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会并发高血脂吗
糖尿病会并发高血脂吗
一、糖尿病与高血脂:
血液中的脂质是各类脂质,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等的总称。高脂血症通常是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等异常增高。异常升高的这些脂质通过某些机制沉积在细胞内以及血管壁上,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管腔的狭窄,甚至闭塞,引起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等严重后果。血液中的这些脂质都是不溶于水的,只有与一种或多种大分子的蛋白结合成为脂蛋白,才能在血液中运转,参与体内的代谢。低密度脂蛋白(LDL)就是血浆中携带胆固醇的主要颗粒,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并且其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所以我们称LDL-C为坏胆固醇。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血液中不断携带外周的胆固醇进入肝细胞内降解,促进外周胆固醇的清除,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故被称为好胆固醇。糖尿病人最常见的脂质代谢异常是甘油三酯的升高和高密度胆固醇的下降。
糖尿病是由于机体胰岛素绝对缺乏或胰岛素作用不足而引起血糖异常升高的疾病。实际上,胰岛素不仅掌管着血糖的高低,它还是我们身体内其他两大类物质: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主要调控因素。所以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岛素的生物调节作用发生障碍,常伴有脂质代谢的紊乱,出现脂质代谢异常,俗称“高血脂”。
二、高血脂严重危害糖尿病人:
大量的血脂沉积于动脉的内管壁,在血管内形成粥样斑块,斑块逐渐增大增多,血管壁逐渐增厚变硬,血管腔变小,久而久之引起这一血管供应的部位缺血,严重时供血中断,这种病变发生在全身血管引起并发症,是糖尿病人早死与致残的主要原因。 其中糖尿病患者的调脂治疗是相当重要的一环,糖尿病患者仅仅降糖是远远不够的。最新的国际医学研究证实:调脂治疗可以减少大、小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强降糖药的降糖作用、减轻肾功能损害、延缓视网膜病变。因此在调脂治疗中应注意选择疗效好、安全性高的调脂药。 脂肪组织是机体的能量仓库,它具有双重任务,即脂肪被消化吸收后,将多余的“燃料”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起来;饥饿时则动员脂库分解,以满足机体各组织能量的需要。全身组织,除脑和血液中的红细胞外,约有一半的热量是由脂肪转化的,充分利用脂肪,可减少蛋白质的消耗。
体脂的正常范围
正常成年人的体脂率分别是男性15%~18%和女性25%~28%。体脂率应保持在正常范围。若体脂率过高,体重超过正常值的20%以上就可视为肥胖。肥胖则表明运动不足、营养过剩或有某种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而且常会并发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胆囊炎等病症;若体脂率过低,低于体脂含量的安全下限,即男性5%,女性13%~15%,则可能引起功能失调。
性别: 未满30岁 30岁以上
男性 14-20% 17-23% 25%以上
女性 17-24% 20-27% 30%以上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怎么用药
高血压和糖尿病像一对兄弟,常常相伴出现:糖尿病会造成肾功能损伤,进而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引发高血压。同样的,长时间的高血压会使体内血糖血脂调节失衡,使胰腺功能进一步受损,导致血糖更难控制。
另外,糖尿病和高血压都可能损伤全身的大小血管,导致发生心梗、脑梗的风险升高。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积极控制血压。
1)改变生活方式
2)合理的药物治疗也非常重要, ACEI 或 ARB 类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氯沙坦、奥美沙坦等)是首选药物,在降压的同时不影响血糖,还能保护肾脏和心脏。
妊娠糖尿病怎么控制饮食 妊娠糖尿病的危害
1.未经治疗或控制不良的妊娠糖尿病对妈咪及宝宝会造成较高的罹病率及死亡率。
2.有妊娠糖尿病时,母体可能会并发高血压、子癫前症、羊水过多等情形。
3.并发症的危险包括:高血压、子癫前症、羊水过多及增加剖腹产情形。
4.有过妊娠糖尿病的妇女发展成糖尿病的危险性会增加。
5.妊娠糖尿病的妇女所生产的婴儿有长期健康的风险,包括肥胖的危险性增加;有较高比率的耐糖障碍及第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的妇女在怀孕期间血糖控制不良时,其代谢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婴儿的智力及神经发育。
在怀孕期间由于荷尔蒙发的变化,加上个人体质差异容易造成妊娠性糖耐受不良。举例来说,在怀孕初期,胰脏胰岛细胞变大,致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降低血糖。然而随着怀孕周数的增加,到了怀孕中后期,肾上腺提质素、妊娠素及游离脂肪酸的增加,对于肝脏葡萄糖的新生作用及周边组织对葡萄糖需求减少,胰岛素分泌未能代偿,就会导致妊娠糖尿病。
高血脂吃薏米的好处
薏米中含有的羟基不饱和脂肪酸和薏苡仁可以帮助改善血脂代谢紊乱;丰富的水溶性膳食纤维,使肠道对脂肪的吸收变差,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进而降低血脂。
薏米中的微量元素硒可以修复胰岛β细胞,维持正常胰岛素分泌,进而调节血糖;再者薏米还可以用降压,因此常食薏米对高血脂并发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都有益处。
高血糖护理
生活中有很多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并发高血糖,高血压会引起眼底视网膜毛细血管出现微血管瘤、眼底出血、渗出,心、脑、下肢等多处动脉硬化。高血糖常伴有高脂血症,冠状动脉、脑血管及下肢动脉硬化比一般正常人发生得早而且严重。那么高血糖怎么办呢?
