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急救常识的注意事项
生活急救常识的注意事项
戒因小失大
戒自作主张乱处理
如敌敌畏、敌百虫中毒时,忌用热水及酒精擦洗,而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清洁水洗干净;小而深的伤口切忌草率包扎,以免引起破伤风;腹部内脏受伤脱出,切戒还纳腹部,而应用干净纱布覆盖,以免继发感染等。
戒随意搬动
万一发生意外时,病属往往心情紧张,乱叫病人姓名或称呼,猛推猛摇病人,其实,宁可原地救治,切忌随意搬动,特别是骨折、脑出血、颅脑外伤病人更忌搬动。
戒舍近就远
抢救伤病之时,时间就是生命,应该就近送医院,特别是当伤病员心跳呼吸濒临停止时,更不该远送。
戒滥进饮料
不少人误以为给病人喝点热茶热水会缓解病情,实际上毫无必要。
戒乱用药
不少家庭都有些备用药,但是使用药物的知识却有限,切勿乱用。如急性腹痛者,由于过量服用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的判断,此时不应也不准乱给患者服止痛药。
戒惊慌失措
遇事慌张,于事无补,如慌慌张张用手去拉触电者,只能连自己也触电。此时应首先切断电源,用木棍、竹竿等绝缘物将病人离开电线,方可进行急救。
戒一律平卧,并非急重病人都要平卧,至于以什么体位最好应该根据病情来决定,可以让病人选择最舒适的体位。如失去意识的病人让其平卧,头偏向一侧;急性腹痛者可让其屈膝以减轻疼痛;脑出血病人则让其平卧,但可取头高脚低体位;心脏性喘息者,可让其坐着,略靠在椅子上。
烧伤急救常识有哪些呢
1.火焰烧伤:迅速脱去着火的衣服或用水浇灌或卧倒打滚等方法,熄灭火焰。切忌奔跑喊叫,以防增加头面部、呼吸道损伤。
2.热液烫伤:脱去热液浸湿的衣服(尽可能避免将疱皮剥脱,可先用冷水冲洗带走热量后剪开热液浸湿衣服)。
3.化学烧伤:脱去致伤因素浸湿的衣服,迅速用大量清水长时间冲洗,尽可能去除创面上的化学物质。注意生石灰烧伤应用干布擦净后,再用水冲洗;磷烧伤要用大量水冲洗浸泡,或用多层湿布包扎创面(禁用油质敷料包扎),防止磷自燃。
4.电烧伤:立即切断电源,再接触患者。如患者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体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待呼吸心跳恢复后及时送附近医院进一步治疗。如电弧烧伤引起,切断电源后,按火焰烧伤处理
现场烧伤创面无需特殊处理。尽可能保留水疱皮完整性,不要撕去腐皮,同时只要外裹一层敷料或清洁的被单、衣服等进行简单的包扎。创面忌涂有颜色药物及其它物质如龙胆紫、酱油等,也不要涂膏剂如牙膏等,以免影响对创面深度的判断和处理
以上总结的都是一些烧伤急救常识的方法,希望广大朋友们能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其实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很多急救常识在生活中都被我们所忽略了,所以现在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来面对这个问题。另外我还想再多说一句,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多注意一些易燃物,减少火灾的发生。
户外的急救常识
1、创伤的急救处理:
创伤主要分闭合性创伤(挫伤、扭伤等)、开放性创伤(擦伤、刺伤、切割伤、裂伤等)。处理:闭合性挫伤、扭伤可用云南白药喷剂等,进行热敷、理疗、推拿、按摩,还可内服或外搽跌打筋骨药水、药酒、药粉、药丸。较大的开放性创伤必须请医生进行外科清创术和全面检查。
较小的开放性创伤要先用无菌盐水(或就地清水)冲洗,将伤口中的异物除去,然后在伤口处涂上红汞,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若有外出血和皮下出血,可用手指或敷料压迫包扎止血,并以绷带固定;疼痛可服消炎痛,扑炎痛等。
2、中暑的急救处理:
夏天户外活动排汗多,体内的水分盐分消耗的也很多,如果不及时补充,就会导致中暑或者虚脱。中暑的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昏、耳鸣、恶心、呕吐、烦躁不安,严重者出现痉挛,呼吸及心脏功能障碍。
