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山的定位和主治 承山的取穴方法
承山的定位和主治 承山的取穴方法
1.俯卧位,下肢伸直或足跟上提,其腓肠肌部出现人字纹,在其下可触及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2.俯卧位,在小腿后区,腘横纹中点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可触及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飞扬的准确位置图片
精确定位:在小腿后面,当腓骨后缘,昆仑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
简易取穴:在小腿后面,先找到承山,在其下方外侧1横指处即是该穴。
针灸治疗痔疮的方法
1、取足太阳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适当深刺。
处方次(liao)长强会阳承山二白方义次(liao)、会阳、承山同属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其别行经脉络于肛,取三穴用泻法深刺,能疏导膀胱经气而消瘀滞,近取长强以加强其作用。二白为治疗痔疮的经验穴。《玉龙歌》说:“痔漏之疾亦可憎,表里急重最难禁,或痛或痒或下血,二白穴在掌后寻”。取本穴治疗内痔出血有效。
2、耳针选穴直肠下段大肠神门脑脾方法每次取2—3穴,留针2—30分钟,每日一次。
3、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血。以足太阳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承山次髎二白长强
配穴:便秘者,加支沟、大肠俞;脾虚气陷者,加脾俞、百会。
操作:诸穴均针用泻法,脾虚气陷者宜用补法,可灸。
方义:承山、次髎均为膀胱经穴,足太阳经别自承山穴处上行入于肛中,故取之用泻法,既能调理膀胱气化以清湿热,又能疏导肛门局部气血,属“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督脉亦过肛门,长强穴属督脉,位近肛门,刺之可直达病所,清利湿热。
承山针刺方法和注意事项?承山针刺图解 承山穴穴位解剖
1.皮肤:由腓肠内侧皮神经分布,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4腰神经。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和小隐静脉。
3.腓肠肌:由胫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1,第2骶神经。
4.比目鱼肌:位于腓肠肌深面,并与之合成小腿三头肌,其神经支配同腓肠肌。
5.胫神经:正当穴位深处,若刺中有触电感放射足底。
飞扬的定位在哪里
飞扬的准确位
飞扬穴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直上7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处。
昆仑定位:在踝区,外踝尖与脚腕后的大筋(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承山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时,腓肠肌肌腹下方出现尖角凹陷处。
飞扬的作用与好处
飞扬,十五络穴之一,穴在足外踝上,是太阳经的别络,别走太阴经,迅速如飞,有清热安神,舒筋活络的作用,长期按压,对于头痛,目眩,腰腿疼痛,痔疮,风湿性关节炎等疾患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长时间站立,坐立或步行,引起腿部肌肉疲劳,肿胀的时候,用力敲打刺激飞扬穴,能够有效缓解症状;体内上火,流鼻涕,鼻塞的时候,用同样的方式敲打这个穴位也能使疾患得到缓解。
飞扬保健按摩方法
正坐,垂足,膝盖稍微向内倾斜,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其他手指弯曲,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顺着跟腱外侧的骨头上摸,在小腿肌肉边缘取穴,分别用食指和中指指腹按揉左右两侧的穴位,每次按揉1-3分钟。
承筋的定位在哪里
承筋的准确位置
承筋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的肌腹中央,委中穴下5寸处。
委中定位:在膝部,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承山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按摩承筋功效
按摩承筋有疏通清热,消肿止痛,舒筋活络,强健腰膝,清泻肠热的功效,对小腿痛,腓肠肌痉挛,腰背疼痛,急性腰扭伤,痔疮,便秘,脱肛等症具有良好的疗效;长期按摩还对腿痛转盘,腰背拘急有疗效,现代临床中常用来治疗下肢麻痹,坐骨神经痛等症。
承筋保健按摩方法
正坐垂足,一手的五指并拢,把拇指放在同侧腿的膝盖后腿弯处,手背贴小腿肚,小指所在的小腿正中央处,也就是小腿后部肌肉的最高点找到穴位,用手轻轻握住小腿侧部,拇指在小腿后,四指在腿侧,用拇指的指腹按揉穴位,左右两穴,每次按揉1-3分钟
哺乳期便秘严重怎么办 穴位按摩法
定位:水道穴属足阳明胃经。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功能主治:主治小腹胀痛,小便不利,痛经,不孕,遗尿,便秘,月经不调,疝气等。
定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旁开1横指。
功能主治:主治胃痛,恶心,呕吐,呃逆,噎膈,纳呆,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急、慢性胃肠炎,溃疡病,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等。
定位: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功能主治: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腹痛,消化不良,痢疾,便秘,瘾疹,丹毒,疔疮等。
定位:足背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各1穴。
功能主治:主治发热,头痛,牙疼,口,鼻衄,咽喉肿痛,腹痛,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瘾疹,足背肿痛等。
定位:太白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属足太阴脾经。
功能主治:太白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脚气,痔漏等。
