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菊花栽培技术

菊花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扦插育苗地有水源以浇灌方便,栽植地选地势高燥处。视土地原有肥力酌施基肥、耕翻耙乎后作成宽1—1.2米、高25—30厘米的高畦,畦间距30厘米。

繁殖方法

分根法:菊花采收后,选健壮的植株,割除残茎,用马粪或土杂肥覆盖保暖越冬,使根芽翌春早发。翌春3—4月当新苗萌发后,扒开覆盖的粪土并加速生长。4月下旬至5月上旬,苗高20厘米左右时,将其全部挖出,按新苗分株。在畦上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挖深10厘米左右的穴,每穴植入分株苗1—2棵,覆土压实。

扦插法:选留种的母株及覆盖越冬法与分根法同。4月下旬苗高15—20厘米时,沿地面将其割下,从中选10厘米以上长的粗壮苗,摘除最下部2—3片叶,按行株距7×7厘米扦插于扦插育苗床。遮阴保湿,20天左右可生出新根,扦插后有2片新叶长出时,即可移栽,移栽方法与分根法栽植相同。

百合花的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应选择土壤肥沃、地势高爽、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砂壤土栽培。前茬以豆类、瓜类或蔬菜地为好,每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作基肥(或复合肥100公斤)。亩施50~60公斤石灰(或50%地亚农0.6公斤)进行土壤消毒。整地精细,作高畦,宽幅栽培,畦面中间略隆起利于雨后排水。江苏宜兴、湖南邵阳、甘肃的泾河沿岸及河南信阳,均采用高畦。畦面宽3.5米左右,沟宽30~40厘米,深40~50厘米,以利排水;在丘陵地、坡地、地下水位低且排水通畅的地方,可采用平畦。畦面宽1~3.5米,两畦间开宽20~25厘米,深10~15厘米的排水沟。且要做好肥料准备工作:每亩备好腐熟栏肥2000~2500公斤,钙镁磷肥200公斤,土杂灰肥1500~2000公斤,人粪尿250公斤,后三种拌匀堆制发酵30天以上。[1]

田间管理

前期管理冬季选晴天进行中耕,晒表土,保墒保温。春季出苗前松土锄草,提高地温,促苗早发;盖草保墒。消灭杂草和防大雨冲刷,并不让表土板结。夏季应防高温引起的腐烂;天凉又要保温,防霜冻,并施提苗肥,促进百合的生长。一般下种至出土,中耕2-3次。到生长中期再松土2-3次,以疏松土壤,清除杂草,并结合培土,防止鳞茎裸露。[1] 中、后期管理一是清沟排水。百合最怕水涝,应经常清沟排水,做到雨停土壤渍水干。

二是适时打顶,春季百合发芽时应保留其一壮芽,其余除去,以免引起鳞茎分裂。在小满前后,当苗高长至27-33厘米时,及时摘顶,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以集中养份促进地下鳞茎生长。对有珠芽的品种,如不打算用珠芽繁殖,应于芒种前后及时摘除,结合夏季摘花,以减少鳞茎养分消耗。最适时机是:当花蕾由直立转向低垂时,颜色由全青转为向阳面出现桃红色时。时间是6月份。三是打顶后控制施氮肥。以促进幼鳞茎迅速肥大。夏至前后应及时摘除珠芽、清理沟墒,以降低田间温、湿度。摘花打顶。

白花菜栽培技术

保护地育苗

白花菜 早熟花菜6月下旬播种,苗龄不能超过35天。这阶段,上海地区气温高,雨水多,因此要采取保护地育苗。即塑料大棚顶膜覆盖,裙边揭除,有条件的裙边用防虫网,既通风避雨又可减轻虫害。

苗床要求:四周开好排水沟,前茬未种植甘蓝类作物,播种前7-10天,深翻晒白,使土壤充分熟化。

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厮肥100担,商品有机肥20担作面肥。

稀播:每亩播种量0.5公斤,作到稀而匀,不间苗。播种后用无纺布加遮阳网双层覆盖,保湿降温,每天傍晚浇点水,保持土壤湿润,保证3-4天齐苗。齐苗后应尽快揭除无纺布和遮阳网。

小搭秧:出苗后17-18天即可搭秧,密度4寸见方。搭秧的苗床也应做好备耕工作。畦面要平整,肥料要充足,沟系要畅通。搭秧应在下午4点以后进行。拔苗前应先浇透水,尽量少伤根,搭秧后立即再浇上搭根水,遮阳网覆盖,晚上揭除,第二天早上再浇水,盖上遮阳网,傍晚再浇水,揭除遮阳网,三天之内同样操作,浇水要均匀,保证活棵,活棵后可揭除遮阳网。

适时定植

1、大田备耕: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担,加蔬菜专用肥100斤,或15﹡15﹡15复混肥150斤,畦宽二米,深沟高畦25—30米一条横沟,种植花菜沟系一定要畅通,雨停沟干。

2、定植:搭秧后16—17天即可定植,苗龄不能超过35天,最好掌握在30—33天。早花菜超秧龄严重影响花球质量和产量。2米畦面种四棵,株距45—1250px,移栽时应带土块,起苗前上午苗床浇透水,下午定植,定植后三天内,早上和傍晚都得浇一次水,促活棵。

管理养护

肥水管理

白花菜 根据越冬白花菜的生育特点,定植后采用前促、中稳、后攻的肥水管理方法。活棵后每亩施腐熟人畜粪肥500—-750公斤加尿素5-8公斤提苗,并松土中耕1-2次。10 月下旬逐行中耕壅土,控制肥料的使用,确保植株稳健生长,增强越冬阶段抗寒能力。当30%的植株出现直径1-2厘米大小的嫩花球,应重施结球肥,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人畜粪肥1000-1250公斤,以后看苗补施肥1-2次,以满足结球期的肥水需求。白花菜对硼、钼等微量元素十分敏感,可每亩用硼砂 50克或钼酸铵10克配成水溶液施于定植穴内作基肥。

