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大陵的定位和主治 大陵针灸操作手法

大陵的定位和主治 大陵针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仰掌,微屈腕关节,在掌后第1横纹上,所出现两筋之间为本穴。

进针方向:由掌面向背面直刺与掌侧面成90°。

深度:针0.3-0.5寸,留20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麻向中指。

功能主治:宁心安神,宽胸和胃。主治心痛,胁肋痛,禁忌,癫痫,呕吐,失眠,健忘。

类风湿想关节炎如何医治 针灸治疗

近年来用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已取得了不少成绩,对这方面的报道也逐渐增多。有单独用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者,也有针药并施或用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者。目前所采取的针灸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温针壮督法治疗:主穴取大椎、神道、至阳、命门、腰阳关。配以肩髃、合谷、曲池、足三里、阳陵泉、解溪。

2、蜂针治疗:取穴以病痛局部压痛点作为主穴,配穴按经脉的循行所过而取穴。上肢多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溪等;下肢多取环跳、血海、犊鼻、阴陵泉、足三里、解溪、太冲等;督脉多取背部的穴位。特定穴主要是背俞穴,经外奇穴常用夹脊、膝眼、鹤顶等穴。先皮试,后用蜂针治疗。

郄门痛是什么原因 郄门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手法:仰掌微屈腕,先取腕横纹中点大陵,其上5寸处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进针方向:从掌侧面向背侧面直刺与臂掌侧面成90°。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灸10-15分钟。

功能:宽胸理气,通络止血。

主治:心痛,心悸,衄血,咯血,疔疮,癫病。

胆囊炎艾灸哪里

胆囊炎艾灸穴位

日月:乳头直下3个肋间隙,即第7肋间隙。

期门:乳头直下2个肋间隙,即第6肋间隙。

肝俞:背部第9胸椎下旁开1.5寸。

胆俞: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阳陵泉: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凹陷中。

胆囊穴:阳陵泉穴下1寸左右的压痛点。

取穴解析

治则:疏利肝胆,消炎镇痛。

解析:日月,期门分属胆,肝二经,均位于胁肋部位,从局部疏调肝,胆之气;胆俞,肝俞配日月,期门为专治肝胆病症的前后配穴法;阳陵泉是治疗胆道病症的第一要穴;胆囊穴位专治胆腑病症的新穴,解痉镇痛。

艾灸操作手法

常规灸法,胸胁部和背部适合用艾灸盒施灸,下肢适合用艾条灸和温针灸法,每处或每穴5-10分钟,急性期每日2次,慢性期每日或隔日1次。

具体操作手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有发红现象为宜,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灸后多喝水,稍事休息,同时注意保暖。

骨性关节炎的推拿方法

骨性关节炎不仅是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骨痹”范畴。本病治疗主要在于解除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保护关节结构。采用推拿治疗,从膝关节局部用药和全身整体出发,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综合治疗,是使患者症状改善的有效方法。

采用推拿配合针灸和中药熏蒸治疗骨性关节炎,取穴:鹤顶、内膝眼、犊鼻、阳陵泉、阴陵泉。施术部位:理疗、熏蒸以患膝部为主;推拿以患肢肾、肝、脾胃经脉为主;

操作:推拿用轻柔缓和的手法,弹拨研磨髌骨,摇膝屈伸,促进膝关节正常滑液分泌,达到膝关节力学平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熏蒸以自制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熏蒸患部,每次30min,10 次为1个疗程;针刺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10min 行针1 次,留针30min。

对照组:取穴针刺操作同治疗组。治疗组有效率94.2%,对照组有效率82.2%。有专家报道结合中药烫熨治疗骨关节炎患者62例,其推拿手法采用一指禅推法推犊鼻、内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和膝周之阿是穴,优良率为78.42%。

阳陵泉的定位在哪里

阳陵泉的准确位置

阳陵泉属足少阳胆经穴道,在人体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的腓骨小头稍前的凹陷中。

取穴技巧:正坐,垂足,约呈90°,上身稍前俯,用右手手掌轻握左脚膝盖前下方,四指向内,大拇指指腹所在位置即是该穴。

阳陵泉的功能作用

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合穴,也是八会穴中之筋会,按摩这个穴位能疏泄肝胆,清利湿热,舒筋健膝。是治疗胆腑病症之要穴,而肝与胆相表里,故本穴治疗气滞,血瘀以及肝胆疾患引起的胁肋痛效果极佳。阳陵泉主要用来治疗肝胆疾病,可以舒筋通络,逆气而泄,在中医中称肝主筋,主疏泄,因此,经常刺激阳陵泉又可以解除血管和肌肉痉挛,对头颈部的疼痛起到抑制作用,对颈部关节的活动起到改善作用。

