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痤疮分为哪些类型
中医将痤疮分为哪些类型
(1)肺热血热型:多见于粉刺型、丘疹型痤疮,为诸多类型的痤疮中症状比较轻的一种。表现为黑头粉刺、白头粉刺、毛囊性红丘疹;皮疹为米粒至绿豆大小;患者多易外感风热,伴有咽干、便燥等症状;舌红,苔黄,脉弦数。
(2)脾胃湿热型:多见于丘疹型、脓疱型痤疮。因患者喜食肥甘之品,致脾胃积湿生热,湿热上壅而致。表现为红色丘疹、脓丘疹;常伴有脘胀不适、饮食不佳、大便干燥等症状;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肝胆湿热型:多见于脓疱型、囊肿型、聚合型痤疮。多因人体肝经有热,加之嗜食辛辣肥甘之品,造成肝胆湿热,上蒸于颜面而致。表现为红色丘疹、脓疱;伴有口苦、面色潮红、烦躁易怒等症状;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4)热毒壅盛型:多见于脓疮型、聚合型痤疮。多因嗜食辛辣之品,或受湿热之邪,致使火毒内生,热毒上壅,熏蒸于颜面而致。表现为丘疹密集,脓性丘疹居多;伴有咽干咽痛、溲黄便于等症状;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状。
(5)血瘀痰凝型:多见于结节型、聚合型痤疮。患者湿痰较甚,气滞血瘀,热毒痰瘀胶结,致使皮疹迁延不愈。皮损色泽暗红,质硬,或质软有弹性;舌红或暗红,边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
痤疮的类型
1、肺经蕴热型
主要表现:粉刺初起,红肿疼痛,面部瘙痒,可有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象浮数。
2、热毒型
主要表现:炎症丘疹与脓疱为主,脓疱多发于丘疹的顶端,周围有红晕,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数。
3、脾胃湿热型
主要表现:粉刺发作频繁,可以挤出黄白色的碎米样脂栓,或有脓液,颜面出油光亮,伴口臭口苦,食欲时好时坏,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数。
4、血瘀痰凝型
主要表现:痤疮日久,质地坚硬难消,触压有疼痛感,或者颜面凹凸如橘子皮,女性可有月经量少、痛经以及经期痤疮加重等症状,舌暗苔薄,脉涩。此型多见于长期慢性患者。
5、肝郁气滞型
主要表现:皮疹分布于面部及胸背,伴有胸闷不舒、两肋胀痛、喜生闷气,女性经期前面部皮损加重,乳房胀痛。
面对以上这些种类的痘痘,中医有很明确的治疗方法,简单介绍一下:
对于肺经蕴热型痘痘,以清凉肺血为主,常用枇杷清肺饮,药材为枇杷叶、桑白皮、知母、黄芩、银花、赤芍、生地、生石膏、生甘草等。
热毒型痘痘主要则需清热解毒,可用五味消毒饮加黄连解毒汤,主要药物有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黄连、黄柏、黄芩、栀子。
脾胃湿热型痘痘应该以清热利湿为主,常用方剂为芩连平胃散,主要药物有:黄连、黄芩、白术、厚朴、薏苡仁、白花蛇舌草、茵陈、半枝莲、生甘草等。
血瘀痰凝型痘痘以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为主,常用方剂为大黄蛰虫散,主要药物有:大黄、蜇虫、水蛭、白花蛇舌草、桃仁、红花、益母草、陈皮、白术、生甘草、土贝母、土茯苓、僵蚕等。
肝郁气滞型痘痘宜舒肝理气散结。药用柴胡、枳壳、赤芍、白芍、生甘草、香附、丹皮、栀子、连翘、夏枯草。
下巴起硬痘痘一按好疼 下巴起硬痘痘一按好疼怎么回事
丘疹性痤疮。
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它可分为:黑头粉刺、白头粉刺、丘疹性痤疮、脓包性痤疮、硬结性痤疮、囊肿性痤疮类型,而患者下巴起痘痘,一按就疼的现象,是痤疮炎症继续扩大、深入,使痤疮颜色变深红,还没有出脓疱的状态,此时触摸伴有疼痛感,属于丘疹性痤疮类型。
痤疮分型
轻度痤疮 I 粉刺总数不超过30个,可有少量丘疹和脓疱
中度痤疮 II 皮损数为31-59个,可有中等数量的丘疹、脓疱
中度痤疮 III 大量丘疹和脓疱,皮损数在51—100之 间,偶尔见有大的炎性损害,结节在3个以内。
重度痤疮 IV 皮损数在100以上,结节或囊肿在3个以上,主要为结节、囊肿或聚合性
“痘痘”一直长了很多年,能治疗好吗?怎么治疗?
