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肛门失禁症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是什么
儿童肛门失禁症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是什么
临床表现:1. 根据排便的不同失禁程度,临床上一般将该病分为以下4级。一级:轻度污粪,偶尔出现污粪,稀便时内裤有污渍或稀便溢出。二级:污粪,有正常排便和控制,但常有少量粪便或粪液污染被褥或内裤。三级:部分失禁,对固体、半固体大便可控制,但便次增多,液态粪便无法控制。四级:完全性失禁,不能区别直肠内容物是固态、液态,排便控制完全丧失。2. 辅助检查(1) 内镜检查:了解肛门内有无狭窄瘢痕,有无粪石以及直肠黏膜病变等。可用于疑难的病例。(2) 直肠肛管测压:可以检测肛管高压带长度及压力是否正常,静止压及最大收缩压、直肠向量,检测直肠内压力曲线三维成像,了解外括约肌不对称性分布情况,检测直肠肛门松弛反射的有无。(3) 直肠排便造影:了解排便全过程的直肠盆底及肛门括约肌运动图像,观察直肠角改变,测量肛管长度,还可了解神经性肛门失禁患儿直肠膨出、内套叠的图像。(4) 肛门括约肌肌电图:了解整个括约肌肌电及盆底肌的运动情况。
肛门失禁的检查
(一)直肠指诊
肛门松驰,收缩肛管时括约肌及肛管直肠环收缩不明显和完全消失,如为损伤引起,则肛门部可扪及瘢痕组织,不完全失禁时指诊可扪及括约肌收缩力减弱。
(二)内镜检查
直肠镜检查可观察肛管部有无畸形,肛管皮肤粘膜状态,肛门闭合情况,纤维肠镜检查可观察有无结肠炎,克隆病,息肉,癌肿等疾病,可用硬管结肠镜观察有无完全性直肠脱垂。
(三)排粪造影检查
可测定肛管括约肌,肛管,直肠部形态解剖结构,动力学功能状态的X线钡剂检查可观察有无失禁及其严重程度,不随意漏出大量钡剂是失禁的标志。
(四)肛管测压
可测定内,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有无异常,肛门直肠抑制反射,了解其基础压,收缩压和直肠膨胀耐受容量,失禁患者肛管基础,收缩压降低,内括约肌反射松弛消失,直肠感觉膨胀耐受容量减少。
(五)肌电图测定
可测定括约肌功能范围,确定随意肌不随意肌及其神经损伤及恢复程度。
(六)肛管超声(AUS)检查
近年来应用肛管超声检查,能清晰地显示出肛管直肠粘膜下层,内外括约肌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可协助诊断肛门失禁,观察有无括约肌受损,Yang(1993)应用AUS检查肛门失禁38例,23例中17例(74%)发现肛管括约肌有缺损,患者都有肛周肛门直肠或阴道手术史,15例中6例(40%)无外伤史,体检时常规检查也未发现肛管括约肌有缺损,应用AUS检查后才确定括约肌有缺损病变,故此项检查对肛门失禁较有价值。
痔疮术后怎么应对肛门失禁
一、肛门失禁症状较轻:
1、通常发生不完全失禁和感觉性失禁时,可以通过一种仪器进行生物反馈治疗,而且这种治疗没有创伤、没有痛苦,它是通过电刺激对肛门括约肌进行功能治疗,效果良好。
2、可通过针灸长强、百会、足三里、腰俞等穴位,来改善和治疗大便失禁的症状,而且效果也不错。
二、肛门失禁症状严重:
1、对于完全肛门失禁,并没有什么非常好的治疗方法,只有通过再次手术来改善症状,但在选择手术的时候一定要找准病因,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这样的治疗才能更加可靠。
2、除了治疗,平时还可以自我进行调理,比如提肛运动,简单而且有效,通常可在临睡前进行,经常检查便可以逐渐恢复肛门的功能。
