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素是怎样影响血压的
加压素是怎样影响血压的
(1)加压素对血压的调节
加压素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增加水潴留,使血容量增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收缩。临床研究证明,无论在体内或体外,加压素都是强缩血管物质,其效应强于血管紧张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但在生理剂量范围内,血压并不升高。这是因为加压素一方面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压力感受器反射的灵敏性,能缓冲升压效应。
人体正常血压的维持,特别是对血压迅速变化的调节,主要是靠压力感受器反射起缓冲作用。加压素对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影响是,当血压升高时,加压素通过增加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抑制心交感神经的紧张性及交感缩血管神经的紧张性使血压下降;当血压降低时,反射主要通过加强交感神经张力,血管强烈收缩,外周阻力增加来升高血压。压力感受器分为低感受器心房和高感受器主动脉弓、颈动脉窦。静息时持续传入的压力冲动,使感受器保持一定的紧张性,对加压素的释放起抑制作用。当心房压力血容量降低时,传入的压力冲动减少,加压素释放增加。
(2)加压素与高血压
加压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目前尚有争议。这是因为虽然一些动物模型及高血压患者中血浆加压素的浓度是增高的,但是当给正常人及动物静脉滴注加压素使其浓度达到与高血压患者及动物加压素相同甚至明显高出时,虽然出现外周血管收缩及血容量增加,但并不能使血压升高,给加压素拮抗剂也不能引起降压反应。因而加压素的外周缩血管作用,在高血压发病中不是主要因素。血浆加压素浓度的改变似乎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加压素拮抗剂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到达调节血压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实验也证明,脑室注射加压素,外周应用拮抗剂,不能阻断其心血管作用,因此,有人认为,加压素的中枢作用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
血压的影响因素
凡能影响心输出量和血管外周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动脉血压。
每搏输出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动脉血压,心输出量多,血压升高,输出量少,血压下降。输出量的多少决定于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的心搏频率,如每搏输出量不变而心搏频率增加,则动脉血压明显上升,一般对舒张压影响较大,心输出量增加使舒张期缩短,舒张压也上升,脉搏压减小。如心搏率不变只是每搏输出量加多,则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稍有增加,因而脉搏压加大,收缩压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对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影响,但对舒张压的影响更为明显。外周阻力减小使舒张压降低,脉搏压加大。外周阻力加大,动脉血压流速减慢,舒张期末动脉存血加多,使舒张压升高,脉搏压减小。可见舒张压的高低可以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会使外周血管阻力过高,从而导致动脉血压特别是舒张压的显著升高。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有缓冲动脉血压升高的作用,可以降低脉搏压,在健康成年人正常动脉血压的保持中起一定作用。老年人很多血管弹性纤维和平滑肌逐渐被胶原纤维所取代,血管壁的弹性大减,缓冲血压升高的作用相应减弱从而导致血压上升。
循环血量的影响,正常封闭型循环的动物,循环血量与心血管容积基本适应,能使之充盈,可维持约7毫米汞柱的循环平均压。这一数值正常生理情况下变动不大,不是动脉血压显著升降的重要因素。但在严重失血时,如失血量超过30%,循环血量不能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充盈状态,体循环平均压将下降到不能推动足够的血量回心。由于回心血量不足,会使心输出量减少,严重时可减少到零毫米汞柱。可见循环血量是决定动脉血压的重要因素。
