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经常生病怎么办
宝宝经常生病怎么办
中医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有很多简、便、廉的绿色疗法,孩子容易接受,父母也省心。
药浴
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黏膜作用于机体,促使腠理疏松、气血流畅,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药浴的药液由中药配伍而成,包括柴胡、荆芥、青蒿、川芎等经皮肤吸收性良好的中药,具有疏风解表、发汗退热的作用。如果孩子高热,在服用退热药的同时进行药浴,会使药力发挥得更快。
家长也可以在家里用这样的方法:用艾叶60克(艾叶芳香,利于疏泄腠理),煎汤泡澡或泡脚,药液温度为39℃~41℃,如果泡脚,药液以浸泡到足踝为度。每晚1次,每次10~20分钟,效果也不错。
穴位贴敷
三伏天、三九天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主要针对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中药贴敷是根据孩子不同的体质和病情,进行科学辨证,再将调配好的中药用具有增强药物渗透作用的热性药的汁配出不同的药,选取不同的穴位进行贴敷,起到刺激穴位、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优点是药物不经胃肠道代谢,能有效保护孩子脆弱的脏腑,而且治疗方便。对偏寒体质、偏热体质的孩子,以及哮喘、易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通过系统贴敷可以调节体质,增强抵抗力。
耳压法
人的耳郭穴位很多,可根据情况在耳郭处辨证取穴,如咽喉、气管、肺、大肠、脾、肾、内分泌等穴位。先将耳郭皮肤用75%酒精消毒,取0.4厘米见方的胶布,中心贴1粒王不留行子,对准耳穴贴压,用手轻轻按压或轻揉片刻,刺激穴位,同样可达到增强免疫力、防病的作用。
推拿疗法
小儿推拿早在明清就自成体系,患儿和家长均易于接受。推拿时只要治疗师根据病情辨证,取穴正确、手法熟练、时间充足,就能取得好的疗效。推拿时要求手法要均匀、柔和、流畅、轻重适宜,宝宝皮肤嫩,需事先在手上蘸一些滑石粉,以起到滑润皮肤、增强功效的作用。但在孩子有皮肤病、创伤出血、骨折等情况时则不宜进行推拿治疗。每次以15~30分钟为宜。
小儿腹泻:3岁以下宝宝最易腹泻,其中常见为伤食泻,因宝宝肠胃功能较弱,如果喂养不当,极易损伤脾胃,造成腹泻。
天河水穴:部位:手掌向上,从腕横纹中央到肘横纹。手法:用指腹从腕横纹中央推向肘横纹中央即可。
清胃经穴:部位:手心向上,大鱼际外侧缘赤白肉际处,从腕横纹到拇指根部。手法:用指腹从腕横纹推到拇指根部。
运八卦穴:部位:以手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一圆圈,此圆为八卦穴。手法:四指在掌心顺时针方向自然化圈。
还有清补大肠穴、揉外劳宫、揉板门等穴位推拿法,需根据病情对症选穴。
咳嗽:咳嗽分几种症型,包括风寒、风热、痰湿,下面介绍一下临床上最常见的风寒咳嗽,包括鼻塞流涕、发热头痛、怕冷等症状。
怎样预防宝宝生病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通过日光浴,空气浴,水浴三浴锻炼来提高体质.锻炼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加强度. 洗澡可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孩子的体质.当然冬季天气比较干燥,每天洗澡会使宝宝的皮比较干,每周洗2次澡即可.
2,平时穿衣服要适宜,不能凭成人的主观愿望来处理小儿的衣著,如自己怕冷,给小儿也穿的特别多,自己怕热,就给他们穿的很少,那是非常不合适的.有的家长因为怕孩子受凉感冒,总是把衣服穿的很多,孩子活动后出汗多,不能及时换衣服更容易感冒.穿衣以不出汗,手脚温热为度.
3,合理喂养,婴儿时期尽量采用母乳餵养,因为母乳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可以加强婴儿呼吸道抵抗力.并且及时添加辅食,要遵循副食添加的原则,循序渐进的添加.做到营养均衡.
4,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20分钟,这样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机会.室内温湿度适宜,室温保持20度左右,湿度50%-60%.
5,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在感冒流行期间,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如商场,超市等,更不要到病人家串门,避免交叉感染.
