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常见三大痛经误区或让你痛上加痛
女性常见三大痛经误区或让你痛上加痛
在经期,多数女性会有痛经,但很多女性没有注意到痛经的误区,对身体造成危害。下面,小编就介绍关于痛经的三点误区:
痛经三大误区
误区一、凭经验吃药。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是由于生理上不通畅引起的,后者是不同的生殖道器官病变导致的,无论哪种痛,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尤其是继发性痛经,若用药不当,可能会酿成大害。这是关于痛经的误区之一。
误区二、摘除病变器官会一劳永逸。部分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盆腔淤血综合征等难治之症的女性,会因为痛经严重或经久不愈,就想去动手术摘除病变器官,以为可以一劳永逸。可是,人体每一个器官都有作用,生殖器官有各自不可替代的功能,过早摘除,可能会造成一些隐性的问题。
误区三、痛经会自动痊愈。许多女性在以前发生过原发性痛经,婚后自然好转,甚至消失了。当再次遭遇痛经袭击时,就觉得这无关紧要,会过去的,过一段时间就自然会好。这是痛经的误区中最普遍的一点。但是,事实上,原发性痛经没有器质性病变,多数可能会自然好转、消失。而继发性痛经通常是婚后发生,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不医治原发疾病,痛经不但不会好转,还会逐渐加重,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女性痛经有哪些止痛误区
痛经是个综合征
很多人都以为痛经就是肚子疼,其实除了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之外,疼痛还会蔓延到腰部、后背、胸口等部位,像乳房胀痛、胸闷烦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也是很多见的。除了生理上的不爽之外,心理也会有一系列的郁闷问题,比如心慌失眠、恶心呕吐、出虚汗、烦闷暴躁等等。
患者对很多疾病尤其是痛经存在较多的误区,认为痛经治疗不治疗都一样,或者随便吃点药,其实这些都是不对的,因为痛经往往隐含很多其他疾病,从现在开始让我们重新认识痛经吧。
错误一:婚姻为痛经划上休止符
简单地说,疼痛是因为子宫肌肉强烈地痉挛、以及盆腔瘀血引起的。事实上,痛经的原因非常复杂,有可能是因为你得了某种妇科疾病,比如子宫内膜息肉。因此,做一个并不复杂的手术后,纠缠多年的痛苦就可以彻底解除了。
错误二:温热能完全感化疼痛
从中医的角度看,每个人的体质有虚、实、寒、热之分,即使痛经,也有寒凝、气滞、血瘀、虚寒、湿热的多种类型,在这个基础上还有各种组合。
虚寒型体质比较多见,这种情况予以“温热疗法”很对症,但对于其他类型者就不一定有效了。即便是虚寒体质的人,这种温热作用其实也很有限,如果疼痛比较严重的话,往往还需要借助其他方法来解决。
错误三:按摩驱痛
针灸、按摩一直被认为是治疗痛经的好办法,原因是:通过对某些穴位(如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经络传导的刺激,能够缓解子宫痉挛和盆腔瘀血,起到止痛作用。
然而,许多的医学实践表明,在经期这个特殊时间,不宜采取过于强烈的按摩,这容易诱发子宫内膜脱落,加重出血。如果按摩师的手法不正确、强度运用不当,就更容易引起副作用了。
最合理的方法是在月经前后,而不是月经当中进行按摩治疗。即便如此,也应事先查清痛经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的,如果是器质性的,应先将病因去除。
错误四:经期性爱火上浇油
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性学家对这种传统观念提出反驳:插入方式带入的少量细菌和病毒不至于造成什么危害,而且还可以利用避孕套来确保清洁。
另外,性爱可以在大脑中产生大量的内啡肽——这种特殊的激素能够调整不良情绪,调动神经内分泌系统,提高免疫力,缓解疼痛。经期这个特殊日子,其实女人更需要性爱抚慰。
错误五:痛经会自动痊愈
许多女性在以前发生过原发性痛经,婚后自然好转甚至消失了。当她们再次遭遇痛经袭击,就认为这无关紧要,忍一忍就过去了,过一段时间就自然会好。事实上,原发性痛经没有器质性病变,大部分可能会自然好转、消失。而继发性痛经一般是婚后发生,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不医治原发疾病,痛经不但不会好转,而且会逐渐加重,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错误六:凭经验吃药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是生理上不通畅造成的,后者是由不同的生殖道器官病变引起的,无论哪种痛,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特别是继发性痛经,如果用药不当,可能酿成大害。即使是同一种生殖器官疾病引起的痛经,也有不同的病因,也可能在用药种类、剂量上有很大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说,你朋友的痛经可能与你一样非常剧烈,但是她可能服用一些消炎止痛片能好,你却不一定能好,说不定还有副作用。
