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揭秘从睡姿看疾病
中医揭秘从睡姿看疾病
1、趴着睡
趴着睡好像婴儿,这样睡觉的人比较容易流口水。而且,如果你的胸部被平压在床榻上,胸部憋闷的情况就有可能发生。
中医揭秘:趴着睡大弊端是对心脏构成压迫。如果时间过久,或者由于肥胖等原因胸部压迫过重,就有可能影响到周身气血的运行,出现心脏不适、呼吸困难等情况。中医说心衰是由于气不足引起的,所以在睡眠中首先应该保证有一个良好的呼吸状态。趴着睡如果感到有憋闷的情况,睡觉时可以采取高枕位,保证心脏气血顺畅。
2、仰面朝天睡
采用这种睡姿的人通常非常疲倦,或者有醉酒等情况,在仰卧状态便很快进入了深层睡眠。这时,睡眠者的两手会不自觉地放到胸前。
中医揭秘:睡眠中,面孔中开窍的部位多朝上,而气与津液走势下行。比如:熟睡时,由于脸孔朝上,因舌根下坠或口水流入气管容易造成打呼或呛咳,非常不利于肺部气血的运行,从而影响到肺的功能,甚至引发气滞而猝死。所以,睡觉的时候要翻身,更换睡眠姿势。
3、蜷着身子睡
蜷缩着身子睡觉可不是一个好姿态,不仅像个小虾米,而且对你的背部和颈部也会带来伤害。
中医揭秘:据医学调查显示:每5名国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曾在过去6个月内患有背痛及颈痛的问题。而睡姿不良是导致背痛或颈痛的主要原因。人的背部在伸直时,感觉舒服,中医认为,血脉不畅就会有虚证产生。所以不论是坐着、站着,甚至是躺着时,都应该把姿势调整到舒服的程度,不要老是曲着腰。对于长达七八个小时的睡眠而言,也应该让周身舒展而眠。
4、枕臂而眠
这是一个很不自觉的睡眠姿势,你可能睡前枕着手臂想事,但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一觉醒来,只觉得胳膊已经不是自己的胳膊,从肩头到手指都不听使唤了。
中医揭秘:枕着手臂入睡,一睡就是几个小时一动不动,这会直接使人上臂的桡神经受到压迫性伤害,导致前臂、手腕、手指麻痹。这正是中医“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道理。睡眠中,气血与呼吸都逐渐进入一个平稳和规律的状态,在沉睡中,肢体有气血阻滞的情况因为不觉察而无法调节,便很快进入了麻痹期。所以不要养成将手臂枕到脑后的习惯。
揭秘哪种睡姿入睡最快
最符合人体工学的姿势是侧睡
针对有睡眠障碍的人来说睡眠的姿势将影响睡眠。其中睡姿以侧卧为佳入睡最快。人的身体若从侧面观察,是个大S形,往前凸起的是肚子,臀部则向后翘。
最符合人体工学的姿势是侧睡,以身体左半部在上为佳;通常采这种睡姿的人,双脚为交叉的状态,为避免拉扯到腰部肌肉,最好在上下两只腿中间放一个小圆抱枕。
仰睡者,可在大腿下方垫抱枕,这样就不会影响到坐骨神经及臀部了。
所有睡姿中,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是趴睡,那会使腰椎更向前凸,并将背部肌肉往前拉扯,长期下来对身体总难免会有影响,因此建议有趴睡习惯的人可在肚子下方垫个抱枕,以减少不适感。
从宝宝睡姿看疾病信号
正常情况下,孩子睡眠时应该是安静、舒坦,头部微汗,呼吸均匀无声。但是,当孩子患病时,睡眠就会出现异常改变,如烦躁、啼哭、易惊醒、入睡后全身干涩、面红、呼吸粗糙急速、脉搏快……所以,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的睡态,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信息,预防疾病的发生。
情况一:孩子入睡后撩衣蹬被,并伴有两颧骨部位及口唇发红、口渴,喜欢冷饮或者大量喝水,有的还有手足心发热等症状。信号:这是阴虚肺热所致,提示孩子多半患上了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感冒、肺炎、肺结核等。父母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诊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进行防治。
情况二:孩子入睡后面朝下,屁股高抬,并伴有口舌溃疡、烦躁、惊恐不安等病状。信号:这是“心经热”所致。常常是孩子患了各种急性热病后余热未净,提示孩子的病情尚未痊愈,需要继续治疗,以免病情复发。