6,避免接触上感患者:家人如有感冒,注意隔离.
宝宝生病有什么预兆
1、情绪变化
大多数孩子生病前会出现情绪方面的变化,孩子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况,有的甚至会出现目光呆滞,两手握拳的现象,家长要了解孩子生病前的信号,通过这些信号可以判断孩子身体的健康状况,如果出现身体异常要尽早检查。
2、胃口变化
孩子生病前会出现胃口改变的情况,大多数孩子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较小的宝宝会突然出现拒奶或吸吮无力的情况,部分患儿会有腹泻、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状,这些征兆提醒孩子患上了消化系统疾病。
3、睡眠改变
孩子睡前如果出现烦躁不安,睡后脸色发红的表现,则说明孩子可能是发热,睡觉前后不断做咀嚼动作或磨牙,主要是蛔虫感染的问题,如果孩子出现这些异常表现,要引起父母的重视,并且要定期做儿童体检工作。
宝宝生病三大征兆
1.情绪改变
从情绪变化能看出宝宝是否可能生病健康宝宝在他的需求得
到满足后精神饱满、两眼有神、不哭不闹而且容易适应环境
但生病的孩子情绪往往异常。宝宝烦躁不安、面色发红、口唇干燥
常是发热的征兆而目光呆滞、两眼直视、两手握拳常是惊厥预兆
哭声无力或一声。
2.饮食改变
健康的儿童能按时进食食量也较稳定。如果发现食欲降低、
食欲突增或者拒食的话往往是宝宝患病的前兆。如消化性溃疡、
慢性肠炎、结核病、肝功能低下、寄生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都
可能引起食欲不振缺锌、维生素A或D中毒也都可能引起食欲低
下。如果婴儿平时吃奶、吃饭很好现在突然拒奶或无力吸吮或
不肯进食或进食减少则可能存在感染的情况
3.睡眠改变
生病的宝宝通常夜间睡眠状况都不好如睡眠少、易醒、睡不安稳等。各种疼痛如牙痛、头痛和神经痛等都会使宝宝夜间睡眠不好瘙痒、肠胃系统疾病或呼吸性疾病也会使宝宝从夜间睡梦中惊醒。
宝宝生病让你早知道
看食欲
孩子原先食欲很好而最近食欲减退,首先要考虑前阶段是否进食过多而引起消化不良,胃肠功能需要调整和休息而使得进食量减少;其次要注意观察舌苔(正常的舌苔有薄白苔),如果舌苔白而厚腻,则说明胃肠道功能差。还需注意是否有便秘发生,因为大便不通畅也会使食欲减退。另外,发热时食欲也会减退。建议可以先从调整饮食着手,如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忌油炸食品,并密切观察其变化。
看睡眠质量
睡眠易醒、不安,可能有发热,可能是被子盖得太多或太少,因由过热、过冷引起,也可能有焦虑、恐惧(怕黑、怕动物等),还可能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或者维生素B1缺乏。睡眠时突然高声大叫,可能是做恶梦,白天或睡前不要过度兴奋。白天有嗜睡,可能与前几天疲乏有关,也可能与有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看口腔
口角周围皮肤糜烂(口角炎),多数为缺乏B族维生素。流口水时要考虑是否正在出牙,口腔黏膜是否有溃疡或有牙龈红肿炎症。伸舌时发现舌表面有一块块剥苔,为地图舌,可能由缺乏锌或B族维生素引起;口腔有气味(口臭)说明口腔有炎症或者胃肠道功能有问题。
看体重变化
体重是反映小儿营养状况最方便且准确的指标。定期(如每3~6个月)为宝宝于清晨、排去大便、喂奶之前测体重(衣服仅留薄上衣、内裤,要去尿布),动态观察体重增加的速度。体重增加迅速要预防肥胖的发生,增加速度缓慢或者下跌,要注意是否有营养不良现象。肥胖不是“福”,肥胖与营养不良都是疾病。
摸额头
发热多数是说明有细菌或病毒感染,但往往伴有“系统”的症状,如呼吸系统,常伴有咳嗽;胃肠道系统,常伴呕吐、腹泻;泌尿系统,常伴尿频、尿痛;神经系统,常伴头痛、呕吐、嗜睡或抽搐等症状。某些传染性疾病常伴出疹。
此外,发热也可由于脱水而引起,如新生儿盖得太多、包得很紧、出汗多、吃奶少而引起新生儿脱水热,当解松衣被、喂水后,体温会自然下降。
宝宝生病了怎么喂药
宝宝生病了怎么喂药?宝宝在出生后一两日,就已具备分辨味道的能力了,喜欢吃甜的东西,而对苦、辣、涩等味会表现出皱眉、吐舌,甚至哭闹而拒绝下咽,因此给宝宝喂药是件令家长头疼的事情。那么,宝宝生病了怎么喂药呢?