教您几招高血糖的护理方法:
1、每天保证有半小时以上的运动,不一定是跑步,快走即可。最好是每餐饭后都要运动运动,可以降低餐后血糖。
2、低糖饮食,不仅是甜食,还包括含淀粉多的所有食物,每餐进食量都要控制;饮酒和不规律进食都对糖尿病不利。应多吃蔬菜、杂粮类。
高血糖护理
3、自我血糖检测,自备血糖仪,经常检查,随时调整用药。
4、坚持服药,常用的药有:格列齐特片、二甲双胍、拜糖平及注射胰岛素
妊娠糖尿病靠饮食控制病状 妊娠糖尿病为母体和胎儿带来的影响
1.未经治疗或控制不良的妊娠糖尿病对妈咪及宝宝会造成较高的罹病率及死亡率。
2.有妊娠糖尿病时,母体可能会并发高血压、子癫前症、羊水过多等情形。
3.并发症的危险包括:高血压、子癫前症、羊水过多及增加剖腹产情形。
4.有过妊娠糖尿病的妇女发展成糖尿病的危险性会增加。
5.妊娠糖尿病的妇女所生产的婴儿有长期健康的风险,包括肥胖的危险性增加;有较高比率的耐糖障碍及第2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的妇女在怀孕期间血糖控制不良时,其代谢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婴儿的智力及神经发育。
在怀孕期间由于荷尔蒙发的变化,加上个人体质差异容易造成妊娠性糖耐受不良。举例来说,在怀孕初期,胰脏胰岛细胞变大,致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降低血糖。
然而随着怀孕周数的增加,到了怀孕中后期,肾上腺提质素、妊娠素及游离脂肪酸的增加,对于肝脏葡萄糖的新生作用及周边组织对葡萄糖需求减少,胰岛素分泌未能代偿,就会导致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为什么会并发高血压
1、体重超标:体型偏胖者的血容量会随着体重的增长而增加,血压也相应升高。同时夜间打鼾、呼吸暂停也是肥胖者的常态,这也会使夜间乃至全天血压居高不下。因此,偏胖的糖友必须积极减肥,给心血管“减负”。但注意减肥应在适当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基础上逐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
2、饮食不当:例如,中国北方地区的饮食含盐量可达长江以南地区的数倍,而北方的高血压患病率也显著高于南方。饮食中含盐量较多,会使水分更多地滞留体内,从而使血压增高。长期高血压还可导致动脉硬化,这时只有靠用药才能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建议糖友饮食中注意低盐,逐渐养成“口淡”的饮食习惯;吃肉要适量,荤素搭配。
3、降糖不当:大剂量使用胰岛素者血压常常相对较高,且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常见于餐后3~4小时或下餐前,表现为全身发热、出汗、心率加快以及血压增高等。还有些糖友控糖过严,降糖药物使用过度或饮食控制过度。这样身体对现有的血糖标准并不适应,也易使血压升高。建议糖友联合使用降糖药物,尤其应该首先考虑用后发生低血糖较少、血糖波动不大的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等。另外制定降糖标准不能“一刀切”,要兼顾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血糖下降速度、年龄、病程以及合并症等情况。
教你几招高血糖护理方法
1、每天保证有半小时以上的运动,不一定是跑步,快走即可。最好是每餐饭后都要运动运动,可以降低餐后血糖。
2、低糖饮食,不仅是甜食,还包括含淀粉多的所有食物,每餐进食量都要控制;饮酒和不规律进食都对糖尿病不利。应多吃蔬菜、杂粮类。
生活中有很多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并发高血糖,高血压会引起眼底视网膜毛细血管出现微血管瘤、眼底出血、渗出,心、脑、下肢等多处动脉硬化。高血糖常伴有高脂血症,冠状动脉、脑血管及下肢动脉硬化比一般正常人发生得早而且严重。
3、自我血糖检测,自备血糖仪,经常检查,随时调整用药。
4、坚持服药,常用的药有:格列齐特片、二甲双胍、拜糖平及注射胰岛素。
冠心病出现的原因
1.糖尿病
增加死亡率的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部分住院率达到80%以上。针对糖尿病就要及早的治疗,防止并发冠心病,对健康的侵害。因此,糖尿病是冠心病的原因之一。
2.高血压
冠心病并发高血压,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这是相辅相成的,建议患上任何疾病都需要及早的控制,并且减少恶化,带来最大的危害是死亡的危险。这是引起冠心病的原因之一。
3.高脂血症
患上高血脂的患者多数因为体重增加,高脂肪的摄取多了,体内将会形成脂质代谢紊乱,血脂的升高,冠心病的发生。因此,饮食上不仅要禁忌高脂肪的食物,还需要减少胆固醇的食物,减少冠心病的危险性。