大田管理

中耕除草:定植后,因多次浇水,畦面板结,应及时松土,使畦面疏松,有利发棵。以后在封行前再进行1-2次松土。

追肥:花菜需肥量大,定植活棵后应追肥一次,促发棵。现蕾初期,即花球分化新叶交心时应施一次重肥,每亩施15复混肥20公斤,以后视花菜长势可在小蕾期再施一次复合肥。

病虫防治

花菜软腐病、黑腐病、霜霉病为主要病害,高温高湿发病严重,虫害主要有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和甘蓝夜蛾等多种虫害,菜农应及时做好防治工作,特别是苗期虫害,一定要消灭。

及时采收:早花菜成熟期短,气温高,应及时采收。

栽培技术

繁殖方式

繁殖方法:用种子、扦插根茎或分株形繁殖。

田间管理

注意花谢后及时剪掉残花序,保持株形整洁,浇水适量,防止太阳曝晒。

病害防治

常有褐斑病和蚜虫危害。

褐斑病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

蚜虫用2.5%鱼藤精乳油1000倍液喷杀。

栽培技术

(1)育苗

①苗床选择:

为使菜秧生长良好,苗床应选择靠近大田栽培、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多年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粘性壤土,如选用西瓜地等旱地做苗床,应在播种前深水漫灌3天,再放水搁燥翻耕,以减少病菌感染。

②苗床要高标准平整,要做到耕翻、起沟、细锄,达到深沟、平畦、泥碎。同时要施足基肥,基肥的用量;过磷酸钙30kg/667m,人粪便1000kg/667m,并用农地乐等杀虫剂作土壤处理,以预防地下害虫危害菜苗。

(2)适期播种

在浙江鄞县邱隘,春菜适宜的播种期一般以10月12日至10月20日为宜,每 667m2播量以150克-250克左右为宜,稀播的菜秧健壮,根系发达。播种时要力求均匀,播后要加盖草木灰,最好还要加盖稻草或麦草,以减少水分蒸发,促进种子发芽和出苗。当种子发芽达到80%时应将稻草或麦草拿去,以免造成“长脚苗”。

(3)苗期管理

①、删苗匀苗:

出苗后1-2片真叶时开始间苗,删去密集苗和轧棵苗,第二次删苗在3-4叶时进行,删去徒长苗、细弱苗、无心苗、病苗及其他劣苗,苗距掌握两指宽即3-5cm,当苗长至有5-6片真叶,苗高10-13cm时定苗,此时苗距定为三指宽或每m空间有苗135株,秧本比1:15,删苗匀苗时还应顺手拔除杂草。

②肥水管理:

如苗期干旱,应早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浇水不可太多,否则易造成霉根。苗期追肥可结合浇水、删苗匀苗进行,一般可在4叶期后视苗情亩施尿素2.5-3kg兑水拨浇或浇施1:8-10度的腐熟人粪便,移栽前5-6天施起身肥,每亩用尿素4-5kg左右。

③、病虫害防治

苗期害虫主要有蚜虫、青虫和黄条跳甲。黄条跳甲可用80%敌敌畏乳剂2000倍液或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洒防治;蚜虫和青虫可用“一遍净”10-20克兑水50kg喷施。一般每周可喷药一次,整个苗期要防3-4次,以求通过灭蚜来达到防病(病毒病)的目的。如遇多雨天气还应及时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预防病害的发生。

本田栽培和管理

(1)适时移栽并确保移栽质量

①适时移栽在鄞县邱隘,春菜移栽的适期,一般在11月下旬-12月5日前。

②确保移栽质量移栽前要施足基肥,在起沟前,本田可用过磷酸钙40kg/667m+碳铵40kg/667m+复合肥40kg/667m或腐熟猪肥2500kg(或鸡粪10-12箩)/667m+复合肥25-30kg/667m作底肥;移栽时要合理定畦,每畦净畈1.55m,沟宽0.25m,行距0.45m,株距0.35m,沟泥上畈,锄碎即可移栽,移栽密度4000株/667m。移栽时还应用“四合一”的肥料(配比:70kg焦泥灰+过磷酸钙2.5kg+复合生物肥肥力高200克+干有机肥10kg)约300kg/667m左右塞根,如遇晴燥天气,还应用清水点根,以促进成活。

(2)移栽后的管理

①补苗保活

栽后5-7天左右,要进行查苗补缺,如遇连续干旱,可采用沟灌以提高成活率。沟灌一般在傍晚进行,以半沟水为宜。

②施好追肥

春菜本田追肥,一般按农历时间分两个阶段,即年内与年外。年内分两次施,第一次在栽后20-30天,第二次在农历年底前。每次施尿素5-7.5kg,过磷酸钙10-15kg/667m,加水1000-1500kg浇施。年外肥也分两次施,第一次雨水前后(2月中旬),第二次在惊蛰与春分之间(3月10日-15日),每次可在行间开浅沟条施尿素15kg+氯化钾10-15kg/667m,并结合清沟复土,以提高肥效。

栽培技术

条播栽种

种子繁殖3月上、中旬将芦蒿种子与3-4倍干细土拌匀直接播种,采用播、条播均可。条播行距30厘米左右,播后覆土并浇水,一般3月下旬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间苗、匀苗,缺苗的地方移苗补栽。

整地施肥

选择前茬为非菊科作物、灌溉条件好、土壤肥沃的砂壤土为宜。栽种前进行耕翻晒(冻)垡,结合施足底肥,每亩施腐熟猪、牛、粪3000-4000公斤或腐熟饼肥150公斤左右,整地作畦,畦宽1.5-2米,深沟高畦。生长期间,9-10月份进行一次追肥,每亩用尿素10公斤,撒施并结合浇水,以促进芦蒿的营养生长,防止后期早衰。