错误七:摘除病变器官会一劳永逸
一些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盆腔淤血综合征等难治之症的女性,因痛经严重或经久不愈,就想去动手术摘除病变器官,认为这样一劳永逸。可是,人体每一个器官都有它的作用,生殖器官尤其有各自不可替代的功能,过早摘除,可能会带来一些隐性的问题。所以,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别要求动手术摘除病变器官。有些疾病虽然难以治愈,但是基本能够控制病情、减轻甚至消除疼痛症状。所以,选对方法治疗才是关键。吃止疼药绝对是个饮鸩止渴的方法,它除了缓解当时症状之外,不能治疗根本情况,比较适合的方法还是物理治疗,比如热敷。有些温热贴只有巴掌大小,温度也保持在痛经时感觉最舒适的43℃,同时持续保温8~10个小时,保证你想痛都难。
盘点3个最常见的痛经误区
1、痛经会自己痊愈
有一些已婚女性说,自己在生小孩之前经常痛经,生完小孩之后痛经就好了,这种说法靠不靠谱呢?专家认为,原发性的痛经如果没有发生病变,那么在分娩之后确实会有所好转,但是继发性的痛经是没办法通过分娩来改善病症的,而且继发性痛经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话,是有很大可能会引起不孕症的。
2、靠吃止痛药止疼
很多女性在痛经的时候会通过吃止痛药来缓解痛经,虽然吃止痛药可以有效止住疼痛,但是专家提醒,经常吃止痛药是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的,而且止痛药治标不治本,痛经还是要通过其他方法来调理。
3、痛经是因为着凉
很多年轻女孩子认为,之所以会痛经是因为在月经期间着凉了,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中医认为,着凉只是痛经原因之一,并不是所有的痛经都是因为着凉,但是在经前、经期避开生冷食物,做好保暖对于缓解痛经是有一定作用的。
警惕痛经的治疗误区
警惕痛经的治疗误区!痛经对于很多女性朋友来说都不是什么大事情,认为忍一忍就行了。其实,痛经是可以治疗的,尤其是由于妇科疾病引发的痛经更应该及时的治疗所诱发疾病。不过因为,女性朋友对痛经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治疗的时候产生了很多的治疗误区。在此,小编建议女性朋友一定要警惕痛经的治疗误区。那么,痛经的治疗误区有哪些呢?
关于痛经的治疗误区下面主要介绍三种,这是在女性朋友中普遍存在的治疗误区:
痛经的治疗误区1、痛经不必治疗,经后会自愈
痛经对于很多女性的确是可以忍受,而且在经后也会自动消失。事实上,原发性痛经没有器质性病变,大部分可能会自然好转、消失。而继发性痛经一般是婚后发生,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不医治原发疾病,痛经不但不会好转,而且会逐渐加重,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痛经的治疗误区2、痛经时自己主张服用止痛药
为了缓解痛经带来的困扰,很多痛经女性不问缘由就服用止痛药。其实,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是生理上不通畅造成的,后者是由不同的生殖道器官病变引起的,无论哪种痛,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特别是继发性痛经,如果用药不当,可能酿成大害。即使是同一种生殖器官疾病引起的痛经,也有不同的病因,也可能在用药种类、剂量上有很大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说,你朋友的痛经可能与你一样非常剧烈,但是她可能服用一些消炎止痛片能好,你却不一定能好,说不定还有副作用。
痛经的治疗误区3、摘除病变器官会治疗痛经
很多原因都可导致痛经出现,比如一些妇科疾病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盆腔淤血综合征等难治之症。很多患病女性认为只要摘除了病变器官就可以治愈疾病、治疗痛经。其实,人体每一个器官都有它的作用,生殖器官尤其有各自不可替代的功能,过早摘除,可能会带来一些隐性的问题。所以,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别要求动手术摘除病变器官。有些疾病虽然难以治愈,但是基本能够控制病情、减轻甚至消除疼痛症状。
痛经尽管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尽管可以自愈,但是痛经带来的诸多不便还是让女性很痛苦。为了轻松的生活、工作,痛经需要治疗,需要正确的治疗,一定要警惕痛经的治疗误区!
