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午睡会增加老人的死亡率

午睡会增加老人的死亡率

要缓解睡前和睡后心脑血管压力变化对血管的伤害,专家建议应做到以下三点:

1、醒后不要马上起床,先在床上再躺上半分钟;

2、从床上坐起后在床边坐半分钟;

3、靠床边站立半分钟,而后再下床活动。这样渐进性的活动可以让身体各器官适应变化,减少猛然起床对血管的压迫,避免摔倒等危险,有利于心律的稳定。

老年人午睡的好处不止是健康

据有关报道说,部分老人不宜午睡。据以色列研究人员对455名老人调查了6年后发现,在此期间去世的75位老人中,习惯午睡者的死亡率为20%,除去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午睡者的死亡率明显较高。

研究者认为,人在睡眠时,心率、血压均会降低,醒来再恢复,这种变化可能会增加血管受损的几率。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难道很多人长年的午睡习惯真的需要改改了吗?

专家认为:这种调查若做为一种指导式的医学定论,尚待考证。有些老人睡午觉已成为多年的习惯,如果硬要改变这种习惯,把生物钟打乱了,反而不利于健康。

人在睡眠时,心率相对缓慢,脑血流量少,脑细胞兴奋度降低,但它并不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有人认为,午睡时易出现大脑暂时性供血不足,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以午睡醒来才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现象。其实,大脑暂时性供血不足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午睡时循环系统处于低动力状态,这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会产生发病的环境,但对健康的老人则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对于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的人,特别是因脑血管变窄而常出现头昏、头晕的人,和教授认为,他们最需要解决的不是午睡问题,而是应该从根本上治疗所患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很多,如气候、情绪、饮食、睡眠等。睡眠只是诱因之一,而前几种因素更应引起重视。

老年人午睡健康这四大误区切记要避免

一、强撑着不睡。

有的老人害怕中午睡了晚上睡不着,所以即使中午很困也坚持不睡。其实,适当时间的午休不会影响夜晚睡眠,反倒是坚持不睡会令大脑过度紧绷,更加疲惫。

二、凑合着睡。

有的老人觉得午休就是眯一会,随意靠在沙发上或者躺椅上,甚至趴在书桌上就睡着了。这种方式非常不可取。靠在沙发上睡会减少头部供血,醒后有头昏、眼花等现象发生,尤其患有颈椎病的老人。午休一定不能凑合,即使睡一会,也要尽量躺在床上,换上舒适的衣服,盖上被子再睡。

三、睡得太久。

老年人午睡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个小时。时间过长,大脑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促使脑组织毛细血管关闭时间过长,使脑的血流量相对减少,体内代谢过程逐渐减慢,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四、午饭后立刻睡。

中午进餐后,胃肠蠕动加快,使得体内大量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统,大脑供氧明显下降,不宜立刻入睡,一般应餐后半小时之后再休息。

此外,午睡还需注意以下几点:睡前不吃油腻的食物,不能吃的太饱。太饱会影响心脏正常收缩和舒张;油腻食物会增加血粘稠度,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睡姿应取头高脚低、右侧卧位,以减少心脏压力;午休起床后先在床上做轻度活动,在心前区、胸部作5—10分钟按摩,慢慢坐起,然后下床喝一杯水。

咖啡对老人有什么好处 老年人喝咖啡可以延年益寿

研究发现,相比那些不喝咖啡的同龄人,喝咖啡的老年人,不管喝的咖啡中含不含咖啡因,死亡率都要更低一些。研究人员发现,咖啡和死亡率降低之间的关联,随着咖啡饮用量的增加而加强。相比于不饮用咖啡的人,那些每天饮用三杯以上咖啡的人死亡率大约降低10%。饮用咖啡的老年人死于心脏病、呼吸疾病、中风、外伤、意外事故、糖尿病和传染病的几率较低。

午睡习惯或缩短寿命

许多人都有午睡的习惯,并且视午睡为恢复精神的好办法。不过,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研究表明,在白天睡觉会缩短人的寿命。

