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检测体温的意义
新生儿检测体温的意义
新生儿体温检测能够及时知道新生儿身体状况,预防新生儿发热或体温过低。
1、儿体温检测:新生儿体温高于基础体温1度以上,则判定为新生儿发热(即新生儿体温在正常情况下测量时高于37.5度时,宝宝可能出现发热情况);
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家长可以根据新生儿体温检测结果针对新生儿进行诊断治疗,预防新生儿体温过高或者发烧情况。
2、儿体温检测:新生儿体温低于36度,那么新生儿体温过低,家长们需要注意给新生儿做好保暖防寒措施,预防新生儿感冒;严重的话需要就医复温。
宝宝36度正常吗
宝宝体温36度正常吗:
婴儿早上体温只要在37.5以下都正常,就算宝宝体温是36度也属于正常的。因为婴儿的体温系统没完全发育好,受外界影响大。比如穿衣多少就会影响体温。
新生儿皮肤温度维持在36~37℃时耗氧量最低,又能保证正常代谢。刚出生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成熟,当环境温度改变程度超越机体调节能力时,则会造成新生儿发热,或体温过低。
如何给新生儿测量体温?
1. 腋下测温方法:解松婴儿衣服露出腋窝,把体温表水银端放在腋窝中央,将同侧手臂靠躯干挟紧体温表,将其固定,持续测温5分钟,所测得温度一般比口表所测略低。
2. 颈部测温方法:即将体温表水银端横放于颈部皮肤皱褶处,调整头部位子,挟住固定体温表,至少测温5分钟,能测10分钟更好。颈部测温不易固定,受气温高低影响也较大,准确性比腋下测温更差。所测温度较低,较口表低0.5C-0.7C,寒冷季节更低。
3. 肛门内测温方法:先用酒精棉球消毒肛表水银端,再抹上少许食用油(煮沸后冷却),加以润滑,缓缓插入婴儿肛门约3厘米,持续测温3分钟,所测体温正常值 37.5C左右,冬季体温不足的新生儿肛表体温可在36C左右。肛门测温较皮肤测温为合适,但方法较麻烦,常引起小儿哭吵,不过必要时还得用肛门内测温。
新生儿容易发热的原因
1.体温调节能力差
测体温前要先把体温表里的水银柱刻度甩到35℃以下。测腋下体温前应擦去宝宝腋窝的汗,然后将体温表水银端放在腋窝深处,尽量紧贴皮肤,家长将宝宝的胳膊扶好,5分钟后取出读数。新生儿皮肤脂肪薄,体表面积大,对产热和散热调节能力差,体温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易引起新生儿发热。
2.皮肤脂肪少
婴幼儿时期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功能比较差,体表面积相对大,皮肤脂肪少,产热和散热容易发生不平衡,所以新生儿的体温容易波动。一般来说,小儿体温升高较成人明显,体温波动范围较成人也更大。小儿正常体表体温在36~37度之间,如孩子的核心体温达到或高于37.5时,就要想到宝宝是否发烧了。
量体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尽量让新生儿保持安静,不要在哭闹的时候测量。
2、新生儿在刚吃完奶后体温较高,所以给新生儿测量体温时应避开这个时段。也不要在刚给新生儿洗完澡后测量体温,因为刚洗完澡后体温较低。
3、如果新生儿的体温高于37.5℃时,父母应先观察是否给他们穿得过多,如果新生儿穿得不多,但体温高于38℃则可能是发烧了。
4、一般情况下,下午的体温会比清晨稍高一些,如要确实记录宝宝体温,可选择每日起床后、洗澡前或傍晚等固定时段测量体温,一天测量约三次,必要时可加量。
5、若宝宝有发烧现象,新爸新妈在带着宝宝看病的时候,一定要将宝宝的发烧日期、时间、温度变化、发烧频率、天数与相关病症都告知,以供医师参考。
6、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差,患病时不一定表现为发热,也有可能是无故哭闹,不吃东西,呕吐腹泻,脸色苍白、发青等,这时候也应送医院诊治。
7、新生儿太小,不能配合大人,口腔又很小,故禁止用口表像大人一样测体温。
新生儿怎么测量体温
1.腋下测温方法
脱去宝宝上衣使腋窝外露,将体温表水银终端放在宝宝腋窝中心,让宝宝手臂与身体夹紧,保证腋窝处的体温计。维持这个姿势5分钟,查看体温表,即可获得宝宝腋下温度。值得注意的是,其测得的温度要稍低于口腔中所量的温度比腋下的温度要高。
2.颈部测温方法
保持体温表水平,将其置于宝宝脖子的褶皱处,使宝宝的头部位于合适的位置,能够保持温度计在正确的位置。测温时间要≥5分钟,10分钟是最好的选择。但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温度计难以固定在宝宝颈部,而且受气温干扰很大,常无法准备测量宝宝真实体温。
新生儿足跟血查什么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是由于先天因素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宝宝生长障碍、智力落后。新生儿主要表现为不爱动、不爱哭、反应差、爱睡觉、肌张力低下,此外还常常有喂奶困难、腹胀、便秘、生理性黄疸延长、体温低等。由于此病治疗非常简单,给宝宝补充甲状腺素即可,因此早期检测、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治疗意义重大。
新生儿发热如何判断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腋下体温一般为36-37℃;春秋冬三季平均值上午36.6℃,下午 36.7℃,夏季上午36.9℃-36.95℃,下午37℃。当喂奶、饭后、运动、哭闹、衣被过厚、室温过高时,可使新生儿体温暂时升高到37.5℃左右,甚至偶达38℃;相反,若宝宝饥饿、体内热量低,还有一些体弱的病患儿处于少动状态或保暖条件不佳则体温可降为35℃左右,临床上称体温过低或体温不升,应及时采取保暖措施。
判断宝宝是否发热的最好办法就是测量体温。测体温的方法亦影响所测真实体温数值,如试体温的时间和条件不同,所测出得体温数值有差异,如腋表、口表和肛表所测得数值依次相差约0.5℃,即测腋表者最低,肛表者最高。测腋温应以5分钟为准,不宜超过10分钟以上,过久所测体温有渐增趋势。若口腔、肛门内有局部炎症时测得数值较高,而在寒冷环境中用腋表所测得数值可偏低,因此,对可疑发热的宝宝,妈妈应根据环境变化,认真核对体渐测量的准确性。