宫廷中医痤疮组合配方提醒痤疮是容易易发的皮肤疾病,因此,治疗一定要有信心和耐心。痤疮治疗的目的一方面是减
轻症状,另一方面是避免复发。首先,必须树立体统治疗的理念,痤疮作为一种多因素的疾
病,必须进行系统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宫廷中医痤疮组合配方提醒治疗痤疮之后,日常对皮肤的防护也很重要,有些注意事项要引起重视:
1. 早睡早起,生活规律,保证充分睡眠。保持患部清洁。不滥用化妆品和药物。
2. 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开水。
3. 树立信心,不忧伤,不苦恼,心情愉快.
痤疮有哪些类型
1. 粉刺:包括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是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不发红也不隆起与皮面,数量少则不易察觉,用手可以触及含在皮肤中的米粒大的皮损。可为闭合性的,也可为开放性的。开放性粉刺顶端呈黄白色,也可因色素沉积形成黑头粉刺。可挤出头部为黑色而其下部成白色半透明的脂栓。粉刺是痤疮的早期损害,加重时可形成炎症丘疹。
2. 丘疹:可为粉刺发展而来的炎症性丘疹,皮损为红色丘疹。
3. 脓疱:可在丘疹的基础上形成绿豆大小的脓包。
4. 囊肿结节:如果炎症继续发展,可形成大小不等的暗红色结节或囊肿,挤压时可有波动感。
中医把痤疮分为哪几类
肺热型
毛囊起丘疹,红肿疼痛伴病痒,面色潮红,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治宜泻肺清热、凉血解毒。药用生槐花15克,枇杷叶、桑白皮、黄芩、栀子、生地、丹皮、白芷各10克,黄连6克,薏苡仁、连翘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肺胃湿热型
常见患处肤色潮红,以粉刺、丘疹为主,或有脓胞,伴掀热瘙痒、咽干、口燥、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数或滑数。治宜宣肺活热、通腑利湿。药用、桑白皮、黄芩、栀子、赤芍、苦参各10克,野菊花8克,黄连6克,白茅根 30克,生槐花15克。大便燥结者加大黄6克;感染重者加公英、地丁各15克;形成囊肿者加夏枯草15克,贝母10克;皮脂溢出多者加生苡仁15克,枳壳、生白术各10克。
肺经郁热型
此类患者痤疮多为脓疱型或痤疮在月经前加重。皮疹多发于面颊两侧,甚至连及预项,以炎性丘疹、脓疱为主,伴有乳胀不适,心烦易怒,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等临床表现。治以疏肝清解法,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药用丹皮、炒栀子、黄芩、山楂、苏梗各6克,当归、生地、茯苓、白术各10克,白花蛇舌草、茵陈、公英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痰瘀互结型
皮疹以结节、囊肿为主,部分有疤痕,女性伴有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舌质暗红,舌边尖有瘀点。药用桃仁10克,红花6克,川芎10克,半夏9克,益母草15克,丹参15克,莪术10克,夏枯草15克,海藻15克,赤芍10克,浙贝母6克。水煎服,每日1剂。
气郁型
皮疹分布于面部及胸、背,兼见胸闷不舒,两胁胀痛,喜生闷气,女性月经前面部皮损加重,乳房胀痛。治宜舒肝理气。药用金桔500克,洗净去核;槟榔30克,碾碎;鲜桔皮50克,切丝;连翘、夏枯草各20克。先将连翘、夏枯草加水1500毫升,煎煮30分钟,药液再煮其他药物,煎至金桔烂熟,入蜂蜜50克,再煮20分钟。每次服10~20克,每日3次。
热毒血瘀型
