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晨练要注意什么 运动不宜过猛
秋天晨练要注意什么 运动不宜过猛
秋季是人的精气处于收敛内样的阶段,运动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运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受环境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生理功能趋于活跃和加强,超量运动容易引发运动器官受伤,或影响正常工作和身体健康。一般来说,秋季晨练年轻人不要超过1.5小时,中老年人不要超过1小时。锻炼的时候觉得自己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经过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这就是效果好的标准。
老人养生误区有哪些
老人的健康是最让人关心的,毕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个宝贝如果身体出现问题就会使得全家都会揪心,但是老人养生过程中是不是存在误区或是紧急?今天就给大家来一探究竟。
1晨练是老人都坚持的好习惯,但是晨练也要分时间,冬天晨练的时间不宜过早,室外温度低,会引发感冒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建议老人10点以后在进行屋外运动,而且衣服一定要多带些,出汗后即时穿上衣服,避免着凉感冒
2老人补钙一方面靠吃,一方面靠晒,多晒太阳对老人补钙有帮助,但是时间不宜过长,1个多小时即可,时间过久会使得皮肤受伤,空气中有害物质会进入人体,造成感染。同时老人不建议每天洗澡,由于老人肌肤已经很干燥了,所以避免脱皮加重,可以隔日洗澡1次,或隔三四日洗浴1次为宜。
3适当的体育运动是强身健体,防病抗老的重要手段。但激烈的运动不适合老人进行,一方面老人心肺功能降低,一方面四肢灵活度也变差,所以为了安全一定要进行舒缓运动,如慢走、骑车等。
注意事项:老人要有好的睡眠也是很重要的,有些老人平时都有失眠情况,大家也都不当回事,觉得上了年纪失眠很正常,其实不然,老人如果长期失眠也会影响健康,导致各种疾病找伤身。
秋天晨练的最佳时间
秋季天亮时间比夏季要晚,且气候转凉,所以不宜太早时间起床晨练,这个时候锻炼的时间应该选择在六点以后,并且最好选在太阳出来后再锻炼,因为这个时候植物光合作用增强,空气中氧含量增高,污染物在空气中慢慢稀释分解,空气质量相对较好,再者,太阳出来后企稳回升,也避免了冷空气对心血管刺激,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几率。
三伏天晨练好不好 三伏天晨练的注意事项
1、三伏天晨练不要空腹进行,这样很容易导致腹痛,不利于人体胃肠道健康。
2、三伏天晨练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天进行30-40分钟左右即可.
3、最后就是三伏天晨练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这样空气质量比较好,并不是说时间越早越好。
老年人晨练时间如何安排
一、夏季不要超过6点
研究表明,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最不易扩散,此时是污染的高峰期。人们普遍喜欢在绿色植物生长的地方进行晨练,而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植物积存了大量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所以夏季晨练的时间不宜早于6点。
还要注意下面两点:
补水需适量
夏季要及时的补水,但补水也不能盲目。饮水量一次不宜过多,饮水超量会增加心脏负担和冲淡胃酸,影响肠胃消化功能。一般锻炼时的饮水量应根据需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去饮水,水温以8-13℃为宜,并加少量盐分。
炼后有忌讳
另外,在锻炼后也要做到二不,才不会造成对身体的危害。1、不能立即喝冰饮料,因为它会对胃肠产生强烈的刺激,造成胃痛和消化不良的后果;2、不宜立即洗冷水澡,锻炼使毛孔扩张,皮肤受冷会让毛孔关闭,体内热量无法散失而导致发烧感冒。
二、冬季晨练时间在6~9点
晨练是否越早越好?专家提示,事实并非如此,特别是冬季天气转冷,晨练过早容易使人体受寒冷空气刺激,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时间自由度大的锻炼者,可将晨练安排在七点到九点这个时间段;对于早晨时间紧张的上班族,则可在六七点时进行适度锻炼。
此外,冬季高血压患者如果晨练太早,气温太低会使血管骤然收缩,导致血压迅速升高,可能引起心绞痛发作,因此高血压患者晨练最好在上午八九点之后开始,晨练之前应先遵医嘱服用降压药。
还要注意的是,天气寒冷时晨练注意衣着保暖,以出门时不冷、活动后微汗为宜。
三、春季晨练时间在太阳升起后
把握晨练的时间,不宜过早。由于春天晨间气温低,湿度大,雾气重,从室内转室外,温差较大,人易受冷,容易患伤风感冒,或加重“老慢支”、哮喘病、肺心病等。专家建议,应该在太阳升起后再外出锻炼为宜。
