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浙贝母有什么功效 清热止咳

浙贝母有什么功效 清热止咳

浙贝母味苦,具有清热、化痰、止咳的功效,且含有浙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有一定的镇咳作用,可用于外感风热咳嗽及痰热郁肺所导致的咳嗽等症。

小孩慢性咽炎的偏方

治疗小孩咽喉炎的偏方有很多,只有选择适合自身病情的才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下面笔者向大家介绍一些治疗小孩咽喉炎的治疗偏方,供大家选择:

黄芩10g ,玄参12g, 板兰根15g ,牛蒡子10g ,薄荷6g ,僵蚕10g ,桔梗10g, 蝉蜕6g ,浙贝母15g ,柴胡10g ,甘草6g 。加减:有热气从胸中上冲而引起咽痒而阵发咳嗽,或睡眠差,加龙骨20g、牡蛎20g。方法: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

玄麦甘桔汤:玄参15g,麦冬15g-30g,桔梗10g,生甘草6g,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

生地黄15g,麦冬15g,白芍药12g,牡丹皮15g,浙贝母15g,玄参12g,薄荷6g,生甘草6g,藏青果12g,射干10g。加减:咽痒,加蝉蜕6g;容易恶心作呕,加半夏6g;大便结燥,加瓜蒌10g。

百合煲香蕉:百合20克、香蕉2-3只去皮,冰糖适量,加水同煲。每日一次服食,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功效。

鸭蛋葱花汤:用鲜鸭蛋1-2个去壳,青葱4-5根切碎加水适量同煮,饴糖调味,吃蛋喝汤,每日一次。有滋阴清热、止咳化痰等功效。

小孩子嗓子痛怎么办 川贝母蒸梨

原料:雪梨或鸭梨一个,川贝母6克,冰糖20克。

做法:将梨于柄部切开,挖空去核,将川贝母研成粉未后。装入雪梨内,用牙签将柄部复原固定。放大碗中加入冰糖,加少量水,隔水蒸半小时。将蒸透的梨和其中的川贝母一起食入。

功效:自古中医就认为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浙贝母味苦,性寒 。归肺、心经。主治热痰咳嗽、外感咳嗽、阴虚咳嗽、痰少咽燥、咯痰黄稠、肺痈、乳痈、痈疮肿毒、瘰疬等症。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贝母有镇咳、降压、升高血糖等作用。

川贝母与雪梨、冰糖并用,则起化痰止咳,润肺养阴功效。治疗久咳不愈,痰多,咽干,气短乏力。

浙贝母止咳效果好吗 浙贝母怎样服用

因人而异。

浙贝母是属于一种中药材,其服用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冲服、煲汤、煮粥等,如果只是用于日常保健服用的话,那么每次的用量并不需要太多,以免对身体造成较大的负担。

如果是用于治疗疾病的话,那么建议患者最好是先去医院就诊,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配伍一些其它的中药材来一起使用,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

咳嗽原因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秋天到了季节变换比较大,所以感冒咳嗽总是常见的事。你是不是对于感冒咳嗽也习以为常了?虽然咳嗽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咳嗽是人体内有异物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的生理反应。那么感冒后咳嗽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而对于感冒后总是咳嗽有什么治疗方法?

从角度看,不管病毒也好,细菌也好,一概称之为外邪。外邪侵犯到肺,才有咳嗽与咯痰。肺,中医认为是五脏之中一个娇嫩的脏器,它容不得任何异物,也经不起寒、热、燥等外邪的影响,肺气不利就会出现肺气上逆的症状,如咯痰,甚至喘息等。所以,中医对咳嗽的治疗方案是,有外邪时需区别寒邪与热邪,寒邪用温散,热邪用清散。总之要把外邪驱逐出去。在咳嗽早期(也就是急性期),宜用宣肺药,如麻黄、前胡、桔梗等,使外邪或痰液不致收闭于内,便于排出,咳嗽也就自然停止了。

目前临床应用的贝母有浙贝母(亦称象贝母)与川贝母之分‘虽然两者都有止咳化痰的作用,但浙贝母可用于外邪未清的情况,因为浙贝母有开泄外散的功效;而川贝母性凉而降,补肺而清热痰,因此,具有镇咳的作用,适宜于虚劳、虚热咳嗽,忌用于有外邪的情况。

