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感染流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人类感染流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资料,在已过去的 20世纪,人类经历的主要流感类型如下。 1918年暴发的西班牙流感。病毒类型与H1N1猪流 感病毒类似,可能来源于感染突变H1N1病毒的猪或禽 类。大流行造成全球2 100万人死亡,比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死总人数高出2倍以上。美国医学史专家总结认为, 西班牙流感是有史以来对人类打击最大的一次流行性疾 病。
人感染禽流感症状 类似流感症状
禽流感病毒感染后起初表现根普通流感病毒感冒症状表现相似,可出现咳嗽、鼻塞、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并且症状严重,发展迅速。
世界卫生组织对流感的警告级别是如何划分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修订的流行病警告级别 规定,流感大流行警告共分为6个级别,其中,一级至三 级与流感病毒的防备有关,包括防范能力建设和提早预 防反应等,四级至六级则清楚地指明,应当立即采取措 施,减缓疫情的蔓延。 一级是指流感病毒在动物间传播,尤其是禽类,而并 未发现人类感染的病例。 二级是指某种动物流感病毒在家养或野生动物间传 播,且发现人类感染的病例,进而可被认为是一种流感大 流行的潜在威胁。 三级是指某种动物或人、畜病毒混杂的流感病毒的 传播,已造成散发或局部范围内的人类感染病例,但并未 出现足以引发社区级别暴发的人际间传播。有限范围内 的人际间传播可能会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发生。 四级是指某种动物或人、畜病毒混杂的流感病毒在 人际间的传播,已被证实可能引...
甲型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是什么
甲型H1N1流感和普通流感的对比 甲型流感 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和普通流感的对比 传播途径 该病毒非常活跃,可由人传染给猪,猪传染给人,也可在人群间传播。人群间传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 人际传播,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症状 人类感染猪流感的最明显症状是“最初出现类似普通流感症状,但体温突然超过39度,肌肉酸痛感明显增强,伴随有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 普通人流感与人感染猪流感后的症状相似 潜伏期 新型猪流感病毒可能在人体潜伏7天后才表现出病症。 流感的潜伏期为1-4天,平均为2天。 死亡率 猪流感的死亡率为6.77%,比一般流感要高,其高致死率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病毒来势凶猛;二是民众起初对新疾病不重视,以为是普通感冒,很多人自己随便吃些药,错过了发病初72小时的最佳救治期。 普通流感可致死,但死亡率较低。 易感染人群 猪流感致死的患者年龄绝大多数在20岁至45岁之间,属于青壮年 四类最易感染流感的人群,分别是:老年人,患有肝脏、肾脏、心脏等慢性病的人群,经常接触流感人群的医护人员,儿童。 防治疫苗 人类已研制出的所有流感疫苗对于猪流感都无效,但人感染猪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已研制出可预防流感的疫苗,接种时间多为每年10-11月中旬,每年接种1次。
甲流病因
环境因素(25%):
猪流感(Swine Influenza) 是甲型(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或人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这种病在猪中经常发生,很少导致猪的死亡(猪的病死率为1-4%),人类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但也发现一些人类感染猪流感的病例,大多数是与病猪有过直接接触的人。
病毒感染(75%):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猪流感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
猪流感的历史
此次世界性的猪流感病毒代号为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新毒株,它包含人流感病毒、北美禽流感病毒和北美、欧洲、亚洲三类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h1n1亚型引起的猪流感已有近百年历史,美国于1918年首次报道猪流感。1918至1919年间,人群中流行着h1n1亚型引起的20世纪最具灾难性的流感,全球约20亿人染病,4000万人死亡,其中在疫情初期死亡的患者全都是身强力壮的青年人。当时即发现,猪群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当时人群中流行的流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直到1931年才分离并鉴定了第一株猪流感病毒h1n1。
20世纪每次人流感大流行的前后都有猪流感的发生和流行。大量的研究证实,引起1957年“亚洲流感”和1968年“香港流感”的h2n2和h3n2毒株都是重组病毒株,都经过猪体的基因重配过程。
1976年2月美国新泽西洲迪克斯堡新兵营中发生了一起猪(h1n1)亚型毒株引起的流感爆发事件,约200余人被感染,一人死亡。当时福特总统欲想连任,亲自批准1.35亿美元制备猪流感疫苗,用于全民免疫接种,而其他国家均持观望态度,结果美国推测失误,疫苗也以失败而告终,因此引起许多异议和诉讼。福特为竞选总统而批准此冒险计划,养猪场提出抗议,要将猪流感改为新泽西洲流感以免居民谈猪色变。本次流感和病原学分析表明,猪型流感病毒是由猪直接传播人。
