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药一口钟 附方

中药一口钟 附方

1.治食积腹胀 一口钟9克,牛至(香薷)9克。水煎服。(《曲靖专区中草药》)

2.治疟疾

①一口钟一粒,研细,清早开水送服。(《曲靖专区中草药》)

②一口钟3~5枚,烧炭存性研末,一次温开水冲服,日一次。(《西昌中草药》)

③一口钟9克,煮豆腐吃;或一口钟9克,草果9克,甘草6克,水煎服。(《丽江中草药》)

3.治皮炎,皮癣 用一口钟的果,叶,乙醇泡后外涂。(《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龙珠果的正确吃法

1、可以清洗干净直接生吃。

2、作为中药,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叶捣敷。

附方:

1. 痈疽肿毒、疥疮、脚烂: 全草适量煎水外洗或捣烂敷患处。

2. 治肺热感冒:全草适量煎服。

3. 治感冒发烧:本品约3两煎水服。

4. 治痈疽以其鲜果捣烂敷患处。

5. 治咳嗽:根适量煎水服。

治疗附件炎的中药处方和药膳调养方

中药治疗

妇乐冲剂

组方:忍冬藤、大血藤、甘草、大青叶、蒲公英、牡丹花、赤芍、大黄、延胡索等。

功效与主治:清热凉血、消肿止痛,适用于湿热下注型附件炎。

用法:口服,每次12克,每天2次。

金刚藤胶囊

组方:金刚藤等。

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瘀热互结型附件炎。

用法:口服,每次4粒,每天3次,两周为一个疗程,或遵医嘱。

妇炎宁胶囊

组方:华紫珠、苦参、仙鹤草、百部、蛇床子、硼酸、樟脑、白矾、冰片、葡萄糖等。

功效与主治:消炎抑菌,杀虫止痒,祛瘀敛疡,适用于瘀热互结型附件炎。

用法:本品为红色胶囊剂,每粒重0.4克,外用,每次2粒,每天1次,睡前洗净双手和阴部,取本品置阴道前后或左右侧穹隆各1粒,6天为一个疗程。

宫炎平

组方:地稔、五指毛桃、两面针、穿破石、当归等。

功效与主治:清热利湿,祛瘀止痛,收敛止带。适用于湿热下注型附件炎。

用法:口服,每次3-4片,每天3次。

艾附暖宫丸

组方:艾叶、香附、吴茱萸、肉桂、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芪、续断。

功效与主治:理气补血,暖宫调经,适用于寒湿凝滞型附件炎。

用法:口服,小蜜丸每次9克,大蜜丸每次1丸,每天2-3次。

药膳调养

蒲公英粥

材料:蒲公英60克,金银花30克,粳米50-100克。

做法:先煎蒲公英、金银花,去渣取汁,再加入粳米煮成粥,任意服食。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适用于乳腺炎、附件炎等症。

桃仁煮鲤鱼

材料:鲤鱼1条约250克,白及、桃仁各15克。

做法:鱼去鳞,处理好,与白及、桃仁一同煮汤,鱼肉熟后即可食用,吃鱼喝汤,每天1次,连服数天。

功效:解毒、活血、利湿。适用于瘀热互结型附件炎。

西洋参艾叶茶

材料:西洋参10克,艾叶10克,蜂蜜10克。

做法:前两味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再加入蜂蜜调味即可。

功效:暖宫散寒。适用于寒湿凝滞型附件炎。

银茅薏米粥

材料:白茅根、银杏叶各20克,薏苡仁50克,白糖20克。

做法:银杏叶、白茅根水煎取汁,待用,薏苡仁提前浸泡3小时后用上述药汁煮粥,煮沸至熟,调入白糖即可,每天1服,分2次服用。

功效:具有解毒清热利湿散瘀的功效,适用于湿热下注型附件炎。

牛蒡粥

材料:牛蒡根30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

做法:牛蒡根煎汁,去渣取100毫升,粳米煮粥,入牛蒡汁,调匀,加白糖适量调味。每天服2次,温食。

功效:消炎解毒,适用于湿热下注型附件炎。

附分是什么意思 附分的治疗用法

疗法原则:寒则补之或微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附分穴,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艾灸方法:附分穴艾条温灸5—10分钟,附分穴,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

