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寨卡病毒通过什么传播 母体传播

寨卡病毒通过什么传播 母体传播

寨卡病毒可能通过母体传播导致胎儿感染病毒。此外,女性怀孕期间感染寨卡病毒还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小头症,造成新生个儿出现智障、发育迟缓和癫痫等症。

塞卡病毒死亡率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20nm,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宿主不明确,主要在野生灵长类动物和栖息在树上的蚊子,如非洲伊蚊中循环。该病毒最早于1947年偶然通过黄热病监测网络在乌干达寨卡丛林的恒河猴中发现,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人群中发现。该病毒活动一直比较隐匿,仅在赤道周围的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寨卡病毒感染散发病例。

最早一次暴发流行是2007年发生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亚群岛的雅铺岛,更大的一次流行于2013年-2014年发生在大洋洲的法属波利尼西亚,感染了约32000人。伊蚊还传播黄病毒科中的另外三种病毒,包括登革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黄热病毒,也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几十年前,非洲的研究者注意到伊蚊传播的寨卡病毒疫情莫名其妙地跟随伊蚊传播基孔肯雅病毒疫情之后。类似的规律开始于2013年,当基孔肯雅病毒从西到东传播时,寨卡病毒紧跟而来。 寨卡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但近期证实,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也可能传播。 被感染后的常见征状包括发烧、疹子、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头痛和结膜炎(红眼)。其病情通常较温和,征状可持续数日至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 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以预防和治疗寨卡热。

寨卡病毒是什么 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

与埃博拉病毒一样,寨卡病毒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现已知多种伊蚊都可以传播这种病毒。病毒会通过蚊虫叮咬人体后传播,在极少数情况下,病毒也会通过性传播或者母婴传播。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产下的婴儿会出现小头症。

为了胎儿健康准妈必须了解寨卡病毒

病毒是一件非常可怕的微生物,它生存能力极强并且随着环境变化进行改变。历史上,世界很多地区都不同程度遭到鼠疫、霍乱、天花等病毒袭击,夺走无数人的生命。即便是到了高度发到的二十一世纪,非典、禽流感依旧令人谈虎色变,近些年,更出现了很多我们闻所未闻的新型病毒。非洲埃博拉病毒的硝烟刚刚散去,一种名为寨卡的病毒又开始在中南美洲肆虐。

截至1月27日,已经有美洲、非洲、欧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报告出现寨卡病毒,其中巴西疫情最严重。其实寨卡病毒离我们并不远,东南亚国家也是这种病毒的流行区域,1月19日,台湾发现首例境外移入寨卡病毒感染个案。

寨卡病毒通过受到感染的伊蚊属蚊虫叮咬传播到人,这主要涉及热带地区的埃及伊蚊。它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虫相同。考虑到蚊子生存和繁殖环境的扩张,同时受城市化与全球化影响,寨卡病毒有潜力成为主要的都市流行病。

寨卡病毒对准妈妈威胁最大

准妈妈最需要了解寨卡病毒,因为寨卡病毒会直接导致新生儿患小头畸形症,2015年11月28日,巴西卫生部宣布,对一名患头小畸形症的婴孩进行尸检时在其体内发现了寨卡病毒,另外两名产妇的羊水里也找到了寨卡病毒,而她们的孩子均患有头小畸形症。

2015年1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泛美卫生组织发布了关于寨卡病毒的全球警告。在警告中,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次正式承认,在巴西传播的寨卡病毒可能与新生儿小头畸形症有关。

据新华社报道,巴西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寨卡病毒可在孕妇妊娠期间“穿透”胎盘。而正常妊娠期间,胎盘中有子体与母体各自独立的两个循环系统,母血与子血分开、互不干扰,选择性进行物质交换。所以孕妇发生感染时,病原微生物一般不能穿过胎盘侵入胎儿体内,这种起着保护作用的“关卡”被称为胎盘屏障或血胎屏障。

巴西卡洛斯?沙加斯研究所对巴西一名出现稽留流产(又称过期流产或死胎不下)的孕妇进行了样本分析。巴西病毒学家克劳迪娅?桑托斯表示,研究人员在胎盘组织中发现了寨卡病毒的RNA(核糖核酸),这一结果证实寨卡病毒可穿过胎盘屏障。

研究人员在孕妇胎盘样本的霍夫鲍尔细胞中发现了寨卡病毒,这是一种在妊娠早期的胎盘中大量存在的巨噬细胞,可以防止病原体从母体传给胎儿。研究人员认为,霍夫鲍尔细胞可能就是寨卡病毒的“传播者”,其过程可能和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类似。

有什么好的预防方式?

