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移植指征
肝脏移植指征
1.总的来说经保守治疗无效、约6~12个月内可能死亡的患者均应考虑进行肝脏移植。肝炎后肝硬化是肝脏移植的指征.
最难确定移植时机的是慢性肝病患者。一般认为当慢性肝病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行肝移植:
(1)出现一个或多个与门静脉高压或肝功能衰竭相关的并发症。如反复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难于控制的腹水、肝性脑病、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反复发作的自发性腹膜炎和肝肾综合征等;
(2)严重嗜睡、难于控制的瘙痒、严重代谢性骨病(易发生骨折)、反复发作细菌性胆管炎等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3)实验室检查:血浆白蛋白≤25g/l;凝血酶原是件(PT)超过正常对照5秒以上;血总胆红素≥50-100mg/l。
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高吗
起步较晚,第1例人体心脏移植手术于1978年由上海瑞金医院张世泽等医师完成,患者存活了109天,在我国心脏移植上开创了先河,近年来我国心脏移植无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着长足的发展。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评价心脏外科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5年来,心血管外科负责人在国内开展心脏移植手术27例,手术成功率达90%以上,1年存活率为85%,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现最长存活患者已逾5年,并总结了丰富的手术及术后治疗经验。
上面就是对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高吗的介绍,希望对患者的认识有帮助。心脏移植手术是非常的一项手术,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要使用到这项手术,最好是选择到正规的医院,毕竟不是普通的手术,让家长对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这样才能降低风险。
肝脏移植手术治疗肝硬化
肝脏移植技术: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发的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外科手术方式均是试图从不同途径解决其致命的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问题。肝移植是治愈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方法,近年来在国际上广泛应用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中,作为一种直击病因的手段,使肝硬化治疗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是其他治疗所无法比拟的。
肝移植后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原位肝移植所治疗的肝脏疾病的病种类别不断扩大,终末期肝硬化疾病、肝脏恶性疾病、先天性代谢疾病和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衰竭都可以采取肝移植的方法治疗。而且随着肝移植经验不断增加,肝脏移植的禁忌证也在不断地减少。
从内镜治疗、介入治疗(介入治疗【译】: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对移植术后患者的关键性血液指标进行专业检测,对肝移植术后动脉、静脉、胆管系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拥有强大的技术保证,从而确保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存活率、长期预后在国内保持先进水平。
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肝移植是最佳的治疗肝硬化的手段,因为肝移植可以最大限度的切除患者的肿瘤及硬化的肝脏,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肝硬化产生的土壤,同时可避免出现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这是肝移植治疗肝硬化的最大优点之一。
肝移植治疗肝硬化的优势:
可以不受肝脏功能好坏的限制;即使是多中心生长,全部切除病变肝脏更有助于控制复发;切除肝硬化的肝脏降低手术后肿瘤再发的危险因素;合并肝硬化的肝癌肝移植的成功率与肝切除基本相当。
只要选择正规权威的医院,选择治疗肝硬化的专业医院,仔细的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状况来选择最佳治疗肝硬化的方法。
肝脏移植饮食保健
—般情况下,肝移植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即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起始以易消化的鸡蛋羹等为宜,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饮食应以低糖、低脂肪、高维生素和适量的优质蛋白(动物蛋白)为原则。
1、钠盐:手术后早期和康复期均需低盐饮食,每天食盐约3~4g,如无高血压、水肿、尿少等,可以适量增加食盐,每天不超过6~8g(计算方法:普通的牙膏盖每盖约容纳6g食盐)。
2、蛋白质的供给:免疫抑制剂能加速蛋白质的分解,抑制合成,从而使蛋白质消耗增加,宜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供给,对于肝移植后蛋白质的供给应以优质蛋白为主。优质蛋白质主要是动物性蛋白,如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植物性蛋白如大豆、花生,代谢后会产生大量胺,加重肝脏的负担,宜少食用。在动物性蛋白里,最好以鱼、禽、蛋为主,鱼、禽肉又称为“白肉”,猪、牛肉等又称为“红肉”,“红肉”较“白肉”含有更多的胆固醇和脂肪,因此“白肉”更利于身体健康。肝移植术后即使肝功能正常,蛋白质的摄入仍需注意不宜过高,过量摄入蛋白质,会增加肝脏的负担。一般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l~1.2g蛋白质即可,儿童为每天每公斤体重2~3g。慢性移植肝功能损害者,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宜控制在0.5~0.6克/公斤左右。计算方法:300毫升牛奶或2个鸡蛋或瘦肉50克可以供给9克优质蛋白。
3、严格控制糖的摄取:多食糖容易诱发糖尿病,而且免疫抑制药本身就可能诱发糖尿病。糖尿病不仅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而且会影响移植肝的功能,增加排斥的机率。因此,应该加以重视,少吃甜食,一些中药如:板蓝根、茵陈、复方联苯双酯等亦应慎用。水果150~200克/天,一般以不超过250克/天为宜。
新生儿胆道闭锁怎么办
胆道闭锁发生的原因是肝总管逐步纤维化导致胆管系统梗阻.大多数胆道闭锁于生后几周后临床有所表现,亦是发生在肝外胆道感染,纤维化后.很少在生后或胎内即发现.尽管报道过特异的病毒感染,但真正的感染源尚未找到.
