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胰岛笔有哪些种类

胰岛笔有哪些种类

胰岛素笔所使用的胰岛素是专门的笔芯式胰岛素,浓度与一般的胰岛素不同,为U-100,即100单位/毫升(一般的胰岛素浓度为U-40,40单位/毫升,每支400单位)。笔芯胰岛素通常为300单位/支或150单位/支,用完之后更换笔芯继续再用。

胰岛素笔的抗摔研究(从1。5米高度以自由落体方式下落到钢质平板上)通过 70°C抗高温研究通过 -40°C抗低温研究通过 40°C、95%湿度通过。

诺和笔4更加易教易学易用,平均仅需7分钟就能教会患者掌握使用方法。

更准确:所调剂量不会超过笔心中剩余的剂量

更清楚:剂量调节窗更大,读数更清晰

更简便:剂量纠正可直接回调,笔心更换更容易

更有信心:“咔嗒”提示音提醒注射完毕

胰岛笔的种类

从生产厂家上划分胰岛素笔的种类

诺和胰岛素笔;礼来胰岛素笔;胰岛素笔;自动胰岛素笔

诺和笔4更细、更轻,易于患者持握;剂量调节视窗更大,读数更清晰;所需注射推力减小一半,活塞可以直接推回,可以进行简单的剂量双向调节,使用起来更加易学、易用、易教...诺和笔4通过了各种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检测,确保胰岛素精准注射。

从使用功能上划分胰岛素笔的种类

一次性胰岛素笔:有些胰岛素笔是一次性使用的,用完之后,连笔带芯一起扔掉,更换新笔。这类胰岛素笔简单卫生。目前我国这类胰岛素笔较少。

可重复使用的胰岛素笔:笔芯用完后,更换笔芯再用,胰岛素笔可以使用很多年,甚至终身。目前在我国可以买到的主要是这种胰岛素笔,如诺和笔3。

后提醒一下,储存胰岛素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1、不能将胰岛素放在冰箱的冷冻室内,已冰冻过的胰岛素不能再使用。

2、胰岛素应避免长期置放在高温环境中。因为高温会使胰岛素的药效下降,严重时会导致胰岛素变质失效。

3、胰岛素不能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胰岛素温度变高而失效。

打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正确安装针头及排气

在安装针头与拔下针帽时,用力都要与胰岛素笔平行,以免弯折针头。在注射前先将剂量调节旋钮调至1~2单位,针头向上直立,手指轻弹笔芯数次,使空气聚集在笔芯的最上面,然后轻轻按压注射键,直至有一滴胰岛素挂在针尖上为止。

使用胰岛素笔式注射器的注意事项 使用胰岛素笔有哪些注意事项

胰岛素笔是一种设计得像笔一样的注射装置,把相应的胰岛素注射液笔芯放入其中,糖尿病患者就会很方便地自己注射胰岛素,针头须每次更换新的,用完就扔,笔可以反复使用,直到胰岛素用尽,更换新的笔芯,继续使用。与早年间使用的注射器相比,胰岛素笔要方便很多,其设计也不断改进,愈来愈方便糖尿病患者的使用。

虽然胰岛素笔设计得越来越好,但是切记有一点最重要,胰岛素笔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绝对不能多人共用,必须专人专用。

因为在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时候,血液可以返流进入胰岛素注射液笔芯,如果返流的血液携带着类似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可以经由血液传播的病原体,另一位共用这支胰岛素笔的患者就面临感染疾病的风险,单单更换针头不足以防止发生这种事情。

所有使用胰岛素笔的患者均应牢牢记住以下4点:

1.虽然胰岛素笔内的胰岛素可以供多次注射使用,但是仅限于供一个人使用,任何时候不能与人共用。即使更换了针头,仍然不可以共用。

2.为了确保胰岛素笔专人专用,必要时可在胰岛素笔上清楚地标上自己的姓名或者其他可供明确辨认的标志,以免自己的胰岛素笔与他人混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遮挡胰岛素笔上的类似剂量和药品名称等重要信息。例如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可能多位患者的胰岛素笔均同时存放在护士哪里,做好标志以示区分就显得十分必要且重要。

3.胰岛素笔的针头只能使用1次,用后即丢弃。医疗垃圾要收集在专用的容器中,如果糖尿病患者家中没有专门收集医疗垃圾的医用垃圾筒,患者可将医疗垃圾放在矿泉水瓶子中,拧上盖,单独放在一处,等去医院就诊时交给医护人员处理。下次注射胰岛素时安装新的针头。

