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粒白血病不能吃什么东西
慢粒白血病不能吃什么东西
慢粒白血病是一种慢性的疾病,但是他的治疗还是有办法可以治好的,只要你一定要坚持并且有足够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如果你自己中途放弃或者意志力比较薄弱的话那么这种疾病治疗起来也会比较的麻烦,在饮食上面你要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不过你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可以吃一些含有,抗白血病因子的食物比方说大蒜生姜还有蟾蜍苜蓿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抗白血病的食物,都是一些食物,并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对你的疾病治疗是有很好的帮助的。
大家都知道,白血病是一种很恐怖的癌症。白血病的特点是发病急,初期白血病的发热特点是发热程度高,发热的时间持续很久,所以要增强抵抗力,平时多做一些身体运动。并且在发热的同时,有的人还会出现贫血,要有的多吃一点补血的东西,比如菠菜等,患儿会出现骨及关节疼痛。所以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在生活中尽量让孩子多吃含丰富VC的水果和蔬菜,多做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
白血病主要是具有这样的症状,贫血,感染病毒或者是习惯性出血等各种情况,大多是因为的皮肤黏膜性的感染的可能。尤其是特别是出现的一些的大片的淤血等症状,大多是因为的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异常,特别是属于的血液系统性的疾病。大多是因为的骨髓增生,尽量是及早的去医院进行的骨髓穿刺,需要配合的一些的消炎的药膏缓解病情,尽量是多吃点健康的食物。
白血病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1)血象:
1)急性白血病:
白细胞计数多少不定,一般在(20~50)x109/l,分类检查可见不同数量的原始和(或)幼稚白细胞,一般占30%~90%;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不同程度的减少,呈正常细胞性贫血。
2)慢性白血病:
慢粒白细胞计数早期即明显增多,常超过20x109/l,晚期可达100x109/l以上,中性粒明显增多,分类检查可见各阶段细胞,但以中性中幼,晚幼,及杆状粒细胞明显增多为主,原始细胞不超过10%;早期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正常,晚期可减少。 慢淋白细胞计数多在(15~100)x109/l,淋巴细胞占60%~75%,以小淋巴细胞为主,晚期有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
(2)骨髓象:骨髓检查是确诊白血病及其类型的重要依据。
1)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主要是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多超过30%。正常的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10%急非淋白血病骨髓增生低下,称低增性急性白血病。胞质中有棒状小体,仅见于急非淋。
2)慢性白血病:
慢粒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以粒细胞为主,红系相对减少,粒:红10~50:1,其中中性中幼,晚幼,及杆状粒细胞明显增多。原粒小于10%。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巨核系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怎么回事?如何治疗
专家指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特征是外周血粒细胞持续进行性增高,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脾肿大。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因迄今未完全明了,目前比较肯定苯及其衍生物、电离辐射可导致慢粒发生。 电离辐射及苯导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干细胞的染色体损伤关系密切。但其机理尚无定论,一般认为与细胞遗传学异常有关,因为95%以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有特异性细胞遗传学异常,即Ph染色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缓解后,Ph染色体数目可减少,疾病复发或处于加速期又增多,所以Ph阳性细胞的持续存在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复发和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要多于女性占的比例,要提醒大家的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 综上所述,慢粒白血病多数是与染色体异常有关,也就是说遗传的几率很大。在治疗的时候多会通过修复染色体来进行治疗,专家提醒,请不要因为其较为少见而忽视此病的治疗,与普通的白血病相比,其治疗更为复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因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归因于一类显著的基因异变,此类染色体易位称之为费城染色体。在这个染色体易位过程中,两个染色体9号染色体与22号染色体发生易位,此导致在22号染色体的BCR基因与9号染色体的ABL基因相融合。而这种异常“融合”基因产生了一个重达p210或p180的蛋白质p为计量细胞内蛋白的质量单位,相当于KDa。因为ABL基因通常运送一种结构域,增加磷酸盐族群到酪氨酸残基一种酪氨酸激酶,而Bcr-abl融合基因产物也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病因