情况三:孩子入睡后翻来覆去,反复折腾,常伴有口臭气促、腹部胀满、口干、口唇发红、舌苔黄厚、大便干燥等症状。信号:这是胃有宿食的缘故。父母最好是带孩子去看小儿科。现在的饮食结构让儿童(儿童食品)罹患成人病的比例越来越高,所以谨防孩子患上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
情况四:孩子睡眠时哭闹不停,时常摇头,用手抓耳,有时还伴有发烧现象。信号:这可能是在提示父母,孩子患上了外耳道炎、湿疹,或是中耳炎,应赶紧带孩子去看耳科。
情况五:孩子入睡后四肢抖动,好像“一惊一乍”。信号:父母可以回忆一下,孩子在日间是否过于疲劳或精神受过强烈刺激。如果没有,那么就要引起注意了,孩子有可能存在睡眠障碍或者神经系统的病变。
情况六:孩子入睡后用手去搔抓屁股。信号:父母细心查看,如果孩子的肛门周围可见到白线头样的小虫爬动,则可能是蛲虫病。这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应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医治。
情况七:孩子熟睡时,特别是仰卧睡眠时,鼾声不止,张口呼吸。信号:这是因为孩子增殖体、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所致。父母需带孩子到医院详细检查,如果有必要,可手术摘除扁桃体。
情况八:孩子睡态发生改变,譬如弓着身子,或者双手捂住腹部,同时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信号:孩子可能患上了肠炎,甚至是痢疾。需要及时就诊。
孩子打呼噜是什么原因
1、小孩子打呼噜是什么原因
小孩子打呼噜的原因一般是睡姿不对所引起的,小孩子由于睡觉比较不老实,经常会趴着睡、仰着睡,侧着睡,当小孩子仰着睡觉的时候由于重力的关系,舌头阻挡了咽喉处,使得呼吸道不畅通,就会产生鼾声,还有一个就是疾病引起的,小孩子在感冒的时候,由于呼吸道被鼻涕、痰所阻隔,呼吸会变得很用力,所以这个时候的小孩子睡觉也是会引起打呼噜的。
2、小孩打呼噜是怎么治疗
小孩打呼噜是由很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果是感冒、扁桃体和腺体肥大而引起的鼾声,就应该吃一些感冒药、消炎药,必要的时候要去医院做个检查,如果是小孩子在平时的打呼噜,应该先注意孩子的睡姿,看看是不是睡姿不对引起的,要是睡姿不对,只要调整好睡姿就可以了,还有一种孩子打呼噜的可能性,就是孩子的呼吸道比较小,空气通过的时候,偶尔会产生一些声音,大人往往会误认为是“鼾声”。
胃病教你如何的睡姿最好
很多疾病是由于睡眠姿势不当而诱发或加重的。所以,自行采取或被动采取保护性睡姿,对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减轻疾病的症状都是有益的。今天中医为你揭露,不同睡姿易引起的疾病。
左侧卧位易致胃病
解析:左侧睡会使胃部反流向食管的酸性液体数量会大大多于正常情况,而且持续不断,容易引起胃部灼痛,从而易导致胃病。
正确指导:胃病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有胃溃疡、各型胃炎和消化功能障碍等。对这些人来说,最好是朝右侧睡。
从解剖学上看,胃大弯以及胃通向十二指肠、小肠通向大肠的出口都在左侧。因此,右侧睡不会压迫这些器官,有利于消化道内食物由上到下的顺畅运行。
但是,患有食管回流这种消化功能障碍的病人最好左侧睡。
大便很干应该怎么办
大便干燥怎么办呢,首先要明白自己大便干燥是因为什么造成的,或是因为饮食问题或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或是两者都有,中医提醒如果出现大便干燥的情况最好不要经常的吃泻药,这样做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
长期大便干燥危害很多,形成粪便溃疡,引起肛肠疾患,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肠胃神经功能紊乱,患结肠癌,引起性生活障碍,影响大脑功能。
大便干燥要均衡的搭配食物,膳食中应该注意加入一些粗粮,同时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夏天的时候很多蔬果对于缓解便秘都是很有效的,像是香蕉、柠檬、西红柿等。
