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舞蹈可活血脉
经常舞蹈可活血脉
舞蹈活血脉。舞以达欢欣。歌以尽意,舞以尽兴。一天舞几舞,长命九十五。手舞足蹈,百岁不老。
舞蹈既能娱人心神,又能活动形体,对人很有好处。我国古代早就懂得用舞蹈来健身治病。《吕氏春秋·古乐篇》说:“远古地阴,凝而多寒,民气郁瘀而滞着,筋骨缩瑟而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路史·前记》说:“随康氏时,水渎不疏,江不行其原,阴凝而易闷,人既郁于内,腠理滞着而重腿,得所以利关节者,乃制之舞,教人引舞以利导之。”说明我国至迟在夏代就已经懂得用舞防病治病人。以后各代的医家和养生家在应用舞蹈治病方面,不断总结和丰富,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红炉点雪·静坐功夫》说:“歌咏可以养性情,舞蹈可以养血脉,又不必静坐(练静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卷三》中介绍:“便杂舞,忽笛鼓应之,以治人之忧而心痛者。”即以舞蹈疗法与音乐疗法相结合,治疗因忧伤而心痛的病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在国内外都公认参加舞蹈对愉悦情绪,振奋精神,增加人体健康有重要的作用,但凡事不能过度,如有的人跳迪斯科舞过量,引起髋关节炎、附件炎等症不可不注意。
老年人跳舞的几个禁忌
由于舞蹈会给人带来愉快感,很容易掩盖身体不适,因此在选择时不能单凭感觉。已有数据表明,跳舞前不测血压,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几率会提高。因此,建议老人跳舞前,最好测量一下血压和脉搏。
周琴璐说,哪怕是血压处于正常范围内(即收缩压低于140,舒张压低于90),街舞、迪斯科或长达2小时以上的任何舞蹈,也是老年朋友踩不得的“雷区”。因为老人心肺功能减弱,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阻力升高,过于剧烈的运动会加重心脏负担,造成供氧不足,尤其是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会导致心率和血压骤升,发生不测。老人可以选择节拍小于每分钟100步的舞蹈,如扭秧歌、中快步舞、健身舞、芭蕾、现代舞、扇子舞等有氧、中等强度的舞蹈。在跳舞过程中,还要监控脉搏,最好在100—120次/分,切不可超过130次/分。
对于Ⅰ级高血压者(收缩压在149-159之间,舒张压在90-99之间),最好选择跳节拍在60—70步/分的狐步舞、慢三慢四等缓和的舞蹈。一旦血压“升级”到Ⅱ、Ⅲ级(收缩压高于160,舒张压高于100),就绝对要杜绝跳舞了。
除了据身体状况选择舞蹈外,周琴璐还提醒,以下三点尤其该注意:
动作幅度别太大。老年人运动系统肌肉萎缩,韧带弹性下降,关节活动不灵,因此应避免突然的大幅度扭颈、转腰、转髋、下腰等动作,以防跌倒,发生关节、肌肉损伤,甚至骨折。
“闻鸡起舞”要不得。很多老人习惯早起去公园跳舞。56岁的李大妈清晨和大家一起跳健身舞,突发脑出血,送医院抢救虽未丧命,但偏瘫了。因此冬天锻炼忌太早,建议等太阳出来后再跳舞。
跳15分钟要休息。跳之前要先做5—10分钟简单的拉伸肌肉和韧带的准备活动,遵循先慢后快原则;跳15分钟应休息几分钟,总时间控制在60分钟左右。“有些老人一跳就停不下来,超过2个小时就不好了”。
此外,老年人跳舞时最好穿运动鞋,硬底鞋容易滑倒。跳舞后不能随意脱衣,以防感冒并引发其他疾病。周琴璐还建议,饭后应休息40分钟左右,再开始跳舞。
跳舞能治好颈椎病吗
跳舞是以舞蹈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防病治病方法。跳舞是有节奏的全身运动,具有舒筋活络、流通气血、滑利关节、改善机体功能等作用。优美浇洒,千姿百态的舞姿及其伴奏乐曲,或其中表现出的“舞蹈语言”和情调,不但令跳舞的人心情舒畅,而且可使观舞者精神愉悦。跳舞可作为运动娱乐疗法治疗一些慢性肢体关节疾病,如肩周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椎增生、颈椎病、某些程度较轻的中风后遗症、肢体活动不利以及手足麻木酸痛等。但须根据民族、地区及个人爱好等选择合适的舞蹈内容。以病者喜欢、易学易行并适合病情及个人体质状况等为原则,不必追求舞蹈的艺术性,仅以治病为目的。
舞蹈运动宜在饭后半小时之后进行,过于剧烈的舞蹈则至少应在一小时之后进行。跳舞可以说是目前颈椎病患者最好的娱乐运动,有条件者不妨积极参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跳舞的九大好处