女性痛经的保健误区
痛经是多数女性经期都出现过的情况,很多女性知道痛经不是能忍忍就过去的事,是需要治疗的。通常女性出现痛经都会积极的进行护理和保健,但是很多女性没有意识到的是自己正在进行的保健存在着误区。那么,女性痛经的保健误区有哪些?
女性痛经的保健误区
痛经的保健误区1、凭经验吃药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是生理上不通畅造成的,后者是由不同的生殖道器官病变引起的,无论哪种痛,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特别是继发性痛经,如果用药不当,可能酿成大害。
即使是同一种生殖器官疾病引起的痛经,也有不同的病因,也可能在用药种类、剂量上有很大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说,你朋友的痛经可能与你一样非常剧烈,但是她可能服用一些消炎止痛片能好,你却不一定能好,说不定还有副作用。
痛经的保健误区2、痛经会自动痊愈
许多女性在以前发生过原发性痛经,婚后自然好转甚至消失了。当她们再次遭遇痛经袭击,就认为这无关紧要,忍一忍就过去了,过一段时间就自然会好。事实上,原发性痛经没有器质性病变,大部分可能会自然好转、消失。而继发性痛经一般是婚后发生,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不医治原发疾病,痛经不但不会好转,而且会逐渐加重,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以上是关于女性痛经保健的误区的介绍,专家提醒,痛经是一定需要治疗和保健的,不把当回事会造成更多的妇科病。女性痛经一定要避开上述两个误区,正确有效的对自己的痛经进行护理和保健,以免给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
护理痛经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服用止痛药
因为构成女性痛经的原因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根据不同原因造成的痛经,其解决的方法也会不同,滥用药还可能加重痛经,或产生一种依赖性。
误区二:以为会自动痊愈
很多女性在以前发生过原发性痛经,婚后自然好转甚至消失了。当她们再次遭遇痛经袭击,就认为这无关紧要,忍一忍就过去了,过一段时间就自然会好。事实上,原发性痛经没有器质性病变,大部分可能会自然好转、消失。而继发性痛经一般是婚后发生,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不医治原发疾病,痛经不但不会好转,而且会逐渐加重,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误区三:热敷
有些人发生痛经后就会拿一个热水袋来保暖,其实温热疗法治疗痛经并非适合所有人,因为我们正常人的体质是分为虚、实、寒、热的,对于虚寒型体质采用温热疗法治疗才有功效,而对于其他体质的女性则不宜采用这种方法治疗痛经。
女性痛经三大误区
误区一、凭经验吃药。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是由于生理上不通畅引起的,后者是不同的生殖道器官病变导致的,无论哪种痛,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尤其是继发性痛经,若用药不当,可能会酿成大害。这是关于痛经的误区之一。
误区二、摘除病变器官会一劳永逸。部分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盆腔淤血综合征等难治之症的女性,会因为痛经严重或经久不愈,就想去动手术摘除病变器官,以为可以一劳永逸。可是,人体每一个器官都有作用,生殖器官有各自不可替代的功能,过早摘除,可能会造成一些隐性的问题。
误区三、痛经会自动痊愈。许多女性在以前发生过原发性痛经,婚后自然好转,甚至消失了。当再次遭遇痛经袭击时,就觉得这无关紧要,会过去的,过一段时间就自然会好。这是痛经的误区中最普遍的一点。但是,事实上,原发性痛经没有器质性病变,多数可能会自然好转、消失。而继发性痛经通常是婚后发生,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不医治原发疾病,痛经不但不会好转,还会逐渐加重,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痛风常见的十大误区
误区一:只要关节不痛,血尿酸水平再高也不用管它
该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如果不及时有效的控制高尿酸血症,将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并由急性转为慢性。高尿酸血症还可导致关节畸形,虫蚀样、斧凿样骨缺损或骨折,急性肾衰或尿毒症。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的结果均显示,长期高尿酸血症可诱发和加重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等现代流行病的发生和发展。