大便失禁的症状有哪些
1.病史 询问有无先天性肛门畸形、手术、外伤史,女性患者有无产伤史,有无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的疾病,是否接受过放射治疗;目前失禁的严重程度,排便次数及粪便性质,有无便意感等。
2.体格检查 通过直肠指诊、内镜检查、排粪造影、肌电图测定等,达到3个目的:①判断有无肛门失禁,如肛门有缺损、肛门括约肌闭合不紧、肛周皮肤有湿疹等可提供肛门失禁的依据。②判断失禁程度:如完全性失禁可见肛门张开呈圆形,用手牵开臀部,可见直肠腔;直肠指诊,肛管括约肌及肛管直肠环收缩不明显特别严重呈完全消失。不完全性失禁则见肛门闭合不紧,直肠指诊扪及括约肌收缩减弱。③判断失禁原因:如外伤性失禁,直肠指诊可扪及瘢痕组织;随意肌损伤,盆底肌电图异常等。
肛门括约肌拉伤怎么判断
3.排粪造影:排粪造影是对模拟排便行放射学检测,可观察盆底肌肉功能、会阴下降程度、肛直角变化等。多用于诊断直肠粘膜套叠、耻骨直肠肌肥厚等排便困难性疾病,也可用来检查肛门括约肌损伤。用力加腹压时能保留注入的全部钡剂,即可确定为肛门有节制功能,不自主漏出大量钡剂是肛门失禁的可靠指标[9]。
详细的病史和仔细的临床检查是正确诊断的基础,但Keating等[7]对肛门失禁患者研究发现,单凭临床资料和常规检查远远不够,经特殊检查后可发现有19%的患者失禁原因判断不准确,有16%需改变治疗方法。对肛门失禁的诊断常需以下多种方法配合进行。
1. 肛管直肠测压:肛管直肠测压是通过压力传感器将肛管直肠内的压力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分析肛管直肠功能的方法。目前国内亟待普及。检测指标包括肛管静息压、缩榨压、内括约肌长度、肛管直肠容积、直肠肛管抑制反射等。肛门括约肌失禁产妇90%出现肛管静息压、缩榨压明显降低,42%出现括约肌长度、矢状对称指数降低[8],部分患者出现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消失。
2. 盆底肌电图与阴部神经刺激实验:产伤性肛门失禁与肌组织病变和神经病变都有关,盆底肌电图、阴部神经刺激实验是肛肠动力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部分。盆底肌电图对检测盆底功能十分重要,通过检测动作电位和肌纤维密度可鉴别神经性肛门失禁,此时动作电位成多阶梯状,肌纤维密度增加。多电极检测可判断括约肌损伤部位[1,4]。阴部神经刺激实验是通过刺激骶2至骶4神经检测潜伏间期,潜伏间期延长提示存在神经病变[1,4]。肌电活动减弱、反常肌电活动、神经节病变是许多疾病,如儿童大便失禁、盆底痉挛综合征等的常见表现。
4.腔内B超:直肠腔内B超可检测肛管括约肌的形态完整性,可测量肛管前、后、侧壁内、外括约肌的厚度,是目前诊断括约肌损伤的重要方法。直肠腔内B超对肛管齿状线上1.5 cm以下括约肌损伤诊断率较高[8],阴道腔内B超则可准确观察肛管直肠前部括约肌损伤,对上部损伤敏感[1]。腔内B超也可通过观察回声紊乱来诊断会阴神经损伤后内、外括约肌的退行性改变。因此,腔内B超在肛门失禁的诊断、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信大家看了以上对于肛门括约肌拉伤的介绍,对于肛门括约肌拉伤怎么判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你详细的阅读上文以后,你就会知道怎么判断肛门括约肌是否拉伤。一旦发生拉伤,我们大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治疗给你的生活带来不便。祝你身体健康!
