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血压在昼夜有什么变化和规律

血压在昼夜有什么变化和规律

无论是正常人或高血压患者血压在一天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像水流一样时刻在波动变化着。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睡眠和清醒,白昼和夜间,休息和运动的更替,血压也有节律性的波动。

一般来说,正常人血压在半夜2~3点处在最低谷,以后呈上升趋势,早晨起床活动后迅速上升,在上午8~9点达到第一个峰值。白昼基本上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在下午17~18时可略高些,此为第二个峰值。从18时起又缓慢下降。因些一天的血压曲线呈两峰一谷。

因此在监测血压的时候,不应该只是测量上午的血压,而要在一天中的多个点测量血压。这样才不会遗漏只在下午或晚上高的高血压。

血压高吃什么药最好

合理的服药时间是:应根据药物类型和剂型中以选择。

如短效降压药每日三次,第一次服药时间应在清晨醒后即服,最后一次应在下午6时之前。也就是在血压高峰出现前半小时至1小时给药效果最好。

长效控、缓释制剂每日只服用一次。经研究发现,在改变血压昼夜节律及降低血压晨峰方面,深杓型组清晨服药优于晚上服药,非杓型组晚上服药优于清晨服药;杓型组清晨服药与晚上服药均能降低晨峰值,提示根据个体血压昼夜节律选择服药时间能更好地控制血压晨峰。

这种服用方法对防止上午血压升高有重要的意义,既能使白昼的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又不使夜间的血压过度下降。起到稳定24小时血压的目的。

晚上血压低的原因

无论是在正常人还是高血压病人,血压皆呈明显的波动性。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睡眠和清

醒,白天和夜晚,休息和运动的更替,血压也有节律性的波动。正常血压在夜间2:00~3:00时处于最低谷,凌晨血压急骤上升,自昼基本上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多数人有双峰(昼夜血压最高值6:00~9:00和16:00~18:00),18:00以后血压呈缓慢下降趋势。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波动曲线也相类似,但整体水平较高,波动幅度增大。

如果血压在一天之内在正常范围内波动,那就没有问题。如果有一定偏高,请规律监测,把心情放松点。有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从上面的小知识里面,大家肯定可以知道,为什么一些人晚上会血压低呢?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不好,可能是作息时间不好,经常熬夜,也有可能是营养没有跟上,造成营养不良,这个大多数是女孩子,所以如果你想有一个好的身体,一定要爱护自己的健康。

老年糖尿病昼夜血糖应稳定

血糖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昼夜血糖波动期分为5期: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直到睡前,这3期可简称为三餐后的高血糖时间段。

睡眠至凌晨3时,这一时期称为前半夜(或黎明期的前期),此期缺少足够的肝糖输出,又无肠道糖的摄入,易发生低血糖。凌晨3~8时为黎明期,此期胰岛素拮抗激素出现昼夜周期的高峰,此时出现高血糖,来源于肝糖原输出。

正常人在清晨5~8时胰岛素分泌量可增加50%,即使上午血糖升高,也可将血糖保持稳定。

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尿糖昼夜有一定的规律,即使无胰岛素分泌低下,也可由于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肝脏对升血糖激素敏感性增加,致使清晨血糖浓度增加;若同时存在胰岛素分泌低下者,则黎明现象更明显。用胰岛素降糖,药效上午的作用较下午强,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治疗,上午10时给药,降血糖作用最强。

早晨需要的胰岛素的量相对要更多一些,糖尿病人的尿钾排泄较多,昼夜节律的峰值时较正常人大约延迟2小时,有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患者还要再延迟2小时。

血压高的病人需要做哪些检查

1、血尿常规。如果出现贫血、血尿、蛋白质等,应考虑为肾性高血压,或者高血压病导致了严重的肾功能损伤。

2、血生化。如血钾、血钠、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血钾低有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肝肾功能的检查有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降压药物,血糖血脂的检测可以了解有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

3、心电图。有利于了解高血压病患者有无高血压病所致的心肌肥厚、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