大便干燥多喝去火茶。茶叶是从中国很遥远的古代就文明了的,像是绿茶就又很好的去火作用的,平时工作生活中额可以多喝一些茶叶让自己的便便湿润一些。
除此以外像是荷叶、决明子还有桑葚等都是有很好的通便排毒的效果的,这些都是可以拿来使用的。相关推荐>>>中医揭秘大便形状和健康的关系
通过茶疗治便秘的同时,我们可以平常运动一下,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双管齐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应该仰睡还是侧睡比较好
据了解,有60%的人选择仰卧睡姿,这也是医生推荐的最佳大众睡姿。优点:不压迫身体脏腑器官。缺点:容易导致舌根下坠,阻塞呼吸。不适应人群:打鼾和有呼吸道疾病的人。
5%的人选择俯卧,趴着睡觉。优点:采用这种睡姿的人睡觉时会感到安全,也有助于口腔异物的排出;同时对腰椎有毛病的人有好处。缺点:压迫心脏和肺部,影响呼吸,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脑血栓的人不易选择俯卧。
左侧卧这种睡姿容易让人在睡觉时翻来覆去,产生不稳定的睡眠。而且,由于人体心脏位于身体左侧,左侧卧会压迫心脏,所以它是一种很不健康的睡姿。优点:无缺点:压迫心脏、胃部,尤其对于患有胃病、急性肝病、胆结石的患者不易采用左侧卧。
有25%的人在睡觉时会朝向右侧。优点:不会压迫心脏,睡眠有稳定感。缺点:影响右侧肺部运动,不适合肺气肿的患者。越是高龄,睡眠中右侧卧的时间就越多。至少对于高龄者来说,仰卧是对身体负担少的合适睡姿。研究结果中不止表明睡觉中仰卧是最常见的睡姿,也揭示了侧卧或俯卧比仰卧更不容易导致睡眠中产生呼吸障碍的事实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对于身心比较健康的人们来说,仰睡和侧睡主要还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来的,但对于患有一些特殊疾病的人则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但侧睡的时候最好不要侧向左边压迫到心脏。
喝什么补肾壮阳
很多的中医中药中都具有补肾壮阳、强身健体的功效。比如鹿茸、巴戟天、海狗肾、海马、肉苁蓉、锁阳、紫河车、蛤蚧、杜仲、续断等,其中杜仲、续断、巴戟天还能补肾强腰壮筋骨,是很好的泡酒良药。在此中医揭秘为你介绍几种中药配制药酒壮阳补肾、强身健体。
1八珍酒
【配方】当归(全用,酒洗)150克、南芎50克、白芍(煨)100克、生地黄(酒洗)200克、人参(去芦)50克、白术(去芦,炒)150克、白茯苓(去皮)100克、粉草(炙)75克、五加皮(酒洗、晒干)400克、小肥红枣(去核)200克、核桃肉200克,煮糯米酒适量。
【功效】和气血,养脏腑,调脾胃,强精神,悦颜色,助劳倦,补诸虚。
2人参枸杞酒
【配方】人参200克、枸杞子3500克、熟地1000克、冰糖4000克,泡白酒适量。
【功效】大补元气,安神固脱,滋肝明目。适用于劳伤虚损、少食倦怠、惊悸健忘、头痛眩晕、阳l痿、腰膝酸痛等症。
中医揭秘眼皮跳的真正原因
当人们眼皮在跳的时候,我们时间就会说看左眼还是右眼在跳,由于左眼跳财,右眼跳祸。实在,眼皮跳在中医上以为是过大压力造成,与运气无关。
眼皮在医学上称为眼睑,眼皮跳并不是皮肤在跳,而是眼轮匝肌、眼睑举肌在神经的支配下,进行收缩,带动表面皮肤随之而动。间或发生的短期眼皮跳动,多是由于眼部神经受到刺激,引起了眼部肌肉的痉挛。现代人长时间盯着电脑,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环境下用眼,工作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引起眼皮跳。一般几秒钟就会停滞,不需特地用药治疗,只要注意休息就可以很快消逝了。
一般在疲惫过渡、用眼过久或睡眠不足之时,眼皮跳的发生率较为频繁,其它像是强光、药物产生的刺激,或眼睛被吹进了异物,或经常吸烟饮酒等等,都会刺激眼睛,引起眼皮跳。
关于眼皮跳动,中医则以为是由久病过劳损伤心脾,或肝脾血虚日久生风造成的。
若是心脾两虚引起的,并兼有失眠忘却、心烦心悸、食少体倦等症,可以归脾汤加减药味治之;若是因血虚生风引起的,并常跳动不只,且与眉、额、面、口角相引而不能自控,则以当归活血饮加减药味治之。此外,中医里还建议用推拿和热敷来治疗,眼皮跳动时用手指肚按住跳动处,轻轻推拿,再用热毛巾敷在眼部58分钟,即可缓解。