肛门失禁的检查
直肠指诊
检查者感觉到肛门无紧迫感呈松弛状态。嘱患者收缩肛门时,肛管括约肌收缩不明显或完全无收缩力;如肛门有损伤史者,可扪及瘢痕,有的患者可触及肛管的一侧有收缩感,而另一侧则无收缩感。并注意肛管直肠内是否有肿块、压痛等,手指退出肛门后观察指套是否带黏液及血。
内镜检查
观察肛门直肠或结肠有无畸形、瘢痕、肛管皮肤及直肠黏膜有无糜烂、溃疡,直肠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直肠息肉、直肠癌及肛管直肠癌等。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肛门失禁患者表现出肛管直肠内的压力降低,频率减慢或消失;肛管收缩压下降;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消失。如溃疡性结肠炎致肛门失禁患者直肠顺应性明显下降。
肛门内括约肌基础压(IASP)
成年国人气囊式正常压为80~140mmHg。肛门失禁时压力降低,呈低张力性内肛门括约肌静息压。内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在于提供了阻止稀便和肠腔内气体在非排便状态下从直肠、肛门外溢。
外肛门括约肌(EAS)收缩力
EAS是围绕肛管下端的环形横纹肌,参与维持肛管高压带压力的30%左右。外肛门括约肌收缩时可使肛管关闭压提高2~3倍,对粪便的节制起一定作用。EAS缺乏这种协调性运动时,就会出现肛门失禁。当受检者最大强度的收缩肛门(提肛运动)时,肛管内压增加的幅值即最大缩榨压(maximum squeeze pressure,MPS)与肛管静息压(IASP)之差为肛门主动收缩压,即代表EAS的肌收缩力。肛门失禁时EAS的肌收缩力降低。
直肠感觉测定
直肠感觉测定是将4cm×6cm大的带有导管的球囊置入直肠,然后向球囊内注入水或空气,正常直肠的感觉阈值是45ml±5ml,如为神经性的肛门失禁患者,其直肠感觉阈值消失。
直肠顺应性
肛门失禁时直肠顺应性下降。顺应性是指容量与压力之比率,即单位时间压力容积变化(△V/△P)来表示器官对膨胀能力的适应性。方法是,插入一前端带气囊的导管,向气囊内注入空气或水,分次充盈气囊(每次递增l0ml,同时测其压力,受检者感到胀痛或便意感达到最大限度,同时记录直肠压力变化。肛门失禁时直肠顺应性降低。直肠顺应性正常值为4~9ml/mmHg 或3~7ml/cmH20。
球囊逼出试验
用于了解耻骨肌和EAS的肌力及其功能。方法为把直径2cm的塑料球送入直肠,球的下面连接一容器,逐渐向容器中增加重物,嘱受检者用力收缩肛门以阻止塑料球被拉出,直到该球被重物拉出为止。肛门失禁时承受重力轻,反映其肌力减弱。肛门直肠角变钝(正常为锐角)。如直肠感觉迟钝,正常容量不能引起排便反射,不能将球囊排出。此检查既可用来判断直肠的感觉是否正常,又可判断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如肛门括约肌受损无括约功能,而球囊可自行滑出肛门,或轻微的增加腹压后即可将球囊排出。
盆底肌电图检查
用直肠电和盆底肌电描记法,了解直肠平滑肌的电活动和盆底肌的电活动。肛门失禁病人缩榨及用力大便动作时活动均减弱。
肛管直肠内超声检查
通过肛管直肠内超声可以清楚地显示肛管直肠的各个层次,内括约肌及其周围的组织结构,可以协助大便失禁的诊断。如观察内括约肌是否完整,外括约肌是否有缺损,以及缺损的部位及范围。该检查不但可以协助诊断,而且为手术切口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排粪造影法
