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宝宝扔东西也正确
如何让宝宝扔东西也正确
1、在宝宝刚刚学会抓起、扔出动作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即使扔了不该扔的东西,也不要严厉责备宝宝,否则宝宝会以为可以借乱扔东西引起大人注意,久而久之养成乱扔东西的坏习惯。
2、平日里多关心宝宝的心情,让宝宝感受到关怀和爱,但切不可过分注意、溺爱,否则宝宝会用扔东西来发泄情绪,对美好性格的养成不利。
3、宝宝还没有分辨能力,所以会看到什么扔什么,所以玻璃器皿、贵重物品等要收好,不要让宝宝拿到,以免伤害到宝宝或他人。可以准备一些毛绒玩具类的无伤害性的玩具给宝宝玩耍。
宝宝多大可以坐婴儿车
婴儿车可以说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当然这仅仅是针对现在的小孩子来说的,而在十几二十年之前或者更早的时候,是不会有婴儿车的。婴儿车给宝宝们带来的舒适感还是很不错的,所以很多小孩子都喜欢坐婴儿车。那么,宝宝多大可以坐婴儿车呢?下面就来仔细说说这个问题。
如果是要坐在婴儿车上的话需要6个月以后才可以,3个月以后可以放在婴儿车上躺着,主要是婴儿骨骼还没有完全骨化不适宜站或者坐太久,放在婴儿车上如果宝宝不舒服就抱出来,不要过早的放在婴儿车上对你脊椎发育不好。
5个月可加辅食鸡蛋黄(不要鸡蛋清,容易致敏),以蛋黄恰好凝固为宜,用小勺取1/4碾碎,加少量温开水调成糊状,或加入果汁。于喂奶后喂辅食,每次1/4,一周后无过敏,加至1/2蛋黄,再一周加至1个蛋黄。适应蛋黄后,可喂养苹果泥、香蕉泥、米汤等,每次一勺。4~7个月喂养半流质食物,7~12个月添加碎菜末、等碎状固体食物。此月宝宝出牙,会吃手,应阻止,否则会影响出牙或牙齿排列不整齐,有缝隙。可用磨牙棒,或转移宝宝注意力。不要添加淀粉类食物。
6个月不要喝豆浆、不要用牛奶、酸奶代替配方奶。宝宝开始有脾气,不要纵容,要让宝宝自己安静下来后,再引导。
7个月保护宝宝牙齿,吃完奶后,喂几口温开水冲洗口腔,棉签粘淡盐水每天早晚帮宝宝清洗牙齿和牙床。给宝宝讲故事和看彩色图片书,重复讲一个故事,看宝宝反映。宝宝会出现假哭、假笑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妈妈应视情况让宝宝觉得这样做不能达到目的,几次之后,宝宝就不会再这样了。如不然,宝宝就会想办法编造更复杂的谎言。宝宝扔东西,不是惹你生气,开始时是因为发育不全拿不稳,妈妈不应生气,应和宝宝玩扔东西的游戏,适当加以引导。宝宝怕生人,出现依恋,可给予更多陪伴和引导。
综上所述,我们也就知道了,对于宝宝们来说,一般在六个月之后就可以坐婴儿车了。但是我们的家长们要注意了,千万也不要把宝宝放在婴儿车里面太长时间,那样对宝宝骨骼的发育也是很不好的。在宝宝的成长阶段,我们的家长们有很多事情是需要费心尽力的,所以我们的家长们一定要有耐心才行。
宝宝与球类游戏
如果你10个月的宝宝感到无聊,情绪不好,正在哭闹,试试看,给他一个乒乓球,让他扔出去,扔到墙上再弹回来,再让他扔出去;或者你用拍子颠球表演给他看,他一定会被你的游戏所吸引,最终破涕为笑的。很多宝宝都喜欢玩球,小一些的宝宝可以玩乒乓球、小皮球,大一点的宝宝可以玩小篮球、小足球。