给新生儿喂药比给大一点儿的孩子喂药容易,因为新生儿期味觉反射尚未成熟,所以对吃进的各种饮食的味道不太敏感。尽管给新生儿喂药较容易,但在喂药时也应该慎重对待。
如果宝宝得病情况不严重,可将小儿头和手固定,然后用小匙将药液放到舌根部,使之自然吞下,切勿捏鼻灌药,以防呛入气管。也可使用奶瓶让婴儿自己吸吮而服下,但要注意把沾在奶瓶上的药液用少许开水涮净服用,否则无法保证足够的药量。
如果宝宝患病的情况严重的,可用滴管或塑料软管吸满药液后,将管口放在患儿口腔颊黏膜和牙床间慢慢滴人,并要按吞咽的速度进行。第一管药服后再喂第二管氐如果发生呛咳应立即停止挤滴,并抱起患儿轻轻拍后背,严防药液呛人气管。
在喂中药汤剂时,煎的药量要少些,以半茶盅为宜。一日可分3 --6次喂完,加糖调匀后倒入奶瓶喂用,注意中药宜温服。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不要用乳汁冲服药液,因为乳汁的蛋白质能与许多药物发生作用,可能出现凝结或者降低药物的治疗作用,甚至影响食欲。当喂一些浓度比较大,味道比较苦、酸的液体药物时,可适当加一些水使浓度小一些,或适当加些白糖,这样有利于孩子服药。
宝宝生病了怎么喂药。总之,给宝宝喂药是需要耐心的,在注意上述这些的同时,还要注意一定要按时按量服药,不要随便减少或增加药物的数量与服药次数。
宝宝生病怎么办
一直很健康的孩子突然不舒服了,爱打喷嚏、流清鼻涕,不想吃饭或吃饭后很容易呕吐,明显地没精神,都说明孩子感冒了。其实,家长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孩子在刚刚感冒的时候,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上述症状,如果在这个时候家长及时处理,孩子的感冒就能很快控制住,不会发展到发高烧不退、咳嗽不止的地步。孩子的感冒多数都是受凉引起的。晚上蹬被子、白天衣服穿得少、玩耍时脱衣服多了没及时穿上、坐在冷地上时间久了、没穿鞋光脚走路、吃寒凉的食物多了或贪吃过多的冷饮等,都会导致孩子受凉。家长及时、正确的处理是治愈早期感冒的关键。既然孩子感冒多数是受凉引起的,那么家长只要找到孩子受寒凉的原因并及时祛除,孩子就能快速痊愈,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不舒服了,首先想到的是给孩子吃药,如果感冒是受凉引起的,你不想办法祛除病因,而是让孩子继续受凉,那么孩子很快就会发展成咳嗽、发烧了。
1.家长应该摸摸孩子的小手、小脚,如果孩子有上述症状时,手脚又发凉了,就可以按如下方法进行处理:
(1)1岁以内的孩子可以喝红糖水,红糖性温,能祛寒,一天给孩子喝2~3次,每次用半勺红糖冲温水就可以了。
(2)1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适当加一片生姜,3岁以上加两片,再加上半勺红糖,煮成生姜红糖水给孩子喝,一天2~3次。
(3)晚上睡觉前给孩子用温水泡泡小脚,大人可以用手摸摸孩子的头,只要孩子微微出点儿汗就可以了。如果孩子手脚凉得厉害,可以用艾叶水泡脚,只取小半把艾叶煮水给孩子泡,泡到孩子出汗就可以了。泡完脚一定要让孩子多喝温开水,尽早上床休息,增加睡眠的时间是治愈早期感冒的重要保证。只要是喝生姜红糖水祛寒,就说明孩子内热大,所以家长必须同时给孩子多喝温开水,让孩子大量地喝水,多排尿,不管是西医说的病毒引起的感冒,还是中医说的虚火大引起的感冒,都能随着一次次尿液的排出而减轻。不要小看这一杯杯的温开水,哪怕是传染病引起的孩子不适,只要能让孩子多喝水,都能明显减轻病情。
