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肾血管高血压的病因是什么

肾血管高血压的病因是什么

肾肾动脉狭窄发病早期呈隐匿且进行性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而并没有临床症状,但随着狭窄进一步发展可出现高血压、肾功能衰竭、心绞痛、反复发作性肺水肿、蛋白尿等。关注临床线索是早期发现的关键。

1.30岁以前或55岁以后发现的高血压,特别是没有家族史的患者;

2.腹部、腰部可闻及血管杂音;

3.顽固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或以前稳定的高血压突然恶化;

4.反复发作的高血压;

5.不明原因的肾衰,而尿常规正常,特别是老年人;

6.伴发周围血管病变,特别在大量吸烟中;

7.高血压治疗时出现肾功能恶化,特别在使用ACEI或ARB时;

8.3~4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9.一侧肾脏萎缩或双侧肾脏长径相差1.5~2.0cm;

10.反复发作的慢性心衰或一过性肺水肿,特别是在合并高血压但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患者中较常见。以往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约有16%伴RAS,而高龄、长期吸烟、血清肌酐异常、合并多支血管的病变、难治性高血压、糖尿病时RAS发生率更高。

原发性高血压与肾性高血压的区别有哪些

(1)原发性高血压:一般年龄较大,或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先有高血压,以后才有肾损害。如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等。

(2)肾血管性高血压:多见于30岁以下,或55岁以上,突然发生恶性高血压,或以往有高血压病史,突然转为恶性高血压者。并应注意病史中有否腰部外伤,腰痛部或胁腹部剧痛,腹痛等病史。

(3)肾实质性高血压:这类患者多有肾脏病病史,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慢性肾盂肾炎等.

高血压肾病的诱发因素有很多,了解这些病因,有助于做到对因治疗,有助于患者做好护理工作,提高治疗成效。高血压肾病病因如下:

1、肾血管疾病:肾血管疾病导致肾动脉粥样硬化、肌纤维增生,使肾动脉缺血、血栓构成或栓赛从而引起高血压肾病。因此,当肾血管出现疾病时,应及时检查确诊就医,防止病情恶化,给自己的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

2、肾本质性病变: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是高血压肾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这是因为这些肾病导致患者的肾脏受损,并分泌出导致血压升高的物质,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就很有可能导致血压继续升高,引发高血压肾病。

3、尿路阻塞性疾病:尿路结石,泌尿系统感染等,除了会导致肾脏受损外,也会导致血压升高,出现高血压肾病。因此,只要自己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切勿拖延,特别是非常严重的疾病。

不管是哪种原因导致自己患上的高血压疾病,在生活中都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疾病,高血压疾病本身都是难以控制好的,如果再出现这样类型的高血压疾病,那么控制起来就更不容易了,在控制高血压疾病的时候要先改善好自己的食物摄入,高血压患者只能吃一些清淡有营养并且容易消化,脂肪含量不高的食物。

高血压病的危害有哪些

很多人在高血压病早期没有任何异常表现,只有少部分人群会有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而高血压病对身体的危害,主要也是来自其并发症,而非高血压本身,可见高血压病也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这从近些年对高血压病认识的变化就能看出。

过去认为,当血压的收缩压(高压)≥140mmHg、舒张压(低压)≥90 mmHg,就是高血压病。如今看来这一概念存在很多偏颇之处,现在对高血压病的高血压病是由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下的心血管综合征,是可以导致心脏、心血管功能与结构发生改变的疾病。

概念上的两个细微变化,更加强调了高血压是动态变化的,为临床的高血压预防和治疗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首先既然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引起,那么,预防高血压也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其次,机体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不仅包括血压的不断变化,也包括心、脑、肾、血管等各方面的组织器官都在变化,并且互为因果。

与糖尿病类似,高血压本身并不会造成死亡,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在于各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中风、肾衰竭等等,其次对机体重要器官的危害也很大,如视网膜病变、周围血管硬化等。

Tips--不能忽视的高血压数据

血压高于正常值,即一般成人收缩压≥140mmHg时,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将增加40%,心力衰竭发生较正常人高出6倍;反过来将血压降到正常值范围内时,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将降低20~25%、心衰的发病风险降低50%、脑卒中可降低35~40%。

收缩压每增高10mmHg,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就会增加50%;舒张压每增高5mmHg,脑卒中发生的风险会增加46%。

而有意思的是,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每下降2mmHg,心梗死亡风险将下降7%,脑卒中降低10%。

高血压病因

1.遗传因素

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2.精神和环境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3.年龄因素

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4.生活习惯因素

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5.药物的影响

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6.其他疾病的影响

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症状性高血压有哪些

症状性高血压又称继发性高血压,是由一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在疾病发生的过程中继发的血压升高,也就是说高血压仅是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