4、动态血压24小时监测。此检查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各时间点的血压状况,而且能揭示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特点及昼夜变化规律。

5、超声心动图检查。该检查能帮助我们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

秋季血压升高怎么办 秋天为什么血压高

秋天血压高主要是因为秋天气温变化大、昼夜温差大、气温偏低,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脑部缺血缺氧加速了血栓的形成。同时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多,容易造成体内缺水,血液粘稠度高,血流减慢,最后血容量不足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

建议高血压患者一天中测量三次血压,即早晨、中午和晚上各一次。这样就可以掌握自己的血压变化规律,了解病情。在血压稳定后,可以延长测量的间隔时间,测量血压需要注意:在活动以后应至少休息5分钟以上,环境要安静舒适,座椅适当,手臂与心脏位置等高。

高血压的检查

可帮助判断高血压的病因及靶器官功能状态。

常规检查项目有血常规、尿常规(包括蛋白、糖和尿沉渣镜检)、肾功能、血糖、血脂、血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眼底、动态血压监测等。

可根据需要和条件进一步检查眼底以及颈动脉超声等。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判断血压升高的严重程度,了解血压昼夜节律,监测清晨血压,指导降压治疗以及评价降压药物疗效。

血压高吃什么药最好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降血压药物分类及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钙离子拮抗剂:络活喜、硝苯地平、非洛地平

2、血管紧张II受体拮抗剂:科素亚、代文、安博为

3、利尿剂:寿比山、降压0号、双氢克尿噻、复方降压片

4、血管转换酶抑制剂:开博通、洛汀新、蒙诺

5、α受体阻制剂:可多华

6、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康可

仅供参考,正确的服用方法和用量,建议患者去医院咨询医生指导。

什么时间吃药最好

合理的服药时间是:应根据药物类型和剂型中以选择。

如短效降压药每日三次,第一次服药时间应在清晨醒后即服,最后一次应在下午6时之前。也就是在血压高峰出现前半小时至1小时给药效果最好。

长效控、缓释制剂每日只服用一次。经研究发现,在改变血压昼夜节律及降低血压晨峰方面,深杓型组清晨服药优于晚上服药,非杓型组晚上服药优于清晨服药;杓型组清晨服药与晚上服药均能降低晨峰值,提示根据个体血压昼夜节律选择服药时间能更好地控制血压晨峰。

这种服用方法对防止上午血压升高有重要的意义,既能使白昼的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又不使夜间的血压过度下降。起到稳定24小时血压的目的。

什么是杓型血压

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到医院做下血压监测,弄清楚自己是不是非杓型后再进行个性化用药。什么是杓型血压,血压节律的变化又是如何呢?

一般正常生理情况下,为了休息的需要,人体血压24小时之内是有一定节律波动的。一般早6:00~8:00和下午14:00~15:00为高峰期,而中午12:00~13:00及半夜1:00~2:00为低谷期,而半夜的低谷期也是24小时之内血压的最低点。把这种24小时血压的变化连接成曲线,因其有血压白昼升高、夜间降低的特征,曲线看起来很像一把汤勺,因此,医学上称之为杓型血压。

但因为人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有相当一部分人的血压夜间并不是下降的。根据节律曲线的变化特点,有杓型和非杓型等区分。杓型,夜间血压比白昼血压低,变化明显;而非杓型,夜间血压与白昼血压变化不大,或者比白昼低但也低不了多少,这一类型的危险性相当高,这也是心梗、脑卒中事件凌晨多发的因素。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对非杓型节律血压的人睡前必须吃抗高血压药,因为这类人晨起时的血压也会更高(对晨间血压升高的现象,医学上称其为晨峰高血压),这也是发生心肌梗死、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许你曾听到周围有人说凌晨亲友去世的遗憾,与之关系匪浅。

三高病人该如何正确服药

传统的用药方案是将全天的剂量等量地分成几次服用,这种均分法是建立在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药物作用在一昼夜内是恒定不变的基础上的。

