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人的血型最多的是O型、A型、B型、和AB型。A型就是细胞上有A抗原,B型就有B抗原AB型则具有A和B两种抗原,而O型则为任何抗原。

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发生的溶血性黄疸,主要是发生在母亲为O型血,而新生宝宝为A型或B型。所以,也叫ABO溶血症。这种因血型抗原免疫后发生溶血症的同时,对新生宝宝也会发生溶血性贫血。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母亲和胎儿的血液不直接流通,只有因外伤或其他原因的情况下,胎儿的血红细胞才有可能参加母体的血液循环,这时候如果胎儿的血型为B型,妈妈的血型为O型,那么B抗原就会激发妈妈的O型血,产生抗B抗体,这种抗B抗体再通过胎盘带给胎儿,胎儿血中的B抗原起作用,使红细胞破坏,宝宝在胎内或宝宝刚刚出生,就会发生溶血性贫血。

因溶血症而引起的新生宝宝黄疸的特点是;

一般多为第一胎;黄疸出现的时间早,多在宝宝出生后的1--2天内出现;黄疸加深迅速,在5--6天使达到高峰。

溶血性黄疸对新生宝宝的危害很大。黄疸出现得越早,进展得越快反映新生宝宝的病情越重。因为,发生溶血性黄疸时,宝宝不但皮肤、巩膜、等出现黄疸,而且脑内核神经细胞也可发生黄疸,即核黄疸形成,有可能造成宝宝终身瘫痪,并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还会造成听觉障碍等。

发生了溶血性黄疸怎麽办呢?

黄疸不严重的新生宝宝可放在蓝色萤光灯下照射,以加速氧化间接胆红素,从而达到退黄疸作用,另外,也可配合药物。

对严重的宝宝,要尽快采取换血、输血的方法,用血型合适的血液,代替有抗体的血液。换血越早越好,这样可减轻溶血,预防核黄疸的发生。对贫血较重的新生宝宝要进行输血治疗。

另外,最好在病情被控制及稳定后再喂母乳,以防加重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

新生儿黄疸(别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胎黄)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新生儿黄疸是种正常现象,60%-80%的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到5天内会出现黄疸。

尽管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很多,但临床上常见的有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和新生儿溶血病三种。生理性黄疸是指因胆红素代谢尚不完善而引起的暂时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则易发于用母乳喂养的顺产足月新生儿。而新生儿溶血病,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造成的一种溶血病。

前面两种黄疸并不会影响小北鼻的健康,但新生儿溶血病则需接受治疗。所以,小北鼻发生黄疸时,家长们可根据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发展速度作一个初步判断。对于生理性黄疸,不必过于担心;如果黄疸程度严重、发展速度快,则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应及时送院诊治。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严重吗

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情况,很多的宝宝都是有的,而且尤其是对于早产儿而言,更是容易出现黄疸的情况,而且病理性的新生儿黄疸会在宝宝出生后的两到三天后出现。

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或反复发作则为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中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有新生儿溶血引起的黄疸,爸爸妈妈们都会问医生有溶血性黄疸这种病严重吗?其实溶血性黄疸不可怕,可怕的是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宝宝的健康哦。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

如果妈妈的血型是b型,可是宝宝的血型却是A或者是AB型的话就是比较少见的情况的,这个时候的黄疸症状是比较轻的,而且不是所有的ABO型血都会出现新生儿溶血的情况的。

新生儿黄疸反复是怎么回事 病理性黄疸所致

一般来讲生理性黄疸不会反复,但是病理性黄疸如没有根治可能出现反复,可由溶血性疾病(如新生儿溶血症)、先天性疾病或严重感染性疾病引起。如果新生儿的黄疸出现的时间早,在黄疸减退后又重新出现而且颜色加深,同时伴有其它症状,就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应尽快去医院检查,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

什么是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由于妈妈对胎儿的血液产生抗体,而抗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中,破坏胎儿的红血球,造成胎儿产生贫血的现象。

出生后因为胆红素的量太多,便形成了黄疸。与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产生的黄疸不同,刚出生时就有严重的黄疸,有可能会发生脑性麻痹和幼儿听障等后遗症。

需要说明的一点,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宝宝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所以爸妈们也不用过分担心。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一、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怎么治疗

当新生儿出现溶血性黄疸,可以采用下面这些方法进行治疗。

1、将宝宝置于波长440nm的光线下,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核黄疸的产生,如果核黄疸以及产生,这种方法也可以让宝宝恢复快些。经这种光线照射后,胆红素被光氧化变成无色物质,从尿和胆汁排出体外。这种治疗简便易行,有一定疗效。

2、与第一种方法有些相似,是将宝宝放入保温箱中,除去衣服及尿布,用眼罩遮盖住眼睛。然后用40W蓝色荧光管7支作为光源,放置在离宝宝身体表面33-35cm处,一个小时改变一次体位和光照面积。不过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液体补给和护肝治疗。这种方法能够使宝宝黄疸消退,降低血清胆红素。

