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头晕是怎么回事 药物自身因素
降压药头晕是怎么回事 药物自身因素
在服用某些降压药物,如倍他乐克、可乐宁、复方降压片等有些病人在服药后会出现头晕不适;在服用交感神经阻滞剂,如胍乙啶时,有些病人在服药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从而导致头晕症状。
血压高头晕怎么办
一般来说,如果血压偏高,患者是可能会出现头晕等情况的,建议及时就诊心内科专科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一般来说,目前血压药物有很多种类,而且在降低血压方面有很好的效果,血压没降下来,原因可能是个人平时的饮食生活习惯没有改善,还有就是药物上不合理,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做些相应的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些药物治疗,平时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合理的生活习惯,适当的运动,有不良反应和血压变化及时随诊。 .
另外注意要低盐饮食,低脂肪饮食。一定要禁烟,酒,避免情绪激动。定期监测血压,并注意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果血压已经降至正常,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维持量的降压药.不能随便停药啊
高血压的治疗存在哪些误区
高血压的治疗存在以下误区:
1:血压高吃药、血压不高不吃药:有相当一部分高血压患者经测量血压升高时才服用降压药,如果测量血压正常则停用降压药。更有部分患者根据有无头晕、头痛、眼胀、乏力等不适确定是否服药。不规则服用降压药,容易导致血压较大的波动,会加重血管和靶器官的损害。因此需终生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当血压达标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物剂量,按有效的维持量长期服用。
2:初次诊断或症状不明显者不用药:部分患者虽已被确诊为高血压病,但因为是初次诊断或无明显自觉症状,或年龄相对较轻,所以多数采取不服药的对策。究竟要不要服药主要取决于血压水平、有无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及血管、靶器官损害情况。因此即使初次诊断的患者,或症状不明显,或年龄较轻,但只要血压水平较高、或者合并有血糖血脂异常、或有血管、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均应尽早接受药物治疗。
3:不结合自己的病情用药:有些高血压患者初始服用降压药并不是由专科医生指导下的医嘱,而是看张三李四或隔壁邻居、亲戚朋友吃什么药就直接去药店购药服用。这种做法显然极不科学。高血压发病原因及其机制极为复杂,临床类型不同,个体差异较大,不同患者可能合并有不同的危险因素或不同程度的靶器官损害。而降压药物作用机制也有多种。所以降压药物的选择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随意选择药物服用。
4:频繁换药:有不少病人不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而是自作主张,换来换去,结果导致血压大幅波动,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究其原因有的是降压心切,希望能立竿见影,吃药3天效果不明显就换药;有的是吃药后有不良反应,害怕副作用;也有因为价格较高,不愿长期服用。其实任何药治病都有一个过程,在此期间尽量不要频繁换药。有时候血压控制不理想不一定是药不对,也有可能是单一药物效力不够。应对降压效果不好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千万不可自作主张频繁换药。
5:要从便宜药吃起:一些患者误认为,降压药开始时不能吃最“好”的,否则以后降压药就不管用了,所以吃药应该从便宜药开始。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高血压患者,尤其中老年患者,或者合并有靶器官损害,应尽可能选择长效降压药物。长效降压药能够全天24小时把血压平稳地控制在理想水平,避免了短效降压药物所带来的血压较大波动,从而更有利于保护靶器官,减少脑中风和心肌梗死等急性事件的发生。长效降压药大多价格相对贵一些,而大多数短效药物价格低廉。
高血压10大认识误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患者不仅需要医生的指导,自己也要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疗。但目前,由于与医生交流的时间有限,患者和家人缺乏高血压保健知识,有许多误区急需澄清。
灵丹妙药根治高血压
一经确诊,绝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都需要终身坚持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但不少广告宣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能根治高血压,不必再吃降压药。这些全是虚假宣传,会影响高血压的规范治疗。目前,全世界尚没有哪一种药物、仪器能够根治高血压。不管在何地、何种媒体宣传的能根治高血压的“灵丹妙药”,都是虚假宣传,人们要擦亮眼睛。
没有症状血压就不高
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因为大部分高血压没有症状;而且,高血压患者无论有无不适,都容易发生脑卒中、心脏病或肾功能不全,甚至为此丢掉性命。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称高血压为“无声杀手”。
要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就必须测量血压。年龄大于18岁的成年人,建议每2年测1次血压;35岁以上的人每年测量1次血压;对容易发生高血压的人(包括:血压在130~139/85~89毫米汞柱、肥胖、长期过量饮酒、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建议每6个月测量1次血压。如果已有高血压,测量的频率就要更勤。
医院比在家量血压准
在医院和在家中测血压,结果是有一定差别的。一般,医院诊室测量的血压值偏高,容易过度诊断高血压,医生也有可能给予一些不必要的药物治疗。因此,对于诊断高血压,以及明确服用降压药物的效果,可以通过家庭血压测量来补充。