该研究发现,在40~79岁的人群中,有午睡习惯的人比普通人的死亡风险要高出14%。

本报讯 许多人都有午睡的习惯,无论是上班族趴在办公桌上小睡,还是家庭主妇躺在床上补眠,都被视为恢复精神的好方法,有人甚至已经养成天天午睡的习惯。然而,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研究表明,在白天睡觉会缩短人的寿命。

剑桥大学的科学家邀请1.6万名志愿者参与一项调查研究。为验证午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科学家历时13年,跟踪记录志愿者的睡眠规律和失眠情况,其中包含了是否有午睡习惯这项记录。而在13年的追踪期间,这些参与者当中,约有3000名过世。

死亡风险高14%

结果发现,在40至79岁的人群中,有午睡习惯的人与其他人相比,死亡风险要高出14%。并且,白天睡眠时间越长,其死亡风险就越大。若白天的睡眠时间达到2小时,死亡的风险就会提高至32%。

或引发体内炎症

科学家目前尚未研究出白天睡觉会缩短寿命的具体原因,但进一步指出,成人若是午睡时间过长,或是频率过高,其死亡的原因多半与呼吸系统、肺部疾病有关,如: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等。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科学家推测,可能与午睡会引发体内发炎反应有关。

此前,美国也有类似的研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太平洋医疗中心研究所在200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如果老年妇女过多午睡,她们因各种因素死亡的风险会增加44%。他们对8000多名69岁以上的妇女跟踪研究了7年,结果发现,其中因心脏病死亡的风险增加58%,因非心血管疾病或非癌症原因死亡的几率会提高近60%。中国去年的研究也显示,午睡时间超过30分钟以上,发展出第二型糖尿病的几率较常人来得高。

不睡太久就无大碍

不过,上述研究都只是观察分析的结果,并非有系统规划的实验。拉夫伯勒大学睡眠研究中心教授吉姆·霍恩说,短暂的打盹或许仍大有帮助。如果小睡时间不超过一小时,绝大部分(约85%)人面临的风险并没有提高。所以,民众无需过度恐慌,或是就此取消午睡只要不睡太久,不至于造成大碍。

​平时多多走动的老年人更长寿

美国国家老龄问题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302名年龄在70岁至82岁之间的老人进行了调查。

结果分析表明,运动越多,能量消耗也就越多,对患有多种疾病的老人越有利。运动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死亡的危险。

研究人员对每位老人每次运动的热量消耗进行测算,每周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运动种类及其持续时间的信息。此外,还对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和患病情况进行了登记。

经过6年追踪调查,18.2%的老人已经去世。其中爱活动的老人死亡率为12.1%,最不喜欢运动的老人死亡率为24.7%。当然,死亡率不同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不过研究人员在分析中已经考虑了这一因素。尽管未具体分析体育运动的强度,但研究人员指出,所有日常活动都会对最终的热量消耗产生影响,如从事劳动或每天多上两层楼梯。

死亡危险性的高低与通过运动消耗能量的多少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保持一定的运动强度对老年人的健康有益。

午休折寿到底是不是真的

“午后小睡可能会让你的寿命减少好几年。科学家发现,白天睡一小时或以上的英国成年人早死的几率提高了近三分之一。这可能是因为小睡会引发体内炎症。此外,白天打盹或是得了肺病的信号。”这是日前在微博上点击转发率颇高的“健康热帖”。这种说法来源是否权威科学,解释是否客观全面,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到底有没有指导意义呢?

记者通过检索调查发现,网站上转发的“外媒称”“英国研究表明”指的是英国《每日邮报》近期刊发的一篇署名帕特·黑根的新闻报道《为什么说午睡提高1/3的早死几率》。报道中引用的观点来自《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的学术文章。剑桥大学的这项研究在13年间追踪1.6万名英国成年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及这些因素在癌症方面的效果。

作为这项研究的部分内容,志愿者们需要提供他们的生活习惯,其中包括关于午睡的数据记载。13年间,3000余人相继死亡,研究者将午睡习惯和死亡率做交叉分析后发现,白天小睡不超一小时的人死亡风险比不睡午觉的人略微上升了约14%,若小睡时间超过一小时,死亡风险会提高32%。在死亡原因调查中发现,每天小睡的成年人死于呼吸道疾病的几率最高是那些白天不睡的人的2.5倍。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小睡会引发体内的炎症。