四、秋季晨练上午10点最佳
很多中老年人认为晨练越早越好,而且到树越多的地方越好,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入秋后,由于早上气温较低,人体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很不稳定,因此晨练不宜过早,晨练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在早上10点左右,此时晨露已经散去,气温也比较稳定。 而且,早晨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气中二氧化碳特别多,新鲜空气反而很少,植物越多的地方越是如此。因此晨练应该选择植物分布比较平均,空气流通、人员较少的地方。
此外,老年人心血管弹性较差,运动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呼吸加剧,容易疲倦。如果选择一些剧烈运动还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骤升,可能诱发或加剧心血管疾病。 秋季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时期,运动一定要适量。如果在运动中出现胸闷、气促、心慌、头痛、恶心等情况,要减慢运动,充分休息。秋季晨练最好选择打太极等较为轻松的锻炼方式。
早期晨练有什么注意事项
晨起锻炼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空腹或者饱腹锻炼
成气候最好先吃少量食物再去户外锻炼,空腹或者饱食都不宜晨练。
(2)晨练不宜过早,要等天亮了,特别是中老年人,冬季最好是九点以后锻炼,夏季可以提前到八点。因为日出前空气中二氧化碳较多,等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后,空气才会变得新鲜。
(3)不宜天天晨练,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锻炼,身体出现感冒或者其他不适情况的时候要停止晨练。一般建议是每周锻炼3-5次为宜。
(4)天气不好,雾霾较重时不宜外出晨练,可在室内适当运动。
(5)早起晨练要先做好准备活动,切记不要一开始就剧烈运动。
初春老人出门“五不宜”
进入春季,万物复苏,人也要适当增加活动量。春季锻炼要多去户外,但早春时节,身体各器官功能还处在较低水平,此时不宜进行激烈、长时间运动。一些节奏较慢且运动量不大的户外活动更适于早春,如慢跑、步行、做广播体操、放风筝等。锻炼结束时要立即擦干汗液,以防着凉。在此,专家特提醒老年人,初春锻炼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宜早初春的早晨气温低,雾气重,如过早外出晨练,容易伤风感冒,或使老慢支、哮喘病等病情加重,故老年人应在太阳升起后再外出锻炼为宜。
不宜空老年人新陈代谢慢,早晨血流相对缓慢,且经过一夜的消化吸收,腹中空空。所以,晨练前可喝些热饮料,如牛奶、豆浆,以补充水分,增加热量。
不宜露户外晨练要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如感到太热出汗时,运动强度可小些,速度减慢些或休息一会儿,不可马上脱衣衫,以防寒气入侵而致病。
不宜久老年人体质弱,适应性差,故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续时间不能太久。
不宜急老年人因肌肉松弛、关节韧带僵硬、四肢功能不协调,故晨练前应先做些准备运动,避免因骤然锻炼而诱发意外伤害。
晨练的原则
并非越早越好
虽然我们提倡早睡早起,但并不意味着凌晨时分就要出门锻炼。特别是秋冬季节,天气转冷,晨练过早的话,相对处于生理功能低潮的人体很容易受寒冷空气刺激,从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医生提醒,晨练时间不宜过早,对于时间自由度大的锻炼者如退休老人,可将晨练安排在七点到九点这个时间段;对于早晨时间紧张的上班族,则可在六七点时进行适度锻炼。
另外,在天气寒冷时晨练还要注意衣着的保暖,以出门时不冷、活动后微汗为宜。
练前不要饱餐
晨练前要不要吃东西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像体质较差或患有疾病的人,可适当吃些东西,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但是不要吃得过饱,因为饱餐之后血液会集中于胃肠以帮助消化,如果这时进行运动的话,必然会分散血液供应,影响消化。
注意空气新鲜
晨练最好选择空气条件较好、开阔的地方,如河边、公园、广场、运动场等处。交通繁忙的大街虽然热闹,但空气污染严重,而且车来车往的极不安全,建议晨练的朋友最好远离。
避免剧烈运动