寨卡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蚊媒病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或者疫苗。最佳预防方式就是避免蚊子叮咬。防止蚊子叮咬会保护人们免患寨卡病毒,也不会患上通过蚊媒传播的其它疾病,比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

塞卡病毒症状

与埃博拉病毒一样,塞卡病毒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现已知多种伊蚊都可以传播这种病毒。病毒会通过蚊虫叮咬人体后传播,在极少数情况下,病毒也会通过性传播或者母婴传播。孕妇感染寨卡 病毒后,产下的婴儿会出现小头症。

感染塞卡病毒的症状

塞卡病毒引起的症状就像是登革热的温和形式,但是塞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的会表现出轻微症状,如发热、皮疹、关节疼痛和结膜炎等,其症状较为温和,通常不到一周即可消失,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并且病不多见。然而如果云发感染后,可造成新生儿人出现小头症。

寨卡病毒怎么传播 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也是寨卡病毒传播途径之一。巴西卫生部门确认了两个因输血而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病毒来源就是感染了寨卡病毒的献血者。所以在寨卡病毒流行区域停留过的人献血应谨慎。

寨卡病毒的症状 注意事项

寨卡病毒感染者发病,多数临床症状轻微,死亡病例罕见。但是如果孕妇被感染则可能在怀孕期间或分娩过程中将寨卡病毒传染给她的孩子,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夭折。所以准妈妈们应提高警惕性。

哪里存在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出现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已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

寨卡病毒在巴西、哥伦比亚、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法属马提尼克、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墨西哥、巴拿马、巴拉圭、苏里南、委内瑞拉、波多黎各14个国家和地区流行,其中巴西疫情最为严重。

寨卡病毒于1947年被发现,然而多年来仅在非洲和南亚地区发现过散在人间病例。2007年,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发生在太平洋。

2013年以来,西太平洋、美洲和非洲报告发生了相关病例和疫情。由于蚊虫可以生活并且滋生的环境受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出现扩大,因此可能会在全球发生寨卡病毒病大型城市疫情。

寨卡病毒是什么

非洲的埃博拉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美洲的一种病毒又需要来给大家科普了。目前,由蚊子叮咬而传播的寨卡病毒(Zika Virus)正在巴西引发疫情,有蔓延全球之势,这是一种可能诱发新生儿先天性小头畸形症的病毒。世界卫生组织(WHO)今日(1月25日)发出警告,寨卡病毒已散播至整个美洲,只有加拿大及智利暂时幸免,情况令人担忧,一些国家甚至向女性发出了避孕警告。

孕妇感染,胎儿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新生儿小头症甚至死亡。图为小头症婴儿

南美国家巴西的寨卡病毒疫情最为严重,目前已经报告近4000宗病例,而在26个州中,其中21个受寨卡病毒影响。巴西将于今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奥运会,当局日前表示奥运期间使用的里约热内卢场馆会每日进行检查,以防止由蚊子传播的寨卡病毒蔓延。

在2014年,寨卡病毒的案例仅有147宗;及至2015年已急升至2400宗。

与埃博拉病毒一样,寨卡病毒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如发烧、皮疹、关节疼痛和结膜炎(红眼)等,症状通常不到一周即可消失。其病情通常较温和,征状可持续数日至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

然而,如果孕妇感染,胎儿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新生儿小头症甚至死亡。

寨卡病毒最早于1940年代在非洲被发现,此后也传播到东南亚、太平洋岛国和美洲地区。由于传播该病毒的伊蚊(又名黑斑蚊,是一种蚊科库蚊亚科伊蚊属昆虫,伊蚊属蚊虫通称伊蚊,分布全世界——

