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石是什么
浮石是什么
浮石又称轻石或浮岩,容重小(0.3-0.4)是一种多孔、轻质的玻璃质酸性火山喷出岩,其成分相当于流纹岩。此处的浮岩是由于熔融的岩浆随火山喷发冷凝而成的密集气孔的玻璃质熔岩,其气孔体积占岩石体积的50%以上。浮石表面粗糙,颗粒容重为450kg/立方米,松散容重为250kg/立方米左右,天然浮石孔隙率为7l.8-81%,吸水率为50-60%。因孔隙多、质量轻、容重小于1克/立方厘米,能浮于水面而得名。它的特点是质量轻、强度高、耐酸碱、耐腐蚀,且无污染、无放射性等,是理想的天然、绿色、环保的产品。
煅海浮石还叫什么名字
【别 名】:水花(《本草拾遗》)、海石(《丹溪心法》)、水泡石(《东医宝鉴》)、浮海石(金玉揪药解》)、浮水石(《医林纂要》)、羊肚石(《药材资料汇编》)
【处方名】:海浮石、浮石、煅浮石 处方中写浮石、海浮石、浮海石均指生海浮石。为原药去杂质,晒干敲碎成小颗粒入药者。煅浮石又称煅海浮石。为净海浮石放砂罐内,置炉火中烧透,取出放凉入药者。
【商品名】:石花:又名海石花、浮海石、海浮石、黑浜珊瑚。为动物脊突苔虫或瘤苔虫的干燥骨骼,为珊瑚样不规则块状物。主产于广东、福建、浙江等南方沿海地区。浮石:又名岩浮石、海乳石、大海浮石。为火山喷出的岩浆形成的多孔状石块。主产于山东、辽宁、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均以味咸、质轻、能浮于水面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我国南方沿海各地。药材主产浙江、福建、广东。
密集恐惧症的概述
密集恐惧症属于恐惧症的一种,真正恐惧的原因是因为一般人普遍所存在的密集恐惧症,就是人们会对密集物体发生本能的恐惧心理,轻度的可以通过慢慢从轻到重的熟悉尝试面对法克制,重度的就要看医生了,会造成人心理不适,精神紧张,重要的是看见周围类似的物体就会产生过敏反应。[1]
网络上密集物体恐惧症的英文解释,一般作trypophobia或trypohobia。Trypohobia是一种对孔洞的本能、非理性恐惧。这是恐惧症的一种,它的普遍性很高,主要症状是对密集排列的相对小的事物很敏感,如:池塘里的青蛙卵,蜂巢,密密麻麻的小点,小圆饼、浮石、龋齿的空洞、鲨鱼的洛伦茨壶腹、混凝土上的洞、木头上的虫洞、放大的毛孔、膨化巧克力、枪上的弹孔、骨髓、黄蜂巢、蜜蜂巢、面包圈里的泡泡、蚁巢、肉里面的蛆、密集的孔洞。
煅海浮石那里出产
【来源】为火成岩类岩石浮石的块状物或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瘤苔虫等的骨胳。
浮石:全年可采,以夏季为多。自海中捞出,晒干。
脊突苔虫、瘤苔虫的骨胳:6~10月间自海中捞出,用清水洗去盐质及泥砂,晒干。
【原形态】浮石(《千金方》)
非晶质。一般为白色、浅灰色,偶而呈浅红色。具有标准的多孔构造,形似蛀窠,有时具管状构造。表面暗淡或具丝绢光泽。性脆。比重小,在水中可以浮起。为火山喷发出的岩石,主要由玻璃质构成,偶含少量结晶质矿物。
脊突苔虫
固着生活的水生群体动物。雌雄同体。群体常呈树枝状。个体很小,为囊状。体外分泌石灰质及胶状物质,形成群体之骨胳。体前端有口,口缘有马蹄状的突起,其上生多数触手。消化管屈曲成"U"形,肛门亦在体之前端。
常附着于海滨岩礁上。分布我国南方沿海各地。
海浮石临床运用
1.海蛤散
海浮石100g,蛤壳200g。以上二味,共研细粉,过60目筛,混匀,即得。本品为灰白色的粉末;味淡。功能顺气化痰,清肺平肝。用于肺虚咳嗽,气急痰粒。口服,每次9g,每日1-2次,布袋包煎。
2.消瘿顺气散
海浮石(煅)45g,海藻45g,海带45g,昆布45g,蛤粉45g,浙贝母60g,地黄 60g。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袋装12g,即得。本品为黄褐色的粉末;气微腥,味微咸。功能消瘿散结。用于肝郁结引起的项部瘿瘤,瘰疬结核,肿硬不散,年久不消。口服,每次6g,每日2次。
海浮石的炮制方法
1.浮石《寿世保元》:“研,水飞。”《成方切用》:“去砂。”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捣碎。生用以清肺化痰为主。
2.煅浮石《药品辨义》:“火煅为粉。”《得配本草》:“煅研,水飞过用。”
3.《增广验方新编》:“煅存性。”现行,取净浮石,置适宜的容器中,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捣碎。煅后质脆,易于粉碎和煎出,以软坚散结为主。
饮片性状:浮石参见“药材鉴别”项。煅浮石形如浮石,多粉状,暗灰色,质酥脆而易碎。气微,味淡。贮干燥容器内,置干燥处,防尘。
产地浙江 福建 广东
砭石刮痧板的定义
