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款驱蚊产品效果好?看这篇就够了! 不靠谱的除蚊方法
哪款驱蚊产品效果好?看这篇就够了! 不靠谱的除蚊方法
正常饮食的话,人体内都不会缺乏维生素B1,但是还是会被蚊子叮咬。
也许觉得人体内含的这些维生素B1量不够,于是还有人说每天服用100mg的维生素B1,身体出汗后汗液味道可以驱蚊,就更愚蠢至极了,你喝到肚子里,就真的能瞬间全被身体吸收吗,恐怕更多的是随着大小便排出去了。
说起驱蚊效果,不能说一点没有,比如某些驱蚊手环中含有的柠檬草、香茅草、丁香、薄荷、驱蚊草等天然植物成分,确实有一定的驱蚊效果,只是很快就会失效。那些廉价的驱蚊手环不在此列。
有人说在房间内放一盆洗衣粉或肥皂水,据说可以引诱蚊子在盆里产卵,碱性水会使得蚊虫卵无法存活,从而达到让蚊子断子绝孙的目的。
怎么驱蚊子最有效
驱蚊剂。
驱蚊剂里面含有毒性较大的广谱蚊虫驱避剂,相对于各种驱蚊产品来说驱蚊剂效果是比较好的,使用后能够起到明显的驱蚊效果,但是这类驱蚊剂的毒性也较大,在使用的时候需要谨慎。
使用前将暴露在外的食物、餐具都要密封好,使用后需要紧闭门窗,同时人员也要离开室内,待灭蚊结束开窗彻底通风后才可进入室内,对于家里有体质较为虚弱的老人、孕妇、小孩来说不是很适合使用,对于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来说也有可能会加重疾病的症状。
选择最适合的防蚊产品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会问:一些离谱的产品我们坚决不用了,但是刚才提到的菊酯和避蚊胺,又是什么呢?给宝宝使用这些化学产品,真的安全吗?
在这里,我们需要了解几个知识点:
• 避蚊胺(DEET)
1946 年由美国农业部开发研制的广谱驱避剂,1957 年在美国环保局(USEPA)登记注册开始民用,至今已60 余年。加拿大卫生部建议6个月前的宝宝不要使用,2岁以下每天使用不能超过一次,2~12岁只能使用DEET浓度小于10%的产品,每天使用不能超过3次。
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避蚊胺是公认的效果最好,且研究和应用最广,安全的。但它也有缺点——外用易引起过敏。如果家里宝宝容易过敏,要慎用。
• 驱蚊酯
驱蚊酯比避蚊胺更安全,10%-20%浓度之间,同浓度的驱蚊酯和避蚊胺效果不相上下。2个月以下的宝宝禁用,2个月以上的宝宝可选用。
• 菊酯
菊酯是灭蚊产品的主要成分,是一种能够有效杀死蚊蝇的农药,主要是通过攻击神经系统来达到麻痹、灭杀蚊虫的目的。如果吸收进入体内会被迅速代谢分解,因此理论上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但如果接触大量“菊酯”,仍可能出现暂时性中毒症状。
• 埃卡瑞丁(Icaridin/Picaridin,又称派卡瑞丁)
驱蚊时长3~8小时,安全性高,不易引起过敏,6个月以下的宝宝禁用。
• 柠檬桉叶油(Eucalyptusoil,或其中的有效成分PMD)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推荐的驱蚊成分中唯一一种天然植物成分。在驱蚊这件事情上,“天然”可真不是“有效”的代名词,尽管如天竺葵(驱蚊草)、香茅草、丁香、薄荷等植物油都可能具有一定的驱蚊效果,但因为挥发性高,保护时间通常都很短,需要反复涂抹才行。
哪款驱蚊产品效果好?看这篇就够了! 如何正确防蚊
最大程度减少宝宝身上的汗液和细菌。
带宝宝外出时,一定要穿浅色、宽松、凉爽的衣裤,避免深色。
尤其是厨房、洗手间这些易滋生蚊虫的地方,多清洁,保证卫生。
白天蚊子们都在睡觉,赶紧清理各种藏蚊死角,正所谓趁它睡要它命!
