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退烧药的注意问题

退烧药的注意问题

为防止扑热息痛过量中毒,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等管理机构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在所有含有该成分的药品包装上进行统一标示,缩减单盒包装的药品量等,但在国内,相关措施仍非常不完善。

不过,普通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远离扑热息痛过量的危险:

1.用药前阅读药品说明书中的“成分”一项,确保最多只使用一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药物。

2.留意中成药。不少治疗感冒的中成药中都含有西药成分(包括扑热息痛),从药品名称中往往难以辨别,但说明书的“成分”项中会有标明。

3.感冒药只需用一种,且不应与退烧药同用。

4.两次用药间至少要间隔4小时,一天最多只能服用4次。如果症状不好转要及时求助于医生。

5.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儿童剂型,并严格按说明书选择剂量。如果孩子的年龄超过了说明书中的剂量计算公式中的年龄范围,则不能按该公式计算剂量。

6.用药期间不要饮酒,酒精会增加药物伤肝的可能。

其实不仅仅是退烧药,很多常见常吃的药物如果使用不当,都会对身体产生很不好的副作用。建议大家在日常吃药时,一定详细阅读说明书,或者严格遵医嘱。

吃退烧药4个关键时刻

体温到38.5℃以上时再用退烧药。38.5℃以下的发热,一般属于身体免疫功能可应对的安全范畴,不必吃退烧药。此时可通过喝适量的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让身体出汗或排尿以助降温。还可以同时采取物理降温,如用低于体温的温水擦拭头颈和四肢,或用低浓度酒精擦拭腋下、手脚心等。如果过早用退烧药,不仅会影响身体免疫功能,延长病程,还可能因退热掩盖了症状,加大原发病的诊断难度。此外,药物还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果患儿有高热惊厥的病史,还是建议及早用退烧药。

服药半小时后开始起效。退烧药的起效需要一个过程,一般在半小时到两小时之间。服药后要注意观察体温和患儿表现,不要急着加药或换药,以免引起药物过量。常用的退烧药如布洛芬、扑热息痛等,一般建议间隔6~8小时以上再用下一次药。很多人为了快速降温,不到间隔时间马上又服同种药,或者同时服用其他的退烧药。这样做容易造成退烧药蓄积,损伤肝肾。

体温降到38.5℃以下时就停药。体温降到38.5℃以下时,机体的自身免疫保护机制得到恢复,可通过物理降温措施调节。此时停药还可减少药物对身体的损伤。

用药3次无效时,最好就诊。一般来说,如果能初步判断发烧是由感冒引起的,症状不重,发热不超过39.5℃,患儿精神状态较好时,可以先在家里多喝水、服退烧药并观察。但如果吃两三次药还不退烧,或者发烧时伴随有呕吐、腹泻,或者持续的高热不退,精神状态很差等情况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总之,在出现发烧等症状时不要心急,以免用错药。建议此时先采取物理降温,用口服药能解决问题的最好不打针输液。如果不能明确发热原因,最好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宝宝反复高烧该怎么办

在医院儿科门诊上发烧的患儿很多,占门诊病人的60%以上。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使用退烧药一两个小时后体温又升高了,但退烧药说明书规定每次吃药时间要相隔4小时,这时究竟该不该吃退烧药呢?”

“同是发烧,宝宝有没有精神是判断用药的重要指标。此外,退烧药不能胡乱混着吃。”高烧反复 不同成分的退烧药可混用

在给孩子使用退烧药之前,要先看清楚退烧药的成分。通常,儿科医生推荐的婴幼儿退烧药主要有两种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在给孩子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退烧药期间,如果未咨询医生,一定不要同时服用其他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因为对乙酰氨基酚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4小时一次,每次15毫克/公斤体重。

同样的,在给孩子服用布洛芬成分的退烧药期间,如果未咨询医生,也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布洛芬成分的退烧药。布洛酚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6小时一次,每次10毫克/公斤体重。