现在总算是清楚了,感冒后为什么总是会咳嗽吧!一般的感冒都是由于病毒入侵,哦当我们的身体遭受细菌感染时,就会出现痰液。咳嗽是我们人体的一种本能反应,我们需要把嗓子里的痰液咳出。所以现在千万不要再忽视感冒咳嗽了,及时用药才是最关键的。

柚子皮和什么煮能止咳 柚皮银耳方

材料:适量柚子皮,北杏仁、贝母、银耳各50克,适量蜂蜜。

1、准备一个新鲜的柚子皮,配以北杏仁、贝母、银耳各50克,适量的蜂蜜。

2、将柚子皮处理干净,然后在将以上食材清洗干净,一起放入炖锅中炖煮。

3、待熬煮好了之后,稍微冷却一下,再加入适量的蜂蜜食用。

功效:清热止咳,滋阴润肺,适宜风燥、劳累咳嗽。

川贝和浙贝的区别

川贝是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又被称为川贝母、贝母等,主要产自于四川等地,其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而浙贝母是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主要产自于浙江、江苏等地,其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的作用。

哮喘的最佳治疗偏方 蚰蜒

食材:蚰蜒(即鼻涕虫)100条,浙贝母(大贝母)20克。

制法:净蚰蜒清水漂洗干净,浙贝母研细末,再将二者共捣成泥状,制成小丸,烘干,装瓶内备用。每次温开水送服1.5克,每日2次。

功效:清热驱风,降气化痰,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用于治疗伴气道炎症的支气管哮喘。

川贝的营养价值

川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为“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挖季节因地而异,西北地区多在雪融后上山采挖;青海一带一般在7月采挖;四川、云南及甘肃地区约在5月间采挖。挖出后,洗净,用矾水擦去外皮;亦有用盐水浸泡后晒干或用木炭烘焙至干,然后用硫黄熏后再晒干。川贝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热的功效,秋季干咳最为适宜。

主要营养:纤维素、蛋白质、脂肪、钠

食疗功效:清肺润肺、降血脂、降血压、清热、止咳

适宜人群:一般人均可食用川贝。特别是咳嗽患者。

禁忌人群:健康人群不宜过多食用。

小孩慢性咽炎的偏方

1.黄芩10g ,玄参12g, 板兰根15g ,牛蒡子10g ,薄荷6g ,僵蚕10g ,桔梗10g, 蝉蜕6g ,浙贝母15g ,柴胡10g ,甘草6g 。加减:有热气从胸中上冲而引起咽痒而阵发咳嗽,或睡眠差,加龙骨20g、牡蛎20g。方法: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

2.玄麦甘桔汤:玄参15g,麦冬15g-30g,桔梗10g,生甘草6g,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

3.生地黄15g,麦冬15g,白芍药12g,牡丹皮15g,浙贝母15g,玄参12g,薄荷6g,生甘草6g,藏青果12g,射干10g。加减:咽痒,加蝉蜕6g;容易恶心作呕,加半夏6g;大便结燥,加瓜蒌10g。

4.百合煲香蕉:百合20克、香蕉2-3只去皮,冰糖适量,加水同煲。每日一次服食,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功效。

5.鸭蛋葱花汤:用鲜鸭蛋1-2个去壳,青葱4-5根切碎加水适量同煮,饴糖调味,吃蛋喝汤,每日一次。有滋阴清热、止咳化痰等功效。

贝母可以止咳

川贝母,微寒、味甘,止咳化痰之效较强,且有润肺的功效,痰多痰少均可使用,特别适用于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伴有痰少、难咯,或痰中带血、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等不适。此时可选用川贝母炖梨吃:取川贝母9—10克,用水浸泡,中等大小的鸭梨1只,挖去梨核,将浸泡后的川贝母连同水一起放入挖空的梨中,用锅蒸1个小时,加适量冰糖调味后食用。此外,也可以取川贝母3—10克,用水煎服,每日1次。此外,将川贝母研成粉末服用也是不错的选择,每日1次,每次1—2克。目前已有服用川贝母出现过敏的报道,因此,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浙贝母,如果患者表现为咳嗽胸痛、恶寒发热、咳吐腥臭脓痰、大便干燥、舌红口干等症状时,则应选择浙贝母,因为浙贝母泻火的功效要强于川贝母。而且擅长清火散结,是治疗肺脓疡的良药。浙贝母最常用的方法为3—10克,每日1次,用水煎服。