发生中暑时,应迅速让病人立即停止运动,移至阴凉、通风处,垫高头部,解开衣裤;可喝些冷饮、盐糖水并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有条件的可将病人置于4℃到18℃的水中,并用毛巾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严重者及时送医院。
3、溺水的急救处理:
仔细观察呼吸和心跳情况,对呼吸、心跳停止者,马上做人工呼吸抢救,并及时叫救护车。
日常生活急救小常识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的急救小常识,人们都应该了解一些。比如烫伤、烧伤、鱼刺卡嗓等问题出现时,我们可以静心的处理。掌握这些知识以后,我们便可以轻松应对突发事件。下面就由我们的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生活急救小常识吧。
烫伤
1、用冷水局部降温10分钟。
2、用一块干净、潮湿的敷料覆盖。
3、伤处肿胀时,去掉手表、手镯、戒指等,将敷料轻轻固定包扎,注意不要太紧。
4、于伤处对侧系往绷带。
烧伤处理
1、若烧烧处皮肤尚完整,应尽快局部降温。如将其置于水龙头下冲洗约10分钟。这样会带走局部组织热量并减少一步损害。
2、用一块松软潮湿、最好是消毒的垫子包扎伤处。注意不要太紧。
3、若皮肤已被烧坏,用一块干净的垫子覆盖其上以保护伤处,减少感染危险。
鱼刺卡嗓
1、实行腹部挤压(如病人怀孕或过肥胖,则实施胸部压挤)。如患者无法站立,将其平放在坚固平面上,跨坐在病患腿上作腹部推挤五次,再检查有无将异物咳出。
2、如用手指掏挖异物时,只在看得到异物才掏挖,不可盲目掏挖。
这些急救小常识可以在突发情况下救急,但是如果不管用则应该及时的去医院就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这些烫伤、烧伤等应对知识,大家还是有必要掌握一些的。
日常生活急救小常识
烫伤
1、用冷水局部降温10分钟。
2、用一块干净、潮湿的敷料覆盖。
3、伤处肿胀时,去掉手表、手镯、戒指等,将敷料轻轻固定包扎,注意不要太紧。
4、于伤处对侧系往绷带。
烧伤处理
1、若烧烧处皮肤尚完整,应尽快局部降温。如将其置于水龙头下冲洗约10分钟。这样会带走局部组织热量并减少一步损害。
2、用一块松软潮湿、最好是消毒的垫子包扎伤处。注意不要太紧。
3、若皮肤已被烧坏,用一块干净的垫子覆盖其上以保护伤处,减少感染危险。
鱼刺卡嗓
1、实行腹部挤压(如病人怀孕或过肥胖,则实施胸部压挤)。如患者无法站立,将其平放在坚固平面上,跨坐在病患腿上作腹部推挤五次,再检查有无将异物咳出。
2、如用手指掏挖异物时,只在看得到异物才掏挖,不可盲目掏挖。
这些急救小常识可以在突发情况下救急,但是如果不管用则应该及时的去医院就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这些烫伤、烧伤等应对知识,大家还是有必要掌握一些的。
外阴瘙痒生活急救常识
1、注意经期卫生,行经期间勤换月经垫,勤清洗。
2、保持外阴清洁干燥,不用热水烫洗,不用肥皂擦洗。
3、忌乱用、滥用药物,忌抓搔及局部摩擦。
4、忌酒及辛辣食物,不吃海鲜等及易引起过敏的药物。
5、不穿紧身兜裆裤,内裤更须宽松、透气,并以棉制品为宜。
6、局部如有破损、感染,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在温开水内加入微量高锰酸钾粉末,使呈淡红色即可,不可过浓)浸洗,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7、久治不愈者应作血糖检查。
8、就医检查是否有霉菌或滴虫,如有应及时治疗,而不要自己应用“止痒水”治疗。
生活急救常识的注意事项
戒自作主张乱处理
如敌敌畏、敌百虫中毒时,忌用热水及酒精擦洗,而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清洁水洗干净;小而深的伤口切忌草率包扎,以免引起破伤风;腹部内脏受伤脱出,切戒还纳腹部,而应用干净纱布覆盖,以免继发感染等。
戒随意搬动
万一发生意外时,病属往往心情紧张,乱叫病人姓名或称呼,猛推猛摇病人,其实,宁可原地救治,切忌随意搬动,特别是骨折、脑出血、颅脑外伤病人更忌搬动。
戒舍近就远
抢救伤病之时,时间就是生命,应该就近送医院,特别是当伤病员心跳呼吸濒临停止时,更不该远送。
戒滥进饮料
不少人误以为给病人喝点热茶热水会缓解病情,实际上毫无必要。
儿童抽风性癫痫病发作急救常识
