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蛔虫病吃什么食物驱虫

蛔虫病吃什么食物驱虫

原料:胡椒、绿豆各4大粒。

做法:将胡椒与绿豆同研成细末用。酒调服。

功效:适用于治疗蛔虫引起的疼痛。

原料:鲜桃叶60片。

做法:把新鲜桃树叶洗净打烂,开水冲泡。连渣服下。

功效:适用于小儿脐周腹痛,有驱蛔虫的作用。

原料:乌梅15克,花椒10克。

做法:将乌梅与花椒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每日1剂两煎,分次服。

功效:适用于脐周疼痛,有驱蛔虫的作用。

原料:香榧150克。

做法:将香榧炒熟。清晨空腹,细嚼咽下。

功效:适用于脐周疼痛、面黄肌瘦。有驱蛔虫的作用。

原料:芝麻秸250克,葱白50克,乌梅30克。

做法:将以上原料一同用水煎。空腹服用,每日1剂两煎,连用3天。

功效:适用于脐周时常作痛、饮食不佳,有驱蛔虫的作用。

原料:牵牛子末1克,粳米50~100克,生姜2片。

做法:先用粳米煮粥,待煮沸后放入牵牛子粉末及生姜,煮成稀粥食用。短期服食。

功效:泄水消肿,通便下气,有驱虫的作用。可辅助治疗小儿蛔虫病。牵牛有小毒,用量过大可能会出现神经症状、血尿、大便有黏液血、剧烈腹痛等。因此,本粥只能短暂使用,切不可长久服用。

小儿患蛔虫病该如何护理

蛔虫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虫卵随粪便排出,通过施肥及用河水洗便桶会使虫卵随水散布。泥土中的蛔虫卵会污染手而带入口中。通过施肥会污染蔬菜,洗不干净凉拌生吃也会感染。

虫卵在肠道孵出幼虫,幼虫钻进肠壁静脉入门静脉经过肝入肺,在肺中脱皮,从气管到咽部,再吞进胃中而进肠道长大变成虫,这个过程需两个半月。因此疾病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幼虫周游期如大量入肝脏会引起肝大,肝功能异常;入肺时会咳嗽甚至引起蛔虫性肺炎。如果入脑会出现脑膜炎及癫痫;还会引起全身过敏出现荨麻疹。成虫阶段掠夺营养,分泌抑制酶的物质使人消化不良、贫血、孩子生长发育迟缓。孩子可表现肚阵痛、偏食和异食癖。成虫代谢物吸收后会引起低热、精神不振或过于兴奋,睡眠咬牙,易惊等。

蛔虫症还会引起危险的并发症,如胆管蛔虫、蛔虫性肠梗阻、蛔虫性阑尾炎及蛔虫性肝脓肿。

治疗可用驱蛔灵、肠虫清及安乐土等驱虫。并发症要住院治疗,先用药物镇痛解痉和驱虫。也要及时抗感染,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防止蛔虫症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粪便应经过发酵处理之后才可施肥。做凉菜时要彻底清洗,刀板生熟分开,根茎类易污染蔬菜用开水抄过才凉拌。食物要防被蝇虫叮咬。

小儿蛔虫病的不良反应

蛔虫病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尤其在儿童最多见。主要是因小儿常在地上玩,手上带着含有蛔虫卵的尘土,不经洗手,就拿东西吃,或者生吃未洗净的瓜果、蔬菜,都会将蛔虫卵带入口中,进入胃肠道而感染得病。

蛔虫寄生于肠道内摄取小儿的营养,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由于营养缺乏,病儿可见面黄、消瘦、贫血、发育迟缓。本病还会引起胃肠道症状,如肚脐周围阵痛、恶心、呕吐,有时还会从嘴里吐出虫子来。

蛔虫能产生多种毒素,可使病儿出现精神神 症状,如精神不振、头痛、头晕、夜眠不宁、咬牙、易惊等。

虫体作为异种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病儿常见荨麻疹、皮肤搔痒、面部浮肿等。蛔虫钻进阑尾量多时,也可在肠子里滚成一团,造成肠梗阻,甚至肠穿孔。所以不能轻视了蛔虫病。预防本病主要是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消毒。

制止小孩在地面上做游戏如玩弹球等,特别是不要边玩土边吃食物。治疗可用药物,常用的驱虫药物有驱蛔灵,驱虫净及中药使君子、槟榔等。因为所有的驱虫药都有一定的毒性,滥用会给小儿带来不良反应,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按量服药,切不可乱给小儿买药吃。

如何让宝宝免受蛔虫骚扰

怎样防治蛔虫病?