症状性高血压的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等与高血压病相似,因此,当原发病的某些症状不太明显时,易误诊为高血压病。但是由于症状性高血压有致病原因可查,常见病因有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妊娠高血压、主动脉缩窄等。故而该病的治疗和预后与高血压病完全不同。有些症状性高血压的原发病可通过药物或手术等其他方法进行治疗,治愈后血压即可恢复正常,故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症状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病鉴别。

一般的讲,症状性高血压有如下特点:发病时年龄较轻,有的在儿童时就发生高血压。高血压进展较快。与年龄相比,舒张压相对较高。应用降压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甚至无效。既往有肾脏病或大动脉炎的病史,

据报道,症状性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的5%~10%。对于40岁以下出现高血压者,应着重考虑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对任何高血压患者都应该注意发现较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的症状,并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切勿忽略上下肢动脉搏动情况,上下肢血压测量,腹部及肺部听诊。若发现高血压具有以上特点,怀疑为症状性高血压者,应根据所患疾病,由不同的专科医生诊治。

导致高血压肾病的病因

想治疗高血压肾病,首要得晓得致使高血压肾病的病因有哪些,高血压肾病的病因有哪些?晓得病因之后,才干针对性的做好避免,具体有哪些病因,高血压肾病的病因有哪些?

肾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之一,在无显然浮肿或未做尿液检查时,病人容易以为得的是原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可分为肾实质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其中肾实质性高血压,在病史不典型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鉴别有一定的困难。

高血压肾病症状临床上又分为原发性高血压肾病和继发性高血压肾病两类。

1、原发性高血压肾病:一般年龄较大,或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先有高血压,以后才有肾损伤。如尿蛋白、肾衰竭等。

2、实质性高血压肾病:那类病人多有肾脏病病史,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慢性肾盂肾炎等。

3、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病:多见于30岁以下,或55岁以上,突然发生恶性高血压,或以往有高血压病史,突然转为恶性高血压者。并应留言病史中有否腰部外伤,腰痛部或胁腹部剧痛,腹痛等病史。体检时腹部或胁腹部、颈部可有血管杂音。但上述征象均无特异性,确诊要靠肾动脉造影及肾静脉肾素测定。

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级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者是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于某些确定的原因,或者是病因,从而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的百分之五。

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素分泌瘤等,部分找不到病因的血压升高则叫做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病。 目

前我国采取的血压分类和标准,多为收缩压大于等于一百四十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九十毫米汞柱。

为什么会患慢性肾衰竭呢

慢性肾衰竭发病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很多人关心讨论的问题,也说明人们意识到了健康的保健。大家都知道慢性肾衰竭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进展恶化达终末期的表现,那么,慢性肾衰竭发病的原因是什么?一起来看看肾病专家的介绍吧!

1.慢性肾小球肾炎:如IgA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阶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和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

2.代谢异常所致的肾脏损害:如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及淀粉样变性肾病等3.血管性肾病变:如高血压病、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等;

4.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Alport综合征等;

5.感染性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等;

6.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狼疮性肾炎、血管炎肾脏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7.中毒性肾病:如镇痛剂性肾病、重金属中毒性肾病等;

8.梗阻性肾病:如输尿管梗阻、反流性肾病、尿路结石等等。另外,大约有6%~9%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病因难以确定。据国外的研究表明,在慢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中,占第一位的是糖尿病肾病,约为27.7%,第二位的是高血压肾损害,约占22.7%,,慢性肾小球肾炎占第三位,约为21.2%,多囊肾为 3.9%,其他各种病因共占24.5%。我国目前尚没有慢性肾衰竭病因大规模调查的资料,从临床经验上来看,我国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仍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其次是肾小管间质性疾病。

解析高血压肾病的病因

肾病专家介绍:高血压肾病的病因

因为肾脏血流量约占心排血量的1/5~1/4,加上肾脏是由众多微血管丛构成,高血压毫无疑问地会伤害肾脏。长期高血脂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甚至阻塞。病变部位若位于肾动脉,则发生肾梗死;病人会出现蛋白尿,血压会更加增高。

肾血管一旦阻塞或硬化,肾血流量硬化,肾血流量相对减少,肾功能于是下降,从而是构成高血压肾病原因。肾脏平时负责体内水分与电解质平衡。一旦功能受损,水分与电解质失衡,血量增加,加上肾素分泌上,血管收缩,血压更加偏高,对肾脏的伤害,无疑是雪上加霜。因而,高血压病人需谨慎控制血压。高血压与肾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影响,共同加重疾病的发展。