以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是一些分析性实验得到的结果,在整体情况下常几种因素相继出现,互相影响,出现复杂情况。如心搏率的显著变化会引起心血管系统充盈度和心输出量的相应改变。而心输出量的改变也会引起动脉血流速度和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在神经体液调节下,凡能引起心输出量改变的因素也常引起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呈现血压的相应升降。
影响血压的因素
血压的量度单位是毫米水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的指引,120/80以下是理想的收缩压/舒张压,139/89以下是正常血压,140/90至160/95是偏高血压,161/96以上便属于高血压。血压令血液于动脉里正常输送至全身,若血压过低,便无法将血液供应全身,相反,血压过大,有可能令血管受损,亦反映血液或心脏可能出现异常。血压会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1、身高:身体越高,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去泵出血液,令血液能流遍全身。
2、年龄:年纪越轻,新陈代谢率越高,血流量较大,心脏需要较大压力泵血,随着年龄增长。
3、血黏度(血液密度):血液越黏稠,心脏需要越大压力泵出血液。
4、姿势:站立时血压高于坐姿血压,而坐姿时的血压又高于平躺时之血压。因受重力原理影响。
5、血管质素:血管如果变窄,血液较难通过,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泵出血液。
6、其他:精神状态、生活节奏、个人差异、饮食习惯、药物、遗传、天气变化等等。
正常血压值的影响因素
血压的高低不仅与心脏功能、血管阻力和血容量密切相关,而且还受到神经、体液等因素的影响,年龄、季节、气候和职业的不同,血压值也会有所不同,运动、吃饭、情绪变化、大便等均会导致血压的升高,而休息、睡眠则会使血压下降。
精神刺激、情绪变化如兴奋、恐惧等常可导致收缩压的明显上升,运动也可使收缩压明显增加,特别是剧烈运动常使收缩压上升达24.0-6.7千帕(180-200毫米汞柱),运动停止后血压可下降。环境温度升高如洗温水浴等可使舒张压降低,而温度降低如冬天洗冷水浴等可使收缩压升高,血压高的人注意饮食,血压是随着人们的年纪增长升高。
高血压主要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比如说,不运动、吃得过咸、抽烟、喝酒等。其中,吃盐多是我国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因素。不过,更大的隐忧是人们对高血压的疏忽和缺乏认识。大约七成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只有14%的高血压患者得到治疗,不到一成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尽早发现和控制对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非常重要,早期预防、稳定治疗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使75%的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得到控制。
影响血压的常见因素
季节:夏季气温高,血管扩张,汗液蒸发,使血液浓缩而血管系统容积增大,导致两者比值减小,使血压整体水平下降,而冬季则反之升高。因此,在季节更替时,高血压患者一定要严密监测血压,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年龄: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随年龄增长呈现不同的变化特点。调查显示,男女两性收缩压水平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舒张压在65岁以下人群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65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呈轻度下降。
体位:不同的体位对血压也有不同的影响。立位时高,坐位次之,卧位最低。另外,右侧卧位比左侧卧位对血压的影响小。
食物:饮食中钠盐摄入过多,钾盐和钙盐摄入不足会促使血压升高。动物食品(肉、蛋、奶和鱼)钠含量低,瘦肉、水果及绿色蔬菜中钾的含量高。现已证明,多吃水果、蔬菜、橄榄油和适度饮酒有防止高血压的作用。