眼皮负责闭眼的工作,由围绕眼睛的眼轮匝肌所构成;而我们所说的眼皮跳,实在就是操纵眼皮肌肉的神经不正常兴奋所引起,也就是部份的眼轮匝肌肌纤维在短时间内不能自主地持续收缩,以致牵动其上的皮肤。
常见的眼皮跳为眼轮匝肌的肌肉小抖动症,每次跳个几秒到几分钟;正常的情况只要过一段时间后,便会自动恢复,也可闭上眼睛休息一下,或是用热毛巾敷一下眼睛,以及配合均衡的日常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来缩短眼皮跳动的时间。
如果眼皮跳个不断,便应马上找医生诊治了。使你的眼皮跳动,是连同半侧面部肌肉、眉毛及口角皆抽动的话,则可能是颜面神经受到刺激所引起的痉挛现象,应积极治疗,否则将会出现口喎眼斜之症。
中医如何看毛发识疾病
1、毛发色泽变化
人到中年以后头发逐渐变白属正常现象,表明人的衰老。如在青少年出现白发,则应考虑有无遗传因素,有无严重的精神创伤,或严重的神经衰弱等。再则应注意胃肠疾病,结核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色泽变化的另一极端是毛发突然增黑,应注意身体有无潜在性癌肿,尤其像黑色素瘤类的恶性肿瘤。
2、头发性质变化
头发脆性增强、干燥、易断、缺少光泽,提示是否患有甲状腺癌病,或者患发癣类疾病。
3、毛发分布变化
古代医学认为毛发稀疏是肾气虚的征兆,也有因脂溢性脱发而变得稀疏,或者患有糖尿病。男性前额脱发或头顶脱发为肾气虚所致;女性多以稀疏脱发为主,提示有肾脏疾病。有的脱发突然发生在某一局部,不痛不痒,在不知不觉中脱落,俗称“鬼剃头”,可能为重症神经衰弱。
中医揭秘几种痛感藏着多种病
1.胀痛
指疼痛并且有胀的感觉,以胸肋部、胃脘(即胸骨下,肚脐上)、腹部较为多见。如果这种疼痛时发时止,多见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对于胀痛,需要采用行气的方法来治疗,比如可以试着用陈皮泡水喝。
如果头眼部偶尔胀痛,或是有一跳一跳的痛感,可能是用脑用眼过度,应多休息;但如果经常发生,最好测一下血压。
2.刺痛
指疼痛如针刺,部位固定,多因淤血所致。全身各处均可出现刺痛,但以胸胁、胃脘、小腹最为多见,如不严重,可用玫瑰花泡水以活血化淤。
3.走串痛
指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或者只觉得疼,但找不到确切的部位。这种情况如发生在腹部一带,多因气滞所致,可用陈皮行气;如发生于肢体关节,多见于风湿痹证,建议咨询医生进行治疗。
4.冷痛
指疼痛有冷的感觉,并且喜暖,常见于腰脊、脘腹及四肢关节等处。虽然冷痛在中医里有虚实之分,但缓解方法大同小异,都可用热毛巾或热水袋进行温敷。
5.灼痛
疼痛且有灼热感,喜冷厌热。此表现多因火邪窜络或阴虚火旺,组织被灼所致。如胃脘部灼痛常提示有急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等,在看医生对症治疗之外,还应注意多吃蔬菜水果,有清热之效。
揭秘睡眠与减肥关系
冬季减肥睡足七小时有效预防脂肪堆积,冬季减肥睡不好容易储存脂肪。
睡个好觉跟减重成果有几个重要的关系。
第一,睡眠不足与睡不好都会让身体想要储存脂肪,而当人进入深层睡眠时,大脑会分泌大量的荷尔蒙来分解脂肪;
第二,睡不好的人胰岛素分泌会增加,身体更容易储存脂肪;
第三,研究也发现,睡眠不足的人新陈代谢速率较慢(在不同的睡眠分期,新陈代谢的速率也不一样,当睡眠进入快速动眼期时,新陈代谢速率会达到最高,如果你睡得少,快速动眼期的睡眠跟著减少,这会导致你吃太多、吃下不该吃的,以及在不对的时间吃东西。这就是为甚么想要减肥成功,你得先睡个好觉的原因。
冬季减肥睡七小时最苗条
来自西班牙、日本及美国的研究皆显示,女性BMI指数与睡眠有关联,BMI指数处于20-25的健康女性,每晚平均睡眠时数达到七小时。科学家也证实,睡眠时数少的人,即使体重减轻,但减掉的脂肪比例比较少,例如只睡五小时的人,减掉的是由肌肉、骨骼、内脏所组成的“净体重”,而不是脂肪,并且还容易觉得肚子饿。
不过也不是睡得越多越好,睡太久的人新陈代谢也会较慢,因为他们一直躺在床上而没有消耗热量。因为压力容易失眠、习惯晚睡,也可以使用具有镇静作用的橘子精油的薰香或香氛蜡烛,来舒缓情绪、压力,帮助入睡。
睡前小酌几杯助眠吗?