从事睡眠研究的福建医科大学教授胡志坚表示,这个结论是研究者观察到的一个现象,对肺炎等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环节没有临床指导意义。

“与中国相比,西方很多国家有午睡习惯的人比例小得多。这个样本完全取自英国,结论是否适合中国人有待进一步印证。该研究只是发现了午睡、肺病和死亡率之间的一种关联,不能得出直接的方向性因果推理结论,也不能排除午睡以外的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有午睡习惯的人死亡风险更高,也可能是他们已经得了其他某种疾病,而在该分析中无法看出而已。”胡志坚说。

专家表示,在“午睡早死说”尚未得到进一步病理学方面的证实时,公众完全不用对午睡习惯感到担忧。“流行病学研究本身是一个前端科学,观察到某个现象后,还需要实验室证实,要把结论推广到更大范围的人群是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这个说法目前来看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且尚未经过实验室证实,且只针对英国人,所以我们不能因此建议人们不睡午觉。”胡志坚说。

记者还发现,英国《每日邮报》原文报道中还有许多平衡的观点,在中文传播过程中被忽略和过滤掉了。文章称,拉夫伯勒大学睡眠研究中心教授吉姆·霍恩说,短暂的打盹或许仍大有帮助。如果小睡时间不超过一小时,约85%的人面临的风险并没有提高。有着严重肺病的人也许还从午睡中获益,午睡不仅没有加速这些病人的死亡,甚至延缓了他们的寿命。

文章中还提到此前中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一次性午睡半小时以上和二型糖尿病正相关,但研究者未能证明是午睡引起的糖尿病,还是糖尿病诱使人们午睡。

高龄老人要预防跌倒

但从高龄老人身体健康状况调查发现,高龄老人死亡率比较高,特别是百岁老人死亡率达到了40%。这些死亡的老人中除疾病或自然死亡以外,有70%以上都是由于意外跌伤造成死亡的。东台的“寿星之王”108岁的丁国英老人,也是由于一年前不慎跌伤卧床一年多而去世的。所以说,老年人防跌,特别是高龄老人防跌,应引起子女及护理人员的重视。

高龄老人跌伤后,难以愈合恢复健康,其主要原因是老年人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由于人老后,体内钙质、蛋白质减少,新骨的生成降低,骨细胞的活性也降低,而骨内死亡细胞显著增生,从而致使老人容易骨质疏松。老人如果不注意而跌伤后,造成骨折就会难以愈合。实际上,骨质疏松是人骨老化的表现,是人体内钙代谢紊乱造成的。钙代谢受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女性绝经期后,男性50岁以后,性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钙的吸收及钙在骨中沉积减少。此外,高龄老人又多有消化功能低下,蛋白质、维生素D和钙吸收不足的现象;加之高龄老人大多数卧床不起,户外体力活动少,对骨骼的机械应力减少,骨质弹性、韧性减弱,骨质变脆,所以在碰撞或跌倒时,易发生骨折。去年,世界卫生组织对65岁以上老年人做过一次调查,发现男性有21%,女性有65.8%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所以,高龄老人防跌尤其要引起重视。

防止跌伤和骨质疏松的办法是:一要加强锻炼。子女及护理人员要经常搀扶老人到户外去,多活动,多晒晒太阳,促使皮肤制造维生素D,保证钙的吸收,防止老年性骨折的发生。二要调理饮食,平衡营养结构。要从瘦肉、蛋类、鱼类、大豆、水果、蔬菜中吸收和补充蛋白质或维生素,特别是骨头汤、鱼汤等,既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增强骨密度,也可以减缓衰老。同时,也可适当食用高钙挂面、面包、果汁,加钙核桃粉,加钙芝麻糊等,老年人一般每天从膳食中摄入钙量在1000毫克左右,但不能过量。三是不要偏食、过饱。偏食会造成老年人体内某些营养元素的缺乏;过饱会增加胃肠负担,久而久之会引起肥胖或其他疾病,容易造成跌伤。每日三餐要定时,做到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少食多餐。四要采取防跌措施。提倡老年人穿布鞋,室内装潢要选防滑的地板或地面砖,住楼房的老年人上下楼梯一定要依柱扶栏或拐杖,以防滑倒而造成骨折。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保障高龄老人健康长寿。