砭石刮痧板分大中小三种型号,尤其是大号砭板,刮痧效果尤其好。需要注意的是砭板和刮痧板的概念不完全相同。首先,砭板是用泗滨浮石制作,具有特殊的能量场,直接或间接接触人体均可以改善人体微循环,起到活血化瘀、治疗疾病的作用;再者,由于泗滨浮石的特性,使用砭板进行治疗时,并不要求出痧,就能达到较好的疏通经络、排宣热毒的作用;还有,由于泗滨浮石具有微晶结构,质地光滑细腻,作用于人体有非常舒服的感觉,不需要润滑油等介质,隔一层棉织物作用于人体,受术者在接受治疗以后,皮肤不会有不适的反应。这就是使用多功能砭板实施刮法的特点
海浮石的功效与作用
清肺火,化老痰,软坚,通淋。治痰热喘嗽,老痰积块,瘿瘤,瘰疬,淋病,疝气,疮肿,目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用于肺热咳嗽,痰稠色黄,咯血,支气管炎,淋巴结结核。
①陶弘景:止咳。
②《本草拾遗》:主渴。
③《日华子本草》:止渴,治淋,杀野兽毒。
④《本草衍义》:水飞,治目中翳。
⑤朱震亨:清金降火,消积块,化老痰。
⑥《纲目》:消瘿瘤结核疝气,下气,消疮肿。
⑦《本草正》:消食,消热痰,解热渴热淋,止痰嗽喘急,软坚症,利水湿。
选方:
①治卒咳嗽不止:浮石二两。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饮下十丸,日三、四服。(《圣惠方》)
②治小儿天哮,一切风湿燥热,咳嗽痰喘:海浮石、飞滑石、杏仁各四钱,薄荷二钱,上为极细末。每服二钱,用百部煎汤调下。(《医学从众录》海浮石滑石散)
③治血淋,小便涩痛:黄烂浮石为末,每服二钱。生甘草煎汤调下。(《仁斋直指方》海金散)
④治石淋:浮石,使满一手,下筛,以水三升,酢一升,煮取二升,澄清服一升,不过三服。亦治嗽,淳酒煮之。(《千金方》)
⑤治小肠气,茎缩囊肿;黄烂浮石为末。每服二钱,木通、灯心、赤茯苓、麦门冬煎汤调下。(《仁斋直指方》海金散)
⑥治诸疝:海石、香附。为末,生姜汁调下。亦治心痛。(《丹溪心法》)
⑦治消渴:浮石、青黛各等分,麝香少许。上细末。每服一钱,温汤调下。(《本事方》)
通过以上介绍,对海浮石的功效与作用,也是有着一些认识,所以选择它的时候,都是要注意,不能随意的进行,尤其是对它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也都是可以搭配其他药物使用,这样对改善疾病,也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使得疾病得到改善。
浮石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中国浮石资源十分丰富。火山分布区都有浮石矿产分布,以北方地区为多,质量较好,喷发年代较新,多产于沿海地区。水浮石,俗称蜂窝石、江沫石、浮石,产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天池附近。该石多呈白、灰白、乳白、浅黄等色,多孔而质轻,能浮于水面。石上空隙九曲回环,似人状物,形状奇特,时有山峰峻峭、悬崖惊险之态。石体吸水性很强,易长苔藓,可雕琢加工,也是适宜制作盆景的山石之一。
煅海浮石能治哪些病
治卒咳嗽不止:浮石二两。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饮下十丸,日三、四服。(《圣惠方》)
治小儿天哮,一切风湿燥热,咳嗽痰喘:海浮石、飞滑石、杏仁各四钱,薄荷二钱,上为极细末。每服二钱,用百部煎汤调下。(《医学从众录》海浮石滑石散)
治血淋,小便涩痛:黄烂浮石为末,每服二钱。生甘草煎汤调下。(《仁斋直指方》海金散)
治石淋:浮石,使满一手,下筛,以水三升,酢一升,煮取二升,澄清服一升,不过三服。亦治嗽,淳酒煮之。(《千金方》)
治小肠气,茎缩囊肿;黄烂浮石为末。每服二钱,木通、灯心、赤茯苓、麦门冬煎汤调下。(《仁斋直指方》海金散)
治诸疝:海石、香附。为末,生姜汁调下。亦治心痛。(《丹溪心法》)
治消渴:浮石、青黛各等分,麝香少许。上细末。每服一钱,温汤调下。(《本事方》)
治渴疾饮水不止:白浮石、蛤粉、蝉壳(去头、足)各等分。上细末,用鲫鱼胆七个,调三钱服,不拘时候。(《本事方》神效散)
治疔疮,发背,恶疮:白浮石半两,没药二钱。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丸,冷酒送下。(《普济方》耆老丹)
治耳底有脓:海浮石一两,没药一钱,麝香一字。上为细末。每用半字,吹入耳中。(《普济方》没药散)
治疳疮久不愈:海浮石(烧红醋淬数次)、金银花。上海石二停,金银花一停,同为细末。每服二钱半,如签茶一般,日用二服。疮在上,食后;在下,食前服。(《儒门事亲》)
【各家论述】 ①朱震亨:"海石,治老痰积块,咸能软坚也。"
纲目》:"浮石,气味咸寒,润下之用也。故入肺除上焦痰热,止咳嗽而软坚,清其上源,故又治诸淋。"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