如果孩子吃了退烧药以后,体温很快又升到38.5℃以上,怎么办呢?“若两次发烧时间间隔不到2小时,可以吃另一种成分的退烧药。”曾可说,给孩子退烧时,最好不同成分的退烧药交替使用,这样可以减少每种药物24小时内使用的次数,还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孩子精神好 别急着吃退烧药

“家长不必太害怕孩子发烧,发烧是机体的自我保护反应,会充分调动孩子的免疫系统,一般只要不是长时间发烧都没有关系。”曾可建议,宝宝发烧在39℃以下时,如果精神很好,不要急着吃退烧药,先尝试物理降温,比如在脑门上敷凉毛巾、用凉水擦拭身体等,然后观察1个小时,若不能降温,再考虑吃退烧药。

“有些退烧药退烧效果很强,千万不能让孩子多吃,我在门诊上遇到一些家长没有掌握好,结果导致孩子的体温降到35℃以下,还伴有抽筋的情况。”曾可提醒,家长平时给孩子用药要注意积累经验,孩子的体质对哪种药物反应好、对哪种药物不敏感以及适合的剂量,都要逐渐摸索积累。

所以说在孩子用药方面一定要注意,不要乱用药,自行用药,要到医院再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愿天下的所有孩子都健健康康的成长。

发烧的十大误区

一.发烧是一种病

发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疾病的一个症状。有发烧这个症状的疾病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性疾病,从普通感冒,到严重的脓毒血症,都可能有会发烧。吃退烧药把体温降下来了,并不意味着孩子病就好了。

二.可根据体温来判定病情

低烧可以是普通感冒,也可以是肺结核,高烧可以是幼儿急疹,也可以是脑膜炎。体温的变化规律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6个月内的孩子发烧体温越高,出现严重疾病的风险是要大一些,但关联度不大,发烧时体温的高低和病情不是成正比的,相对于发烧的度数来说,孩子的精神反应对于病情的判断更有意义。

三.发烧要赶快退烧

发烧是人体对抗感染一个防御机制,对病情恢复有好处。对总体健康的孩子来说,在引起孩子明显不舒服之前(一般认为39°C)不需要给孩子降温。

四.发烧会烧坏脑子

人体的体温受下丘脑的体温中枢控制,发烧很少会超过41°C,所以发烧不会烧坏脑子,发烧然后脑子出了问题的有可能是脑膜炎引起的发烧,导致问题的是脑膜炎本身而不是发烧。体温超过41°C多半是因为中暑或者捂热导致孩子无法散热,比如把孩子忘在停在室外的车里。

五.发烧不用药不会退烧

儿童疾病以呼吸道、肠道病毒感染多见,大多会有发烧,大多也是自愈性疾病,病程过了体温也会正常。每个孩子都要经历发烧,在现代药物产生之前人们都是靠自愈繁衍下来的。但大部分能自愈不等于就不需要用药,在烧得很难受时,退烧药能改善孩子的舒适度,有严重细菌感染时,抗生素能提高孩子的存活率,抗生素的使用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

六.吃了退烧药体温应该马上正常

退烧药起效一般需要半个到一个小时,起效后体温一般可以下降1-1.5°C,一般不是降到正常,退烧药持续的时间为4-8小时,药效过了体温还是可能再度上升。吃退烧药的目的不是让体温正常,而是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

七.退烧药可以预防热性惊厥

孩子发烧是否惊厥和用不用退烧药没有关系,而和孩子本身的体质有关系,热性惊厥主要发生在体温的变化阶段,目前的研究都证实退烧药不能预防抽筋。

八.孩子发烧了睡着了也要把他弄醒喂退烧药

退烧药的目的是让孩子更舒服,但既然孩子睡着了,他就基本感受不到不适,所以就不需要弄醒了喂退烧药,睡着了总比醒着舒服。

九.发烧了打吊瓶退烧快

吊瓶输液主要用于严重细菌感染、不能进食、中重度脱水等情况,不是针对退烧,儿科门诊需要输液的情况很少,点滴抗生素或者补液也不会比吃退烧药退烧更快。常用的“退烧针”赖氨比林,打进肌肉或血管退烧是比口服药快,但没有口服退烧药安全,12岁以下儿童还有发生瑞氏综合征的风险。需要退烧时首选口服退烧药。