清除杂草

芦蒿地下茎主要分布在5-10厘米土层内,栽种活棵后,要及时拔除田间杂草,促使根系发育良好,累积更多养分。

浇水保湿

芦蒿耐湿性很强,不耐干旱,高温干旱季节要经常浇水,保持田间湿润,促进生长。

病虫防治

芦蒿生长期间病虫害时有发生,主要有蚜虫、虫瘿、玉米螟、棉铃虫、刺蛾及芦蒿大肚象等害虫,可用抑太保、卡死克、菊脂类等高效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

大棚覆盖

芦蒿地上部被严霜打枯后,应齐地面砍去芦蒿茎杆,清除田间枯枝残叶和杂草,浅松土,每亩撒施尿素10公斤或复合肥80公斤,浇足底水,5-7天后扣棚盖膜。一般在11月下-12上进行,同时用地膜直接浮面覆盖在植株上,棚四周压严压实。如土壤湿度过大,则地膜覆盖可推迟进行。晴天中午要在背风处通风换气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收获管理

芦蒿栽培有露地或设施栽培,设施栽培芦蒿可采用多种不同的覆盖方式,分期分批覆盖,可提早上市,排开上市,均衡供应。大棚覆盖栽培芦蒿,一般覆盖后40-45天,株高20-25厘米时即可采收。露地栽培芦蒿,随着自然界温度变化自行萌发,当日平均气温12-18℃时,嫩茎迅速生长,4月上中旬是露地芦蒿上市高峰。采收时,用利刀平地面在芦蒿基部割下,嫩茎上除保留极少数心叶外,其余叶片全部抹除,扎捆码放在阴凉处,用湿布盖好经8-10小时的简易软化,即崐可上市。大棚覆盖芦蒿,第1茬采收后,应立即清除杂草、残枝落叶,并追施肥水,每亩追施5-10公斤尿素,覆盖后管理同上。这样再经45-50天,即收获第2茬。一般大棚芦蒿冬春季可收获2-3茬,亩产量达800-1000公斤。

菊花的植物学史

根据经典的记载,中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3000多年。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周官》、《埠雅》。《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明菊花是秋月开花,当时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和屈原的《离骚》中都有菊花的记载。《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在秦朝的首都咸阳,曾出现过菊花展销的盛大市场,可见当时栽培菊花之盛了。[1]

汉朝《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西京杂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当时帝宫后妃皆称之为“长寿酒”,把它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这种习俗一直流行到三国时代。“蜀人多种菊,以苗可入莱,花可入药,园圃悉植之,郊野火采野菊供药肆”。从这些记载看来,中国栽培菊花最初是以食用和药用为目的的。[1]

晋朝陶渊明(355-417年)爱菊成癖,曾广为为流传。他写过不少咏菊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更露摄其英”等名句,至今仍烩炙人口。当时上大夫慕其高风亮节,亦多种菊自赏,并夸赞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艳群英”。[1]

南北朝的陶弘景(452-536年)将菊花分为“真菊”和“苦薏”两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菊;青紫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这对菊花的认识又进了一步。[1]

唐朝(618-907年)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栽培技术也进一步提高,采用嫁接法繁殖菊花;并且出现了紫色和白色的品种。如李商隐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治黄”。白居易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等就是明证。这时,菊花从中国传到日本,得到日本人民的赞赏。之后他们将菊花与日本若干野菊进行杂交,而形成了日本栽培菊系统。[1]

宋朝栽培菊花更盛,随着培养及选择技术的提高,菊花品种也大量增加,这是从药用而转为园林观赏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的菊谱,对所栽的品种即以花色归类,并对花形也有较详细的记载。刘蒙的《菊谱》(1104年)是最早记载观赏菊花的一本专著,记有菊花品种26个。范成大菊谱(1018)记载有35个品种,其中的“合蝉”、“红二色”是管瓣出现的最早记载。其后,花色又出现了绿色的“绿芙蓉”和黑色的“墨菊”。在栽培上对菊花的整形摘心、养护管理和利用种子繁殖获得新品种等都有了进一步的经验。《致富广集五记》记载:“临安园子,每至重九,各出奇花比胜,谓之开菊会”。《杭州府志》中记载:“临安有花市,菊花时制为花塔”。可见南宋时的首都临安有了花市、花会。流传至今的菊花会是在南宋时杭州开始的。宋未史铸的《百菊集谱》记载有131个菊花品种。[1]

明朝栽菊技术又进一步提高,菊花品种又有所增加,菊谱也多了起来。如黄省曾、马伯州、周履臣、高濂、乐休园等人都著,有《菊话》。在黄省曾的《菊谱》中记载了220个菊花品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80年)和王象晋的《群芳谱》(1630年)对菊花都有较多记载。《群芳谱》对菊花品种作了综合性研究,记有黄色92个品种,白色73个品种,紫色32个品种,红色35个品种,粉红22个品种,异品17个品种,共6类、271个品种;至少有16种花型。

清朝的菊花专著更多,有陈昊子《花镜》、刘灏《广群芳谱》、许兆熊《东篱中正》、陆延灿《艺菊志》、闽延楷《养菊法》、徐京《艺菊简易》、颜禄《艺菊须知》、计楠《菊说》、陈谋善《艺菊琐言》、吴仪一《徐园秋花谱》等等。《花镜》一书有记载当时菊花有黄色的54种,白色的32种,红色的41种,紫色27种,共计154个品种。计楠的《菊说》载有菊花品种233个,其中新培育的品种有100多个,并提出了菊花育种的方法。清朝菊花品种日益增多,在乾隆年间还有人向清帝献各色奇菊,乾隆曾召集当时花卉画家邹一注进宫作画,并装订成册。在文人中画菊题诗,也蔚然成风。中国菊花传入欧洲,约在明未清初开始,1688年荷兰商人从中国引种菊花到欧洲栽培,1689年荷兰作家白里尼曾有《伟大的东方名花——菊花》一书。18世纪中叶,法国路易·比尔塔又将中国的大花菊花品种带到法国。19世纪英国植物学家福穷(Fortune)曾先后在中国浙江省舟山群岛和日本引入菊种,并进行杂交育种,而形成英国菊花各色类型。不久,又由英国传至美国。从此,这一名花遍植于世界各地。中国的栽培菊花也就成为今天西洋菊花的重要亲本。[1]