而人体的基础代谢、体温变化、血糖含量和激素分泌等功能都是呈规律性变化的,这种变化会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用药时间不同,给予相同剂量的药物,其作用强弱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用药时不仅要注意用药的剂量,还要考虑给药时间,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和尽可能小的不良反应。

高血压病人:

人的血压在24小时内起伏不定,呈“二高一低”的状态波动,即9:00~11:00和16:00~18:00最高,从18:00起缓慢下降,至次日2:00~3:00最低。患者在血压最高时容易发生脑出血,而在血压最低时又易形成脑血栓和冠脉血栓。因此一般降压药在8:00和15:00两次服用为宜,使药物的达峰(作用最强)时间与血压波动的高峰同步,从而产生最好的降压效果。对于长效(缓释、控释)制剂,则在上午一次给药即可。轻度高血压患者忌在晚上睡前服药,以防发生低血压。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如需晚上用药,也应酌情减量。

高血糖病人:

糖尿病患者在空腹时的血糖和尿糖都有昼夜规律,在早晨有一个峰值。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也有昼夜规律,凌晨4:00人体对胰岛素最敏感,此时给予低剂量,即可达到满意效果。

双胍类药物宜餐后服用,有利于刺激外周组织利用胰岛素。阿卡波糖宜餐中服,可抑制食物中糖的吸收。磺脲类降血糖药宜餐前30分钟服用,当餐后血糖升高时,该类药物的血浓度正好达峰。8:00和16:00服用甲苯磺丁脲片作用强而持久,且不良反应最小。小剂量(2.5mg)的格列苯脲片在早餐前服用可以达到餐中服用7.5mg的效果,或者更强。

高血脂病人:

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也具有昼夜节律性,午夜和清晨之间合成最旺盛,因此服用他汀类(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降脂药以晚上睡前服用效果最佳。

孕期腹部变化规律

1.孕一月

因为胚胎还没有长大,其身形与孕前基本一样,所以孕妇此时并不会出现什么较大的反应。如果孕妇较为敏感,也许会出现怕冷,嗜睡等症状。

2.孕两月

子宫会增大一些,但表面不会出现明显现象。有些妊娠反应会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比如身体懒散,没有食欲,恶心呕吐等。女性的乳房会胀大,乳晕的颜色变暗,不时伴有阵痛。此外,孕妇在情绪上也会出现烦躁等消极反应。

3.孕三月

子宫成长为约拳头大小,腹部表面不会有很大变化。这时孕妇的孕吐现象会继续,而且随着子宫的不断增大,它对于膀胱的压力会慢慢加大。孕妇会出现尿频的现象,伴随着腰部和腿部的疼痛。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孕期里女性的分泌物会有所增加,孕妇要注意内衣的换洗,此外这个阶段还易于患上便秘和腹泻。

4.孕四月

此时孕妇的子宫大小如小孩的头一般,从表面已经可以稍微看出了。在怀孕四个月时,孕妇孕吐现象基本不再出现,已经进入怀孕的安定期。

5.孕五月

此时孕妇的子宫大小如大人的头一般,从表面上可以看出明显的增大。在怀孕五个月时,孕妇孕吐的现象已完全消失,体重暴涨,身体的部分部位如腰、臀、胸等增大。孕妇此时可以感觉到一定的胎动,但是反应并不凸显。

6.孕六月

孕妇的体重增长得更多,腹部更加凸出,乳房也增大很多,孕妇此时行动产生不便。孕妇此时可以感觉到明显的胎动。

7.孕七月

孕妇腹部的凸出更加明显,腹部呈弓形,并伴有腰背的酸痛。此时孕妇对于外界的刺激很是敏感,胸部的发育更加明显,孕妇可以感觉到频繁的胎动。

8.孕八月

孕妇腹部的凸出更加厉害,此时孕妇会因为子宫对其他内脏的压迫而感到呼吸不适和食欲不振。此时,准妈妈们的腹部皮肤较为紧致,皮下组织处会有断裂,由此引发妊娠纹和妊娠斑。

