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吃饭习惯 误解:饭后午睡
良好的吃饭习惯 误解:饭后午睡
中午饱餐过后,由于上午的工作或学习,大家都需要小憩一下。吃饱后美美地睡上一个午觉,储好精力应付下午的工作。但好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起来以后反倒觉得头昏脑涨的,想打起精神工作却觉得周身疲惫。
这是由于进餐后,血液涌向胃肠道,帮助消化食物,致使流向大脑与四肢的血液相对更少了,乳酸等代谢产物无法及时排出,因而会出现越睡越累的症状。
其实,午休的时候抽个6分钟,就能让你精力恢复过来。仅仅“6分钟的小盹”就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记忆力。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用时最短却仍能对记忆功能有帮助的睡眠。在人们进入睡眠状态的那一刻,大脑中就发生了一些能增强我们记忆力的活动。这种“短暂睡眠”,对于那些每天需处理大量信息,长期从事脑力工作的人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恢复体力和干劲,增强工作效率。
如何改掉午睡的习惯呢
饭后先别急着睡
误区:一般午睡后,人都会觉得精神为之一振,所以认为中午只要睡了,就能达到效果。
解释:其实,人人都知道夏天午睡重要,但午睡的效果好坏,不是靠人的感觉,而是看如何睡、睡多长时间。人们最容易入睡的时间是在早上起床后8小时,或是晚上睡觉前8小时,大约在中午1点左右,这个时候人的警觉处于自然下降期,身体会得到很好的休息。健康的午睡以15~30分钟最恰当,最长不要超过1小时,时间太短达不到休息的要求;如果时间太长,醒来会有轻微的头痛、全身无力,而且这时候也不容易醒,还不如延长到1~1.5小时,进行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呢。
除了讲究入睡时间,午睡还要注意卫生。睡前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也不要吃得太饱,因为油腻会增加血黏稠度,加重冠状动脉病变,过饱会加重胃消化负担。另外,很多人习惯午饭后就睡,而这时胃刚被食物充满,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压下降,大脑供氧及营养明显下降,马上入睡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所以,午睡前最好活动10来分钟,如散散步,以利于食物消化。
午睡不能趴着睡
误区:很多人重视午睡,却不重视睡姿,要么趴在桌上睡会儿,要么找个阴凉地儿坐着歇会儿,认为这就是午睡。
如果想要给自己给掉午睡习惯的话,那么就给自己按照这些方法来改掉习惯,同时还要注意在午睡的时候避免在吃了饭之后就马上入睡,同时还要注意午睡的时间不能太长了,如果超过两个小时的话,那么就有可能会导致没有体力,还总是病怏怏的,如果自己睡觉的时间合理的话就可以得到真正的休息。
宝宝不午睡认识误区
关于宝宝不午睡的误区有很多,新手爸妈经常犯,总认为不午睡会给宝宝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其实,爸妈用恐吓或强硬的方式让宝宝睡午觉对宝宝睡眠质量照样会产生不良影响,要纠正。除了以上常见认识误区,以下这些误区爸妈也要留心:
误区一:宝宝不午睡就是不良习惯
有的宝宝不午睡是有原因的,爸妈要先了解清楚原因,再判定宝宝不午睡是否会带来不良影响。饥饿、寒冷、不适都是宝宝不睡午觉的原因。找出原因,让宝宝获得满足,宝宝才会乖乖听话睡午觉。宝宝不睡午觉是身体不适的暗示,爸妈应提高警觉。
误区二:宝宝不午睡会影响宝宝智力
睡眠对宝宝智力发育影响重大,睡眠充足,可以促进脑蛋白合成及智力发育。睡眠不充足,宝宝精神状态差,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会下降。然而,睡眠对宝宝智力影响大也并不意味着宝宝不午睡智力就会受影响。如果夜间睡眠质量好,精力充足,即使宝宝日间不午睡,其智力发育也不会受到影响。
误区三:宝宝不午睡是导致食欲下降的主因
部分不午睡的宝宝容易疲劳,食欲也会受影响,变得不爱吃东西,为此很多爸妈觉得宝宝不午睡是导致以上症状的“元凶”。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影响宝宝食欲的主要因素并非是午睡,而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病等其他因素。
中午吃了饭就睡午觉会肥吗 中午吃完饭后多久午睡不长胖
饭后最好适当的站立或者走动半个小时再午睡,这样胃已经开始运作消化食物了,肚子也不像刚吃完饭那么撑着,此时睡午觉最舒服,而且不用担心长胖。
长期的暴饮暴食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因素,平时吃饭的时候细嚼慢咽有主意食物的进一步消化,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坚持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才能保证不长胖。
良好的吃饭习惯 误解:吃饭别站着