主治疾病

1.按摩阳陵泉对抽筋,筋骨僵硬,酸痛有特效;长期按压,对胃溃疡,肝炎,胆石症,高血压,肋间神经痛,肩关节痛,膝关节痛,下肢麻木,胆绞痛,胆囊炎,胆道蛔虫,耳鸣,耳聋等症有很好的改善,医治和保健作用。

2.针刺阳陵泉可使胆囊收缩,还能促进胆汁分泌,对慢性胆囊炎,结石症有治疗效应。

3.阳陵泉坐位筋之会穴,具有舒筋和壮筋的作用,艾灸阳陵泉可以用来治疗下肢筋病,改善下肢肿痛,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大陵的定位和主治 大陵穴穴名解析

大,与小相对;陵,丘陵,土堆的意思。“大陵”的意思是指随心包经经水冲刷下行的脾土物质在这里堆积,本穴物质为内关下传的经水与脾土的混合物,到达本穴后,脾土物质堆积如山,如同丘陵一样,所以名“大陵”。

针灸阳陵泉作用 针灸阳陵泉操作方法

取穴:坐位,膝关节半屈,腓骨小头最突点前下方,胫腓关节处。

简易取法:坐位,屈膝成90°,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缘与下缘交叉处有一凹陷,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外向内与小腿侧面成90°。

深度:直刺,向胫骨后缘斜下刺入,深1-3寸,有酸胀感向下扩散;直刺,沿胫骨后缘处水平刺入, 透阴陵泉,深3寸,有整个膝部酸胀;斜刺,向后下方,进针1-2寸,可有麻电感向足背部放射。留针20分钟。

施灸: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肩周炎针灸效果好吗

很多患者在患上了肩周炎这种疾病之后,为了能够让自己尽快的恢复健康,都会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但是有些患者害怕西医治疗会留下后遗症,所以也会想了解一下中医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我们今天就专门来讲解一下,中医里面的针灸对肩周炎的治疗过程。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选穴:

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阳陵泉、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辩证加减:

证属太阴经者加尺泽、阴陵泉;证属阳明、少阳经者加手三里、外关;证属太阳经者加后溪、大杼、昆仑;痛在阳明、太阳配条口透承山。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操作:

肩前、肩贞要把握好针刺角度和方向,切忌向内斜刺、深刺;阳陵泉深刺或透向阴陵泉;条口透承山可用强刺激;局部畏寒发凉可加灸;肩部针后还可加拔火罐并行走罐;余穴均按常规针刺。凡在远端穴位行针时,均令患者活动肩部。

肩周炎患者在针灸治疗的同时,还必须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常见的方法有爬墙锻炼: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缓向下回到原处,反复进行。

体后拉手:双手向后反背,由健手拉住患肢腕部,渐渐向上抬拉,反复进行。外旋锻炼:背部靠墙而立,双手握拳屈肘,作上臂外旋动作,尽量使拳背靠近墙壁反复进行。

相关推荐

穴位治疗慢性胆囊炎

1.穴位注射 [取穴] 胆俞、足三里、中脘、胆囊穴。 [操作] 所用药物为红当川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每次选取2~3对穴,针刺得气后,每穴注入药液3~5毫升,以上治疗主要用于急性胆囊炎,每日1~2次,7~10次为一疗程。 2.基本治疗 [治则] 疏肝利胆,理气止痛。 [处方] 胆囊穴、三阴交、肝俞、胆俞、至阳。 [加减]气郁加行间;湿热内盛加足三里、阴陵泉;发热大椎、曲池、合谷;胆绞痛加期门、章门、阴陵泉;胸满加膈俞、内关。 [操作] 急性胆囊炎,根据不同证候类型,每次选取3~5对穴位,针刺得气后,

荨麻疹针灸有用吗 荨麻疹针灸治疗方法

取穴 主穴为肝俞、委中、曲池;呕吐配中脘;腹泻配天枢、足三里;呼吸困难配内关。 操作方法 肝俞呈45"向下斜剌0.5~1寸,委中针0.5~0.8寸,曲池向少海透刺,均用捻转手法,短促行针。针后再用艾条灸曲池、血海各10~20分钟,1日治疗1次。 取穴 分为两组:肝俞、委中、足三里为1组;阳陵泉、风门、曲池为2组。两组穴位轮换使用,每组用1个疗程。 操作方法 均用捻转手法,留针15~30分钟,5~10分钟行针1次,1日针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2天。

