产前检查都十分重视,但对产后42天的“安检”却往往很忽视。“不少新妈妈反映说,打喷嚏就会弄湿裤,小便越来越难以受控制,只要是大笑或者用力咳嗽、蹲下来捡东西这种稍用力的动作就会有小便漏出来。最后进行盆底功能检查,才发现是盆底肌力不够导致的。“很多人不知道,夫妻生活质量不高,以及中老年时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很可能是几十年前的分娩损伤引发的。我们做过统计,分娩后的女性出现盆底松弛,从生理功能方面不影响排尿,但一定程度上影响夫妻生活质量。虽然这时的漏尿现象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尿失禁,但这部分人群,到了四五十岁时发展成为尿失禁病人的比例非常高。美德因专家温馨提示产后42天是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治疗的最佳时机,已育和30岁以上的女性,更应尽早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