十.清热解毒的中药可以退烧

目前没有那种中药被证实能够退烧,包括藿香正气水覆肚脐,因为发烧本来就是很多自愈性疾病的症状,不能因为孩子退烧了就认为是这些药物起了作用。

消炎药和退烧药能一起吃吗

消炎药和退烧药能一起吃。

消炎药一般指的是抗生素,需要吃抗生素和退烧药的情况一般是有感染并且有发烧的情况,两者药物本身不会互相影响药效,并且针对的也是不同的情况,一个是抗感染,针对病因,一个是解热镇痛,缓解症状,能一起吃,没问题。

退烧药禁忌有哪些

发烧可以说是宝宝们都会遇到的坎儿,几乎每个家长都会面临这一问题。但由于许多家长缺乏对发烧的正确认识,一遇到宝宝发烧就会紧张得要命,这不仅使之产生了许多误区,影响了宝宝的康复,有的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对此,医院儿科主任李继玲表示,遇到宝宝发烧的情况,家长其实不必太过紧张,对宝宝来说,发烧是机体的自我保护反应,会充分调动孩子的免疫系统,发烧时间只要不过长就没有关系。“宝宝发烧在38.5℃以下时,不要急着给宝宝吃退烧药,可以多让宝宝喝些白开水,并尝试物理降温,比如在脑门上敷凉毛巾、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部位。”

李继玲还说,物理降温不易发生不良反应,应该说是比较好的退烧方法,但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8.5℃,就要考虑给宝宝使用退烧药了。同时,家长应该知道的是,宝宝体温在某些因素影响下,也会出现一些波动。例如傍晚时,宝宝体温往往比清晨时要高一些;宝宝进食、哭闹、运动后,体温也会暂时升高;如果衣被过厚、室温过高等,宝宝的体温也会明显升高一些。不过,这些时候体温升高只是暂时的、幅度不大的波动,只要他们吃饭情况良好,精神活泼,没有其他症状,通常也不应该考虑是病态。

使用退烧药 不宜持续服用超过3天

在给高热小儿使用退热药时,家长应该注意药物的选择。

李继玲说,小儿的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解毒能力差,宝宝发烧时千万不要让其服用成年人的退热药,因为这些药物刺激宝宝的肝肾。“给宝宝服用退烧药时,一定要选用小儿专用的退热药,如泰诺林、美林等副作用较小的药。”

在使用退烧药的过程中,李继玲提醒家长还应注意掌握药量。因为任何退烧药都不宜大量服用,特别家长在使用退烧药时,不宜持续让宝宝服用超过3天。另外,给宝宝服用退烧药后,要让宝宝多喝白开水,并细心观察宝宝对退热药有无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甚至哮喘等症状,应立即停药。

我们发烧的时候去医院医生总是给我们测一下体温,如果我们的体温不到很高的话医生是不让我们吃退烧药的,因为退烧药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如果我们只高烧那么它就具有退烧的功效。

儿童发烧不退怎么办

①当大儿童发热表现出头晕、头痛、四肢酸痛等各种不舒适,或因发热引发烦躁、易疲倦乏力、情绪低落时,可考虑使用退烧药。确定儿童有发热,有以上症状下37.8℃至38℃即可应用,目的缓解不适感。

②当我们对儿童发热的问题感到很紧张或很恐惧时,且儿童腋窝温度≥38.2 ℃,可考虑酌情使用退烧药。

③当儿童腋温≥38.2℃,家长又不能有效评估儿童有无不适时,可考虑酌情使用退烧药。

④曾有过热性惊厥的儿童,体温37.8℃以上,个人建议尽早酌情应用退热药。

怎样选择宝宝退烧药

退烧药的种类很多,一般都在体温达摄氏38.5℃以上时才开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药中间一定要间隔4~6小时。退烧药包含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

