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与雾的区别
霾与雾的区别
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雾霾形成有三个要素:一是生成颗粒性扬尘的物理基源。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平高原地区,其土壤质地最易生成颗粒性扬尘微粒。二是运动差造成扬尘。例如,道路中间花圃和街道马路牙子的泥土下雨或泼水后若有泥浆流到路上,一小时干涸后,被车轮一旋就会造成大量扬尘,即使这些颗粒性物质落回地面,也会因汽车不断驶过,被再次甩到城市上空。三是扬尘基源和运动差过程集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颗粒最终与水分子结核集聚成霾。目前来看,在我国黄土平高原地区 350多座城市中,雾霾构造三要素存量相当丰裕。
其实雾与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 比如:出现雾时空气潮湿;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混蚀的现象。符号为“∞”。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 10天以上。由于雾霾、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烟雾等天气现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致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有时使气象专业人员都难于区分。必须结合天气背景、天空状况、空气湿度、颜色气味及卫星监测等因素来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而且雾和霾的天气现象有时可以相互转换的。
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长期吸入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雾霾口罩有用吗
防雾霾口罩对于防雾霾是有用的。在雾霾天气下长时间处于室外的话,容易让人呼吸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因此,防雾霾口罩应运而生,也成为了人们出现的必备装备。
雾霾是一种复合细微颗粒悬浮物,其大小覆盖了从PM0.1到PM2.5,统称为2.5微米细颗粒物。一般的口罩难以防止吸入PM2.5,而防雾霾口罩能有效过滤这些细微的颗粒,防止人体吸入过量。口罩的防护效果不仅与材质相关,还与佩戴的方式以及面部的贴合性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口罩与面部贴合较差,那么口罩外的空气就容易从口罩的边缘进入到口罩内,防护效果大大减低。防雾霾口罩更能贴合人的面部,虽然佩戴时不太舒服,但是却具有较实在的防雾霾的作用。
因此,雾霾天气下一定要戴口罩,而医用外科口罩能起到很好的防护效果,专业的防雾霾口罩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雾霾是什么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雾霾天气图形符号雾霾天气图形符号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
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和霾的六大区别
雾与霾的区别主要包括:
1.能见度范围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
2.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3.厚度不同。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达1-3公里左右。
4.边界特征不同。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5.颜色不同。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
6.日变化不同。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
防雾霾口罩怎么戴
戴上口罩后,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按压鼻梁上的鼻梁筋,使防雾霾口罩上缘的鼻梁筋与鼻梁及面部完全吻合,这样可以更好的防止雾霾颗粒由上进入呼吸道。戴上防雾霾口罩后深吸一口气,使口罩左右两侧贴住面具,保持密闭,使防雾霾口罩的过滤功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防雾霾口罩即使贴住脸部还往往不够,我们要将口罩下缘下拉,确保口罩可以围住下巴,防止雾霾颗粒从下面缝隙进入口腔和呼吸道而达不到预防雾霾空气的效果。
雾霾的基本含义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烟霞)。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这也是2013年1月份全国大面积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
霾(mái),也称灰霾(烟雾)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和灰色。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霾形成原因
“‘雾’和‘霾’实际上是有区别的。”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室高级工程师孙冷指出,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成因有三:
一: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
二: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
