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复发怎么办
结核性脑膜炎复发怎么办
结核病原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一、概述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的传染病。小儿结核病以原发型肺结核最常见,严重病例可引起血行播散发生粟粒型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后者是结核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许多成人结核病是在儿童时期受感染的基础上发展而成。自从推广卡介苗接种以来,其发病率已明显降低。
【病因和发病机制】结核杆菌属分枝杆菌,染色具有抗酸性。对人具有致病性的主要是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结核杆菌含有类脂质、蛋白质和多糖体,结核蛋白质能使机体致敏,产生变态反应,引起疾病。结核类脂质对细菌具有保护性,使其对酸、碱、消毒剂的耐受力较强。冰冻1年半仍保持活力,经65oC3O分钟才能灭活,痰液内结核菌用5%石炭酸或20%漂白粉须经24小时处理才被杀灭。小儿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4~8周后,通过致敏的T淋巴细胞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此时如用结核菌素做皮肤试验可出现阳性反应,同时产生一些变态反应性表现(如疱疹性结膜炎等)。在发生变态反应同时获得一定免疫力。免疫力能将结核菌杀灭或使病灶局限。若免疫力较强,感染的结核菌毒力较弱,可不发病。若小儿免疫力低下或感染了毒力较强的结核菌则可致病。在结核的发病中,变态反应的强弱起重要作用。变态反应弱时如细胞免疫缺陷病,则结核病发病较多,病情较重,死亡率高。变态反应中等强度,病变局限。如病灶内结核菌多、毒力大,变态反应过分强烈时,表现为干酪坏死或结核播散。
【流行病学】开放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传染源。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如饮用未经消毒的牛奶或污染了结核菌的其它食物可引起消化道传播,经皮肤或胎盘传染者极少。
【辅助检查】1.结核菌素试验可测定受试者是否感染过结核杆菌。(1)试验方法:常用的抗原制品有两种,即旧结核菌素(oldtuberculin,OT)和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prteinpurifiedderivative,PPD),PPD不像OT含有培养基成分,可避免由它造成的假阳性反应,用PPD做结核菌素试验结果恒定。一般用1:2000OT稀释液0.lml或PPD制品0.lml(每0.lml内含结核菌素5单位)注入左前臂掌侧中下1/3交界处皮内,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的皮丘。48~72/小时观测反应结果。如为阴性,可逐渐增加浓度复试,一般1:100OT仍阴性,可除外结核感染。若患儿有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或一过性多发性结核过敏性关节炎,宜从1:10000OT稀释液开始,防局部过度反应及可能引起的内部病灶反应。(2)结果判断:以局部硬结的毫米数表示,先写横径,后写纵径,取两者的平均值来判断反应强度。如硬结平均直径不足5mm为“-”,5~9mm为“+”,10~20mm为“++”,20mm以上为“卅”;除硬结外还出现水泡、溃疡、淋巴管炎为“++++。后两者为强阳性反应。记录时均应测硬结直径,标记其实际数值而不以符号表示。(3)临床意义1)阳性反映:①曾接种过卡介苗,人工免疫所致;②儿童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呈阳性反应,表示受过结核感染,但不一定有活动病灶;③3岁以下,尤其是1岁以下小儿,阳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年龄愈小,活动性结核可能性愈大;④强阳性反应,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⑤两年之内由阴转阳,或反应强度从原10mm,且增加的幅度为6mm以上者,表示新近有感染。2)阴性反应:①未受过结核感染;②初次感染后4~8周内;③机体免疫反应受抑制呈假阴性反应,如重症结核病、麻疹等;④技术误差或结核菌素效价不足。2.实验室检查(1)结核菌:从痰、胃液、脑脊液、浆膜腔液中找到结核菌是确诊的重要手段、采用厚涂片法或荧光染色法阳性率较高。(2)免疫学诊断及生物学基因诊断: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对病人血清、脑脊液、浆膜腔液进行检测。(3)血沉:结核病活动期血沉增快,是判断结核病灶是否具有活动性依据之一。3.X线检查胸片可检出结核病的范围、性质和病灶活动情况。必要时进行断层或CT检查。4.其他如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眼底镜检查等。