通过对用力排粪、提肛、静息等动态观察,了解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应用放射造影的方法研究和观察排粪时的盆底肌和直肠动力活动,用150~200ml的硫酸钡,灌入直肠后,用放射照相术,在荧光屏下动态观察静息状态和排出硫酸钡的情况。可判断是否存在巨结肠,静息状态和排便时肛直肠角的大小,排便时肛管最大直径,是否有直肠脱垂或直肠套迭存在,从而有利于功能性肛门失禁的诊断。如灌入直肠的钡剂通过提肛可以保留,说明肛门括约肌有一定功能;如灌入直肠的钡剂不由自主地流出,说明大便失禁。大多数时间内,肛提肌和耻骨直肠肌有静息压,因直肠被向前拉的结果,直肠和肛管之间有一较小的角度,称为肛门直肠角,正常约107°,在做缩榨动作时,上述肌肉收缩更强,此角变小。肛门失禁时此角变钝。
[返回]
什么是肛门失禁问题呢
1.神经障碍和损伤(神经源性)
如中风、休克、惊吓之后,都可出现暂时性大便失禁;若胸、腰、骶椎断压迫损伤脊髓或脊神经,可造成截瘫,而引起肛门失禁;此外,直肠靠近肛门处黏膜切除后、直肠壁内感觉神经缺损、智力发育不全等均可造成肛门失禁。
2.肌肉功能障碍和受损(肌源性)
肛门的松缩和排便功能是受神经支配内外括约肌和肛提肌来维持的。这些肌肉松弛,张力降低,或被切断、切除,或形成大面积瘢痕,都会引起肛门失禁。若直肠脱垂、痔疮、息肉脱出引起的肌肉松弛、张力降低也会引起肛门失禁。老年人患有某些疾病也可引起肌肉萎缩性肛门失禁。肛门直肠脓肿、肛瘘、直肠癌等手术切断或切除括约肌也可引起肛门失禁。烧伤、烫伤、化学药品腐蚀也可引起大面积瘢痕的肛门失禁。久泻和肛管直肠癌也可引起肛门失禁。
3.手术或外伤(医源性)
由于手术损伤和分娩时外阴撕裂引起的括约肌局部缺陷。
4.先天性疾病
高位锁肛、发育不全婴儿,因先天性肛门括约肌不全而引起肛门失禁。
肛门失禁有哪些类型
分类
①完全失禁;
②不完全失禁;
③感觉性失禁。
病因
1.神经障碍和损伤
如中风、休克、惊吓之后,都可出现暂时性大便失禁;若胸、腰、骶椎断压迫损伤脊髓或脊神经,可造成截瘫,而引起肛门失禁;此外,直肠靠近肛门处黏膜切除后、直肠壁内感觉神经缺损、智力发育不全等均可造成肛门失禁。
2.肌肉功能障碍和受损
肛门的松缩和排便功能是受神经支配内外括约肌和肛提肌来维持的。这些肌肉松弛,张力降低,或被切断、切除,或形成大面积瘢痕,都会引起肛门失禁。若直肠脱垂、痔疮、息肉脱出引起的肌肉松弛、张力降低也会引起肛门失禁。老年人患有某些疾病也可引起肌肉萎缩性肛门失禁。肛门直肠脓肿、肛瘘、直肠癌等手术切断或切除括约肌也可引起肛门失禁。烧伤、烫伤、化学药品腐蚀也可引起大面积瘢痕的肛门失禁。久泻和肛管直肠癌也可引起肛门失禁。
肛门失禁应该如何进行检查呢
一、病史:需询问引起肛门失禁的原因,初起时症状,目前失禁的严重程度,肛直肠部有无手术史、放射史、受伤史。大便习惯,排便次数及粪便质地,有无神经系统、代谢方面的疾病及泌尿系统的疾病等病史。
二、视诊:
1、完全性失禁,视诊常见肛门张开呈圆形,或有畸形、缺损、瘢痕,肛门部排出粪便、肠液,肛门部皮肤可有湿疹样改变。用手牵开臀部,肛管完全松弛呈圆形,有时肛管部分缺损瘢痕形成从圆孔处常可看到直肠腔。
2、不完全失禁肛门闭合不紧,腹泻时也可在肛门部有粪便污染。
三、直肠指诊:
肛门松弛,收缩肛管时括约肌及肛管直肠环收缩不明显和完全消失,如为损伤引起,则肛门部可扪及瘢痕组织,不完全失禁时指诊可扪及括约肌收缩力减弱。
四、内镜检查:直肠镜检查可观察肛管部有无畸形,肛管皮肤粘膜状态,肛门闭合情况。纤维肠镜检查可观察有无结肠炎、克隆病、息肉、癌肿等疾病。可用硬管结肠镜观察有无完全性直肠脱垂。
五、排粪造影检查:
可测定肛管括约肌、肛管、直肠部形态解剖结构,动力学功能状态的X线钡剂检查可观察有无失禁及其严重程度,不随意漏出大量钡剂是失禁的标志。
六、肛管测压:可测定内,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有无异常。肛门直肠抑制反射,了解其基础压、收缩压和直肠膨胀耐受容量。失禁患者肛管基础、收缩压降低,内括约肌反射松弛消失,直肠感觉膨胀耐受容量减少。
七、肌电图测定:可测定括约肌功能范围,确定随意肌不随意肌及其神经损伤及恢复程度。