中药西瓜皮的附方

第1步治小儿夏季热。西瓜翠衣、金银花各15g,太子参9g,扁豆花、薄荷(后下)各6g,鲜荷叶半张。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第2步治手太阴暑温,发汗后,暑证悉减,但头微胀,目不了了,余邪不解者。鲜荷叶边二钱,鲜银花二钱,西瓜翠衣二钱,鲜扁豆花一枝,丝瓜皮二钱,鲜竹叶心二钱。上以水二杯,煮取一杯,每日二次。(《温病条辨》清络饮)

第3步治高血压。西瓜翠衣10-12g,草决明子10g。煎汤代茶。(《食物中药与便方》)

第4步治气臌、水臌。大西瓜一枚,阳春砂仁四两,独头蒜四十九枚。先将西瓜蒂边开一孔,用瓢挖出瓜瓤,只留沿皮无子者,将砂仁及蒜装入,仍用蒂盖好,用酒坛泥以陈酒化开,涂于瓜上令遍,约厚一寸为度,即于泥地上挖一小坑,用砖将瓜搁空,以炭火煅之,须四周均灼,约煅半日息火,待其自冷,次日打开,取出瓜炭及药研细,瓷瓶贮之。每服二三钱,丝瓜络二钱煎汤调服,忌盐一月。每煅一瓜约用炭二十斤为准。(《串雅内编》)

第5步治肾脏炎,水肿。西瓜皮(须用连髓之厚皮,晒干者入药为佳,若中药店习用之“西瓜翠衣”则无著效)干者40g,白茅根鲜者60g。水煎,每日3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第6步治糖尿病,口渴,尿混浊。西瓜皮、冬瓜皮各15g,天花粉12g。水煎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第7步治牙痛。经霜西瓜皮,烧灰,敷患处牙缝内。(《本草汇言》引《医学广笔记》)

第8步治心热躁,口舌生疮。西瓜翠衣15g,炒栀子6g,赤芍9g,黄连、生甘草各4.5g。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第9步治咽喉干燥疼痛或口唇燥裂。西瓜翠衣30g。水煎,每日眼2次,连服数日。(《吉林中草药》)

第10步治闪挫腰痛,不能屈伸者。西瓜青为片,阴干为细末。以盐酒调,空心服。(《摄生众妙方》)

第11步治丹毒。鲜西瓜皮适量。捣烂,绞汁涂患处。(《福建药物志》)

第12步治烧伤。西瓜皮研细末,香油调搽伤处。(《青岛中草药手册》)

第13步治坐板疮。用八、九月的西瓜皮,刮薄存一粒米厚者,日中晒脆研细。疮有脓则干掺,无脓将自己津涎调末敷上,少顷疮中即流出水来,敷二次即愈。(《种福堂公选良方》)

第14步治脱肛。西瓜皮50g,冰糖适量。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猪肝的药用附方

1、治肝脏虚弱,远视无力:猪肝一具(细切,去筋膜),葱白一握(去须,切),鸡子三枚。上以豉汁中煮作羹,临熟打破鸡子,投在内食之。(《圣惠方》猪肝羹)

2、治雀目,遇夜目不能视:雄猪肝一叶(竹刀披开),蚌粉(如无,以夜明砂代)三钱(为末)。蚌粉纳肝中,麻线扎,米泔煮七分熟,又别蘸蚌粉细嚼,以汁送下。(《直指方》雀盲散)

3、治内外障翳眼:猪肝二两,批开,以夜明砂末二钱匕,掺在肝内,麻绳缚定。用水一盏,煮令肝转色白,取出嚼烂,用煮肝汤送下,食后服。(《证治准绳·类方》煮肝散)

4、治疳眼:海螵蛸、牡蛎等分,为末,每三钱同猪肝一两,泔水煮食。(《?溪单方选》)

5、治脾胃气虚,食则呕出:猪肝一斤,薄起于瓦上,令极干,上捣为末,煮白粥,绞取汁,和之,手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饭饮下三十丸。(《食医心鉴》猪肝丸)

6、治脚气肿从足始,转入腹:猪肝一具。洗,细切,布绞,更以醋洗,蒜齑食之。一服不尽,分作两顿亦得。(《食医心镜》)