3、输血。血清中间接胆红素超过一定的值,就需要采用换血输血的方法了。供血者需要进行血液检测,以避免输血后加重病情,同时要避免亲属供血。

二、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严重吗

溶血性黄疸对新生宝宝的危害很大。

黄疸出现得越早,进展得越快,反映新生宝宝的病情越重。发生溶血性黄疸时,宝宝不但皮肤、巩膜、等出现黄疸,而且脑内核神经细胞也可发生黄疸,即核黄疸形成,有可能造成宝宝终身瘫痪,并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还会造成听觉障碍等。

因此,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溶血性黄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由于妈妈对胎儿的血液产生抗体,而抗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中,破坏胎儿的红血球,造成胎儿产生贫血的现象。出生后因为胆红素的量太多,便形成了黄疸。与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产生的黄疸不同,刚出生时就有严重的黄疸,有可能会发生脑性麻痹和幼儿听障等后遗症。

需要说明的一点,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宝宝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所以爸妈们也不用过分担心。

蚕豆病如何鉴别诊断

1、新生儿溶血病临床所表现出来的贫血、胎儿水肿、黄疸、肝脾肿大等症状,并不是新生儿溶血病所特有的,可以通过库氏试验与新生儿溶血病进行鉴别。

2、地中海贫血会在出生数日后出现贫血、黄疸、进行性加重的肝脾肿大,并表现出不同常人的外貌特征,如头大、眼距增宽、马鞍鼻、前额和两颊突出等。

3、获得性免疫性的溶血性贫血,它可能发生在一些感染,任何的感染,像病毒、细菌、病原体的感染都可能引发的溶血。

4、还有一些新生儿本身具有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比如半乳糖血症,骨质石化症,这些疾病并发时,除了溶血性贫血的出现,还有其他相应糖代谢异常,X光片上异常的表现。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原因有哪些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这种情况被称为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

当然对于父母来说,其实对于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严重程度有所区别,自然治疗方法也是有所区别,而最为关键的问题,还是重要的一点,是需要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孩子的健康就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了。

胎儿水肿是新生儿溶血病的一种吗

胎儿水肿是新生儿溶血病的一种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这主要取决于抗原性的强弱,个体的免疫反应,还有就是胎儿的代偿能力和产前的干预措施等因素,一般rh新生儿溶血病临床 表现较为严重,进展的也比较快,而abo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多数较轻,rh新生儿溶血病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而abo新生儿溶血病可发生在第一胎。

一、胎儿水肿:胎儿水肿是新生儿溶血病的一种吗?胎儿水肿是新生儿溶血病的一种。严重者表现为胎儿水肿,主要发生在rh新生儿溶血病,在胎儿期有大量红细胞破坏,患儿全身水肿,苍白,皮肤瘀斑,胸腔积液,腹水,心音低,心率快,呼吸困难,肝脾肿大,胎盘也明显水肿,胎盘重量与新生儿体重之比可达1∶(3~4),严重者可发生死胎,胎儿水肿的原因与严重贫血所致的心力衰竭,肝功能障碍所致的低蛋白血症和继发于组织缺氧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因素有关。

二、黄疸:新生儿溶血病患者黄疸出现早,一般在生后24h内出现黄疸,并很快发展,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但也有少数患儿在病程恢复期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出现胆汁黏稠综合征,部分abo新生儿溶血病黄疸较轻,与生理性黄疸相似。

三、贫血:新生儿溶血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以rh新生儿溶血病较为明显,如血型抗体持续存在可导致溶血继续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在生后3~5周发生明显贫血(hb<80g/l),称晚期贫血,多见于未换血者和已接受换血的早产儿中。

四、肝,脾肿大:严重病例因髓外造血,出现肝,脾肿大。

五、胆红素脑病:新生儿溶血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足月儿胆红素超过18mg/dl,早产儿胆红素超过12~15mg/dl就要警惕发生胆红素脑病,开始表现为神萎,吸吮反射和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低下,历时半天到1天,如病情进展,出现发热,两眼凝视,肌张力增高,抽搐,角弓反张等,可因呼吸衰竭或肺出血死亡。

胎儿水肿是新生儿溶血病的一种吗?胎儿水肿是新生儿溶血病的一种。除此之外,以上介绍的其它也是新生儿溶血病的一些常见的临床表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相信读者朋友们都有所了解了。希望能够引起高度的注意,在宝宝出现上述症状时一定要及时治疗。

新生儿黄疸常见的类型有哪五种

新生儿黄疸常见的类型

1、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2、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3、母乳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也是新生儿黄疸常见的类型之一。

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4、新生儿黄疸常见的类型还有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