1.细胞动力学导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原因来自不同的因素,慢粒时全身粒细胞总量有明显增加,而这种数量的增加并非慢粒白血病,靶向药物格列卫由于白血病细胞的迅速分裂和增殖,亦不是因成熟障碍所致,是白血病细胞通过增殖池以及血中的时间延长,以白血病化的干细胞池扩大,正常造血干细胞池缩小导致大量细胞的积聚。
2.G6PD同工酶慢粒的克隆性质进一步亦为G6PD同工酶的研究所证实。目前已知G6PD 的基因密码子定位在X染色体上,在女性体细胞中二个G6PD调节基因仅其中之一处于活动状态。作为G6PD杂合子的女性,体内应存在着二种细胞群体,即 G6PDA和B同工酶。研究发现携带有G6PD同工酶的杂合子女性慢粒中,其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及淋巴细胞仅有一种A型或B型的G6PD同工酶,更进一步地提示慢粒的病变起源于多能干细胞水平上。
3.Ph1异常Ph1是CML的标志性染色体变化,由非随机t9;22q34;q11形成。在9 号染色体断裂点上有c-abl基因,它的变异性可大于100kb。bcr基因位于22号染色体,是一个变异性很小的5.8kb DNA小片段,易位后22q-和9q 结合部形成bcr/abl融合基因,编码一个特异的210kb蛋白质P210,它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在肿瘤的发病中起作用。
4.脾脏因素要正确的认识到发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主要病因,脾脏在慢粒发病机理中所起的作用,虽尚未阐明,但许多实验和临床观察表明脾脏有利于白血病细胞移居,增殖和急变。BCR-ABL融合蛋白又与白细胞介素-3受体亚基相互作用。BCR-ABL保持持续活动状态并不需要其他细胞信息蛋白的激活。此外,BCR-ABL 更释放了大量控制细胞循环的蛋白,并加速细胞分裂。更有甚之,BCR-ABL蛋白抑制了DNA修复,引发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并使细胞更易产生遗传变异。BCR-ABL蛋白活动机制,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病理学意义上的原因。基于对BCR-ABL蛋白以及酪氨酸残基的研究,靶向治疗首先被采用的是伊马替尼则着重于特别地抑制BCR-ABL蛋白的活动。在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这种酪氨酸残基抑制剂可以发挥很大的缓解作用,并证实BCR-ABL蛋白反应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核心原因。
白细胞数量很多是怎么回事
白细胞的生理性(正常的)变化:
1.年龄:新生儿较高,出生后逐渐将之正常水平。
2.日间变化:早晨较低,午后较高。
3.情绪激动、运动及疼痛时升高
4.女性月经期及妊娠中晚期升高. 荨麻疹时,会导致白细胞总数升高 病毒或某些细菌所引起的慢性炎症、接触某些化学药品、接触电离辐射、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情况下会导致血浆中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50%左右) 总数降低 身体有炎症的话,白细胞也会多的。 你不要过于担心,白细胞多不意味着是白血病。你听我给你说一下白血病阿。国内急性白血病明显多于慢性白血病,约5.6:1。成人急性白血病中以急粒白血病最多见,慢性白血病中慢粒叫慢淋为多见。而急性白血病的血液学特点中,白细胞计数是不定的。白细胞数增多者,多在(10-50)*10~9/L之间,超过 100*10~9/L者较少见;也有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或较少的。所以说单凭白细胞,你不要怀疑自己的了白血病。要确定白血病还要看别的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和骨髓象等都要看的。
白血病常用的化疗药物
1、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这类药又称抗代谢药。它们通过各自的特异性干扰白血病细胞的分裂和繁殖,具体品种有:
阿糖胞苷(ara-c),针剂。用于各种急性白血病、脑膜白血病,是化疗中效果最佳,普遍使用的品种。
环胞苷(cc)。针剂。适应症与阿糖胞苷同。
氨甲喋呤(mtx),常用针剂,亦有片剂。是儿童淋巴细胞白血病最主要的治疗药,也是所有鞘内化疗的首选药。
羟基脲(hu),供口服。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主要治疗药。
6-巯基嘌呤(6-mp、乐疾宁)。是口服的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维持治疗药。亦用于慢粒。
硫鸟嘌呤(6-tg)口服治疗急性白血病或慢粒。
2、直接影响癌细胞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它们包括烷化剂、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抗生素类的一些品种。其作用是使癌细胞dna链断裂,碱基配对错码,功能失效等。品种有:
白消安(白血福安、马利兰、麦里浪、bu)。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口服治疗药,现在已很少使用。
足叶乙甙(vp-16)鬼臼素衍生物,针剂。是难治性白血病的重要治疗药。
威猛(尼替泊甙、vm-26)。新—代鬼臼衍生物,多用于治疗儿童急淋。
丝裂霉素(mmc)针剂。用于慢粒和淋巴瘤。
苯丁酸氮芥(瘤可宁、cbl,cb1348)、口服。主要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多毛
细胞白血病。
苯丙氨酸氮芥(cbl、马法兰、左旋溶肉瘤素)、口服。主要用于慢淋或慢粒。
卞氮芥(双氯己亚硝脲、bcnu)针剂。主要用于脑膜白血病和慢淋。
环磷酰胺(ctx)有针剂和片剂。用于各种白血病,与其它抗白血病化疗药组成不同化疗方案。
环己亚硝脲(ccnu)。口服治疗脑膜白血病和慢淋。
慢粒白血病能治好吗
慢粒白血病能治好吗?大家都听过慢性白血病,那么听说过慢粒白血病吗?这是慢性白血病的一种,多发于老年人;许多人一直认为慢粒白血病是一种绝症,是治不好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现在的医学如此发达,针对各种白血病来说也研制出了许多的治疗方法,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在临床分为3期:慢性期:①临床表现:无症状或有低热、乏力、多汗、体重减轻等症状;②血象:白细胞计数增高,主要为中性中晚幼和杆状粒细胞 ③骨髓象: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中、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加速期:①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加重和或骨骼疼痛。②脾脏进行性肿大。
③不是因药物引起的血小板进行性降低或增高。急变期:①原始细胞或原淋+幼淋,或原单+幼单在外周血或骨髓中=20%。②外周血中原始粒+早幼粒细胞=30%。
③骨髓中原始粒+早幼粒细胞=50%。④有髓外原始细胞浸润。慢粒白血病能治好吗?经过医师分析可知:慢粒白血病并不是不治之症,只要及时发现、及早开展治疗,病情就能得到操控;
白血病发病率
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系统的原发性肿瘤,俗称“血癌”.若不予以积极治疗,急性白血病的自然病程(从确诊后计算)平均为2.2月,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慢粒”)虽经化疗,亦仅缓解3-5年,发生急变.白血病的死亡原因,主要为继发感染和内脏出血.
白血病严重地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威协着人类的生命.世界各地白血病的发病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据统计,白血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3-4/10万人;各省,区的发病率也有异地功能的差异.日本约为6.7/10万人;美国为3.9-15/10万人;英国为4.7-12.1/10万人.
至于白血病类型的分布,世界各地亦不完全相同.我国与亚洲一些国家相似,急性病多,占70%以上,其中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淋”);慢性型不足30%,以慢粒多见,而慢淋仅占2%.欧美各国,急性型与慢性型白血病约各占50%,尤以慢淋为多见,约占总白血病发病率的30%.
在各型白血病中,男,女性别之比约为2: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各型白血病有其好发年龄,急粒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简称“急单”)以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为多见,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年龄大于60岁. 急淋则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尤以12岁以下更为多见,成年人约占20%.慢粒多见于成人,慢淋多见于老年人,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从白血病流行病学研究可以看出,白血病在儿童及青年中,恶性肿瘤中列足首位,死亡率较高,虽然治疗方法有了很大改进,但长期存活不能另人满意.如成人急淋2年生存率,国外先进水平才30%-50%,国内不足30%.疗效差的甚至不到10%.儿童急淋的疗效优于成年,5年生存才60%.急非淋完全缓解率,成人为60%-70%,儿童为70%-80%,5年无病生存,成人20%-40%,儿童30%-30%,另外,白血病治疗时间长,花费大,常常使患者难以承受,.例如骨髓移植需要几十万元,可以看出急性白血病是危害较高的疾病.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世界医学界的一大攻克难题。在西医研究中虽获得一些成果,但有许多的弊端,如西药副作用大,会引发出很多的并发症。西药毒性太大,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西药昂贵,给患者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甚者倾家荡产。由于骨髓的配型困难,挽救患者生命极少。多数患者而死于以上原因。离开人世,失去了美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