宝宝为什么那么喜欢玩球呢?球在宝宝眼中是个有趣的“家伙”。
你瞧,圆圆的皮球只要轻轻给它一点外力,它就会向前滚动,滚动的方向依力量的方向不同而变化,碰到东西又会反弹回来;可以让花皮球在原地旋转,像个陀螺,球上的花纹变化多端,色彩斑斓;可以学着用手拍球,你使的力气大,它就反跳得高,再用些力,皮球会跳得比宝宝还要高;在前方立几个空的塑料饮料瓶,让宝宝对准方向,用力把球推出去,看看打倒了几个,谁打得准,哈哈,在家里也可以打保龄球了……
球类游戏还有很多,是其中的变化让宝宝入迷,宝宝可以参与到这个游戏中去,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对球施加影响,产生作用,并且球也会因此而作出各种各样的反应。玩熟练了,宝宝就会知道自己怎样做,球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比如:要想让球弹回来该用多大劲,要想让球跳多高得用多大劲,要想让球拐弯该如何用力,要想击中前方目标该怎样瞄准等等,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宝宝的操作动手能力、手眼配合能力,也要求宝宝动动脑筋,这些游戏对宝宝来说的确很有趣也很有益。
各种球中,乒乓球是最适合1岁以前宝宝的玩具。乒乓球体积小,份量轻,适合于宝宝小手抓握,在乒乓球接触地面或硬物时会发出清脆而有规律的声音,“乒乒乓乓”的响声会让宝宝很快乐,他会一次又一次地把球扔到地上,故意制造出这种声音效果,且乐此不疲。而且即使宝宝把球随意乱扔,也不会砸坏东西,声音不会太大,不会影响邻居,也比较安全。还可以锻炼宝宝手臂的力量。
等宝宝会走路后,可选择一个稍大些的小皮球,让宝宝踢着玩,球滚远后让宝宝走过去自己捡起来,可以提高宝宝练走路的兴趣,下蹲动作又可锻炼宝宝腿部力量。
等宝宝2、3岁时就可以给宝宝更大一些的小足球、小篮球玩,可以与宝宝面对面抛接球,也可以和父母一起玩玩拍球游戏,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一边拍一边数数,宝宝很快可以数到几十甚至上百位数。
4、5岁以后的宝宝动作能力发展有了较大进步,可以开始学学打乒乓球或者羽毛球了,可以先让宝宝用球拍颠球玩,慢慢再教他把球打出去和接住别人打来的球。即使打得不太像样也没关系,这种运动可以锻炼宝宝敏捷的反应和灵活的身手,促进大脑平衡能力的发展。
两个月的宝宝该练习什么呢
继续多和宝宝说话,逗笑,对视,看物的练习(如果你看过我之前发的一个月宝宝该练习什么的经验,就继续坚持做)因为宝宝的学习能力有限,我们要每天重复的陪着宝宝学习,其实这个阶段是宝宝最依赖我们的阶段,是非常幸福的!
宝宝醒着的时候,大人帮宝宝练习俯卧抬头,使宝宝的脖子越来越有力量,每次练习30分钟左右,时间太长宝宝会累,也容易困,每天最好能多做几次。
大人在宝宝醒着的时候不但要和宝宝说话还要和他对话,要用他们的语言,阿 、阿、呃、呃,逗引宝宝发音,这个过程特别有意思,你阿几声,他也阿、阿的回答你,就像真的对话一样!