7、治卒肿满,身面皆洪大:生猪肝一具。细切,顿食之。勿与盐乃可,用苦酒炒。(《肘后方》)

8、治脾胃虚寒,积冷下痢腹痛:猪肝一斤,芜荑末六分。上薄起肝,糁芜荑末,面裹,更以湿纸裹,煨熟,去面,空心食之。(《食医心镜》)

9、治产后乳汁不下:猪肝一具(切),红米一合,葱白、盐、豉等。上以肝如常法作羹食,作粥亦得。(《食医心镜》猪肝羹)

10、治女子阴中苦痒,搔之痛闷:取猪肝炙热,纳阴中。(《肘后方》)

虎杖的药用附方

1、治毒攻手足肿,疼痛欲断:虎杖根,锉,煮,适寒温以渍足。(《补缺肘后方》)

2、治筋骨痰火,手足麻木,战摇,痿软:斑庄根一两,川牛膝五钱,川茄皮五钱,防风五钱,桂枝五钱,木瓜三钱。烧酒三斤泡服。(《滇南本草》)

3、治胆囊结石:虎杖一两,煎服;如兼黄疸可配合连钱草等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4、治五淋:苦杖不计多少,为末。每服二钱,用饭饮下,不拘时候。(《姚僧坦集验方》)

5、治月经闭不通,结瘕,腹大如瓮,短气欲死:虎杖根百斤(去头去土,曝干,切),土瓜根、牛膝各取汁二斗。上三味细切,以水一斛,浸虎杖根一宿,明日煎取二斗,内土瓜、牛膝汁,搅令调匀,煎令如饧。每以酒服一合,日再夜一。宿血当下,若病去,止服。(《千金方》)

6、治妇人月水不利,腹胁妨闷,背膊烦疼:虎杖三两,凌霄花一两,没药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钱。(《圣惠方》)

7、治产后瘀血血痛,及坠扑昏闷:虎杖根,研末,酒服。(《纲目》)

8、治腹内积聚,虚胀雷鸣,四肢沉重,月经不通,亦治丈夫病:高地虎杖根细切二斛,以水二石五斗,煮取一大斗半,去滓,澄滤令净,取好淳酒五升和煎,令如饧。每服一合,消息为度,不知,则加之。(《千金方》虎杖煎)

9、治肠痔下血:虎杖根,洗去皴皮,锉焙,捣筛,蜜丸如赤豆,陈米饮下。(《本草图经》)

10、治痈肿疼痛:酸汤秆、土大黄为末。调浓茶外敷。(《贵阳民间药草》)

中药美白祛斑 白附酒

将白附子6克放入500ml白酒中泡制,密封3天左右即可。每天早晨和晚上分别饮用10ml,坚持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皮肤白皙红润有光泽。因为白附子可以祛风痰,解毒散结,止痛。

杏仁药用附方

1、治肺寒卒咳嗽:细辛半两(捣为末),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上药,于铛中熔蜡半两,次下酥一分,入细辛、杏仁,丸如羊枣大。不计时候,以绵裹一丸,含化咽津。(《圣惠方》)

2、治咳逆上气:杏仁三升,熟捣如膏,蜜一升,为三分,以一分内杏仁捣,令强,更内一分捣之如膏,又内一分捣熟止。先食已含咽之,多少自在,日三。每服不得过半方寸匕,则痢。(《千金方》杏仁丸)

3、治久患肺喘,咳嗽不止,睡卧不得者:杏仁(去皮尖,微炒)半两,胡桃肉(去皮)半两。上件入生蜜少许,同研令极细,每一两作一十丸。每服一丸,生姜汤嚼下,食后临卧。(《杨氏家藏方》杏仁煎)

4、治上气喘急:桃仁、杏仁(并去双仁、皮尖,炒)各半两。上二味,细研,水调生面少许,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生姜、蜜汤下,微利为度。(《圣济总录》双仁丸)

5、治气喘促浮肿,小便淋沥:杏仁一两,去皮尖,熬研,和米煮粥极熟,空心吃二合。(《食医心镜》)

6、治肺病咯血:杏仁四十个,以黄蜡炒黄,研,入青黛一钱,作饼,用柿饼一个,破开包药,湿纸裹,煨熟食之。(朱震亨)