专家建议:只要血尿酸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就要到医院咨询。血尿酸水平超过480μmol/L就必须高度重视,开始考虑药物治疗。
误区二:治疗痛风的药物,对肝肾毒性大,能不吃,尽量不吃
在考虑是否需要服用治疗痛风的药物时,应全面权衡用药的利与弊,不能片面强调药物的副作用,而忽略了疾病本身对机体的损害。与炎症和高尿酸血症对机体的损伤相比,药物的副作用可说是“小巫见大巫”,因为机体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特别是肝脏和肾脏,药物对肝肾的损伤,机体可以修复,但长期高尿酸血症对肾脏、肝脏、心脏等内脏器官持续慢性损伤不可逆转,肌体难以修复,最终导致尿毒症、冠心病、中风等严重后果。
误区三:运动能减肥,同样也能降低尿酸
运动使人快乐,运动使人健康。但对于痛风患者而言,不恰当的运动会诱发和加重痛风。这是因为:
(1)运动后,大汗淋漓使血液浓缩,尿量减少,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尿酸量减少,血尿酸水平升高。
(2)剧烈运动后乳酸产生增加,乳酸抑制肾脏尿酸排泄,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3)受累、受伤和受寒是痛风发作的常见诱因,关节部位的劳累和受伤易诱发痛风。
因此,痛风患者在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时间时,一定要尽可能地避开关节容易受累、受伤的运动形式,尽可能地保护好关节。运动过程中和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保证充足的尿量,以利于尿酸从肾脏的排出。
误区四:痛风是吃出来的病,因此通过单纯的饮食控制(忌口),就能完全可以把痛风控制住,不必药物治疗
痛风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该病的发生、发展。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病的首要因素,但在临床上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只有5%~12%发展为痛风,大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终生不发生痛风。这说明高尿酸血症只是痛风发病的必要条件,而非唯一条件,遗传易感性和免疫因素在痛风发病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已经证实,体内血尿酸80%来源于自身新陈代谢,外源性食物进入体内后所产生的尿酸只占20%,饮食控制只能减少外源性尿酸量,对内源性尿酸的产生无任何影响。因此单纯通过饮食限制,难以将尿酸控制在正常水平,对于痛风患者而言,药物治疗是在所难免的。
误区五:治疗过程中,如果痛风发作越来越频繁,说明病情加重,治疗方法不对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确实遇到患者描述的这种情况,即在治疗过程中血尿酸水平明显好转甚至趋于正常,但痛风发作却越来越频繁。但出现这种现象并非如患者所言病情加重,治疗方法不对,相反,我们认为这是患者病情趋于好转的标志。这是因为长期高尿酸血症导致关节内外大量尿酸盐晶体的析出,这些尿酸盐晶体与其周围组织液中的尿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血症的尿酸骤然下降后,组织液中的尿酸也会明显降低,导致尿酸盐晶体的溶解、破碎,破碎的尿酸盐晶体被巨噬细胞所吞噬,从而诱发痛风发作,这种现象称之为“转移性痛风”或“二次痛风”。
临床工作中发现,二次痛风具备下列临床特点:
①多在血尿酸水平骤然下降时出现;
②痛风发作次数明显增加,但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③发作呈递减趋势;
④随着发作次数的减少,关节红肿程度明显减轻,关节腔内尿酸盐晶体的数量明显减少;
⑤小剂量秋水仙碱即可预防或控制二次痛风的发作。
因此,二次痛风虽然会导致一时之痛,但从长远的治疗效果来看,有利于关节周围及关节腔内尿酸盐晶体的清除,更有利于受累关节的修复。
误区六:血尿酸降到正常后,不需继续服用降尿酸药物,只要控制饮食就行了