4.一旦不慎用了他人用过的胰岛素笔,就需要注意观察,择期抽血化验,看看是否感染了乙肝、丙肝或艾滋病等可以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综上所述,胰岛素笔要专人专用,不慎有过共用胰岛素笔经历的人也不要过分紧张,坦然而科学地对待,定期查体,防患于未然最重要。

打胰岛素要注意什么 其他注意事项

1、同一品牌的胰岛素只能和特定的注射笔搭配使用,胰岛素注射笔和笔芯只能您自己用不可借给他人使用,以避免交叉感染。

2、如果注射的是预混胰岛素,在注射前应将胰岛素笔放在手心,水平滚动10次,然后用手夹住胰岛素笔上下摇动10次,充分混匀胰岛素。

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检查与安装

安装前应仔细检查笔芯是否完好,有无裂缝;笔芯中药液的颜色、性状有无异常,有无絮状物或结晶沉淀;笔芯是否过了有效期。确定无误后,扭开笔芯架,装入笔芯,用75%酒精消毒笔芯前端橡皮膜,取出针头,打开包装,顺时针旋紧针头,安装完毕。注射时摘去针头保护帽即可。

排气

新换上的笔芯,由于驱动杆与笔芯的尾端接触不够紧密,若不排气就注射,注射的剂量就会少4~6单位。将笔垂直竖起,使笔芯中的气泡聚集在上部,把剂量调节旋钮拨至“2单位”处,之后再按压注射键使之归零,如有一滴胰岛素从针头溢出,即表示驱动杆已与笔芯完全接触且笔芯内气泡已彻底排尽。如果没有药液排出,重复进行此操作,直至排出一滴胰岛素为止。注意:每次安装新笔芯和针头时都要进行本操作。

注射方法

每次注射前先检查确认有足够剂量的胰岛素后,旋转剂量调节旋钮,调至所需注射单位数。如所注射的胰岛素为混悬液(如中效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应将胰岛素笔上下颠倒1O次左右,直到药液成为均匀白色混悬液时为止,以防药液浓度不均匀导致血糖控制不良。速效胰岛素(如诺和锐)、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R)及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均是澄清的溶液,可以直接注射。

具体注射方法:注射部位常规消毒,左手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右手握笔按45度角(瘦人)或垂直(胖人)快速进针,右拇指按压注射键缓慢匀速推注药液,注射完毕后针头在皮下停留6秒钟,再顺着进针方向快速拔出针头,用干棉签按压针眼处3O秒钟。盖上针头帽,注射结束。

以上就是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步骤应该是检查安装,排气,注射等到,当然这个不重视遵循着一定的科学依据的,以上的方法您掌握了吗?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以上的步骤,这样才是最为科学有效的方法。

哪些细节会影响胰岛素注射剂量

1、温度

说起温度,许多朋友都知道,胰岛素笔的笔芯启用前,需要保存在2~8摄氏度的冰箱冷藏室内。而使用中的笔芯不用放在冰箱里,可在室温(最高 25摄氏度)下保存4个星期。但是,有些朋友习惯把使用中的笔芯也放进冰箱,而且常常不把针头取下来,这就有问题了。因为这针头虽细,一旦插在笔芯上,就会使笔芯内部和外部空气相通。

我们知道,冰箱冷藏室里的温度和室温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当把笔芯从室温下放进冷藏室里,或从冷藏室拿到室温中,随着环境温度的明显改变,笔芯中的药液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使体积发生变化。而且,笔芯里的压力也会发生变化,空气就乘虚而入,混进药液里。这时,如果不注意“排气”,那么注射时,就有可能把空气当成药液,注射剂量当然就不准了。所以,使用中的笔芯还是放在室温下比较好。而且不要偷懒,每次注射完都应把针头取下弃之。

2、空气

前面,我们谈到空气可能会进入笔芯。空气无孔不入,对胰岛素笔的笔芯也一样。所以,在每次注射之前,要有一个“排气”的步骤。首先,将已经插上针头的笔尖向上,如果看到笔芯中有小气泡,就轻弹笔杆,让小气泡浮到顶端;然后就像注射胰岛素一样,调好两个单位并向上推压注射按钮,如果气泡没有排完,就重复上述步骤。直到针尖上出现胰岛素药滴,就说明排气成功了。