(4)孩子明显不舒服时,饮食的调理很重要。因为孩子一生病,胃肠的消化吸收能力会变虚弱,这时只能给孩子吃一些清淡的东西,而且各种食物除了新鲜外,还一定要烧得烂、软。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生病了就该补一补,其实孩子正在发病的时候是不能补的,特别是鱼、虾,很容易引起发热。这时最好只给孩子吃利于消化的肉汤、菜汤、稀饭、面条,不但减轻了消化系统的负担,也利于身体的康复。
(5)如果第二天孩子还有些不舒服,手脚仍是凉的,家长可以继续按上述方法去处理。等孩子没有明显的不适了,再给孩子吃鳝鱼和炖得很烂的牛肉,对增强体质很有好处。
(6)孩子不舒服时,固元膏仍然可以吃,一天两次,一次小半勺,夏天的时候要少吃。
2.当孩子有明显的感冒症状,但小手、小脚不发凉,舌苔也不发白时,家长应该给孩子多喝加一点点盐的淡盐水,每天帮孩子捏脊10~15遍,捏脊后再让孩子多喝温开水,晚上给孩子泡脚,发汗,然后搓脚心50下,能降虚火。同样,这种情况下也要让孩子早点休息,饮食要清淡,不能吃鱼、虾,固元膏也暂时停吃。
经过以上的处理,孩子早期感冒的症状都会很快得到控制,只要孩子不再继续受凉,不适在一两天内就可以完全消失。
家长在孩子每次生病时都要及时总结经验,为什么孩子会生病,为什么这次能很快控制住。只有找出孩子患病的规律,尽量避免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才能让孩子少生病或不生病;孩子患病后,家长及时而正确的处理,可以大大缓解孩子的病情,减少痛苦,坚持下去,孩子必然能在家长无微不至的呵护下健康成
长。感冒就发烧,遇到这种情况,大人通常是赶紧把孩子往医院送,又是打针,又是吃药。
其实,只要孩子发热时精神不是很差,温度没超过39.5℃,家长也可以自己处理。孩子发烧有个规律:如果发烧时手脚冰冷、面色苍白,则说明孩子的体温还会上升;而如果孩子手脚变暖,出汗了,就说明体温不会再地上升。家长遇到孩子发热时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一岁半以内的婴幼儿,前囟门还未完全闭合,家长可以在孩子睡着后,用手心捂住孩子的前囟门,一直捂到孩子的头微微出汗,这时再看小婴儿,鼻子通了,呼吸平稳了,温度也降下来了。这时,家长再把宝宝叫醒,多给喂一些温开水或红糖水,宝宝很快就能恢复如初。我儿子一岁前有几次感冒发烧都是用这种方法治好的,最短的一次只用了15分钟,最长的一次捂了一个半小时,我的手都麻了,才见儿子头上冒汗。所以在给宝宝用手心捂前囟门时,家长千万不要着急,最好是由孩子爸爸来操作,男士的热量大,宝宝容易出汗。
2.多数孩子还是受凉感冒引起的发热,发热时手脚发冷、舌苔发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家长可以用生姜红糖水给孩子祛寒,效果是不错的,如果生姜红糖水里再加上2~3段切成一寸长的葱白,效果会更好。若孩子怕辣,可以在给孩子煮的稀饭里面加上两片生姜、两段葱、几滴醋,煮好后,去掉姜、葱,喂给孩子吃,能祛寒、发汗,退热的效果不错,孩子也愿意吃。家长可以一天给孩子喂2~3次,孩子退热后就不要加葱了,舌苔不再发白时,姜也可以不放。
3.如果孩子发烧时手脚不冷,但面色发红,咽喉肿痛,舌苔黄或红,小便颜色黄、气味重,眼睛发红,则说明孩子身体内热较重,就不能喝生姜红糖水了,家长应该让孩子大量喝温开水,也可以在水中加少量的盐,冲成淡盐开水给孩子喝,能消内热。孩子只有大量喝水,多解几次小便,让身体的内热随着尿液排出,体温才会下降,上火的症状也才会好转。