有些患者确实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做的。但结果如何呢?大部分患者血尿酸又升上去了。这是因为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减少和体内尿酸的合成增加是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其中90%的患者是因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减少所致,只有不到10%的患者因尿酸合成增加引起。饮食控制只能减少体内尿酸合成的原料,使尿酸合成减少,不能改善肾脏对尿酸的排泄。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降尿酸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为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如别嘌呤醇,一类为促进肾脏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吗隆。这两类药物均有较好的降尿酸能力,停止服药后,尿酸代谢和排泄就会逐渐恢复原态。因此血尿酸降至正常后,停止服药,血尿酸水平会逐渐升高。
正确的做法是:当血尿酸降至正常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直到找到一个最小维持量,然后长期维持治疗。
误区七:一旦得了痛风,终生与酒肉无缘,只能吃糠咽菜度日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能控制,不能根治,因此饮食和运动是痛风患者需要时刻注意的问题,但并不等于说终生与酒肉无缘,只能靠吃糠咽菜艰难度日。
痛风患者在急性期应严格控制嘌呤的摄入,因为在此阶段机体处于易损期,特别是肾脏,大量尿酸从肾脏排泄,易在肾脏形成结晶,对肾脏造成损伤。高嘌呤食物的大量摄入,会引起体内尿酸骤然升高,大量尿酸盐形成,进一步加重对关节和肾脏的损伤,因此痛风急性期禁止吃高嘌呤食物。急性期过后,痛风性关节炎进入缓解期,此期患者血尿酸水平会有所升高,但机体对尿酸的耐受能力也有所增强,此时治疗的重点是尽可能将血尿酸控制在平均值以内,即男性血尿酸水平应小于300μmol/L,女性应小于200μmol/L,如果尿酸维持在该水平,则患者饮食控制可适当放宽,患者可选择虾、螃蟹、乌贼等中等嘌呤含量的海产品及牛肉、羊肉、猪肉等肉食品,只是不能多吃。
误区八:痛风合并高血压时,只要所选择的降压药物降压效果好就行
有关资料显示,痛风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病率达50%~60%,由于很多降压药会影响尿酸生成和排泄,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甚至诱发或加重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性关节炎,因此伴有高血压的痛风患者在降压药选择上应格外小心,只考虑降压效果而不考虑降压药物对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影响,显然是不对的。
(1)利尿剂:所有排钾利尿药如速尿、双氢克尿塞、寿比山、北京降压零号等均具有升高血尿酸、增加肾脏尿酸盐沉积,促进痛风性肾病发生、发展等不良作用,所以痛风伴高血压患者,应尽量不用、严禁久用这些利尿药。
(2)钙拮抗剂:钙拮抗药种类很多,不同的钙拮抗剂对血尿酸的影响也不一样。其中硝苯地平类如心痛定、伲福达、尼卡地平类如硝苯苄啶等长期服用可使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尼群地平类如硝苯乙吡啶、尼索地平类如硝苯异丙啶等对血尿酸影响稍小;左氨氯地平如施慧达对血尿酸几乎无影响。氨氯地平类如络活喜兼有降尿酸的作用,因此痛风伴高血压和心绞痛者,应优先选用这类药物。
(3)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中有些阻碍尿酸排泄,升高血尿酸作用较明显,如如心得安、心得乐等;有些药物对尿酸影响极小,如倍他乐克、倍他心安等。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多数学者认为,这类药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是治疗高血压伴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良药,如同时合并充血性心衰者,此类药是最佳选择。但也有人质疑,他们认为使用此类药后肾总血流量反而减少,使尿酸排出减少,会诱发或加重痛风。目前还没有该类药物能降低尿酸的证据。这类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有:洛汀新、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这类药物降压作用平稳持久,对血糖、血脂无明显影响,对心、肾、脑等器官均有保护作用,因此对于高血压伴痛风或兼有心衰者,疗效尤佳。代表药有氯沙坦类如科素亚、缬沙坦类如代文等,但此类药物中替米沙坦类如美卡素有升高尿酸的不良作用,因此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最好不用。该类药物中,目前已经证实具有降尿酸作用的药物为氯沙坦类如科素亚。
误区九: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打几天吊瓶就好了