大陵的功效和作用 大陵的治疗用法

针刺方法:大陵穴,直刺0.3—0.5寸。 艾灸方法:大陵穴,艾条灸5—10分钟,大陵穴艾炷灸3—5壮。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大陵穴,力度稍微重些,每次5分钟,每日2次。

偏历的定位主治 偏历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两手虎口垂直交叉,当中指端所指处有一凹陷,该处即是本穴。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清调肺气,疏利水道。 主治:手臂酸痛,目赤,鼻衄,口眼歪斜,牙痛,咳嗽,喉痛。

大陵穴针刺怎么操作

大陵针刺方法 位置:肘关节半屈,前臂旋后姿势,腕掌侧第1横纹后缘,桡侧腕屈肌与掌长肌腱之间。 简易取穴:仰掌,微屈腕关节,在掌后第1横纹上,所出现两筋之间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由掌面向背面直刺与掌侧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0.3-0.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有酸胀感,可有向指端反射的触电感。 功能主治 大陵为手厥阴心包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注,本穴具有清营凉血,宁心安神,和胃宽胸之功,用于治疗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身热,头痛,短气,胸胁痛,热

针灸治疗肩周炎方法

1、基本针灸治疗 治则:疏筋通络、行气活血,针灸并用,泻法。 处方:以肩关节局部取穴为主。 肩髃 肩前 肩贞 阿是穴 阳陵泉 中平穴(足三里下1 寸) 方义:局部近取肩髃、肩前、肩贞,是谓“肩三针”,配局部阿是穴,针刺泻法并加艾灸,可祛风散寒、疏经通络;循经远取阳陵泉能疏筋活络、通经止痛;中平穴系现代新发现的治疗肩周炎的经验效穴。诸穴远近相配,使病邪得祛,筋脉舒通,气血调和,疼痛自止。 加减:太阴经证加尺泽、阴陵泉;阳明、少阳经证加手三里、外关;太阳经证加后溪、大杼、昆仑;痛在阳明、太阳经加条口透承山。

哪些方法治疗痛风效果比较好

常规治疗: 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经过对日子中痛风的饮食操控及生活注意来使痛风得到一个有用减轻,如,操控嘌呤类食物、操控蛋白质类食物、食用一些酸碱性食物和一些黑色生果都是极好的饮食操控,而日子注意需对导致痛风的缘由,如,气候改变、环境改变及一些药物的服用。 药物治疗: 对于痛风的医治,药物主要有西药和中药。西药又分有止痛消炎药和操控尿酸药,常见的有丙磺舒、别镖令醇及芬必得缓释等药物;中药中的“三金排石汤”“六位地黄散”用于减轻痛风病况方面作用也相同较为明显。 物理治疗: 为了减轻慢性期痛风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拔火罐去湿气有用吗

拔火罐去湿气有用吗 我国的一些传统的中医疗法对于身体的防湿祛湿有很好的疗效,比如说现在只是在农村地区或者较偏远地区才会使用的拔罐疗法就对祛湿很有效果。 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而且拔罐相对操作方便,很适合在家中自我养护身体,祛除湿气,近几年来拔罐疗法在都市也开始流行起来,可见这一疗法确实经得住实践考验。 如何拔火罐才能去湿气 通常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

肩周炎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这种疾病,很多朋友选择针灸方法来进行治疗。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了解下针灸如何治疗肩周炎的吧。 肩周炎早期,以疼痛症状为主的患者,针炙治疗可每日进行1次。后期以肩关节功能运动障碍为主的病人,治疗通常隔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休息7日。 针炙治疗肩周炎所选择的穴位主要有:肩髃,肩峰,肩髎,曲池,条口穴(距足三里5寸,胫骨前缘外侧一指宽处),并结合循经取穴和同名经取穴的原则。 如肩峰处有压痛点或后伸肩痛,活动困难时,以太阴经为主,取手,足太

阴陵泉穴的妙用

1阴陵泉是个除湿大穴。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肺经与脾经同属太阴经,肺在上,脾在下。如果我们经常服用西药将感冒发烧咳嗽强行压制下去,体内的寒气不得抒发,长久如此寒气就会变成湿气从肺经沉到脾经,造成脾湿,如关节炎、湿疹、青春痘、过敏性鼻炎、颈椎病、后背痛等等都与湿重有关。治疗这些病时要除湿,就得调理脾经,特别是脾经上的阴陵泉这个排湿大穴一定要多加运用。脾主运化气血,脾经不通的人气血必会不足,因此除了常喝山药薏米粥之外,还要多按阴陵泉(或针灸、刺血、艾灸等)既可培补气血又可健脾袪湿。 2、阴陵泉穴位即治脾虚又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