八、肛管超声(AUS)检查:近年来应用肛管超声检查,能清晰地显示出肛管直肠粘膜下层、内外括约肌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可协助诊断肛门失禁,观察有无括约肌受损。Yang(1993)应用AUS检查肛门失禁38例,23例中17例(74%)发现肛管括约肌有缺损,患者都有肛周肛门直肠或阴道手术史,15例中6例(40%)无外伤史,体检时常规检查也未发现肛管括约肌有缺损,应用AUS检查后才确定括约肌有缺损病变,故此项检查对肛门失禁较有价值。
肛门瘙痒出血的病因是什么
肛门瘙痒出血的病因是什么?很多患有肛门瘙痒的患者选择痒了就自己挠挠,结果,瘙痒越来越严重,出血了,才意识到严重性。那么肛门瘙痒出血的病因是什么?专家做出以下介绍。
肛门瘙痒出血的病因是什么?为什么会肛门瘙痒出血:
1、肛门不净:肛门周围皮肤的粪便污染,常可引起瘙痒。
2、肛周潮湿:肛门周围的皮肤较湿润,真菌感染的好发部位之一。
3、寄生虫引起的肛门瘙痒:肛门周围是各种微生物寄生和繁殖的场所。如蛲虫寄生常是儿童肛门瘙痒的常见原因。
4、肛门直肠疾病:如肛裂、肛瘘、痔、肛窦炎、肛乳头炎、直肠脱垂、肛门失禁等,使肛门口分泌物增多,潮湿刺激皮肤引起瘙痒。
5、过敏反应: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香料、酒或特异性蛋白质食物,或服用抗生素等均可因过敏而引起肛门瘙痒。
年轻人大便失禁的原因是什么
怀孕对于女性朋友的身心来说,都是一种比较大的挑战,大多数的女性朋友在孕期的时候,都会出现很多的不适感,有一些女性朋友在怀孕后期还会出现有大便失禁的情况,这可能会和神经压迫有一定的关系,也可能是是身体本身患有的一些疾病引起的,最好是hi可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大便失禁是泛指消化道下端出口处失去正常的控制,这包括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程度,如睡眠时不能控制排便,排气时出现漏粪和不能控制稀便,直至完全不能控制排气和排便等。引起大便失禁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神经障碍和损伤引起的大便失禁排便是在内脏植物神经和大脑中枢神经支配下的反射活动,这些神经发生了功能障碍或损伤,会引起排便失禁。如中风、休克、惊吓之后,都可出现暂时性大便失禁;若胸、腰、骶椎断压损伤脊髓或脊神经,可造成截瘫,而引起大便失禁;此外,直肠靠近肛门处粘膜切除后、直肠壁内感受神经缺损、智力发育不全等均可造成大便失禁。
二、肌肉功能障碍和受损引起的大便失禁肛门的松缩和排便功能,是受神经支配内外括约肌和肛提肌来维持的。这些肌肉松弛,张力降低,或被切断、切除,或形成大面积瘢痕,都会引起肛门失禁。若直肠脱垂、痔疮、息肉脱出引起的肌肉松弛、张力降低也会引起肛门失禁。老年人或患有某些疾病也可引起肌肉萎缩性肛门失禁。肛门直肠脓肿、肛瘘、直肠癌等手术切断或切除括约肌也可引起肛门失禁。烧伤、烫伤、化学药品腐蚀也可引起大面积瘢痕的肛门失禁。久泻和肛管直肠癌也可引起肛门失禁。
三、先天性疾病引起的大便失禁高位锁肛、发育不全婴儿,因先天性肛门括约肌不全而引起肛门失禁。
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大便失禁,都应该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平时还应该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尽量不要长时间的憋便,也可以适当的吃一些软化大便的食物,最好是可以使得自己能够定时排便,减少身体的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