民国以来,菊花品种大批失散,已无正式文献可查。解放后,随着园艺事业的发展,菊花也经历了曲折历程而日益发展壮大。菊花的栽培历史,是中国花卉园艺发展的一部分。

近年来,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栽培技术,采用杂交育种、辐射诱变、组织培养等新技术,不仅提高了菊花的生产质量,并使品种数量剧增,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达7000个品种以上。大立菊一株可开花5000朵以上,案头菊、盆景菊的发展,更提高了菊花的观赏价值。一些省(市)还选菊花为省(市)花,如北京市。相继召开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或成立菊花协会,出版菊花书刊,每年举办菊花展览会,大大普及了菊花知识和交流了艺菊经验,为中国的菊花栽培、应用,开拓了广阔前景。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种植石韦应选树下岩石有苔藓植物的地主才易栽活,亦可利用石坎壁栽种。

分株繁殖

主要采用分株繁殖方式:栽前选营养叶片较多的老株,连根挖起,每3-4节剪成1段,放水中加新高脂膜浸1昼夜,吸足水分后栽种,可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栽时按行株距23-27cm,把苔藓植物刨开,放入1-2段根茎,用湿润的腐殖质土压紧。

田间管理

在它生长旺盛的季节可以适当的喷洒肥料,并结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肥效。并适时喷施壮茎灵使植物杆茎粗壮、植株茂盛。同时可提升抗灾害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同时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

无花果栽培技术和栽培要点

无花果繁殖容易,管理简单,结果早而病虫害少,枝叶光洁,对ニ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吸附和抗御能カ,能消除污染,净化空气,根系耐较重盐碱(-般可达0.3%~0.4%)。因此,家前屋后、厂矿周围,特别是广大的沿海滩涂地区,发展无花果生产极有前途。

-、主要种类和品种

无花果属于桑科无花果属,作为果树栽培的只有无花果-种(ficuscarica)。按其正常结实是否需经授粉以及花的类型,可分4个类群或变种。多数栽培品种属于其中的普通无花果类群,在隐头花序中只有雌花,不需授粉能单性结实。依果实成熟采收期ㄡ可划分为秋果专用型、夏果专用型和夏秋果兼用型三类。

我国目前所栽品种基本上引自欧美和日本,有的原名忘佚,已另取异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栽培品种,有布兰瑞克、棕色土耳其、加州黑、蓬莱柿、玛斯义陶芬、阿尔巴尼亚1号、新洋88和绿抗1号等多种。华北地区冬季气温较低,无花果容易受冻,引种时要注意品种的适应性。

ニ、生长结果习性

无花果栽培技术

无花果为亚热带落叶性灌朩或小乔朩,在适宜条件下长寿者也可长成大树。无花果报系发达,抗旱耐盐,好氧忌渍。枝条生长快,分枝少,每年仅枝端数芽向上、向外延伸。新梢上除基部数节外,每个叶腋间多数能形成2~3个芽,其中-个圆大者为花芽。进入结果期后,除徒长枝外,几乎树冠中所有的新梢都能成为结果枝。故栽植后2~3年即可开始结果,7~10年可进入盛果期。

槐花的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槐树(洋槐)选择向阳、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深翻60厘米,整平耙细,作畦,畦宽70厘米,施足底肥,每亩用腐熟有机肥500千克或尿素5千克,圈肥3000-4000千克撒于畦面。

播种分株

可采用播种繁殖,也可用根蘖进行分株繁殖。

(1)种子处理 选成熟、饱满的种子先用70-80℃温水浸种24小时,捞出掺2-3倍细沙,拌匀,堆放室内,催芽时注意经常翻倒调节上下温度一致,以使发芽整齐,一般需7-10天,待种子裂口25%-30%时即可播种。

(2)育苗 于春、秋季条播或穴播,条播法按播幅10-15厘米,覆土2-3厘米,播后镇压,每亩种量10-15千克;穴播法按穴距10-15厘米播种,每亩用种量4-5千克。

(3)假植移栽 在北方,秋末落叶后,土壤冻结前起苗,假植越冬,挖假植沟,沟宽1-1.2米,深60-70厘米,翌春按株行距60厘米×40厘米栽植,栽后浇水。

根蘖繁殖时,可挖取成龄树的根蘖苗,按株行距1.8米×1.3米开穴,每穴1株,一般4-5年可成株。

田间管理

(1)苗田管理 当幼苗出齐后,进行2-3次间苗,播种当年按10-15厘米定苗,5-6月份追施适革的硫酸铵或稀释的入粪尿,7-8月间注意除草、松土。每亩育苗圃场使用25%除草醚0.75千克,施用时除草剂中掺混适量的湿润细土,然后撒到幼苗四周,应用化学除草剂,效果好,节省劳力。

(2)造林养护槐树多作为“四旁”绿化树种,华北各地用于行道树、庭园树和环境保护林带进行栽植,树冠郁闭期间,对枯枝干枝要及时修剪,保护抚育,美化树形。

青花菜栽培技术

青花菜又名绿花菜、西兰花,属十字花科芸苔属甘蓝种的一个变种,是由肉质花茎和小花梗以及绿色花蕾组成,花球结构比较疏松。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发芽最适温度25℃,营养生长的适温8—24℃,最佳温度20—22℃,花球生长的适温为15—20℃,低于5℃,植株生长缓慢,花球在-3—-5℃会受冻。植株在生长前期要求较高的温度,促进营养生长,后期要求凉爽,促进花芽分化及花蕾的发育。