用于痤疮经久不愈,治直活血清肺。基本方10克,虎杖、生石膏(先煎)各15克,生山楂30克,大黄、桑叶、桑白皮、蝉蜕各10克,黄芩5克,黄连3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丘疹色白者加羌活3克,生苡仁15克,茯苓10克;丘疹色红者加赤芍、丹皮、丹参各10克;有脓者加败酱草5克;色素沉着者加生甘草3克,白芷10克。
痤疮的类型
1、黑头粉刺:毛囊皮脂腺内被角化物和皮脂堵塞,而开口处与外界相通,形成开放性粉刺,表面看起来是或大或小的黑点。
2、结节:在脓疱的基础上,毛囊皮脂腺内大量的角质物,皮脂,脓细胞存贮,使毛囊皮脂腺结构破坏而形成高出于皮肤表面的红色结节,基底有明显的浸润、潮红,触之有压痛。
3、囊肿:在结节的基础上,毛囊皮脂腺结构内大量脓细胞的聚集,既有脓液、细菌残体、皮脂和角化物,又有炎症浸润。把毛囊皮脂腺结构完全破坏。触摸起来有囊肿样感觉,挤压之可有脓、血溢出。
4、丘疹:是痤疮最基本的损害。在毛囊皮脂腺口堵塞的情况下,形成毛囊皮脂腺内缺氧的环境,厌氧性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分解皮脂,产生化学趋化因子,白细胞聚集而发生炎症性丘疹,所以这类丘疹属于炎性损害。
5、白头粉刺:毛囊皮脂腺口被角质细胞堵塞,角化物和皮脂充塞其中,与外界不相通,形成闭合性粉刺,看起来为稍稍突起的白头。
6、脓疱:是炎性丘疹的进一步发展、加重。毛囊皮脂腺内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吞咽痤疮丙酸杆菌发生炎症反应,大量脓细胞堆积形成脓疱。这种情况愈后易形成疤痕,主要为凹陷性疤痕。
痤疮疤痕的类型
(1)寻常性痤疮 其具体表现同前,大多数青春期后症状逐渐减轻,以致消失。但有脓疱、结节、脓肿、囊肿者,愈后常留下凹陷性或增生性疤痕。
(2)聚合性痤疮 皮疹可发生在面部,上胸部、背部、臀部、股部,损害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及破溃流脓的瘘管,或为较深在性的痤疮结节聚集融合,形成大的浸润块,皮肤呈青紫色,愈后形成的痤疮疤痕为显著瘢痕。
(3)坏死性痤疮 由葡萄球菌继发感染引起,好发年龄为30~35岁,皮疹主要发生于前额发际,少数患者也可发生在胸背部,损害为丘疹,顶端有脐凹,化脓后形成脓疱、坏死,愈后遗留凹陷性疤痕。
(4)粟粒坏死性痤疮 亦由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皮疹多发生于前额发际,损害多为水疱、脓疱,愈后可留有痤疮疤痕。
(5)婴儿痤疮 可发生在3个月到2岁的婴儿,男孩多见。常有明显的家族史,皮疹发生于颜面,可见黑头、丘疹与脓疱,偶有结节和囊肿。黑头损害在数周内消退,丘疹和脓疱可于6 个月内痊愈,留下坑状疤痕。
(6)热带痤疮 发生在高温、高湿地区的痤疮。皮损可累及背、肩、颈、手臂、大腿和臀部,主要为结节和硬节性囊肿,留下的痤疮疤痕为永久性疤痕。
如何识别痤疮类型
痤疮的类型一、囊肿性痤疮:表现以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肿内含有带血的粘稠脓液,破溃后可形成窦道及瘢痕称囊肿性痤疮。
痤疮的类型二、丘疹性痤疮:痤疮炎症可继续发展扩大并深入,表现为炎性丘疹和黑头粉刺者称丘疹性痤疮。
痤疮的类型三、脓包性痤疮:表现以脓包和炎性丘疹为主者称为脓包性痤疮。
痤疮的类型四、粉刺性痤疮:初发者有白头和黑头粉刺两种。白头粉刺又称闭合性粉刺,为皮色丘疹,开口不明显,不易挤出;黑头粉刺又称开放性粉刺,位于毛囊口的顶端,可挤出,叫硬脂栓
痤疮的类型五、萎缩性痤疮:丘疹或脓疱性痤疮破坏腺体而形成凹坑状萎缩性瘢痕者,称萎缩性痤疮。
痤疮的类型六、聚合性痤疮:数个痤疮结节在深部聚集融合,有红肿颜色青紫,称为融合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