9.孕九月

处于这个时期的孕妇的肚子比之前更大,对于胃部、肺部等部位的压迫更甚,孕妇会感觉到明显的不适感。此外,此时孕妇尿频的次数更多。女性若有腹部发硬的反应,须及时采取平躺的姿势躺下。

10.孕十月

孕妇的腹部凸出会有所缓解,子宫对于胃部和心脏处的压迫减小,但是对于膀胱和直肠压迫更甚,出现尿频和便秘的次数更加频繁。

上述孕妇肚子大小的变化时针对单胎而言的,若孕妇怀的是多胎,那么她的肚子在大概三个月时便会显怀。

脑梗塞有什么发病特点

脑梗塞是导致老年人瘫痪最常见的原因,它的发病是否有规律可循,对预防发病很有帮助。脑梗塞的发病和人的生物钟节律有着密切的关系。脑梗塞发病有规律专家接诊过上千例脑梗塞病人,发现脑梗塞按发病时间特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常常发生于后半夜的血流动力学性脑梗塞,病人通常是后半夜或早晨起床时发现肢体不灵活了才知道患了脑梗塞。这类患者常常具有高粘血症,而且血流过于缓慢是主要诱因。血液流动越慢粘滞度越高,而血液粘度增加又加重血流变缓,进而形成血栓。

由于人的血液粘度日夜变化曲线在后半夜最高,下午最低,所以后半夜到清晨间脑梗塞发病率最高。另一类是剧烈活动或情绪变化时发病的动脉栓塞性脑梗塞,主要和血流的剧烈波动有关。患者往往在活动时突然发病,头晕目眩。这类患者多患有高血压,而且血压一日间波动较大。发病时机也和平时一天当中血压增高的时间相符合。清晨高血压型就容易在早晨起床后发病;下午高血压型就容易下午发病;运动后高血压型就容易在激动时发生脑梗塞。两大诱因是顽凶作为脑梗塞主要诱因的血液粘稠度和血压的昼夜变化受生物钟的调控,故生物钟与脑梗塞发病规律有关。夜间,人体的肌肉、骨骼等运动器官处于休息状态,血流量减少,而内脏血流增加,尤其是肾脏血流量明显增加,血液流经肾脏后水分滤出增加,血液浓缩,这就是夜间血粘度增高的机理。正常人在夜间睡眠时血压明显下降,并修补白天过高的血压波动造成的血管损伤,但高血压病人却失去了这一变化规律,使动脉血管得不到休息,容易形成动脉硬化,进而导致脑梗塞的发生。

相关推荐

开灯睡觉对宝宝什么影响 破坏生物钟

晚上开着灯睡觉,会打破人体适应昼明夜暗的自然规律,影响宝宝的正常的新陈代谢,打破宝宝睡觉的生物钟,因为一直环境一直都是没变化的,可能会造成宝宝睡觉作息时间不规律,白天睡觉晚上不睡觉,或是睡觉不老实等等情况。

胎动规律变化

胎动,指的是胎儿在子宫腔里的活动冲击到子宫壁的动作。怀孕满4个月后,即从第5个月开始母体可明显感到胎儿的活动,胎儿在子宫内伸手、踢腿、冲击子宫壁,这就是胎动。 孕16~20周 孕16~20周是刚刚开始能够感知到胎动的时期。这个时候的宝宝运动量不是很大,动作也不激烈,孕妈咪通常觉得这个时候的胎动像鱼在游泳,或是咕噜咕噜”吐泡泡,跟胀气、肠胃蠕动或饿肚子的感觉点像,没经验的孕妈咪常常会分不清。此时胎动的位置比较靠近肚脐眼。 孕20~35周 这个时候的宝宝正处于活泼的时期,而且因为长得还不是很大,子宫内可供

血糖高血脂高可以吃吃这些食物

血压的致病因素可气候变化和内分泌失调等,高血压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那么,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可以吃的食物是什么呢? 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应该多汔新鲜蔬菜,水果。每天吃新鲜蔬菜不少于8两,水果2至4两。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等。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 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高血压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恶心、呕吐等症状。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