【预防】1.隔离传染源早期发现并合理治疗结核茵涂片阳性病人,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根本措施。尤应对托幼机构及小学的教职员工定期体查,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能有效地减少小儿感染结核的机会。2.卡介苗接种卡介苗接种是预防小儿结核的有效措施。可于新生儿期接种,7岁、12岁各复种1次。3.预防性服药对有下述指征的小儿,可用异烟肼预防性服药,每日10mg/kg,疗程6~12个月、①密切接触家庭内开放性肺结核者;②3岁以下婴幼儿未接种卡介苗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③结核菌素试验新近由阴性转为阳性;④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伴结核中毒症状者;⑤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新患麻疹或百日咳小儿;③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而需较长时间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者。
【治疗原则】主要是抗结核治疗,其用药原则是:早期、联合、全程、规律、适量。1.全效杀菌药①异烟肼(INH):为首选药和必选药,运用于全身各部位的结核病。该药副作用小,周围神经炎可用维生素B6防止;可引起精神兴奋,癫痫儿慎用;少数病人可引起肝细胞性黄疽。②利福平(RFP):是对耐药菌感染及短程化疗的主要药物。饭后服或与对氨柳酸、巴比妥类同服减少本药吸收,故应空腹服用。本药可致胃肠反应,与INH合用对肝损害增加,偶可引起过敏反应,如发热、皮疹等。服该药时排泄物呈红色。
2.半效杀菌药①链霉素(SM):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该药对平衡器官及听力有损害,且是不可逆的。同时静脉使用右旋糖酐及速尿时,易引起肾功能损害并加重对第八对脑神经毒性反应。②比嗪酰胺(PZA):为短程化疗的主要药物之一,对预防结核病复发有特殊作用。口服易吸收。副作用是肝损害、胃肠症状,少数有高尿酸血症等。
3.抑菌药乙胺丁醇(EMB):对耐药的结核菌同样有抑菌作用。口服吸收好。副作用为球后视神经炎,停药后可消失,胃肠反应,下肢麻木等。
4.化疗方案(1)标准疗法(表17、2)(2)两阶段疗法(表17-2)(3)短程疗法:疗程6个月,可选用下列任何一种方案:①2HRZ/4HR;②2SHRZ/4HR;③2EHRZ/4HR;④2HRZ/4H3R3(注:方案中数字表示月数,小3表示每周3次,H=INH、R=RFP、Z=PZA、S=SM、E=EMB)。若无PZA,则将疗程延长9个月。
脑膜炎是怎么引起的
1、细菌性脑膜炎起因
细菌性脑膜炎是因某种细菌传染造成。这种细菌在健康人鼻内或体内都有携带,一般情况下它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是人们在患感冒时容易被这种病菌传染,因为鼻子发炎有可能使该细菌进入颅内,不及时发现治疗容易引发细菌性脑膜炎。另外,细菌性脑膜炎可以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
2、结核性脑膜炎起因
结核性脑膜炎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增高趋势。
3、病毒性脑膜炎起因
病毒性脑膜炎可由几种病毒引起,包括几种与腹泻有关的病毒,其中之一可能是被大田鼠等咬后感染。
4、隐球菌性脑膜炎起因
隐球菌性脑膜炎可由真菌引起,最为常见的一种是隐球菌,可在鸽子类中找到。健康人不易患与真菌有关的脑膜炎,但对HIV病毒感染的人则不一样,这是一种可以引起艾滋病人免疫缺陷性病毒。所以,有艾滋病的人更容易得隐球菌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的症状
脑膜炎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那么您听说过结核性脑膜炎吗?这是脑膜炎疾病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根据患者发病时的表现,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种类型,不同时期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各不相同的,具体内容下面就请专家为您详细介绍。
结核性脑膜炎的症状可以分三个阶段来判断。早期中期和晚期,症状也不一样,下面给大家介绍介绍。
早期:性格改变及其它非特异性症状。一般起病缓慢,在原有结核病基础上,出现性情改变,如烦躁、易怒、好哭,或精神倦怠、呆滞、嗜睡或睡眼不宁,两眼凝视,食欲不振、消瘦,并有低热 结核性脑膜炎--CT片,便秘或不明原因的反复呕吐。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初可为间歇性,后持续性头痛。婴幼儿表现为皱眉、以手击头、啼哭等。
中期:主要为脑膜为及颅内压增高表现。明显脑膜刺激征。低热,头痛加剧可呈持续性。
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晚期,意误障碍加重反复惊厥,神志进入半昏迷、昏迷状态,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节律不整甚至出现潮式呼吸或呼吸暂停。
以上介绍的是结核性脑膜炎的症状,相信大家都已经清楚了,专家说越早发现并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会更好,为了使治疗的效果达到最好,在治疗期间还要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以及饮食调理等,最后祝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病毒性脑膜炎如何鉴别诊断