为什么降压药不能停 血压平稳不等于高血压治愈

原发性高血压病由于病因复杂,无法根治,只能低症进行降压治疗,因此必须坚持终身治疗。若服用有降压药后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只能说明此时选择的降压药物和用药的药量基本适合,使血压得到了控制,但并不能表示高血压已经治愈,或是心、脑、肾、血管受累发生的病变已经恢复正常。因此仍需要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但血压平稳一段时间后,可以适当的减量维持。

病人有高血压跟肾脏有关吗

高血压是肾脏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中就有肾血管性高血压和肾实质性高血压两种,但是两者在病因和发病机理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预后也有不同。肾血管性高血压可以应用手术方法治愈,一般早中期治疗效果较好。而肾实质性高血压可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期。

1、饮食要清淡

饮食要三低二高。低动物脂肪、低糖、低钠(盐),高蛋白、高纤维素(蔬菜)。高血压病人不宜吃得过咸,要多吃蔬菜和易消化食物,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特别是动物脂肪和内脏,以防止发胖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对于老年人,在烹调方面不宜采用油炸方式,因这类食品会增加脂肪含量。这是高血压的注意事项之一。

2、心情要舒畅

俗话讲,“笑一笑,老变少”。实践证明,心情开朗、乐观的人较长寿。应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并培养乐观、开朗、幽默的性格,相反,如果你终日处于兴奋、紧张或忧伤之中,对鸡毛蒜皮小事耿耿于怀,会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液粘度增加,使原已升高的血压继续上升,诱发高血压危象、脑血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3、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每天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加能量消耗,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防止肥胖,而且可以促进心血管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血管紧张度,使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下降,也可使血甘油三酯及血液粘稠度下降。这些对预防冠心病及高血压病都十分有利。

4、定时排便

人体在排大便时腹压升高可影响血压。高血压病人在排便困难时可服用一些缓泻剂,平时应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还应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

痛风与局血压病有什么关系

痛风患者常伴高血压病。有学者认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病可能有相关性,并 认为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子,有高尿酸血症者易患高血压病。其原因尚不清楚。 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的影响:高血压病患者如发生高尿酸血症,其血尿酸水平 常和肾血流动力学有关,能反映高血压病引起的肾血管损害的程度,并可作为肾硬 化的一个血流动力学指标。病程越长,尿酸越高,病情越严重,肾血流损害越严 重。其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通过尿酸钠结晶直接沉积于小动脉壁而损害动脉内膜 引起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 高血压病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痛风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病,可影响尿酸排泄, 使高尿酸血症更加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高血压本身有引起肾功能减退的趋向,进而 影响肾排泄尿酸的功能。包括:①高血压病可引起肾小动脉...

高血压病因

高血压病因不明,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有

1.年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2.食盐: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33.15%,>20g/日发病率30%。

3.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

4.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5.环境与职业: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城市中的高压发病率高于农村。

血压调控机制

多种因素都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心脏泵血能力加强(如心脏收缩力增加等),使每秒钟泵出血液增加。另一种因素是大动脉失去了正常弹性,变得僵硬,当心脏泵出血液时,不能有效扩张,因此,每次心搏泵出的血流通过比正常狭小的空间,导致压力升高。这就是高血压多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和变得僵硬的老年人的原因。由于神经和血液中激素的刺激,全身小动脉可暂时性收缩同样也引起血压的增高。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第三个因素是循环中液体容量增加。这常见于肾脏疾病时,肾脏不能充分从体内排出钠盐和水分,体内血容量增加,导致血压增高。

相反,如果心脏泵血能力受限、血管扩张或过多的体液丢失,都可导致血压下降。这些因素主要是通过肾脏功能和自主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自动地调节身体许多功能的部分)的变化来调控。

相关推荐

大家知道血管高血压

血管高血压一种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各种病因引起的一侧或双侧动脉及其分支狭窄进展到一定的程度,即可引起血管高血压,经介入或手术治疗后血压可恢复正常或改善。本病可导致缺血性病及晚期脏病,与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小动脉硬化不同。 能引起动脉狭窄或栓塞的各种疾病均可导致血管高血压。 治疗血管高血压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和中西医结合,可从三方面进行,即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各种疗法具有其特定的作用和局限性。对具体患者的处理则视其具体病情而定并可联合应用。治疗目的在于恢复足够的

儿童高血压常见原因 血管高血压

血管尤其动脉疾病,比如先天性动脉狭窄、动脉炎等导致的高血压。基本上没有蛋白尿、血尿和水肿,超声检查显示患侧脏可能缩小。

何谓血管高血压

所谓血管高血压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的狭窄或闭塞性疾病,引起血流量减少或缺血所致的高血压。若能及时解除狭窄或闭塞,高血压可以逆转。它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所致的广泛小动脉阻塞不同,这种阻塞不能解除。 血管高血压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大动脉炎,纤维肌性结构不良,以及动脉周围病变的压迫所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硬化闭塞症一样,也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多见于中老年人,以男性病人较多,并常伴有血脂增高和糖尿病,病变多累及动脉开口处。多发性大动脉炎好发于年轻女性,临床