所以,对于以咳嗽、咳痰不利、痰黄黏稠、口干口渴、舌苔红为主要表现的风热咳嗽患者,既可选择川贝母,又可选择浙贝母。因川贝母药性和缓,气味不浓,更适合于年老体弱者服用。而对于素体热盛的小儿及青年人来说,最好选择浙贝母。

目前川贝母货源紧缺,价格较贵,如果处方上只是注明“贝母”的话,买到的多是浙贝母,购买时要看清楚。

川贝母、浙贝母虽然都是咳嗽的良药,但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咳嗽患者。例如,风寒咳嗽的患者,是由感受风寒引起的,咳嗽时伴有白色稀痰、鼻塞、流清涕等症状,应该服用一些温性的药物以温肺化痰。而川贝母、浙贝母都是寒性的药物,此时服用无异于“雪上加霜”,会加重病情。

土贝母,性寒、味苦,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病毒及抗肿瘤的作用,常与其他清热解毒药物配伍使用,治疗乳腺疾患、结核、皮肤肿烂等疾病。此外,还有一定的杀精子作用。因此,近期想做准爸爸的男性,更应该慎重选用。

相关推荐

肺热咳嗽吃什么中成药 清肺抑火丸止咳化痰

清肺抑火丸是由黄芩,大黄,生栀子,知母,苦参,黄柏,天花粉,浙贝母,桔梗,前胡所组成。 方中的黄芩,大黄上清肺火,下泻大肠,清泻肺胃实邪为方中主药;栀子,黄柏,苦参清泻下焦湿热,知母,天花粉清肺胃之热而生津液为辅;前胡,贝母降气清华热痰为佐,桔梗宣肺利咽,引诸药入经为使,所以清肺抑火丸具泻热通便,止咳化痰的功效;对于体壮实热,痰黄稠之咳嗽便秘者,很好的疗效。

肺热咳嗽吃什么中成药 清气化痰丸下气止咳

清气化痰丸是由黄芩,黄连,熟大黄,陈皮,香附,枳实,苏子,海浮石,栝楼子,浙贝母,青黛,法半夏,白术,茯苓,莱菔子,山楂,玄参,百部,天南星所组成。 方中以黄芩,黄连, 熟大黄泻三焦实火为主;辅以陈皮,香附,枳实,苏子降逆顺气;配海浮石,栝楼子,浙贝母,青黛化热祛痰;法半夏,茯苓,白术,天南星燥湿化痰;用莱菔子,山楂消食化痰;以玄参清热生津;百部润肺止咳,所以清气化痰丸具清热化痰,下气止咳功效

支气管扩张吃什么中药 支气管扩张辩证施治

症状:咳嗽气急,咳吐浓痰或黄白黏痰,尤以清晨咳痰最多,时见痰中带血,或满口咯血,血色鲜红,兼胸闷作痛,乏力,头晕,纳呆,或身热口渴,烦躁不安,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祛痰,化瘀止痛。方用千金苇茎汤合黄芩清肺汤。 常用中药:黄芩,苇茎,桃仁,冬瓜子,薏苡仁,桔梗, 浙贝母,前胡,瓜蒌,鱼腥草,三七,知母。 方中以黄芩,鱼腥草,知母清热泻火,桔梗,薏苡仁,冬瓜子,桃仁,苇茎行瘀散结排脓;浙贝母,瓜蒌,前胡化痰止咳,三七化瘀止血定痛。 症状:咳嗽,痰少粘稠,咳吐不利,口干口苦,时吐鲜血或痰中带血

儿童外感咳嗽别乱吃川贝母

儿童冬季咳嗽以外感居多,外感咳嗽不要乱吃川贝母。 中医咳嗽分为两种,一种是外感咳嗽,一种是内伤咳嗽,对于成人来说,内伤咳嗽也很多,比如肾虚导致的咳嗽,此时滋补就可以了;肝火导致的咳嗽,泻去肝火就可以了。这样的咳嗽,和外邪关系不大,或者是本来身体问题,外邪是导火索,外邪已经没了,本身失调导致的咳嗽还在,这在中医叫内伤咳嗽。但是,孩子生长正常的,内伤的情况并不多,很多咳嗽都是外感邪气所致。可是现在很多家长不知道这个情况,常用治疗内伤咳嗽的方法来调理,所以咳嗽总是不好。 比如:现在很多成药,其实都是调理内