1.血液
舞蹈中的一些动作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使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加。在紧张的劳动之余或晚餐后,安排适当的时间跳舞,可以减少消化不良、肥胖、高血压、动脉硬化和痔疮等病症的发生。某些代谢性疾病患者通过跳舞可以得到防治,如跳舞可以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
2.肝脏
跳舞是消除脂肪肝最有效的方法,这在很多舞者身上都有了验证,非常有效。
3.腹部
平坦或者腹肌沟明显的腹部是很多人的梦想,很多健身教练的建议以及网络疯传的腹肌撕裂者等练习能够帮你把腹肌练的更强大,但你还需要舞蹈这样的有氧运动去掉腹肌外面厚厚的脂肪外包装。当然,还要坚持,因为腹部的脂肪是最狡猾的,你稍有松懈它就会反扑。
4.腰部、臀部
跳舞对身材的改变最先体现在这个位置,很多跳舞的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开始跳舞一段时间后,体重没有明显减轻,但是身材明显改善了,尤其是腰线变的更漂亮。
5.膝盖
虽然跳舞会经常让你的膝盖受伤,但是长期以来舞者的膝盖不但不容易受伤,还会更加的坚固。
6.心脏
坚持跳舞会让你有颗强大的心脏及心血管系统功能。在提高最大摄氧量的同时向身体各个器官输送的氧量大大增加,各个器官的工作质量自然大大提高。另外舞蹈会加速血液循环,使冠状动脉有足够的血液供给心肌,从而预防各种心脏病。通过全身的运动,促使静脉血流回心脏,还预防静脉内血栓形成。
7.减缓生活工作压力
对于长期伏案工作学习导致的腰肩劳损等有非常大的预防及改善作用,可以有效的改善肩、颈部的劳损。
8.提升气质
如今,很多女性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塑造身材,她们更注重提升个人气质。爵士舞有别于其他加入了大量有氧操成分的健身舞,爵士舞艺术感很强,主要是锻炼个人的表现力,着重培养一种感觉,一种姿态。
9.产后忧郁症治疗
很多产后女性,因为产后体重增加,身材变型,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容易患产后忧郁症。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她们能很明显的看到自己的身材一天天苗条起来,加之舞蹈时进行快乐的运动,人自然而然就变得越来越开朗了。
老年人跳舞的禁忌
1、老年人跳舞不宜过于激烈
老年人心血管弹性较差,狂舞易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呼吸加剧、心率加快、血压骤升,可诱发或加剧心血管疾病。
哪怕是血压处于正常范围内(即收缩压低于140,舒张压低于90),街舞、迪斯科或长达2小时以上的任何舞蹈,也是老年朋友踩不得的“雷区”。因为老人心肺功能减弱,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阻力升高,过于剧烈的运动会加重心脏负担,造成供氧不足,尤其是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会导致心率和血压骤升,发生不测。
老年人跳舞的禁忌
老人可以选择节拍小于每分钟100步的舞蹈,如扭秧歌、中快步舞、健身舞、芭蕾、现代舞、扇子舞等有氧、中等强度的舞蹈。在跳舞过程中,还要监控脉搏,最好在100-120次/分,切不可超过130次/分。
2、老年人跳舞的饮食禁忌
2.1、不要饱腹起舞。老年人消化机能较差,饱腹跳舞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2.2、切忌酒后起舞 酒能刺激大脑,使心跳加速、血管扩张,还会诱发心绞痛及脑血管意外。
退行性膝关节炎能跳舞吗
退行性膝关节炎是可以跳舞的,但不能跳过于激烈的舞蹈。
轻松缓和的舞蹈对于骨关节炎也是一种运动方法。舞蹈可以延展身体,把肢体的纤维肌练长,使人肢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更好,关节放松。
舞蹈的类别
艺术,是由各个不同的艺术品种所组成的。作为艺术之一的舞蹈,同样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它也是由各个不同种类、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舞蹈所组成的。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