高血压病早期诊断方式

病因 脏本身用于过滤体内毒素,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水和钠盐,同时防止蛋白,血细胞等漏出血管高血压使得血管内血液压力增高,导致蛋白漏出至尿液里,蛋白一旦漏出会对脏的滤网系统造成破坏。高血压长久控制不佳,造成的结构破坏难以逆转,就会逐渐出现功能损害,甚至慢性衰竭,其最后严重的阶段为尿毒症。 临床表现 良性高血压硬化症患者年龄多在40~50岁以上,高血压病史5~10年以上。早期仅有夜尿增多,伴微量白蛋白尿,继之出现蛋白尿(一般为+至++),部分患者可出现少量红细胞尿。高血压可导致其他脏器并发症:动脉硬

高血压病患者的分类诊断方法

根据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危险因素及合并的器官受损情况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危险性进行了量化,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和极高危险组。下面内容针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分类鉴别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高血压病患者的分类鉴别: 1、低危组:高血压1级,不伴有上列危险因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中危组:高血压1级伴1-2个危险因素,或高血压2级不伴或伴有不超过2个危险因素。 3、高危组:高血压1-2级伴至少3个危险因素; 注意:在达到高危组的患者要立即开始用药治疗。 4、极高危组:高血压3级或高血压1-2级伴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的

如何判定小孩患高血压

不同年龄小儿高血压的判断标准如下: 1个月以内的婴儿收缩压大于12.8千帕(96毫米汞柱); 1个月~2岁的小儿收缩压大于14.9/9.8千帕(112/74毫米汞柱); 3~5岁小儿收缩压大于15/10千帕(116/76毫米汞柱); 6~9岁小儿收缩压大于16/10.4千帕(122/78毫米汞柱); 10~12岁小儿收缩压大于16.8/10.9千帕(126/82毫米汞柱); 13~15岁小儿收缩压大于18/11.5千帕(136/86毫米汞柱)。 由于小儿高血压大多数症状不明显,或者很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因

老年人高血压怎样预防脑出血

一般认为单纯的血压升高,并不足以引起血液外溢出血。有人观察到正常人脑动脉能耐受200千帕(1500毫米汞柱)的压力而不发生血管破裂出血。所以动脉粥样硬化脑出血的重要病理基础。有80%以上的脑出血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因此又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脑出血之称。 脑出血的常见病因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人到老年,血管常会发生硬化,持续的高血压更容易导致脑动脉硬化,血管壁出现脂肪玻璃样变,从而削弱血管壁的强度。加上脑血管壁的结构比较薄弱,血管中层肌细胞少,缺乏外弹力层,动脉外膜不发达,容易造成脑内小动脉壁发生局

血管高血压有哪些症状

1、高血压 发生于年轻人的高血压、老年人的突发性高血压。常伴有剧烈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抽搐、甚至昏迷,一般降压药物治疗无效。高血压表现为发展快、病程短,多呈持续性,舒张压明显升高,一般>15.96 kPa(120mmHg)。 2.腹部血管杂音 有2/3的病人可在上腹部或背部听到血管收缩期杂音或伴有轻度震颤。 3.可有间歇性跛行 腰痛、臀部放射痛等下肢供血不足的现象。 4.动脉有栓塞时可有腹痛 发热、血象升高的情况。 5.功能受损者可出现血尿及蛋白尿。 6.眼底改变呈现

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高血压单侧或双侧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引起的高血压。RVH的实用定又高血压动脉病变引起,病灶清除或切除后可恢复。高血压人群中,RVH占3%~15%。由于年龄分布不同,所选的人群有别,文献报导的发病率范围变化较大,为1%~20%,高峰期为10岁以下的儿童及40岁以上成年人,虽然确切发病率并不清楚,但估计约占高血压人群的5%。 高血压为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它由于血管脏实质的病变引起的高血压。负责供应脏血液的动脉——动脉狭窄时,会导致脏缺血,其主要临床

高血压病的病因

1、体重与肥胖因素:体重增加不但导致肥胖的因素,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身体越胖,患高血压病的危险越大。 2、高盐饮食因素:我国北方人比南方人患高血压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北方人口味偏咸,每天摄人的盐量较高。 3、饮酒因素:北方天气寒冷,饮热性白酒的人比南方人多,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随之也增大。 4、精神心理因素:工作紧张、精神负担重、生活无规律、长期熬夜、睡眠或休息不足,均可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5、人体缺钙也高血压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6、遗传因素:国内外资料研究表明,高血压有较强的遗传倾向,但遗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