血尿酸水平骤然升高引起在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的尿酸盐晶体形成,或血尿酸水平骤然下降引起沉积在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的尿酸盐晶体突然脱落均可激活体内的细胞免疫系统,导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在此过程中,并无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参与。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所有抗生素除抑菌、杀菌外,并无调节自身细胞免疫的功能,因此所有抗生素对痛风均无治疗作用,但抗生素的副作用却难以避免。更有甚者如青霉素、链霉素、抗结核药物等,不但对缓解痛风症状毫无帮助,反而通过抑制肾脏尿酸排泄,升高血尿酸,加重痛风病情。因此痛风发作时,除非经过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判断确实合并了感染,否则不要使用抗生素。
但临床上确有痛风患者痛风急性发作时,使用抗生素输液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应如何解释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下列情况有关:
(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自限性,有关资料显示,痛风初次发病时,90%以上的患者即使不用任何药物,疼痛持续3~7天可自行缓解。该现象称之为痛风的自愈现象。初次发作的痛风患者输液治疗3~7天,疼痛明显缓解,可能与自然病程重叠有关,而非抗生素之力。此外,心理暗示在其中也起一定的作用。
(2)有些患者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每次输液治疗,疼痛均能缓解,这又该作何解释呢?可以肯定地说,这类患者所输液体中,除了抗生素以外,肯定还含有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而糖皮质激素能缓解痛风的疼痛早已被证实。众所周知,糖皮质激素有明显的副作用,如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向心性肥胖等,因此,除非秋水仙碱不能用,一般消炎镇痛药物无效,否则一般不考虑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
误区十:秋水仙碱副作用大,痛风急性发作时,口服几片苏打片和别嘌呤醇就行
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传统药物,也是特效药物。传统的服药方法,虽有明显的镇痛和消炎效果,但同时也有明显的腹泻、腹痛、骨髓抑制、肝肾损害等副作用。大多数痛风患者都知道痛风发作时,服用秋水仙碱有特效,但由于害怕秋水仙碱的副作用,特别是肝肾副作用,使许多患者宁肯忍受痛风之痛,也不愿接受秋水仙碱治疗,致使炎症不能及时控制,痛风由急性转为慢性。众多资料显示秋水仙碱的副作用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中心专家临床应用过程中也发现,每日秋水仙碱用量超过6片(3毫克),一半以上的患者会出现腹泻,超过8片(4毫克),几乎所有患者均会出现腹痛、腹泻等副作用。但如果把秋水仙碱的量控制在3片(1.5毫克)以内,副作用出现率明显降低。因此痛风发作时,拒绝秋水仙碱治疗是不明智的。在使用时尽量将剂量控制在每日3片(1.5毫克)以内,再辅以其它的消炎镇痛药物,同样会取得单用秋水仙碱的效果,但副作用明显减少。
生活中5大痛经误区让女人越来越痛
错误1:原发性痛经会自动痊愈
原发性痛经会自动痊愈吗?原发性痛经需要治疗吗?如果女性的原发性痛经并不存在器质性的病变,则大部分人可能会自动痊愈。但如果女性是由于存在器质性的病变的话,就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找出引起原发性痛经的原因,避免拖延病情,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
错误2:温热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
很多女子原发性痛经了,就抱着一个热水袋。其实,温热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并非适合所有人,因为我们正常人的体质是分为虚、实、寒、热的,对于虚寒型体质采用温热疗法治疗才有功效,而对于其他体质的女性则不宜采用这种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
错误3:吃药缓解原发性痛经
有些女性不明自己原发性痛经的原因,单纯的靠吃止痛药等来缓解原发性痛经问题。其实这也是原发性痛经治疗误区。因为构成女性原发性痛经的原因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根据不同原因造成的原发性痛经,其解决的方法也会不同,滥用药还可能加重原发性痛经,或产生一种依赖性。
