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重于治病
养生重于治病
-时令关注
十二时辰该如何养生,春季养生又该注意什么?上周日,中国移动绍兴分公司“全球通VIP俱乐部健康俱乐部”之“黄帝内经与养生智慧”专场讲座在绍兴饭店举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长曲黎敏为与会者详细讲授了“十二时辰养生”的知识。本报整理出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两大养生误区
养生就是吃吃补品
补钙其实很简单,每天日照一小时再配合适当锻炼
曲黎敏认为,养生不是吃补品,比如有些老年人缺钙就拼命地补钙,这都是走入了养生误区。补钙其实很简单,每天一小时日照,如还能做到锻炼,如老人背包行走,年轻人跳绳就更好了,其次才是吃,如喝点骨头汤等。任何补品都要看自己的消化吸收能力,如不能消化,补品反而会成为垃圾,会夺走人的元气。
老年人适宜晨练
很多心梗病人,都与早上运动有关,老人要慢起床
早上运动对老年人不适宜,这一点应该成为共识。很多心梗病人,都与早上运动有关。建议老人早上要慢起床,让气血慢慢活跃起来,再下床活动。
-专家养生大法
倒头便睡,能吃能拉
早起叩齿咽津三次,睡前热水泡脚,都是防治失眠的好办法
曲黎敏认为,睡眠对养生特别重要,可以说是和寿命直接相关的。睡眠不好可诱发胆结石,尤其是上夜班的人,比如夜班编辑,患胆结石的比例就比一般人高。另外早上不吃饭,或经常心情郁闷的人,也易患胆结石。
曲黎敏认为,现代人睡眠障碍有三大主要原因,一是心肾不交,二是血虚造成失眠,三是“胃不和则卧不安”,即晚上吃撑了。后两种都好解决,惟有第一种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很难治。她介绍了一些简单的解决心肾不交的方法,比如早上起床,先不忙着小便,即解晨尿,而是不停地叩齿咽津,即生出唾液再咽下去,如是三下。“这些唾液都是肾的精华,早上这么一次锻炼,就把一天的经络给打通了。”
要使肾气升上来,实现心肾相交,还有一个办法是泡脚。每晚睡前热水泡脚,且不能让水凉下去,而是一直加热,泡到后背微微发汗时,即可上床入睡,因“肾经的根底在足底涌泉穴”。
曲黎敏特别强调睡眠的重要,她总结自己的养生秘诀,就是倒头便睡,能吃能拉。
-十二时辰养生要点
子时(晚11点~次日凌晨1点)
晚11:00前睡觉
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这个时候恰恰是阳气开始生发了,所以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最好在11点前睡觉,这样才能慢慢地把这点生机给养起来。现代人工作忙,可能没法保证每天都在11:00前睡觉,但至少一周有两天能在晚上11:00前睡觉。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在介绍胆经时,曲黎敏也提出,“没事时往身上多拍打几下肯定有好处”。比如拍胆经时最好上午拍,两手自然下垂,触到腿部的地方可以多拍打拍打。
丑时(1点到3点)
睡眠要香
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正是阳气生发起来的时候。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肝就养不起来。
寅时(3点到5点)
要有深度睡眠
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肺经当令。这个时间是人从静变为动的开始,是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人睡得最死的时候应该是3点到5点,这个时候恰恰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
卯时(5点至7点)
正常排便
卯时是指早晨5点到7点,这个时候是大肠经当令。这个时候,天也基本上亮了,天门开了,五点醒是正常的。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正常地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来。这个时候代表地户开,也就是肛门要开,所以要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排便不畅,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攥拳。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了才有大便。
辰时(上午7点到9点)
早饭要吃好
辰时是指早晨7点到9点,这个时候是胃经当令。胃经是人体正面很长的一条经脉,胃疼是胃经的问题,其实膝盖疼也是胃病,脚面疼也是属于胃经病,这些地方都是胃经循行路线。
这时候吃早饭,就是要补充营养。早饭吃多了是不会发胖的。因为有脾经和胃经在运化,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多、吃好。吃早饭就如同“春雨贵如油”一样金贵。
巳时(上午9点至11点)
脾经帮助消化
巳时是指上午9点到11点,这个时候是脾经当令。脾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了。我们的胃就像一口锅,吃了饭怎么消化?那就靠火,把脾胃里的东西一点点消化掉。