因三: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实际上,家庭装修中也会产生粉尘“雾霾”,室内粉尘弥漫,不仅有害于工人与用户健康,增添清洁负担,粉尘严重时,还给装修工程带来诸多隐患。除了气象条件,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冬季取暖烧煤等导致的大气中颗粒物(包括粗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增加,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因素。如今很多城市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已处于临界点,对气象条件非常敏感,空气质量在扩散条件较好时能达标,一旦遭遇不利天气条件,空气质量和能见度就会迅速下滑。
雾霾天自我保健方法
多喝水抗雾霾 别在户外吃东西
即便微博上说的言辞凿凿,吃猪血、木耳、蔬菜抗雾霾都不太靠谱,最有效的办法是多喝水,喝水可以让分泌性免疫球蛋白和黏液纤毛更加强壮,增强人体对PM2.5颗粒的抵抗能力。
雾霾中的颗粒物,会随着空气流动四处飘散,暴露在外的食物有很大可能沾上雾霾里的脏东西,在户外吃东西,会导致“吃”进更多的颗粒物。尤其是早上赶着上班的白领女性,千万不要一边赶路一边吃东西,边走边吃本来就不利于健康,再加上雾霾伤害,其结果不言而喻。
此外,雾霾天要尽量少吃辛辣的东西,辛辣食品容易对消化道有很大刺激,雾霾本身对食道和胃也有着一定影响,吃太多辛辣食物很容易导致胃炎发作。
雾霾天要注意清洁 回家先洗脸
雾霾中的脏东西残留在皮肤上,容易导致毛孔堵塞,所以外出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脸,最好使用带着卸妆作用的洁面产品,不要大力揉搓也不要洗太久,否则反而容易把脏东西再推回去。洗脸之后,顺便用温水清洗双手和鼻子,将粘附在皮肤表面和鼻腔中的有害颗粒都彻底清除掉。
此外,内衣裤最好不要在室外晾晒。雾霾中的小颗粒会停留在内衣裤上,在严重的雾霾天气,将内衣裤晾晒在室外,很可能沾染上过多细菌或病毒,可能引发过敏或导致其他疾病。
雾霾天出门戴口罩 晨练不科学
雾霾天出门最好戴上防雾霾口罩。市面有很多防雾霾口罩,N99、N100等型号的口罩,防护颗粒物的效果更好,不过口罩的过滤效率越高,造成的呼吸阻力就越大,用于防雾霾没有太多必要。医生推荐使用N95口罩或活性炭滤网口罩,并且能防雾霾的口罩都是一次性不可清洗的,如号称能清洗则不应购买。
雾霾天应减少户外活动,如果要进行体育锻炼,也不宜安排在早间。最佳的晨练时间是上午10点太阳出来以后,空气开始上下对流,被灰霾污染的空气开始向高空扩散,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会相对减小。
晚上睡觉开窗好还是关窗好 什么时候睡觉不宜开窗
晚上睡觉是否开窗也要根据自身以及所处环境出发,有些情况下开窗是不可取的,如:
1、冬天或天气较冷、刮风下雨天气,则需要关窗,避免冷气入内或打湿房间。
2、所在地区较为潮湿,需要关窗,不然容易诱发风湿类等疾病。
3、房间较大,门对窗,又习惯开着门,应关门或关窗,容易因对流风较大引发生病。
4、风湿类疾病患者应关窗睡觉。
5、雾、霾、风沙天气,或是外面空气环境较差情况下应关窗睡觉。
6、底层住户,且没安装防盗窗的住户应当关窗,以免进贼遭窃。
雾霾的鉴别方法
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大,可达1~3公里左右。
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雾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出现雾时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当有效水平能见度1~10KM时称为轻雾。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
霾在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霾是由汽车尾气等污染物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
雾霾是怎么形成的 雾霾怎么形成
雾霾的出现实际上是指PM2.5污染,雾霾雾霾,主要分为“霾”和“雾”。
当PM2.5在空气当中达到一定浓度,空气能见度少于10千米,这是“霾”;
PM2.5颗粒主要包含7种主要成分,有一些成分在相对湿度比较大的时候会吸湿,当空气条件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活化,变成云雾的凝结核。PM2.5成为凝结核之后会迅速吸水,就会在空中形成小的水滴,形成云雾。在空中看到的是“云”,当云和地面接到一起的时候,就叫“雾”。
雾霾天饮食原则
1.雾霾天气饮食清淡
雾霾天气比较干燥,日常饮食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豆浆、粥类、豆腐、冬瓜、丝瓜、蘑菇、绿叶蔬菜等。不可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防止身体上火干燥等情况发生。如:咖哩、辣椒、生姜、烟酒等。
2.雾霾天气多喝开水
雾霾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性颗粒,这些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道有很大的伤害,容易患有咽喉炎,支气管炎,气管炎等呼吸道病变,所以平时要多喝白开水,帮助身体排毒,还可以补充水分。尤其在早晨起床后,需要喝一大杯水,刺激体内肠胃的蠕动,排出体内多余垃圾以及毒素。
3.雾霾天气多吃清肺的食物
雾霾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呼吸道入肺,给肺部带来了损害,所以雾霾天气注意多吃清肺润肺的食物,如:梨、枇杷、甘蔗、萝卜、银耳、莲子、荸荠等,以防雾霾天气对呼吸道产生影响。
4.雾霾天气多吃蔬菜水果
雾霾天气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小白菜、花菜、卷心菜、冬瓜、萝卜、梨子、苹果、番茄等。常吃这些食物对身体很有好处,可以提高抵抗力,减轻雾霾对身体的侵害。
5.雾霾天气多吃排毒的食物
雾霾天气会给身体带来大量毒素,因此要注意给身体排毒,可以吃些海带、蜂蜜、苦瓜、黄瓜、绿豆等,均可有利于加速身体内的垃圾毒素排出。
雾霾是什么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雾和雾霾有什么区别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部分地区将阴霾和大雾天气放在一起,共同作为灾难性天气预报。
(1)雾:比较纯净的水蒸气造成的可见度降低的天气显现称之为雾。
(2)雾霾:当大气中环境污染严重,空气中的其他物质,比如粉尘、烟雾、微金属颗粒等悬浮颗粒较多的时候,就会形成霾。
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