宝宝这个时候的小手很灵活,你给他拿个小玩具,他就能握住,有的宝宝握住了不撒手,有的握一下就扔了,我儿子就是拿东西拿一下就扔,现在也是拿什么东西玩一会就扔了,我很苦恼啊,一个男人咋从小就不专一呢!呵呵,千万别让未来儿媳妇知道啊,
如何纠正宝宝乱扔东西的问题
1、设计各种扔东西的游戏,让他扔个够,把坏习惯变成一种技能。如扔球、掷沙包等,并可教给他各种投掷技能。
2、宝宝两岁以后已经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了,爸爸妈妈要耐心地告诉他什么东西可以扔,什么东西不能扔。
3 、如果孩子扔东西影响了其他人休息、工作等,要对孩子提出正面批评,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4、如果孩子是因为生气、发泄而扔东西,那么爸爸妈妈应先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对孩子生气的原因。如果理由是正当的,要对宝宝加以同情,并给予他安慰;如果是因为无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则可以采取转移目标的方法进行处理。
5、有时宝宝扔东西只是为了引起爸爸妈妈等成人的注意,所以只要稍微加强对宝宝的关注程度,让宝宝感觉到家长在注意他,就可以避免孩子乱扔东西的坏习惯。
6、宝宝每次玩玩具后,家长要经常喝宝宝一起整理玩具,整理好了,一起欣赏。要培养宝宝美的感受能力,这样可以指导宝宝不要乱扔东西。
7、如果宝宝扔完东西后主动收拾,哪怕只是一两次,家长要抓紧机会进行赞扬和教育。通过表扬使宝宝加强收拾东西的行为。
宝宝扔东西对身心健康有何影响
1、“扔东西游戏”符合宝宝的心理发展水平
游戏是由儿童心理特点所决定,各个发展阶段的宝宝,都有属于他们的不同的游戏行为。然而对于1岁左右的宝宝而言,扔东西也只是其中一个与其心理发展水平正好吻合的游戏。成人千万不能以成年人的眼光与标准来衡量宝宝的做法,不要认为只有玩摇铃、躲猫猫等你可以接受并理解的活动才称得上是游戏。其实,游戏的主人是宝宝,他们可不希望玩一些成年人设计好的游戏的,他们希望玩那种由自己发展起来,成年人看上去可能并不符合逻辑,但是宝宝却非常乐于玩的游戏。同时,成年人也不应该剥夺宝宝的自主权,阻止宝宝玩他们的自发游戏,因为这些游戏,正是发展儿童创造力、想像力以及思维力的最初源泉。
2、“扔东西游戏”能让宝宝感知世界
小婴儿的感知是笼统而片面,认识是肤浅而表面。他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是依赖于感知印象的,因此宝宝会通过不厌其烦、乐此不疲的重复同一种动作、同一种行为来加深对外界事物的感觉、知觉和认知。也许成年人会非常烦恼,为什么宝宝可以不厌其烦的重复着扔东西这个动作。其实,连续扔东西也属于宝宝感知世界的其中一个过程。而且,这种重复动作联结着宝宝与你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形成了一种互动,宝宝正是在这种重复的过程中感知着与父母的关系,发展着与父母的亲子感情的。
3、“扔东西游戏”能锻炼宝宝的能力
宝宝的这种重复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抓握、找寻、手眼协调、沟通等能力,因此,这种婴儿游戏蕴藏着教育契机,应该受到你的重视与配合,并加以顺势引导宝宝对于以下衍生知识的掌握:扔在地板上的物品会发出声响;小球球掉在地板上会弹起来;宝宝把什么东西扔到地板上了?妈妈找一找。妈妈捡起来。
4、“扔东西游戏”是小游戏,大意义
“婴儿游戏”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在生活中,时时有游戏,处处有游戏。“婴儿游戏”能帮助宝宝积累丰富的感觉印象,有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宝宝在不断重复的游戏动作中,将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的储存,逐渐获得“客体永久性”、“人的永存性”,以及对物理世界各种物体、各种环境的认识,这些都奠定了日后进一步认知发展的基础。
孩子爱乱扔东西怎么办
因好奇扔东西,家长要做“加法”。1~3岁的宝宝会出于好奇摔东西,比如宝宝把一个小皮狗玩具扔在地上发出叫声,他很兴奋,又把其他玩具扔在地上,想听听它们是否发声,发出何种声音,宝宝很想通过“扔”来探究世界。这时家长要做“加法”,主动把一些不同形状、不同色彩、不同特性的能摔的物品拿出来,鼓励孩子摔,这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丰富孩子的探究体验。