根据舞蹈的功能,用途,可分“实用舞蹈”(自娱)与“表演舞蹈”(娱人)两大类;每大类下,再根据“时间”分为传统与流行,再分两类即计四类;然后可再往下细分但无论那一个分类方法,其界线均已模糊,分类表示如下。
1、“实用型”(自娱)
以健身、怡情、益智、表现为目的,往往参与者即舞者兼观众,可不必观众。
传统实用舞蹈
流行实用舞蹈
2、“表演型”(娱人)
以表演或欣赏为目的,参与者分为演出者及观众。
传统表演舞蹈
流行表演舞蹈
3、生活型
生活舞蹈是人们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
生活舞蹈包括有: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
(1)习俗舞蹈:又可称为节庆、仪式舞蹈,是我国许多民族在婚配、丧葬、种植、收获及其他一些喜庆节日所举行的各种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在这些舞蹈活动中,表观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特征。
(2)宗教、祭祀舞蹈:是进行宗教和祭祀活动的舞蹈形式。主要用以祈求神灵庇佑、除灾去病、逢凶化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或是答谢神灵的恩赐;祭祀舞蹈,是祭祀先祖的一种礼仪性的舞蹈形式。过去人们用以表示对先祖的怀念或是希望先祖和神佛对自己的保佑和赐福。
(3)社交舞蹈: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舞蹈活动。一般多指在舞会中跳的各种交际舞。另外,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在各种节日所进行的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多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会交往、自由选择配偶的社交活动,因此,也可以说是各民族的社交舞蹈。
(4)自娱舞蹈:是人们以自娱自乐为唯一目的的舞蹈活动。用舞蹈来抒发和宣泄自己内
在的情感冲动,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充分满足。
(5)体育舞蹈:是舞蹈和体育相结合,以艺术审美的方式锻炼身体,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舞蹈新品种。如各种健身舞、韵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冰上舞蹈、水上舞蹈、街舞HIP-HOP,游舞,以及我国传统武术中的舞剑、舞刀和象征模拟各种动物、特定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戏等均是。
(6)教育舞蹈:是指学校、幼儿园等进行审美教育的舞蹈活动,以及开设的舞蹈课程,用来陶冶和美化人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加强礼仪,以及增进身心健康、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7)广场舞蹈:广场舞蹈[1] 又称排舞、广场舞。人们跳舞时,自动排成排,有秩序地跳舞。广场舞蹈可以健身,娱乐,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项目。广场舞蹈,一般用于晨练、晚间锻炼,不受年龄、性别、职业、职务、社会阶层的限制,可以多人、集体跳,也可以单人跳,场地可以在因陋就简。广场舞蹈在我国古代就有,历经几千年。早期的广场舞蹈主要是民族舞,其中以秧歌舞最为流行。在我国各个民族中,都有不同形式的广场舞蹈,是大众化的舞蹈。
锻炼身体舞蹈怎么做
所有的舞蹈都能起到健身的作用,有街舞、爵士舞、拉丁舞、肚皮舞、钢管舞、鬼步舞、等等看你自己喜欢哪一类!舞蹈是人类最早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不仅可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而且也是一种运动,舞蹈健身可以锻炼身体,调节情绪,缓解紧张状态,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通过舞蹈健身,可以矫正人们不良的姿势,不好的体形,不正常的呼吸运动。
通过舞蹈的有氧代谢,能有效增强心肺功能,调整新陈代谢,活血化淤,安神促眠。舞蹈可以使潜在于内心的焦虑、抑郁、愤怒、悲哀等不良情绪充分释放,使心理创伤分解、消除。舞蹈可以调节大脑皮质、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的功能,在其紊乱、失调时起到平衡调节作用。失眠者中部分人常有情绪不稳定,有兴奋、抑郁、亢进、低落、多愁善感、紧张、懊丧等表现,通过舞蹈这种全身运动,可使失眠者感到轻度的疲劳,从而使情绪安定平和,有益身心。