错误4:婚姻是原发性痛经的休止符
结婚后就不会原发性痛经了吗?有道理吗?专家表示,原发性痛经和结婚生育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一些女性婚后原发性痛经有所缓解,可能是因为青少年时期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内分泌没有规律,尤其是很多原发性痛经都发生在刚来月经的第一年,随着发育,以后就不再痛了。少女长期原发性痛经,容易引起病变,发展成继发性原发性痛经,因此婚姻不是原发性痛经的休止符,如果女性长期原发性痛经还是应该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错误5:按摩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
女性千万不要通过按摩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医生指出,女性在月经期间不宜进行激烈的按摩,因为过度的按摩容易刺激子宫内膜,甚至会加重出血的情况。
女性痛经止痛常见的七大严重误区
错误一:凭经验吃药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是生理上不通畅造成的,后者是由不同的生殖道器官病变引起的,无论哪种痛,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特别是继发性痛经,如果用药不当,可能酿成大害。
即使是同一种生殖器官疾病引起的痛经,也有不同的病因,也可能在用药种类、剂量上有很大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说,你朋友的痛经可能与你一样非常剧烈,但是她可能服用一些消炎止痛片能好,你却不一定能好,说不定还有副作用。
错误二:温热能完全感化疼痛
从中医的角度看,每个人的体质有虚、实、寒、热之分,即使痛经,也有寒凝、气滞、血瘀、虚寒、湿热的多种类型,在这个基础上还有各种组合。
虚寒型体质比较多见,这种情况予以“温热疗法”很对症,但对于其他类型者就不一定有效了。即便是虚寒体质的人,这种温热作用其实也很有限,如果疼痛比较严重的话,往往还需要借助其他方法来解决。
错误三:按摩驱痛
针灸、按摩一直被认为是治疗痛经的好办法,原因是:通过对某些穴位(如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经络传导的刺激,能够缓解子宫痉挛和盆腔瘀血,起到止痛作用。
然而,许多的医学实践表明,在经期这个特殊时间,不宜采取过于强烈的按摩,这容易诱发子宫内膜脱落,加重出血。如果按摩师的手法不正确、强度运用不当,就更容易引起副作用了。
最合理的方法是在月经前后,而不是月经当中进行按摩治疗。即便如此,也应事先查清痛经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的,如果是器质性的,应先将病因去除。
错误四:经期性爱火上浇油
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性学家对这种传统观念提出反驳:插入方式带入的少量细菌和病毒不至于造成什么危害,而且还可以利用避孕套来确保清洁。
另外,性爱可以在大脑中产生大量的内啡肽——这种特殊的激素能够调整不良情绪,调动神经内分泌系统,提高免疫力,缓解疼痛。经期这个特殊日子,其实女人更需要性爱抚慰。
错误五:痛经会自动痊愈
许多女性在以前发生过原发性痛经,婚后自然好转甚至消失了。当她们再次遭遇痛经袭击,就认为这无关紧要,忍一忍就过去了,过一段时间就自然会好。
事实上,原发性痛经没有器质性病变,大部分可能会自然好转、消失。而继发性痛经一般是婚后发生,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不医治原发疾病,痛经不但不会好转,而且会逐渐加重,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错误六:婚姻为痛经划上休止符
简单地说,疼痛是因为子宫肌肉强烈地痉挛、以及盆腔瘀血引起的。事实上,痛经的原因非常复杂,有可能是因为你得了某种妇科疾病,比如子宫内膜息肉。因此,做一个并不复杂的手术后,纠缠多年的痛苦就可以彻底解除了。
错误七:摘除病变器官会一劳永逸
一些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盆腔淤血综合征等难治之症的女性,因痛经严重或经久不愈,就想去动手术摘除病变器官,认为这样一劳永逸。
可是,人体每一个器官都有它的作用,生殖器官尤其有各自不可替代的功能,过早摘除,可能会带来一些隐性的问题。所以,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别要求动手术摘除病变器官。有些疾病虽然难以治愈,但是基本能够控制病情、减轻甚至消除疼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