痤疮的类型七、结节性痤疮:脓包性痤疮漏治误治以后,可以发展成壁厚,大小不等的结节,位于皮下或高于皮肤表面,呈淡红色或暗红色,质地较硬,称为结节性痤疮,又称硬结性痤疮。
如何识别痤疮类型?痤疮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无论哪种类型的痤疮,都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痤疮发病原因
中医痤疮病理病因
中医讲:皮肤是五脏的镜子。痘痘的产生主要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中国医学研究表明:痤疮虽生长在皮肤表面,但与脏腑功能失调息息相关,中医痤疮净认为引起痤疮的原因是:
一、肺经风热证:表现为颜面潮红,粉刺焮热、瘙痒,或有脓疱,苔薄黄,舌红,脉细数等症状。
二、脾胃湿热证:皮疹红肿瘙痒,常伴有大便不畅,消化不良,腹胀,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
三、肝气郁结证:多见于女子,皮疹反复发作,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联。
四、肝肾阴虚证:多见于30岁以上的成年人,皮疹色红不鲜,常见面色晦暗,色素沉着,神疲乏力,苔薄白,脉濡滑等症状。
西医痤疮病理病因
一、内因:内分泌功能失调,雄性激素分泌增多或相对增高,刺激皮脂腺肥大增生,分泌油脂量增多。
二、诱因:神经精神因素;饮食因素;大便、睡眠等个人行为因素;烟、酒等嗜好因素、药物因素、化妆品及皮肤护理因素等。
痤疮的种类及症状
1、丘疹型痤疮,是常见的痤疮类型。在毛囊漏斗部,完全被角质细胞堵塞的情况下,毛囊皮脂内缺氧,导致厌氧性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导致炎症,形成炎性丘疹。丘疹型痤疮,是由于皮肤的代谢活力下降后,皮肤不能及时的清除皮肤表面的有害细菌,导致细菌感染,形成炎症、红肿。多发于脸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直径一般在5毫米之内,红红肿肿地有些发炎,突出皮肤表面。
2、常见的痤疮类型,有红肿型痤疮。多发于脸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是痤疮最基本的破坏形态,直径一般在半公分之内,红红肿肿地有些发炎,突出皮肤表面。
3、白头痤疮,也是常见痤疮类型。毛囊漏斗部被角质细胞堵塞,角质化和皮脂充塞其中,顶部被表皮覆盖,成为封闭式痤疮,看起来为稍微高起的白头。白头痤疮是痤疮初期时的症状,是由于皮肤的代谢活力,刚刚开始下降的一种临床表现。多发于额头、下巴处,看起来是一颗颗小白粒粒,有一些微微突起,没有开口!多发于额头,眼角,上下眼皮和下巴处,毛囊漏斗部被角质化细胞堵塞,顶部被表皮覆盖,形成封闭式痤疮,看似稍微凸起的白头疙瘩
4、痤疮的常见类型,还有黑头型痤疮。毛囊漏斗部完全被角质细胞堵塞,毛囊皮脂内均为角化物和皮脂,开口处与外界相同,形成开放性痤疮。黑头痤疮是由于皮肤的代谢活力下降,导致毛囊口的弹性降低,使油脂氧化,过多的污垢堆积在毛囊口,形成黑头痤疮,多发于T字部位,堵在毛细孔里面的油脂栓,通常把毛孔撑得很大,开口处因被空气氧化而变黑,形成黑或深色的脂栓。
青春期痤疮类型
1、点状痤疮
黑头粉刺是痤疮的主要损害,是塞在毛囊皮脂腺口的乳酪状半固体,露在毛囊口的外端发黑,如加压挤之,可见头部呈黑色而体部呈黄白色半透明的脂栓排出。
2、丘疹性痤疮
皮损以炎性的小丘疹为主,小米至豌豆大的坚硬的小丘疹,呈淡红色至深红色。丘疹中央可有一个黑头粉刺或顶端未变黑的皮脂栓。
3、脓疱性痤疮
以脓疮表现为主,脓疱为谷粒至绿豆大小,为毛囊性脓疱和丘疹顶端形成脓疱,破后脓液较粘稠,愈后遗留浅的瘢痕。
4、结节性痤疮
当发炎部位较深时,脓疱性痤疮可以发展成壁厚的结节,大小不等,呈淡红色或紫红色。有的位置较深,有显著隆起而在半球形或圆锥形。它们可以长期存在或渐渐吸收,有的化脓溃破形成显著的瘢痕。
