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血压的病因是什么
小儿高血压的病因是什么
1、继发性高血压
小儿高血压继发于其他疾病者为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高血压的病因明确,是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继发性高血压是婴儿和儿童最常见的高血压,可呈急性或慢性过程。新生儿高血压与应用脐动脉导管和肾动脉栓塞有关。儿童高血压与肾脏疾病、主动脉缩窄、内分泌疾病或药物等有关。常见病因如下:
(1)肾脏疾病:继发性高血压中80%可能与肾脏疾病有关,是儿童高血压的最常见病变,或称肾性高血压,包括:肾实质性病变(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先天性肾疾病(多囊肾、肾发育不全);肾肿瘤:继发性肾脏病变(结缔组织病、糖尿病);肾血管病(肾动脉和静脉狭窄、阻塞);肾周围病变(炎症、脓肿、肿瘤、创伤、出血);溶血性尿毒症等。
(2)血管病变:如主动脉缩窄(上肢血压增高)、多发性大动脉炎。
(3)内分泌疾病:肾上腺皮质疾病,包括: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是2岁以下婴幼儿高血压的常见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血钙)。
(4)颅脑病变:颅内肿瘤、出血、水肿、脑炎等可致颅压增高伴有高血压,或影响自主神经的稳定性使交感神经兴奋。
(5)中毒及药物:铅、汞中毒、维生素D中毒、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卡因、兴奋剂等。
2、原发性高血压
病因不明者为原发性高血压,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统计,高血压的遗传度在60%~80%,随年龄增长,遗传效应更明显。检测双亲均患原发性高血压的正常血压子女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明显高于无高血压家族史的相应对照组,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可能存在有遗传性交感功能亢进。原发性高血压常有明显的家族史,1987~1994年《少年儿童高血压易患者的识别与一级预防》的调研资料表明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发生高血压是无家族史的6.57倍,成人高血压患者中有家族史的高达40%~60%,可能与遗传性钙和钠离子转运障碍(Na摄入过多时,细胞不能将过多的Na排出,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内的Na潴留,经Na-Ca2交换使细胞内Ca2增加,通过膜除极化,使兴奋性增高,最终促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平衡失调及胰岛素抵抗等有关,后者高胰岛素血症导致血压升高可能与改变细胞Na-K-ATP酶的活性,增加细胞内Na的含量,刺激交感神经的活性,增加肾脏对水钠的重吸收,提高血压的敏感性,刺激生长因子(尤其是血管平滑肌)以及增加内皮素分泌等因素有关。高血压子女血压正常者有与父母相似的生理反应,如遇应激、竞赛时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明显高于无家族史者。另外,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增多、钠负荷对体重增加和血压升高的反应也明显高于无家族史者。有家族史有异常反应的子女,黑种人多于白种人。成人根据血浆中肾素活性水平高低,将原发性高血压分别给予不同治疗,但在相同的大量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中未见此指导作用。红细胞钠的转运、血小板和白细胞的游离钙浓度、尿血管舒张素、交感神经受体等也可预示以后发展为高血压的指标。
(2)性格:具有A型性格(A型性格行为的主要表现是具有极端竞争性、时间紧迫性感、易被激怒或易对他人怀有进攻倾向)行为类型的青少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者。
(3)饮食:钠离子有一定的升压作用,而食鱼多者较少患高血压病。因此,对高危人群应限制高钠盐饮食,鼓励多食鱼。膳食中食盐量过多可导致高血压,而摄盐量每天低于3g则很少发生高血压。美国芝加哥调查11~14岁儿童每天盐摄入量近8g(含钠136.7mmol)可引起高血压。但是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均发现,改变摄盐量和血钠水平,只能影响一部分个体的水平,特别是有遗传性钠运转缺陷者,对摄盐敏感才会致病,因此摄盐的致病是有条件的。饮食中钾含量过低,饱和脂肪酸过多及低钙可促成高血压。
(4)肥胖:肥胖者由于脂肪组织的堆积,使毛细血管床增加,引起循环血量和心输出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日久易引起高血压和心脏肥大。另外高血压的肥胖儿童,通过减少体重可使血压下降,亦证明肥胖对血压升高有明显影响。儿童血压与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体重最明显。北京城区1164名正常儿童纵向8年调查,肥胖儿连续2年高血压检出率是非肥胖儿的5倍。其中465名6岁儿童在8年观察中发现,随肥胖度的加重,血压百分位数增高,到13岁肥胖儿高血压检出率高达14.7%,而对照组同龄儿则为4%。美国2445名年龄7~18岁学生血压调查表明体重指数持续在第90百分位以上者,至成人发生高血压的几率为体重指数在第50百分位以下的9~10倍。肥胖是小儿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已得到公认。
(5)运动:对少儿运动员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使心输出量增加、心率减慢、消耗多余的热量,从而有效地控制肥胖、高血脂、心血管适应能力低下等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的形成与发展,为成人期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良好的基础。
(6)其他:种族间患病率有差异,美国黑人多于白种人。此外,长期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性过高、睡眠不足、吸烟等,由于机体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也可使血压升高。
小儿高血压的判断标准你知道吗
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高血压。小儿高血压的判断标准,你知道吗?
小儿高血压的标准
提起高血压,人们总以为是成年人的常见病,而无法想像小儿也可能患这种病。那么小儿怎样才算是高血压呢?