学习舞蹈对身体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不规范的练习起不到效果,反而容易伤身。不要想通过练习舞蹈在短时间内达到锻炼的效果,一天、一个月、一个季度,甚至是一年之后效果才会逐渐现象出来。也就是说,对待舞蹈的态度一定要端正,不要报之以打酱油的心态对待舞蹈。
健康时尚了解有氧舞蹈
1、有氧舞蹈
有氧舞蹈(aerobicdance)是配合音乐有节奏地舞动的有氧运动,有氧舞蹈一方面能消耗较多热量,一方面能把许多舞蹈动作健美操化,通过有氧健美操的锻炼形式,反复或进行组合练习 。
有氧舞蹈动作不象健美操动作比较操化,有氧舞蹈有许多风格,其音乐与舞蹈的结合紧密,锻炼时能达到愉悦身心,同时,人的创造想象、表现和艺术修养等综合能力都能达到提高。
2、比较流行的有氧舞蹈种类:
有氧舞蹈根据动作、音乐的不同特点分:aerobicdance,hip-hop,funk,salsa等许多风格的有氧舞蹈。而有氧舞蹈在中国又出现了扇子舞等许多风格。跳有氧舞蹈并不一定要去舞蹈教室,在家也能跳,可配合年龄编舞,有较大的自由性。
3、有氧舞蹈-拉丁风格
最早的有氧舞蹈都带有拉丁舞风格的有氧舞蹈,如爵士舞风格的有氧舞蹈jazzaerobics;以后又出现了萨尔萨有氧舞 salsaaerobics,这也是一种比较快的拉丁舞风格的有氧舞蹈,吸取了许多如曼波舞、恰恰舞、探戈、桑巴舞的风格。这些有氧舞蹈的特点就是髋部动作很多,动作优美。
4、方克、街舞风格的有氧舞蹈
方克(funk)、街舞(hiphop)的有氧舞蹈与funk、hiphop音乐有很大的关系,这些音乐都比较欢快,使人都有一种跃跃欲跳的感觉。funk、hiphop是带有自由舞和黑人舞风格的有氧舞蹈。
动作放松、自由多变,它能够提高锻炼者的协调性、达到健身的目的。跳funk、hiphop后使人精神非常愉快。所以这种有氧舞很受青年的欢迎。
5、有氧舞蹈的课程特点?
(1)暖身伸展运动(05-10分钟)
(2)有氧舞蹈内容(20-40分钟):jazz、salsa、funk、hiphop内容。
(3)专门舞蹈练习(05-10分钟):腹、臀、臂、腰、髋、腿的力量或其它
(4)放松和伸展运动(5-10分钟)
课程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开学习课程,创编课程,表演课程等
6、有氧舞蹈的受伤情况?
根据调查有氧舞蹈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依次为胫骨、脚、背、膝、踝,
●产生有氧舞蹈的受伤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产生有氧舞蹈的受伤的主要原因是运动过度,脚扭伤。韧带拉伤等。
●产生有氧舞蹈的受伤的内外因是什么?
外因:服装鞋的问题、准备活动、放松、伸展不充分、动作有问题、教练教法不好等
内因:自己的舞蹈技术掌握不够,调整不够,腿太紧,髋部没力,急于求成。
●预防有氧舞蹈的受伤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针对外因可以:穿适合运动的服装和鞋、准备活动、放松、伸展要充分、跟好的教练等。
针对内因可以:选择自己适合的课程、不急于求成,同时要注意自己身体基本素质的提高。
老年人学习舞蹈的意义
一、有益身体健康
中老年人学习舞蹈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有重大意义。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
肺活量是指人在深吸气后,作一次最大的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肺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肺活量的大小影响到脑部和全身各个器官的需求。肺活量大的人呼吸的新鲜空气就多,有健脑醒脑的作用。人到中老年人阶段由于生理上的变化,肺活量的减少随之呼入与呼出的气体分量也逐步减少。所以,中老年人在生活中要注意呼吸系统的保护和锻炼。舞蹈中需要运用大量的气息,而舞蹈不仅可以让中老年人加强呼吸系统的锻炼,还可以使她们在舞蹈练习中增大肺活量,使肺活量得到一定的改善。