老年人长寿养生建议

1.保护DNA。

会随着人体衰老而缩短的端粒(染色体末端)越短,人就越容易生病。合理饮食和锻炼等健康生活方式可提高一种加长。

2.做事认真。

一项为期80年的研究发现,做事认真负责的人不仅注重细节有毅力,而且更善于保健,人际关系更牢靠,事业更成功。

3.结交朋友。

澳大利亚最新研究发现,交友有益长寿。与朋友较少的人相比,老年“交际花”10 年内死亡率更低。

4.选择朋友。

多项研究发现,肥胖具有社交传染性,如果朋友有人肥胖,那么你的肥胖几率会增加57%。所以,最好选择生活方式健康的人做朋友。

5.彻底戒烟。

英国一项为期50年的研究发现,30岁时戒烟可增寿10 年;40岁、50岁和60岁时戒烟,可分别增寿9年、6年和3年。

6.午后小睡。

午睡有益长寿。一项涉及2.4万参试者的研究发现,经常午睡可使心脏病死亡危险降低37%。

要想长寿就得增胖

眼下,减肥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美女在减肥,因为苗条是美丽的另一种诠释;胖人在减肥,因为专家说肥胖会把他们提早送入坟墓……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美国一份报告突然抛出一枚“重磅”炸弹,称肥胖会使人更健康!他们指出,稍稍肥胖点的人会比正常体重的人面临更小的健康危险。

而在不久前,美国还曾三番五次强调肥胖会增加死亡率,这样前后相悖的言论,确实令人们眉头皱起、莫衷一是。

据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中心21日发布了一份关于死亡率与身体质量指数关系的分析报告,结果表明过度肥胖确实会增加死亡率,但中等肥胖只会稍稍增加一点死亡几率,而略微肥胖不但不会增加死亡率,反而会延长寿命。

其中原因就在于,略微肥胖的人对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有更强的抵抗能力,所以得以延年益寿,以享天年。 分析中发现,美国每年有11.2万人死于肥胖,但也有3.37万人因为苗条送掉性命,另外还有8.6万人因为稍胖而避免了死亡。

美国在过去40年中高血压和胆固醇病例明显减少,这个功臣就是肥胖。所以,事实证明稍胖一点十分有益身体健康。

老人养生需注意的四大威胁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不少老年人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而造成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原因大多是丧偶、子女离家工作、自身年老体弱、社会地位下降以及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等。

丧偶提高死亡率

人到老年失去配偶的痛苦成了不少人必须直面的残酷事实。据资料统计,老人因丧偶导致心理失衡直至死亡的人数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的7倍。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证明:丧偶是生活中最震憾心灵的事件,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是最沉重的打击。

“空巢”成为都市老人通病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要使自己有一个快乐的晚年生活,老人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尤其重要。首先要学会关爱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例如多接触外界,在社会上释放余热等。另外,学会自我调适,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也非常重要。

退休造成心理落差

不少老年人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会有一定的失落感。这时如果不能够调整心态,就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家人可以多陪老人们参加文体活动,借此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社区居委会加强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一些如垂钓、种花、养鸟等集体活动。

抑郁成为“另类杀手”

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功能性心理障碍之一,抑郁情绪在老年人中很常见,而老年人的自杀通常与抑郁心理有关。所以若发现老人出现一些不正常现象要及时进行心理调节或就诊,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老人应注意午休的误区

一、强撑着不睡

有的老人害怕中午睡了晚上睡不着,所以即使中午很困也坚持不睡。其实,适当时间的午休不会影响夜晚睡眠,反倒是坚持不睡会令大脑过度紧绷,更加疲惫。

二、凑合着睡

有的老人觉得午休就是眯一会,随意靠在沙发上或者躺椅上,甚至趴在书桌上就睡着了。这种方式非常不可取。靠在沙发上睡会减少头部供血,醒后有头昏、眼花等现象发生。尤其患有颈椎病的老人,午休一定不能凑合,即使睡一会,也尽量躺在床上,换上舒适的衣服,盖上被子再睡。