中国人的用餐习惯是一大家子人围着桌子吃饭,一坐怎么也得一两个小时。一餐吃下来刚一起身,就发现自己的肚子圆鼓鼓的。但中国人好客呀,如果你站着吃,别人还得热情地招呼你快坐下。本神探就经常因为这样而吃得有些过饱。但是,以目前的科学调查发现,坐着吃饭未必最健康。
正解:站着吃最健康医学家对用餐姿势进行研究后发现,站立位最科学,坐位次之。但由于坐着比较舒适,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坐着吃饭。对于胃动力不足的人或胃食管反流病人来说,站立位才是最科学的用餐姿势。因为站立位吃饭,不仅有利于吞咽和消化,还可降低腹压,减轻烧心、反酸症状。日本街头的一些食肆,只有长桌没有凳子,客人都是站在高高的桌子旁进餐的。其实这并不只是因为店面的限制,站着进食更容易有饱腹感,相对来说就不会吃过头。对于想保持身材的人们来说,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控制食量的方法。
午睡起来浑身无力怎么回事
由于夏季正午时分气温较高,在人体的降温排汗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体内血液分布不平衡,大量血液滞留体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不足,再经过一上午的紧张工作和学习,人们普遍会感到疲乏和精神不振。如果午饭后正确进行午睡休息,会对身体进行及时的调整,对人的健康以及工作和学习都是十分有利的。
因此,午睡是对人体生物钟的一种科学调剂,不是什么样的午睡都能达到休息目的,应当注意下列几点:
一忌:午睡时间越长越好
午睡时间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睡多了由于进入深睡眠,醒来后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起来后适当活动一下,或用冷水洗脸,再喝上一杯水,不适感会很快消失。
二忌:随遇而安乱午睡。
午睡不能随便在走廊下、树阴下、草地上、水泥地面上就地躺下就睡,也不要在穿堂风或风口处午睡。因为人在睡眠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重者受凉感冒,轻者醒后身体不适。
三忌:坐着或趴着打盹
不少人由于条件限制,坐着或趴在桌沿上睡午觉,长期形成坐着或趴着午休的习惯,这样极不利于身体健康。趴在桌沿上午睡会压迫胸部,影响呼吸,使手臂发麻,更达不到使身体得到调剂休息的目的。
四忌:有无需要都午睡。
午睡也不是人人都需要,只要身体好,夜间睡眠充足者,不午睡一般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但是,对从事脑力劳动、大中小学生、体弱多病者或老人,午睡是十分必要的。
午睡前最好活动10来分钟,如散散步,以利于食物消化。很多人习惯午饭后就睡,这时胃刚被食物充满,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压下降,大脑供氧及营养明显下降,马上入睡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适当时间的午睡是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身体的,但是如果错误的午睡习惯就会给人们带来不良的反应,因此我们应该多学习和了解一些午睡方面的常识,老人和小孩更要有午睡的习惯,这样才可以帮助我们有更加健康的身体,要养成午睡的习惯。
和孩子吃饭的注意事项
孩子不爱吃饭,大多数是因为小孩吃饭时从小没养成良好的习惯,贪玩坐不住,应该如何改变呢?爸妈平时是否意识到自己的一些言行举止、微不足道的细节导致小孩吃饭不安分呢?那和孩子吃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才能给小孩提供一个良好环境,培养良好的吃饭习惯。
1、营造良好的吃饭环境
营造一个良好的吃饭环境。做好饭菜,大家一起坐下吃饭。爸妈要以身作则,吃饭时不要随意走动,玩手机等,吃饱饭才离桌,这样的环境慢慢促成孩子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
2、不在吃饭时训斥孩子
不能在饭桌上训孩子。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往往是最放松的,但是很多爸妈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这样不仅会影响孩子进食的胃口,甚至还会让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3、不能追着孩子喂饭
爸妈总担心孩子吃不饱吃不够,完全可以放松一些,让孩子拥有吃饭的自由,吃多少让孩子决定,吃不饱饿一下也无关紧要,下一顿饭孩子就知道自己要吃多少了。
老年人的午休怎样调理
我们都知道,拥有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可以让人能够健康的生活,尤其是对于中午的休息时间来说,尤为重要,以至于很多老人都有午休的习惯,那么老人要如何健康的午休呢?老人午休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老年人午睡时间最好在一个半小时左右。时间过长,大脑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促使脑组织毛细血管关闭时间过长,使脑的血流量相对减少,体内代谢过程逐渐减慢,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老年人午睡一般要在午饭后30分钟开始。刚吃过午饭,人的胃肠蠕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这时入睡,心脏供血量少,也会影响全身和大脑的供血,睡醒后会更加疲劳。