以上介绍,是关于新生儿黄疸常见的有哪几种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您有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母乳性黄疸来说,是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其病症会在一旦时间之后自行消退。最后,我们衷心的祝您家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由于妈妈对胎儿的血液产生抗体,在孕期这种抗体就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了胎儿血液中的红血球,使得胎儿在出生时就贫血了。出生后又因为体内胆红素量太多,就形成了黄疸。

新城而溶血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便是ABO溶血。也就是说,妈妈的血型是O型,宝宝的血型是A型或者B型就需要格外注意了,黄疸现象会比较严重。如果妈妈的血型是A,宝宝的血型是B或者AB;或者妈妈的血型是B,宝宝的血型是A或者AB,黄疸现象就会稍微轻一些。

当然了,不是所有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出现溶血性黄疸,因此爸爸妈妈也不不必太过担忧。有的新生儿黄疸是生理原因所致,爸爸妈妈们需要注意区分清楚。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宝宝在出生的24小时内就会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早期可进行换血疗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

相关推荐

小儿黄疸的危害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有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败血症,各种该然,胆道梗阻性黄疸。新生儿肝炎等。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什么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3天开始,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足月儿在第10—14天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

新生儿总胆红素异常值多少 新生儿出现黄疸的原因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ABO溶血,它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它类型的溶血性黄疸相对较轻。 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感染性黄疸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的,主要肝细胞功能受损害后而发生的黄疸。 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 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生理

引起黄疸的原因有哪些

黄疸,这种病症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新生儿大多会出现黄疸。而这种病症一般多发于新生儿与孕妇。这种病症会引起患者身体的多处不适,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某些肝脏病、胆囊病和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广大朋友在平时要注意了解该病症的病因,以便于预防该疾病,一旦发现有了这种病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医,不要耽误了病情,使得病情进一步发展。 引起黄疸的原因有: 1.溶血性黄疸 。 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的疾病,都能引起溶血性黄疸,常见疾病有以下两大类。 (1)

怎么看宝宝黄疸退没退

1.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疽新生儿的一种特殊生理现象,正常新生儿女几乎都有。 其特点: ①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微带黄色,尿稍黄,无不适表现,第4~6天黄疸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第10~14天黄疸消退,早产儿可能延至第3~4周消退。 ②血清胆红素测定:足月儿低于12mg/dl,早产儿不超过15mg/dl,以未结合胆红素(亦称间接胆红素)为主,结合胆红素不超过1.5mg/dl。产生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新生儿体内产生胆红素过多,而肝转化、排泄胆红素能力差,致使胆红素堆积于血中而

病理性黄疸的病因

1、溶亦性黄疸 最常见原因ABO溶血,它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型、胎儿血型为A型或B型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型、胎儿血型为B型或AB型;母亲血型为B型、胎儿血型为A型或AB型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疽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不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痘的特点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

什么新生儿溶血病

O型血的女性朋友,对新生儿溶血病一定要有深刻的认识。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新生儿同种免病溶血性贫血中最多见的一种溶血性疾病,这种疾病会使大量红细胞被破坏,还会产生严重黄疸、高胆红素血症,甚至核黄疸等而危及生命。既然 ABO溶血有这么多不良影响,就让小编为各位未准妈妈介绍介绍吧。 什么ABO溶血? 新生儿溶血症指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在我国以ABO血型不合者占多数,Rh血型不合者较少,其他如MN、Kell血型系统等少见 在 ABO系统中,因O型人具有抗A或抗BigG

常见的小孩黄疸类型

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ABO溶血,它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不所有ABO系统血

病理性黄疸诊断详述

诊断检查 (1)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及有核红细胞计数。 (2)测定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达205μmol/L(12mg/dl)早产儿256μmol/L(15mg/dl)应警惕发生小儿胆红素脑病。 (3)尿常规及尿三胆试验。 (4)注意大小便颜色,必要时行粪胆原检查。 (5)根据病情选作以下检验: ①疑为新生儿肝炎者作肝功能检查,同时查母子HB—sAg、HBeAg、HBV DNA、抗HBc-IgM等,甲胎蛋白(正常新生儿甲胎蛋白阳性,生后一月时转阴)。 ②疑为新生儿败血症者作血培养,局部

宝宝皮肤偏黄什么原因呢

1,黄疸出现时间 24小时内出现共同疸者应首先考虑新生儿溶血症,其次再考虑CMV等先天性感染;2~3天者以生理性黄疸最常见,ABO溶血症亦应除外;4~7天者以败血症,母乳性黄疸较多见;7天后呈现黄疸者则败血症,新生儿肺炎,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等均属可能。 2,黄疸发展迅速 新生儿溶血症最最快,其次最败血症,新生儿肝炎及胆道闭锁发展较慢而持久。 3,粪便及尿的颜色 粪色甚浅或灰白,尿色深者提示新生儿肝炎或胆道闭锁。 4,家族史 家族有蚕豆病患者应考虑否G6PD缺陷病;父母有肝炎者应除外肝炎。 5,妊娠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