寨卡病毒是什么病毒

寨卡病毒(ZIKV)属于黄病毒科病毒科,黄病毒属,可以通过伊蚊传播给人类。寨卡病毒最早于1940年代在非洲被发现,此后也传播到东南亚、太平洋岛国和美洲地区。

由于传播该病毒的伊蚊(又名黑斑蚊,是一种蚊科库蚊亚科伊蚊属昆虫,伊蚊属蚊虫通称伊蚊,分布全世界)在全世界都可以找到,病毒的爆发很可能会传播到更多国家。

孕妇应这样预防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哪些方式传播?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受感染的伊蚊叮咬传播给人类,伊蚊也传播基孔肯亚热、登革热和黄热病。寨卡病毒还可通过性行为传播。目前已经在血液、尿液、羊膜液,精液,唾液以及脑部和脊髓的体液中发现寨卡病毒。

预防寨卡病毒做好这几件事

使用驱蚊剂,可适用于外露皮肤和衣物的驱蚊剂,其中应当含有避蚊胺(DEET)。驱蚊剂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守标签说明,其规格必须对孕妇安全;

穿着能够尽可能多地遮蔽身体的衣服(最好是浅色);

使用物理屏障,比如帘帐、关门、关窗;

在蚊帐内睡觉,特别是在白天这个伊蚊最活跃的时段;

识别并消除蚊虫滋生的场所,把可能盛有哪怕一丁点水的容器倒干、洗净或遮盖,这些容器包括水桶、花盆和轮胎等;

尽量避免到已发现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

孕妇如果感染了寨卡病毒该怎么办?

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应寻求职业医生的专家意见和产前保健。世卫组织表示,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寨卡病毒,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可用普通止痛和退烧药物治疗,且要休息并大量饮水。如果症状加重,病人应当求医。

相关推荐

生殖器疱疹传染渠道

1、性交感染:健康人与患有性病的人发生性行为时,由于性器官摩擦,把病原体传给对方,这是生殖器疱疹传染的主要途径。 2、被动感染:北京美迪皮肤性病医院专家介绍健康人使用患者用过的衣物、用具、毛巾、便盆、浴池等,也会造成感染生殖器疱疹。 3、接触感染:健康人接触患者被损伤的皮肤、病变黏膜及分泌物等造成感染,这也是常见的一种感染上生殖器疱疹的传播方式。 4、母婴传播:在这里强调的一点是,无论是孕妇患有原发性还是复发性的生殖器疱疹,都可将病毒传给胎儿。一是在阴道分娩时直接传播,其传播率,即胎儿的受染率在原发疱疹时

乙肝的传染方式

乙肝病毒是传染性的,一般主要是通过母婴、血液、体液等传播。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最重要的途径,我国就有30%~50%的乙肝患者是母婴传播导致的。由于乙肝患者的体液具有传染性,同时呼吸道,消化道,泪腺,尿道等由孔道直接与外界相连,也会与外界接触,这些都是携带乙肝病毒的,所以母婴传播几率很高。 生活密切也会传播乙肝病毒,乙肝病毒会通过血液、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等传播到健康者的身上,在亲密的生活中难免会有这些体液的接触,所以就有被感染的可能。一些父婴传播的病例也是从这里延伸的。 乙肝病毒还会通过性传播,精液和

小三阳会传染吗

当我们在听到乙肝病毒携带者提到小三阳时,我们就应该去了解一下它了,因为乙肝小三阳是属于一种传染病,了解它为了做到能够预防,并且在最坏结果来临时做到早知道早治疗,所以在平时我们就要小心预防了。 我们可以先大概了解一下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学指标:即乙肝表面(HBs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乙肝小接三阳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一种。 乙肝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有三: 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触传播。 乙肝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

生活中患上丙肝的病因有哪些

1、宾馆里使用共用的剃须刀,与人共用牙刷、接触残留血迹的床单,都可能导致被感染丙肝,丙肝的感染性强,生活中引起丙肝发作的诱发因素并不少见。 2、生活中引起丙肝发作常见的原因是输血。特别是上个世纪的患病人群,大多是因为输入了含有丙肝病毒的血液引起的。另外使用血浆、白蛋白等人工制品,也存在感染的可能。 3、人体体液引起的病毒传染也是不可忽视的。唾液、精液、组织液中都含有丙肝病毒,如果接触到患者的这些分泌物,都可能导致被感染。 4、婴儿生下来就患有丙肝,可能是因为在母体子宫内受到感染,或者是出生时接触到母体的血