三、睡得太久

老年人午睡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个小时。时间过长,大脑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促使脑组织毛细血管关闭时间过长,使脑的血流量相对减少,体内代谢过程逐渐减慢,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四、午饭后立刻睡

中午进餐后,胃肠蠕动加快,使得体内大量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统,大脑供氧明显下降,不宜立刻入睡,一般应餐后半小时之后再休息。

此外,午睡还需注意以下几点:睡前不吃油腻的食物,不能吃太饱。太饱会影响心脏正常收缩和舒张;油腻食物会增加血粘稠度,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睡姿应取头高脚低、右侧卧位,以减少心脏压力;午休起床后先在床上做轻度活动,在心前区、胸部作5—10分钟按摩,慢慢坐起,然后下床喝一杯水。

相关推荐

老年人睡眠多有什么危害

1、睡眠过长诱发糖尿病 正常的睡眠时间是6-8小时,超过9小时就成为睡眠时间过长,有研究发现睡眠过长容易诱发糖尿病。相关调查显示:如果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患糖尿病的风险则增加3倍多。 2、睡眠过长人变笨 睡眠时间太长,人就变得很懒,同时因为睡觉的时间长,大脑休息的时间过长,导致大脑的细胞活性下降,因为睡觉的时间太长,神经细胞抑制的时间就长,久而久之,就影响智力,导致记忆力下降,导致人越来越笨。 3、容易死亡 相关的数据显示,每天睡眠7小时的人死亡率是最低的,少于6小时增加死亡的几率,同样多于9

骨质疏松症可能导致死亡

医师指出,人的骨质是在无声无息中流失的,人在30-35岁的时候骨量开始流失;到了36-49岁的时候,骨量缓慢减少;到50-69岁的时候,骨量则迅速减少;70岁以上的人骨量持续减少。随着骨量的减少,骨质就容易疏松,进而出现骨质疏松症,引发骨质疏松性骨折。据统计,每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达1,500,000次,其中发生椎体骨折有700,000多次;发生髋部骨折有300,000多次;发生腕部骨折有200,000多次;发生其他骨折的也有300,000多次。 骨质疏松性骨折危害:致残+致死 骨质疏松导致骨折,明显增加

高龄老人养生的禁忌

禁忌1:恐惧造成末路 高龄老人的朋友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于是想到死亡要降临在自己身上了,结果惶惶不可终日。这样一来,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长寿者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 禁忌2:“折腾”引发惨痛 有的高龄老人去参加一些不合适的运动,甚至参加旅游、观光、议等带有明显“折腾”性质的活动。结果是“力不从心”,突发严重健康事件。高龄老人一定要在自己能力可以承受的限度内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平安地幸福生活着。 禁忌3:倔强导致意外 有的老人平常生小病从来不去医院治病,病情加重

老年人睡午觉要注意四点

一、强撑着不睡。有的老人害怕中午睡了晚上睡不着,所以即使中午很困也坚持不睡。其实,适当时间的午休不影响夜晚睡眠,反倒是坚持不睡令大脑过度紧绷,更加疲惫。 二、凑合着睡。有的老人觉得午休就是眯一,随意靠在沙发上或者躺椅上,甚至趴在书桌上就睡着了。这种方式非常不可取。靠在沙发上睡减少头部供血,醒 后有头昏、眼花等现象发生,尤其患有颈椎病的老人。午休一定不能凑合,即使睡一,也尽量躺在床上,患上舒适的衣服,盖上被子再睡。 三、睡得太久。老年人午睡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个小时。时间过长,大脑中枢神经加深抑制