这个时段正是蚊子活动高峰期,人家四处寻觅晚餐,就别带宝宝出去喂了。
最适合宝宝的,当然是物理防蚊,比如蚊帐就再好不过,平时穿长衣长裤,使用空调或电扇,也能把蚊子“吹跑”。
传统盘香或蚊香片,能少用就少用,因为点燃或加热后,会在空气中释放超细微粒。微粒会进入并停留在肺里,短期会引起哮喘,长期有可能引发癌症。
风油精能驱蚊吗 风油精驱蚊效果好吗
有驱蚊效果,但比起蚊香,驱蚊花露水,驱蚊灯,电蚊香等驱蚊产品,风油精的驱蚊效果要差一些。因为风油精主要靠特殊气味驱蚊,没有含有很厉害的驱蚊成分,所以效果要比专门的驱蚊产品差一些。
这些驱蚊“法宝”要谨慎购买 不安全又没有效果
现在正值夏季,是蚊虫活动的高峰期,夜里蚊子嗡嗡叫,让人无法入睡,为了灭蚊,各种防蚊“神器”纷纷派上用场,驱蚊手环、驱蚊盆栽、驱蚊灯……可是大家知道吗,这些方法是不科学不安全的,专家提醒,市民应采取清除家中积水、勤洗澡、安装纱窗蚊帐、使用合格驱蚊剂等科学方法驱蚊,对一些驱蚊效果未经专业检验的“神器”应谨慎购买。
蚊虫密度本月达峰值
记者从上海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根据上海市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四五月以来申城蚊虫密度上升明显,4月蚊虫密度为1.55只/人工小时,5月达到4.82只/人工小时。按照常年趋势,上海的蚊虫密度将在6月达到峰值。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防治科主任冷培恩表示,今年蚊虫密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处于相对低的水平,但不排除局部地区出现较高密度的可能。此外,进入夏汛期后雨水增多,城市雨水井也易滋生蚊虫。今年夏季,相关部门将开展针对雨水井方面的监测。
据了解,6月中旬到9月底,市爱卫办将在全市开展以“清滋生环境,控蚊蝇密度,促市民健康”为主题的夏季爱国卫生运动,并要求各级爱卫部门做好人群集中活动场所(广场、体育场、公园、旅游景点等)、人员居住密集区域(城中村、老旧小区、敬老院、外来人员集中居住点等)、人流频繁集贸市场(大型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等三类重点场所的“四害”密度控制工作。
“驱蚊神器”网上热销
随着蚊虫数量逐渐增多,近期网上各种各样的“驱蚊神器”开始热销。以驱蚊手环为例,排名靠前的商家销量都成千上万,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冷培恩介绍,一件合格的驱蚊产品需要取得农药登记证,也就是要经过毒性安全性试验和驱蚊效果试验两道门槛。记者在一瓶驱蚊液的标签上看到了农药登记证号、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和产品标准号,冷培恩表示,这是化学驱蚊产品必备的“三个号”。虽然驱蚊手环看上去是固体,但其气味驱蚊的原理使它也需要“三个号”。但目前,尚无任何驱蚊手环类产品获得农药登记证,也就是说,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驱蚊手环都属于“无证”产品,且不说驱蚊效果如何,安全性也没有经过验证。
对于驱蚊盆栽、超声波驱蚊软件等“神器”,专家表示,即使可能存在一点驱蚊效果,也不能达到完全保护的目的。至于利用昆虫趋光性原理灭蚊的灭蚊灯,其灭蚊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其他光源会影响灭蚊灯的灭蚊效果,且此类产品并不适合家庭使用。
夏天蚊虫太多?妈妈试试这些方法
一、夏季防蚊那些方法可以用?
夏季防蚊的方法有许多种,效果好不好个人看法不一,那父母如何选择呢?一起来看看
1.物理防护十分安全
在家里装上沙门纱窗并使用电蚊拍和蚊帐,是很传统的物理防蚊方法。这种方法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十分安全,很适合宝宝。
2.化学防护可靠性高
(1)驱蚊液
很多家庭在防蚊时会使用驱蚊液。驱蚊液属于农药,在中国属于农业部监管。驱蚊液中的避蚊胺、驱蚊酯等物质只要在规定的范围内就是安全的,但小宝宝使用时要小心,有可能会导致红疹、呼吸急促等,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昏迷。
(2)蚊香
还有一种常见的防蚊方法就是点蚊香。蚊香含有除虫菊酯,这种物质能起到驱蚊的作用,但对人类毒性很小,不会影响宝宝健康。蚊香中除了除虫菊酯还含有其他辅料,会增加室内空气污染,所以父母应购买液体蚊香或无烟蚊香。
二、这些防蚊方法,宝宝最好别用
1.电子驱蚊器
电子驱蚊器的工作原理是:发出超声波,使蚊虫远离人群。但电子驱蚊器能起到的实际效果并不大,而且在使用时会发出嗡嗡声,不仅影响宝宝睡眠,还会让他心情烦躁。
另外,长时间使用电子驱蚊器,大量超声波也有可能损伤宝宝的健康。
2.全身涂抹维生素B1
研究已经证实,用维生素B1驱蚊,效果很糟糕。值得庆幸的是,维生素B1是水溶性的,对宝宝娇嫩的皮肤并不会造成很大的损伤。
3.穿浅色衣服