因练力扔东西,家长要做“减法”。一两岁的孩子主要依靠肌肉的动作和感觉来应付外界事物,手部动作不灵活,通过扔东西来练手部动作的协调性,还能锻炼体力,这能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把自己与外物分开来。家长这时候不仅要把那些易碎、易撕、易坏的物品收起来,还要把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的危险品(比如打火机、玻璃杯)收纳好。
发脾气扔东西,家长要疏解孩子不良情绪。有的宝宝情绪不好就可能往地上扔东西。家长一方面要接纳孩子的消极情绪,帮他调控情绪,为他找到疏泄不良情绪的正常渠道;另一方面,等孩子平静后,要让他学会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负责,可以进行必要的惩罚,或者让他亲尝后果,比如,心爱的玩具摔坏了就不给他再买,或者没收他喜爱的玩具促其反省。
妈妈勿责备宝宝的4种“坏习惯”
“坏习惯”一:用手抓饭
一岁左右的宝宝经常用手抓饭吃,很多家长会立即制止这种“不规矩”的行为。其实宝宝用手抓饭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食物的熟悉度,逐渐培养他们对食物的兴趣,还能避免宝宝长大后养成挑食的坏习惯。吃饭和读书都是需要慢慢培养兴趣的,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接触食物的颜色、形状和特质吧。
“坏习惯”二:吃手指
宝宝四五个月的时候喜欢吮吸手指,甚至凡是触手可及的物体总爱放到嘴巴里咬一咬。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婴儿出生后第一年称为“口腔期”,是人格发展的第一个基础阶段。孩子是通过吮、舔、咬等方式来尝试认知事物、感知世界的。强硬地制止孩子吃手,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阴影,长大后容易焦虑、发脾气,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坏习惯”三:到处乱爬
在地上爬来爬去多脏啊!妈妈们一般不喜欢让宝宝在地上乱爬。但爬行是宝宝行走的第一步,而且爬行还能加强宝宝的手、眼、腰、腿等全身部位的协调,能较早地让宝宝主动接触和认识事物,促进认知能力的发育。对于陌生的环境,除了畏惧感,宝宝也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希望通过自己动手去探索、认识和了解世界,自娱自乐。
“坏习惯”四:乱扔东西
你把玩具递给宝宝,他看都不看就扔到地上。你捡起来,他再扔。有时候宝宝抓到什么都扔,水杯、汤匙、饭碗……扔东西其实是一种“婴儿游戏”。宝宝在不断重复的游戏动作中,强化了对各种物体、环境的认识,还可以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为日后的认知发展打基础。“扔”和“捡”之间的眼神交流、身体接触,满足了宝宝的情感需求与情绪发展,亲子关系得到进一步强化。
拿什么来替代磨牙棒
就个人使用经验来说,我不大喜欢给宝宝用磨牙棒。不
过刚发现女儿开始喜爱乱啃乱咬时,我也曾迫不及待地要为她买一个磨牙棒。我曾以为那个硅胶的小玩意是宝宝的必备品。
但我的邻居,一位2岁女孩的妈妈建议我并不一定要买磨牙棒。她把自家宝宝用过的环形磨牙棒送给了我,建议我先试试。
结果,我发现磨牙棒并不很好使。首先因为宝宝不能老老实实拿着它磨牙,她不过是在偶尔感兴趣时咬一咬,然后就随手扔到一边。等她过一会儿再想咬东西,往往是磨牙棒已经沾了口水又沾尘。不消毒不卫生,消毒起来委实太麻烦。
反复实践中,我找了一些其它东西来替代磨牙棒:
1、柔韧的条形地瓜干。这是寻常可见的小食品,正好适合宝宝的小嘴巴咬,价格又便宜。买上一袋,任她咬咬扔扔也不觉可惜。如果妈妈觉得宝宝特别小,地瓜干又太硬,怕伤害宝宝的牙床,你只要在米饭煮熟后,把地瓜干撒在米饭上焖一焖,地瓜干就会变得又香又软。
2、手指饼干或其他长条形饼干。此时宝宝已经很愿意自己拿着东西啃,手指饼干既可以满足宝宝咬的欲望,又可以让她练习自己拿着东西吃。有时,她还会很乐意拿着往妈妈嘴里塞,表示一下亲昵。要注意的是,不要选择口味太重的饼干,以免破坏宝宝的味觉培养。
3、新鲜水果条、蔬菜条。新鲜的黄瓜、苹果切成小长条,又清凉又脆甜,还能补充维生素的摄取,可谓磨牙棒的好替代。
4、妈妈的手。我不知道别的妈妈是否同意我的看法。但小宝宝似乎都有过抓住妈妈的手使劲咬的经历,而且许多妈妈也乐意把这当一个小游戏。宝宝出牙前,我会让她咬咬我的手指(我当然会清洁到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