脾是什么呢?脾字的右边是一个卑,就像古代的一个烧火的丫头,在旁边加点柴,扇点风什么的。在五脏六腑里,脾就像个忙忙碌碌的小丫鬟,但如果她病了,我们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就都不舒服了,就会得所谓的富贵病,比如说糖尿病什么的。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湿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
午时(中午11点到13点)
睡一会儿对身体有好处
午时是指中午11点到13点,这个时候是心经当令。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
对于普通人来说,睡子午觉最为重要,夜里11点睡觉和中午吃完饭以后睡觉,睡不着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因为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转换的时候我们别搅动它,你没那么大的能量去干扰天地之气,那么怎么办呢?歇着,以不变应万变。这个时候一定要睡一会儿,对身体有好处。
未时(13点到15点)
当心心脏问题
未时是指13点到15点,这个时候是小肠经当令。小肠是主吸收的,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
心和小肠相表里。表就是阳,里就是阴。阳出了问题,阴也会出问题,反之同样。心脏病在最初很可能会表现在小肠经上。有的病人每天下午两点多钟就会胸闷心慌,可到医院又查不出心脏有什么问题。因为小肠属于阳,是外边。外边敏感的地方出了问题,里边的心脏肯定也会出现问题。
申时(15点到17点)
学习的好阶段
申时是指15点到17点,这个时候是膀胱经当令。膀胱经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
比如说小腿疼那就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是阳虚。后脑疼也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记忆力衰退也是和膀胱经有关的,主要是阳气上不来,上面的气血不够,所以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这个时间段是学习的好阶段,有的人也许会说“我这个时候就是难受”,这说明身体出现了问题。如果这个时候特别犯困就是阳虚的毛病。
酉时(17点到19点)
把肾养好很重要
酉时是指17点到19点,这个时候是肾经当令。肾主藏精。什么是精?人的精,就像家里的“钱”,什么都可以买,什么都可以变现。人体细胞组织哪里出现问题,“精”就会变成它或帮助它。精是人体中最具有创造力的一个原始力量。当你需要什么的时候,把精调出来就可以得到这个东西。比如你缺红细胞,精就会变现出红细胞。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元气藏于肾,元气是我们天生带来的,也就是所谓“人活一口气”。这个元气藏在哪里?它藏于肾。
所以大家到一定年龄阶段都讲究补肾,而身体自有一套系统,经脉要是不通畅的话,吃多少补品都没用,补不进去,一定要看自己的消化吸收能力。
戌时(19点到21点)
进行娱乐活动
戌时是指晚上19点到21点,这个时候是心包经当令。心包是心脏外膜组织,主要是保护心肌正常工作的,人应在这时准备入睡或进入浅睡眠状态。
心是不受邪的,那么谁来受邪呢?心包来受邪。很多人出现心脏的毛病都可以归纳为心包经的病。如果你心脏跳得特别厉害,那就是心包受邪了,先是心怦怦地跳,然后毛病就沿着心包经一直走下去。中医治病的原则就是从脏走到腑,所以当你懂得经脉就可以治疗这类病。
心包经又主喜乐。所以人体在这个时候应该去娱乐。如果你觉得中指发麻,那就是心包出问题了,因为心包经走中指;如果你觉得小指发麻,那是心脏有问题。另外,大拇指为肺经所主,所以大拇指发青就是肺寒。老年人一方面要多观察手指,也要多活动手指,对身体会有好处。
亥时(21点到23点)
该休息了
亥时是指21点到23点,这个时候是三焦经当令。三焦指连缀五脏六腑的那个网膜状的区域。三焦一定要通畅,不通则生病。亥时的属相是猪,猪吃饱了哼哼唧唧就睡。所以在亥时我们就要休息了,让身体和灵魂都沉浸在温暖的黑暗中,让生命和身体在休息中得以轮回。
中医药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是什么
中医养身有着悠长得历史,有也很多的讲究,如何正确的中医养生是我们要学习的,在养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些中医养生的误区,如何正确的适用中医药材。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时下,由于媒体广泛传播,广告中各种“补品”的神奇、灵验功效的宣传往往夸大其词,人们基于求补心,出现了很多无“虚”求补者。世上绝无“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补药。古往今来,违反“虚则补之”的法则,乱求补药招灾者,比比皆是。如人参,中医称谓大补元气,宁神益智,益肺健脾,堪称补药中之极品。若遇心衰、休克、出血、体质虚弱、阳痿等症状者,人参确有药到病除之效。然而,若补不对症,轻则不适,重则致人死命。
老年人肺炎防重于治
冬季是肺炎的高发季节。每年冬季,老年人肺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专家提醒当身边的老年人出现原因不明的精神不振,卧床不起,或是感冒后迁延不愈,出现呼吸加快,面色潮红,口唇发绀等现象,就应该提高警惕了。
生活中,老年人要远离肺炎关键在预防。
1.要注意保暖,以防寒邪侵袭,引起感冒。