儿童抽风性癫痫病发作急救常识?生活中每位妈妈多懂一些,像孩子着凉,感冒等症状,家长都会一些护理小常识。但是对于一些特殊儿童患者,他们的生病,护理就一定要注意专业度。因为孩子较小,在抽风性发作下常常造成伤害。那么儿童抽风性癫痫病发作急救常识怎么样?我们将跟随专家去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具体的急救措施广大家长要多加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立刻将孩子放在床上或地板上,把头偏向一侧,以免痰液或呕吐物吸入呼吸道而致窒息。专家指出然后,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用手帕缠住竹筷或匙柄后置于上下门齿之间,以免咬伤舌头。
其次用手指甲重按人中穴,以达到止抽的目的,如有条件还可针刺合谷、涌泉、十宣等穴位。抽风时还伴有高热,应积极采取降温措施。可根据条件不同选用不同的方法,如家中备有酒精的,可加等量水稀释酒精配成约30%浓度的酒精,轻擦腋下、腹股沟及手足心处以助散热。
最后家中有冰块的,可将冰块装入塑料袋内放置在小儿额部、枕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处;家中如有退热药如APC、布洛芬制剂等可根据说明书服用。
以上就是专家对于儿童抽风性癫痫病发作急救常识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专家表示,儿童患者受到癫痫病伤害是最大的,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影响儿童智力发育。若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点击咨询在线专家。
教你几招急救常识
《急救常识》就要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我感到非常高兴,也很感动。我早就有这个想法,出一套系统的、适合老百姓看的急救教材,让每一个人都能掌握急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大家的生命安全就都多了一份保障。
我们知道,目前我国约有1/10的人口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每年心脏病猝死病人超过百万,溺水、触电、煤气中毒、车祸、地震等意外伤害因现场救护不及时而致死者达数十万之众。如果抢救及时,他们大多是有生还希望的!
医学证明,一个心脏骤停的患者只有在最初4分钟内得到及时的复苏,才会达到最高救治成功率,如果超过4分钟,就会造成脑细胞不可逆转的损伤,即使能保住生命,也很可能给患者留下各种严重后遗症。所以,医学界就把这个时间称为救命的“黄金四分钟”。
因此,为了“和时间赛跑”,发达国家已经从小学就开始普及急救常识,目的就是让每一个普通人在身边发生猝死和突发事件时,都能在专业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充当临时救护员。可以说,急救常识的普及程度也已经成为评定一个国家国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次在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的推动下,武警总医院、北京时代中联文化公司联合编写、录制了此《急救常识》,此教材由专业急救人员编写、录制,结合临床和生活实际,花费了大量心血,内容很充实,质量很高,又非常实用,建议大家都来学一学。我相信,随着此教材的推广,必会加快我国民众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普及。
急救常识的意义
急救常识的意义一:
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提高生存质量的关注,学习并掌握一些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与急救知识成为现代社会的新时尚。面对近年来自然灾害的肆虐,工业交通事故的频发,电击、溺水、中毒病例的剧增,一个呼唤“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多一份保险——让救护知识走进千家万户”的声音正从医务界响彻全社会。学习一点有关家庭急救护理方面的知识,就有可能挽救家人的生命和减少伤残。