蛔虫病好治不好防。好治是说优质的驱虫药疗效好,副作用少。不好防是说蛔虫卵经过许多途径都能进入人的肠道,例如经过污染的食物、污染的双手、污染的水源,都能造成感染。所以预防初次感染、重复感染都很重要。因此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杜绝蛔虫病,如消灭苍蝇、蟑螂,做好粪便的管理、水源管理和食物管理,教育孩子不要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坚持洗手,常剪指甲,不吮手指,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或用消毒液浸泡。如能认真做到这些,就不会再感染蛔虫卵。

驱蛔药物选用:①丙硫咪唑(史克肠虫清),每片200毫克,每次吃2片(婴儿驱蛔虫,不能吃这种药)。治愈率96%,虫卵转阴率100%。②甲苯咪唑( 安乐士)有两种剂型:片剂,每片100毫克;安乐士口服混悬液,每瓶30毫升,每毫升含药20 毫克。服法是每日200毫克,1次顿服,或每次服100毫克,每天2次,连续服3天。治愈率87%~100%,虫卵转阴率90%~100%。

吃蛔虫药,蛔虫为什么打不下来

蛔虫是人体中最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肠道寄生虫。其发病率相当高,属于中医的“虫积”之一。由于吃入被虫卵污染过的食物所致病。应予及时打虫治疗,但是同样服驱虫药,有的人能排出蛔虫,自然而愈,而有的则打不下来,或者驱不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并不是肚子里没有虫,而是驱虫不当,据分析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药物选择不当。驱虫药物种类很多,疗效很不相同,服用驱虫药要选择肠道中蛔虫比较敏感的药物,才能收到良好效果。目前驱蛔疗效较高的药物有驱蛔灵、驱虫净、抗虫灵等,而驱蛔灵对驱蛔虫疗效显著,驱虫净、抗虫灵具有广泛的驱虫作用,尤其对患蛔虫病合并感染钩虫或院虫者疗效较好。有时多次用同一种药物驱虫,蛔虫会产生抗药性,应该调换另一种药物驱虫,效果才更好。

二、服药剂量不足。因为有些欢驱虫药不能直接杀死蛔虫,只能起到麻痹虫体,使其失去活动能力,随粪便排出体外的作用。如果服药剂量不足,在肠道中达不到足够的药物脓度,不但不能麻痹虫体、排出蛔虫,反而造成蛔虫受药物刺激垂死挣扎,到处乱窜,会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阑尾炎等其它并发症。所以在打虫时驱虫药量一定要用足。如用驱蛔灵,口服每次2.5—3.5克,儿童用药剂量按每公斤体重0.1一0.5克汁算,总量不超过3克,一次口服,连服两天。

三、服药方法不妥。由于驱虫药物服用后在肠道内与蛔虫充分接触,才能将蛔虫杀死或使其麻痹,达到驱虫效果。所以服药时间宜在空腹或半空腹,一般清晨或临睡前为宜,因为这时食物已经消化,食糜已被排送到肠道内吸收,将驱虫药服下,蛔虫沾沾自喜以为可以饱尝一顿美餐时,不知不觉也将驱虫药一并吸入,即可致死或麻痹。若连续服药两天比一天的效果更佳。

四、蛔虫喜碱怕酸,如果在服药时服用了碱性药物或食物,给蛔虫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就不易打下,而应在服药当天的食物中多加些醋或在服药的前一天晚上临睡前饮食醋50——100毫升,第二天清晨再服驱虫药,即可增强打虫效果。

五、服驱虫药后要润肠通便,服药后已麻痹的虫体随肠子蠕动逐步下移,如不及时随大小便排出,死在肠道内的虫体被分解吸收,会使人中毒,一部分完全没有死亡的蛔虫,药性过后会重新回窜入小肠内定居。因此,服药后2—3小时不排便者,要及时通便,可服番泻叶5克,泡开水喝等方法通便或多吃些润肠通便的食物和蔬菜,及时把虫体随粪便排出体外,并在驱虫期间,不食辛辣、燥热的食物,以便获得满意的效果。