戊型肝炎病毒是如何感染的

戊型肝炎病毒在亚洲、非洲和美洲都有流行,在欧洲也有相似疾病的报道。病毒感染人群主要是20-40岁年龄组人群,儿童和老年人发病率较低。一般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女性中孕妇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孕妇病死率可高达17%-33%。戊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源是处于潜伏期和急性期的病毒感染者。病毒潜伏期为15-75天,平均为36天。感染病毒的患者可分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两类。临床型包括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和爆发性肝炎。。成人以临床型为主,儿童以亚临床型为主。 病毒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传播,具体传播途径有:经水传播、日常

丁肝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1)通过输入带有丁肝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使用污染了丁肝病毒的注射器和针头。被含有乙肝、丙肝或丁肝病毒的血液或其它体液污染的医疗器 械,如注射针头、穿刺针、手术刀、牙钻和内窥镜等,也可使病毒经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而造成感染。在化验采血、注射、预防接种、针刺时,如操作不规范、消毒 不严、共用针头或针筒,均可引起肝炎病毒感染。 (2)日常生活中密切接触含有丁肝病毒的体液或分泌物,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感染,甚至可通过蚊虫叮咬等方式进入易感者血液。另外,乙肝、 丙肝和丁肝患者及病毒携带者由任何原因造成的皮肤、黏膜损

尖锐湿疣病毒传播渠道有哪些

1、直接的性接触传播。直接的性接触传播是尖锐湿疣最主要的一种传播途径。性爱双方在进行性交时,尖锐湿疣病毒可以通过受损的皮肤、粘膜而导致感染。尖锐湿疣这种疾病一般多发生于20-40岁性活跃的人群中,尖锐湿疣病毒的潜伏期一般在3周~8个月之间,另外,除了直接的阴道交叉感染以及肛交会导致感染外,口交也是会引发感染的。 2、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感染主要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了尖锐湿疣患者的日常用品,比如:内裤、浴盆、浴巾等导致感染的一种现象。一般情况下,在接触过被尖锐湿疣病毒污染过的的毛巾后大多数人都会被传染的

肝癌如何传染啊

(1)输血传播:通过注射、手术、采血、拔牙、内镜检查、预防接种、针刺、纹身或使用各种医疗器具,以及通过外环境、污水甚至工作人员的手而传播乙型肝炎是常见的传播方式。 (2)母-婴传播:母亲身体内含有乙肝病毒时,会通过生产产道传染给婴儿,所以最好可以通过剖腹产,减少传染几率 (3)性接触传播:性生活不节制或者不安全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所以在选择性伴侣方面,要尤为注意。 肝癌传染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就到这里,是否传染要看肝癌的发病是否是肝炎性引起的,所以在确认病因之前不要盲目的认为肝癌传染的严重性,家属的谅解

乙肝小三阳的传染途径

虽说乙肝小三阳是较弱的乙肝病毒,但是它还是存在这一定的传染性,不得不提高警惕。 乙肝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有三:血液传播;母婴(父婴)垂直传播;体液传播(性传播,唾液传播)。除了主要的传播途径以外,还有应该注意医源性传播,也就是到医院补牙、输血、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也是可引起传播。生活密切接触也会进行传播,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传播,成为隐匿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但是一般

乙肝大三阳有哪些传播途径

1、母婴传播:包括通过胎盘或精子和卵子细胞传播,通过母血渗入胎儿体内或通过婴儿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以及经口摄入母血传播,母亲在喂奶时,通过乳汁,唾液等将乙肝病毒传染给婴儿。 2、经血传播:输血或血制品,或通过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传播,只要输入体内极微量含有乙肝病毒的血,就是造成感染。这种传播主要发生在医疗活动中,因医疗器械未消毒或消毒不严引起的,所以也称为医源性传播。 3、性接触传播:通过接吻,性交等传染给对方。 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家庭,学校及单位内与乙肝病人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