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的创伤病人,20%因创伤后没有得到及时的现场救治而死亡。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病例中,有40%—60%在发病最初几小时内死亡,而其中的70%是因来不及到医院就诊而死于家中或现场。在我国,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高血压病患者已达1亿,糖尿病在某些地区发病率高达10%;据目前的死亡病例分析表明,有40%的冠心病病人死于发病后15分钟内,其死因大多是由于不能得到迅速及时的抢救,而并非是病情开始即已发展到不可挽回的致命程度。
因此,掌握一些家庭急救护理常识,对自己、对家人、对他人、对社会都是非常有益的。
急救常识的意义二: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各种急危重症、意外伤害时有发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的患者约70万人,是居民死亡原因的第4位或第5位,也是134岁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情况对降低突发事件和灾难发生时的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我国近年来在急救知识普及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急救知识的普及使公众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现场自救和互救,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公民的急救水平甚至是衡量城市生活水准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
大量医学统计调查发现,如果在心跳停止4 min内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为50%,如果在心跳停止后8 min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下降为10%,如果在心跳停止后10 min才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的可能性仅为1%。因而“4 min”被称为救命的“黄金时间”。急救强调的是速度,而通常情况下救护车接报到赶抵现场平均约需10min,这正是心搏骤停、人工复跳的“黄金时间”。但由于我国部分公众急救意识较差,对自已能否正确运用急救知识缺乏自信,害怕承担后果,缺乏救死扶伤的精神和责任感,急救意识的淡漠让很多生命贻误了宝贵的抢救时机。大多数人除了消极等待急救医生的到来而别无他法,而部分人不了解急救知识和技能,在意外事件中因为搬运不当等导致伤者“第二次伤害”。所以急救知识的普及是很有必要的。
我国急救的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重视急救知识的培训工作。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率,也是现代医疗健康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2001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卫生部、民航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等15个部委办联合发文《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救护培训基地、扩大培训范围、提高普及率的目标;北京市政府也要求在2008年奥运会召开之前使北京市民接受急救培训的比例达到1/60,而参加奥运会的志愿者必须经过急救技能的培训。
据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民对“120”医疗急救电话的知晓率和急救一般知识的了解非常匮乏。而对美国旧金山院前急救系统的调查发现,那里的急救知识十分普及,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患急病时应拨打“911”国内统一的呼叫号码。有学者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对急救知识培训的认识不够,缺乏职业的急救教育部门和队伍,教师未受过系统的正规化的训练,教学方法、教材、训练器材不规范。