3、时间

这里讲的“时间”是指“留针时间”。确切地说,是指针头刺入皮肤,注射按钮推压到底部之后的停留时间。有些病人推压按钮后,就把针拔了出来。这时,常常在皮肤上看到注射部位出现小小的液滴。这些液滴就是没来得及吸收的胰岛素。这样注射,剂量当然不准。所以,把注射按钮推压到底部之后,不要马上松手,而应该继续按住按钮,让针头在皮肤停留一段时间。这个时间最少应有6秒钟,能延长一些更好。

4、运动

现在,使用中效、混悬胰岛素的病人很多。这些病人每次注射之前,得让笔芯做一下“运动”。怎么“运动”呢?把笔芯装进胰岛素笔里,然后用双手将胰岛素笔来回搓动十次,再上下颠倒十次。这样“运动”以后,看到笔芯中的药液呈均匀的白色,就可以了。如果看上去不均匀,那就再“运动”几次。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这类胰岛素药液是由几种不同成分组成的,平时静置不动,它们会分开;所以,注射前必须把药液混匀,否则这个剂量就不准确了。

胰岛素的种类和用法有哪些

第一,速效胰岛素,作用迅速,起效快,一般用于抢救糖尿病急症或快速降低餐后血糖。

第二,预混胰岛素,与人体分泌的胰岛素相似,用于1型、2型糖尿病经正规治疗效果不佳者,而且个人使用最多的一种,但价格较贵。

第三,长效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可以与短效胰岛素合用,降糖效果也不错,相当来说价格较便宜。

第四,甘精胰岛素,一般晚上九点左右注射效果较好,可以阿卡波糖合用,降糖效果好,餐后血糖也较平稳。但价格较贵。

总体来说,在平时使用时,第二和第四种胰岛素副作用相对较小,易于控制。不良反应如过敏、低血糖、注射部位萎缩、疤痕形成、感染等。要注意不断摸索,克服其不良反应。

以上就是胰岛素的不同种类,他真力与我们人体的不同机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有的胰岛素还作用于糖尿病,心脏病等等,对身体的一些血糖疾病,有着很好的预防和治愈作用,了解了以上的胰岛素种类之后,希望在以后的选择当中能够给你有所帮助。

胰岛素的品种

来源:胰岛素合成的控制基因在第11对染色体短臂上。基因正常则生成的胰岛素结构是正常的;若基因突变则生成的胰岛素结构是不正常的,为变异胰岛素。在β细胞的细胞核中,第11对染色体短臂上胰岛素基因区DNA向mRNA转录,mRNA从细胞核移向细胞浆的内质网,转译成由105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前胰岛素原。前胰岛素原经过蛋白水解作用除其前肽,生成86个氨基酸组成的长肽链——胰岛素原(45343345)。胰岛素原随细胞浆中的微泡进入高尔基体,经蛋白水解酶的作用,切去75、55、6075三个精氨酸连接的链,断链生成没有作用的C肽,同时生成胰岛素,分泌到B细胞外,进入血液循环中。未经过蛋白酶水解的胰岛素原,一小部分随着胰岛素进入血液循环,胰岛素原的生物活性仅有胰岛素的5%。

胰岛β细胞中储备胰岛素约200U,每天分泌约40U。空腹时,血浆胰岛素浓度是5~15μU/mL。进餐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可增加5~10倍。

1、动物胰岛素:从猪和牛的胰腺中提取,两者药效相同。

1、超短效:注射后15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1-2小时(皮下)。(例如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

2、短效(速效):注射后30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2-4小时,持续5-8小时(皮下、肌内、静注)。(如普通胰 岛素、正规胰岛素)

3、中效:注射后2-4小时起效,高峰浓度6-12小时,持续24-28小时(皮下)。(如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4、长效:注射后4-6小时起效,高75527两种。(精蛋白锌胰岛素)

5、超长效:注射后3-6个小时起效,维持时间为6-24小时(皮下)。(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

6、预混:注射后0.5个小时起效,维持时间为24小时(皮下)。(双时相胰岛素)

糖尿病药物治疗

一、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一)磺脲类(SUs)

药物作用:

SUs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改善胰岛素受体和(或)受体后缺陷,增强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故认为可能有胰外降血糖作用。

主要适应证:

2型糖尿病患者用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不能使病情获得良好控制;如已应用胰岛素治疗,其每日用量在20~30U以下;对胰岛素抗药性或不敏感,胰岛素每日用量虽超过30U,亦可试加用SUs类药。

禁忌证:

本类药物不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严重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进行大手术,伴有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合并妊娠的患者。

(二)二甲双胍

药物作用:

此药物可增加外周组织(例如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通过抑制糖原异生及糖原分解,可降低糖尿病时的高肝糖生成率。双胍类药物改善糖代谢,降低血糖,但不影响血清胰岛素水平,对血糖在正常范围内者无降血糖作用,单独应用不引起低血糖,与SUs合用则可增强其降糖作用。

主要适应证:

双胍类是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线药物。单用双胍类或SUs有一定效果但又未达到良好控制者,可联合应用这两类药物。1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如血糖波动较大,加用双胍类有利于稳定病情。

禁忌证:

由于双胍类药物促进无氧糖酵解,产生乳酸,在肝肾功能不全、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心力衰竭等缺氧情况下易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因此对有上述情况的患者忌用,对老年患者也应小心使用。

(三)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如麦芽糖酶、淀粉酶、蔗糖酶)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可作为2型糖尿病的第一线药物,尤其适用于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本类药可单独应用,也可与sus或双胍类合用,还可与胰岛素合用。

(四)噻唑烷二酮(TZD)类

TZD类也称格列酮类药物。主要作用是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故视为胰岛素增敏剂。

TzD类主要用于使用其他降糖药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可单独使用,也可与SUs或胰岛素联合应用。此类药物主要为吡格列酮。

(五)苯丙氨酸类衍生物

苯丙氨酸类衍生物是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物,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该类药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低血糖危险性低、不增加体重等优点,可单独使用或与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合用。

二、胰岛素治疗

(一)胰岛素介绍

(二)适应证

①1型糖尿病;

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时;

③合并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

④因伴发病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

⑤妊娠和分娩;

⑥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未获得良好控制;

⑦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

(三)胰岛素制剂

按起效作用快慢和维持作用时间胰岛素制剂可分为三类。

①速(短)效胰岛素制剂:有普通胰岛素和半慢胰岛素锌混悬液。该类胰岛素发生作用快但持续时间短。胰岛素是惟一可经静脉注射的胰岛素,可用于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②中效胰岛素制剂:有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和慢胰岛素锌混悬液。

③长效胰岛素制剂:有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特慢胰岛素锌混悬液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四)胰岛素制剂使用注意事项

①注意当从动物胰岛素改用人胰岛素制剂时,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增加,应严密观察。

②胰岛素制剂类型、种类、注射技术、胰岛素抗体、注射部位、患者反应性差异等均可影响胰岛素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和作用维持时间。腹部注射吸收最快,其次分别为上臂、大腿和臀部。

③胰岛素不能冰冻保存,避免温度过高、过低(不宜<2℃或>30℃)及剧烈晃动。

④我国常用制剂有每毫升含40U和100U两种规格,使用时应注意注射器与胰岛素浓度含量匹配。

⑥某些患者需要混合使用短、中效胰岛素,市场上有各种比例的预混制剂,可按患者情况选用。

⑦胰岛素“笔”型注射器使用预先装满胰岛素的笔芯,因此不必抽吸和混合胰岛素。胰岛素笔可以使用短效、中效或预混胰岛素,使用方便且便于携带。

(五)使用原则和剂量调节

(1)无论哪一种类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应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并按患者反应情况和治疗需要作适当调整。

(2)对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中效(NPH或Lente)胰岛素,每天早餐前0.5h皮下注射1次,开始剂量约为4~8U,根据尿糖和血糖测定结果每隔数天调整胰岛素剂量,直至取得良好控制。

(六)胰岛素的副作用

①低血糖反应:胰岛素的主要副作用是低血糖反应,与剂量过大和(或)饮食失调有关,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者。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应熟知此反应,尽早发现及处理。要注意识别S0m0gyi现象,以避免发生胰岛素剂量调节上的错误。

②部分患者注射胰岛素后视力模糊,为晶状体屈光改变,常于数周内自然恢复。

④脂肪营养不良是少见的局部副作用,在注射部位呈皮下萎缩或增生,停止在该部位注射后可缓慢自然恢复。为防止其发生,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使用高纯度人胰岛素制剂后过敏反应和脂肪营养不良甚少发生。

⑤肥胖。最容易出现的副作用就是体重增加,腹部发胖,尤其是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肥胖。