蚊子寻找叮咬目标主要是靠气味并不是靠视觉。宝宝新陈代谢旺盛,出汗较多,排出的二氧化碳也较多,容易招惹蚊子叮咬。让宝宝穿浅色衣服并不能起到很好的防蚊效果。
4.驱蚊香囊或手链
驱蚊香囊或手链中含有的驱蚊草、柠檬草等确实能起到防蚊效果,但这类产品气味过于浓烈,易引起宝宝呼吸道疾病。如果使用劣质的驱蚊香囊或手链,还有可能使宝宝的皮肤出现过敏反应。
啤酒加花露水驱蚊吗 什么驱蚊效果好
蚊香液中含有避蚊胺成分,避蚊胺对于驱蚊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给蚊香液插上电,没多久就能看到蚊子晕厥在地上,这时候将蚊子踩死即可。
灭蚊灯可以起到吸引蚊子的作用,在吸引蚊子靠近的同时,又能将蚊子电死,可以起到很好的驱蚊效果。
使用电蚊拍拍打蚊子可以立即将蚊子电晕,之后踩死蚊子即可。电蚊拍可以起到很好的驱蚊作用。
蚊香中含有的拟除虫菊酯成分较多,拟除虫菊酯成分对于驱蚊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点上蚊香后,没多久就能看到大片的蚊子晕厥在地上。蚊香具有很好的驱蚊效果。
电蚊香需要开一整夜吗 电蚊香片和电蚊香液哪个更安全
各有各的好。
根据《消费者报道》对多款电热蚊香液和电热蚊香片的检测结果可知,其中电热蚊香液副作用最小,可放心使用;而电热蚊香片甲醛含量较低,相对安全。
而且两者都有儿童款的设计,其驱蚊原理大同小异,区别只在于它们的载体不同,电蚊香液是加热器通电加热后,含有杀虫成分的药液通过碳棒的吸收挥发到空气中,起到驱蚊效果;而电热蚊香片是将杀虫剂吸入纸片中,利用热气蒸发出有效成分。两者缺点也大致相同,都存在刚使用时药效良好,杀虫剂经一段时间挥发后,药效变差防蚊效果变弱的情况。
家长购买相关产品时,首先要查看产品包装上是否有农药生产许可证号和农药登记证号,确保产品质量可靠。其次,查看主要成分含量是否标注清楚。
5个最不靠谱的夏季驱蚊方法
谣言1一滴香油能驱蚊
最近,朋友圈不断有人分享“防蚊妙招”:“一滴香油(芝麻油,简称“麻油”)滴在手上,两只手抹一下,拍打在宝宝手和脚上。最后手上没油了,但还有香油的味道,再轻拍一下宝宝的脸。爬山下来,蚊子都躲得远远的”。
事实上,并没有科学依据证实香油能驱蚊。油性的东西都会产生油膜,相当于皮肤上产生了一层物理阻隔,蚊子不容易叮上。但时间一长,油腻感消失了,保护膜就会消失。所以,香油本身不能驱蚊,而油膜驱蚊的效果非常有限。更何况,油性液体涂在身上很不舒服,得不偿失。
谣言2喷驱蚊花露水等于喷农药
有传言说,“驱蚊花露水中含农药避蚊胺成分,喷花露水就是往身上喷农药”。
避蚊胺(DEET)确实是美国农业部开发研制的农药,用于驱蚊已有近60年的历史。不过,抛开剂量谈毒性不科学。只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正确涂抹,就是安全的。
美国儿科医师协会认为,两个月以上的宝宝就可以使用避蚊胺含量在30%以下的产品。而超市里卖的绝大多数驱蚊花露水中避蚊胺的含量都低于30%。此外,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柠檬桉叶油、伊默宁(也叫驱蚊酯)、氯菊酯等都是较为安全的驱蚊化学品。
需要提醒的是,驱蚊液只可用于暴露在外的皮肤上,不能直接喷到脸上,不能接触伤口、眼和嘴,耳朵部位也要少用。给儿童使用时,应喷在大人手上,再涂抹到孩子身上。
谣言3蚊子偏爱某种血型
关于什么血型更招蚊子,说法五花八门,有人说是O型,还有人认为是B型。
其实,蚊子侦测和定位目标主要是靠二氧化碳、热量、挥发性化学物质等因素,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不同血型对蚊子的吸引力有差异。
蚊子寻找目标最重要的线索是二氧化碳,而且是二氧化碳的气流。通过辨别气流方向,蚊子才能锁定目标。所以,喘气较粗的胖人和爱运动的人容易招蚊子,平时要注意防蚊。
谣言4驱蚊草可有效驱蚊
“在家里摆上一棵驱蚊草,不但能让蚊子近不了身,还能美化家居环境。”卖家往往如此宣传。听起来“两全其美”,但实际效果真的能这样吗?
目前,市面出售的驱蚊草主要是一种学名叫做香叶天竺葵的植物。有科研人员检测了驱蚊草等驱蚊植物的效果,结果发现,实验区域内的蚊虫对其无动于衷。
事实上,这类植物中的香叶醇、香茅醇、柠檬醛等物质有一定的趋避昆虫作用,但仅靠叶片散发出来的气味驱蚊远远不够。这些物质只有在受到啃食等物理损伤时才会大量释放。
谣言5维生素B1泡水擦身能防蚊
有网友称,用维生素B1溶水擦身可以防蚊,因为维生素B1散发出的特殊气味,可使蚊虫敬而远之,达到驱蚊防虫效果。
早在2005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者就发现,维生素B1对蚊子落在皮肤表面的次数不会有什么影响。也就是说,维生素B1没有驱蚊效果。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提出:目前尚无充分数据表明维生素B1可以有效驱蚊。此外,维生素B1在水中并不稳定,遇热、光易分解,溶解在水里喷洒的做法本身就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