综上所述,由于急救措施有待规范以及普及不够,我国的心脏骤停急救成功率不到1%,低于全世界的2%,而美国的拉斯韦加斯州更是已经高达74%.当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都会放置心脏除颤器等急救设施,“而且法律规定18岁的青年都要学会急救,急救知识灌输到了公众。”为此,提高公众的急救普及意识有着很大的意义,加大急救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急救培训,从而提高我国第一目击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农药中毒急救常识
1.皮肤、黏膜刺激症状 经口误服后,口腔黏膜、咽喉受刺激,有疼痛感和轻度灼伤溃烂,形成口腔溃疡;目艮部受污染有结膜炎征兆;未经稀释的制剂污染皮肤,局部受刺激致瘙痒,可出现红斑,少数患者有皮肤过敏。
2.消化道反应 常是急性经口摄入中毒的主要症状,除口腔黏膜红肿外,常有恶心、呕吐、上腹痛,严重者尚有消化道出血及腹泻。
3.呼吸系统损害 吸入者可致咳嗽、气喘,肺内有啰音,经口中毒的严重病例,易发生吸入性肺炎及(或)肺水肿,出现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致死。
4.心血管损害 除心动过速或过缓外,常有血压降低,初期血压下降可能为血容量降低的影响,但后期则为毒剂本身的作用。给狗分别静脉注射纯草甘膦和表面活性剂,发现注射表面活性剂者血压降低。部分病例肌酸激酶(CK)升高。
5.神经系统症状 除头昏、乏力、出汗外,一般无严重损害;但大剂量经口严重中毒时,也可见神志异常、抽搐和昏迷。
6.肝、肾损害 受损一般较轻,常可自动恢复,但个别患者可能因溶血,造成较重的肾损害,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
农药中毒途径
1.经皮吸收 通过皮肤接触农药而中毒是最常见、最重要的中毒途径。
2.经呼吸道吸入 经呼吸道吸入农药而引起中毒,也是最快、最常见的中毒途径。
3.经中(消化道)摄入。
现在分析几种常见的农药中毒的急救:
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上的杀虫剂。目前我国生产和使用的有机 磷农药已有数十种之多,如甲拌磷(3911)、内吸磷(1059)、对硫磷(1605)、 三硫磷、敌敌畏、乐果、乙硫磷、敌百虫等。
有机磷具有高度脂溶性,极易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在喷洒过程的气雾易 被呼吸道吸入;消化道吸入多属误服引起。所以,有机磷中毒的途径主要是 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一般可分为轻、中、重型,但互有重叠。(1)轻度 中毒:出现轻度中枢神经系统及毒蕈碱样症状,心率缓慢,血压下降:腹痛、 恶心、呕吐、腹泻,尿失禁,呼吸困难,瞳孔缩小、球结膜水肿。(2)中度 中毒:除有明显的毒蕈碱样症状外,尚伴有烟碱样症状,骨骼肌兴奋、肌痛、 肌束挛缩,肌纤维颤动,晚期转为肌力减退和肌麻痹,呼吸肌麻痹可致死亡。 还可致心肌炎、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房颤及房室传导阻滞。(3)重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外还发生肺水肿、脑水肿,瞳孔极度缩小、惊厥、昏迷、言语不 清、失眠或嗜睡等。
医学急救常识
1、手指切伤急救办法
如果出血较少且伤势并不严重,可在清洗之后,以创可贴覆盖伤口。不主张在伤口上涂抹红药水之类的药物,只要保持伤口清洁即可。若伤口大且出血不止,应先止住流血,然后立刻赶往医院。具体止血方法是:伤口处用干净纱布包扎,捏住手指根部两侧并且高举过心脏,可有效止血。注意每隔20-30分钟必须将止血带放松几分钟,否则容易引起手指缺血坏死。
2、烫伤急救办法
烫伤分为三级:一级烫伤会皮肤发红有刺痛感;二级烫伤会看到明显水泡;三级烫伤会导致皮肤破溃变黑。立即用流动的水冲洗烫伤部位约10分钟,带走局部组织热量并减少一步损害。若烫伤面积大,伤者应整体浸泡在放满冷水的浴缸中。没起泡的小烫伤,最好的外用药是烫伤膏或烧伤湿润膏,其次是矾冰溶液及炉甘石洗液,第三是万花油。将消毒纱布或绷带松松地缠绕在烫伤处以保护伤口,消毒凡士林油纱覆盖创面。
3、扭伤急救办法