胆道闭锁和新生儿肝炎综合征代表了一个持续性病变过程多于一个特殊的病变.两种疾病通常在生后2周出现高胆红素黄疸,白陶土粪便,肝脏肿大.3周至2岁出现生长缓慢,皮肤瘙痒,门脉高压症状.
若怀疑患儿存在胆道闭锁,应当在生后2个月内施行剖腹手术,因为延迟手术会导致患儿发生不可逆的胆汁性肝硬化.术中应作胆道造影以了解胆道情况,肝组织应作活检,冷冻切片了解其形态学改变.仅有5%~10%的患儿能成功地行胆道再吻合术,而其余的患儿通过Kasai术(肝门肠吻合术)常能重建胆汁通道.然而许多患儿术后仍存在明显的慢性病患,包括胆汁淤积,反复胆道炎症和发育迟缓,从而导致晚期死亡率增加.对于肝功能衰竭的患儿,肝移植挽救了肝脏的功能.在此,胆道闭锁是儿科领域最多见的肝移植指征,新生儿肝炎所引起的胆汁淤积通常治疗缓慢,造成永久性的肝脏损伤,一些患儿也因此而死亡
新生儿胆道闭锁这种疾病对于新生的健康是一种较大的威胁,这个疾病需要新生儿积极的治疗才行,所以,对于新生而的症状,家长们一定要正确的认识,要及时将孩子带去医院检查,确定病情然后在选择合适的治疗办法才行。
心脏移植状态的治疗方法
你还别不信,心脏移植状态的患者,如果平时不注意,小则致病,大则丧命,请看下面的详细介绍吧。
自1967年在南非实施的第一例人与人之间的心脏移植以来,心脏移植便开始蓬勃发展。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心肌内活检钳、排斥组织学分级体系以及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这三大里程碑的发展,令心脏移植患者的存活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心脏移植早已不再是神话。更不是试验性治疗,而是治疗晚期心脏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如今,心脏移植一般采用两种手术方式,即原位移植和异位移植。
原位移植,是指将受体(进行心脏移植的患者)原来的心脏切除,换上供体(器官捐献者)的心脏。而异位心脏移植,则是指将供体的心脏植入受体的右侧胸腔。在这种“背驮式”移植中,供体和受体的主动脉,上腔静脉及肺动脉行端侧吻合。
如今,绝大多数的心脏移植手术都采用原位移植。异位移植在心脏移植中则非常少见,它主要适用于正常的供体心脏不能保持足够的右室功能情况。例如,不可逆转的肺髙压或供体的心脏相对于受体来说太小等。并且,异位心脏移植缺点很多,可能会引发原位心脏血栓形成,必须持续抗凝治疗,且有心脏缺血的患者可能还会继续有心绞痛。
现在有很多的病都是可以从吃上来治疗的,例如心脏移植状态患者,如果没事的时候经常吃这三种菜,绝对的可以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就算不治疗疾病,也对你的身体有很好的帮助。
肝脏移植手术治疗肝硬化
肝硬化是我国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病,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的生活,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多的困扰,因此对于肝硬化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那么治疗肝硬化比较好的方法都有哪些呢?一起听听小编的介绍。
肝脏移植技术: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发的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外科手术方式均是试图从不同途径解决其致命的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问题。肝移植是治愈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方法,近年来在国际上广泛应用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中,作为一种直击病因的手段,使肝硬化治疗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是其他治疗所无法比拟的。
肝移植后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原位肝移植所治疗的肝脏疾病的病种类别不断扩大,终末期肝硬化疾病、肝脏恶性疾病、先天性代谢疾病和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衰竭都可以采取肝移植的方法治疗。而且随着肝移植经验不断增加,肝脏移植的禁忌证也在不断地减少。
从内镜治疗、介入治疗(介入治疗【译】: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对移植术后患者的关键性血液指标进行专业检测,对肝移植术后动脉、静脉、胆管系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拥有强大的技术保证,从而确保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存活率、长期预后在国内保持先进水平。
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肝移植是最佳的治疗肝硬化的手段,因为肝移植可以最大限度的切除患者的肿瘤及硬化的肝脏,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肝硬化产生的土壤,同时可避免出现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这是肝移植治疗肝硬化的最大优点之一。
肝移植治疗肝硬化的优势:
可以不受肝脏功能好坏的限制;即使是多中心生长,全部切除病变肝脏更有助于控制复发;切除肝硬化的肝脏降低手术后肿瘤再发的危险因素;合并肝硬化的肝癌肝移植的成功率与肝切除基本相当。
只要选择正规权威的医院,选择治疗肝硬化的专业医院,仔细的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状况来选择最佳治疗肝硬化的方法。
温馨提示:如果患者适合肝移植手术的要求,就可以在有专业医生与先进医疗设备等的权威医院接受相应的手术安排,但是治疗前一定要仔细的检查确诊是比较重要的。
哪些人应该做肝脏移植
肝脏位于右上腹,重约1500g左右,下肢和内脏的血液都要经过肝脏,肝脏的功能十分重要,主要有蛋白合成、代谢、分泌胆汁、解毒等功能,是机体不可缺少的器官,肝脏再生和代偿能力很强,一般肝脏病变很严重时才会出现肝功能的异常,而肝脏功能失代偿时一般的治疗手段常不能奏效。
很多晚期肝病患者都需要接受肝脏移植:
(一)肝硬化:各种原因的肝硬化都是肝脏移植的适应症,晚期肝硬化常会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腹水、黄疸或肝性脑病,传统手术或内科手段都无法解决肝硬化这一根本问题,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差,只有肝脏移植才能根治肝硬化。肝硬化的类型包括:肝炎后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药物性肝硬化、隐匿性肝硬化、以及其它原因的肝硬化;
(二)慢性重症肝炎,即常说的活动性肝炎,肝脏移植后结合抗病毒治疗可治愈肝炎;
(三)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急性病毒性或药物性肝炎的患者可能会很快出现昏迷、重度黄疸、腹水等,即急性肝功能衰竭。此种疾病死亡率很高,除了肝脏移植以外没有很好的办法;
(四)肝脏肿瘤:良性肿瘤包括:1、 巨大肝血管瘤2、 多囊肝3、其他肝脏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包括:1、肝癌2、 胆管癌 3、 其它肝脏恶性肿瘤;
(五)肝脏代谢性肝病:1、肝豆状核变性 2、 糖原贮积症 3、其它代谢性肝病;
(六)静脉闭塞性疾病:布- 加综合征等;
(七) 广泛肝内胆管结石;
(八) 其它各种引起肝功能失代偿的疾病。
患有下列疾病的儿童也应接受肝脏移植:
(一)先天性胆道闭锁;
(二)先天性代谢障碍:1、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2、 肝豆状核变性 3、 糖原贮积症 4、 高酪氨酸血症 5、其他代谢障碍;
(三)其它需要成年患者接受肝脏移植的疾病。
肝移植的适应症到底有哪些
1、非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肝实质性疾病
包括:酒精性肝硬化、药物及化学毒物等所致的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先天性肝纤维化,囊性纤维性肝病,巨大肝囊肿,布一加综合征,严重难复性外伤,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2、各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各类肝炎及肝硬化致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症
包括:HBV及HCV所致的急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血吸虫病,肝包虫病等,其中HBV感染相关的急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是目前我国最多见的肝移植适应证,几乎占到所有病例的80%~90%,如何防治肝移植术后病毒再感染是这类疾病治疗的重点。
3、先天性代谢障碍性疾病
如:Wilson氏病,糖原累积症,高氨血症,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酪氨酸血症等。此类疾病,患者由于某种物质代谢异常,可导致患儿早年夭折或发育异常,是小儿肝移植中较多见的适应证。
4、胆汁淤积性疾病
如先天性胆道闭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硬化性胆管炎(PSC),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卡洛里氏病,肝内胆管闭锁(Byler氏病)等,这类疾病,患者以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类患者黄疸可能很高,但肝脏合成功能可长时间保持正常。其中PBC、PSC移植后有复发的风险。
5、肝脏肿瘤
肝脏恶性肿瘤无肝外转移及大血管侵犯时也可做为肝脏移植适应证。2000年世界移植大会在意大利米兰召开时,大会建议肝癌肝移植应按米兰标准执行,即单发肿瘤小于等于5 cm3,多发肿瘤不超过3个,最大不超过3 cm3,无主要血管侵犯。按此标准肝癌肝移植5年无瘤生存率可达80%,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手段。尤其在我国绝大多数肝癌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有HBV或HCV感染背景,肝脏移植提供了一举多得的治疗效果。随着肝脏移植本身的不断发展,肝癌综合治疗方法的不断丰富,肝癌肝移植的标准也在不断的改进,如UCSF标准,即把肿瘤大小放至6、5 cm3以内。
新生儿胆道闭锁怎么办
1.胆道闭锁发生的原因是肝总管逐步纤维化导致胆管系统梗阻.大多数胆道闭锁于生后几周后临床有所表现,亦是发生在肝外胆道感染,纤维化后.很少在生后或胎内即发现.尽管报道过特异的病毒感染,但真正的感染源尚未找到.