2.要调养饮食,补充足量优质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食物,适当多吃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百合、木耳、芝麻、萝卜等。尽量多喝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以利湿化痰液,及时排痰。当痰多时应停进肉类,油脂,俗话说“鸡生火,肉生痰”。忌烟酒以避免过度的咳嗽。
3.要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特别注意呼吸系统的锻炼,提倡做腹式呼吸,可以改善通气功能,使肺功能得到加强。
4.要居室卫生。老年人居室应经常保持清洁,阳光充足,做到定期消毒。
最后专家建议接种流感、肺炎疫苗。由病菌引起的肺炎可以通过抗生素治疗,但疗程比较长,治疗成本较高,原因是由于抗生素近年来使用过度,导致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所以,肺炎更为积极的预防方法是接种肺炎疫苗,尤其是老年人和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可每年于深秋或冬季接种流感疫苗一次。
孕妇塞鼻子食疗方法有哪些
蒸雪梨冰糖:雪梨洗净带皮去核,加冰糖隔水蒸,这个方法主要对缓解孕妇感冒咳嗽有一定的帮助。
如果孕妇感冒伴有高烧需及时医院就诊,如果是轻微低烧可以看看《孕妇感冒了怎么办》?这篇帖子,里面有很多方法介绍。
以上是孕妇感冒流鼻涕、鼻塞等的治疗方法和食疗方法介绍,虽然感冒不是大病,但是流鼻涕、鼻塞等也会影响工作和生活,尤其怀有宝宝的我们,生怕有什么闪失伤害的宝宝,平日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
每天晚上热水泡脚至少15分钟,水冷后反复添加热水,而且泡脚的水温也要控制在40~50摄氏度为宜,如此才能起到刺激穴位、治病、养生、预防感冒的作用,如果水温过高,容易导致足部血管过度扩张,使体内血液较多的流向下肢,引起心、脑、肾等器官供血不足。
生吃大葱,也可将油烧热浇在切细的葱丝上,与豆腐凉拌吃,是预防孕妇感冒的健康饮食之一。
将电吹风对着太阳穴吹3~5分钟热风,每天数次,可以减缓孕妇感冒流鼻涕等症状,尤其孕妇感冒初期最有效。
什么时候泡脚最好
1、时间不能太长,最好控制在15--20分钟。
泡脚时间过长的话,容易导致,双脚的局部血液循环长时间过快,从而造成心血管超负荷。而且秋冬季节,皮肤如果在热水中浸泡的时间过程的话,还容易导致皮肤变得干燥。
2、水温不能太高。
泡脚并不是水温越高越好,最佳的水温应该控制在50℃以下,并且要求热而不烫,感受水温不要用手去测量,最好就是用脚去感受。有一定温度的水温能起到刺激穴位、治病、养生、强身的作用。
泡脚后头晕怎么回事 泡脚的注意事项
1、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它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长期下来会使人营养不良。
2、泡脚后不能马上睡觉。趁着双脚发热的时候揉揉脚底,及时穿好袜子保暖,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再入睡效果最好。
3、泡脚最好用较深、底部面积较大的木质桶或搪瓷盆,能让双脚舒服地平放进去,而且最好让水一直浸泡到小腿。水温在40摄氏度左右比较适宜,要随时添加热水以保持这个温度均匀。
4、水应有一定的热度,以40~50摄氏度为宜。以脚能忍受为度,才能起到刺激穴位、治病、养生、强身的作用。
三仁汤的材料和做法
三仁汤,中医方剂名。为祛湿剂,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功效。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临床常用于治疗肠伤寒、胃肠炎、肾盂肾炎、布氏杆菌病、肾小球肾炎以及关节炎等属湿重于热者。
组成:杏仁、半夏、飞滑石、生薏苡仁、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
用量:杏仁、半夏各15g,飞滑石、生薏苡仁各18g, 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6g。
用法: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以上介绍了三仁汤配方的做法,希望有兴趣的人士可以了解一下这种保健养生汤的制作方法,这种保健养生汤是非常的不错的,这种汤品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能够实现清热解乏的作用,很适合在夏天食用,所以,有兴趣的人士可以制作一份。
泡脚要泡多久
1、最好控制在15~20分钟
泡脚时间过长的话,容易导致,双脚的局部血液循环长时间过快,从而造成心血管超负荷。而且秋冬季节,皮肤如果在热水中浸泡的时间过程的话,还容易导致皮肤变得干燥。
2、水温不能太高
泡脚并不是水温越高越好,最佳的水温应该控制在50℃以下,并且要求热而不烫,感受水温不要用手去测量,最好就是用脚去感受。有一定温度的水温能起到刺激穴位、治病、养生、强身的作用。
3、最好晚上9点左右泡脚
泡脚最好的时候应该选在晚上9点钟左右,这个时候泡脚最补肾。因为此时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辰,在此时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晚上泡脚还能消除白天神经的紧张感,让劳累的肾脏得到休息,人也会感到更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