在扭伤发生的24小时之内,尽量做到每隔一小时用冰袋冷敷一次,每次半小时。将受伤处用弹性压缩绷带包好,并将受伤部位垫高。48小时之后,开始给患处换为热敷,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流通。注意:扭伤24小时之内患处禁止热敷,否则,将会引起肿胀和加重疼痛、不能随意活动受伤的关节,否则容易造成韧带撕裂,恢复起来相对困难。如果经过12小时患处仍旧疼痛且行动不便,那么有可能是骨折、肌肉拉伤或者韧带断裂,要立即就医。
4、流鼻血急救办法
身体微微前倾,并用手指捏住鼻梁下方的软骨部位,持续约5-15分钟。可在鼻梁上放一个小冰袋。注意:用力将头向后仰起的姿势会使鼻血流进口中,慌乱中可能会有一部分血液被吸进肺里,如果鼻血持续流上20分钟仍止不住的话,患者应该马上去医院求助于医生。如果流鼻血的次数过于频繁且毫无原因,或是伴随着头疼、耳鸣、视力下降以及眩晕等其他症状,那么也必须去医院诊治,因为这有可能是神经系统的问题。
5、鱼刺卡喉急救办法
实行后抱式腹部挤压,检查有无将异物咳出。如果异物太深,需要立即到医院求助医生。
6、异物入眼急救办法
首先是频繁地眨眼,用泪水将异物冲出。或用纯净水冲洗眼睛,切忌揉眼,无论多么细小的异物都会划伤眼角膜并导致感染。如果异物进入眼部较深的位置,或经过自我处理后眼部仍旧不适,那么务必立即就医,请医生来处理。
外阴瘙痒生活急救常识
外阴瘙痒是一种症状,可由各种原因引起。局部原因有特殊感染(如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阴虱、疥疮、蛲虫病)、慢性外阴营养不良、药物过敏或化学品刺激、不良卫生习惯、皮肤病等。糖尿病、黄疸、白血病、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b缺乏等慢性病患者也常有外阴瘙痒。
部分患者无明显的局部或全身原因,可能与精神或心理因素有关。患有此病者应查明病因,对症下药。
外阴瘙痒生活急救常识:
1、注意经期卫生,行经期间勤换月经垫,勤清洗。
2、保持外阴清洁干燥,不用热水烫洗,不用肥皂擦洗。
3、忌乱用、滥用药物,忌抓搔及局部摩擦。
4、忌酒及辛辣食物,不吃海鲜等及易引起过敏的药物。
5、不穿紧身兜裆裤,内裤更须宽松、透气,并以棉制品为宜。
6、局部如有破损、感染,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在温开水内加入微量高锰酸钾粉末,使呈淡红色即可,不可过浓)浸洗,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7、久治不愈者应作血糖检查。
8、就医检查是否有霉菌或滴虫,如有应及时治疗,而不要自己应用“止痒水”治疗。
婴幼儿急救常识
许多突发状况,如果家长能把握时间,在救护车赶到之前先行帮宝宝急救,定能节省宝贵的时间,将伤害降到最低。
Point1 观察有无意识
1岁以下的宝宝,可轻轻敲打其脚掌,1岁以上则可摇动他的肩膀来确认意识,如果是在没意识的状态下,喉咙肌肉会松弛,舌头会往后倒,很有可能会阻塞呼吸道。
Point2 确认呼吸与脉搏
抬起宝宝下巴打开气道,观察宝宝胸腔的起伏、仔细听呼吸声,以确定宝宝是否还有呼吸,经判断后若无呼吸,要立刻实施人工呼吸。确认心脏是否跳动,可通过摸脉搏的方式得知,如果已无脉搏,就要马上进行心肺复苏术。
Tips:什么是心肺复苏术(CPR)?
CPR是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英文单词的字母缩写。这是在你的宝宝没有生命迹象(呼吸或活动)时,你可以采取的一种救生措施。心肺复苏术(CPR)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使携带氧气的血液循环到脑部和其他重要器官,直至急救人员赶到,保持含氧血液循环,有助于防止脑损伤。脑部缺氧几分钟,就会造成脑损伤,甚至死亡。
婴幼儿的CPR急救
1、叫、拍
叫喊宝宝并轻拍宝宝肩膀,如果他没有反应,马上叫人拨打120或当地的急救电话,并将他背部朝下躺好。
快速而轻柔地把宝宝的脸朝上放到一个稳固的物体表面上,确认他没有严重出血。如果他出血很多,先采取措施按压出血部位止血。在出血情况得到控制之前,不要进行心肺复苏术。
2、畅通呼吸道
用一只手扶着宝宝的头向后仰,另一只手轻轻地抬起他的下巴(婴儿的头不用向后倾斜很多,就可以打开气管)。检查生命迹象(活动和呼吸),但不要超过10秒钟。
检查宝宝的呼吸,低下头靠到宝宝的嘴前,眼睛看向他的脚——检查他的胸部是否有起伏,并仔细听是否有呼吸声。如果他在呼吸,你应该能感觉到他呼到人面颊上的气。
3、做人工呼吸,轻吹2次
如果宝宝没有呼吸,给他做两次人工呼吸,轻轻吹两口气,每次1秒钟。用你的嘴盖住宝宝的鼻子和嘴,把气吹入他的肺部,直到看到宝宝胸部出现起伏。
要记住,宝宝肺比成人要小很多,你不用把气吹尽就可以填满。吹气太用力或太快会使气体进入宝宝的胃,或者会伤害到宝宝的肺。