1、水剂:较温和而安全,最普遍使用的是普拿疼糖浆(acetaminophen)及Ibuprofen糖浆。

2、锭剂:阿司匹林锭剂退烧效果也很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引发“雷氏症候群”,因此目前几乎不再使用。普拿疼这类退烧药锭剂,多吃也可能引起肝功能问题,一般安全剂量是每公斤体重每日不可超过150毫克。

3、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当小孩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但使用次数要少,因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使体温降太快,或是反复刺激肛门,造成腹泻,过度使用栓剂也有引发胃溃疡的案例。

4、针剂:打退烧针是最不安全的方法,有的孩子甚至会过敏休克。然而目前并没有针对退烧针所作的过敏试验,因此除非无法使用口服退烧药(如严重呕吐或禁食中)且无法使用肛门塞剂(如严重腹泻),用尽方法仍无法退烧,最后一步才会考虑打退烧针。

发烧吃药问题

发烧吃药理所当然,但是发烧不吃药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发烧后立即吃药有时候也不是最好的方法。

用酒精擦浴高热病人的身体,并借酒精的挥发作用带走体表的热量而使体温降低,这种方法又称“物理降温法”可以很好地降温。

物理降温法操作要领

用酒精擦浴降温,在操作方式上以滚动按摩手法为好,即用一块小纱布蘸浸 75% 酒精,置于擦浴的部位,先用手指拖擦,然后用掌部作离心式环状滚动,边滚动边按摩,使皮肤手细血管先收缩后扩张,在促进血循环的同时,使机体的代谢功能也相应加强,并借酒精的挥发作用带走体表的热量而使体温降低。

物理降温法注意事项

1. 高热寒战或伴出汗的小儿,一般不宜用酒精擦浴。因寒战时皮肤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散热少,如再用冷酒精刺激会使血管更加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从而妨碍体内热量的散发。

2. 高热无寒战又无汗的小儿,采用酒精擦浴降温,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应注意受凉及并发肺炎。

擦浴部位不能全部一次裸露,擦某部位露出某部位。擦浴过程中,由于皮肤很快冷却,可引起周围血管收缩及血流淤滞。必须按摩患者四肢及躯干,以促进血循环,加快散热。

3. 一般不宜在胸腹部进行酒精擦浴,以防止内脏器官充血,引起不适和并发其他疾病。如胸腹部充血过多可引起胃肠痉挛的疼痛。

相关推荐

宝宝吃退烧药不退烧怎么办 加服一次药物

如果宝宝吃退烧药后,超过4小时都不退烧,可以再吃一次或是更换其他的退烧药物,以加强药效,达到退烧效果。 但是,吃退烧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宜过频过量,以免出现副作用。两次药物需间隔4小时以上,宝宝如果吃两三次药还不退烧,建议就诊,不要一直服用,以免延误病情。

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

1、怕重复用药 人们都知道服药量越大对肝肾损害的风险越高,却可能忽视了同类药一起用也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这些药物化学结构相似,同时服用两种药,相当于加倍服用一种退烧药,很容易出现问题。 市场上以上述药物为主要成分的药品有数十种,因此,选择药品时,一定要避免混用含以上药物成分的药品。退烧药最好只用一种,而且连续服用最多3天。很多老年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冠心病,再服其他退烧药时,一定要咨询医生,否则可能伤害肾脏。 2、怕酒 酒喝多了伤肝,退烧药也可能伤肝,二者相加,肝脏的负

小孩发烧39度怎么办 不可盲目使用退烧药

首先孩子发烧的时候不可盲目的使用退烧药,因为退烧药只起降温作用,并不针对引起疾病的病原体进行治疗,盲目用退烧药可能引发副作用。体温高于38.5℃才有必要使用退烧药,同时使用时一定要注意用量。