夏秋季发病者应和日本乙型脑炎鉴别,后者脑CT或MRI多有基底核区病变,散发的患者在和单纯疱疹性脑炎鉴别时,除注意后者唇周常有疱疹外,脑CT和MRI常示颞叶及额叶腹侧有显着的损害,此外,尚需和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梅毒性脑膜炎及细菌性脑膜炎鉴别。
1.颅内其他病原感染 主要根据脑脊液外观,常规,生化和病原学检查,与化脓性,结核性,隐球菌脑膜炎鉴别,此外,合并硬膜下积液者支持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发现颅外结核病灶和皮肤PPD阳性有助结核性脑膜炎诊断。
2.Reye综合征 因急性脑病表现和脑脊液无明显异常使两病易相混淆,但依据Reye综合征无黄疸而肝功明显异常,起病后3~5天病情不再进展,有的患者血糖降低等特点,可与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鉴别。
结核性脑膜炎能引起癫痫病吗
结核性脑膜炎能引起癫痫病吗?北京癫痫病医院的专家指出不可否认有可能的。脑膜炎成癫痫的诱因,由于抗生素的下降,使脑膜炎的死亡率大量下降,但是,因为脑膜炎引起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并没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结核性脑膜炎是诱发癫痫的重要原因,但是结核性脑膜炎引起癫痫的发生率,还不完全清楚。大约20%以上的结核性脑膜炎病人,有癫痫发作。
结核性脑膜炎能引起癫痫病吗?结核性脑膜炎引起的癫痫发作,有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和部分性继发全身性发作。如果是成人,倾向于部分性发作,对于儿童来讲,更常见的为全面性发作,大约10%至20%的成人和儿童以痫性发作为首发症状。
结核性脑膜炎引起癫痫的典型的病例诊断比较容易,但是不典型的病例很多,如果耽误治疗,引起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影响病人的生命。
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症状
结核性脑膜炎还带有许多的并发症,所以要注意对于此病还是以以防为主,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健,注意休息,多加补充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那我们要怎么辨别是不是患上此病了,下面就来看看判断依据,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症状。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由MTB侵犯脑膜引起的非化脓性炎症。为全身播散性粟粒型结核的一部分,也可继发于肺、淋巴结、骨骼或泌尿系统等结核病灶引起的菌血症。此外,MTB还可以从颅骨或脊椎的结核病灶直接破入颅内或椎管内引起结核性脑膜炎。MTB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血流后能否发病与侵入MTB的数量、毒力的强弱和机体的反应性及抵抗力有密切关系。临床根据主要病理改变和侵及的范围分为单纯脑膜炎型、颅底粘连脑膜炎型、脑膜脑炎型、脊髓型。结核性脑膜炎多见于儿童,但目前约半数以上的患者为成人。成人结脑中3/4有成人原发灶存在。结脑病死率在15%~30%。
病程呈亚急性和慢性过程。早期表现为低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异常,人格改变。数周后发展到意识障碍、昏迷、脑膜刺激征、脑神经麻痹、视盘水肿,有时尚有震颤及不自主运动。颅内压增高较常见,常伴脑积水。
是否患上了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这种棘手的疾病还是要留意有没有上面的症状,如有发现应立即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不可有所迟疑,患者也要积极的接受医生的治疗,注意休息,而且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得过于抑郁。
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注意事项有很多,其实这种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也就是老年人的脑膜炎的一种,对于脑膜炎大家应该都是比较怕的,虽说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只是一种炎症而已,但是这种炎症已经关乎到人类的大脑了,不管是谁都是会有一定的担心的。担心的原因还有一点是因为目前的医术还没能有效的治疗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多时候是可以看到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的,因为这种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概率还是挺高的。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注意事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起居生活,可以是饮食方面等等。下面就来详细地介绍一下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注意事项。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由MTB侵犯脑膜引起的非化脓性炎症。为全身播散性粟粒型结核的一部分,也可继发于肺、淋巴结、骨骼或泌尿系统等结核病灶引起的菌血症。此外,MTB还可以从颅骨或脊椎的结核病灶直接破入颅内或椎管内引起结核性脑膜炎。MTB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血流后能否发病与侵入MTB的数量、毒力的强弱和机体的反应性及抵抗力有密切关系。临床根据主要病理改变和侵及的范围分为单纯脑膜炎型、颅底粘连脑膜炎型、脑膜脑炎型、脊髓型。结核性脑膜炎多见于儿童,但目前约半数以上的患者为成人。成人结脑中3/4有成人原发灶存在。结脑病死率在15%~30%。