如果宝宝的胸部没有起伏,说明他的气管阻塞了。先给他做针对气管阻塞的急救。如果能把空气吹进宝宝的肺,你可以连续给宝宝吹两口气,然后停一会儿,让进去的气体排出来之后再吹。
4、进行30次胸外心脏按压
让宝宝仍然保持仰卧的姿势,用两三根手指,将指腹放在宝宝的两个乳头中间略向下的位置。在指腹位置向下按压大约1.2~2.5厘米。要垂直向下按压,动作要均衡流畅,不能急促。 以每分钟100下的频率给宝宝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大概20秒)。做完30次后,再做2次人工呼吸。
5、重复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重复进行30次胸外心脏按压和两次人工呼吸。如果只有你单独和宝宝在一起,在进行2分钟急救后,拨打120或当地的急救电话。继续重复按压和吹气,直到急救人员赶来。
Point3 将伤口止血
伤口若有出血情形,要用纱布或干净的毛巾盖住出血部位,并用手压住,以帮助伤口止血。
表浅的划伤和擦伤
先用肥皂和干净水清洗伤口,然后涂上抗菌软膏,再贴上创可贴或扎上绷带。绷带的压力通常能促使血液在伤口处凝固。
出血较多或伤口较深
1、用无菌绷带或干净的衣服牢牢地压迫伤口。如果有碎玻璃块、金属等物体嵌在伤口上时,使用绷带反而会使物体深嵌入伤口。在这种情况下,不宜直接压迫伤口,需要医生来处理。
2、如果伤口在腿上或手上,要抬起受伤肢体,使伤口高于心脏。如果怀疑伤口处有骨折,千万不要移动伤口。
3、经过3~4分钟的直接压迫后,检查一下血是否止住。如果血没有止住,应该继续压迫伤口;如果血渗透了绷带或衣服,请不要把绷带去除,而是在上面再加一块绷带;如果直接压迫5分钟后仍未止血,需赶快寻求医生的帮助,同时还要继续压迫伤口。过长或者过深的伤口,可能需要缝针。
4、一旦血止住,用肥皂和干净水或无菌的布轻轻地清洗伤口,涂上抗菌软膏,以防感染和减少结疤的可能性,然后用无菌绷带包扎伤口。
Point4 勿随意移动
受伤时如果随意移动宝宝,可能会让情况更糟,搬动时要特别注意。
如果宝宝肢体活动不能自如或明显受限,跌伤部位出现明显肿胀、畸形等,此时应马上去医院。在去医院过程中,应避免挪动骨折部位。如四肢骨折,应找一块木板将骨折两端固定于木板上;如腰部或胸背、肋骨骨折,应找一副担架,担架上放一块木板,或直接用木板将患儿抬到医院,尽快诊治。切忌背着或抱着伤儿移动,否则可能会因骨折部位活动错位而损伤神经、血管,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日常生活急救小常识
炸伤
1、如果炸伤眼睛,不要去揉擦和乱冲洗,最多滴入适量消炎眼药水,并平躺,拨打120或急送有条件的医院。
2、如手部或足部被鞭炮等炸伤流血,应迅速用双手为其卡住出血部位的上方,如有云南白药粉或三七粉可以洒上止血。如果出血不止又量大,则应用橡皮带或粗布扎住出血部位的上方,抬高患肢,急送医院清创处理。但捆扎带每15分钟要松解一次,以免患部缺血坏死。
手指切伤
1、如果出血较少且伤势并不严重,可在清洗之后,以创可贴覆于伤口。不主张在伤口上涂抹红药水或止血粉之类的药物,只要保持伤口干净即可。
2、若伤口大且出血不止,应先止住流血,然后立刻赶往医院。具体止血方法是:伤口处用干净纱布包扎,捏住手指根部两侧并且高举过心脏,因为此处的血管是分布在左右两侧的,采取这种手势能有效止住出血。使用橡皮止血带效果会更加好,但要注意,每隔20-30分钟必须将止血带放松几分钟,否则容易引起手指缺血坏死。
脑溢血
急救口诀:头向侧转
典型症状: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由于气温骤降或情绪激动,突然发生口齿不清甚至昏迷。
1、家属要克制感情,切勿为了弄醒病人而大声叫喊或猛烈摇动昏迷者,否则只会使病情迅速恶化。
2、将病人平卧于床,由于脑压升高,此类患者极易发生喷射性呕吐,如不及时清除呕吐物,可能导致脑溢血昏迷者因呕吐物堵塞气道窒息而死。因此病人的头必须转向一侧,这样呕吐物就能流出口腔。
3、家属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病人前额,以利止血和降低脑压。
酒精中毒
1、对于昏迷者,确保气道通畅。
2、如果患者出现呕吐,立刻将其置于稳定性侧卧位,让呕吐物流出。
3、保持患者温暖,尤其是在潮湿和寒冷的情况下。
4、检查呼吸、脉搏及反应程度,如有必要立即使用心肺复苏术。
5、将患者置于稳定性侧卧位,密切监视病情,每10分钟检查并记录呼吸、脉搏和反应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