过去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的病例很少见,猪流感病毒通常不在人际间传播。
2005年12月至今年1月,美国只发现过12例人感染猪流感病例,其中11人与猪有过直接接触。在人际传播时,科学家指出,打喷嚏、咳嗽和物理接触都有可能导致新型猪流感病毒在人群间传播。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全名鸟禽类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猪。禽流感病毒高度针对特定物种,但在罕有情况下会跨越物种障碍感染人。自从1997年在香港发现人类也会感染禽流感之后,此病症引起全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其后,此流感一直在亚洲区零星爆发,但从2003年12月开始,禽流感在东亚多国──主要在越南、韩国、泰国爆发,并造成多名病人丧生。现时远至东欧多个国家亦有案例。
根据核蛋白的抗原性分类
禽流感病毒则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位于其套膜上的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分为若干亚型,血凝素(H)有16个亚型;神经氨酸酶(N)有9个亚型,以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序号命名。所有的这些亚型都可以感染鸟,在禽类中高致病性的属于H5、H7亚型。典型的鸡禽流感病毒是H7N7型,造成1983年、1984年在美国东部大流行的是H5N2型。目前东南亚地区出现的人类感染是H5N1型。1997年发现的H5N1型毒株被认定是当时流行性感冒的病源。1999年,香港出现过H9N2型禽流感的人类感染,2003年,荷兰出现过H7N7型禽流感的人类感染;2006年1月,美国出现H3N2型。
根据病原体分类
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
一、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
二、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
三、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率约是60%,家禽鸡感染的死亡率几乎是100%,无一幸免。
猪流感相关知识问答
1.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原名:猪流感)?
猪流感病毒是由H1N1(三倍重组病毒)衍生变异病毒,美国检出的A/H1N1猪流感病毒,是由北美猪流感、北美禽流感、人类流感及欧亚猪流感病毒四个基因片断组成。是一种猪流感病毒A/H1N1亚型,且是一种之前从未在人和猪身上出现过的新型猪流感病毒
2.人能否患甲型H1N1流感?
通常情况下,人类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但近年也发现一些人类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病例,患者大多为与病猪有过直接接触的人,如饲养者等。2005年12月至今年1月,美国发现12例人感染猪流感病例,其中11人与猪有过直接接触。
3.甲型H1N1流感病毒能否在人际间传染?
该病毒非常活跃,可由人传染给猪,猪传染给人,也可在人群间传播。美国今次发现的感染猪流感病人没有直接接触过猪。
4.食用猪肉能否感染?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猪流感能通过食物传播,猪流感等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差,只要加热至71℃,就能杀死猪流感病毒。
5.甲型H1N1流感有哪些症状?
人类感染猪流感的最明显症状是“最初出现类似普通流感症状,但体温突然超过39度,肌肉酸痛感明显增强,伴随有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6.此次甲型H1N1流感疫情有何特点?
通常情况下,儿童和老人更容易遭到流感病毒的感染,但此次墨西哥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大多为年轻人,这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7.治疗人类感染甲型H1N1流感(原名:猪流感)有无特效药?
目前没有专门针对人类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特效药,临床显示,这种变异病毒有一定抗药性,但对瑞士罗氏制药公司生产的“达菲”胶囊和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喷雾式药剂“乐感清”敏感。
8.有无抗猪流感疫苗?
目前只有用于猪的抗甲型H1N1流感疫苗,还没有专门用于人类的。就目前情况看,普通的抗流感疫苗对人类抵抗猪流感没有明显效果。
9.有何预防措施?
⑴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⑵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⑶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⑷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⑸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⑹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
10. 什么是甲型H1N1调查病例?
当病患出现≧38℃高烧,以及出现急性呼吸道症状(从最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到最严重的肺炎),若是病患曾经赴有猪流感的国家旅行,或是曾经与猪流感病患 (或极可能病患)接触,则属于「调查病例」。
11. 如何确诊甲型H1N1流感?
real timePC-PCR血清学检查、病毒培养、病毒抗体检验,发现H1N1感病毒。
12.疫区回国人员应如何预防?