新生儿感冒吃什么药

间隔用药退烧药一般都在婴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腋温)超过38.5度时才开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药中间一定要间隔4—6小时。少量使用退烧药有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水剂较温和。栓剂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婴儿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但须少量,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体温陡降,或是反覆刺激肛门,造成腹泻。打退烧针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婴儿甚至会过敏休克。 单独使用不同的退烧药最好不要随意地互相并用,因为剂量不好控制,单独使用比较安全。另外,服退烧药须遵医嘱。因为退烧药的毒性反应之一,就是让体温升高。过多地给婴儿服用退烧

宝宝发烧护理知识

NO1:怎么判断宝宝是否发烧 首先,家里如果有备体温计的话是最好的,可以直接用体温计帮助宝宝测量体温。如果没有体温计,可以用额头去触碰宝宝的额头,感知其是否会有发烫的感觉,如果有的话,就说明宝宝发烧。这个时候建议先给宝宝选择物理降温。 NO2:宝宝发烧能不能直接服用退烧药 原则上说,宝宝发烧不能马上给宝宝服用退烧药,因为不能确定宝宝烧到多少度。一般认为家里常备有布洛芬、美琳、吲哚美辛等等。而这些退烧药的使用都有一定的讲究。如果宝宝发烧并没有达到一定的温度而盲目使用退烧药的话,很有可能造成反效果,因此建议不

宝宝持续低烧怎么办

一般来说,细菌与病毒是造成宝宝受到感染的最常见致病源,这两种情况导致的发烧,处理办法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细菌感染,只要选准抗生素,治疗效果就会很好。如果是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可以服用病毒灵、板蓝根冲剂、金银花等。病毒感染的发热到一定时间就会自行下降,切不可因为发烧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药都一股脑用上。 是否给孩子吃退烧药,需要权衡一番利弊。药物当然可以改善孩子的病情,让宝宝舒服点儿;但也很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热药品。在一般情况下,药物退热治疗应该只用于

小儿发烧常见问题解答 那么,该如何面对发烧的孩子,又该如何进行家庭治疗和预防呢?

昨天夜里,2岁的乐乐特别烦躁、睡眠也很不安。妈妈发现他有些发烧,体温达37.8℃。乐乐平时体温只有35.8℃~36.0℃,妈妈认为既然体温增高的幅度较大,于是,便给乐乐服了退烧药。 第二天,带孩子来看我时,妈妈问的问题之一就是:该不该给孩子吃退烧药? 发烧本身不是一种疾病。引起发烧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病毒、细菌等病菌侵入人体所致。人体为了抵抗并杀灭它们,便采取了一种自我保护性质的反抗措施—-发烧。实际上,发烧是一种好现象,说明孩子正在努力与病菌抗争,而且,这种能力会越来越强。但是,由于孩子大脑发育尚不成熟

月经期间发烧了怎么办 口服退烧药

如果物理方法降温没有明显的效果,可以选择使用退烧药退烧,因为经期是可以使用退烧药退烧的,但经期服用退烧药会有轻微的副作用,例如:恶心、呕吐等,因此,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5个常见用药误区

误区一:发烧是一种病,退烧药用来治“发烧病” 很多家长总会把发烧当成一种病,而退烧药就是治疗发烧的药物。何丽雅医师提醒大家,发烧不是一种病,而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也可能是身体的其他疾病引起的。退烧药也仅仅是帮助机体降低升高的体温,避免体温过高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不能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因,因此只要病因持续存在,发热也会继续。 误区二:擅自减少退烧药的使用剂量 “是药三分毒”是如今很多家长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尽量不吃药确实是正确的,但是很多人也犯了矫枉过正的错误,比如已经体

吃了退烧药不退烧怎么办哦

量够了吗? 吃了什么退烧药? 吃退烧药吸收也需要时间 体温多少度? 38.5度以上可以口服退烧药退烧药按公斤体重计算 量不够起不到作用 宝宝发烧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 是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引起 建议验一下血常规 了解病因,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