注意事项
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慢性病,治疗时间较长,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坚持治疗。注意不要吃海鲜,辛辣食物,酒水等即可。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饮食禁忌的话一般来说注意做到少吃油腻的,糖分高的食物,不要喝酒浓茶,清淡的饮食就好了。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增加营养,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预后取决于被感染者的免疫力,疾病的严重程度,药物治疗的早晚,是否规范化与结核菌药物敏感性。婴儿和老年人预后较差,有神志改变与昏迷者病死率约30%。治疗1~1.5年者复发率约为6.6%。病程呈亚急性和慢性过程。早期表现为低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异常,人格改变。数周后发展到意识障碍、昏迷、脑膜刺激征、脑神经麻痹、视盘水肿,有时尚有震颤及不自主运动。颅内压增高较常见,常伴脑积水。强求病原学诊断。应选择杀菌药,同时透过血脑屏障较好的药物。首选的治疗方案是最好采用三联用药,加用链霉素、吡嗪酰胺、对氨水杨酸、乙胺丁醇,根据病人情况任选一种。第1个月常选择异烟肼静脉滴注。对结核性脑膜炎不推荐短程疗法。
通过上面的介绍,也就证实了之前的那个观点,就是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注意事项是很多的,最主要的注意事项就是需要绝对的静养,平时的食物方面还是要加强一定的营养物质的;除此之外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是不可以抽烟喝酒的,这是一个禁忌。
病毒性脑膜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夏秋季发病者应和日本乙型脑炎鉴别,后者脑CT或MRI多有基底核区病变。散发的患者在和单纯疱疹性脑炎鉴别时,除注意后者唇周常有疱疹外,脑CT和MRI常示颞叶及额叶腹侧有显著的损害。此外,尚需和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梅毒性脑膜炎及细菌性脑膜炎鉴别。
1.颅内其他病原感染 主要根据脑脊液外观、常规、生化和病原学检查,与化脓性、结核性、隐球菌脑膜炎鉴别。此外,合并硬膜下积液者支持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发现颅外结核病灶和皮肤PPD阳性有助结核性脑膜炎诊断。
2.Reye综合征 因急性脑病表现和脑脊液无明显异常使两病易相混淆,但依据Reye综合征无黄疸而肝功明显异常、起病后3~5天病情不再进展、有的患者血糖降低等特点,可与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鉴别。
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因
结核性脑膜炎常为全身性血行播散性结核的一部分,根据国内资料1180例结核性脑膜炎中,诊断出粟粒型结核者占44.2%。152例结核性脑膜炎的病理解剖中发现有全身其它脏器结核病者143例(占94%),合并肺结核者142例(93.4%),其中以粟粒型肺结核占首位。
原发结核病病变行成时,病灶内的结核杆菌可经血行而停留在脑膜、脑实质、脊髓内,形成隐匿的结核病灶,包括结核节结、结核瘤。当上述病灶一旦破溃。结核菌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造成结核性炎症。此外,脑附近组织如中耳、乳突、颈椎、颅骨等结核病灶,亦可直接蔓延,侵犯脑膜,但较为少见。
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与患原发结核时机体贴的高度过敏性有关。从发病原理来看,结核性脑膜炎系继发性结核病,因此,应重视查找原发病灶。但也有少数病例,原发病灶已愈或找不到,对这类病例,更应提高警惕,以免误诊。
结核杆菌侵入淋巴系统进入局部淋巴结,因菌血症经血行播散进入脑膜和脑实质,包括室管膜下等部位,并在此复制。当宿主免疫功能降低或因年老,病灶内的结核菌激活而破入蛛网膜下腔,随脑脊液播散,历时数天至数周即可引起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多为全身性粟粒结核病的一部分,通过血行播散而来。医院1964~1977年所见1180例结脑中,诊断出粟粒型肺结核者占44.2%。在这14年,从152例结脑的病理解剖发现,有全身其他脏器结核病者143例(94%);合并肺结核者142例(93.4%)(其中以粟粒型肺结核占首位);合并肝脾粟粒结核约占62%,肾粟粒结核41%,肠及肠系膜淋巴结核约占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