专家推荐在家里用经国际标准化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不推荐腕式或手指式血压计。
有很多人因为就医紧张,在医院测量的血压数值高,而在家庭测量的血压不高,这叫“白大衣性高血压”。
太早用药以后会无效
一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降压药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如现在症状不重就不要用药,这种想法非常危险。因为血压升高后,心、脑、肾等多个器官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害。血压控制得越早,越能预防心、脑、肾受到伤害,其远期的预后就越好。如果等到这些脏器出现了并发症,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服药影响肝肾功能
绝大部分降压药都是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但这并不表示对肝肾功能都有损害。各种药物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由于每个病人的反应性不同,不良反应的表现也可各有不同。
有些人由于担心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敢应用。实际上,仅有很小一部分人服用降压药物会有不良反应,相比高血压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而言,服用降压药物利大于弊。
凭感觉服用降压药
一些高血压患者凭感觉用药,头晕吃药,头不晕不吃药。其实,血压的高低是无法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没有明确的关系。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不能“跟着感觉走”。
还有些人在血压降至正常后就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导致血压波动,加重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
降压只用保健品
近些年保健食品越来越多,各种宣传铺天盖地。很多保健品声称“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但实际上保健食品没有明确的降血压作用。保健品不同于药品,其所谓的功效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消费者若对该类产品认识不够,使用方法不当,很容易产生危险。有高血压的人应当到正规医院就诊。
去医院复查前停药
有些人去医院复查之前停止服用降压药物,认为停药后血压测量得更真实,这也是错误的做法。因为降压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医生更关注服药后血压水平。因此,无论是否去医院就诊,均应按时服药。
长期用药可耐药
还有些人用药一段时间,即使没有不适的表现,血压稳定,也担心耐药,要求换药,其实也没有必要。降压药不像抗生素类药,长期服用发生耐药性的可能性较小。有些病人开始服用药物有效,过一段时间后血压控制不如以前了,多数是由于病情进展所致或者发生了其他情况,这时候应该请医生根据个体情况,添加或更换降压药物。
降压治疗有药就行
部分人认为,得了高血压病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律地服药准好;而对吸烟、饮酒、饮食口味重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这也是一种误区。其实药物治疗应该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因为这些因素会导致血压升高,影响降压药物的效果。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必须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走出四大降压误区
误区一:不难受不服药。没有症状不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这是很多高血压患者的用药误区。有些病人把降压药当成止疼药、止咳药这样的“对症药”,出现头晕、头痛才会吃药,这种做法很危险,也是极不科学的做法。
临床上,很多病人没有明显症状,但高血压对健康的威胁并不会就此消除,这种不正确的服药方法,导致血压出现升高-降低-升高的不稳定情况。而且很多时候是因为患者之前使用降压药使血压降至正常,是药力在控制血压,并非高血压症状本身已经得到控制,中断用药,血压会再次上升,会“反跳”至用药前甚至更高水平,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出现较大幅度的起伏,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等。正确的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可以增减药物品种或服药剂量,而不应断然停药。
误区二:凭感觉服药。头痛头晕就吃药,没感觉就不吃药,也不测血压,完全跟着感觉走。其实,高血压病人感觉的症状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不一定一致,有些病人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相反,有些病人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因为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一样。因此,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定期测量血压,依据血压来调整降压药。
误区三:不愿意服药。一些患者认为是药三分毒,少吃为好,为了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宁少勿多,吃一点点就可以了,或者吃中药,因为中药没有副作用。