5、萎缩性痤疮
丘疹或脓疱性损害破坏腺体,引起凹坑状萎缩性瘢痕。溃破的脓疱或自然吸收的丘疹及脓疱都可引起纤维性变及萎缩。
6、囊肿性痤疮
形成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肿,常继发化脓感染,破溃后常流出带血的胶冻状脓液,而炎症往往不重,以后形成窦道及瘢前。
7、聚合性痤疮
是损害最严重的一种,皮损多形,有很多的粉刺、丘疹、脓疱、脓肿、囊肿及窦道、瘢痕、瘢痕疙瘩集簇发生。
8、恶病性痤疮
损害为小米至蚕豆大小的青红色或紫红色丘疹、脓疱或结节,轻柔软,并且含有脓液及血液,它们长久不愈,以后痊愈遗留微小的瘢痕,也不感疼痛,浸润也很少。
痤疮的类型
一、黑头粉刺
由于过多的皮质分泌,皮质分泌旺盛,相对毛孔变小。并且堵塞在毛囊口的乳酪状半透明的脂栓,经过氧化,露在毛囊口的外端变黑,形成像米粒般大小的小黑点。
二、白头粉刺
谷粒至绿豆大小,毛囊和丘疹顶端形成脓疱,破后脓液粘稠,愈后遗留瘢痕。
三、丘疹性痤疮
丘疹性痤疮一般表现为痤疮的不断扩大,深入,导致痤疮的颜色也在不断的变深,同时还会伴有疼痛的感觉。
痤疮的中医分类
肝气郁结证:多见于女子,皮疹反复发作,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联。一般年龄偏大的女性,伴有月经不调,属于此类。
肝肾阴虚证:多见于30岁以上的成年人,皮疹色红不鲜,常见面色晦暗,色素沉着,神疲乏力,苔薄白,脉濡滑等症状。
热毒血热型:青春之体,血气方刚,阳热上升,与风寒相搏,郁阻肌肤所致。
肺经风热证:表现为颜面潮红,粉刺焮热、瘙痒,或有脓疱,苔薄黄,舌红,脉细数等症状。一般面鼻及胸背部痤疮属肺,是由肺经风热阻于肌肤所致;
脾胃湿热证:皮疹红肿瘙痒,常伴有大便不畅,消化不良,腹胀,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常由于过食肥甘、油腻、辛辣食物,导致脾胃蕴热,湿热内生,熏蒸于面而成。
中医药是如何治疗痤疮的
1、肺经蕴热型(相当于丘疹型痤疮)
此类型的痤疮主要表现:粉刺初起,红肿疼痛,面部瘙痒,可有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象浮数。
故中医治疗痤疮时以清凉肺血为主,常用枇杷清肺饮,药材为枇杷叶、桑白皮、知母、黄芩、银花、赤芍、生地、生石膏、生甘草等。
2、热毒型(相当于脓疱型痤疮)
此类型的痤疮主要表现:炎症丘疹与脓疱为主,脓疱多发于丘疹的顶端,周围有红晕,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数。治则清热解毒,可用五味消毒饮加黄连解毒汤。
故中医治疗痤疮的主要药物有: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黄连、黄柏、黄芩、栀子。
3、脾胃湿热型(相当于丘疹型或脓疱型)
主要表现:粉刺发作频繁,可以挤出黄白色的碎米样脂栓,或有脓液,痤疮患者的颜面出油光亮,伴口臭口苦,食欲时好时坏,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数。
中医药是如何治疗痤疮疾病的?故中医治疗痤疮时以清热利湿为主,常用方剂为芩连平胃散,主要药物有:黄连、黄芩、白术、厚朴、薏苡仁、白花蛇舌草、茵陈、半枝莲、生甘草等。
4、血瘀痰凝型痤疮
此类型的痤疮主要表现:痤疮日久,质地坚硬难消,触压有疼痛感,或者颜面凹凸如橘子皮,女性可有月经量少、痛经以及经期痤疮加重等症状,舌暗苔薄,脉涩。此型多见于长期慢性痤疮患者。
故中医治疗痤疮时以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为主,常用方剂为大黄蛰虫散,主要药物有:大黄、蜇虫、水蛭、白花蛇舌草、桃仁、红花、益母草、陈皮、白术、生甘草、土贝母、土茯苓、僵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