蛔虫病怎么治

蛔虫病,一般服用蛔虫药即可治愈。

儿童得了蛔虫病后,家长只要给他们服用蛔虫药,就可以将蛔虫杀死或驱出体外。经过驱虫治疗,一般3-4个月后检查粪便中没有虫卵就治好了。服用蛔虫药最好禁食油类食物。现在的蛔虫药一般毒性较小,但吸收后仍有可能产生头痛、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1、甲苯达唑,又称安乐士,是治疗蛔虫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它能直接抑制虫体,使虫体肌肉麻痹死亡,在杀灭幼虫、抑制虫卵发育也起作用。这种药对蛔虫的疗效比较高,而且也可以治疗其他线虫,比如钩虫、蛲虫的感染,排虫有效率约90%。副作用小,偶尔会有腹泻呕吐、头痛头昏、发热、皮疹等。

2、枸橼酸哌嗪,又称驱蛔灵,也是临产上安全有效的抵抗蛔虫和蛲虫的药物。它可以使虫体肌肉发生迟缓性麻痹,虫体不能吸附在肠壁而随粪便排出体外。这种药在麻痹前不兴奋虫体,所以也适用于并发症的儿童。但肝肾功能不良以及癫痫儿童禁用。在肠梗阻时,,为了避免引起虫体骚动,最好不用。毒性低,大量服用时偶尔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荨麻疹、震颤等。

3、左旋咪唑,广谱驱肠虫药,可以使虫体肌肉麻痹随粪便排出。这种药起效快,服药30分钟就可由肠道排泄,不会蓄积中毒,驱蛔虫效果达90%-100%,对钩虫、蛲虫也有效果。副作用轻微,比较常见的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等,偶尔有肝功损害、白细胞减少、皮疹等等,所以肝肾功能不良的儿童慎用。

4、丙硫咪唑,又称肠虫清,一种新型的广谱驱肠虫药。它可阻断虫体对多种营养和葡萄糖的吸收,使虫体因能量耗竭而逐渐死亡。可用于治疗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线虫等引起的单一或混合感染。不良反应较少,可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脱发等;并可发生骨髓抑制,影响白细胞生成。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蛔虫病其他并发症的治疗

如果儿童患有蛔虫病其他并发症,则需要对症治疗。

1、胆道蛔虫病,治疗原则是镇痛、解痉、驱虫、控制感染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驱虫时最好选用虫体肌肉麻痹驱虫药。如果得不到缓解,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

2、蛔虫性肠梗阻,如果是不完全性肠梗阻,可以先禁食、胃肠减压、解痉、止痛、纠正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等儿童疼痛缓解后再驱虫治疗。如果是完全性肠梗阻,需要即时手术治疗。

3、蛔虫性阑尾炎或腹膜炎,一旦确诊,需要及早手术治疗。

蛔虫斑的治疗

用于驱虫的药物主要有肠虫清、甲苯咪唑(安乐士)、左旋咪唑及驱蛔灵等,孩子驱虫后一般不需要忌口,可吃一些富有营养的食物,如鸡蛋、豆腐、鱼、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严重的蛔虫病患者,大多有贫血现象,驱虫后还应适当多吃一些动物肝脏和瘦肉等;喝牛奶的小孩,可按1:l的比例用水或米汤稀释,以利于胃肠的吸收;

在食物的品种上应多样化,以促进食欲,利于蛋白质的补充,保证充分的营养。由于驱虫对胃肠道的影响,驱虫后小儿的饮食应特别注意定时、定量,不要过饥或过饱,过量的营养物质反而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

肠虫清,即阿苯达唑(Albendazole),是继甲苯咪唑之后研制成功的苯并咪唑类驱虫药,具有广谱、跨纲、高效和低毒的特点,是较理想的驱虫药。其正确的服用方法是:

治疗蛔虫病:成人及2岁以上的孩子每日400毫克(每片200毫克,用2片),顿服。未痊愈者3周后再服1次。

蛔虫病对小儿的危害

蛔虫病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尤其在儿童最多见。主要是因小儿常在地上玩,手上带着含有蛔虫卵的尘土,不经洗手,就拿东西吃,或者生吃未洗净的瓜果、蔬菜,都会将蛔虫卵带入口中,进入胃肠道而感染得病。

蛔虫寄生于肠道内摄取小儿的营养,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由于营养缺乏,病儿可见面黄、消瘦、贫血、发育迟缓。本病还会引起胃肠道症状,如肚脐周围阵痛、恶心、呕吐,有时还会从嘴里吐出虫子来。蛔虫能产生多种毒素,可使病儿出现精神神 症状,如精神不振、头痛、头晕、夜眠不宁、咬牙、易惊等。虫体作为异种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病儿常见荨麻疹、皮肤搔痒、面部浮肿等。蛔虫钻进阑尾量多时,也可在肠子里滚成一团,造成肠梗阻,甚至肠穿孔。所以不能轻视了蛔虫病。预防本病主要是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消毒。制止小孩在地面上做游戏如玩弹球等,特别是不要边玩土边吃食物。治疗可用药物,常用的驱虫药物有驱蛔灵,驱虫净及中药使君子、槟榔等。因为所有的驱虫药都有一定的毒性,滥用会给小儿带来不良反应,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按量服药,切不可乱给小儿买药吃。