2、光照:青花菜要求光照充足,光照不足则植株易徒长,花球变小。营养生长期更需要长日照和强光,但后期长日照会抑制花芽分化。

3、土壤与肥水:对土壤适应性较广,但最适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能灌能排,PH值6.0—6.7的壤土。青花菜为喜肥、耐肥性作物,喜湿润环境,不耐干旱,耐涝能力也较弱,特别是现蕾期和花蕾发育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如干旱会早期出蕾、花球老化,发育不良,影响产量和品质。

二、苗床地选择及播种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通气且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土壤。播种前苗床浇透底水,每亩播种20—25克,苗床5—6平方米,播后覆盖0.5—1厘米细土。

三、苗期管理

播后保持土壤湿润,温度20—22℃为宜,当幼苗2—3片真叶分苗,分苗后注意保温、保湿,缓苗结束后注意通风,适当炼苗,增强抗逆性,培育壮苗。

四、移栽

1、整地施肥

注意轮作,整地前施优质腐熟有机肥4000—5000千克,普钙30—40千克,硫酸钾5—10千克或草木灰50千克与有机肥充分混合,深翻于土内,深20—25厘米,经碎土耕平,作成高畦或平畦。

2、适时定植

当苗高15厘米左右,有5—6片真叶,即可定植,打塘带土定植。早熟品种每亩2500—3000株,中晚熟品种每亩1500—2500株,株行距30—40厘米×65—70厘米。

五、田间管理

定植后立即浇定根水并连续几次缓苗水,缓苗后10天左右应加强肥水管理,每亩施尿素15千克,兑水浇施,磷钾复合肥20千克打塘穴施。现蕾初期叶面喷施硼肥和钼肥,浓度在0.2%左右,当花球有鸡蛋大时,每亩再施尿素15—20千克和磷钾复合肥15千克,以后每隔6—7天喷一次0.5%的尿素及0.2%的硼肥,采收前20天停止喷施。

1、病虫害防治

(1)、农业防治:与非十字花科轮作,雨季推广小高畦栽培,清洁田园,加强中耕管理,减少病虫源,增加植株抗逆性。

(2)、物理防治:用黄色胶板诱杀蚜虫及斑潜蝇,20厘米×40厘米,每亩30—40块,每10天换一次。

(3)、药剂防治

①、霜霉病:可用40%霉疫净(乙磷铝)200倍或75%百菌清每亩100克兑水喷雾。

②、黑斑病:用50%代森铵800—1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600倍液,喷雾防治。

③、细菌性软腐病、黑腐病:用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喷雾防治。

④、根肿病:用石灰、草木灰、石灰氮调节土壤酸碱度,增施有机肥及钙减轻病害。幼苗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浇灌,共2—3次。

⑤、小菜蛾、菜青虫用3.2%甲维盐每亩60毫升或5%高效氯氟氰菊酯每亩70毫升.

五、适时采收

当花球直径达12—15厘米,蕾粒紧密不散、粒细、色绿即可采收。青花适收期短,必须及时采收。

葵花的栽培技术

葵花的栽培技术

葵花,学名“向日葵”,一年生草本,高1~3米。茎直立,粗壮,圆形多棱角,被白色粗硬毛。俗称葵花子。性喜温暖,耐旱。原产北美洲,世界各地均有栽培。其盘型花序可宽达30厘米。因花序随太阳转动而得名。向日葵的茎可以长达3米,花头可达到30厘米。同时也是俄罗斯国花。另有画家梵高作品《向日葵》及电影《向日葵》与之同名。

葵花的形态特征

1年生草本,高1~3米。茎直立,粗壮,圆形多棱角,被白色粗硬毛。叶通常互生,心状卵形或卵圆形,先端锐突或渐尖,有基出3脉,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粗糙,被毛,有长柄。头状花序,极大,直径10~30厘米,单生于茎顶或枝端,常下倾。总苞片多层,叶质,覆瓦状排列,被长硬毛,夏季开花,花序边缘生黄色的舌状花,不结实。花序中部为两性的管状花,棕色或紫色,结实。瘦果,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稍扁压,果皮木质化,灰色或黑色,俗称葵花子。性喜温暖,耐旱。

葵花的生长习性

向日葵四季皆可,主要以夏、冬两季为主。花期可达两周以上。向日葵除了外型酷似太阳以外,她的花朵明亮大方,适合观赏摆饰,她的种子更具经济价值,不但可作成受人喜爱的葵瓜子,更可榨出低胆固醇的高级食用葵花油。向日葵的品种可分为“一般观赏用”品种或“食用”品种,一般观赏用品种特征为植株较矮小,通常不超过半公尺,因此适合栽种于盆栽中;食用品种则植株较为高大,种于一般露天苗圃土壤中,可长至2公尺以上。向日葵生长相当迅速,通常种植约两个月即可开花,其花型有单瓣、重瓣或单花、多花之分,花期相当长久可达两周以上。

葵花的栽培技术

繁栽要点

以种子方式繁衍后代,播种时以泥炭土为宜。向日葵对光线要求度较高,对温度则忍受范围大,适合温度摄氏15-30度,但仍以夏季生长较为迅速。由于光线需求度高,新陈代谢快,因此水份需求度高,宜经常灌溉浇水,保持土壤之潮湿,夏天可每天浇水。以有机肥拌入培养土中为最佳之方式;除此之外亦可视植株状况追加化学肥料。