确诊了高血压病,如果是轻型、低危者,一般可先行非药物疗法;如果血压不降,或降压不明显,就应该用药。中型、中危以上者,应及时选用降压药物。因为长期高血压会损害心脑肾等器官,有效地控制血压,能尽量减少器官的损害。虽然降压药有一定的副作用,但与预防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并保护生命相比,后者的意义要大得多。坚持长期服用降压药,可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减少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降低死亡率。
误区四:跟风吃药。很多老年高血压患者不求医,自行购药治疗,听说别人吃什么药降压效果好,便自作主张服用同样的药,或者听信广告的夸大宣传,用保健品,降压表、降压帽、降压带、降压仪等替代药物治疗。
降压需要个体化,目前,市场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多达几十种,各有适应症和一定的副作用,病人的情况也各不相同,血压水平、危险因素、伴发疾病不一样,用药也不一样,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更是伪科学的治疗方法,因此,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能盲目追风、道听途说。
冬天血压为什么高 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药量
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药量。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其他伴随的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综合调整降压药物,因此必须遵守医嘱,不得自以为是,擅自调整用药的种类和剂量。
在哪里治疗高血压比较好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很多,就是看那种药更适合你,不知你现在用的是什么药,最好是两种药联合服用,这样有利于保护靶器官(心肾脑),效果好。比如:氨氯地平+双氢克尿噻、厄贝沙坦+双氢克尿噻、倍他乐克+硝苯地平等,另外,不要急于换药,降压药见效时间慢,一般需2周左右能使血压稳定下降。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加强锻炼,不开夜车,劳逸结合,心理平衡,等都需注意。
降压药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药物对患者的降压效应和不良反应。对每个具体患者来说,能有效控制血压并适宜长期治疗的药物就是合理的选择。在选择过程中,还应该考虑患者靶器官受损情况和有无糖尿病、血脂、尿酸等代谢异常,以及降压药与其它使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另一个影响降压药选择的重要因素是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药物供应状况。就目前我国的医疗经济现状和较低的治疗率而言,尽可能在一般高血压患者中推荐使用价廉的降压药物。首先提高治疗率,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控制率。
以上内容就是高血压如何来治疗效果好,小编在这里建议大家降压药还是少吃比较好毕竟是药三分毒。患有高血压要勤于锻炼身体让身体变得更强壮,多吃清淡的食物不要吃油腻的,还有就是不要再喝酒。慢慢调理自己的身体进而使血压回到正常的水平。
血压高为何会突然血压低呢
一般地说,高血压患者出现低血压常与下述因素有关:
1、体位变动,如从座位上站起来或起床下地时。有的患者可能因为晚上起夜的时候突然感到头晕而摔倒。研究发现,平卧时的基础收缩压越高,其站立时收缩压下降幅度越大,出现低血压的概率越大。
2、服用某些降压药物,如具有中枢降压作用的药,扩张外周血管的药,减少静脉回流的利尿药等,都可引起低血压。当然,在使用任何一种降压药物时,剂量过大或用法不当都可能导致血压过低。例如,有些患者服用一种药物降压不理想时,为了尽快控制血压,经常自行增加药物剂量,或者还没等药物充分发挥作用,就过早加用其他降压药物,导致血压过度降低。有的患者还将本应整粒吞服的缓释剂型降压药掰开或碾碎,或者同时饮酒,这些都能加速药物吸收并增强降压效应。
3、服用某些抗精神病药,如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也可能导致低血压,尤其是与高血压药合用时更易出现低血压。
吃了降压药头晕怎么办呢
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这种常见现象,应当慎重用药,并不是加大降压药剂量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高血压时间长,血压不稳定,时常头晕头痛,测血压时也发现血压升高了,便私自加大药物剂量,服药后血压是降了,但是头晕头痛的现象却加重了。
首先要给大家解释的是,头晕头痛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可能会由于工作压力、情绪、疾病所导致。高血压患者要分清自己的头晕头痛现象到底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而不是一出现症状就立刻加大压降药剂量,这反而对健康不利。
对于确实是有高血压所导致的头晕头痛, 专家建议按照以下做法去改善症状。
①血压没降,必须坚持用药
很多老年高血压患者都认为用了高血压药就会很难停药,或者血压稍微稳定一点点就停药,所以便常常不吃药或不按时用药,而仅仅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达到降血压的目的。要降血压,健康的生活方式固然是非常重要,但除了高血压初发、经过检查没有动脉硬化和心脏肥大的患者之外,都需要坚持服药来稳定血压。目前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中,傲坦、复傲坦等等都是比较理想的药物之一。
②注意饮食习惯
高血压病患者的饮食中应注意控制能量、脂肪、盐的摄入,并要适当摄入蛋白质,增加海产品的摄入,多吃含钾、含钙高的食品。如有头晕头痛现象时,可以尝试吃甘菊粳米粥,用新鲜甘菊的嫩芽或者幼苗,与粳米、或冰糖少许煮成粥即可。
③合理安排好作息习惯
任何疾病都应该做到不熬夜、避免劳累,注意劳逸结合,并加以适当的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充足的睡眠,这都是有利于病情的做法。
医生通过上面的内容告诉了我们吃降压药头晕是什么情况,相信大家看过以后也都有所了解了,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咨询下当地的医院专家,相信他们会给您一个让您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