有不少老年人喜欢午饭后坐在沙发上睡,这样会减少头部供血,醒后有头昏、眼花等现象发生。老年人应在床上午睡。
正确的午休方法对于老人的身心健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午休习惯、高品质的午休质量可以很好促进老人的身体心理的健康平衡。所以建议广大老年朋友们一定要做好午休这门重要的养生课程。
中午午觉睡不着 睡前不良习惯
有些朋友中午吃完饭后习惯喝杯茶,觉得可以清油腻,然后准备午睡,其实喝茶能对大脑起到刺激作用,使脑细胞呈活跃状态,如果睡前喝茶了就不难理解午睡时为什么睡不着了。饮咖啡、吸烟也是同样的道理。
孕妇睡午觉会不会影响孩子
孕妇睡午觉的情况应该是最好根据个人需要的,但是最主要还是建议睡午觉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可以帮助孕妇进行更好的休息,但是睡午觉不要在吃完午饭就马上吃,因为会导致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因为孕妇的代谢和食物的摄入对于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胎儿的营养情况和体质发展都是需要孕妇的食物中摄入的,所以建议午觉时最好使用右侧位的睡姿。
充足的睡眠非常利于身体的健康,而且还非常有利于皮肤的保养,我们不是常说“睡美容觉”吗!但是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如果太长时间的睡觉,活动少是会造成身体肥胖的。睡午觉也是这样的道理,只要一天总的睡眠时间没有超过九个小时就没关系。但是要注意不要在一吃完午饭就去睡觉,这样会影响肠胃对食物的消化,时间长了就容易长胖。
刚刚吃完午饭就睡觉这种习惯是非常不好的,因为刚刚吃完午饭一般会吃的比较饱,此时直接躺下来睡觉的话,不仅不容易消化,对胃也不好,容易产生胃炎等疾病,而且是很容易会导致肥胖的,甚至长此以往会导致高血脂,高血压。建议你要及时改善生活习惯,吃完午饭之后最好先散步半个小时左右,过一诱惑而等到消化的差不多了,在睡午觉,午觉时间也不宜太长,否则晚上睡眠质量也会受影响。
儿童养成午睡习惯的好方法有哪些
一、孩子的作息时间要固定。并坚持这个好习惯:如果孩子每天早上睡懒觉,到了午后还不觉疲劳,自然不肯午睡。父母要注意调整孩子的睡眠时间,早上按时起床,上午安排一定的活动量,孩子有疲劳感就容易入睡了。养成孩子的午睡习惯十分重要,父母不严格规定午睡的时间,今天早睡,明天晚睡,后天有事不睡,这样不能形成孩子到时间午睡的条件反射。要在固定的时间安排孩子午睡,节假日带孩子上公园或到亲戚朋友家作客,也不要取消午睡。
二、要坚持午睡。父母应当给宝宝规定出一天的作息时间,使宝宝吃饭、睡觉、活动都有一定的时间,这是培养宝宝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条件。一定的时间经过多次反复形成条件反射。这样坚持下去,到午睡的时间,宝宝就会产生睡意,并慢慢养成自动入睡的习惯。
三、要用正确的方法安排宝宝午睡。到午睡的时间,你可以提醒说,“该午睡了,睡醒再玩”,使宝宝形成一种概念,即“午睡和吃饭一样,是一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而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并且在宝宝做得好时,要及时鼓励。
四、要为宝宝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新鲜清爽的空气是使宝宝很快入睡的重要条件,因此室内温度不宜过高。要有安静的睡眠环境,排除一切人为的干扰,这个时间不能是成人的娱乐时间。我们不能说她午睡有问题的聊天,让她形成一个错误的概念。表现出很想让她睡或者怪她。
五、要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午睡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影响夜间的睡眠。一般1-3岁的宝宝,白天睡2小时左右为宜,夜间睡10-11小时,共睡13小时。
儿童养成午睡习惯的好方法是很多的,首先是从小养成的睡眠习惯,当孩子每天按时睡眠时间久了就会形成模式,将有固定的睡眠习惯。但是孩子越长越大,很多习惯会受到影响,午睡也会发生改变,因此孩子的生活习惯必须有规定,到了午睡的时间必须立即上床,即使是外出或是在朋友家里,也要按时午睡。
如何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1、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长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对孩子也是百依百顺。比如饮食方面,许多的孩子都是喜欢吃肉,不喜欢吃青菜,挑食的现象非常严重。进入幼儿园以后,我们老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片、课件等方法让幼儿了解吃蔬菜的好处,必要时带幼儿到厨房参观叔叔阿姨怎样为小朋友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