向日葵的播种时间:3-4月

播种的适宜温度:18~25℃

出芽时间:5 - 7天

播种方法:点播,覆土约1CM 播后50-80天左右花 因品种不同各项略有差异。

病虫防治

向日葵病虫害发生率较低,主要病害为白粉病、黑斑病、细菌性叶斑病、锈病(盛行于高湿期)和茎腐病。白粉病发病时叶片开始生白色圆形粉状斑,扩大后连成一片,以后白粉层上又生褐色小点,植株生长停止。黑斑病发病时,叶片生大小不一的深褐色或浅黄色病斑,后发展成褐色斑,病斑相连成大斑块,使叶片变黑枯死。可以通过对基质的消毒、合理浇水、增加空气流通、间歇喷洒保护性杀菌剂等方法进行预防。感病后,清除病叶和残株,集中烧毁;在发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或用等量式波尔多液防治。

为害向日葵的害虫有蚜虫、盲蝽、红蜘蛛和金龟子等,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喷杀。

切花采收

当外层的舌状花开放时即可采收。在水中或保鲜液中瓶插寿命夏季为6~8天,冬季可达10~15天。一般在采收包装中把叶片去掉,留顶部1片叶为宜。切花可在2℃~5℃下贮藏1周左右。

观赏向日葵切花分枝长度要达40cm以上。花期从6月下旬开始,选枝长60~70cm的花枝采收,进行预处理,然后10支1束,花头用软纸包裹,装箱上市。

葵花的主要特性

生育时期

向日葵的生育期是指从出苗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天数, 一般为85一120天以上。生育期长短因品种、播期和栽培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向日葵整个生育期分为幼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四个生育时期。

1.幼苗期

从出苗到现蕾,称为幼苗期。一般需要35— 50天,夏播28—35天。此时期是叶片、花原基形成和小花分化阶段。该阶段地上部生长迟缓,地下部根系生长较快,很快形成强大根系,是向日葵抗旱能力最强的阶段。

2.现蕾期

向日葵顶部出现直径1厘米的星状体,俗称现蕾。从现蕾到开花,一般约需20天左右,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也是一生中最旺盛的阶段。这个时期向日葵需 肥、水最多,约占总需肥水量的40%一50%。此期如果不能及时满足对水肥的需要,将会严重影响产量。

3.开花期

田间有75%植株的舌状花开放,即进入开花期。一个花盘从舌状花开放至管状花开放完毕,一般需要6— 9天。从第二天至第五天是该花序的盛花期。这4天开花数约占开花数量的75%。花多在早晨4—6点开放,次日上午授粉、受精。未受精的枝头可保持7一10天不凋萎。 向日葵自花授粉结实率极低,仅为3%左右;异花授粉结 实率高。但如果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光照不足,土壤干旱等,结实率会大大降低;因此,调节播期,适时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以及采取放蜂或人工辅助授粉等措施,可提高结实率。

4.成熟期

从开花到成熟,春播25—55天,夏播25—40天。不同品种有差异。开花授粉盾15天左右是子粒形成阶段。 比期需天气晴朗,昼液温差较大和适宜的土壤水分。

葵花的生长发育

1.温度

向日葵原产热带,但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是一种喜温又耐寒的作物。 向日葵种子耐低温能力很强,当地温稳定,在2℃以上, 种子就开始萌动;4—5℃时,种子能发芽生根;地温达8一10℃时,就能满足种子发芽出苗的需要。发芽的最适温度为 31-37℃,最高温度为38—44℃。 向日葵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只要温度不低于10℃,就能正常生长。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育越快。

2、水分

向日葵植株高大,叶多而密,是耗水较多的作物。它的吸水量是玉米的1.74倍。但因其生长发育多与当地雨热同步,水分供求矛盾不突出。 向日葵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差异很大。从播种到现蕾,比较抗旱,需水不多,仅为总需水量l.9%。而适当干旱有利于根系生长,增强抗旱性。现蕾到开花,是需水高峰,需水量约占总需水量的43%。此期缺水,对产量影响很大。此阶段恰逢雨量较多,基本上能满足向日葵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如过于干旱,需灌水补充。开花到成熟需水量也较多,约 占总水量38%。如果水分不足,不仅影响产量,而且还降低油 脂含量。

3.光照

向日葵为短日照作物。但它对日照的反应并不十分敏感。在天津市的日照条件下,无需特殊处理,都能正常开花成熟。向日葵喜欢充足的阳光,其幼苗、叶片和花盘都有很强的向光性。日照充足,幼苗健壮能防止徒长;生育中期日照充足,能促进茎叶生长旺盛,正常开花授粉,提高结实率;生育后期日照充足,子粒充实饱满。

4.土壤

向日葵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各类土壤上均能生长,从肥沃土壤到旱地、瘠薄、盐碱地均可种植。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

葵抗逆性

1.耐盐性

向日葵有较强的耐盐性,土壤含盐量在0.4%能出全苗。现蕾期,0—5厘米和5一10厘米土层含盐量分别为0.42%和0.445%时,向日葵仍能生长正常。向日葵不仅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而且还兼有吸盐性能。据化验,向日葵茎秆含氯化钠高达0.5%左右,因此,它是盐碱地生物治碱作物之一。

2.耐旱性

向日葵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据测试,开花前后近40天的干旱,0—20厘米、20—40厘米和40—60厘米土壤含水量分别为8.8%、15.12%和19.6%,向日葵仍生育正常。 耐旱原因一是根系发达入土深,能吸收利用深层土壤中的水分;二是茎秆内充满海棉状的髓,能贮存较多的水分;三是茎上密生刚毛,叶面有腊质层,能减少水分的蒸腾。 此外,向日葵耐涝能力也很强。据验证,从现蕾期开始,在水淹状态下(地面积水50厘米)生长40天,90%以上植株不死,仍有收成。这是因为向日葵根和茎通气组织发达,遇水后增生新根能力相当强,5天新根增量相当于总根量的21%。