⑥食欲增加。

⑦双下肢浮肿。在开始应用胰岛素后有少数患者会出现轻重不同的双下肢浮肿,是水钠潴留造成的,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逐渐消失,如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可不必处理,如一直不能消肿,也可以应用6542等药物以改善微循环,如果有肾脏病应该及时治疗。

③高胰岛素血症。无论是内源性或外源性高胰岛素血症均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尤其身材比较肥胖的患者就更应该严格掌握胰岛素用量,最好与双胍类降糖药物或拜糖平联合应用,以减少胰岛素用量,从而减少其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

胰岛素的种类

短效胰岛素

有猪和人胰岛素两种。为人胰岛素。本品注射后30分钟开始作用,持续5~7小时,可用于皮下、肌肉注射及静脉点滴,一般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

中效胰岛素

3小时注射后起效,6到8个小时的高峰,16到14个小时的时间。动作持续时间与注射剂量有关。中效胰岛素可与短效胰岛素混合,也可单独使用。

中效胰岛素每日注射一次或两次,应根据病情决定。皮下或肌肉注射,但不可静脉点滴。中效胰岛素是混悬液,抽取前应摇匀。

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呢

1、胰岛素的储存需要一定的温度,约2℃-8℃左右,最好储存在冰箱的冷藏室。胰岛素不可冷冻、暴晒或剧烈震荡。

2、胰岛素的剂型分短效、中效、长效和预混4种。动物胰岛素因呈酸性不可提前预混,但使用时长、短效胰岛素可以混合使用,但应注意先抽短效后抽长效。

3、应了解胰岛素有哪些注射部位,部位不可乱用或只固定于一个部位使用,应按一定方向轮替使用,一般每半个月更换一个部位。

4、开始使用胰岛素应从小剂量开始,以防低血糖发生。

5、对于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可以配合胰岛素增敏剂。

6、对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最好配合减肥药物治疗。

7、应了解注射胰岛素都有哪些工具,包括,一次性注射器、无针注射器、胰岛素笔和胰岛素泵。

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注射器

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的常用降糖药物,由于胰岛素是一种激素,在胃酸的作用下会变性而被灭活,因此不能通过口服吸收,只能采用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方式应用。静脉注射胰岛素起效迅速,但会被机体快速代谢,作用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应用于急症情况下。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采用在家中自己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注射胰岛素可采用胰岛素专用注射器或胰岛素笔两种注射器,这两种工具都具有操作简单、计量准确、针头尖细等优点,方便糖尿病患者独立操作,并减少了患者的疼痛感。无论是专用注射器还是胰岛素笔的针头,均为一次性用品,这就意味着在注射一次后就应更换针头。针头重复使用会使针头变钝、增加疼痛感,甚至可能引发皮肤感染。

在使用这些注射器时应注意在不使用时一定要盖上针帽,不要让针头接触到药物和皮肤意外的其他物品,防止意外接触到其他物品造成的污染,避免皮肤感染。由于用过的注射器内会残存少量剩余的胰岛素,因此一支注射器应始终用于一种胰岛素,用过的注射器应在室温下保存。

相关推荐

长期打胰岛危害吗 胰岛素过敏

胰岛素过敏往往是因为注射了非纯化胰岛素或动物胰岛素导致的。胰岛素过敏分为局部过敏与全身过敏。 局部过敏表现为注射部位及其周围出现斑丘疹瘙痒。全身过敏可能会出现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休克的现象。

胰岛素注射的注意事项

胰岛素常用来治疗血糖过高的患者,注射胰岛素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三项: 合理选择注射部位 常用注射部位腹部(离脐5厘米以外的区域)、双上臂外侧、臀部及大腿外侧。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由快至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如果偶尔吃饭时间提前,则选腹部注射;如果推迟,则选臀部注射。此外,局部运动可以加快吸收,如果要参加锻炼,应避免在上臂和大腿上注射,以免因肢体运动,加速对胰岛素的吸收,导致运动后低血糖。此外,要经常变换注射部位,两次注射位置间隔在2厘米以上。不宜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以尽量减少组织损伤、肿胀和皮下脂