定位:长强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功能主治:长强具有治疗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疾,癫狂,脊强反折,癃淋,阴部湿痒,腰脊、尾骶部疼痛等的作用。
定位: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属足太阳膀胱经。
功能主治:承山穴是肛门疾患的常用效穴,有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的作用,主治痔疮、便秘、大便出血等。
定位:天枢位于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
功能主治:有疏调肠腑、理气行滞的作用,主治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
定位:上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属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
功能主治:可调肠和胃,主治胃肠疾病,主治腹痛胀满,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脚气,膝胫酸痛,下肢痿痹,及阑尾炎,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腰椎间盘突出艾灸哪里
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一般常灸这几个穴位:
殷门穴
取穴:患者取俯卧位,在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处取穴施灸。
功效:舒筋通络,强腰膝,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腰背痛,股部炎症等。
承山穴
取穴:小腿用力,在小腿后面,有个明显肌肉分界点,呈人字形,其中央凹陷处即是承山穴。
功效:在该穴位施灸可以理气止痛,舒筋活络,主治小腿肚抽筋,脚部劳累,膝盖劳累,腰背痛,腰腿痛等症。
昆仑穴
取穴: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位置。
功效:在该穴位施灸可以舒筋活络,安神清热,主治腰骶疼痛,脚跟肿痛,腰痛,怕冷症,头痛目眩等症。
承山怎么找到 按摩承山主治疾病
1.按摩承山穴可以运化水湿,固化脾土,治疗小腿肚抽筋(腓肠肌痉挛),脚部劳累,膝盖劳累,腰背痛,腰腿痛,便秘,脱肛,痔疮等病症;现代常用此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痔疮,脱肛等症。
2.踮脚站立的时候,重心落在脚掌前2/3处,受力部位偏于两腿前外侧和小腿肚子,鼓动了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能促进人体气血通畅,而腿肚子受的力,正是作用于承山穴,所以经常这样踮脚站立,不但可以避免下肢酸胀麻木,还可以预防下肢静脉曲张。
飞扬的准确位视频 飞扬的准确位
飞扬穴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直上7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处。
昆仑定位:在踝区,外踝尖与脚腕后的大筋(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承山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时,腓肠肌肌腹下方出现尖角凹陷处。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
阳陵泉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取穴:阳陵泉穴,进针2寸,提插捻转,手法强刺激,同时令患者活动患肢,10分钟后顿觉肩部轻松,上举、外展功能恢复正常。
条口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取穴:条口透承山,取患侧,采用26号3-4寸毫针,刺入条口,针尖透向承山,得气后施捻转之泻法(强刺激),使针感放射到肩部,针感有酸麻胀热,留针15分钟而愈。
中平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取穴:左侧中平穴。患者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28号毫针3寸1根,行直刺法,病人感到针感闪电式传至大脚趾,疼痛立即缓解,令其活动患肢,上举达170°,外展达70°。
刮痧对腰疼有作用吗 椎间盘突出腰疼刮痧疗法
急性期:刮痧穴位主要为腰骶部的命门,肾俞,大肠俞以及患肢的环跳,殷门,承扶,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悬钟,昆仑等穴。
缓解期:刮痧取穴侧重于下肢的麻木及感觉减退部位,如阳陵泉,足三里,绝骨,昆仑,解溪,太溪,太冲等穴位,腰部取肾俞,大肠俞,关元,命门,下肢取环跳,秩边,殷门,承扶,委中,承山等穴。
恢复期:刮痧取穴以下肢穴位为主,取穴与缓解期相同。
腿抽筋按摩图 按摩承山穴
按摩承山穴可舒筋止痛,主治腿足拘挛和霍乱转筋等。
承山定位:伸小腿时,在腓肠肌下出现人字纹处。
按揉方法:小腿抽筋时,用拇指指肚按揉承山穴36次,如果不缓解,可继续按揉至抽筋停止。
哪些是治疗便秘的穴位
1、天枢
【标准定位】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2寸处。
【主治疾病】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2、大横
【标准定位】横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距脐中4寸。
【主治疾病】泄泻,便秘,腹痛
3、大肠腧
【标准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肠炎,痢疾,便秘,小儿消化不良;
4、支沟
【标准定位】伸臂俯掌,于手背腕横纹中点直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与间使穴相对取穴。
【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习惯性便秘,呕吐泄泻。
5、承山
【标准定位】承山穴在小腿被测正中线上,伸小腿或上提足跟时,可以看到在小腿背侧中间肌肉(排肠肌)收缩时会形成一个人字形的分叉,承山穴就在这个人字形沟的顶点处。
【主治疾病】痔疮、便秘、脱肛、腰腿痛等
承山的准确位置图视频 承山穴穴名解析
承,承受,承托的意思;山,指大堆的土石,这里指穴内物质为脾土。“承山”的意思是指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处固化。随膀胱经经水上行而来的脾土和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后,水液气化,干燥的脾土微粒沉降穴的周围,沉降的脾土堆积如同大山一样,所以名“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