小孩肚子有蛔虫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蛔虫,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感染率可达70%以上,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因为小孩常常把没洗过的手指或手、不够清洁的东西放进嘴里或嘴边,所以发生肠道寄生虫症的概率远大于成人。以下方法可以治疗小孩肚子里的蛔虫:

1、合理选择药物

治疗蛔虫病的药物很多,疗效很高,而副作用很少,如左旋咪唑、甲苯咪唑、四咪唑等,患蛔虫病的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这类药物治疗。

由于蛔虫在人体内寄生存活时间一般为一年左右,所以如果能避免再感染,大约一年蛔虫病可“自愈”。

2、驱除蛔虫二法

取石榴树皮15克,洗净入锅,加水500克,煎浓汁约半碗,清晨空腹服用,除蛔虫有特效。

食醋2汤匙,6小时服1次,连服2日,可驱蛔虫。

3、预防

(1)培养儿童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不生吃未洗净的瓜果蔬菜,不喝生水,饭前便后勤洗手,不随地大小便,家长要给儿童修彻底洗晒衣服和被褥。

(2)儿童的指甲缝中很容易藏有蛔虫卵。家长要经常给儿童修剪指甲,教育他们不咬指甲,不吮手指,以免造成感染。

(3)消灭苍蝇、蟑螂等,不让儿童吃被它们爬过的食物。这些昆虫会把蛔虫卵、细菌等带到食物表面,从而传播消化道疾病。

(4)积极发现、治疗蛔虫病,控制传染源。特别是在幼儿园,可以采取集体服用驱虫药物来进行普遍治疗,预防儿童互相传染。另外,蛔虫病的重复感染率极高,家长要预防孩子重复感染。

经过治疗,经3~4个月后检查粪便无虫卵即为治愈。愈后由于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

相关推荐

蛔虫的食疗消除法

1.陈醋30~60毫升。视年龄大小,适量顿服,至痛止为度,疼痛缓解后再服驱虫药。用治胆道蛔虫症之腹痛。 2.豆油、藕粉适量。用豆油将藕粉调为糊状,每次60毫升,日服三次。驱蛔通腑。用治蛔虫性肠梗阻。 3.菜油50~250毫升。按患者年龄大小,适量顿服,或分二次服下。润肠通便。用治蛔虫性或粪块性肠梗阻。 4.大葱30克,菜油15克。将油锅置于旺火上,待油热冒烟,倒入葱段爆炒即成,不加任何调料,每日晨起空腹一次完,连用三天。服后二个小时再进饮食。驱蛔虫,止腹痛。用治蛔虫病。 5.鲜草莓、余甘子量可大些,每天

蛔虫病发病的原因有哪些

很多的孩子在患上蛔虫病的时候,家长都感觉非常的着急,面对孩子痛苦的表情,家长都会感觉到心疼不已,当孩子患上蛔虫病的时候,我们的家长都会为孩子寻找治疗的办法,但是,如果想治疗这种疾病的话,首先要找到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 蛔虫病是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此时孩子由于会行走,活动范围扩大,而父母对孩子也开始放手,孩子容易接触到各种不卫生的东西,而感染蛔虫病。 蛔虫的成虫形似蚯蚓,寄生在人体小肠内并产卵,雌虫每天可产卵达20万个,虫卵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之分。自粪便排出的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经3周即发育成感

蛔虫病如何预防

1、控制传染源:驱除人体肠道内的蛔虫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应积极发现,治疗肠蛔虫病患者,对易感者定期查治,尤其是幼儿园,小学及农村居民等,抽样调查发现感染者超过半数时可进行普治,在感染高峰后2~3个月(如冬季或秋季),可采集体服用驱虫药物,驱出的虫和粪便应及时处理,避免其污染环境。 2、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食不清洁的瓜果;勤剪指甲,不随地大便等,对餐馆及饮食店等,应定期进行卫生标准化检查,禁止生水制作饮料等。