1个月以内的婴儿收缩压大于12.8千帕(96毫米汞柱);
1个月~2岁的小儿大于14.9/9.8千帕(112/74毫米汞柱);
3~5岁大于15/10千帕(116/76毫米汞柱);
6~9岁大于16/10.4千帕(122/78毫米汞柱);
10~12岁大于16.8/10.9千帕(126/82毫米汞柱);
13~15岁大于18/11.5千帕(136/86毫米汞柱)。
超过上述标准就可确定为高血压。由于小儿高血压大多数症状不明显,家长们往往注意不到。根据流行病学的资料,小儿高血压的发病率为1%~2.3%。
继发性高血压是原发性的4倍
小儿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高血压找不到明确的病因,占20%;继发性高血压可找到明确的病因,占80%。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理不很明确,可能与遗传、饮食中含盐量过高、肥胖及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失调有关。
高血压疾病有哪些常见的分类
1.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收缩压高于正常水平而舒张压正常,是一种独立类型的疾病,是发生老年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
2.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着的95%以上。
3.继发性高血压:继发于其他疾病。最常见的是由肾脏及肾上腺疾病所致,以及内分泌性高血压。
4.小儿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在小儿少见,约占20%~30%,但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继发性高血压较多,约占65%~80%。在小儿继发性高血压中,肾脏疾病占79%,其次为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中毒等。
高血压病因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尤其在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更是高达20%,老年人高血压多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上的继发性高血压;在年轻人去中间,则以原发性高血压较为常见(即不伴有其它疾病基础上出现的单纯性高血压)。高血压会给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前期多会有头疼、眩晕、心悸、失眠、肢体麻木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高血压会逐步造成对血管、心脏、脑、肾造成严重伤害,严重者会导致人的死亡。
一、高血压病因
1、习惯因素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2、环境因素。
3、年龄:发病率着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4、其他:肥胖者发病率高;避孕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香蕉预防心脏病
据报道,常食香蕉可以降低血压,还可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特别对小儿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
香蕉是十分典型的高钾食物,且不含胆固醇类成分。每100克香蕉食部含钾量高达256毫克,含钠量则很低,仅0.8毫克,其K因子(钾/钠比值)为320,大大高于有效降压界定值(K因子≥10)。
因此,医学专家、学者们都一致认同,香蕉是防治高血压病的优质水果。香蕉中所含降血压的钾离子,有抵制钠盐过多所致的升压和损伤血管的作用,同时,可改善并调整钾钠比,即适当服食高钾食物可有效地降低机体对钠盐的吸收,并且对心肌细胞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医学专家们指出,人体缺钾时常伴有头晕、无力和心律不齐等症状,而香蕉中恰好富含这种重要的营养素。对于高血压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包括脑动脉硬化、眼底动脉硬化等)、冠心病患者来说,常食香蕉或香蕉茶、香蕉粉等均有较好疗效。
小儿高血压症状
1、轻度高血压患儿常无明显症状,仅于体检时发现。血压明显增高时可有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血压升高的判断,新生儿超过10.7/6.7kPa,婴幼儿超过13.3/8.OkPa,学龄前儿童超过16.0/10.5kPa,学龄儿童超过17.3/12.OkPa,即可诊断高血压。任何年龄组血压超过20/13.3kPa即为重度高血压。持续严重高血压,或短期内血压快速升高,可出现高血压危象,表现为剧烈头痛,烦躁不安,视物模糊或失明,甚至惊厥,昏迷,如不积极治疗,常危及生命,或留下严重后遗症。
2、肾损害症状常不明显,至晚期可出现夜尿。肾上腺性征异常症临床特点为男性化与高血压并存等;
3、嗜铬细胞瘤可有多汗、心悸、心动过速、体重减轻等症状,血中儿茶酚胺过多;
4、皮质醇增多症可有软弱、肥胖、体型变化、多毛、瘀斑等;
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则有周期性肌张力低下、软弱、手足搐搦、多尿、烦渴等;
6、眼底改变分4度。Ⅰ度:正常眼底;Ⅱ度:可见局灶性小动脉痉挛;Ⅲ度:伴渗出或有出血;Ⅳ度:伴视乳头水肿。Ⅲ或Ⅳ度眼底改变提示恶性高血压,并可迅速进展为高血压脑病的可能,应积极降压治疗。
小儿高血压的常见临床表现
高血压是内科常见的疾病,随着近年来人们对高血压的研究不断增多,小儿高血压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了。小儿高血压与成人高血压的判断标准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别。那么小儿高血压到底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小儿高血压早期患儿往往无明显的自觉症状。随着血压的不断升高,患儿的症状会越来越明显,当血压明显升高时,患儿会出现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婴幼儿因不会说话,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过于兴奋、易怒、夜间尖声哭叫等。有的患儿表现为体重不增,发育停滞。血压过高时患儿还会发生头痛头晕加剧,心慌气急,视力模糊,惊厥,失语,偏瘫等高血压危象。一旦脑、心、肾等脏器损害严重时,会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尿毒症等危及生命的危象。
小儿高血压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原发性高血压通常仅有以上表现,而继发性高血压患儿除了上述表现之外,还会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患儿,在血压升高的同时,有发烧、浮肿、血尿、少尿、蛋白尿等。嗜铬细胞瘤的患儿除了血压升高外,还有心悸、心律失常、多汗、手足厥冷等症状。肾动脉狭窄、多囊肾等在婴幼儿期即可引起高血压,患儿常表现为发烧、咳喘、浮肿、苍白、乏力等,最终出现心衰,常被误诊为心脏病。
小儿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家长很容易误认为是其他疾病。因此,为了早期发现血压升高,应从儿童期开始,每年检查一次血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采取积极有效的保健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肥胖儿童,要适当控制饮食,限制食盐的摄入量,不吸烟,不喝酒,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等。
高血压病因
1.遗传因素
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2.精神和环境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3.年龄因素
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4.生活习惯因素
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5.药物的影响
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6.其他疾病的影响
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