发热可分为四类:低热:小于38℃。中热:38℃-39℃。高热:39℃-41℃。极热:大于41℃。由于新生儿对发热的耐受力较好而表现反应不多,有时感冒时体温可突然升高达40℃左右。较大的宝宝体温会趋于稳定状态。若宝宝体温突然升高,身体状况较差没有精神,往往反映有较严重疾病发生,若发热2周以上或反复体温升高时,妈妈需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认真查明原因,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人体正常体温波动
在一昼夜之中,人体体温呈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波动的幅值一般不超过1℃。体温的这种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昼夜节律或日周期。
女子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动。在排卵后体温升高,这种体温升高一直持续至下次月经开始。这种现象很可能同性激素的分泌有关。实验证明,这种变动性同血中孕激素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相吻合。
体温也与年龄有关。一般说来,儿童的体温较高,新生儿和老年人的体温较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机制发育还不完善,调节体温的能力差,所以他们的体温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动。因此对新生儿应加强护理。
肌肉活动时代谢加强,产热量因而增加,结果可导致体温升高。所以,临床上应让病人安静一段时间以后再测体温。测定小儿体温时应防止哭闹。
此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况对体温都会有影响;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体温也有影响;在测定体温时,就考虑到这些情况。
如何给新生儿测量体温
1、腋下测温方法:解松婴儿衣服露出腋窝,把体温表水银端放在腋窝中央,将同侧手臂靠躯干挟紧体温表,将其固定,持续测温5分钟,所测得温度一般比口表所测略低。
2、颈部测温方法:将体温表水银端横放于颈部皮肤皱褶处,调整头部位子,挟住固定体温表,至少测温5分钟,能测10分钟更好。颈部测温不易固定,受气温高低影响也较大,准确性比腋下测温更差。
3、肛门内测温方法:先用酒精棉球消毒肛表水银端,再抹上少许食用油(煮沸后冷却),加以润滑,缓缓插入婴儿肛门约3厘米,持续测温3分钟,所测体温正常值37.5C左右,冬季体温不足的新生儿肛表体温可在36C左右。
4、采用红外线探头测耳温,只需1秒钟即可测得比较准确的体温,可用于新生儿推广应用。
婴儿腋窝温度怎么测量
(1)测试体温的部位:测试体温有三个部位,即腋下、口腔、肛门。其中以腋下最方便、最常用,口腔测体温因小儿容易将表咬碎而一般不用,因各种原因无法腋下测试时,可在肛门内试测。
(2)体温的正常范围:春、秋、冬季平均值每天上午36.6℃,下午36.7℃;夏季上午36.9-36.95℃,下午为37℃o喂奶或饭后、运动、哭闹、衣被过厚、室温过高均可使小儿体温暂时升至37.5℃,甚至到38℃。尤其是新生儿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三种测体温方法数值依次相差0.5℃,即:腋下36-37℃、口腔36.5-37.5℃、肛门内37-38℃为正常。
体温的正常变动
在一昼夜之中,人体体温呈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波动的幅值一般不超过1℃。体温的这种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昼夜节律或日周期(circadianrhythm)。
女子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动。在排卵后体温升高,这咱体温升高一直持续至下次月经开始。这种现象很可能同性激素的分泌有关。实验证明,这种变动性同血中孕激素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相吻合。
体温也与年龄有关。一般说来,儿童的体温较高,新生儿和老年人的体温较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机制发育还不完善,调节体温的能力差,所以他们的体温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动。因此对新生儿应加强护理。
肌肉活动时代谢加强,产热量因而增加,结果可导致体温升高。所以,临床上应让病人安静一段时间以后再测体温。测定小儿体温时应防止哭闹。
此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况对体温都会有影响;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体温也有影响;在测定体温时,就考虑到这些情况。
新生儿为什么容易发热
体温调节能力差
测体温前要先把体温表里的水银柱刻度甩到35℃以下。测腋下体温前应擦去宝宝腋窝的汗,然后将体温表水银端放在腋窝深处,尽量紧贴皮肤,家长将宝宝的胳膊扶好,5分钟后取出读数。新生儿皮肤脂肪薄,体表面积大,对产热和散热调节能力差,体温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易引起新生儿发热。
皮肤脂肪少
婴幼儿时期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功能比较差,体表面积相对大,皮肤脂肪少,产热和散热容易发生不平衡,所以新生儿的体温容易波动。一般来说,小儿体温升高较成人明显,体温波动范围较成人也更大。小儿正常体表体温在36~37度之间,如孩子的核心体温达到或高于37.5时,就要想到宝宝是否发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