睡眠过多谨防4大危害

睡眠过多的危害有哪些 1、睡眠过长诱发糖尿病 正常的睡眠时间是6—8小时,超过9小时就成为睡眠时间过长,有研究发现睡眠过长容易诱发糖尿病。相关调查显示:如果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患糖尿病的风险则增加3倍多。 2、睡眠过长人变笨 睡眠时间太长,人就变得很懒,同时因为睡觉的时间长,大脑休息的时间过长,导致大脑的细胞活性下降,因为睡觉的时间太长,神经细胞抑制的时间就长,久而久之,就影响智力,导致记忆力下降,导致人越来越笨。 3、容易死亡 相关的数据显示,每天睡眠7小时的人死亡率是最低的,少于6小时增加

焦虑症可增加癌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1.造成睡眠障碍 长期焦虑的人和那些生活上经历许多压力事件的人更有可能患上失眠。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不只一晚或两晚的睡眠问题。一项新研究显示,焦虑可能导致长期的睡眠问题。并且,研究人员发现,与焦虑相关缺乏睡眠的问题,可长达6个月。 2.造成情绪焦虑 具有特征性的是急性焦虑发作。患者突然感到心悸、心慌、喉部梗塞、呼吸困难、透不过了气来、头晕、无力,并伴有紧张、恐惧和濒死感,或感到控制不了自己,即将精神失常,甚至惊叫、呼救。有的发病时呼吸迫促,呈过度换气状态,发作过后有的迅速恢复常态,有的则惴惴不安,担心再发

焦虑症可增加癌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焦虑症对患者有哪些危害和影响?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也称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其患者常有胸闷、心悸、口干、尿频等症状表现。那么焦虑症发病对患者有哪些危害和影响呢?下面是专家的详细介绍。 焦虑症不但严重危害身心健康,而且伴随着焦虑必然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精力减退,思维混乱、理不出头绪、静不下心等,引起工作效率的明显下降。严重的,还可能出现身体不适,例如手脚出汗、胸闷、动不动就想小便等。焦虑症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 1.造成睡眠障碍 长期焦虑的人和那些生活上经历许多压力事件的人更

​老年人长寿养生18建议

1、保护DNA。 随着人体衰老而缩短的端粒(染色体末端)越短,人就越容易生病。合理饮食和锻炼等健康生活方式可提高一种加长端粒的酶的水平,保护端粒。 2、做事认真。 一项为期80年的研究发现,做事认真负责的人不仅注重细节有毅力,而且更善于保健,人际关系更牢靠,事业更成功。 3、结交朋友。 澳大利亚最新研究发现,交友有益长寿。与朋友较少的人相比,老年“交际花”10 年内死亡率更低。 4、选择朋友。 多项研究发现,肥胖具有社交传染性,如果朋友有人肥胖,那么你的肥胖几率增加57%。所以,最好选择生活方式健康的

情绪太多竟折寿

丹麦一项从2000年开始,历时11年、涉及9870名成年人的新研究发现,与没有相应问题的人对比,常因夫妻关系出现情绪困扰的人死亡率增加1倍;常因亲子关系焦虑的人死亡率增加50%;常跟家人争吵的人死亡率升高1倍;常与邻居争吵的人死亡率增加2倍。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世界精神医学期刊》上的研究也发现,有严重精神问题的人寿命平均减少7~24年。 焦虑等不良情绪对人体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全方位的。初发期,喉咙变得沙哑干涩;肌肉变得紧张,引发肩颈疼痛及偏头痛;血糖也因此突然升高。如果长期慢性焦虑,哮喘、心脏

中医养生必知的18条秘诀 助你延年益寿

1.保护DNA。随着人体衰老而缩短的端粒(染色体末端)越短,人就越容易生病。合理饮食和锻炼等健康生活方式可提高一种加长端粒的酶的水平,保护端粒。 2.做事认真。一项为期 80 年的研究发现,做事认真负责的人不仅注重细节有毅力,而且更善于保健,人际关系更牢靠,事业更成功。 3.结交朋友。澳大利亚最新研究发现,交友有益长寿。与朋友较少的人相比,老年“交际花”10 年内死亡率更低。 4.选择朋友。多项研究发现,肥胖具有社交传染性,如果朋友有人肥胖,那么你的肥胖几率增加57%。所以,最好选择生活方式健康的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