经过岁月的累积,人身参与运动的关节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而剧烈运动尤其易致膝关节损伤;加之中老年人往往会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因此中老年人尤其要避免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推荐中老年朋友在晨练时选择太极拳、舞剑、慢跑、散步等活动。不论做什么运动,都要事先做好热身运动,如抻抻腿,活动一下腰膝等,逐步增加运动量。 对于年轻且体质较好的朋友来说,晨练可选择的项目就丰富了,像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登山、游泳等活动都可供选择。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加上电脑的广泛应用,导致颈椎病、腰椎病日渐年轻化,故提倡年轻朋友增加体育锻炼,像羽毛球、兵乓球、游泳等运动对颈椎、腰椎都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运动锻炼只是为了强身健体,而不是参加超越自身极限的竞技比赛。因此,晨练要把握“适度”的原则,运动不要过于剧烈,运动时间不超过一小时,以身体微微出汗、发暖为宜。 坚持锻炼是好习惯,但这并不意味着风雨无阻、天天晨练就是正确的。例如遇到雨雪天气,老年人就应避免外出,以防滑倒造成骨折;另外,身体不适时也应该多休息,强迫自己锻炼反而会让疾病乘虚而入。
树立急救意识
对于老年人,患有疾病、尤其是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去晨练时必须做好急救准备,要随身携带常用药物,一旦感觉不适,应就地休息,严重的话要及时拨打120寻求帮助。
晨练要注意什么 晨练运动量不宜大
老年人在早上进行晨练的时间一般宜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或太极拳等强度不大的运动项目。如做5分钟预备动作、慢跑20分钟,再打一套太极拳,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健身效果了。
只要运动不要伤
所谓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发生的损伤。运动损伤可分为急、慢性损伤,急性多于慢性。急性损伤治疗不当、不及时或伤后过早参加训练等,可转化为慢性损伤。运动损伤的发生常常与运动负荷的控制不当、热身运动不充分、动作技术不规范、运动器械使用不当有密切关系。通常情况下,运动损伤与从事的运动项目和专项技术特征有关。
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
体操 受伤部位多是腕、肩及腰部,与体操动作中的支撑、转肩、跳跃、翻腾等技术有关。准备活动充分、了解设备使用、循序渐进,安排合理的训练时间、计划,注意劳逸结合是避免损伤的有效手段。
网球 多发生网球肘。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运动者身体状态不佳,缺乏适应环境的训练;训练强度过大,发生积累劳损;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教学、竞赛工作组织不当。
其他球类 常发生关节扭伤、肌肉韧带拉伤以及应力性骨折等,与运动的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掌握不好、协调性差,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小、生理结构不佳、疲劳等有关。
投掷 包括铁饼、手榴弹、标枪、铅球及链球。这类项目造成损伤多因锻炼和比赛时,缺乏严格规则或缺乏拦网设备所致。其次,也可以见到由于准备活动不够或技术不熟练而引起肌肉韧带损伤(肩、腰、膝、肘关节)或骨折。此外,由于技术特点也可造成过劳损伤(肩、肘、膝、腰)。加强训练的组织方法,技术的讲解和准备活动,是预防此类创伤的主要措施。
跑步 在短跑时常遇到的外伤有大腿后部屈肌拉伤、足踝腱鞘炎、跟腱纤维撕裂、断裂或跟腱腱围炎 ......
冬季晨练的注意事项
1、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全身的关节、肌肉都要活动一遍,活动到身体有些发热,还要搓手、揉耳、擦脸等,使这些末梢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产生热量以后,再正式锻炼。
2、晨练时间不宜过早
日出后,阳光照射到地面,使大气开始上下对流,污染的空气向高空扩散,绿色植物开始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氧气,空气清新,有利于身体健康。冬天人体需要吸收阳光补充自己的阳气。在太阳出来之前运动会损伤阳气,容易患伤风感冒,也易引发关节疼痛、胃痛等病症。
3、切忌空腹晨练
很多人认为运动前不宜吃东西,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专家建议,冬天晨起应适当补水,使循环血量增加,血液粘滞度降低,但切记不要一次饮水过多,以150—200毫升为宜,以免增加心脏及胃肠道的负担。可吃些食物,如面包、牛奶、鸡蛋及水果,吃至半饱后到户外进行晨练。
4、注意防冻伤
冬季清晨赛扬袭人,冒寒坚持晨练会带来不舒服。锻炼也要讲科学,首要条件是练时、练后要带来身心愉快,不能相信不吃若就没有收获的旧观点。在晨寒的环境中,身体外露部分— —手、脸、耳、脚等沐浴在冷空气中极易受冻,有时冻了还不知道,悔之晚矣。
5、气温过低不宜晨练
冬季早晨若气温过低,或气温突降不宜晨练,尤其是老人、体弱者,体温调节能力差,受冷易病,老年人还应注意御寒。