丁香花的栽培技术

栽种

丁香宜栽于土壤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向阳处。一般在春季萌支前裸根栽植,株距-3米。2-3年生苗栽植穴径应在70-80厘米,深50-60厘米。每穴施100克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及100-150克骨粉,与土壤充分混和作基肥。

浇水

栽植后浇透水,以后每10天江1次水,每次浇水后要松土保墒。灌溉可依地区不同而有别,华北地区,4-6月是丁香生长旺盛并开花的季节,每月要浇2-3次透水,7月以后进入雨季,则要注意排水防涝。到11月中旬入冬前要灌足水。

修剪

栽植3-4年生大苗,应对地上枝干进行强修剪,一般从离地面30厘米处截干,第2年就可以开出繁茂的花来。一般在春季萌动前进行修剪,主要剪除细弱枝、过密枝,并合理保留好更新枝。花后要剪除残留花穗。

施肥

一般不施肥或仅施少量肥,切忌施肥过多,否则会引起徒长,枞而影响花芽形成,反面使开花减少。但在花后应施些磷、钾肥及氮肥。

水仙花有毒吗

水仙花花香无毒。但水仙花鳞茎内含有拉丁可毒素,可作医药用,人误食后会引起呕吐、肠炎。所以水仙花不能随便内服。

水仙花适宜放在任何地方,特别适宜放在厅、房内,每当水仙花香气四溢,赏心悦目怡情,且极有观赏价值。“不宜供放在卧室”纯属无稽之谈。

水仙花生长有特殊的特性,它开花日期可以由人自己决定,如果要求它在春节期间开花,可在春节前20天~30天左右将鳞茎(水仙头)入盆栽植,入盆后它便开始生长至开花。

水仙花栽培方法有土栽、沙栽、水栽及雕刻造型。但我们家中水仙花的栽培方法可分为土栽和水养二种方法

水仙花的养殖栽培技术要求不高,只要保持温度在15℃左右,有充足的阳光和勤浇水、常换水,土栽水仙花约35天开花,水养水仙花约25天开花。

辛夷花的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

辛夷花用种子繁殖。也可扦插、分株和嫁接繁殖,亦可用压条繁殖。[3]

辛夷花 应选15年生以上健壮母株采种,用层积法贮藏种子,3月中、下旬,在苗床上按行距33厘米开深约3~5厘米的沟,将种子按株距3厘米播入沟内,覆土与沟面平,轻轻压实。幼苗期要遮荫,经常喷水,及时中耕除草,结合浇水适施稀薄人畜粪水或尿素等。培育2年,即可定植。嫁接繁殖:芽接、枝接(切接、劈接)均可,但因辛夷砧木髓心大,所以芽接比枝接成活率高。在初春幼芽萌发前和秋季新梢成熟后进行芽接为宜。砧木以2~3年生,茎粗1~1.5厘米木兰实生苗为优,接穗应选一年生粗壮枝条上的饱满芽体,采用削芽腹接法。扦插繁殖:在5月初~6月中旬,选择幼年树的当年生健壮枝条长10-12厘米,留叶2片,下端切口留芽带踵,在10(-3)吲哚丁酸溶液中快速蘸一下,随即扦插。苗床用干净湿砂做成,按行株距15厘米x4厘米插入,使叶片倒向一边,切勿重叠或贴地。插后浇透水,用塑料薄膜覆盖,其上再盖草帘遮荫。插条成活后,要勤除草、追肥。培育1年即可定植。一般在秋季落叶和早春萌芽前定植。[4]

技术要点

播前先将采集的种子与粗沙混拌,反复揉搓,使其脱去红色肉质皮层。然后

辛夷花 进行砂藏:将种子按1:3的比例与湿砂拌均,平摊于事先挖好的地坑内,上盖杂草,保持湿度。待翌春种子露白时;即可按行距25厘米条播入整好的畦面上,浇水保墒,以利成活。齐苗后,加强田间管理,培育1—2年后,即可移栽。

于夏季,选1—2年生粗壮嫩枝,取其中下段,截成20厘米长的插条,每段需有2~3个节位。下端削成马耳形斜面,每50个为一捆, 将下部放入500ppm生根粉溶液中浸15秒钟,即可按行株距20×7厘米插入整好的畦面上,浇水保墒,以利成活。齐苗后,加强田间管理,培育1—2年后,即可移栽。

相关推荐

苤蓝栽培技术

(一) 选用良种: 选择耐抽薹、球茎呈扁圆形的苤蓝品种,三宝主要种植长苤蓝,用于制作韭菜花原料 (二)适时播种: 苤蓝一般采用平畦育苗,适宜播种期为元月下旬至2月上旬,提前播种,易引起未熟抽薹,影响球茎产量和品质;错后播种,苗小,成熟晚,效益低,所以要严格按时播种。播种前浇足底水,要求苗床8—10厘米土层达饱和状态。每平方米苗床播种1.5克用亩用种约60克,干籽撒播。播种后覆一层过筛细土,厚度约0.5厘米,要求全苗床覆土厚度均匀一致。 (三)培育壮苗: 在幼苗出齐后,培土一次,厚度为0.5厘米,防止土面龟

黄芩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应选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及地下水位较低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栽培,也可种在幼果树行间等一切闲散土地。每公顷施厩肥37500千克加过磷酸钙300千克,黄芩为深根植物,要求深耕细耙,整平作畦,畦宽120厘米,长短不限。 2.繁殖方法 (1)用种子繁殖 黄芩花期长达3个多月,种子成熟期很不一致,且极易脱落,需随熟随收,最后可连果枝剪下,晒干打下种子,去净杂质备用。种子发芽率60%。在15~18℃的温度下,有足够的湿度,播种后约11天出苗。播种分直播和育苗两种,直播好,可节省劳力,根条长,叉