4.如果孩子白天、晚上都发热,则说明体内有内热或炎症,家长可以用苦瓜切成薄片,取10片,加水煮5~10分钟后给孩子喝,一天2~3次,到孩子白天不发热时,就不要再喝了。同时尽量给孩子多喝水,吃新鲜的水果,饮食要相对清淡,不能吃鱼、虾,只能吃其他肉类及蔬菜。
5.如果孩子白天体温正常,一到傍晚就升高,到早晨又退热,说明孩子发热是身体内寒重及亏虚引起的,这时仍要给孩子喝生姜红糖葱水,最好再配合艾叶水泡脚祛寒,而且可以让孩子喝肉汤和淡淡的鸡汤,固元膏可以一天吃2次,一次小半勺,给孩子及时补充营养,同时让孩子多喝水。
6.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可以帮孩子按摩。先搓孩子的脚心,把热往下引,等脚搓热了,再搓小腿,上下来回搓,把小腿搓热后,再搓孩子的小手、胳膊、后背和耳朵,最后搓孩子头顶正中的百会穴。家长在帮孩子按摩时不可太用力,要轻轻地搓,搓的速度不能太快,要一下一下慢慢地搓,不能着急,一边搓,一边让孩子多喝些温开水。如果孩子烧还不退,可用温水把孩子全身擦一遍,用毛巾把孩子的皮肤擦红、擦热,让孩子的身体自行散热。如果孩子还是手脚发凉,则说明受寒较重,家长可连续给孩子多喝几次生姜红糖葱白水,这样处理后,孩子多半都能降温。
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喝葱姜红糖水加按摩治疗发热时,要先喝葱姜红糖水,而后再按摩。有一次,一个5岁的男孩因吹空调受凉感冒发热,我教给他妈妈这种方法。过了3天,孩子的妈妈来找我,她说,按照我的方法给孩子按摩后,孩子的烧就退了,即使一天连续发烧3次,按摩都能管用,可后来发现孩子有点儿喘,又赶紧带孩子去医院输液了。我问她,你给孩子喝姜糖水了吗?她说没有。我说,孩子明明是吹空调受凉引起的感冒,你应该首先给孩子祛寒,让孩子全身暖起来再按摩,如果只是单给孩子按摩,按摩多了,孩子就容易气虚,这样孩子体内有寒,同时咳嗽再加上气虚,自然就喘了。所以,家长一定要记住,孩子的经络是很通畅的,长时间的按摩只会造成气虚,只有在孩子喝了葱姜糖水、身体有了热量、已不太虚的情况下按摩,效果才会好,才不会有任何的副作用。按摩到最后,家长要再把孩子两只小耳朵搓热,并搓揉头顶的百会穴,这其实是一种补法,是提气的,放在按摩结束前,就是为了防止因按摩下肢过多造成的气虚。
第二天的治疗非常关键,如果治好了,病情就不会再反弹,孩子也不会再发热了;但如果孩子体内的寒湿过重,还没祛干净,那么孩子会在下午以后又烧起来。
第二天孩子醒后,家长要观察孩子的舌苔及尿液情况,如果舌苔白色很淡,或尿液颜色加深发黄,就不要喝姜葱红糖水了,只喝红糖水或温开水就可以。饮食上一定要清淡,多吃稀饭、面条、肉汤等,不要吃上火的鱼、虾、羊肉、山药、红枣。如果孩子不发热了,但精神不是太好、浑身没劲,家长可以给孩子煮鳝鱼汤或做红烧鳝鱼吃,让孩子多喝炖得很烂的肉汤、鸡汤,孩子的体力会很快恢复。
如果第二天孩子的舌苔仍发白,尿还是清的,但不发热或有低热,这时就不要加葱,只用生姜加红糖煮水给孩子喝就行了,一天喝2~3次,白天的饮食同样要清淡。如果晚上孩子发热加重了,就加上葱,治疗的方法与前面说的一样。
一般经过两天的治疗,孩子都会退热好转,接下来的就需要家长细心的护理,给孩子吃的菜肉一定要烧烂,不要太油腻,不要让孩子吃油炸的食品、膨化食品和炒货,孩子出汗多要及时补充水分、及时换干净的衣服,不要再让孩子受凉了。
最后再强调一下,在孩子发热的过程中,喝水是很重要的,多喝水,多排尿,一是能消内热,二是能及时排掉身体内的病菌,有效缩短病程。
上面说的是家长可以自行处理的小儿发热,但是有些情况是必须送医院的。孩子患感冒、发热后出现哪些症状应及时送医院呢?