6、运动要循序渐进
冬天晨练不宜强度过大,而且需要做好晨练的准备活动,让机体内功能充分地调动起来后再投入锻炼,避免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有效预防运动损伤。运动量要根据自身情况,适而可止。
7、适当选择场地
当然,晨练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心情也需要舒畅,所以,冬天晨练场所要避开马路边、工厂附近等空气污染严重的区域。另外,老年人晨练最好结伴同行,边锻炼边聊天,既能活跃气氛又能相互照应,如出现特殊情况,能及时得到帮助。
三伏天晨练的好处
加速新陈代谢
三伏天晨练可以促进人体汗液排出,而汗液在人体中起着运输毒素物质的作用,可以加速体内血液循环,促进食物的吸收以及消化,具有一定加速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
排毒养颜
三伏天是人体排出体内的毒素物质最佳的时间,适当晨练出汗可以帮助这些物质的排出,对人体的肌肤具有好处具有一定美容养颜的作用。
促进减肥
三伏天的时候适当进行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加速体内脂肪的代谢,对于人体减肥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寒露可练冷空气浴和五禽戏
冷空气浴
什么是“高营养的空气”?一是含氧量高的,尤其是含负离子高的空气,即清新空气;另一是指有一定冷度的空气。符合这两个条件的空气便是秋季早晨的(日出后)空气了。欧阳修在“秋声赋”中曰:“悲哉,秋之为气也。”
他只知道秋气之可贵,但并未说明何以可贵,大有“何处秋风至”之叹。其实,秋季既然到来,应是“秋风处处”了,问题还在于你有没有发现和利用它。那么,怎么发现和利用它呢?你睡懒觉吗?那么,明天,你就比平时早起床1小时吧,此时晨曦初露,朝阳刚照,你就到阳台,最好到附近的空旷处。你会发觉这是一个清新凉爽之晨——这正是秋晨的特色,碧蓝的天空,晴空万里,也许会有一层层薄雾,从远处散漫卷来,令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清新凉爽之感。在这里,你可找到秋之踪迹,拂面的微风,沁人心脾,此时给你吸到的便是高营养的空气了,吸人的“冷”也是一种耐寒锻炼。
冷空气运动还可以有意识地安排每天一定时间少穿衣服,或穿着较少衣服,甚至短衣短裤到户外锻炼,这也是一种“冷空气浴”。开始时,户外时间可少些,然后逐渐增加。试验证明:在12~14℃环境中,每天2小时,每周6天。1个月后,耐寒力便有明显提高。冷冻锻炼,不论男女老幼,健康与否都是必需的基本功。过分保暖将导致耐寒力丧失,但要因人因时制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体弱者少练,大风大雾天不练(雨、雪天应坚持练),实在不能外出便在晒台或窗旁练。要“自找苦吃”。晨跑、暮跑、散步、打拳等若在冷处进行,也是一种耐寒锻炼,还可结合空气浴做深呼吸运动。寒冷使血管收缩,运动发热又使其舒张,这样可有效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并延年益寿。运动至身体出微汗即可,此时不要脱衣摘帽,以免寒风中感冒。可在运动前穿着略薄一些,这样可避免运动时出大汗。
五禽戏
五禽戏由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创立,以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来锻炼身体的一种体育锻炼方法。它通过模仿虎的凶猛扑动、鹿的伸展头颈、熊的沉稳走爬、猿的机灵纵跳、鸟的展翅飞翔等一系列动作,达到增强心肺功能、强壮腰肾、滑利关节、提高身体素质、延年益寿的目的。因本套动作形象生动,简便易学,适合于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的人选择锻炼。《庄子•刻意》中说:“……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锻炼时要求轻松自然、精神集中、气沉丹田、动作形象生动。对于患有高血压、青光眼、脑动脉硬化者不宜练“猿戏”中的倒悬式。急性疾病及严重器质性疾病忌练本法。
①虎戏
第一,预备式:人体立正,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周身放松,头颈正直,两眼平视前方。口微闭,舌尖轻抵上腭,行3~5次腹式深呼吸。
第二,两腿慢慢弯屈,成半蹲姿势,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跟稍离地抬起,靠在右脚内踝部位,左脚尖点地。同时两手握拳,缓慢提至腰部两侧,拳心向上,两眼平视左前方。
第三,左脚向左前方斜进一步,右脚也随之跟进半步,两脚跟相距约33厘米,重心在右腿,成左虚步。同时两拳拳心向后,沿胸前缓缓向上提,提至口前两拳相对翻转变掌向前推出,掌心向前,高与胸平,眼看左手。
第四,左脚向前垫半步,右脚随之跟至左脚内踝处,其余与第二同,但方向相反。
第五与第三同,但方向相反。
第六与第四同,但方向相反。
第七与第三同,如此左右虎扑,反复进行,次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