7、利喉咽,去喉痹,痰唾咳嗽,喉中热结生疮:杏仁去皮熬令赤,和桂末,研如泥,绵裹如指大,含之。(《本草拾遗》)

8、治久病大肠燥结不利:杏仁八两,桃仁六两(俱用汤泡去皮),蒌仁十两(去壳净),三味总捣如泥;川贝八两,陈胆星四两(经三制者),同贝母研极细,拌入杏、桃、蒌三仁内。神曲四两研末,打糊为丸,梧子大。每早服三钱,淡姜汤下。(《方脉正宗》)

9、治鼻中生疮:捣杏仁乳敷之;亦烧核,压取油敷之。(《千金方》)

10、治诸疮肿痛:杏仁去皮,研滤取膏,入轻粉、麻油调搽,不拘大人小儿。(《纲目》)

苦杏仁和甜杏仁的区别

杏仁是常见的一种保健食品,可以分为苦杏仁和甜杏仁两种,它们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对人体健康有益,但是食用过量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苦杏仁的毒性一般比甜杏仁大。大家可以从下面几点来区别苦杏仁和甜杏仁。

苦杏仁味苦涩,呈扁心脏形,顶端尖,基部钝圆而厚,左右略不对称。味苦、辛,性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工效。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失声、胸痹、水肿血瘀诸证等,特别多用于治疗外感咳嗽。

甜杏仁又名南杏仁,形状大而扁,基部略对称。味道微甜、细腻,多用于食用,还可作为原料加入蛋糕、曲奇和菜肴中,具有润肺、止咳、滑肠等功效,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从这一点看来,苦杏仁的药用价值比甜杏仁多一些,如果大家只是想把杏仁当零食吃或者点缀菜肴,当然要选甜杏仁了。

中药黑附子的功效

中药材,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剌舌。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阴疽疮疡。其实附子功效、主治甚广,这样的概括远不能反映全貌。

功能主治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阴疽疮疡。其实附子功效、主治甚广,这样的概括远不能反映全貌。

折叠性味归经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性状

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剌舌。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 月下旬至8 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品种。

(1) 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 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5cm 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 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3cm 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中药当中的成分非常的广泛,对于各种疾病可以起到不错的功效,同时平时对于很多人的身体方面出现的新陈代谢问题,那么可以利用这一方式来得到很好的调理,以上的文章为大家介绍了中药黑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同时我们又可以了解到这黑附子的药性以及中药的采摘过程。

石斛的中药附方

虚劳消瘦:

石斛、麦冬、牛膝、杜仲、党参、枸杞子、白芍各9克,炙甘草、五味子各6克。水煎服。长服有保健强身作用。

老年人血压偏高,动脉硬化,视物不清:

取石斛30克,桑寄生、罗布麻各9克。水煎服。有防治作用。

胃酸缺乏症:

石斛、玄参各15克,白芍9克,麦冬、山楂各12克。水煎服,每日正剂。有较好疗效。

阴虚目暗,视物昏花:

石斛15克,熟地15克,山药12克,山茱萸9克,枸杞子12克,白菊花6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补肾益肝明目之效,对老年人肝肾不足,两目昏花,视物模糊者,久服大有裨益。

雀目(夜盲症),晚上看不见东西:

石斛、仙灵牌各30克,苍术15克。共研细末,每服6克,每日3次。

红蝴蝶症:

生地30克,元参、天麦冬各10克,玉竹、石斛、黄精、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银柴胡、丹皮各10克.上药水煎服.每曰1剂,分2~3次服。7祛烦养胃汤鲜石斛25克.熟石膏、南沙参、玉竹各20克,麦冬10克,山药、茯苓、天花粉各15克,半夏75克。甘蔗150克,煎汤代水服用。

温热有汗,风热化火,热病伤津,温疟舌苔变黑:

鲜石斛三钱,连翘(去心)三钱,天花粉二钱,鲜生地四钱,麦冬(去心)四钱,参叶八分。水煎服。(《时病论》清热保津法)

牛黄的药用附方

1、治热入血室,发狂不认人者:牛黄二钱半,朱砂三钱,脑子一钱,郁金三钱,甘草一钱,牡丹皮三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皂子大。新水化下。(《索问病机保命集》牛黄膏)