从疫区归国入境时,如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应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说明。回国2周内,如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及时与当地卫生疾控部门联系。
人类感染肠绦虫病
1猪或牛带绦虫病患者粪便中排出的虫卵对其本人及周围人群均有传染性,可使中间宿主猪或牛感染而患囊尾蚴病,鼠是短膜壳绦虫的保虫宿主,故患者和鼠均是其传染源。人进食生的或未熟的含活囊尾蚴的猪肉或牛肉而感染。
2症状多轻微,一般以粪便中出现白色带状妊娠节片为最初的唯一症状。约有半数患者在上腹部或脐周出现腹痛,常伴恶心、呕吐、腹泻、食欲改变等消化系统症状,偶见神经过敏、失眠、磨牙、癫痫样发作与晕厥等神经系统症状。
3多数患者粪便中能找到虫卵,可采用涂片法、沉淀法和漂浮浓集法等。肛拭涂片检查也可找到虫卵。检获虫卵可确诊为绦虫病,但不能鉴别虫种。采用压片法检查跳虫妊娠节片内子宫的分支数目及形状可鉴别虫种,猪带绦虫为7~13个,呈树枝状,牛带绦虫为15~30个,呈对分支状。
禽流感病毒易感染青年人
人类感染者较少 传播范围在扩大
根据近8年的观察,H5N1甲型禽流感病毒是近年来进化出来的一种新型禽流感病毒。它可在家禽和野生禽类中广泛流行,但主要感染对象是家禽。这可能是由于家禽对病毒的抵抗力比野生禽类低的原因。
尽管这种新的H5N1病毒在家禽中流行很广泛,但人类感染的现象还是较少见的。说明禽类流感病毒并不会一下子跨越物种的界线在人类中广泛流行。但人们的研究发现,这种病毒感染人类的病例不仅逐渐增加,而且还出现了少数家庭内聚集性感染的病例,甚至还有了家庭宠物被感染的报道。说明这种禽流感病毒在逐渐向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进军”,扩张自己的“领地”。
食用未煮熟家禽 有潜在感染危险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直接接触禽类动物,尤其是病禽、死禽,是最常见的人类感染禽流感的方式。大部分感染者都是接触了自家的病禽、死禽,或是参与屠杀、给禽类动物褪毛或烹饪;有些感染者是因与患病家禽玩耍或接触过患病或死亡家禽;也有人因给野生死天鹅褪毛而被感染。
但是,还有大约1/4的人找不到被感染的原因。人们推测,在禽流感流行的地区,病毒可能随着家禽粪便污染环境或空气,人们接触或吸入了含有病毒的粉尘就有可能被感染。还有人认为禽流感病毒可能会通过消化道传播。
是否能够人传人 目前还没有定论
尽管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实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在人间传播,但是目前已经发现了至少10起两人以上同时感染的事件,其中最多的一起导致6名家庭成员及2名其他亲属共8人发病。尽管这些家庭成员大多是同时接触了病死禽,但很难解释同时8人发病的现象。
科学家在讨论这一事例时认为,亲属间没有保护地亲密接触严重患者时,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造成疾病的传播。但是,人们又发现这些两人以上同时感染的事件90%以上发生在有血缘关系的人中,而照顾他们的医务人员没有被感染。所以有专家认为,某些家族可能对H5N1甲型禽流感病毒有遗传敏感性,更容易被感染。因此,到目前为止,禽流感病毒是否会人传人还没有定论。
青年人最易感染 女性略多于男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发现,H5N1甲型禽流感病毒最容易感染青年人。人类感染者的平均年龄一般在18岁左右,90%的感染者年龄小于40岁;死亡的患者多在10~19岁之间,而50岁以上的大龄感染者少见。人们猜测,这可能是大年龄组人群曾经接触过相似的病毒,因此对这种进化而来的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
调查还发现,女性感染者略多于男性。人们认为,家庭中饲养、屠杀,或给禽类动物褪毛、烹饪等工作一般由女性来完成,所以被感染这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女性更多见。值得注意的是,40岁以下的青年女性处于育龄期,近8年来已经有6名孕妇被感染,其中4名死亡,两名流产,说明禽流感对妊娠妇女的危害更大。
儿童、青年以及怀孕是预防的重点,应该注意避免与禽类动物接触,少去农贸市场,不要把饲养、屠杀家禽的工作交给孕妇。在禽流感疫区,一旦发现有不明原因发热的病人一定要立即到医院诊断,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