1.高烧39.5℃以上。
2.孩子已不能喝水,或出现惊厥。
3.孩子精神差,嗜睡或不易叫醒。
4.孩子呼吸时有喉喘鸣声。
5.感冒后孩子呼吸增快(2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呼吸次数每分钟≥60次,2个月至1岁的儿童每分钟呼吸≥50次,1~4岁的儿童每分钟呼吸≥40次),可能引发了轻度肺炎。
6.孩子呼吸增快并出现上胸凹陷(指孩子吸气时胸壁下部凹陷,这是由于肺部组织弹力差,吸气费力所致;若孩子吸气时仅有肋间或锁骨上方软组织内陷,则不是胸凹陷)。有此特征说明孩子已经出现了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可能是重度肺炎。
出现以上症状说明孩子病情较重,应及时送医院。如果孩子只是咳嗽、呕吐、腹泻,发热不超过39.5℃,而且精神尚好,呼吸没有明显的增快,家长可自己动手,用上面介绍的食疗和按摩的方法,帮助孩子减轻感冒、发热的症状。
还听说过一些好使的小偏方治疗感冒!
姜末烫脚
宝宝感冒初期鼻子不通气,可在晚上睡觉的时,用微烫的姜末放在宝宝脚心,可以使鼻子呼吸通畅,感冒也好的快。方法:姜切丝干锅炒干,炒出姜香味(如果稍微糊也无妨),可将炒好的姜丝放到一个小纱布袋里,再将微热的姜丝纱布袋帖子宝宝脚心即可。(一定要注意姜丝的热度不能太烫,以免烫伤宝宝。)
葱丝热熏
宝宝伤风性鼻子不通气,可用葱白泡水,将葱白切丝(容易入味),放到沸水中,趁热熏宝宝口鼻,此方法对宝宝风寒性鼻塞疗效显著。
盐水洗鼻
妈妈可用凉开水加盐,用小棉签沾湿,清洗宝宝鼻腔,清洗时动作一定要轻柔,每天清洗可缓解鼻子不通气的!
宝宝咳嗽有痰怎么办 穿衣要适宜
给宝宝穿衣服要适宜,不要想着宝宝生病了,就猛得给他增添衣服,免得着凉。其实宝宝生病的时候,衣服要避免过多或过少,而且要宽松,松紧带的裤子不要过紧或者穿至胸部,以免影响宝宝的呼吸。
宝宝不能断奶的情况
虽然妈妈都希望尽可能延长宝宝享用母乳的时间,但因为体质、环境的原因,如工作紧张减少乳汁分泌、因乳腺炎而无法哺乳等,宝宝在任何月龄都面临着母乳被剥夺的可能。
无论宝宝是在什么样的阶段、妈妈是何种原因完全中断母乳,就需要注意:
宝宝生病时不能断奶
在宝宝生病时,把奶换成其他食物,会加重本来已虚弱的胃肠负担,造成宝宝消化不良,使病情加重。故应在宝宝病愈后再断奶。
夏天不宜断奶
夏天天气炎热,天气多变,胃酸分泌减少,宝宝的消化能力弱,抵抗力差,突然改变饮食结构容易使宝宝生病。
宝宝生病没食欲
宝宝从有生命开始到长大成人,始终处于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由于年龄小,生病的机会就多。宝宝生病了不爱吃饭时很正常的,这也是宝宝身体不适的表现之一。除积极治疗之外,爸爸妈妈为帮助宝宝早日康复,还要注意宝宝生病期间饮食调理。
宝宝生病期间饮食调理的最佳方法之如何应对发热
首先,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这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若宝宝想吃东西,应喂母乳或米粉、粥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可使宝宝过度饥饿。
宝宝生病期间饮食调理的最佳方法之如何应对呕吐
首先,及时去医院查明宝宝呕吐的原因。
其次,间断地给宝宝喂点奶、米粉或粥。若是咳嗽引起的呕吐,宝宝想吃,可以继续喂。
宝宝生病期间饮食调理的最佳方法之如何应对腹泻
排除受细菌感染的可能,宝宝腹泻大多数都是因喂养不当引起的,常见于夏秋两季。
母乳喂养的宝宝,不必停止喂养,需适当减少喂奶量,延长2次喂奶的时间隔时间,是宝宝胃肠得到休息。应停止添加辅食,随着病情的好转,再逐渐地小心恢复辅食。