药物:许多药物会引起血压升高,包括:糖皮质激素类,如强的松、地塞米松;中药甘草;小苏打(碳酸氢钠);麻黄素,如百喘朋、止咳喘定膏、麻黄素呋喃西林滴鼻液等,可使心脏排血量增加,小动脉收缩,长期大剂量应用会引起血压升高;解热止痛药,如保泰松、消炎痛也可引发可逆性高血压。
尿崩症吃什么药
1.替代疗法AVP替代疗法主要用于完全性CDI,部分性CDI在使用口服药疗效不佳的情况下也可用AVP替代治疗。替代剂包括:加压素水剂:作用仅维持3-6h,每日须多次注射,长期应用不方便。主要用于脑损伤或神经外科手术后尿崩症的治疗。尿崩停粉剂:赖氨酸加压素是一种鼻腔喷雾剂,长期应用可引起慢性鼻炎而影响吸收。鞣酸加压素注射液:又名长效尿崩停注射一次可维持3-5天,注射前充分混匀,过量可引起水中毒。
1-脱氨-8-右旋精氨酸加压素(DDAVP或desmopressin):是一种人工合成的AVP类似物。DDAVP增强了抗利尿作用,而缩血管作用只有AVP的1/400,抗利尿与升压作用之比为4000:1,作用时间12-24小时,是目前最理想的抗利尿剂,用量视病情确定。
2.其他抗利尿药物(1)氯磺丙脲该药可刺激垂体释放AVP,并增强AVP的水吸收作用,可增加肾小管cAMP的生成,但对NDI无效。可引起严重低血糖,也可引起水中毒,应加注意。
(2)氢氯噻嗪可使尿量减少一半。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尿中排钠增加,体内缺钠,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加,到达远曲小管原尿减少,因而尿量减少。长期服用可引起缺钾、高尿酸血症等,应适当补充钾盐。
(3)卡马西平能刺激AVP释放,使尿量减少,但作用不及氯磺丙脲。3.病因治疗对于继发性尿崩症患者,应尽量治疗其原发病,如不能根治也可基于上述药物治疗。
血压多少正常 影响血压的因素
测血压时也有不准确现象,很多情况都会导致血压升高,常见的影响血压测量的因素有:身高、年龄、血粘度、姿势、血管素质、以及精神、生活、个人状况等其他因素。
尿崩症常见治疗方法有哪些
对各种类型症状严重的尿崩症患者,都应该及时纠正高钠血症, 正确补充水分,恢复正常血浆渗透压。教育患者必要时应该调节药量,避免一些潜在危险的发生。
每种疾病在治疗时都有必须遵守的原则,尿崩症也不例外,其治疗原则如下:
1. 维持水代谢平衡
幸运的是,多数尿崩症患者的口渴中枢的功能是完整的,可以监测患者对水的需要。而个别患者若口渴中枢受累,就应该密切监测水的摄入和排出之间的平衡以及抗利尿激素治疗之间的关系。
2.水
饮水是尿崩症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足够的饮水可以纠正和预防尿崩症导致的许多水代谢的紊乱。 其他的药物治疗目的是保证必要适当的水的摄入,防止夜尿和影响夜间睡眠。对儿童减少夜尿保证睡眠还能够减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患上尿崩症也不要太过担忧,只要坚持治疗,严格执行医师的医嘱,相信一定能早日治好疾病,恢复健康。
(一)水剂加压素 尿崩症可用激素替代治疗。血管加压素口服无效。水剂血管加压素5~10U皮下注射,作用可持续3~6小时。这种制剂常用于神智不清的继发于脑外伤或神经外科术后起病的尿崩症患者的最初治疗。因其药效短,可识别神经垂体功能的恢复,防止接近静脉输液的病人发生水中毒。
(二)粉剂尿崩症 赖氨酸加压素是一种鼻腔喷雾剂,使用一次可产生4~6小时抗利尿作用。在呼吸道感染或过敏性鼻炎时,鼻腔粘膜水肿,对此类药物吸收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和意识丧失的尿崩症病人,应皮下注射脱氨加压素。
(三)人工合成DDAVP(1-脱氨-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esmopresssin) DDAVP增加了抗利尿作用而缩血管作用只有AVP的1/400,抗利尿与升压作用之比为4000:1,作用时间达12~24小时,是目前最理想的抗利尿剂。1~4μ皮下注射或鼻内给药10~20μg,大多数病人具有12~24小时的抗利尿作用。
如不能根治者也可按上述药物治疗。
1.中枢性尿崩症
(1)病因治疗:针对各种不同的病因积极治疗有关疾病,以改善继发于此类疾病的尿崩症病情。
(2)药物治疗:轻度尿崩症患者仅需多饮水,如长期多尿,每天尿量大于4000ml时因可能造成肾脏损害而致肾性尿崩症而需要药物治疗。
其他治疗
(1)中医中药治疗:以补肾、滋阴、生津益气为主,佐以固肾,可用生脉散、知柏地黄丸或汤剂、缩泉丸(散)、桑螵蛸、熟地、黄芪、菟丝子、龙骨、牡蛎、萸肉、山药、杞子和甘草等。
(2)病因治疗:如手术切除脑瘤,治疗全身性疾病等。
(3)饮食方面应限制钠盐、咖啡、茶类,并适当补充糖、蛋白质与多种维生素等。
天气热会影响血压吗 影响血压变化的因素
血压的高低不仅与心脏功能、血管阻力和血容量密切相关,而且还受到神经、体液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年龄、季节、气候和职业的不同,也会导致血压值有所不同;运动、吃饭、情绪变化、大便、性交等也均有可能使血压升高。相反,像休息、睡眠等则会使血压有所下降。