2.胆道闭锁和新生儿肝炎综合征代表了一个持续性病变过程多于一个特殊的病变.两种疾病通常在生后2周出现高胆红素黄疸,白陶土粪便,肝脏肿大.3周至2岁出现生长缓慢,皮肤瘙痒,门脉高压症状.
3.若怀疑患儿存在胆道闭锁,应当在生后2个月内施行剖腹手术,因为延迟手术会导致患儿发生不可逆的胆汁性肝硬化.术中应作胆道造影以了解胆道情况,肝组织应作活检,冷冻切片了解其形态学改变.仅有5%~10%的患儿能成功地行胆道再吻合术,而其余的患儿通过Kasai术(肝门肠吻合术)常能重建胆汁通道.然而许多患儿术后仍存在明显的慢性病患,包括胆汁淤积,反复胆道炎症和发育迟缓,从而导致晚期死亡率增加.对于肝功能衰竭的患儿,肝移植挽救了肝脏的功能.在此,胆道闭锁是儿科领域最多见的肝移植指征,新生儿肝炎所引起的胆汁淤积通常治疗缓慢,造成永久性的肝脏损伤,一些患儿也因此而死亡。
心脏移植原因
心脏移植原因多是因为先天性的心脏病如先天性心攻能不全、或是心瓣膜闭合不全或是因为心脏移植术后失败了,或是供体与受体相排斥,或是因其他一些心脏手术失败,或是一些因内科保守治疗后无法达到预期的疗效而采用的一种手术方案,或是一有些心脏类疾病不适合做心脏搭桥术的心脏病也是可以做的。
心脏移植的分类
根据供者和受者是否属于同一种属,心脏移植分为同种心脏移植和异种心脏移植。根据心脏被移植到人体的部位,又可分为原位心脏移植和异位心脏移植。其中,原位心脏移植是指病心被切除后,在心脏的原来位置植入另一个心脏。而异位心脏移植则是不切除病心,将另一个心脏植人到人体其他部位,通常为胸腔内。
另外,还可根据受心移植的次数,分为次心脏移植和再次心脏移植。
要做心脏移植的原因:
先天性心脏病
如先天性左心室发育不良综合征、严重的三尖瓣下移畸形、复杂的单心室伴有主动脉瓣下狭窄等,可以在婴儿期或者儿童期施行心脏移植,其预后比矫正术更好。
冠心病
心力衰竭型冠心病,为缺血性心肌病的一种,约占心脏移植的40%,国内实施例数很少。本病多因严重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或者广泛性心肌梗死引起。临床上以顽固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主要特征,可同时出现心绞痛。这些患者不能施行血管再通术或者伴有致命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尽管采取了药物治疗及常规心导管或外科手术治疗,病情仍未缓解。
另有一些患者,虽然无心力衰竭症状,但有发生猝死的高危性,可以将这类患者视为心脏移植的候选者。心脏移植是延长此类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最佳选择。
心肌炎
占心脏移植患者的极少部分。各种病因的心肌炎在晚期可以发展为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但在心肌炎的急性期不能施行心脏移植,避免手术后再发心肌炎。
心脏瓣膜病
仅占心脏移植的极少部分。心脏瓣膜病在晚期出现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因为多种原因不能进行换瓣术,可以考虑心脏移植。但是由于心脏瓣膜病在晚期多出现肺动脉高压,心脏移植后易于发生供者心急性右心衰竭,导致患者死亡。此时可以考虑施行心肺联合移植或者单肺移植与换瓣膜手术。
心肌病
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克山病及限制型心肌病等。前两者在临床上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心力衰竭、心脏扩大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约占心脏移植的50%。影响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不良的主要表现如下:
(1)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采用各种治疗措施不能缓解。
(2)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70mm,室壁运动减弱。
(3)EF<20%。
(4)运动峰耗氧量<14ml·Kg-1·min-1。
(5)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束支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停搏或者心房颤动等。
(6)心内膜活检发现广泛心肌病变,如广泛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变性与坏死等。如果心肌病患者存在上述征象,应当及早进行心脏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