还可制作“不挑食的好宝宝”的评比栏,鼓励幼儿不挑食,尽量把饭菜都吃完,不要剩饭、倒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
午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下午孩子是否有精力参加活动。原来带过小班的一位女孩因为没有睡午觉,下午吃加餐的时候竟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所以一定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值中午班的老师首先要给幼儿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午休环境,比如:可以给幼儿放轻音乐,让幼儿在优美、舒缓的音乐中安睡;其次要安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安静、愉快的进入睡眠状态。
3、培养幼儿良好的盥洗习惯。
小班幼儿的抵抗力较差,也比较容易被传染,所以要把好盥洗这一关,防止病从口入。可以把洗手的顺序编成一个儿歌教给幼儿,先引起他的兴趣,他们就非常喜欢洗手了。
冬天的水比较凉,老师可以为幼儿准备好温水,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安装热水器。有了热乎乎的水,孩子们更喜欢洗手了。
宝宝的优质睡眠养成术
让宝宝养成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很多爸爸妈妈都期望的。要记住,良好的睡眠习惯是越早培养约好。最早来说,可以在宝宝4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的培养他良好的睡眠习惯。
所以有必要提一下夜奶的问题。其实,当宝宝接近1岁以后,一般不建议妈妈给他喂夜奶了。一万年夜奶不仅不利于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而且可能影响对于宝宝身高、体重起到决定因素的生长激素分泌的效果。
可能有很多妈妈会问,可是我的宝宝已经睡得不好了,每天晚上都闹,怎么办呢?
这其中有四大原因,请妈妈们参考一下应该从哪个方向来调节——
1、宝宝早上起得太晚了,所以会睡得晚。
2、宝宝的午睡时间太晚了。
3、宝宝午睡的时间太长了,甚至快到吃晚饭的时候才起来。
4、晚饭后宝宝玩得太嗨了,太兴奋了,这个就不利于宝宝睡觉了。
妈妈们可以对照这四个原因去寻找你家宝贝睡眠不好的原因,从而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良好的吃饭习惯 误解:饭后散步
我们经常看到,晚餐过后,社区里的大爷大妈喜欢在晚饭后出门伸伸腿脚,小两口也喜欢手挽手在街边公园里漫步,单身贵族则是牵着自己的爱犬散步。这一景象看起来倒是很惬意,可以打发闲时,联络感情。但这再寻常不过的场景,却引发了另一个思考……
我们知道,在进餐后,血液主要供给消化系统,而此时如果动用了其他功能,消化系统就得不到足够的血液来运作。这就好比在用电高峰期得不到足够的电力,胃的工作效率会下降。散步确实是老少皆宜的运动,但餐后食物集中在胃里,这里需要大量的消化液消化食物,更多的血液供应来维持消化功能的运转。如果餐后即行散步,血液则须运送到全身其他部位,胃肠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食物就得不到充分的消化。对于一般的健康人来说,也许觉得饭后散步没多大不适,但对于有些特殊人群,则是时候颠覆传统了。
伏案午睡影响健康
许多上班族都有午睡习惯,吃过午饭后就趴在办公桌上睡一觉。专家指出,午睡也要讲科学,伏案午睡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饭前午睡比饭后午睡效果更好。
第三军医大学重庆新桥医院神经内科戴光明教授说,在办公桌上伏案午睡的习惯非常不好,对身体健康有多方面的影响。伏案午睡会伤害眼睛,睡觉起来后出现暂时性视力模糊,就是因为伏案时眼球被压迫,引起角膜变形、弧度改变;伏案午睡压迫胸部,会影响呼吸,加重心脏负担;伏案午睡也会因头部压迫双臂,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导致手臂麻木、刺痛。此外,趴着坐时间长了,还会导致头部缺氧,出现生理性的暂时性“脑贫血”,产生头晕、耳鸣、腿软、乏力等症状。
戴光明教授说,科学午睡既可解困,还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保持愉快的心境。她建议把饭后午睡的习惯改为饭前午睡,因为饭后午睡时饱胀难眠,影响午睡的质量,醒来后反而觉得头昏脑胀,四肢乏力,给下午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不利影响。她说,午睡时间不是越长越好,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饭前午睡半小时比饭后午睡2小时更能有效消除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