影响血压压差的原因
影响收缩压的原因,主要取决于心肌收缩力大小与心脏排出量多少。心排血量增高或心肌收缩力增强时,收缩压就增高;
影响舒张压的原因主要取决于外周血管阻力与动脉壁的弹性大小,当血管阻力减小,大动脉弹性减退时,舒张压降低。
引起脉压差增大的常见病理性原因有:贫血、甲亢等高动力循环状态。患贫血与甲亢时,由于循环加速、心排出量增大,所以使收缩压增高;由于血管阻力减低、所以使舒张压降低,引起脉压相对增大。
另外,老年人由于大动脉弹性减退,血管顺应性下降,可引起收缩压增高,而舒张压偏低,脉压差增大。这是老年期高血压的特点,又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引起脉压差增大的功能性原因可见于——β受体反应亢进症,也称原发性高动力循环,主要见于青年,多数无症状,部分有心悸、气短等表现,脉搏及心脏搏动明显,脉压差增宽。给予β-阻滞剂如心得安等,可使症状消失。
怎样预防高血压 限酒戒烟
饮酒可通过皮质激素儿茶酚胺升高,影响血管紧张素、血管加压素及醛固酮的作用,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等机制,使血压升高。同时经常饮酒也影响药物治疗,血压不易控制,因此,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饮酒。
影响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每搏输出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动脉血压﹐心输出量多﹐血压升高﹐输出量少﹐血压下降。输出量的多少决定于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的心搏频率﹐如每搏输出量不变而心搏频率增加﹐则动脉血压明显上升﹐一般对舒张压影响较大﹐心输出量增加使舒张期缩短﹐舒张压也上升﹐脉搏压减小。如心搏率不变只是每搏输出量加多﹐则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稍有增加﹐因而脉搏压加大﹐收缩压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对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影响﹐但对舒张压的影响更为明显。外周阻力减小使舒张压降低﹐脉搏压加大。外周阻力加大﹐动脉血压流速减慢﹐舒张期末动脉存血加多﹐使舒张压升高﹐脉搏压减小。可见舒张压的高低可以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会使外周血管阻力过高﹐从而导致动脉血压特别是舒张压的显著升高。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有缓冲动脉血压升高的作用﹐可以降低脉搏压﹐在健康成年人正常动脉血压的保持中起一定作用。老年人很多血管弹性纤维和平滑肌逐渐被胶原纤维所取代﹐血管壁的弹性大减﹐缓冲血压升高的作用相应减弱从而导致血压。
影响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
每博排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与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
1、每搏输出量: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每搏输出量增加,收缩压上升较舒张压明显,脉压加大。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
2、心率:
心率增加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增大。
3、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大于收缩压的降低,脉压加大。
4、大动脉弹性:
大动脉管的弹性贮器作用主要起缓冲血压的作用。当大动脉硬变时,其缓冲作用减弱,收缩压会升高,但舒张压降低,脉压明显增大。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当血管系统容积不变,血量减小时(失血)则体循环平均压下降,动脉血压下降。血量不变而血管系统容积加大时,动脉血压也将下降。
紫薯粉怎么做面点 辅助降压
紫薯粉中含有不少的钾元素,具有一定辅助降压的作用。由于钾、钠元素是影响血压高低的重要元素,若是人体摄入足够的钾,就会促进血液排泄掉多余的钠;食用富含钾的食物,还会促进体内矿物质水平的均衡,并最终起到一定的辅助降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