牛奶喂养的宝宝,如果每日腹泻超过10次,并伴有呕吐,应禁食6-8小时,最长不超过12小时,使宝宝胃肠得到充分的休息。禁食时应保证对宝宝充足的水分供应。待情况好转,逐渐改喝米汤、冲淡的脱脂牛奶、稀释的牛奶等,至完全好转再回复原来的饮食。切忌无论病情轻重,辅食一律停止添加,至痊愈后再逐一恢复。
苹果泥、胡萝卜汤、红茶等食物虽然可以帮助治疗腹泻,但是这些食物热能低、营养素含量少,不宜长期食用,以免影响宝宝的营养状况进而影响生长发育。
宝宝生病期间饮食调理的最佳方法之如何应对便秘
首先,特别注意给宝宝补充水分。
其次,多给宝宝喂一些富含纤维素的水果及蔬菜,如苹果、南瓜、地瓜等食物。还应该进行适当的运动,这样可以加快胃肠的蠕动,有利排便。
宝宝生病期间饮食调理的最佳方法之如何应对食欲不佳
宝宝生病食欲不佳属正常情况,不要强迫宝宝进食。可以少量多次喂给宝宝喜欢的食物。既要保证基本营养,又要饮食清淡易消化,目的是让宝宝渐渐恢复食欲。如果是缺乏微量元素引起的厌食,本着“药补不如食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安排合理饮食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充。
宝宝在感冒发热或腹泻期间,身体处在高致敏状态下,抵抗力低下,若这时再为宝宝加辅食,就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容易导致身体过敏或引发胃肠道疾病。可在痊愈后再逐一恢复。
如果宝宝咳嗽不止,喉咙中痰声不断、既吐不出又咽不下,可经常给宝宝翻身或拍背,这样可以促进肺部的血液循环,使支气管内的痰液松动而易于排出。拍背的方法如下:宝宝侧卧或抱起侧卧,宝宝五指微屈成半环状,即半握拳,轻拍宝宝的背部,两侧交替进行。拍击力量不宜过大,由上而下,从外向内,依次进行。每侧拍3-5分钟,每天2-3次。
如果宝宝在咳嗽的同时,伴有明显的炎症现象,如发热、痰色黄而粘稠、血常规白细胞增多等,则应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抗菌药物。
宝宝生病该如何饮食
发烧
从医学的角度而言,幼儿发烧只是一种症状。感冒、咽炎、肺炎、扁桃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皆会引起高热。
发烧时幼儿新陈代谢加快,体内的盐份和水份大量流失。因而此时的首要问题不是补充营养而是补充水份。及时补充流失掉的水份既可以帮助退烧又利于体内代谢物和毒素的排泄,并可缩短病愈的时间。
饮食原则
孩子发烧后唾液分泌减少,胃肠道活动减弱,由此产生食欲不振的现象。此时切忌硬逼着孩子吃东西,多吃反而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此期间饮食应遵循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的原则。
饮食方案
家长应当视孩子的病程发展情况进行及时、适当地饮食调配:
患病急性期孩子食欲差、热度高,此时应以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牛奶、果汁、绿豆汤等;
恢复期或退烧期可调配半流质食物,如:营养米粉、肉末菜粥、面片汤、鸡蛋羹等;
退烧后可吃些稀饭、面条、新鲜蔬菜等易消化的菜肴。
饮食禁忌
有的父母见孩子因发热而不思饮食,唯恐影响了营养供给和发育,于是强迫孩子吃肉类、鸡蛋等高蛋白食物。殊不知这样做往往弊大于利。
发烧是以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为特点的全身性反应。在这种状态下,食物的消化、吸收均会受到相当的影响,尤其是难以消化的荤腥食物。这些东西如果长时间滞留于胃肠中,就会发酵、腐败,甚至会引起中毒。因此油腻食物要少吃或不吃。