人到中老年人阶段,肠胃大不如年轻时的状态,经常会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状况。在舞蹈中,舞蹈的幅度动作结合身体的拉伸、扭动、前俯后仰等对腹腔器官起到了多方位的牵拉、按摩作用。这种按摩作用不但可以调节肠胃蠕动和腺体的分泌功能,还可以使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保持协调状态,增强人的食欲。同时,还能进一步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睡眠是人每天比不可少的活动之一。而睡眠质量的好坏对身体的影响至关重要。中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的减退,睡眠质量对于身心健康有着更大的影响。而舞蹈作为有氧运动,跳完一支舞蹈可以令人有种精神畅快大汗淋漓的感觉。白天的兴奋有助于中老年人晚上安眠。
由于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骨丢失中骨重建处于负平衡,这和生理原因导致的激素减少有关。实践表明,适度的运动有益骨骼和肌肉的健康,增强肌肉的弹力和张力,增强骨骼的受损力,增加骨骼的血液循环,使骨骼营养良好,可以推迟骨骼的老化。舞蹈锻炼中可以拉伸肌肉,锻炼到肌肉的弹力和张力令骨骼不容易老化,因此舞蹈对她们的骨骼有很大的帮助。
脊椎的骨质、椎间盘、韧带、肌肉产生病变,进而压迫刺激牵脊髓、脊神经、植物神经从而出现的许多复杂的症状被称为脊椎病。据调查,我国中老年人群中有97%患有脊椎疾病。专家建议,积极锻炼了可以促进血液淋巴的循环同时强化肌肉力量,有利于脊椎病的恢复。由于舞蹈动作不一,所产生的幅度也不一,舞蹈中拉伸了韧带,锻炼了肌肉。舞中产生了力量,无论力量大小都可以起到促进血液淋巴的循环。因此,舞蹈还是预防脊椎病的好帮手。
所谓的老年痴呆症就是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在舞蹈中,要运用记忆里和大脑神经支配动作适度的锻炼了大脑,让大脑处于运行状态。因此,适当的用脑可以运动大脑的运转,防止大脑僵化,有利于防止老年痴呆。
人体内重要的运输系统和免疫系统是心血系统和淋巴系统,而这两个系统都是属于循环系统。主要器官有心脏、淋巴器官、血管和淋巴管。心血管系统影响着人的健康状况和体质。调查研究发现,锻炼是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方法之一,而舞蹈是最为适度的运动。舞蹈中,可以改善心功能,降低血压并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增加或维持心肌氧的供应。情绪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影响很大,情绪分为消极与积极。积极的情绪可以令人精神亢奋,向上。反之,消极的情绪会令人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舞蹈中,欢快明朗的节奏令人精神振奋,还可以消除身体疲劳。无形中对心血管系统疾病起了很大的防止作用。
二、愉悦心灵
什么是心灵?心灵(而非灵魂或精神),一个器官,是将动物在生物学的层面上与植物区分开来的分界线。心灵是一个生命场,它是以“场”这样的一种形式与我们的其它器官发生相互作用的;同时,心灵也是一个能量场,它的能量是通过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后转化而来的,并且,这部分能量只会在履行其自身的功能以及在其成长发育的过程中被消耗掉。如今的现代社会,大家都渐渐被现实化、物质化,而忘却了与人沟通,心灵与心灵真正的交流。在舞蹈中,彼此都一样。不分年龄大小、不分社会地位、不分钱多钱少,大家都一样,有的都只是一颗热爱舞蹈的心。学习排练中,抛开外在的东西做到真正的沟通交流。现在很多中老年人都喜欢打麻将,赢钱了很开心,可是输钱了高血压脾气都上来了。而舞蹈就像太阳,充满着热情,让人浑身上下都充满着力量。舞完后让人精神抖擞,可以使大家抛开带来的烦恼,全身心的放松投入。并且舞蹈中不但愉悦了自己还愉悦了别人,别人看见她们舞的青春活力充满激情无形中也愉悦了别人的心灵。不仅愉悦自己愉悦别人还能愉悦社会。从她们身上不自觉地就影响了别人追求生活质量,追求上进,追求健康的人生。对别人也产生了一种引导,一种促进。有关资料表明音乐可以用来调节情绪、益智养生和延年益寿。不同的舞蹈采用不同的音乐,让心情也变得不一样。当你的心灵处于低落时期你可以听着轻快的音乐跳着轻快的舞蹈。当你大汗淋漓时,慢慢的你就忘却了那些内心的不快。对于你的心灵又何尝不是一种愉悦调节呢?很多人会说心灵美,你愉悦了心灵必定会感受到心灵美。如果音乐是调味剂,那么舞蹈就是酒,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味道,给你的心灵带来不一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