治咳嗽的中成药哪些 治风寒咳嗽的中成药

止咳青果丸是由麻黄,紫苏叶,石膏,黄芩,浙贝母,桑白皮,款冬花,紫苏子,法半夏,青果,银杏,苦杏仁,甘草所组成。 方中以麻黄,紫苏叶散寒解表,宣通肺气;青果苦降肺火,利咽喉;浙贝母,款冬花能止咳祛痰;生石膏,黄芩,桑白皮能清肺热;法半夏燥湿化痰;苏子,苦杏仁,银杏仁降逆平喘;甘草能止咳并能调和诸药,所以止咳青果丸具宣肺散风寒,止咳定喘的功效。此方适宜于风寒咳嗽患者使用。

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川贝润肺止咳

川贝母性寒味味苦,能够清肺化痰,但又兼甘味,其性偏于润,味甘质润,较浙贝母相比较则更能润肺止咳,尤其适宜于内伤久咳,燥咳,咳吐燥痰、热痰之症。

宣肺止咳

材料编辑 浙贝母5克,前胡5克,杏仁5克,薄荷3克。 做法编辑 按原方组成用量,研成粗末,放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焖10分钟,不拘时频频代茶温饮。咳痰色黄,发热汗者忌用。 介绍编辑 功效:解表宣肺,化痰止咳。本方用薄荷、杏仁解表宣肺,浙贝母、前胡消痰下气,为外感咳嗽要药。生甘草和中润肺。浙贝母、杏仁是常用的化痰药对,二药协同作用。诸药合用可主治感冒风邪、咳嗽、痰多色白质稀,伴恶寒、头微痛、舌苔薄白、脉浮滑等症。

生姜红糖水竟然可以治空调病

1、风寒表证型空调病 空调病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周身酸痛,鼻塞不通,音哑,喷嚏,流清涕,少量清稀痰,苔薄白,脉浮紧。宜选用辛温发散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及药膳。 芫荽生姜汤 【原料】芫荽(香菜)10克,生姜10克。 【制法】将芫荽洗净切碎,生姜洗净切片。 【特点】本品中芫荽辛温,可发表鼓邪外达;生姜性温味辛,可发散风寒,温中止呕,二者配合可将闭锁在体内的风寒邪气透达于表,而且对胃寒恶心,也治疗作用。 2、风热表证型空调病 空调病患者表现为发热、微恶寒,鼻塞,流涕,咽喉痒、痛、红、干,欲饮水,咳嗽痰

支气管扩张患者的饮食疗方

1、清润膏: [原料]天花粉、黄芩、黄连各250 g,知母、浙贝母各90 g,麦冬180 g,藕汁、生地黄汁各250 g,生姜汁15 g,蜂蜜500 g。 [制法]先将诸药用水煎熬2次,去渣,取药液,加入藕汁、生地黄汁、姜汁。加热浓缩,炼蜜收膏。 [功效]清热化痰,生津止咳止血。用于支气管扩张痰热化火伤津灼肺的患者。 [服法]10 g/d,白开水化服,3次/d。 2、天地膏: [原料]天冬500 g,生地黄l 500 g,蜂蜜300 g。 [制法]将天冬、生地黄同捣取汁,放入温开水再捣,又取汁,如此反复多

肺炎的饮食调理

绿豆薏米粥 主料:薏米30克,绿豆30克 辅料:薄荷6克 调料:冰糖15克 制作方法: 1.将薄荷用水煎约30分钟,取汁去渣备用; 2.将绿豆用开水浸泡后,用水煮至半熟; 3.加入薏米同煮至豆熟米烂; 4.然后调入薄荷水及少许冰糖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之功效,适用于肺炎高热或热退后咳嗽胸痛。 2浙贝杏仁露 主料:浙贝母10克,甜杏仁8克 调料:冰糖15克 制作方法: 1.先将浙贝洗净; 2.杏仁用水浸泡片刻,去皮、尖洗净; 3.将浙贝、杏仁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煮沸; 4.加入冰糖煮30分钟,去渣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