雪莲花人工栽培技术

1、生长习性 雪莲花是一种高原山地植物,适合各种复杂气候环境,其地下部分可忍受零下30℃以下低温,能在5—39℃下正常发芽生长,盛花期可在零下5℃寒风下傲然开放,茎、叶、花不会枯萎。 2、种的选择 要选择籽粒饱满、棕黑色个大而有光泽的籽粒,不要选干瘪无光,个小黄白色轩粒。 3、种的摧芽 对休眠期雪莲花种,先用50℃温水将植物生长调节剂三十烷醇调到0.1ppm溶液,浸泡种子8小时捞出晾一下,再用ABT3号生根药1:1500,浸泡半分钟,即可播种。目的是给种子杀菌,并促进种子迅速发芽生根,一般8℃—20℃温度

荆芥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一般都用种子繁殖,在4月份播种。[3] 整地施肥荆芥播种比较密,生长期施肥非常不便,所以土地选好后,应多施基肥,每 荆芥穗亩可施用堆肥、厩肥或熏土等有机肥2000千克以上,重茬地要增施底肥,禁用硝态氮肥。将基肥均匀撒于地面后耕深25厘米左右,深耕后,做成宽1.2米左右、高10厘米的畦。畦做好后,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应进行浇灌塌墒,待土壤干爽后,再进行浅翻。在翻地之前可撒施土壤处理颗粒剂,防止地下害虫对种子造成为害,影响发芽率。翻地不宜过深。5~6厘米即可,整平后待播。[3] 浸种、播种播种前应对种

黄花照波的栽培技术

养殖要点 黄花照波喜太阳、忌常时间放在烈日下。可放在窗前、阳台和其他散射光明亮处。冬夏休眠期应节水遮阳。春秋生长期交水水时要注重等盆土干透后再浇,浇则要将土浇透。黄花照波生长较快,栽培容易,细长的浓绿色叶3厘米左右,开黄色花。 浇水也是以干湿交替进行,但要防止长期干旱与湿涝。 室外管理 黄花照波一年四季都可放在室外,冬天0度以上都能活,管理、栽培较易,生长较快,一个夏季可以长成满满一盆。去年由于上海的冬季较长,自己也懒得去打理它们,在零下5五度的环境度过,原本满满一大盆只有小小2株成活。可能经受严寒的考验

曼陀罗花的栽培技术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气温5℃左右种子开始发芽;气温低于2-3℃时,植株死亡。以向阳、土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忌连作。前作不宜选茄科植物。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向阳、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冬前耕翻 30厘米,结合耕翻每亩施入圈肥或土杂肥2000千克,耙细整平,开春后再翻1次,打碎土块,整细耙乎,作成1.5米宽的平畦。 2.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于4月上旬,在畦上按株行距60厘米×50厘米,开3厘米深的穴,将种子撒人,每穴5-6粒,覆土1厘米,稍压,保湿。每亩用种量约

知母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选择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富含腐殖质的中性土壤为好。在选好的地块,每亩施腐熟的厩肥2000公斤及草木灰,捣细,均匀地撒人地内。该地如属酸性土壤,则必须适些石灰粉,以矫正酸度,也可多施些有机肥料或秸秆还田,以提高缓冲能力。底肥施足后,深耕25厘米,将肥料全部翻入底土中,耙细,整平。北方干旱地区,多作成90厘米宽的平畦,畦内搂平,畦埂宽、高各为10厘米,畦长自定。如墒情干旱,则先向畦内灌水,待水下渗、表土稍干松时再下种。 (二)繁殖方法知母多用种子繁殖。近几年来,为了缩短生长周期,许多地方也采用分

枳壳栽培技术

植物特性 1.酸橙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枝条有针刺,幼枝三棱形。单叶互生,长卵椭圆形,叶柄有小翼形成箭叶。花白色,芳香,单生或数叶腋着生,花瓣五片。果实球形或略扁,熟时橙黄色,花期3~4月,果熟期10月。 2.元江枳壳 叶柄的翅在,较上方的正式叶身还略为长亦较宽。花瓣四片,果皮特厚(肉厚),瓤小。 生长特性 宜生长在气候温暖,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排水良好的沙质或砾质壤土。多栽于林旁路边、房前屋后或山坡。 栽培技术 1.繁殖 (1)育苗移栽 选壮年树上结的成熟果实采籽,阴干混沙三成,埋于沙坑中备用,苗床选沙质

绯花玉的栽培技术

栽培要点 绯花玉习性强健,喜阳光,但也耐短时间半阴。对土质要求不高,耐干旱,开花时期需要适当的水分来供应花蕾.冬季耐寒。 绯花玉原产于阿根廷安第斯山脉东坡,海拔高,冬季较寒冷。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耐短期半阴,忌长期光照不足,耐干旱、忌积水、较耐寒。具温暖季节生长、寒冷季节休眠的习性,为多肉植物中的“夏型种”。4~10月生长期置于光照充足处,如光照不足球体会徒长,花蕾难开放。夏季高温时适当遮光,避免强烈的阳光灼伤球体表面。浇水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雨季注意排水。注意通风良好,避免闷热、潮湿。

荠菜栽培技术

种植季节荠菜在长江流域可春、夏、秋3季栽培,春季栽培在2月下旬至翌年4月下旬播种,夏季栽培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播种,秋季栽培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播种,如利用塑料大棚栽培,可于10月上旬至翌年2月上旬随时播种。[4] 选地整地种植地选择排水良好、肥沃、杂草少的地块,避免连作。播前施腐熟有机肥22.5-30.0t/hm2,浅翻、耙细,做成平畦。[4] 田间管理 荠⑴浇水:荠菜种子细小,易受土壤水分影响。在出苗前,一定要注意浇水保湿,浇水时间以早晨露水未干时比较好,浇水要掌握“轻浇、勤浇”的原则,不能一次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