2、治中风痰厥、不省人事,小儿急慢惊风:牛黄一分,辰砂半分,白牵牛(头末)二分。共研为末,作一服,小儿减半。痰厥温香油下;急慢惊风,黄酒入蜜少许送下。(《鲁府禁方》牛黄散)

3、治小儿惊热,发歇不定:牛黄一分(细研),川大黄半两,蝉壳一分(微炒),子芩半两,龙齿半两(细研)。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计时候,煎金、银、薄荷汤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牛黄丸)

4、治小儿心肺烦热,黄瘦,毛焦,睡卧多惊,狂语:朱砂半两,牛黄一分。上药,同研如面。每服,以水磨犀角,调下一字。(《圣惠方》)

5、治初生胎热或身体黄者:真牛黄一豆大。入蜜调膏,乳汁化开,时时滴儿口中,形色不实者,勿多服。(《小儿药证直诀》)

6、治小儿胎风热、撮口发噤:牛黄(研)一分,淡竹沥半合。每服牛黄一字匕,用淡竹沥调下,一、二岁儿服之;三、四岁儿每服半钱,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圣济总录》牛黄竹沥散)

7、治乳岩(乳癌),横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犀黄三分,麝香一钱半,乳香、没药(各去油)各一两。各研极细末,黄米饭一两,捣烂为丸,忌火烘,晒干。陈酒送下三钱,患生上部,临卧服,下部空心服。(《外科全生集》犀黄丸)

8、治胎毒疮疖及一切疮疡:牛黄三钱,甘草、金银花各一两,草紫河车五钱。上为末,炼蜜丸,量儿服。(《保婴撮要》牛黄解毒丸)

9、治伤寒咽喉痛,心中烦躁,舌上生疮:牛黄(研)、朴硝(研)、甘草(炙,锉)各一两,升麻、山栀子(去皮)、芍药各半两。捣研为细散,再同研令匀。每服一钱匕,食后煎姜、蜜汤,放冷调下。(《圣济总录》牛黄散)

10、治小儿鹅口疮,不能饮乳:牛黄一分,为末。上一味,用竹沥调匀,沥在儿口中。(《圣济总录》牛黄散)

相关推荐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热敷

山奈10克,细辛3克,桑寄生、神曲各15克,白芷、红花、乳没各12克。 煎法: 1、把药材放在水里浸泡半小时后,加入350毫升水; 2、药汁熬得只剩一半的时候,把药汁倒出来; 3、添上350毫升水,再把药汁熬成一半; 4、把两次的药汁混在一起,早晚各喝l80毫升。 药汁喝完后,药渣可千万别倒。把药渣捞起来后,晾上两三分,附在上面的水就流走了,药渣的温度也降低了。找个纱布把它包起来,敷在肩膀疼痛的部位。敷上半个小时,疼痛就会明显减轻。药渣不要太烫,以免伤着皮肤。

苦瓜藤的简介

苦瓜藤这种中药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苦瓜藤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 苦瓜 的 茎 。夏、秋采取。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痢疾,疮毒,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4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附方】治红白痢疾:苦瓜藤一握。红痢煎水服,白痢煎酒服。(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经过上文对于苦瓜藤的介绍,我们对于苦瓜藤有了详细的了解。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多的了解苦瓜藤的特质

吃什么中药对肝好 香附

性味归经:辛,微苦,味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主治肝郁气滞,胁肋胀满,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乳房结块等。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证,症见精神抑郁,胸胁胀痛,疝气疼痛及肝气犯胃的胃脘痛等,配伍苏梗,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腹胀满,胁肋疼痛,妊娠呕吐,腹痛腹胀等症。

得了附睾炎吃什么中药

附睾炎是青壮年的常见疾病,每当身体抵抗力低下时,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致病菌便会乘机进 输精管逆行侵入附睾引发炎症。因此,附睾炎多继发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对于附睾炎吃什么中 药,本人认为以下几个中药可以试试。 1、荔枝核汤 中药组成:荔枝核、川楝子各15克荜菝、桔核、良姜、元胡、木通各9克小茴5克。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主治:急性睾丸炎。 2、龙胆泻肝汤加减 中药组成:龙胆草、生地、当归各12克柴胡、黄芩、木通10克栀子、泽泻各15克车前子20克 甘草8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主治:

香附的附方

①治-切气疾心腹胀满,胸膈噎塞,噫气吞酸,胃中痰逆呕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饮食:香附子(炒,去毛)三十二两,缩砂仁八两,甘草(爁)四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用盐汤点下。(《局方》快气汤) ②治心腹刺痛,调中快气:乌药(去心)十两,甘草(炒)一两,香附子(去皮毛,焙干)二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人盐少许,或不着盐,沸汤点服。(《局方》小乌沉汤) ③治心气痛、腹痛、少腹痛、血气痛不可忍者:香附子二两,蕲艾叶半两。以醋汤同煮熟,去艾,炒为末,米醋糊为丸梧子大。每白汤服五十丸。(《濒湖集简方》) ④解诸郁:苍术、香

有附片的中药怎么熬

因为附子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不能同其他药一起煎。 附子要单独泡,泡好后要先煎,直到煎到口尝没有麻舌感为止。 然后这个时候把煎好的附子倒入其他药中,一起煎煮。 这个时候按照一般煎药过程煎煮,就可以了。 现在就可以等着出锅就可以了。 煎煮两次,把两次的药液混在一起,就可以服用了。

萝卜叶的药用附方

1、治呕吐:白萝卜叶100克。将白萝卜叶捣烂取汁,用开水送服。可治伤寒或伤食引起的呕吐。 2、治腹胀、胃痛:干萝卜叶20~30克。干萝卜叶切碎代茶叶,以沸水适量冲泡,加盖闷15分,代茶频饮。也可加焦山楂30克,同煮替茶饮用。消导下气,开胃止泻。主治伤食积滞引起的胸隔痛满、打呃、呕吐酸水、泄泻等症。该品为消导下气之品,气虚血弱者忌用或少服。 3、治男女痔疮、肛门瘙痒、阴部湿疹:食醋1500克,干萝卜缨150克。将食醋和干萝卜叶放入锅中煮沸(下次再用时加热至70℃即可),将醋和萝卜缨倒入搪瓷盆,稍冷却后,病

刀豆的副作用有哪些

温中下气,益肾补元。主虚寒呃逆,肾虚腰痛。用于虚寒呃逆,肾虚,腰痛,胃痛。 ①《滇南本草》:健脾。 ②《纲目》: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 ③《中药材手册》:补肾,散寒,下气,利肠胃,止呕吐。治肾气虚损,肠胃不和,呕逆,腹胀,吐泻。 ④《四川中药志》:治胸中痞满及腹痛,疗肾气不归元及痢疾。 刀豆的附方 ①治气滞呃逆,膈闷不舒:刀豆取老而绽者,每服二、三钱,开水下。(《医级》刀豆散) ②治肾虚腰痛:刀豆子二粒,包于猪腰子内,外裹叶,烧熟食。(《重庆草药》) ③治百日咳:刀豆子十粒(打碎),甘草一钱

香附能和什么中药搭配

1、香附配伍乌药 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主行血分,功擅理气开郁。 乌药顺气降逆、散寒止痛,专走气分,长于顺气散寒。 二药合用,有理气解郁、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凝下焦、气血不和之小腹疼痛、腹胀肠鸣泻下、里急后重等症。 2、香附配伍白芍 香附疏肝理气止痛。 白芍柔肝养阴、缓急止痛。 二者伍用,有疏肝、养阴、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血虚之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者。 3、香附配伍木香 香附疏肝理气止痛,兼能活血。 木香行气止痛,兼能温中。 二者伍用,有疏肝调中、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胃

牛肝的功能主治

养血,补肝,明目。治血虚萎黄,虚劳羸瘦,青盲,雀目。 ①《别录》:主明目。 ②孟诜:醋煮食之,治瘦,治痢。 ③《本草拾遗》:肝和腹内百叶(即重瓣胃),作生,姜、醋食之,主热气,水气,丹毒,解酒劳。 ④《日用本草》:明目,平肝气。 ⑤《本草蒙筌》:助肝血,明目。 ⑥《本草经疏》:补肝,治雀盲。 ⑦《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萎黄病,妇人产后贫血,肺结核,小儿疳眼,夜盲。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入丸、散。 【附方】治青盲积年不差:黄牛肝一具(细切,曝干),土瓜根三两,羚羊角屑一两,蕤仁一两(汤浸,去亦皮),细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