为何胰岛素高还注射胰岛

我是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已经9年了。在近两年的检查中发现,胰岛素和C肽一直比较高,血糖不稳定,餐前约8mmol/L左右,餐后一般为11~12mmol/L左右。医生要求我注射胰岛素配合使用迪氏糖锭(二甲双胍类)。我疑惑的是,我体内胰岛素已经过高,为什么还需要补充胰岛素呢?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许莉军:您患糖尿病的病史较长,因此会伴一定程度的胰腺β细胞受损,由于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发挥不了应的作用,体内仍处于胰岛素相对缺乏的状态,因此需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二甲双胍类药物具

胰岛素的常见误区

胰岛素是都知道的,的人也是会用的的,但是的人也是存在误区的,那么打胰岛素的常见误区是什么? 一、打胰岛素会发胖 胰岛素是一种促生长激素,应用后可能导致体重增加,但只要剂量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或配合减轻体重的药物,能使体重基本稳定。另外,不同胰岛素对体重的影响是不同的,胰岛素对体重影响小,具优势。 二、打胰岛素很疼 目前注射胰岛素的专用针头都光滑的外涂层,且针头非常细,注射时几乎不会感觉到疼。另外,常用注射部位(如腹部)神经末梢少,疼痛感不明显。 三、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后一招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胰岛

糖尿病人要懂得怎样存储胰岛素。对于使用中的胰岛芯常温下最多保存28天。冷冻结冰的胰岛素不能再解冻使用。还没用的胰岛素应放置在2~8度的冰箱冷藏室内保存。 身体的不同部位吸收胰岛素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腹部吸收最快,大腿、臀部、上臂较慢。胰岛素的使用如果是用来控制餐后血糖的,首选腹部注射胰岛素;如果是晚上注射的基础胰岛素,用来控制空腹血糖的,建议选用大腿、臀部或上臂注射,以免吸收过快,引发低血糖。但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具体部位,也要具体分析。糖尿病患者注射的部位也最好经常轮换,大概两周内也不要使用同一点

各种胰岛素的区别哪些

一、六种常见的胰岛素: 1、普通胰岛素:由动物胰腺提取的胰岛素,可引起过敏反应、脂质营养不良及胰岛素耐药,不宜长期使用。 2、基因工程胰岛素:由非致病大肠杆菌加入人体胰岛素基因而转化生成,其结构、化学及生物特性与人体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完全相同。与动物胰岛素相比,不易引起过敏反应和营养不良。 3、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诺和灵N、优泌林N):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利用酵母菌产生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为中效胰岛素制剂。用于中、轻度糖尿病,治疗重度糖尿病患者可与正规胰岛素合用,使作用出现快而维持时间长。 4、中性可溶性人胰

降血糖最效5种食物 含胰岛素类食物

很多食物中都含胰岛素成分相类似作用的物质,食用后可发挥胰岛素的功效,能辅助降血糖,如苦瓜中含苦瓜皂苷、洋葱中含的前列素A、山药中的山药苷、紫菜中的多糖蛋白、黄瓜中的丙醇二酸等。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

糖尿病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糖尿病的复杂性使得糖尿病的治疗不像其他疾病那样常规。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下面由小编简单介绍一下胰岛素治疗吧。 1.胰岛素的种类 按来源分类,动物胰岛素猪、牛和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的制剂免疫反应较较轻,不易产生抗体。 按起效时间分成不同类型制剂。 ①短效胰岛素起效快,而作用时间短。常规属于短效胰岛素。制剂透明。 ②中效胰岛素,起效时间,峰值和作用时间皆较短效胰岛长。最常用的是NPH。 ③预混胰岛素:50R:50%NPH胰岛素和50%常

​各种胰岛素注射时间

理想的基础胰岛素应该是作用持续稳定的基础胰岛素,作用时间足够长,至少需要12~24小时,这样患者可每天注射1~2次。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人胰岛素(NPH)、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理想的餐时胰岛素应该在注射后即开始起效,患者可在进餐前即刻进行注射。因通常进食后血糖会升高,因而餐时胰岛素应该一个作用峰以调节这部分升高的血糖,然后迅速恢复基础状态。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是理想的餐时胰岛素,短效人胰岛素也属于餐时胰岛素,但较前达峰慢、持续时间较长。 为兼顾患者对基础和餐时血糖控制的需求,将短效胰岛素或超短效胰岛素类似

长期打胰岛危害吗 胰岛素水肿

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病情还未得到效控制的患者,由于自身体内的失水、失钠、细胞外液减少。 一旦患者开始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会在血糖控制后的4~6天内,出现体内水钠潴留的现象,造成四肢水肿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