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生活注意

1、讲究卫生,防止肠道蛔虫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瓜果必须洗净,搞好环境卫生等,是预防蛔虫病的有效措施,因而对预防胆色素结石也很有帮助。 2、积极治疗肠蛔虫症和胆道蛔虫症:发现肠蛔虫症后,应及时服用驱虫药,以免蛔虫钻入胆道,万一得了胆道蛔虫症,更应积极治疗,以防日久发生胆色素结石。 3、保持胆囊的收缩功能,防止胆汁长期淤滞:对长期禁食使用静脉内营养的病人,应定期使用胆囊收缩药物,如胆囊收缩素等。

小儿蛔虫病的饮食宜忌

1、宜酸味重的食物 乌梅 很酸,对蛔虫具有很强的驱虫作用,本病非常适用。10-20g用开水泡食。 2、宜高纤维素的食物 柠檬 含有丰富的柠檬酸,酸味重,与乌梅联合使用能够加强驱虫的效果。5-8片,用开水泡发以后食用。 3、宜高蛋白质的食物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的营养是很重要的,这样的想法确实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孩子患上了蛔虫病的话,是要注意蛋白质的补充的。蛔虫病在孩子中是很常见的,饮食的禁忌也是很多的。如果孩子患上蛔虫病的话,要注意蛋白质的补充,可以多一些高蛋白的食物,这样对于疾病的护理是有好处的。

蛔虫病的药物治疗

(一)苯咪唑类化合物为广谱驱虫剂,可杀死蛔虫、钩虫等。其杀虫机理为药物对虫体有选择性、不可逆性地抑制其摄取葡萄糖的作用,使虫体内源性糖原耗竭,并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阻碍三磷酸腺苷产生,致使虫体无法生存与生殖,最终死亡。常用的药物有: 1.甲苯咪唑(Mebendazole)儿童用量每天为50-150mg,成人每次100mg,早晚各次,连服3天;若未驱尽,三周后可再用第二疗程。该药驱蛔效果较佳,副作用少见,大量感染用此药驱虫时,可有腹痛、腹泻,但较轻微。 2.丙硫咪唑(Albendazole)商品名肠虫清,为

南瓜子驱虫是生还是熟

南瓜子驱虫都可以。 中医认为南瓜子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下乳汁、润肺燥、驱虫、利尿、消肿的药用功效。南瓜子最主要的药用价值是驱虫,比如说蛔虫、绦虫、寄生虫。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南瓜子中的南瓜子氨基酸,对蛔虫有抑制作用。对血吸虫也具有很好的杀灭作用,是血吸虫病的首选食疗之品。

蛔虫病什么好

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蛔虫病是最常见的小儿肠道寄生虫病。环境被蛔虫卵污染,是婴幼儿感染的主要来源。儿童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多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防止食入蛔虫卵,减少感染机会。 蛔虫病药膳食疗推荐:(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请咨询医生) 1、丝瓜仁 原料:黑生丝瓜子适量。 制法:将黑生丝瓜子去壳取仁即成。 功效:安蛔驱蛔,杀虫通便。适宜蛔虫病,脐周腹痛,时作时止,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面有虫斑等。 服

蛔虫的危害有哪些

肠道驱虫即驱治蛔虫、钩虫、蛲虫和鞭虫等肠道寄生虫。这些寄生虫的感染率较高,我国约有5亿~6亿人受蛔虫感染,在小儿及中小学生中的感染率更高,严重地威胁着他们的健康。国家教育部已明文规定,对幼儿园和中小学生进行集体驱虫,提倡一年中服用两次驱虫药,其中秋冬季服药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于治疗上述寄生虫的药物主要有:甲苯咪唑(安乐士)、阿苯咪唑(肠虫清、“两片”)、左旋咪唑和噻嘧啶(驱虫灵)及哌嗪(驱蛔灵)等。 蛔虫病的主要表现为:上腹经常隐痛(尤以脐周为主),食欲不振,容易饥饿,明显消瘦,有的表现为恶心、呕

为什么冬天驱蛔虫效果最佳

1、驱蛔虫选择什么季节药效果比较好,是治疗蛔虫症时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有人认为夏季好,因为夏季常常生冷的瓜果、喝生水和凉拌菜,蛔虫感染机会多,此时驱虫效果满意。 2、其实不然,夏季虽易受蛔虫感染,但这时的蛔虫是幼虫,仍在肺泡或血液里呆着,还未迁入小肠内居住。因此,服下驱虫药后作用不大。 3、当进入冬季,夏季感染的幼虫已成长为成虫,并且都寄居在小肠里,此时服药正是时候,能在短时间内杀死蛔虫,所以冬季药驱蛔虫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