降压药上吃好还是晚上吃好 夜间高血压服药时间

多数轻度高血压病人具上述昼夜节律性变化的特点,但是如果夜间血压不降、夜间收缩压均值大于125mmHg或者舒张压均值大于75mmHg,称为夜间高血压或“反勺型高血压”。这种现象与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鼻白昼高血压的危害更大,因此在治疗上应该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必要时可在晚间或者临睡前加服一次中、长效降压药物。因此,此类病人不可拘泥于“睡前不宜服降压药”的观点。

脑出血发病规律

1.明显的季节转换,特别是冬春和秋冬季节交替时,昼夜温差大、天气多变,一冷一热很容易诱发脑出血。 2.劳累、情绪变化大,特别是长假前后,为休假加班加点,疲劳过度,或者假日期间大吃大喝、大喜过望,都会诱发脑出血。 3.脑出血的发病规律是什么?用药控制血压的依从性差,特别是“三高”患者,经过数年治疗以后,心理上开始麻痹大意,降压药吃吃停停,血压控制不稳定,也会诱发脑出血。 脑出血是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常见疾病,尤其在冬季或冬春交替时,容易发生脑出血,因此“三高”者要注意了解脑出血先兆和发病规律,及早做好预防脑出

敷面膜的最佳时间 敷面膜须按皮肤规律

任何人体内都睡眠生物钟,其实肌肤也一个你比较难以察觉的生物钟。不同的人肌肤的作息时间表不一样,只充分掌握自身皮肤变化规律,然后按照皮肤的时间变化规律敷面膜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青春期发育身高变化规律

青春发育期是从童年增高过渡到成年的阶段,占人类生长时期的一半或更多一些。青春期增高的开始年龄、发育速度、成熟年龄以及发育的程度都很大的个体差异、种族差异,就是在增高同性别、同种族、环境相似的情况下也不同。因此,各国学者还未增高一致的分期标准。 一般来讲定为10~21岁,其中10~15岁是发育的迅猛阶段,以后则缓慢下来。的学者又把青春期再分为初期、中期、后期。初期以体格形态的发育突增现象为主,在女孩为10~12岁,男孩为11~13岁;中期以第二性征发育为主,形态发育的速度渐慢,在女孩为13~16岁,

血压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动态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无明显昼夜节律变化,而夜间SBP/日间SBP或夜间DBP/日间DBP>90%,对继发性高血压得诊断敏感性更高。 2、提示继发性高血压的特征性表现,如无诱因的低钾、腹部杂音、心动过速、出汗、震颤等。 3、常规降压治疗效果不佳。 根据以上的线索,通过综合分析,按继发性高血压关原发病的临床特点加以组合,联想到继发性高血压的各种相关疾病,初步确定某种继发性高血压的可疑对象,再通过进一步的生化检验和特殊检查完成对某种继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排除和确诊。

补肾也要挑时间

肾虚就要补肾,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什么时候开始补肾最好呢?这是根据人体肾气的变化规律来确定的。 在《黄帝内经》中记载,人的生命过程是肾中精气由弱到强,再由盛转衰,直到消亡的过程。肾气的变化规律男女并不完全一致,女子以七岁为一个变化周期,男子以八岁为一个变化周期。当女子到35岁(五七),男子到40岁(五八)的时候,为肾气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记载,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即女子到五七(35岁)的时候,面容开始憔悴,头发开始脱落;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即男子到

排卵期的体温变化规律哪些

第一,排卵期的体温变化规律哪些?正常排卵,低温期与高温期明显。女性没怀孕,周期正常,首先是低温期。排卵后,受.孕酮影响,温度升高。黄体期后,黄体萎缩,停止分泌孕酮,孕酮减少,不再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恢复到低温期。在此同时,月经也到来了。 第二,无排卵,持续低温。女性卵巢功能异常,发育不良,无排卵,也没黄体形成,也就没孕酮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基础体温不会升高,体温持续低温。 第三,黄体素浓度不够,体温上升过慢。若基础体温缓慢上升,超过3天,还没达到36.9度以上,多属于“爬坡式”基础体温,也是因为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