宝宝生病先喝水
宝宝一生病,很多年轻父母就开始慌乱,马上给孩子用药,生怕用药晚了而耽误病情的恢复。其实,儿童与大人不同,肝肾以及消化器官还未发育完整,太早用药可能破坏其正常的机能,也影响自身免疫的发展。
婴幼儿解毒排毒功能弱
一岁以内的小孩,我们称之为婴儿,再将其细分,0-1个月的叫做新生婴儿,而2-6个月的叫做小婴儿。
对于新生婴儿来说,肾脏还未发育成熟,肾皮层的肾单位会继续发育,使肾小球滤过率逐渐增强。另外,新生婴儿的许多消化酶还不全面,一些淀粉类的食物尚不能消化,若此时添加米汤、淀粉糊等食物,可能会引起小儿腹泻。
到了婴幼儿时期,其肝脏解毒功能还很弱,肾脏的排毒功能也差,此时服用药物,即便剂量很小,也可能造成肝肾损伤。加上婴幼儿胃中胃酸和酶的分泌量较少,肠壁薄且通透性高,药物毒素难以消化,还易被肠道吸收。
(孩子生病要多喝水)
生病喝水好处多多
儿童生病的时候,多多少少带有炎性症状,这其实是其免疫系统在与体内的病毒、细菌等外来不良物质作斗争。孩子只要一生病,家长就给药,久而久之就阻断了免疫机能的强化,还会使孩子对药物产生依赖,导致其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降低。
水是人体重要的养分,儿童生病的时候多喝水,可以稀释体内的毒素,并且能加快新陈代谢,促进机体以自身的能力将毒素排出体外,这同样对儿童消化和免疫机能的成熟有很大帮助。
家长可以通过孩子每天的排尿次数、尿量和尿的颜色判断其饮水量是否足够。若孩子每天排尿6-8次,尿色呈淡黄无异味,嘴唇不干燥,则说明饮水充足。
宝宝生病的时候家长不要着急用药,不妨让孩子多喝些水观察一段时间,若病情未得到好转,再向医生求助。
在什么情况下不能给宝宝断奶
虽然妈妈都希望尽可能延长宝宝享用母乳的时间,但因为体质、环境的原因,如工作紧张减少乳汁分泌、因乳腺炎而无法哺乳等,宝宝在任何月龄都面临着母乳被剥夺的可能。
给宝宝断奶要选择好的时机,但需要注意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不宜给宝宝断奶。
宝宝生病时不能断奶
在宝宝生病时,把奶换成其他食物,会加重本来已虚弱的胃肠负担,造成宝宝消化不良,使病情加重。故应在宝宝病愈后再断奶。
夏天不宜断奶
夏天天气炎热,天气多变,胃酸分泌减少,宝宝的消化能力弱,抵抗力差,突然改变饮食结构容易使宝宝生病。
宝宝病了能不能补钙
一、宝宝生病期间还能补钙吗?
宝宝生病的时候是不需要给宝宝补钙的,宝宝生病的时候可以给宝宝治病为主的,平时也要注意给宝宝的饮食清淡一些的有助于恢复的,等宝宝生病好之后再给宝宝补钙的,宝宝补钙的时候晒晒太阳的,有助于钙的吸收的。
二、宝宝生病期间还可以补钙吗?
这种情况还是要注意,不要吃的
一般情况下,还是要注意月经期不要吃这些药物了,注意保养,少饮食生冷,注意保暖,
三、哺乳期补钙可以通过食物也可以口服一些钙片,比如迪巧或者钙尔奇D,饮食可以吃牛奶,豆类制品,虾,海带等
宝宝再三个月以后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钙,出生两周后要补充维生素D,多晒太阳。
四、宝宝生病了能补钙吗?
这没有规范,对于正常吃奶和补充维生素D的孩子来说,一般不考虑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因此没有从何时就需要补钙的要求,不适当的补钙反而对孩子不好,孩子是否需要补钙,要具体看如何确认的以及到底是否缺钙,再考虑否需要和用什么补充,一般生后2周开始正常补充维生素D就可以了,不需要额外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