统计发现,酒精是最多人用来助眠的东西。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发布的《美国睡眠调查报告》指出,一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一星期有一、两个晚上是利用酒精帮助入睡。许多依赖酒精才能入睡的表示,他们的睡眠很浅,一个晚上会醒来好几次,有些人甚至会做恶梦、盗汗。而且精神紧张无法放松,表示虽然酒精会让人“想睡”,却会让人“睡不安稳”。如果想要让红酒的抗氧化物增进健康,又不想影响睡眠,建议在晚餐时喝一小杯红酒,睡前三小时滴酒不沾。
中医揭秘:老年人长寿养生秘诀
补药的选择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365味中药中具有补养作用的中药有70味之多。在抗老延龄选用补药方面,历代医家对“肾亏易衰老”的认识是一致的。有人初步分析了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载的1892种药物中,发现明确载有耐老、不老、延年、增年作用的药物达117种,比较常用的约109种,其中补益药约50种,占28%以上,补肾药有28种,健脾药13种,养心药6种,说明益肾健脾药占较大比重。
在药物的复方组成方面,也有人分析了13部有代表性的方书,发现记载有长生、耐老、不老、延寿的方剂124首。其中温补肾阳为主的约占87首,占70.2%,其方法多采用温柔而不刚燥的温补药与滋益肾阴、填精补血的药物同用,组成温肾阳、益肾阴、填精补血之剂;以滋补肾阴为主的28首,占20.2%;以健脾益气为主的约11首。可见中药抗老延龄方面的作用,重点以补肾为主,健脾为辅。
冬令进补
人们通过长期对自然界四季气候变化的观察,得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又把人体中五脏中的肾脏作为冬季的主令,因为“肾为封藏而主蛰”,冬季又为收藏季节,此时进补,可以藏而不泄。
所以人们习惯于冬令进补,如服用膏滋药、人参、阿胶、黑白木耳、鹿茸、海狗肾、冬虫夏草和各类成药,以及各种食物进补。由于冬令进补的药品很多,有单味,有复方,可根据病情、体质的不同,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服用。
伏天进补
伏天是一年中气候最炎热之时。民间服补药习惯上多在冬季,叫做冬令进补,因冬至以后,天气寒冷,不会出汗,服补药可以收藏吸收,不被汗泄。而热天进补,怕补药成分随汗而泄,等于不补。
事实上伏天同样可以进补,其功效并不逊于冬季,因为伏天气候炎热,昼长夜短,夜睡较少,工作辛苦,出汗较多,易感疲劳,体内空虚,加上烈日当空,炎暑伤气,大都出现气阴两虚之证,特别是老年人更甚,此时进补,反易填空吸收,最为适宜。
在药补方面,适宜清补,不宜滋补,以免碍胃助湿。清补以服用人参最为理想,因气阴两虚而人参是补气生津的主要佳品,其他补品,可根据病情体质,因人而施,量体裁衣。
尤其对季节变化易发的疾病如哮喘、老慢支、冠心病等,可趁伏天病情稳定时,予以辨证调补,即所谓冬病夏治,以防患未然,达到治本效果。这样夏补与冬补并进,具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